《1. 变化的世界》习题2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第5单元二战后的世界变化第19课 亚非拉国家的新发展习题课件

名师点拨
要点感知
易错易混
基础夯实
素养提升
九年级 历史 全一册
(3)请你结合所学知识,说一说这些事件带给你的感想。 我们要坚决反对殖民主义和霸权主义,只有不断抗争才能取得民族独立 和民主权利;殖民主义退出历史舞台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言之有理即可)
名师点拨
要点感知
易错易混
基础夯实
素养提升
九年级 历史 全一册
13.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中,涌现出一批英雄人物。下列人物与事件搭
配正确的是
( C)
A.玻利瓦尔——非洲独立运动
B.尼赫鲁——埃及独立
C.卡斯特罗——古巴革命
D.章西女王——西属拉美独立运动
名师点拨
要点感知
易错易混
基础夯实
素养提升
九年级 历史 全一册
14.二战后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中,直接打击了美国霸权的是 A.“印巴分治”并独立 B.埃及收回苏伊士运河 C.1959 年古巴推翻了美国支持的独裁政权 D.纳米比亚独立
非国家已作为一支新兴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国际舞台。”引文中的会议是
指
( D)
A.日内瓦会议
B.慕尼黑会议
C.雅尔塔会议
D.万隆会议
名师点拨
要点感知
易错易混
基础夯实
素养提升
九年级 历史 全一册
2.为了促进团结与合作,在 1955 年的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提出了( A ) A.“求同存异”的方针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促进各国共同繁荣的主题 D.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九年级 历史 全一册
16.下图是小飞围绕“巴拿马人民斗争的最后胜利”制作的学习卡片,
其中有一处与史实明显不符,此处是
( D)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复习课件 (共33张PPT)

知识网络
走进化 学世界
➢ 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
物质的变化与性质 ➢ 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
化学实 验探究
➢ 化学实验探究的过程 ➢ 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 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
化学实验 基本操作
➢ 药品的取用 ➢ 物质的加热 ➢ 实验仪器
知识网络 知识回顾 例题解析
知识网络 知识回顾 例题解析
例题解析
►类型一 物质的变化与性质的判断
命题角度:考查学生对物质的变化与性质的认识。 例1 物质的变化与物质的性质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我们必须理解 它们间的联系与区别;请仔细思考,完成下面的题目。 (1)现有①湿衣服晾干②铁锅生锈③轮胎爆炸④镁条燃烧⑤衣 橱中的樟脑丸逐渐变小⑥食物变质⑦电灯发光⑧冬瓜腐烂,八种
知识网络 知识回顾 例题解析
知识点2 化学实验探究
1.实验探究的一般过程
提出问题
猜想与假设
反思与评价
解释与结论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设计实验
实验验证
收集、整理 实验数据
知识网络 知识回顾 例题解析
2.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1)点燃前:白色块状固体,__质__软__,无气味,__难___ 溶于水,密度比水__小___。 (2)燃着时:蜡烛的火焰分三层,分别为_外__焰___、 _内__焰__和_焰__心__,其中_外__焰_温度最高,焰__心__温度最低。 在蜡烛的火焰上罩上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内壁 变浑浊,说明蜡烛燃烧时有___二__氧__化__碳___生成。 (3)蜡烛刚熄灭时的白烟是_蜡__烛__蒸__气__凝__成__的__小__颗__粒___。
知识回顾
知识点1 物质的变化与性质 1.物理变化:_没__有_____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 特征:没有其他物质生成,仅是_形__态___的变化。 2.化学变化:_有___其它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反应)。 特征:①有其他物质生成,常表现为_颜__色___变化、放 出__气__体__、生成_沉__淀___等; ②常伴随__能__量__变化,常表现为吸热、放热、发光等。
最新部编二战后的世界变化材料练习题(附答案)

最新部编二战后的世界变化材料练习题(附答案)一、第五单元二战后的世界变化材料辨析论述题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世纪5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中关国在工业生产、出口贸易、黄金外汇储备各方面所占的比重都显著下降,而西欧所占的比重则大大上升。
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后,阿登纳说:“如果欧洲人不想在起了根本变化的世界里走下坡路的话……欧洲的联合是绝对迫切需要的。
没有政治上的一致,欧洲各国人民将会沦为超级大国的附庸。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请你谈谈20世纪50年代欧洲发展的原因有哪些。
欧洲走向联合的主要目的是什么?欧盟的成立对欧洲产生了怎样的影响?材料二(2)根据材料二概括二战后日本经济发展的特点。
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一特点出现的原因。
材料三 1972年,日本外相在记者招待会上说:“日本跟着美国脚步走的时代已经过去了。
”同时,日本在日美同盟的前提下展开了所谓的“多边自主外交”。
1974年,出任欧共体执行主席的联邦德国外长谢尔说:“在‘九国’商谈有关政治行动、组织结构和自己前途的每一个谈判桌上,我们不能保证都有美国的座位。
”(3)材料三中,此时的日本在资本主义世界具有怎样的经济地位?材料三表明日本、欧共体与美国在资本主义世界形成了怎样的局面?(4)结合材料三,请你谈谈日本、西欧的经济崛起对世界政治格局产生怎样的影响。
【答案】(1)原因:原有的工业基础和马歇尔计划的援助,采用最先进的科学技术成果,制定恰当的经济发展政策。
目的:提高国际地位。
影响:大大加快了欧洲一体化的进程。
(2)特点:日本经济持续高速发展。
原因:美国在日本推行非军事化和民主化改革,推动日本政府颁布“和平宪法”;美国对日本的扶持,提供大量军需订单;日本政府制定适当的经济政策,大力引进先进技术;等。
(3)日本成为资本主义世界仅次于美国的第二经济大国。
美国、欧共体、日本在资本主义世界形成了三足鼎立的局面。
(4)西欧、日本的崛起,促进了世界政治格局向多极化的方向发展【解析】【分析】【详解】(1)依据材料一的“欧洲的联合是绝对迫切需要的。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单元复习题-2024-2025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2024)上册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单元复习题一、单选题1.下列各组的两种变化,都属于化学变化的一组是()A.煤气燃烧冰块融化B.茶杯破碎剩饭变馊C.菜刀生锈水果腐烂D.灯泡发光人工降雨2.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利用了其化学性质的是()A.氮气用于磁悬浮列车B.氦气用于制造低温环境C.氧气用于医疗急救D.稀有气体作多种用途的电光源3.下列事实中,利用物质化学性质的是()A.干冰用于人工降雨B.汽油作燃料C.铁制铁锅D.石墨用于制铅笔芯4.如图是实验室中用一定量氢氧化钠溶液跟硫酸铜溶液反应,并对其进行加热的基本操作,其中操作正确的是()A.B.C.D.5.日常生活中的下列变化,其中一种变化与其余三种不同的是A.玻璃破碎B.电灯泡通电发光C.轮胎爆炸D.纸张燃烧6.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下列化学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点燃酒精灯B.药品取用C.闻气体气味D.液体加热7.下列有关物质性质的描述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A.干冰易升华B.酒精能燃烧C.二氧化碳比空气密度大D.二氧化碳有刺激性气味8.下列属于物理变化的是()A.甘薯酿酒B.石蜡熔化C.烟花爆炸D.食物腐败9.燃烧镁条时,夹持镁条用()A.坩埚钳B.试管夹C.手D.止水夹10.2022年11月30日,神舟十五号、神舟十四号两个乘组6名航天员首次在太空“会师”。
下列过程中一定涉及化学变化的是()A.不同金属熔合成神舟使用的合金B.长征二号F遥十五运载火箭点火发射C.两艘飞船同时与空间站进行信息代传D.神舟十五号船箭组合体重要部段粘贴保温层11.日常生活中发生的下列变化,其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A.酒精挥发B.牛奶变酸C.葡萄酿酒D.铁生锈12.下列活动主要涉及化学变化的是()A.放鞭炮B.剪窗花C.堆雪人D.放风筝二、非选择题13.莲花味精、娃哈哈纯净水、鸿星尔克运动服、华为手机等被誉为“国货之光”,但谣言差一点使莲花味精濒临倒闭,味精真不能吃吗?真有毒吗?味精是常用的增鲜调味品,主要成分为谷氨酸钠C H NO Na)。
部编二战后的世界变化材料练习题(含答案)

(2)根据材料二,指出20世纪50年代以来日本科技发展有什么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日本科技政策对日本发展产生的影响?
【答案】(1)措施:鼓励购买技术(专利);支持银行向公司提供科研资金;支持科研成果的转化。(答出其中任意两点即可。)
(2)变化:政策由“加工贸易立国”到“科学技术立国”;从引进技术成果到进行科技创新。
【解析】
【详解】
(1)第一问依据材料图表信息可知,材料一反映了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与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之间的对抗,是二战后大国间冷战政策的表现;第二问依据所学可知,美苏冷战导致德国分裂,欧洲冷战局面形成。
(2)第一问依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可知,冷战过程中起主宰作用的两个大国是美苏;第二问依据材料信息“1945年,美国的工业生产总值在资本主义世界占50%,黄金储备占世界总量的59%,美国不仅拥有庞大的陆海空军力量,还拥有原子弹。战后苏联的军事实力已今非昔比。在反法西斯战争中,苏联锤炼出了一支数量大,战斗力强,技术装备精良的军队”,结合所学可知,美苏冷战的原因有美国实力增强:苏联军事实力和国际影响力的提升:英法等实力削弱:二战中美苏发挥了重大作用:联合国等国际机构未发挥积极作用等。
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47年,美国总统杜鲁门公开宣称:“美国今天是一个强大的国家,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比它更强大了……这意味着,我们拥有这样的力量,就得挑起领导的担子并承担责任。”
材料二
材料三 美国凭借极度膨胀的经济军事实力,积极谋求全球霸权。苏联的强大及共产主义影响的扩大,阻碍了美国全球霸权的实现。美国采取非战非和的一切手段,遏制共产主义,稳定资本主义。
6.观察下边《非洲的民族独立》图,请将下列国家的英文字母代号填入答题卡图中对应的方框内。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9课《社会生活的变迁》同步习题(含答案)

《社会生活的变迁》同步练习◆基础题一、选择题1.对改革开放前大家在服装方面的特点说法不正确的是()A. 人们买衣服要凭布票且数量有限B.色彩和样式也很单调C. 大家都穿着千篇一律的灰色中山装或蓝色解放装D.时装表演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2.当时,人们买衣服要凭布票,且数量有限,色彩和样式也很单调。
大家都穿着千篇一律的灰色中山装或蓝色解放装,被形容为“蓝(灰)色的海洋”。
这种现象普遍存在于我国()A. 解放战争时期B. 改革开放前C. 20世纪末D. 21世纪初3.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乡居民消费结构的显著变化表现为()A. 大米为主要食品B. 鱼肉禽蛋得到充分保证C. 牛奶面包代替稀饭馒头D. 食品支出在消费支出中的比重下降4.下列表述,不符合改革开放后我国人民生活总体状况的是()①衣着单一,质量较差②吃饱吃好,追求营养③食品短缺,供应不足④交通发展,出行便捷A. ①②B. ③④C. ①③D. ②④5.下列情况能够反映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居民生活变化的是()①人们上网浏览、发E-mail ②人们使用粮票、布票购买东西③70年代住草房,80年代住瓦房,90年代住楼房④我国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建立和完善起来A. ①②④B. ①③④C. ②③④D. ①②③④◆能力题一、选择题1.八年级3班钟国平对中国现代的科技文化教育等史实进行了认真整理,他整理的笔记中,哪一项是错误的()A.2003年,“神舟五号”载人航天飞行成功,中国成为第三个独立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B. 深化教育改革的重点是提高民族素质和创新能力。
C. 著名水稻专家袁隆平成功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他被国内外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D. 我国城乡居民消费结构的显著变化表现为食品支出在消费支出中的比重上升。
2.下面是某城市居民的年人均饮食消费品统计表(单位:千克),此表不能说明()A. 民众的主食消费减少,副食品消费增加B. 生活水平提高,导致食品消费发生变化C. 改革开放,人们的生活状况进一步改善D. 由于物价上涨,人们减少了粮食消费3.八年级3班钟国平对中国现代的科技文化教育等史实进行了认真整理,他整理的笔记中,哪一项是错误的()A.2003年,“神舟五号”载人航天飞行成功,中国成为第三个独立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难点解析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章节训练练习题(含答案详解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章节训练考试时间:90分钟;命题人:化学教研组考生注意:1、本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填写在试卷规定位置上3、答案必须写在试卷各个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I卷(选择题 30分)一、单选题(1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30分)1、下列实验基本操作正确的是A.加热液体B.溶解固体C.取用块状固体D.检查装置气密性2、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加热液体B.点燃酒精灯C.闻气体气味D.读取液体体积3、古丝绸之路将我国发明和技术传送到国外,下列古代生产工艺中发生化学变化的是A.粮食酿酒B.纺纱织布C.在甲骨上刻文字D.用石块修筑长城4、可以在酒精灯火焰上直接加热的玻璃仪器是A.烧杯B.蒸发皿C.试管D.燃烧匙5、下列生活中的变化,其中涉及到化学变化的是A.粮食“变”美酒B.金条“变”金箔C.冰块“变”冰雕D.铁水“变”铁锅6、规范的实验操作是安全地进行实验并获得成功的保证。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连接仪器B.溶解NaCl固体C.滴加液体D.检查装置气密性7、日常生活中常涉及许多变化。
下列变化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A.打造金饰B.风力发电C.葡萄制酒D.雕琢玉石8、下列属于化学性质的是A.颜色B.状态C.可燃性D.沸点9、下列中华传统民俗中主要发生化学变化的是A.剪春花B.酿米酒C.包粽子D.捏面人10、“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央视的《中国诗词大会》带动全民分享诗词之美,感受诗词之趣,“伐薪烧炭南山中”是唐朝诗人白居易所写的诗歌《卖炭翁》中的诗句。
这里“伐薪”和“烧炭”各指的变化是A.前者是化学变化,后者是物理变化B.前者是物理变化,后者是化学变化C.两者都是物理变化D.两者都是化学变化第Ⅱ卷(非选择题 70分)二、填空题(5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20分)1、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在化学学习和研究中具有重要作用。
【历史】部编版二战后的世界变化材料练习题

【历史】部编版二战后的世界变化材料练习题一、第五单元二战后的世界变化材料辨析论述题1.读图回答: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阶段?在不同阶段美国经济分别表现出了什么特点?【答案】阶段一:20世纪五六十年代;特点:美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西部南部地区繁荣阶段二:20世纪七八十年代;特点:美国经济地位下降,经济发展受到限制阶段三:20世纪90年代后;特点:美国经济稳定增长,进入新经济时代【解析】【详解】依据图表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总体来看,战后美国经济发展呈现出了年均增长率起伏变化大、经济发展呈现出周期性调整的状态。
把美国经济发展可以大体分为三个阶段:20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西部南部地区繁荣,原因是美国占据了广阔的国际市场;大力发展科技教育,利用高新技术成果,改进传统工业生产技术,发展新兴工业和军事工业;政府加强对经济的调控,改善人民生活,创造比较有力的发展环境;加大了对教育和科研研究的经费投入,培养高素质人才,涌现出了许多高新科技成果等等。
20世纪七八十年代,美国经济地位下降,经济发展受到限制,原因是经济发展弊端显露,受到经济危机的严重影响;美国债务增加,成为最大的负债国。
20世纪90年代后,美国经济稳定增长,进入新经济时代,原因是美国对社会经济进行了改革,加大发展教育、科技事业的力度,促进一信息产业为代表的高新技术的发展,完成了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等。
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战后初期,有人站在德国首都柏林的街头,望着满目废墟的城市,哀叹即使清除这些瓦砾也要花上二十多年的时间,要想复兴真是比登天还难。
可是,西欧国家和日本不仅很快清除了战争废墟,还实现了经济的飞速发展。
——《世界历史》材料二1950-1975年,美国工业生产平均年增长3.8%,英、法、联邦德国平均为5.4%,日本为12.4%。
1951-1977年,美国工业劳动生产率平均增长3.2%,日本为8.8%,联邦德国为4.4%,法国为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