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规水处理工艺应用粉末活性炭技术的最佳投点选择研究

合集下载

粉末活性炭在净水处理中的应用

粉末活性炭在净水处理中的应用

粉末活性炭的应用主要在于其投加工艺。首 先 ,投加点的选
水处理中的工艺与应用作些许思考,以期能更加深人的发掘其深 择要恰当。其选择的条件一是应能充分的融合水质,使得粉末活
层价值。
性炭和污染水质充分的结合以便发挥其最大功效。可以从以下几
1 粉末活性炭简介和优点
活 性 炭 在 2 0 世 纪 3 0 年代就已经应用到水处理中,在净水治 理 环 节 中 起 着 举 足 轻 重 的 作 用 。活 性 炭 是 用 以 碳 为 主 物 质 为 原 料 ,经过高温碳化和活化制成的疏水性的强力净化剂,粉末活性 炭 有 大 量 的 微 小 小 孔 ,是 一 种 孔 状 空 隙 结 构 而 且 比 表 面 积 较 大 , 这种重要的物理结构特点可以使活性炭的接触面积达到最大以 便最好发挥其吸附功能。
随 着 对 粉 末 活 性 炭 效 能 的 认 识 和 了 解 ,粉 末 活 性 炭 的 研 究 和 加 工 工 艺 也 逐 渐 增 多 ,其 对 于 净 水 处 理 工 艺 的 更 新 和 完 善 进 一 步 推 动 着 粉 末 活 性 炭 在 实 际 净 水 处 理 中 的 应 用 ,这 也 进 一 步 推 动 着 其对净水处理的反思和成长。
取不同的类型活性炭的选择和投加工艺。
越成为净水处理的优良首选。 关键词:粉 末 活 性 炭 ;净 水 ;应 用 ;工艺
2.2粉末活性炭应用工艺
国内外的专家研究认为粉末活性炭的吸附能力取决于化合
工 业
物的类型。目前水体污染情况复杂,水中富营养化程度高,水中异 节
粉末活性炭的应用在国内是一门较为新型的工艺。 目前,关 味刺鼻,人工合成化合物大量倾倒,污水覆盖面积广,水体污染情 能
于粉末活性炭的应用领域十分广泛,在 食品、医药、电域等方面的 况复杂严重。面对复杂的水体污染情况,净水处理剂的使用必不 技

高锰酸钾/粉末活性炭强化常规处理工艺研究.

高锰酸钾/粉末活性炭强化常规处理工艺研究.

高锰酸钾/粉末活性炭强化常规处理工艺研究郑全兴,姜海萍(扬州扬城水业有限责任公司,江苏扬州225009摘要:在扬州某水厂进行高锰酸钾(PP与粉末活性炭(PAC联用的小试。

结果表明,在取水口处投加高锰酸钾、在加矾之前投加粉末活性炭能强化常规工艺对低温低浊源水的处理效果,能明显去除水中的浊度、UV254等污染物,为生产应用提供依据。

关键词:高锰酸钾;粉末活性炭;强化混凝;有机污染物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关注自己的生活质量,生活饮用水作为人类的必需品,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

但是,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人类活动范围的不断扩大,工农业生产规模的发展,使天然水体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污染物质日益增多,污染程度不断加重,污染物成分日趋复杂,造成水质性缺水,水资源更加匮乏。

面对水源水质的变化,常规饮用水处理对水中有机物尤其是溶解性有机物的去除已显得力不从心。

而国家对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越来越严格,检测项目从以前的35项增加至106项,江苏从2008年7月1日开始实施新标准。

这就要求在现有的常规饮用水处理工艺不改造或少改造的情况下,提高出厂水水质。

1试验背景扬州某水厂取水口位于廖家沟万福闸下游150m 左右,廖家沟是淮河排江泄洪通道,每年夏季开闸泄洪,水源受到不同程度污染。

泄洪期间,取水口及水厂内各工艺流程中都有一些不同程度的异臭味,主要是土霉味,水体产生的嗅味是由一些水生生物引起的,使水中产生天然土霉味的微生物主要有蓝绿藻和放线菌,它们能代谢一些具有土霉味的半挥发性有机物,如geosmin 和2-methylisobomeol 等【l 】。

张锦等人研究用高锰酸钾复合剂去除放线菌嗅味,李伟光等人提出用高锰酸钾与粉末活性炭联用去除饮用水中的嗅味【2】,两者联用还可以去除水中有机污染物。

高锰酸钾是一种强氧化剂,五、六十年代国外就开始将高锰酸钾应用于饮用水的净化,主要利用高锰酸钾去除嗅味。

近年来高锰酸钾在去除水中微量有机污染物,控制氯化消毒副产物及助凝等方面的研究取得一些进展,逐渐地被人们关注。

粉状活性炭的矿化处理研究及其在水处理中的应用

粉状活性炭的矿化处理研究及其在水处理中的应用

粉状活性炭的矿化处理研究及其在水处理中的应用摘要:水是生命之源,但如今面临着日益严重的水污染问题。

活性炭是一种广泛应用于水处理领域的有效吸附材料。

然而,传统的活性炭存在着吸附性能不稳定和生命周期短的缺点。

为了克服这些问题,研究人员开始关注粉状活性炭,并探索其矿化处理方法以提升其性能。

本文对粉状活性炭的矿化处理研究进行了总结,并探讨了其在水处理中的应用。

1. 引言水污染已经成为世界各地的重大环境问题。

随着工业和人口的快速增长,各种有害物质被排放到水体中,严重威胁到人类健康和生态平衡。

活性炭作为一种有效的吸附剂,被广泛应用于水处理中。

然而,传统的颗粒状活性炭存在着一些问题,如吸附性能的不稳定和生命周期的短暂性。

因此,研究人员开始关注粉状活性炭,并试图通过矿化处理来提升其性能。

2. 粉状活性炭的矿化处理方法矿化处理是指将活性炭与矿化剂结合,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力下进行处理,以改善其吸附性能和稳定性。

常见的矿化剂包括硫酸铁、硫酸锌等。

矿化处理可以使粉状活性炭具有更大的比表面积和孔隙度,从而提高其吸附容量和速率。

此外,矿化处理还可以增强活性炭的化学活性,使其对水中的有机污染物更具选择性。

3. 粉状活性炭的矿化处理对比传统活性炭的优势与传统的颗粒状活性炭相比,粉状活性炭的矿化处理具有以下优势:首先,粉状活性炭具有更高的比表面积和孔隙度,从而提供更多的吸附位点;其次,矿化处理可以使粉状活性炭的孔隙结构更加均匀,从而提高吸附的可靠性和稳定性;第三,矿化处理可以增强粉状活性炭的化学活性,使其对特定有机物具有更高的吸附选择性。

4. 粉状活性炭在水处理中的应用粉状活性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在水处理领域已经取得了一些显著的成果。

它可以用于去除有机污染物、重金属离子和染料等水中的有害物质。

研究发现,经过矿化处理的粉状活性炭对水中有机污染物具有较高的吸附容量和速率。

此外,粉状活性炭还可以用于去除水中的重金属离子,如铅、铬、汞等。

粉末活性碳净水技术在给水处理中的应用思考

粉末活性碳净水技术在给水处理中的应用思考

粉末活性碳净水技术在给水处理中的应用思考发布时间:2022-08-29T03:43:12.033Z 来源:《科技新时代》2022年2期1月作者:余高[导读] 水资源于人类而言意义重大,余高歙县自来水有限公司安徽黄山 245200摘要:水资源于人类而言意义重大,是人体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

在人类进步发展速度加快的同时,水污染问题也持续加重,以往的净水措施已不能将水中含有的有害物质完全清除掉,而使用粉末活性炭可以强化净水效果,这一技术也是当下使用范围最广、推广次数最多的净水工艺。

下述内容围绕该项净水技术进行讨论,核心论述点为粉末活性炭在给水处理中的应用。

关键词:粉末活性碳;净水技术;给水处理;应用前言:在工业发展速度越来越快的同时,工业水的处理工作也得到了人们的重视,这一内容是工业发展中的重要事项,与水资源的循环利用、可持续发展有着极为密切的关联。

工业水的不正确排放会给土壤带来诸多负面影响,同时也会对人们的生活造成困扰,这一问题引起了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粉末活性炭净水技术可以高效的清除工业水中的有害物质,提高给水处理工作的效率,还能强化水资源的循环利用,有极高的应用价值。

1.粉末活性炭净水技术的性质以及主要原理剖析粉末活性炭净水技术的性质以及原理,可以将其自身作用放大,更好的运用到给水处理工作中,提高其对水中有害物质的吸附力,达成强化其净水能力、效率的目的[1]。

1.1粉末活性炭净水技术的主要性质粉末活性炭属于吸附剂,具备极强的吸附能力,有着许多发达的微孔结构,这也是其吸附能力出众、可以完成给水处理工作的主要原因。

此外,其还包含多个不规则的微晶型石墨层状结构。

活性炭的颗粒并不大,在多个微孔结构作用下,活性炭的比表面积也得到了提升,使其可以完成工业水中化学物质的吸附工作。

该项技术的运用,可以大幅度降低水中蕴含的溶解性有机物,还可以达到除味的作用,全面性的提高水资源的使用质量。

1.2粉末活性炭的净水原理利用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完成净水工作是粉末活性炭的主要原理。

粉末活性炭在污水处理厂深度处理中的应用

粉末活性炭在污水处理厂深度处理中的应用

粉末活性炭在污水处理厂深度处理中的应用发布时间:2021-02-24T14:28:05.293Z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27期作者:纪学红[导读] 摘要:城镇污水对环境具有严重的污染,即使是经过了二级处理,污水中还是含有超标的有机物和色度。

甘肃水投武威环保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甘肃武威 733000摘要:城镇污水对环境具有严重的污染,即使是经过了二级处理,污水中还是含有超标的有机物和色度。

在后续处理的过程中,粉末活性炭可以被很好地用在污水处理的过程中,由于粉末活性炭拥有较大的表面积和吸附力,因此能够进一步对经过二次处理之后的污水进行深度处理。

本文对粉末活性炭在污水处理厂深度处理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希望能够通过更好的处理方式使城市污水处理满足《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工业用水水质》标准要求。

关键词:污水深度处理;粉末活性炭;色度;应用活性炭具有较强的吸附作用,因此能够被很好地用在水处理的过程中。

活性炭由于自身结构的特点,内部含有大量微孔,同时具有较大的表面积,因此能够有效吸附在二次污水处理后依然难以处理的物质,如农药、燃料、重金属离子等等。

同时活性炭具有无污染、适用范围广、可回收等特点,在城市污水深度处理的过程中拥有广泛的应用。

1工程概况某城市再生水处理厂开展污水处理厂的排放污水深度处理项目,目标处理之后的污水达到《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工业用水水质》标准,处理后的污水可以被用到绿化、洒路、人工湖补水等,达到排放一级A标准。

本工程项目的设计规模按照2万m3/d考虑。

2工艺选择2.1进出水水质进出水水质是评价污水处理工作的一个重要指标。

污水处理厂的进水是城镇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出水是经过二级处理之后的水,同时也是深度处理车间的进水。

下面表1 是深度处理车间进水水质和实际出水水质,以及一级A标准出水水质的最高值。

表1设计进水水质按照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再生回用水出水应该在pH值和色度上都满足相应的要求。

自来水厂投加粉末活性炭采用湿法或干法投加工艺的探讨和比较

自来水厂投加粉末活性炭采用湿法或干法投加工艺的探讨和比较

自来水厂投加粉末活性炭采用湿法或干法投加工艺的探讨和比较目前自来水厂投加粉末活性炭常见的有两种工艺方式。

一种是将粉末活性炭配置成浓度为10%左右的浆液,由计量泵输送至投加点,此种方式被称为湿法投加方式;另一种是将粉末活性炭由定量给料设备直接定量(计量)投加到水射器中,由水射器将炭粉投加至投加点中。

对此两种工艺方式,哪种工艺更好,现尚未有一个明确的定论,在此本人做一个简单分析比较,供各位共同探讨。

湿法投加工艺,上料—储料—制备活性炭浆液(投料和供水)—混合搅拌—由计量泵定量投加至加投加点。

干法投加工艺,上料—储料—活性炭连续定量投加—由射流器投加至投加点。

1.投加精度的比较湿法工艺采用制备活性炭浆液,由计量泵定量输送至加药点的方式,活性炭浆液采用计量泵投加,活性炭浆液的投加量可以控制的非常精确,但对于活性炭浆液制备浓度的精度较高,主要是对炭粉的投加量和供水量的控制,如活性炭浆液的浓度的精度较低,则虽然计量泵输送浆液的流量精确,亦不能得到精确的活性炭粉的投加量;干法工艺采用直接由给料设备将炭粉投入到水射器中,通过水射器将炭粉投加到投加点中,粉炭的计量是通过给料设备来完成的,只要保证给料设备的投加精度即能保证粉炭的投加精度(湿法和干法工艺的炭粉给料设备均属于定量给料设备),同时干法工艺仅考虑炭粉的投加精度,而不考虑(制备炭浆)水流量,仅考虑水射器出口端压力,故在控制炭粉的投加精度方面,较湿法工艺更容易保证精度。

2.粉炭投加后在原水中均匀性的比较一般认为湿法工艺投加后的均匀性较好,主要考虑的因素为炭粉和水在混合罐内经过搅拌可以得到混合非常均匀的浆液,故经过计量泵输送至加药点中(取水管路)后,炭粉在管路中的分散均匀性较好。

其实不能认为活性炭浆液的混合均匀度高,即可达到活性炭在取水管路中的分散均匀性就高的效果,况且干法工艺中炭粉在经过射流器后,其(在射流水中)均匀度也很高。

3.设备成本和运行成本的比较湿法工艺比干法工艺增加了混合罐、搅拌机、供水控制系统、计量泵等,而干法工艺仅增加了射流器(和增压泵),故湿法工艺的设备成本和运行成本(及占地面积)均较干法工艺高很多。

粉末活性碳净水技术分析

粉末活性碳净水技术分析
密切相 关。 需合理的建造粉末 活性炭储存、 配 制、 投加系统使其较好的防治各个环 节造成 的不稳定因素 。
3 . 2 . 4 粉 末 活 性 炭 技 术 的应 用 最 为 关 键 的 问 题 是 投 资 以 及 成 本 的 控 制, 科 学合 理 的使 用 粉 末 活 性 碳技 术 是 其 经 济 有 效 的 发 挥 其 效 用 的 关 键 环
段进 行, 由快 速 扩 散 转 向缓 慢 扩 散 的 形 式 。 活 性 炭 的 吸 附 容 量 可 高 达 6 O 一
8 0 %。在快速扩散 的过程 中溶质的分子结构朝着阻力较小 的孔 隙中扩 散, 当分子机构经过微孔时 , 扩散的速度就会降低, 形成缓慢扩散 , 在这 一过程 中对于径 向的扩散阻力相对较低 。 无论是在空 间结构还是分子量等方面主 要是 以水源特点 以及水质的特性为主要依据 。可见 , 活性炭 的物质分 子具 有一定 的选择性和吸附性 。 2 投 入 加 工 工 艺 的 选 择
科 学 发 展
粉末 活性碳净水技 术分析
胡启 超 , 迟 丽影
( 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 设计研 究院) 摘 要: 现如今, 水体的净化工程越来越成为一种相对 比较重要的工作, 尤其是在 工业用水 、 居 民用水等领域中。经过多年的研究和实验, 进行水体 的
净化工作经历了不同的发展 阶段 , 采用 的净化方式也出现了明显的变化。 到目 前为止 , 采用活性炭净水技术的应用范 围相对较广 。 要想对这一技术的效果 深入研究和分析, 可 以先从 活性炭 净水处理 的原理 , 工艺 以及效果等方面进行细致地评 价, 同时对活性炭净水技术的发展前景进 行展望 。
即 使 粉 末 活 性 炭 可 以对 水 体 的 杂 质 进 行吸 附 , 但是 , 在 对 一 些 人 工合

粉末活性炭投加系统应用于给水厂的设计

粉末活性炭投加系统应用于给水厂的设计

粉末活性炭投加系统应用于给水厂的设计0前言自20世纪20年代美国首次使用粉末活性炭去除氯酚产生的臭味以来,该技术在水处理行业中的应用越来越多。

我国近年来也己有给水厂在预处理中采用粉末活性炭提高出水水质,并己在水源突发性污染应急处理中作为一种主要的应对技术。

本文结合成都供水六厂五期工程中粉末活性炭投加系统的设计工作,介绍设计的主要技术环节。

1投加方法的选择粉末活性炭投加的方法有两种,即干式投加和湿式投加。

干式投加采用水射器作为主要投加工具。

湿式投加则要先将粉末活性炭配成一定浓度的炭浆,再用泵投加。

干式投加法以变频螺旋送料机控制粉炭投加量,一般每台干投机(由料仓与送料机构为主组成)配置1台变频螺旋送料机,如果投加点较多目需要对每点较精确控制,则需要较多的干投机设备。

此外,由于干投中粉末活性炭与水不宜混合,因此在设备设计中就要解决好投加水射器喉管的易堵塞问题。

湿式投加法可采用1台或较少数量设备配置好一定浓度的炭浆,通过多台计量泵准确定量投加到多个投加点,在制备投加过程中炭粉不会随空气飞扬,操作环境较好,系统使用较为成熟稳定,因此目前给水处理中通常使用湿投法。

水六厂五期工程粉末活性炭投加系统有5个投加口需要分别控制,经分析比较后最终选择湿式投加法。

2投加量及投加浓度的确定粉末活性炭的投加量一般需根据水质污染状态确定。

《室外给水设计规范》‘]中规定投加量“宜为5~30 mg/ L"。

考虑将来水质污染暴发的可能性,并结合抗震救灾水处理应急方案,水六厂五期工程粉末活性炭最大投加量确定为30 mg/ L。

粉末活性炭炭浆质量分数一般为5%一10%。

但在湿式投加中多采用5%,这样可使炭浆快速扩散,与水体充分混合,同时避免了投加管道易堵塞和其他机械故障。

3投加点的选择为充分发挥粉末活性炭的吸附作用,需要使其与水充分混合,并保证足够的接触时间(一般接触时间30~60 min)和尽量避免吸附被干扰。

故而,合适的粉末活性炭投加点非常重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不同投加点的效果差异, 在于粉末活性炭 吸附 2 混凝竞争和粉末活性炭被絮凝体包裹的 程度不同。现从不同的絮凝阶段分别采水样, 通过显微镜 ( 60 倍) 来分析絮凝体长大并与粉 末活性炭颗粒结合的过程。
研究发现在絮体长成可见絮体颗粒之后, 投加的粉末活性炭难以充分发挥吸附作用, 因 为絮体颗粒在紊动水流中不断与其它 颗粒碰
工况
1 2 3 4 5 6 7
粉末活性炭投加量与 CODM n平均全流程总去除率和净去除率
表1
第二次混凝剂投加点
粉末活性炭炭浆投加点
不同粉末活性炭投加量下全流程 CO DM n 总去除率 (% )和平均 CODM n 净去除率 (% )
10mg/ L
15mg/ L
20mg/ L
30mg/ L
总去除率 净去除率 总去除率 净去除率 总去除率 净去除率 总去除率 净去除率
[ 关键词] 常规给水处理 粉末活性炭 投加点 吸附 混凝
本研究的内容是国家 /九五 0攻关课题 / 粉 末活性炭吸附技术研究 0 中的技术关键之一。 针对淮河水系主要受污染河段 ) ) ) 淮南段受污 染原水, 在小试、中试和生产性试验的研究工作 中, 借助显微成像技术, 对絮体颗粒的成长、粉 末活性炭与混凝的竞争吸附以及絮体对粉末活 性炭的包裹作用进行全面分析, 探讨了在常规 水处理工艺中选择粉末活性炭投加点的一般规 律, 提出了在生产上应用的技术措施。
图 2 混凝剂和粉末活性炭炭浆投加点编号示意图
试验值误差较大。 从各工况试验结果可知, 第 6 工况的效果
最好。即在管道中已投加第一次混凝剂后的混 合原水进入网格絮凝池后, 在第 1 格内投加第 二次混凝剂, 在第 3 格投加粉末活性炭。另外, 多点投加粉末活性炭并没有提高 CODMn 去除 率, 反而降低去除率。
S tudy on the Effe ct of Compose d Fe rric Coa gula nt to Re move P ollut ants , Ma J un et al ( 21) Abst r act: T he pollut ant removal effect of ferric coagulant was resear ched by st irring
若在第二次混凝剂投加之前投加粉末活性
图 4 粉末活性炭颗粒与微小絮体共存状态显微照片( 60 倍)
炭, 如工况 4、5, 由于混凝剂投加量不足, 尚不 能充分发挥混凝先去除水中胶体和大分子有机 污染物作用, 粉末活性炭将与第二次投加混凝 剂产生竞争吸附。所以, 尽管粉末活性炭对 CODMn 去除率也可能较高, 但是平均全流程总 去除率并不太好。
º º» º ½ Á ¹ ¹
º¼ ¹½ º¼Ù Þ º¼ º½ » »¾
5718 5917 5613 6210 7013 7112 6615
1910
571 0
1718
6118
2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1 9
601 8
2713
2115
581 2
1117
5919
151 75
611 0
1819
2710
591 3
1815
5917
参考文献
[ 1] 蒋峰、范瑾初, / 粉末活性炭应用研究0 , 5 中国给水排水6 , Vol. 11, No. 5, 1995。
[ 2] 同济大学、淮南自来水公司, 5 粉末活性炭吸附技术研究报 告6 , 19961 4。 o 作者通讯处: 200092 上海市同济大学环境工程学院 收稿日期: 199724218
常规水处理工艺应用粉末活性炭技术 的最佳投点选择研究
张小满 曹达文 高廷耀 徐迪民 范瑾初 李景华
[ 提要] 本研究探讨了在常规水处理工艺中选择粉末活性炭投加点的一般规律。研究 结果表明, 在絮凝池中, 当絮体尺度发展到与粉末活性炭颗粒尺度相近时的位置应作为最 佳投加点。在该点投加粉末活性炭既可避免竞争吸附, 又可使絮体对粉末活性炭颗粒包 裹作用最小, 可以充分发挥粉末活性炭的吸附效率。
Brie f on S tic kne y Wa te r Tre a tme nt P lant , , , , , , , , , , , , , , Zhou Yipi ng ( 25)
S tudy on the Be st Dosa ge Point of the Powde re d Act iva te d Ca rbon for Conve ntional Wa te r Tre a tme nt P roce ss , , , , , , , , , , , Zha ng Xi aoman et al ( 29) Abst ra ct : The general rule t o select t he dosage point of powdered act ivated carbon ( PAC) has been st udied as far as convent ional water t reat ment process is concerned. T he result s show t hat t he best P AC dosage point should be in t he posit ion where t he size of coagulant flocs in flocculat ion basin nearly incr eases t o t he size of PAC part icles and t hat PAC added in t he point can not only avoid t he compet it ion of adsorpt ion and coagulat ion, but also minimize t he int er ference and wrapping caused by flocs. Consequent ly, t he ad2 sorpt ion efficiency of P AC can be fully improved.
粉末活性炭投 加点在第二次混 凝剂投加 后, 即微小絮体刚刚形成, 其尺度相当于粉末活 性炭分散后颗粒尺度, 已初步完成对水中胶体 脱稳、凝聚, 但尚难以网捕、包裹尺度与其自身 相当的粉末活性炭颗粒。此点投加效果最好, 亦即/ 竞争0 和/ 包裹0 作用最小, 粉末活性炭可 以充分发挥吸附作用。图 4 为第 6 工况下粉末 活性炭颗粒与微小絮体共存的显微照片。与图 3 相比, 可见图 4 中粉末活性炭吸附表面充分 裸露, 这就是第 6 工况效果最好的一种解释。
一、试验设备和测试指标 11 中试设备 中试设备是模拟淮南 水厂一组生产 构筑 物, 据水力条件相似原理设计建造的, 处理水 量为 10m3/ h, 主要包括絮凝池、沉淀池、过滤 柱[2 ]。针对本文的主题, 在此侧重介绍絮凝部分。 中试絮凝池构造与生产构筑物一样, 分为 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为上下翻转网格絮凝池, 第 二部分为栅条隔板絮凝池, 两部分总停留时间 为 18min。模型平面见示意图 1 (絮凝池部分 )。 中试模型运行后, 在不投加粉末活性炭的 条件下, 与实际生产构筑物进行比较, 处理效果 相似, 出水浊度最大误差小于 1N TU 。 中试以模拟的生产构筑物作为不投加粉末
191 1
681 3
2619
2519
611 5
2118
6414
201 8
631 0
2510
2013
641 6
2113
6619
221 6
691 0
3210
2610
711 6
2516
7513
341 9
691 3
3512
2118
681 8
2310
6517
251 9
691 1
2916
30 给水排水 Vol1 24 No. 2 1998
给水排水 Vol. 24 No. 2 1998 31
WATE R & WAST EWATE R E NGI NE ER I NG Vol124 No12 February 1998
Some personal ideas, which are helpful t o improve t he wat er qualit y, are recommended.
撞、结合, 形成更大絮体颗粒, 迅速将投入的分 散状态粉末活性炭颗粒网捕、包裹起来。通过 显微镜观察在此情况下投加粉末活性炭后的任 何阶段絮体颗粒, 均可见粉末活性炭颗粒被包 裹其中, 见图 3( 第 3 工况) , 这可以解释多点投 加粉末活性炭为什么 CODMn 去除率反而降低 的原因。
图 3 粉末活性炭颗粒被絮体包裹显微照片( 60 倍)
给水排水 Vol. 24 No. 2 1998 29
目的是在充分发挥混凝去除有机污染物能力的 同时, 再利用粉末活性炭去除剩余有机污染物, 而又要避免絮凝体对粉末活性炭颗粒的包裹, 使总去除率最高, 粉末活性炭用量最省。
11 投加点工况研究 针对淮河受污染原水, 淮南水厂长期采用 混凝剂两点投加法, 应用的效果较好。第一次 投加混凝剂是在进水管道中, 管中混合时间约 为 30s 左右, 第二次混凝剂直接投加于絮凝池 中, 不另设混合设备。根据两点投加混凝剂的 特点, 本研究进行了 7 种工况试验。各工况条件 不同粉末活性炭投量下的中试 CODMn 平均全 流程总去除率和净去除率见表 1。表中第二次 混凝剂和粉末活性炭投加点参见图 2, 图 2 中 数字为沿水流方向顺序的网格位置编号。表 1 中的中试 CODMn 平均全流程总去除率指中试 工艺的混凝和投加粉末活性炭后 CODMn 平均 总去除率, 平均净去除率等于中试 CODMn 平均 全流程总去除率减去作为平行对照组的生产构 筑物的 CODMn 平均全流程总去除率。 由于中试研究采用的原水与生产构筑物一 样, 并以其出水作为平行对照样, 所以进、出水 的 CODMn 值均 受 到淮 河 原水 水 质变 化的 影 响。中试全流程总 CODMn 去除率受到单独由混 凝去除 CODMn 值变化的影响而呈现波动。 但是, 随着粉末活性炭投量的增加, 其 CODMn 净去除率总体上仍有规律递增, 仅少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