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最后的姿势(第1课时)ppt

合集下载

六年级上册语文课件-课文6最后的姿势|苏教版共114张PPT

六年级上册语文课件-课文6最后的姿势|苏教版共114张PPT
我会说:“———————————”
思考:
从这些侧面描写中,你觉得 谭千秋老师具有什么样的优秀 品质?
在学生眼里,谭老师讲课绘声 绘色,不仅妙语连珠,而且很有幽 默感。然而,同学们再也听不到谭 老师的声音了,讲台上再也见不到 那个充满活力的身影了。张开双臂, 护住学生,成了他生命中最后的姿 势!
在学生眼里,谭老师讲课绘声 绘色,不仅妙语连珠,而且很有幽 默感。然而,同学们再也听不到谭 老师的声音了,讲台上再也见不到 那个充满活力的身影了。
“张开双臂,护住学生”是谭老
师牺牲时的自然姿势,但正是这一
姿势挽救了四个学生的生命。这是 一个__爱______的姿势,是一个 __责_任____的姿势,是一个_英_勇___的
姿势,也是他生命中最后的姿势, 这个姿势将永__远__留__在__人__们心中。
谭千秋,一位普通的老师, 他用自己51岁的宝贵生命诠释 了爱与责任的师德灵魂。人们 赞颂他:“英雄不死,精神千 秋!”
定格最后的姿势 张米亚老师:跪仆在废墟上,双臂紧紧搂着两
个孩子,两个孩子还活着,而他已经气绝! 汤宏老师:两个胳膊下各抓了一个孩子,身子
下还护着几个孩子。被他用血肉之躯护住的孩子们 幸运地活了下来,他却在瓦砾中牺牲。
向倩老师:身体被砸成三段,而她双手环抱将 三名学生紧紧搂于胸前,用自己的身体将三位学生 保护于身体下,用自己的血肉之躯抵抗灾害,保护 学生。
谭老师的妻子张关蓉仔细地擦拭着丈夫的遗 体:脸上的每一粒沙尘都被轻轻拭去;细细梳理 蓬乱的头发,梳成他生前习惯的发型。她悲痛欲 绝地对着遗体喃喃自语:
“人生的价值是什么?是大公 无私,是为他人着想,为集 体着想,为国家着想……”
zhuó 着想
这堂课上,他给学生们讲“人生

《最后的姿势》(第二课时)教学案例与评析

《最后的姿势》(第二课时)教学案例与评析
1捉 蝴 蝶 , 故 事 。 . 编 ( ) 设情 境 , 故事 。 1创 编 ( 件 出示 蝴蝶 图片 ) 课
师 : 地上 , 儿开 了 , 草 花 蝴
苏 教 版 二年 级 上 册第 二 单
元 第 4课 。
教 学 目标
1指 名 读 第 1自然 段 。 . 师 : 来读 读课 文 的第 1 谁
案例精 选
能美 美地 读 这句话 。( 名 读 ) 指
么 ” ? ( 串葡 萄 、 串项链 、 呢 一 一

乡村 生 活 的 美 好 。
师 : 们 看 , 下 孩 子 捉 了 你 乡

串糖 葫 芦 、 串 烤 羊 肉 ) 一
师 : 串小 鱼 可 新 鲜 了 , 这 小
( 师 引 读 第 4自然 段 ) 教 师 : 就 是 乡下 孩 子 , 这 他 们 —— ( 接 : 在 阳光下 / 在 生 生 长
【 计 意 图 : 师 引 导 学 生 设 教
将 自己的 生活体 验 、 内心体 验
带 入 阅读 的 过 程 中 , 引 领 学 生 走进 文本 , 出幸福 的味道 。 】 读
( ) 读 第 2、 自 然 段 , 二 3 体
子 的 生 活 有 初 步 的 总 体 印 象 。】 二 、 读 , 验 乡 下 生 活 细 体 师 : 欢 这 首小 诗 吗 ? ( 喜 喜
( 件 出示 图 片 , 知 乡野 课 感
下 孩 子 的聪 明 。( 生 齐读 ) 女
2含 草 叶 , 乐 曲 。 . 吹 师 : 吹过草 叶 ?( 有 ) 谁 没
坏 了馋 嘴 的 猫 咪 ) 师 : 咪真 是 “ 坏 了 ”谁 猫 乐 ,
能读好 这 一句 。( 名 读 ) 指 师 : 不 仅 听 出 了 你 的 快 我 乐 , 从 你 的脸 上看 到 了快乐 。 还

林桥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六课《最后的姿势》_马燕

林桥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六课《最后的姿势》_马燕

最后的姿势一、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学会本课9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2个只识不写。

联系课文语境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会用“生死攸关”造句;3、通过品读语言文字,能够说出“最后的姿势”的内在含义,感受谭千秋老师对生命意义的追求和诠释;4、能够体会环境及其场景描写对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作用,学习侧面烘托人物形象的方法。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通过品读语言文字,能够说出“最后的姿势”的内在含义,感受谭千秋老师对生命意义的追求和诠释。

教学难点:能够体会环境及其场景描写对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作用,学习侧面烘托人物形象的方法。

三、教学评价设计1、在检查学生预习环节,通过查看预习单、自由读、同位轮读及指导读等多种方式了解学生,尤其是学困生识、写生字及正确、流利读书的情况;2、在精读感悟环节,采取默读、圈画、讨论、交流、分角色有感情朗读等方式推进学生读懂课文从而感受人物形象;3、借助分段、概括课文大意,复述课文培养学生整体把握文本的能力;4、借助拓展小练笔,训练学生学会用环境及场景描写衬托人物形象的写法。

四、教与学的准备学生:完成预习单(见后附件1)。

教师:1、视频:四川汶川5.12大地震纪实;2、根据学生的预习单查看预习情况,使教学更有正对性、时效性。

五、教学课时 2课时六、教学设计第一课时环节一:整体感知——初读感知,整体把握(一)导读:1、播放:四川汶川5.12大地震纪实视频;2、导读:在这些灾难中涌现出许许多多感人的故事和许许多多令人终身铭记的英雄人物。

今天,我们一起走进谭千秋老师《最后的姿势》。

板书并齐读课题;3、简介谭千秋老师。

(二)借助预习单,检查预习:1、检查生字识写(1)出示学生预习单,组织学生看看写得是否正确规范。

由于本课中左窄右宽结构的字特别多,引导学生掌握书写这类字的规律;不仅要注意左窄右宽,还要注意笔画的穿插与避让;(2)学生练习写自己写错的和写得不满意的字。

2、检查对描写大地震的词语的识读和理解应用。

[6最后的姿势ppt]爱的姿势多篇

[6最后的姿势ppt]爱的姿势多篇

[6最后的姿势ppt]爱的姿势多篇爱的姿势篇(1):爱的姿势一个夏天的夜晚,我和妻子都被热醒了。

原来是停电,电扇不转了。

那时,我们新婚不久,生活经验不足,连蒲扇也没准备。

我们在木床上睡不着,席子都烙人。

我热汗淋漓地在家里走了一圈,发觉大屋的窗边微微有风。

我们干脆把席子从床上抽下来,铺到大屋窗下。

谁睡在靠近窗口的一边呢?我想让妻子睡那个位置,说:“女士优先,再说你的身体弱,哪里禁得住热呢?”妻子说:“你脂肪厚,散热当然就慢,别逞能,当心把你热着。

” 劝说无效,我只好“动武”了。

妻子哪里抗得过,我轻轻地拦腰一抱,就把她强行放到靠窗的位置上。

我也躺下了,妻子哪能晃动我?于是,她就尽量往边上睡。

我知道,她是想给我留下翻身的空间。

电一直没来。

睡在水泥地上,感觉比在木床上凉爽一些,窗口断断续续有凉风吹来,按说忍耐一下,就可以入眠。

可在地上睡,我有些不太习惯,夜深了,还在辗转反侧,难以入眠。

我发现妻子脸朝上,平平地躺着,已经睡熟。

我轻轻掀动她的身体,想给她翻一下身。

长时间保持平躺的姿势,她的身上一定会被汗浸湿了。

妻子被惊动了,似乎并不领会我的好意,一摆身体,还是保持原来平躺的姿势。

后来,我又轻轻地尝试了一次,想把妻子翻一下身,但她执拗地摆平了姿势。

不能再惊扰妻子的好梦了。

这样想着,我也迷迷糊糊地睡着了。

清晨醒来,我见到妻子仍然保持平躺的姿势,她大概一个晚上都是这样睡的。

妻子醒来,爬起来。

我看见她睡过的地方,竟然留下一个潮湿的人形印迹。

我嗔怪地说:“你看,昨晚想给你翻身,你却认准一个姿势,热着了吧?脊梁上要生痱子的。

” 不料,妻子说:“我要是侧着睡,身体就会高出一截,不就挡了你的风吗?” 妻子坚持平躺的姿势,原来是要和我分享窗口的那一点点凉风。

爱在心中,才会有那样细密的心思啊。

爱的姿势篇(2):写母爱的作文400字母爱的姿势母爱的姿势有很多,夹菜。

烧饭。

给孩子套上夹袄。

我也从我妈妈身上找到了一种感动人心的姿势。

0-3岁婴幼儿粗大动作发展的指导(课堂PPT)

0-3岁婴幼儿粗大动作发展的指导(课堂PPT)

A.俯卧抬头 D.坐位抬头 G.转头训练
B.竖抱抬头 E.扶肩抬头
C.俯腹抬头 F.直立抬头
6
第六章 0-3岁婴幼儿粗大动作发展的指导
一、抬头与翻身动作发展的指导
1、抬头与翻身动作发展的指导要点 (2)抬头与翻身动作的指导训练 翻身训练:
A.侧翻动作 D.手脚并用 G.侧卧过渡
B.亲子翻身 E.左翻右翻
• 3岁时能用一脚跳过低障碍物 • 2.5岁—3.5岁时开始用独脚向前连续跳1—3

39
攀登
• 24个月时,能独自上下77厘米高的攀登架 ,但动作不够协调。
• 30个月时手脚动作基本协调,能翻过高133 厘米的攀登架。
• 36个月时,能先移动脚,后移动手,灵活 地翻过高133厘米的攀登架。
40
平衡
二、坐动作发展的指导
2、坐动作发展的指导要点
(2)坐动作的指导训练
A 拉腕坐起
B 靠坐训练
C 坐坐站站
D 独坐练习
E 扶坐练习
F 拉坐练习
12
第六章 0-3岁婴幼儿粗大动作发展的指导
二、坐动作发展的指导
2、坐动作发展的指导要点 (2)坐动作训练时需要注意的问题
1)不可独坐 2)不要让宝宝采取跪姿使两腿形成“W”状或将两腿压 在屁股下
(5)追赶物体 (6)被追赶
(7)钻洞
(8)翻越障碍
25
站立
26
站立动作的发展
• 新生儿期——踏步反射 • 2-3个月——当扶至立位时,髋、膝关节弯曲 • 6个月——呈立位时,两下肢可支持其体重 • 7个月——扶站时,婴儿能高兴地蹦跳 • 9个月——可扶站 • 11个月——可扶栏独脚站立,或作蟹行
9

最后的姿势阅读答案

最后的姿势阅读答案

最后的姿势阅读答案篇一:最后的姿势教案《最后的姿势》教案中文系10语教(3)班陈雪2号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指导学生用自学、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联系上、下文结合自身体验来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谭老师伟大的人格魅力。

3、通过品读语言文字,能够理解“最后的姿势”的内在含义,感受谭千秋老师在大难来临时,忠于职守,舍生忘死的师德灵魂以及对生命意义的追求和诠释。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用自学、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体会谭老师伟大的人格魅力。

通过品读语言文字,体悟谭老师深沉博大的师爱,从而受到心灵的荡涤,真切感受“最后的姿势”的内涵。

教学过程:一、背景导入,初入情境1、师:同学们,还记得2021年5月12日14分28分04秒吗?(四川汶川发生里氏8级地震)在这个悲怆的时刻,汶川曾地动山摇。

撕心裂肺的痛苦揪着每个中国人的心。

2、我们先来看几组汶川大地震中感人的图片。

这场灾难给人们带来了什么?小组之间相互交流。

(除了带来失去亲人的伤痛,还有无数热心的人们给我们带来的震撼。

)3、在这国难家难突然降临之时,可爱可敬的人们,演绎了一个个惊天地泣鬼神的感人故事。

下面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到讲台上讲诉发生在这次抗震救灾中的感人事迹。

二、揭示课题,了解谭千秋1、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也是发生在地震中的一个感人故事---第六课:最后的姿势(深情齐读课题)。

2、课前大家预习了课文,请大家快速浏览课文,最后的姿势讲诉的是谁?(谭千秋老师)他是一名怎样的老师?下面请同学们小组交流,向大家介绍一下。

三、细读句子,分层品悟(一)感受地震:地动山摇,大难来临1、谭老师是在怎样的情况下作出这选择的呢?请大家细读课文,用直线画出有关语句,小组交流并批注感受。

学生读句子:(忽然,课桌摇晃起来!整栋楼房都摇晃起来!地震!)指导朗读:情况十分危急该怎么读?要地震了,多危险呀!看,这儿有三个感叹号,读得时候应该注意什么?(读出快!急!)(二)感知言行:恪尽职守,大爱无疆1、大难来临,生死之际,正在教室里上课的谭老师是怎么说的呢?请同学们默读2-7自然段,找出描写谭老师语言、动作的语句,你从中读出了一个怎样的谭老师①言:“地震!他意识到情况不妙,来不及多想,就大声喊道:‘大家快跑!什么也不要拿!快??’”——体会谭老师反应灵敏,有丰富的地震经验,懂得如何保护学生,当机立断地指导学生立即疏散。

最后的姿势(第1课时)ppt

最后的姿势(第1课时)ppt
作了概括?
谭千秋,一位普通的老师,他用自己51岁的宝贵生命
诠释了爱与责任的师德灵魂。人们赞颂他:“英雄不死,
精神千秋!”
为什么这么说? 在教学楼即将坍塌的时候,谭千秋老师用自己的身体护住了四名
学生,最后献出了自己的生命!
课后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在2008年地震灾害中,出现了许许多多像谭千秋老师 这样的英雄行为。请搜集当年抗震救灾的动人事迹,跟同学们 交流。
填一填 《最后的姿势》这篇文章按( 时间 )顺序,以感人的笔 触,记叙了( 地震 )来临的瞬间,( 谭千秋)老师( 张开双臂 )
用身体护卫四名学生的感人事迹,展现了他在(生死攸关 )时
刻,( 忠于职守 、 舍己为人、 大爱无疆 )的高尚师德。 ( 张开双臂,护住学生),成了他生命中最后的姿势!
精读课文
词语积累
含有“生死”的词语:
生死不渝 生死与共 生死相依 生死永别
“ABAC”式的成语:
毕恭毕敬 笨手笨脚 惟妙惟肖 呆头呆脑
含有“情况危急”的词语:
千钧一发 迫在眉睫 危在旦夕 十万火急…
理解词语
废墟:城市、村庄遭受破坏或灾害后变成的荒凉地方。
tān
坍塌:(山坡、河岸、建筑物或堆积的东西)倒下来。 塌陷:坍塌;沉陷。 尘埃:课文中指飞扬的尘土。 震撼:震:震动,撼:摇撼。指心理受到强烈冲击。
2008年5月12 日14时28分 04秒
2008年5月12日 14时28分04秒
最后的姿势
张开双臂,护住学生,成 了他生命中最后的姿势!
人物简介
2008感动中国
十大人物候选人
谭千秋
人物简介
谭千秋 党员 终年51岁 学校教导

《最后的姿势》(第二课时)教学案例与评析——A案

《最后的姿势》(第二课时)教学案例与评析——A案

师 : 说 说 你 读 懂 了 一 位 怎
样 的 谭 老 师 ? ( 生 交 流 : 危 学 临 不惧 、 学生 为重 等 ) 以 ( 件 出示 :在 危 急 时 刻 , 课
谭 老 师 首 先 想 到 的是 拼 命 呼 喊 , 他 快 速 离 开 , 的 他
【 计 意 图 : 段 的 学 习是 设 这
然 段 高度 概 括 和 评 价 了谭 千 秋
评 价 , 生交 流读 后感 受 ) 学
师 :现 在 请 你 静 心 默 读 课
文 , 圈 画描 写 谭 老 师 语 言 和 动
老 师 的 事 迹 ,通 过 直 入 本 段 能
使 学 生 从 整 体 上 把 握 课 文 的 主

回顾 课 文 。 入 文 本 中心 直
学 习 你 能 用 一 个 词 语 说 说 谭 千
秋 老 师 “ 后 的 姿 势 ” 给 你 的 最 留
师 : 危 急 时 刻 , 老 师 首 在 谭 先 想 到 的 是 学 生 的 安 危 ,他 拼 命 呼喊 自己 的 学 生 快 速 离 开 。
感 受 吗 ?( 生 自由 说 : 私 、 学 无 临 危 不 惧 、 已救 人 、 与 责 任 、 舍 爱
价 值 ” 诠 释 着 对 学 生 的 “ 与 , 爱 责任 ” 。本 节 课 就 让 我 们 继 续 走
近谭 老师 , 读他 的师 魂 。 解
境 描 写 对 表 现 人 物 精 神 品 质 的 作 用 ;学 习 侧 面 烘 托 人 物 形 象
的方 法 。 教 学 过 程

【 计 意 图 :课 文 第 1 自 设 2
义 ,感 受 谭 千 秋 老 师 对 生 命 意
义 的追求 和诠 释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理清文章脉络
第一段(1)5月12日谭千秋老师早早地赶到学校上班。 第二段(2-7)在地震来临时,谭千秋老师用自己的身 体保护四个学生的经过。 第三段(8-10)地震后,救援人员、获救学生和老师的 感受。 第四段(11-12)人们对谭千秋老师的深情赞颂。
填一填 《最后的姿势》这篇文章按( 时间 )顺序,以感人的笔 触,记叙了( 地震 )来临的瞬间,( 谭千秋)老师( 张开双臂 )
2008年5月12日
14时28分04秒
最后的姿势
张开双臂,护住学生,成 了他生命中最后的姿势!
人物简介
2008感动中国 十大人物候选人
谭千秋
人物简介
党员,终年51岁 学校教导主任。从教26年来,谭千秋 教学成绩卓越,爱生如命,在校园里 看到一块小石头都要捡起来,生怕学 生们在玩耍时受伤,被同事们誉为 “最疼爱学生的人” 。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 强烈地震。在地震中,学校一栋教学 楼顷刻坍塌。当时,谭千秋正在这栋 教学楼的教室里上课。危急时刻,他 用双臂将四名高二(1)班的学生紧紧 地掩护在身下。13日晚上,当人们从 废墟中将他扒出来时,他的双臂还张 开着,趴在课桌上,手臂上伤痕累累 ,后脑袋被楼板砸得凹了下去,献出 了年仅51岁的生命,而四名学生则在 他的保护下成功获救。 谭千秋,用生命作支撑,保护了 学生,牺牲了自己。
谭千秋
自读课文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找出生字新词,注意读准字音。 3.查字典,联系上下文,与同桌探讨,理解课文 中的词语。 4.分小组讨论,交流: 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谭老师给你留下了 什么印象。说说他是一个怎样的老师?
我会读
tān yōu zàn

坍塌

生死攸关
精神千秋!”
为什么这么说? 在教学楼即将坍塌的时候,谭千秋老师用自己的身体护住了四名
学生,最后献出了自己的生命!
课后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在2008年地震灾害中,出现了许许多多像谭 千秋老师这样的英雄行为。请搜集当年抗震救
灾的动人事迹,跟同学们交流。
绘声绘色 师德灵魂
生死攸关 舍己为人
词语积累
含有生死的词语: 生死不离 生死与共 生死相依 生死永别
“ABAC”式的的词语: 毕恭毕敬 笨手笨脚 惟妙惟肖 呆头呆脑
表示情况“危急”的词语:
千钧一发 迫在眉睫 危在旦夕 十万火急
理解词语
废墟:城市、村庄遭受破坏或灾害后变成的荒凉地方。 坍塌:(山坡、河岸、建筑物或堆积的东西)倒下来。 塌陷:坍塌,沉陷。 尘埃:课文中指飞扬的尘土。 震撼:震:震动;撼:摇撼。指心理受到强烈冲击。 诠释:说明,解释。 生死攸关:攸,所。关系到人的生存和死亡。 妙语连珠:巧妙风趣的话一个接一个。 大公无私:办事公正,没有私心。多指从集体利益出发 ,毫无个人打算。

短暂
我会读
tán shù zhī xū

姓谭
漱 吱 墟
漱口 吱呀 废墟
我会读
hàn āo gǎn
quán shì
撼 凹 感 诠 释
震撼 凹凸 感动 诠释 解释
我会读 洗漱 穿戴 誓死 摇晃 喇叭 废墟 诠释 短暂 价值 震撼 姿势 地震 妙语连珠 血肉模糊 尘埃 凹凸 幽默 腾空 坍塌 感动 塌陷 瞬间
精读课文 想一想:ຫໍສະໝຸດ 1、课文的主要内容(四要素 ) 在教学楼即将坍塌的时候,谭千秋老师用自己的身体护住了四名
学生,最后献出了自己的生命!
精读课文
想一想:
读一读课文,说说谭老师是一个怎样的老师!文中哪句话对全文
作了概括?
谭千秋,一位普通的老师,他用自己51岁的宝贵生命
诠释了爱与责任的师德灵魂。人们赞颂他:“英雄不死,
用身体护卫四名学生的感人事迹,展现了他在(生死攸关 )时
刻,( 忠于职守 、 舍己为人、 大爱无疆 )的高尚师德。 (张开双臂,护住学生),成了他生命中最后的姿势!
精读课文
想一想:
1.课文的主要内容(概括写人的文章 主要内容的方法) 2.通过学习,谭老师给你留下了什么 初步印象。说说他是一个怎样的老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