诱引和收捕中蜂的生物学依据

合集下载

012第十二 节 中蜂诱引收捕

012第十二 节 中蜂诱引收捕

诱蜂箱最好依附着岩石摆放,并垫高,左右垒石保护,箱顶压石,以防风。
⒌检查安顿
⒌检查安顿
检查
分蜂季节,一般每3~4d检查1次; 久雨天晴,应及时检查;
安顿
发现蜂群已进箱定居,应傍晚关闭巢门搬回; 采用旧式箱、桶的,最好在当晚借脾过箱。
诱蜂箱08
三、野生中蜂的猎捕01
三、野生中蜂的猎捕
⒈猎捕野生蜂的季节
目标突出
山中突出的隆坡、独树、巨岩等附近
⒉诱引时期
⒉诱引时期
最佳时期为分蜂期——流蜜期前或流蜜初期;
蜜蜂分布密集地区,分析当地蜜蜂迁飞的主要原因, 把握时机安置诱引蜂箱。
⒊合适的蜂桶
⒊合适的箱桶
诱蜂箱桶的要求
避光、洁净、干燥,没有木材或其他特殊气味; 箱桶的巢门只要保留几个小孔即可。
诱蜂箱桶的处理
蜜蜂粪便密集,表明蜂巢在附近。
三、野生中蜂的猎捕
⒊猎捕野生蜂的技术
⑴猎捕蜂群用具
⑵猎捕蜂群方法
⑶猎捕蜂群注意事项
三、野生中蜂的猎捕
⑴猎捕蜂群用具
刀、斧、凿、锄、喷烟器、收蜂笼、蜂箱、面网、蜜桶等。
⑵猎捕蜂群方法
①猎捕树洞或土洞的蜂群
②猎捕难打开的洞穴的蜂群
三、野生中蜂的猎捕
①猎捕树洞或土洞的蜂群
蜂群迁栖方向
春夏多由山下向山上迁移 秋冬则由山上向山下迁移
二、野生中蜂诱引技术
二、野生中蜂的诱引技术
⒋箱桶的安置
⒈诱引地点
⒉诱引时期
⒌检查安顿
⒊合适的箱桶
⒈诱引地点
⒈诱引地点
蜜粉源丰富
“蜜蜂不落枯竭地”
小气候适宜
夏季选择阴凉通风的场所,冬天选择避风向阳的地方; 座北朝南山腰突岩下,不受日晒、雨淋,且冬暖夏凉, 是最为理想的诱引地点,宜四季放箱诱引; 南向或东南向屋檐前、大树下等是较好地点; 诱蜂地点春夏季节设在山上,秋冬季节设在山下。

如何收捕野生中蜂

如何收捕野生中蜂

如何收捕野生中蜂中华蜜蜂简称中蜂,是我国优良蜂种,很多山区都有野生中蜂生存。

它们适应当地的自然条件,如果将它们收捕起来,加以人工管理,是一笔不小的财富。

收捕的方法分诱捕和猎捕。

所谓“诱捕”,就是在蜜粉源充足的地区、容易分蜂的季节(一般是春、秋季),将附有蜡基的旧蜂桶或插有上了窄条巢础巢框的旧蜂箱,放置于可避雨的屋檐下、树下或朝南的山腰突出岩石下,让分蜂的蜂群自动进入,然后运回饲养。

这种方法简便省力.做法如下:一、准备工作在大流蜜期,先备好蜂箱、巢础、巢框,选择好蜂箱放置的地点,并准备好猎捕的工具,如:面网、手套、割蜜刀(或镰刀、柴刀)、喷烟器、搬运箱(和蜂箱长度一样,不要太宽,能放四五个巢框即可,便于搬运)等。

时间选在大流蜜期,有利于猎捕后的蜜蜂较快恢复正常生活。

二、寻找野生中蜂这是一项有趣但需要耐心的工作,有多种方法。

笔者使用采蜜采粉蜂追踪法。

找到一个蜜粉源基地,观察锁定采蜜采粉工蜂,追踪其归巢飞行的方向,人可依照这个方向前进,直到看不见为止。

然后等另一只工蜂飞来继续跟踪,最后可以找到野生中蜂群的巢穴。

一般同一飞行路线工蜂多的蜂群是强群,也比较容易找到蜂巢。

这里提醒读者注意的是出巢蜂和归巢蜂的区别:前者飞行速度快、声音尖、飞行时身体摇摆不定;后者飞行速度慢、声音混浊、尾部下垂或两腿带有花粉团,行径成直线。

后者是我们追踪的目标。

有人介绍根据幼蜂试飞找蜂巢的方法值得推荐。

晴朗的天气,每天下午2—3点,幼蜂会出巢在巢前试飞半小时左右。

这种飞行混乱无序,声音大且嘈杂。

听到这种声音寻觅而去,可找到蜂巢。

三、猎捕中蜂的技术追踪到的蜂群,巢穴有的在树洞里,有的在岩洞里,有的在土洞里。

前两者猎捕难度比较大,现介绍土洞蜂群的猎捕技术。

首先,将巢洞周围的野草铲掉,将泥土一层一层地挖开。

其次向露出的蜂巢喷烟,使蜂群离开巢脾,结团后进行割脾。

将割下的巢脾蜜脾朝下一片片地倒竖置于搬运箱内,每片保持一定的距离,中间用几块小纸团垫着防止运送时互相碰撞压坏子脾。

中蜂两个蜂王同相饲养方法及技巧

中蜂两个蜂王同相饲养方法及技巧

中蜂两个蜂王同相饲养方法及技巧1、双群同箱饲养蜂群的生物学依据。

蜜蜂群与群之间靠“群味”进行识别,有蜂王存在的蜂群,对它群的敌意更为强烈,但当两群蜜蜂在隔离的情况下,互相靠近,经一段时间后,就可以降低这种敌意,甚至可以任意调换部分带蜂的巢脾。

2、蜂箱的准备。

可在做蜂箱时在蜂箱的两端中间垂直开一条宽约8毫米,深约3毫米的沟,并做一块隔板,可以把蜂箱从上而下一分为二,再做两个小副盖,每个刚好能盖住半个蜂箱,有的人为图省事,用一张塑料薄膜盖在蜂箱上,用图钉把薄膜钉在蜂箱中间的隔板上,虽在做蜂箱时省事,但在管理操作时会增加一些麻烦,且在大流蜜期不利于水分的排出。

3、蜂群的组织。

操作与蜂群合并一样,但要把其中一群的巢门方向先调至与另一群不同,并让蜜蜂适应后进行合并。

合并后的蜂群先摆在蜂箱的两侧,等两群蜂适应后再紧靠隔板。

也可结合转地饲养,在装车前,把两群蜂放在双群箱里,到目的地后,先打开一群的巢门,等其安定后再打开另一群的巢门。

有时也可把一个较强的蜂群人工分蜂分成两群,方法是在事前要把蜂箱的前后门都打开,让蜜蜂熟悉后,将其一分为二,中间用隔板隔开,介绍一个新的蜂王进无王群中。

刚组织的蜂群,当晚最好喂点糖水,以稳定蜂群的情绪,第二天要观察蜂群的情况,如出现不正常现象要及时处理。

l、组织双群同箱饲养中蜂弱群的繁殖能力较差,很难在大流蜜期时达到强群的群势。

在蜂场的分蜂季节里,经常可以用蜂笼收捕到一些中等群势的蜜蜂。

这时就可以组织双群同箱饲养了。

方法如下;用蜂笼收捕到蜂群时,把它暂时放在一个较为阴暗的环境里,用喷水器往蜂群的表面喷洒少量的水雾,使其安静。

这时,应在离弱群较近的位置大约要间隔1.5米以上放置一个空蜂箱,蜂箱的巢门出处应和弱群的巢门方向一致,但两个巢门只开其中的一个应与弱群的巢门相反开启。

准备好覆布和隔板,在其他强群中调出一个子脾置于空蜂箱中,增加蜂群的恋巢性,根据蜂量加入适量的巢础。

子脾和巢础不要靠近箱壁。

中蜂饲养原理与方法

中蜂饲养原理与方法

中蜂饲养原理与方法
中蜂是我国重要的农业蜜蜂品种之一,其饲养对于蜜蜂产品的
生产和质量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中蜂饲养的原理和方法,帮助养
蜂人员更好地了解中蜂的饲养技术。

首先,中蜂的饲养原理主要包括蜂群管理、饲料供应和疾病防
治三个方面。

蜂群管理是指对蜂群的数量、结构、状态等进行科学
合理的管理,包括巢箱的布局、蜂群的调整和蜂王的管理等。

饲料
供应是指为蜜蜂提供充足、优质的花粉和蜂蜜,以满足蜜蜂的生长
繁殖和生活需要。

疾病防治是指对蜂群的常见疾病进行预防和治疗,保障蜜蜂健康成长。

其次,中蜂的饲养方法包括巢箱管理、饲料喂养和疾病防治三
个方面。

巢箱管理是指对蜂巢的布局、温度、湿度等环境因素进行
管理,保障蜜蜂的正常生长和繁殖。

饲料喂养是指根据蜜蜂的生长
发育需要,科学合理地提供花粉和蜂蜜等营养物质,保障蜜蜂的生
活需求。

疾病防治是指对蜜蜂的常见疾病进行预防和治疗,保障蜜
蜂的健康生长。

最后,中蜂的饲养技术需要养蜂人员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
能,包括蜜蜂生物学、蜜蜂疾病诊断和防治、蜂产品加工等方面的
知识。

养蜂人员需要不断学习和实践,不断提高自己的养蜂技术水平,以保障蜜蜂产品的生产和质量。

综上所述,中蜂饲养的原理和方法是多方面的,需要养蜂人员
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只有科学合理地管理蜂群,提供充足
的饲料,做好疾病防治工作,才能保障中蜂的健康生长和蜂产品的
生产质量。

希望本文对于养蜂人员有所帮助,也希望养蜂人员能够
不断提高自己的养蜂技术水平,为我国蜂产品产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诱捕野生中蜂的方法

诱捕野生中蜂的方法

诱捕野生中蜂的方法诱捕野生中蜂的方法有很多种,以下是一些常用的方法:1. 建立蜜蜂巢箱:首先,需要准备一个蜜蜂巢箱,里面放置一些吸引中蜂的物质,如蜂蜜、花粉等。

巢箱可以采用标准蜜蜂巢箱或自制的巢箱,但必须具备适当的大小、通风和保温。

2. 选择适当的位置:巢箱应该放置在阳光明亮且有丰富花草植被的地方,以便吸引中蜂。

3. 使用激素:利用一些特殊化学物质,如花粉精油、酚类激素等,可以吸引中蜂远离巢箱飞至指定的位置。

4. 使用中蜂吸引剂:中蜂吸引剂是一种具有特殊香味和味道的化学物质,可以吸引中蜂进入固定区域。

这些吸引剂通常被添加到花蜜、花粉等物质中,放置在巢箱附近。

5. 使用陷阱:制作一些具有吸引力的陷阱,例如在固定位置悬挂一些具有明亮颜色的纸张,或放置一些具有特殊味道的物质,如肉类、水果等,吸引中蜂被困在陷阱中。

6. 利用声音吸引中蜂:中蜂对某些特定频率的声音非常敏感。

通过制作一些噪音或播放特定音频,可以吸引中蜂靠近巢箱。

7. 利用女王蜂的信息素:在巢箱中使用一些女王蜂分泌的信息素,可以吸引中蜂进入巢箱。

8. 阵地诱捕:观察中蜂活动的地点,比如食物源、茂盛的花朵等,设置仪器器材,如粘虫板、粘虫球等,在合适的时机进行诱捕。

9. 搭建人工巢箱:通过搭建和放置人工巢箱并提供适合中蜂生存的条件,如合适的孔径、合适的材料制作、适当的通风和保温等,来吸引中蜂安家。

10. 利用诱引光源:晚上中蜂喜欢被光源吸引,可以利用人工光源或夜光灯,将其放置在巢箱附近,吸引中蜂进入。

总的来说,诱捕野生中蜂需要综合运用各种方法,选择适当的时间和地点,使用适当的诱捕物质和设备,这样才能提高诱捕成功的概率。

同时,需要注意安全,防止被蜇伤。

蜂王的诱入

蜂王的诱入

蜂王的诱入蜂群的蜂王突然丧失,或蜂王衰老、残伤、产卵力下降需要更换,在人工分蜂组织新蜂群时,以及引进优良种蜂王时,都要诱入蜂王。

蜂王分泌的信息素,使蜜蜂能够识别本群蜂王和陌生蜂王。

蜜蜂遇到陌生锋王就会攻击,因此诱入蜂王时要保证蜂王的安全。

在更换蜂王时,先把淘汰的蜂王取出;如果给强群更换蜂王,淘汰其蜂王后,可把蜂群分成两部分,先给一部分诱人蜂王,诱人成功释放蜂王后,再将另一部分合并。

给无王群诱人蜂王时,要把其巢内的王台全部毁除干净。

在诱入蜂王前两天,对被诱入的蜂群进行奖励饲喂,则蜂群容易接受诱入的蜂王。

诱人蜂王后,不要急于开箱检查。

每日在箱外观察蜜蜂的话动情况,如果巢前没有蜜蜂来回乱爬,巢前附近地面未发现蜂王尸体,蜜蜂采蜜、采粉活动正常,就是诱入成功的表现。

诱入蜂王也分间接诱入和直接诱入两种方法。

1.间接诱入间接诱入蜂王是使用器具诱入,蜂王安全,蜜蜂容易接受。

尤其是诱人种用蜂王和给失王较久的蜂群诱入新蜂王,安全可靠。

用全框诱人器(如图一)诱入蜂王,既安全又不影响被诱人蜂王的产卵。

把有蜂王和蜜蜂的巢脾装入全框诱入器,脾上要有一些贮蜜,关上上面的盖板,放进无王群里,经过3—4日,撤去全框诱入器即可。

由于蜂王在蜂群里生活了一段时间,并正常产卵,容易被蜂群接受。

通常是使用安全诱入器(下图之2)。

把蜂王装入器内,选1个幼蜂多、有少量蜜的子脾,把安全诱入器的底板抽出,把它扣在有数只幼蜂和一些蜜房的地方。

经过一两天;如果有一些蜜蜂围在铁纱外面,甚至有的蜜蜂咬铁纱,说明蜜蜂没有接受,需要继续将蜂王囚禁几日。

铁纱外面没有蜜蜂包围,有蜜蜂饲喂蜂王时,就可以把蜂王释放。

用粗铁纱制成长15厘米、宽12厘米、高1.5厘米的大形扣脾笼诱入产卵蜂王,不影响蜂王产卵。

效果很好。

用薄纸卷成的小纸筒也可作诱入器用。

把蜂王装入纸筒,封上两口,纸筒外涂少许蜜,挂在无王群的两个巢脾之间。

2.直接诱入是把蜂王直接放入蜂群。

通常在大流蜜期,或者即时换王时采用,主要凭个人经验试行。

野生中蜂的诱捕

野生中蜂的诱捕

野生中蜂的诱捕作者:董永清来源:《新农业》2017年第05期中蜂是中华蜜蜂的简称,是我国土生土长的蜂种,具有许多西蜂不可比拟的优点,例如采集勤奋、善于利用零星蜜源、节省饲料等优点。

适宜在深山密林、蜜源丰富、交通不畅的山区饲养。

岫岩县是山区县,森林覆盖面积大,野花品种多、花期长、蜜源丰富,非常适宜中蜂产业大发展。

由于中蜂蜜营养价值高,供不应求,市场价格居高不下,每箱中蜂市场价在3000元。

岫岩山区自然生长着大量的野生中蜂,具有适应性强、抗病力强,耐寒性、繁殖力强等特点,可以人工诱捕野生中蜂进行人工饲养,具有较大的经济效益。

1.诱捕野生中蜂的时间和地点诱捕野生中蜂就是利用它分蜂和迁飞的习性。

在其活动区域设蜂巢,诱使新分群的蜂进入的方法。

1.1时间一般在中蜂采集、繁殖活动最活跃的季节,分蜂季节,岫岩地区一般在6~9月份。

1.2地点一般选择在山林中、山口、山坳及山顶有水源或蜜植物多的地方。

选择在晴天上午进山,发现野生中蜂较多,说明这一带有中蜂,就可以诱捕。

2.诱捕野生中蜂的方法2.1放置空木桶或蜂箱在山上确定有野中蜂后,要根据野生中蜂筑巢的习性,选择背风向阳的砬石根或悬崖下面,放上老式的木桶或旧蜂箱,用嘴吹口气,能听到回声的最好,上面盖上蜂帽或木板均可,等候野生中蜂自行进入即可。

2.2人工挖地窖根据山形和地势,选择背风向阳,较平坦的地方,最好是选择一棵树形大的孤树,树最好丰满,然后在树根部挖一个直径20~30厘米、深40厘米的地窖,在地窖壁上挖一巢门通到树根部,巢门距地面3~4厘米,直径1.5~2厘米。

将巢门前杂草或树枝清理干净,便于蜂飞行。

风帽可用树皮、树枝做成圆锥形,直径20~30厘米,盖在地窖上。

然后不定期巡查,蜂群进入即可回收。

3.诱捕野生中蜂的注意事项回收野生中蜂一般要求选择在傍晚时间,蜂回到巢中数量较大。

收蜂不能心急。

有几只蜂在飞是侦查蜂,等大群蜂都回来再收蜂。

无论是地窖、木桶或蜂箱都不要放诱饵,防止蚂蚁和黄蜂进入,以免影响野中蜂进入,影响诱捕。

蜜蜂的群体生物学特性!作为养蜂人的你有必要了解一下!(珍藏)

蜜蜂的群体生物学特性!作为养蜂人的你有必要了解一下!(珍藏)

蜜蜂的群体生物学特性!作为养蜂人的你有必要了解一下!(珍藏)蜂群中任何一个个体都不能离开群体而独立生存下去,蜜蜂的社会性生活之所以能得到长远发展,是由于群体的力量,有利于物竞天择的结果,同时也是生物通过变异和经过自然选择的历史性不断进化作用的结果。

一. 蜂巢蜂巢是蜜蜂栖息、饲料储存和蜜蜂繁殖的场所。

野生蜂巢一般洞口不大,风吹不着,雨林不着,利于保温、保湿及御敌。

人工饲养所用的蜂箱还应做到管,箱壁无缝,气窗严密。

蜂箱内有许多巢脾, 两张巢脾之间——双蜂路,10mm;巢脾与箱壁之间——单蜂路,6~8mm。

巢脾两面均有蜂蜡筑成的巢房,巢房有四种类型:(见图)1 工蜂房结构六棱柱形,底由三个菱形面组成,房口略向上。

优点牢固,节省蜂蜡,最大限度地贮存蜂蜜、花粉。

数量 445×235mm的标准脾约有6600~6800个工蜂房。

2 雄蜂房结构比工蜂房大,用于培育雄蜂、贮蜜,多在巢脾的边角处。

3 台基王台的基础,形似圆钵,开口向下,专门用于培育蜂王。

4 过度房不规则,起连接、贮蜜、加固等作用。

二.蜜蜂的行为筑巢、采集、酿蜜、饲喂、封盖等为本能行为;刺敌、厌恶黑色毛茸茸的物体、闻烟吸蜜等为无条件反射行为;刺激采蜜为条件反射行为。

1.泌蜡与筑巢春繁季节,大流蜜期泌蜡丰富。

工蜂腹部四队蜡腺分泌液态蜡质于镜膜上——蜡鳞,每公斤蜡鳞大约400万片,1公斤蜂数约10000只,10000只工蜂大约能生产0.5公斤蜂蜡。

2.蜂巢内生活条件的调节(1)温度蜂巢子区温度34~35℃,无蜂子时14~32℃,温度降低时,蜜蜂靠密集、吸蜜和运动产热。

温度过高时,蜜蜂通过疏散、扇风和采水等动作来降温。

(2)湿度采水增湿,扇风降湿。

中蜂呈鼓风机式,意蜂则为抽气机式。

(3)蜂巢的守卫蜜蜂对震动、异味、视觉刺激容易引起防御:集体示威以吓跑、两两厮抱咬死或刺死,大天敌侵入蜂巢,蜜蜂群起而攻之。

3.蜂舞(1)圆舞100米以内,快而短的步伐作范围狭小的圆圈跑步,且经常改变方向,忽而左,忽而右,在两边各绘出一两个圆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诱引和收捕中蜂的生物学依据
从蜜蜂的形态和生物学习性等各方面比较,野生中蜂与人工饲养的中蜂几乎无任何区别。

无论是野生中蜂的收捕还是饲养,都应在深入了解中蜂相关生物学特性的基础上进行。

根据
蜜蜂的活动规律,采取相应的诱引措施。

与诱引和收捕有关的生物学习性,主要包括中蜂的营巢、迁栖和采集特点。

根据中蜂的
营巢习性,准备合适的诱引箱桶,选择恰当的诱引地点;根据中蜂的迁栖习性确定诱引的季
节和时间;根据蜜蜂采集特性寻找野生中蜂的蜂巢。

⒈中蜂的营巢习性
蜂巢是蜂群的栖息场所,蜜蜂对营巢地点的选择十分严格,要求蜜源丰富、小气候适宜、
目标显著、飞行路线通畅和能躲避敌害。

因此,野生蜂群常穴居在周围有一定蜜粉源的南向
山麓或山腰中的能避日晒、防风雨、冬暖夏凉,且能避敌侵扰的地方。

孤岩和独树,是它们
最喜欢的营巢目标。

密林茂竹或只有小灌木的地方,因环境闭塞、目标不明显、蜜蜂一般不
前往营巢投居。

蜜蜂对蜂巢的选择,要求密闭、干燥、适当大小的空间和洞口。

在自然界,蜜蜂多在树
洞、岩洞、土洞或古墓内筑巢栖息。

野生蜂洞穴的出入口直径一般只有20mm左右,这样有利
于防止敌害侵袭。

凡黄喉貂等敌害能闯入的洞穴是不会有蜂群的。

⒉中蜂迁栖的习性
中蜂迁栖主要有 2种情况,自然分蜂和迁栖。

蜜蜂迁栖的方向往往与季节有关,春夏多
由山下向山上迁移,而秋冬则由山上向山下迁移。

自然分蜂有很强的季节性,分蜂季节最主要的环境特征是蜜粉源丰富。

因此,自然分蜂
多发生在春、夏季,南方山区,也有少数发生在初冬。

迁栖主要因缺蜜、人为干扰、受病敌害所迫。

野生中蜂的迁栖有一定的季节性规律,例
如,被巢虫遏迁的南方山区常发生在秋季群势衰退、巢虫猖獗的时期,被胡蜂侵害逼迁的常
发生在夏秋蜜源枯竭的地区,被鼬类侵害逼迁的常发生在寒冬或初春鼬类觅食困难的时期,
但这并不意味野生蜂具有典型的季节性迁移现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