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口村的四株老槐树
古槐寻根:常听人说的山西洪洞大槐树,到底留存着怎样的记忆?

古槐寻根:常听人说的山西洪洞大槐树,到底留存着怎样的记忆?2019年03月21日18:00:00来源:浩然文史0人参与0评论“问我家乡在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
”这首民谣广泛流传于河北、河南、山东等地。
历史的风雨早已冲淡了人们关于祖先的记忆,却忘不却先辈来时的地方——山西洪洞大槐树。
一、大槐树下的移民潮洪洞县从唐宋时就建有驿站,驿站旁有一座古刹,叫广济寺。
广济寺建于唐朝,到明朝时已是一座香火旺盛的寺院。
寺旁有一株古槐,相传是汉朝所植。
明初规模浩大的移民,就是从这里集合出发,走向神州大地。
明初大槐树移民,是中国历史上第四次、也是规模最大的一次移民活动。
当然,规模如此浩大的移民不是一次性完成的,根据《明史》《明实录》等史书记载,洪武年间先后从山西移民10次,永乐年间移民8次,共计移民18次。
明朝组织的移民,事实上并不都是洪洞人,还有来自太原府及泽、潞等州的民众。
但是,洪洞县所在的平阳府是山西输出人口最多的地方,而洪洞又是其中人口最为稠密的县。
电视剧《大槐树》据成化《山西通志》记载,输出移民的太原府、平阳府及汾、沁、辽、潞、泽等州,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共有6万余户,而平阳府有2万余户,占1/3强,成为当之无愧的移民担当。
为什么要在洪洞县集合呢?因洪洞县交通便利,“其始为城者,适当大路津要,骅骖之所奔驰,商旅之所往来,轮蹄之声昼夜不绝”(乔逢辰《惠远桥记》)。
正是由于洪洞拥有四通八达的古驿道,才成为明朝官府组织移民的首选。
中国人安土重迁的乡土情怀,就像基因一样镌刻在人们的血脉之中。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没有哪一次移民不是伴随着离人泪的。
明朝组织的移民,都被集中到大槐树下集合,当他们回首与故乡作最后的告别时,看到的就是大槐树,和水鸟老鹳在树上搭的窝。
大槐树移民后裔分布在11个省(市)的227个县,遍布神州大地。
如今,越来越多的移民后裔来到洪洞大槐树寻根祭祖,触摸先辈的痕迹。
大槐树组织万人祭祖大典有一个流传以久的说法,凡是洪洞大槐树移民后裔,脚的小趾的指甲是复形的,上面有一片大指甲,还有一片小指甲。
老槐树作文600字

老槐树作文600字老槐树作文600字在平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里,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作文吧,作文是人们以书面形式表情达意的言语活动。
相信很多朋友都对写作文感到非常苦恼吧,下面是店铺帮大家整理的老槐树作文600字,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老槐树作文600字1姥爷家村口有一棵老槐树,据说有百年岁数。
我第一次真正见到那棵老槐树,是4岁那年槐花飘香的季节。
远远地,还没到村口,我便闻到阵阵花香,那种沁人心脾的感觉让人忍不住深呼吸。
“好香啊,是什么花啊?”我问道。
“应该是槐花开了!”妈妈也深深地呼吸着,说:“是村头的那棵老槐树!有着百年历史的老槐树!”汽车停在村口,我迫不及待地下车奔向那棵传说中的老槐树。
老槐树可真大啊,粗壮的树根深深地扎在土壤中,那茂盛的绿色枝叶在阳光的照耀下迎风而动,四个大人合围都搂不住它的腰,叶缝间隙挤着满树的槐花,白色的花苞小小的、密密的,蓬蓬勃勃地挤在一起,三三两两一朵,小小的枝芽上,沿着整齐的线条有次序地排列着,密密匝匝,开得淋漓尽致。
一束束,一穗穗,一串串,几十朵、上百朵组成了花枝,上千条花枝挂在一起像一柄柄花伞,满树的花伞争相打开。
老槐树成了花的海洋,浓郁的花香引来无数蜜蜂,一只只勤劳的蜜蜂争相簇拥。
我悄悄地摘下一枝微微绽放的花串放入口中,那从花中溢出的甜蜜汁水瞬间沁入我的喉中,自然的香甜,和糖不一样的感觉。
槐树的清香优雅朴实,在树下待一会儿便觉得整个人都浸在槐花的香甜中。
姥爷说,他小时候在外读书时,村里不通车,每次上山都会在老槐树下歇歇脚,享受夏季的那缕清凉,有风雨时老槐树伸出它粗壮的枝叶为人们挡风雨。
几十年来,老槐树就跟他自己的亲人一样。
老姑把摘下的一串串含苞欲放的花朵清洗晾干,拌上面,再加进盐和调料,放进蒸笼烧上火,一会儿便有淡淡的香味从笼中飘出,蒸熟后加上几滴香油和小葱做的调料,吃在嘴里,甜甜的、香香的、软软的,在我的心里简直就是美味佳肴。
中午的时候,老姑还把槐花和肉拌成饺子馅包成饺子吃,那种新鲜的美味至今让我记忆犹新。
家乡的槐树优秀作文

家乡的槐树优秀作文家乡的槐树优秀作文(精选22篇)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写过作文吧,借助作文人们可以反映客观事物、表达思想感情、传递知识信息。
那么,怎么去写作文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家乡的槐树优秀作文(精选22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家乡的槐树优秀作文篇1每次看到槐树,无论是大树还是小树,都会让我想起姥姥家的那颗老槐树,在那里,有我童年最美好的记忆……春天来了,老槐树开花了,那香味说十里飘香一点都不夸张,姥姥一枝一枝地摘下来,为了防止花里有灰尘,姥姥洗呀洗,洗上个四五遍。
槐花可香了,洗过之后,不但还有余香,而且洗的水也变香了。
我总是闻呀闻,可怎么也闻不够。
洗完后把槐花放在小筐儿里,让水全部跑光后就可以做各种各样好吃的了,如:槐花炒鸡蛋、蒸槐花、槐花包子……这时总是我最期待的时候,让姥姥给我做这做那,总是吃不够,吃饱了,还要吃,直到我的肚子实在装不下了,才肯听姥姥姥爷的话—下次再吃。
夏季,老槐树是我最好的朋友。
夏天,天气炎热,老槐树枝繁叶茂,姥爷在树下品着茶,姥姥在树下缝着冬天穿的棉衣。
而我呢?则和小伙伴在树枝下荡着姥爷做的秋千,笑声一串串地飞到了每个角落,老槐树像把巨伞一样,挡住了强烈的阳光,微风吹来,凉爽极了。
秋天,虽然没有了强烈的阳光,但老槐树被夏天烧黄了,老槐树的叶子一片一片的从树上落到地面,地面像披了一条金色的毯子一样,软软的,踩上去舒服极了。
有时候我还和小伙伴一起找之最—哪片叶子最大或最小,冠军呢?奖玩秋千机会一次。
现在一想起这棵老槐树,就会想起这个幼稚的游戏。
冬天,老槐树的树枝变的光秃秃的,我觉得老槐树很孤独。
由于天寒地冻,姥姥姥爷不让我在外面玩,怎么办呢?我想过来,想过去,突然想到了一个好主意:每次下完雪后,我就拉着姥姥姥爷在老槐树旁堆一个雪人,让雪人来陪老槐树,这样就不会寂寞了。
虽然如今的我已经是个大孩子了,但我永远不会忘记童年时最要好的朋友—老槐树。
家乡的槐树优秀作文篇2我的家在农村,家乡田多,花草多,树也多。
大槐树移民家谱二

大槐树移民家谱二1.(山东)曹县搔头村赵氏墓碑记“吾族系赵氏,浚水人也,大明永乐二年(公元1404年)始祖赵友亮,奉诏率其男名祥自山西洪洞县□□□□□□徙于河南彝粮东北隅搔头仆居二世,正值弘治二年家乡因黄河坍塌,由二三世赵礼、赵智兄弟二人携木香为证迁居于贾鲁河东岸,开地营宅安居乐业,后传多世,子孙分支人约数千。
现国泰民安,丰衣足食,乃重立之碑,增新添颖刻人之心,颂祖宗之德,表子孙之敬也……”大清同治二年初序。
2.(山东)蒙阴北楼村赵氏家谱“按明初洪武之世,迁山西之民于山左青兖诸邑,十室而九,吾赵氏祖,创居蒙之北楼村,适于其时意者来之洪洞之说,理惑然欤。
”(“续修谱叙”之一)“相传于元明之际,自外省来蒙有兄弟三人,长居邑西乡,次迁博山,三居北楼村,即我始祖,立有谱碑志。
迨明中叶,有海龙寨之难,世传都付焚,如仅遗叔侄二人,不绝如缕矣!”叔名为“暹”,侄名为“纯”。
暹系南支族,纯系北支族,据玉书祖谱碑序注明,暹与纯系堂叔侄。
暹祖碑系嘉靖二十八年(公元1549年)立,纯祖碑系崇祯八年(公元1635年)立。
惟有园头碑载:赵三公,妣李氏,奉祀男:长潭,次济。
下志:山东青州府蒙阴县安平乡长山社北楼村(“续修谱续之三”)。
暹祖曾被举授义官,县境一时向化乡里,颂德久而不衰。
“吾祖创居北楼村,盖自元明鼎革时。
乡党避难海龙山,共推吾祖为寨尊,联束防御一方,赖以安全,则其才德之出众概可知矣。
”(旧谱碑序之一)“暹”祖,配孙氏,子四:长讳“儒”;次讳“伟”;三讳“侃”;四讳“信”。
“纯”祖,配张氏,子三:长讳“保”;次讳“俭”;三讳“价”。
现存《赵氏支谱》,共有六册,其中“射”、“御”、“书”三册为“暹”祖后代;“礼”、“乐”二分册为“纯”祖后代(“乐”分册首起九世“作谋”,为“价”的四代孙);“数”分册为张庄一支,其始祖和北楼的始祖为兄弟。
“数”分册还说:“至于薄板台与颜神镇,明知同宗,但世远年湮,一时未能联合。
”现在,散居蒙阴县境和迁往外省者就难以计数了。
老槐树作文

老槐树作文老槐树作文15篇在平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里,说到作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作文是由文字组成,经过人的思想考虑,通过语言组织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文体。
那要怎么写好作文呢?以下是店铺整理的老槐树作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老槐树作文1碎瓦遍地的老家,立着一棵老槐树。
它孤零零地站在那儿,四面灰土飞扬,挖掘机的“隆隆声”不绝于耳,它就那么孤零零地站在那儿。
童年的时候就听老家的一个长辈说过,奶奶的小名就叫槐花。
奶奶出生的时候正是满村子槐花盛开的季节,奶奶的小名就叫“槐花”。
奶奶很小的时候父母都去世了,奶奶和她的哥哥相依为命,后来嫁到爷爷家,全家从很远的地方搬迁到现在这个地方,就不再叫“槐花”的名字了。
一晃多少年过去了,有了爸爸那一代,现在又有了我们这一代。
小时候的一年四季,常常出现槐树的身影。
初春时节,槐树冒出一层绿油油的嫩芽,探头探脑的,像是试探周遭的一切。
清明时更多的嫩芽争先恐后的生长,一场春雨过后,便有了满眼的新绿。
每到这时,奶奶便会拉着我的小手,那是一双温暖而粗糙的手,教我念着“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一类的诗词。
奶奶小时候的家境不错,上过几年学,一到闲下来的时候奶奶总喜欢带起老花镜读书,并且还不时教导我,“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春末初夏时,槐花密密挂在枝头,有了开花的树,普通的家院也变得诗意葱茏。
每到这时,奶奶便会拿起簸箕,在槐树下铺上干净的布,用长竹竿打下槐花,然后洗净,晾干。
盛夏时节,家人拎着大包小包带我来奶奶家避暑,穿过小巷,眼前的槐树投下的阴凉让人顿生欢喜,树叶早已不是春时的新绿,而是浓浓的发亮的绿,一直持续到了夏末。
在奶奶家,奶奶常会包槐花馅的包子。
奶奶把干槐花泡好,拌进肉馅里,说来也奇怪,奶奶的手就像一把秤,装进皮里的馅不多也不少,个个包子都很精致,不一会功夫,包子就全部包好了,再过一会就闻到香喷喷的包子味。
一口咬下去,清甜的槐花香味刚好中和了猪肉的油腻,我能一口气吃上好几个,撑得肚子圆鼓鼓的,甭提有多好吃了。
描写老槐树的作文

描写老槐树的作文•相关推荐描写老槐树的作文大全5篇在生活、工作和学习中,大家对作文都不陌生吧,作文是经过人的思想考虑和语言组织,通过文字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记叙方法。
你所见过的作文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描写老槐树的作文大全5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描写老槐树的作文大全5篇1时光流转,岁月悠然,回忆如曲,轻轻弹。
曾经的快乐啊,该何去何从?题记一片片影子在慢慢地移动,流年的脚步迈过无数个黑夜与白昼,辗转了时光的结,总是一遍一遍地在脑海里回放:湛蓝的天空,茂密的树林,阳光洒在小河上,泛起金色的涟漪;一条条清幽的小路,通向一户户人家;台阶上长满了碧绿的青苔,不知从哪儿飘来一阵菜香,把我们馋得直流口水。
记忆中的童年就是这个样子吧。
可为什么,现在的我,寻觅不到它的一丝踪影呢?破败的房屋,周围长满了杂草,有些路已经被杂草覆盖。
屋子上的窗户已经没有了,只剩下毫无感觉的空洞;那些富有灵气的门楣已不再有了,都随着时光逝去。
我听到了哭泣声,转过头,曾经那棵高大的老槐树已不存在了,只残留矮墩墩的树桩。
摸着这一圈圈年轮,我忽然一阵心酸,童年的时光几乎都是在这老槐树的陪伴下度过的呀!那时,上了年纪的人总会拿着收音机和蒲扇,在傍晚时来到槐树下乘凉。
孩子们有的坐在槐树下听老人讲故事,有的围着大树唱呀跳呀,发出一阵阵开心的笑声。
时光慢悠悠地流走。
时间啊,你带走的太多了,留给我的,只有残败不堪。
我终于明白了一句话:小时候,哭着哭着就笑了;长大后,笑着笑着就哭了。
谁知道,那笑容包含着多少苦涩和无奈。
我们始终无法抗衡时光,任何东西都无法经得住岁月的蹉跎,也包括记忆。
记忆中的那人、那事,终有一天会模糊不清,剩下的只会是漫无边际的黑暗。
站在这里,我感觉到了害怕。
或许,我无法从容面对属于自己的记忆被时光带走,无法正视它由过去的热闹与繁华变成如今的破落,太美好的事物总是容易让人产生遗憾。
成长或许就是一件很残酷的事情,就像在水晶球里一直舞蹈的芭蕾女孩,裙角微微扬起,华丽的旋转,那么美丽,却又那么易碎。
村口的大槐树作文400字

村口的大槐树作文
我的家乡在山西,那是个山清水秀的好地方,那儿有许多名胜古迹,比如说:长城、灵空山、壶口瀑布……
我最喜欢的是村口那棵大槐树,它像一把大伞,为我们遮风挡雨。
春天来了,大槐树开始发芽了,像一只白色的蝴蝶在树枝上翩翩起舞;夏天来了,大槐树长得更茂盛了,枝叶几乎要把整个树身都遮住了;秋天来了,树叶像一只只蝴蝶从树上飘落下来;冬天来了,大槐树的叶子落光了。
但是大槐树并不觉得孤单。
到了春天,它就会长出嫩嫩的小芽,就像一群小朋友在一起玩耍;夏天来了,它就会开出一朵朵白色的小花;秋天来了,它会结出一串串金黄色的果实;冬天来了,它就会变成一棵白杨树。
我从小就在树下玩耍、打滚儿……当我还是个小宝宝时我就和大槐树一起玩耍。
小的时候我还不懂事。
有一次我和大槐树说:“咱们一起去游泳吧!”大槐树说:“不行不行……”小不点儿说:“我们去游泳吧!”我说:“你别去。
”可是小不点儿不听我的话,还是去了。
—— 1 —1 —。
老槐树的一年四季作文

老槐树的一年四季作文
老槐树的一年四季。
春天一到,老槐树就醒了,新芽嫩绿嫩绿的,看着就让人心情大好。
阳光穿过树叶的缝隙,洒在地上,形成一片片光斑,好像是在跟小朋友们玩捉迷藏。
夏天来了,老槐树就成了一个大伞,给大家遮阴。
蝉儿在树上叫个不停,好像在跟树下乘凉的老人们聊天。
微风吹过,槐花的香味就飘过来,让人一闻就忘记了夏天的炎热。
到了秋天,老槐树的叶子就变得金黄金黄的,风一吹,叶子就飘飘洒洒地落下来,好像在跳华尔兹。
踩上去还沙沙作响,感觉像是在听大自然的音乐会。
冬天嘛,老槐树就安静了,虽然没了叶子,但树干还是那么挺拔。
雪后,树枝上挂满了亮晶晶的冰凌,看着就让人眼前一亮。
偶尔有只小鸟飞过,停在枝头,给这冬天添了几分生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周口村的四株老槐树
肖文奎李志国
房山区城关西南5公里的周口村,有四株老槐树,生长在村东和村西两端,一株为国家一级保护树木,其余三株为国家二级保护树木。
村东《大槐树饭店》有两颗,直径1.2-1.3米,树帽覆盖面积150多平米,其中一株树身有破洞,进行了修复,远处看去和原样相似。
两株老槐树傲然屹立,昂首挺拔地矗立在院落的南端。
树下放着一张石面圆桌,夏天来饭店吃饭的人,饭后在树下品茶,下棋等,成了舒适休闲的场所,迎来了八方宾客。
村西的两株老槐树生长在农具修配厂院内,最大的一株直径1.6米,为国家一级保护树木,最小的一株1.2米,为国家二级保护树木,两株老槐树傲然挺立在院落的中间,树枝茂盛,遮阴面积达200平方米,其中一株树身有破洞,进行了修复。
由于树叶茂盛,遮阴面积大,树下凉爽,一到夏天,人们经常集结在树下闲聊,畅谈改革开放所带来的大好形势和人民的幸福生活。
还经常有一些外来单位在此处稿一些活动,有的宣传卫生保健知识,有的宣传交通法规,也有一些企业宣传本单位的产品……。
两株老槐树下一年四季活动不断,很是热闹,成了一个重要的宣传场所。
这四株老槐树为什么生长在村的两端?原来村东和村
西各有一座庙,据90岁以上的老人说两座庙都叫庵庙,解
放前香火很旺,解放后村里为了发展生产,改善人民生活,在保持古庙的原样,如大殿、配殿、神像等完好无损的情况下,村东庙办起了小学校。
文化大革命破“四旧”、立“四
新”时,殿堂、神像等都被破坏掉了,失去了庙的原样。
后来,校址改变,在别处建起了新的学校,村里又在此建起了养猪场,第三生产队每年累计养猪2000多头,向国家交售
肉猪600多头。
改革开放又办起了饭店,村西的庙改建为大队托儿所,面粉加工厂,水磨石厂,农具修配厂等。
不管怎么变化,四株老槐树扔不断叙说着周口村几百年的沧桑巨变,它的历史深深地烙印在古槐树的年轮中。
它是周口村的无字史书,传递着丰富的自然生态和历史文化信息。
为了弄清老槐树的历史,我们走访了本村的一些老人。
据他们说,最大的一株有800年以上树龄,其余也不低于500年。
94岁高龄的老人未士元介绍,他的祖父童年时候,这株最大的树身就有破洞了,但是没有这么大,树的粗细和现在差不多。
还有的老人说“千年松,万年柏,不抵老槐树拐一拐”。
意思是老槐树生长一圈,需要很多年。
在走访过程中,老人讲述了老槐树许许多多动人的故事。
这里节例几则。
例一:民俗传承者—88岁老人侯春友向我们介绍说:“老辈子流传下来一个习惯,婴儿出生第三天,接生婆要用新刮的老槐树内的白皮和艾叶各一把,研碎做成核桃大小的圆球,按扁贴在婴儿的脑门顶上(俗称天窗),也有的用此法煎水给婴儿擦身,名叫‘洗三’”。
传说:“用这两种方法能给婴儿治百病,孩子好养活,可使孩子长命百岁。
”解放后,随着农村卫生条件不断改善,医疗水平的提高,人民生活有了很大的改善,旧的“洗三”风俗陆续的退出了历史舞台。
老槐树也不再受挨刮之苦了。
例二:老槐树见证了侵略者的罪行。
1937年卢沟桥事变不久,国民党中央军无力抵抗,在向南方逃跑,路过周口村
时,有一个士兵掉了队,被日本鬼子追的狼狈不堪、无处藏身时,钻进了老槐树洞内,鬼子端着刺刀在庙内查找了好长时间,未见士兵的踪影。
老槐树的破洞救了那个国民党士兵的命。
日本侵略者占领房山县城后,在周口店修建了炮楼,日本兵牵着狼狗,三天两头到周口村抓民伕、抢粮食、砍伐树木。
有时竟以莫须有的罪名把人吊在老槐树上,用鞭子抽,用木棒打,打昏了再用凉水泼。
周口村不少老百姓都受过日本鬼子的毒打,灌辣椒水。
最后,经伪保长等人担保,变卖了家里的所有财产,花了很多钱才算保着了性命。
例三:老槐树见证了国民党反动派欺压百姓的罪行。
周口村是房山县通往西南方向的交通要道,也是国民党控制的重要村之一,距房山五公里,距周口店一公里。
伪房山保安团经常到村里伙同伪保长抓壮丁,派民伕,摊粮食,要捐款,敲诈勒索,经常在老槐树上吊打无辜百姓。
旧社会有句形容国民党兵不好的俗语,“好人不当兵,好铁不碾钉”老百姓实在不愿意当兵,国民党反动派与伪保长经常用抓壮丁的手段敲诈百姓的钱财,不去当兵就得出钱,百姓苦不堪言。
村民李录家兄弟三人,一年内竟抓哥儿两个去当兵,不去就在老槐树上吊打,直到交出钱为止。
全家七凑八凑,只凑够一个兵的钱,还是有一个人当了兵。
兄弟三人辛辛苦苦为资本家卖苦力挣点钱全被敲诈光了,一家五口人仍过着糠菜半年粮的苦日子。
例四:老槐树目睹了旧社会土匪恶霸残害百姓的罪行。
周口村距离土匪(老便)老窝仅5里路,土匪常来常往,谁家的大姑娘小媳妇被他们发现后,先是通知家长,限期送到指定地址,若延误时间,不是把家长弄到大愧树下吊打,就
是夜里去抢人,周口村曾有一户老实巴交的未姓被抢,经托人花了很多钱总算没被抢走,有三户被在老槐树下吊打。
老槐树虽然痛苦了上百年,但它也曾有快乐的时候,旧社会,小孩子们经常到老槐树下戏息玩耍,玩捉迷藏游戏。
孩子们钻到树洞里,再从树洞里爬到树枝上,上上下下追逐打闹。
老槐树与村里的一代代少年儿童并肩快乐成长。
1949年,周口村也和全国一样获得了解放,人民当家作了主人,不再受压迫了,老槐树也过上了安稳的日子,受到了国家保护,安度了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