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经济法基础 第一章总论

合集下载

经济法基础 第一章 总论

经济法基础 第一章  总论

第一章总论▪本章考情本章主要介绍了法律基础、法律主体以及法律责任,在历年的考试中,主要考核单选题、多选题和判断题,预计在2023年的考核分值为7分左右。

本章属于考试的非重点章节,复习难度不大,考生们一方面需针对考试掌握基本考点,另一方面更需理解最基本的法理,并熟悉法律语言的表述形式。

▪本章基本框架▪本章教材主要变化新增1.有偿行为和无偿行为2.事实行为专题一法律基础▪内容预览考点一法的本质与特征★大纲要求熟悉一、法的概念通说认为,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以权利义务为主要内容,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社会行为规范及其相应的规范性文件的总称。

二、法的本质法是统治阶级的国家意志的体现。

1.统治阶级解释“统治阶级”,泛指在经济、政治、意识形态上占支配地位的阶级,在剥削阶级社会分别指奴隶主阶级、封建地主阶级、资产阶级,在社会主义社会则指全体人民。

(1)法所体现的统治阶级意志,是由统治阶级的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是社会客观需要的反映。

(2)法体现的是统治阶级的整体意志和根本利益,而不是统治阶级每个成员个人意志的简单相加。

(3)法反映统治阶级的意志,并不意味着法就完全不顾及被统治阶级的愿望和要求,法也会在一定程度上照顾被统治阶级的利益。

2.国家意志法体现的不是一般的统治阶级意志,而是被奉为法律的统治阶级意志,即统治阶级的国家意志。

解释法是经过国家制定或者认可的规范,具有国家意志性。

三、法的特征提示制定和认可,是国家创制法的两种方式,也是统治阶级把自己的意志变为国家意志的两条途径。

下列方式中,属于国家创制法的方式的有()。

(2022年)A.解释B.制定C.认可D.汇编【答案】BC【解析】制定和认可,是国家创制法的两种方式,也是统治阶级把自己的意志变为国家意志的两条途径。

小结例题·多选题考点二 法的分类和渊源★★★ 大纲要求掌握一、法的分类提示我国是成文法国家,在没有明确法律依据时,习惯和判例中的内容不能成为法律。

【2017初级_经济法基础】PPT课件讲义_第一章总论第2小节

【2017初级_经济法基础】PPT课件讲义_第一章总论第2小节
2017初级会计资格考试 经济法基础
第二节 经济纠纷的解决途径
框架
2
(3)有效的仲裁协议可排除人民法 院的管辖权,只有在没有仲裁协议 或者仲裁协议无效,或者当事人放 弃仲裁协议的情况下,人民法院才 可以行使管辖权。
(4)仲裁实行一裁终局制度,仲裁 裁决作出后,当事人对仲裁裁决不 服的,不能再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 诉讼。
❖ 【例题1·单选题】下列争议中,可以适用《仲 裁法》进行仲裁的是( )。
❖ A.某公司与某职工李某因解除劳动合同发生 的争议
❖ B.高某与其弟弟因财产继承发生的争议 ❖ C.某学校因购买电脑的质量问题与某商场发
生的争议 ❖ D.王某因不服某公安局对其作出的罚款决定
与该公安局发生的争议
10
1第 章 练习题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不平等主体(民与官)
(1)一般情况下当事人可以直接提 起行政诉讼;也可以先申请行政复 议,对行政复议决定不服时再提起 行政诉讼。(或议或诉)
(2)特殊情况下,必须先申请行政复议, 只有对行政复议决定不服时才能提起 行政诉讼(先议后诉)
总结
6
1第 章 练习题
❖【例题·判断题】 平等主体发生争议时只能选
的,应当由双方自愿达成仲裁协议。( √)
❖ 【2015真题·判断题】对裁决不服时,仲裁裁 决作出后,当事人就同一纠纷可以再申请仲
裁 ( X)
3.仲裁委员会
❖ (1)仲裁委员会的独立性 ❖ 仲裁委员会不按行政区划层层设立,仲裁委员
会独立于行政机关,与行政机关没有隶属关系, 仲裁委员会之间也没有隶属关系。(独立) ❖ (2)仲裁委员会的组成 ❖ 仲裁委员会由主任1人、副主任2~4人和委员 7~11人组成,其中法律、经济贸易专家不得少 于2/3。

经济法基础-第一章-总论

经济法基础-第一章-总论

第一章总论一、法与法律(一)法和法律的概念1.法的概念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反映着统治阶级意志的规范体系,这一意志的内容由统治阶级的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它通过规定人们在社会关系中的权利和义务,确认、保护和发展有利于统治阶级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

2.法律的概念法律一词可以从狭义、广义两方面进行理解。

狭义的法律专指拥有立法权的国家机关依照立法程序制定和颁布的规范性文件;广义的法律则指法的整体,即国家制定或认可,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各种行为规范的总和。

(二)法的本质与特征法首先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

这是发的本质【例1-1】会计小王在学了法律课程后感到疑惑:法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那是不是说统治阶级想制定什么样的法律就制定什么样的法律,被统治阶级在法律的制定上是无能为力的?【例1-2】小李和小王讨论:法既然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那统治阶级违法犯罪是否就不用受到法律的制裁了?2. 法的特征。

法作为一种特殊的行为规则和社会规范,不仅具有行为规则、社会规范的一般共性,还具有自己的特征。

(1)法是经过国家制定或认可才得以形成的规范,具有国家意志性。

(2)法凭借国家牵制力的保证而获得普遍行的效力,具有强制性。

国家强制力机构(如军队、警察、法庭、监狱)(3)法是确定人们在社会关系中的权力和义务的行为规范。

具有利导性(4)法是明确而普遍适用的规范,具有规范性。

二、法律关系(一)法律关系的概念法律关系是法律规范在调整人们的行为过程中所形成的一种特殊的社会关系。

或者说,法律关系是指被法律规范所调整的权力与义务关系。

(二)法律关系的要素三要素:主体、内容、客体1.法律关系的主体。

(1)法律关系主体:权力主体或义务主体,是指参加法律关系,依法享有权力和承担义务的当事人。

(2)法律关系主体的种类:A公民(自然人)B 机构和组织(法人)C 国家D外国人和外国社会组织。

2.法律关系的内容。

法律关系的内容是指法律关系主体所享有的权力和承担的义务。

《经济法基础》第一章总论知识点提要

《经济法基础》第一章总论知识点提要
停止侵害,排除妨碍,消除危险,返还财产,恢复原状,修理、重作、更换,继续履行,赔偿损失,支付违约金,消除影响、恢复名誉,赔礼道歉
行政责任
由行政主体依法给予
行政处罚
(1)行政处罚形式通常包括警告,罚款,没收违法所得、没收非法财物,责令停产停业,暂扣或吊销许可证、暂扣或者吊销执照,行政拘留和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行政处罚
国务院
地方性法规④
有地方立法权的地方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
规章
部门规章
国务院各部、委员会、中国人民银行、审计署和具有行政管理职能的直属机构
地方政府规章⑤
有地方立法权的地方人民政府
2.冲突解决
基本
规则
上位法优于下位法
特别法优于一般法
新法优于旧法
特殊
规则
新的一般规定与旧的特别规定不一致
法律
全国人大常委会
行政法规
国务院
同一位阶的法对同一事项的规定不一致
地方性法规与部门规章
先由国务院提出意见:
(1)认为应适用地方性法规:决定适用
(2)认为应适用部门规章: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裁决
部门规章之间
国务院裁决
部门规章与地方政府规章之间
授权制定的法规与法律
全国人大常委会裁决
二、法律责任
类别
特点
具体形式
民事责任
可由当事人主动承担
(2)税务行政处罚的具体形式包括罚款、没收财物和违法所得、停止出口退税权
行政处分
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开除(共6类)
刑事责任
国家审判机关依法给予
主刑
管制(期限通常为3个月以上2年以下)
拘役(期限通常为1个月以上6个月以下)

初级会计职称《经济法基础》主要知识点 第一章 总论

初级会计职称《经济法基础》主要知识点   第一章 总论

第一章总论一、法律基础1.法的本质:统治阶级的国家意志的体现。

2.法的特征:国家意志性、强制性、利导性、规范性。

3.法律关系的要素:主体【至少两个】、内容、客体。

a、主体。

公民(自然人),机构和组织(法人),国家,外国人和外国社会组织。

b、内容。

法律关系主体所享有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

C、客体。

物,非物质财富,行为,人身。

【客体是法律关系主体的权利和义务所指向的对象,其特征是能为人类所控制并对人类有价值】4.法律事实:法律事件【自然灾害,爆发战争,重大政策的改变等】、法律行为【以法律关系主体意志为转移】。

【任何法律关系的发生、变更和消灭,都要有法律事实的存在。

】6.法的分类7.我国现行法律体系大体可以划分为七个主要的法律部门:宪法及宪法相关法法律部门、民法商法法律部门、行政法法律部门、经济法法律部门、社会法法律部门、刑法法律部门、诉讼与非诉讼程序法法律部门。

第二节、经济纠纷的解决途径1.解决经济纠纷的途径和方式:仲裁、民事诉讼、行政复议、行政诉讼。

2.仲裁和民事诉讼适用于横向关系(平等民事主体)经济纠纷的解决方式。

【或裁或审】3.行政复议与行政诉讼适用于纵向关系(不平等主体)经济纠纷的解决方式。

4.不能提请仲裁的情景:a、关于婚姻、收养、监护、抚养、继承纠纷;b、依法应当由行政机关处理的行政争议。

5.下列争议不适用于《仲裁法》:a、劳动争议的仲裁;b、农业集体经济组织内部的农业承包合同纠纷的仲裁。

6.仲裁的基本原则:自愿原则,依据事实和法律公平合理地解决纠纷的原则,独立仲裁原则,一裁终局原则。

7.仲裁机构(仲裁委员会)独立于行政机关,与行政机关没有隶属关系,仲裁委员会之间也没有隶属关系。

仲裁委员会由主任1人,副主任2~4人和委员7~11人组成,法律、经济贸易专家不得少于2/3。

8.仲裁协议应当以书面形式订立。

口头达成仲裁的意思表示无效。

9.仲裁协议的内容:请求仲裁的意思表示,仲裁事项,选定的仲裁委员会。

会计初级《经济法基础》第一章《总论》主要知识点

会计初级《经济法基础》第一章《总论》主要知识点

第一章总论一.法律基础1.法的本质和特征①本质:法是“统治阶级”的“国家意志”的表达②特征❤:国家意志性、强制性、利导性、标准性2.法律关系❤☀主体:公民〔自然人〕、机构和组织〔法人〕、国家、外国人和外国社会组织内容〔权利和义务〕:①积极义务〔纳税、服兵役〕②消极义务〔不得毁坏公共财物、不得侵害他人生命财产安全〕☀客体:物〔自然物eg土地森林;人造物eg机器建造〕非物质财富〔知识产品、道德产品〕行为〔生产经营行为、经济管理行为、提供一定劳务的行为、完成一定工作的行为〕人身3.法律事实❤法律事实是法律关系发生、变更和消灭的直接原因,按照是否以当事人的意志为转移为标准,法律事实包括法律行为和法律事件☀法律行为〔以法律关系主体意志为转移〕:①无论是合法还是违法行为,都会引起法律关系的发生、变更和消灭②根据行为是否通过意志表示,法律行为分为→表示行为〔eg订立合同〕和非表示行为〔eg拾得遗失物〕③单方法律行为〔根据一方当事人的意思表示即可成立的法律行为〕多方法律行为〔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当事人意思表示一致而成立的法律行为〕☀法律事件〔不以当事人的主体意志为转移〕:①自然事件〔绝对事件〕:水灾、地震②社会现象〔相对事件〕:战争、重大政策的改变4.法的形式①宪法〔全国人民代表大会〕②法律〔法律效力仅次于宪法〕基本法律-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其他法律-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③行政法规〔由国务院〕〔条例、方法、规定〕④地方性法规〔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⑤自治法规〔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⑥特别行政区的法⑦行政规章〔标准性文件〕部门规章〔国务院所属部委〕;政府规章〔地方人民政府〕⑧国际条约☀法律效力等级: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同级地方政府规章5.法的分类①按创制方式和发布形式分:成文法和不成文法〔习惯法〕②按内容、效力和制定程序分:根本法〔宪法〕和普通法③按法的内容分:实体法〔实际内容eg:民法、刑法〕和程序法〔程序方面eg:刑事诉讼〕④按法的空间效力、时间效力或人的效力分:一般法〔普遍适用〕和特别法〔特别群体时间〕⑤按法的主体、调整对象和渊源分:国际法和国内法6.法律部门和法律体系①一个国家的现行法律标准划分为假设干法律部门,由这些法律部门组成的具有内在联系的、互相协调的统一整体即为法律体系②划分标准:法律的调整对象〔即法律调整的社会关系〕③七个主要的法律部门:宪法及宪法相关部门;民法、商法部门;行政法;经济法;社会法;刑法;诉讼和非诉讼程序法7.二.经济仲裁1.经济纠纷的解决途径①平等主体〔横向关系纠纷〕☀仲裁和民事诉讼中选择一种方式解决☀仲裁实行自愿原则,只有双方当事人自愿达成仲裁协议的情况下才能申请仲裁☀有效的仲裁协议可排除法院的管辖权,只有当事人放弃或协议无效时法院才可行使管辖权☀仲裁实行一裁终局的制度②不平等主体☀一般情况下,当事人可直接提起行政诉讼,也可先申请行政复议,复议不服时再进行诉讼☀特殊情况下,eg甲公司对税务机关行为不服时,必须先申请行政复议,复议不服时再进行诉讼2.仲裁适用范围①属于《仲裁法》调整的争议合同纠纷;其他财产权益纠纷②以下纠纷不能提请仲裁:☀与人身有关的婚姻、收养、监护、扶养、继承纠纷☀行政争议③以下仲裁不适用于《仲裁法》,而由别的法律予以调整的:☀劳动争议《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农业承包合同纠纷《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仲裁法》3.仲裁的基本原则①双方自愿②依据事实和法律,公平合理地解决纠纷的原则③独立仲裁原则④一裁终局制度4.仲裁委员会①独立性②组成=1主任+2-4副主任+7-11委员〔其中法律、经贸专家不得少于2/3〕5.仲裁协议①书面形式仲裁的进行以双方当事人自愿达成的书面仲裁协议为条件②内容请求仲裁的意思表达;仲裁事项;选定的仲裁委员会③仲裁协议的无效仲裁协议对“仲裁事项或仲裁委员会”设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当事人可以补充协议;达不成补充协议的,仲裁协议无效④有效的仲裁协议在双方当事人发生仲裁协议约定的争议时,任何一方只能将争议提交仲裁,而不能向法院起诉。

初级会计职称《经济法基础》第一章 总论

初级会计职称《经济法基础》第一章 总论

第一章总论(一)【要点一】法的本质与特征1. 法的本质:法是统治阶级的国家意志的体现。

注意:法体现的是统治阶级的整体意志和根本利益,而不是统治阶级每个成员个人意志的简单相加。

2. 法的特征。

国家意志性:法是经过国家制定或认可才得以形成的规范。

国家强制性:法是凭借国家强制力的保证而获得普遍遵行的效力。

规范性法:是明确人们在社会关系中的权利和义务的行为规范。

明确公开性和普遍约束性:法是明确而普遍适用的规范。

【要点二】法律关系法律关系是由法律关系的主体、法律关系的内容和法律关系的客体三个要素构成的。

(1)法律关系主体是指参加法律关系,依法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当事人。

(2)任何一个法律关系至少要有两个主体。

【要点三】民事行为能力的划分(1)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①年龄≥1 8周岁的自然人②16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视为)(2)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①8周岁≤年龄< 18周岁②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成年人(3)无民事行为能力人:①年龄< 8周岁的未成年人②年龄≥8周岁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人【要点四】法律事件和法律行为法律事件:不以当事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

例如:自然灾害、意外事故、战争等(不受人控制,自己阻挡不了的事情)法律行为:以法律关系主体的一直为转移例如:实到遗失物、遗嘱、行政命令、签合同等(自己本身可以抉择,可以控制)【要点五】仲裁一、仲裁适用范围1. 可以提请仲裁:平等主体之间发生的合同纠纷和其他财产权益纠纷2. 不能提请仲裁:(1)婚姻、收养、监护、抚养、继承纠纷;(2)依法应当由行政机关处理的行政争议。

3. 不适用《仲裁法》:(1)劳动争议的仲裁;(2)农业集体经济组织内部的农业承包合同纠纷的仲裁。

二、仲裁基本原则自愿原则、公平合理原则、独立仲裁原则、一裁终局原则三、仲裁机构仲裁委员会独立于行政机关,与行政机关没有隶属关系。

仲裁委员会之间相互独立,没有隶属关系。

2017经济法基础 第一章 总论

2017经济法基础 第一章 总论

总论第一章、法律基础1 3、民事诉讼法的本质与特征--适用范围法律关系-审判制度--法律事实地域管辖--法的形式诉讼时效-法的分类--法律责任、行政复议4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行政复议范围-行政复议申请、经济仲裁2行政复议机关-经济纠纷的解决途径-行政复议决定--仲裁的适用范围-仲裁的基本原则 5、行政诉讼-仲裁委员会的独立性行政诉讼范围-仲裁协议--行政诉讼管辖仲裁程序--行政诉讼程序仲裁裁决-法的本质与特征法的本质:法是统治阶级国家意志的体现”意志的体现,是由统治阶级的物质生活1、法只能是“统治阶级条件决定的,是社会客观需要的反映。

,而不是统治2”整体意志和根本利益、法体现的是统治阶级的“阶级每个成员个人意志的简单相加。

法体现的不是一般统治阶级意志,3、“而是统治阶级的国家意志”法的特征:国家1 、法是经过国家“制定或者认可”才得以形成的规范,具有意志性。

国家2法是凭借国家强制力的保证而获得普遍遵行的效力,、具有强制性。

规、3具有法是确定人们在社会关系中的权力和义务的行为规范,。

法是调解人们行为的一种社会规范,具有能为一般人提供一个范性.。

法的主要内容是由规定权利、义务行为模式、标准的属性(概括性)的条文构成的,法律通过规定人们的权力和义务来分配利益,从而影响人们的动机和行为,进而影响社会关系,实现统治阶级的意志和要求,维持社会秩序(利益导向性,简称利导性)。

明确公开性和普遍约束性4、法是明确而普遍适用的规范,具有法具有明确的内容,能使人们预知自己或者他人一定行为的法律后果凡是在国家权利管辖和法律调法具有普遍适用性,(法的可预测性)。

整的范围、期限内,对所有社会成员及其活动都普遍适用。

、统治阶级国家意志2、统治阶级整体意志和根本利益本质:1、规范性、概括性、利导性31、国家意志性2、国家强制性特征:、明确公开性和普遍约束性、可预测性、普遍适用性4法律关系指被法律规范所调整的权利与义务关系都由主体、客体、内容,三要素构成法律关系的主体类型:自然人、法人、国家1、自然人-中国公民-居住在中国境内或者在境内活动的外国公民和无国籍人2、法人-国家机关(包括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各种企事业组织-各政党和社会团体3、国家(在国内,国家是国家财产所有权唯一和统一的主体;在国际法上,国家是国际法关系的主体)法律关系的主体资格:权利能力、行为能力两方面1、法人-行为能力和权利能力是一致的-自成立时产生,至终止时消灭2、自然人行为能力不同于权利能力-具有权利能力并不必然具有行为能力-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民法上:周岁以上的公民-18 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周岁的公民1816周岁以上不满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10 -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10周岁的未成年人-不满-完全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刑法上:限制行为能力人周岁不满16周岁的公民-已满14 无刑事责任能力人周岁的未成年人不满14-:法律关系的内容法律主体所享有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法律义务包括积极义务和消极义务(不得毁坏公共(纳税、服兵役)财物、不得侵害他人生命财产安全)法律关系的客体:法律关系主体权利义务指向的对象物、非物质财富和行为三大类(一般认为)1、物:自然物(土地、森林)人造物(机器、建筑)货币和有价证券2、非物质财富:知识产品(著作、发现、发明、设计)道德产品(荣誉称号、嘉奖表彰)3、行为(行为结果):指法律关系的主体为达到一定目的所进行的作为或者不作为,如:生产经营行为、经济管理行为、提供一定劳务的行为、(如保管合同中的客体是保管行为,并非保管物)完成一定工作的行为(如按期完成合同约定)例题:A人到B店,支付N元买X物该(买卖合同)法律关系的客体:支付N元(支付货款的行为)物(交付标的物的行为)X交付法律事实法律事实是法律关系发生、变更和消灭的直接原因按照是否以当事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标准,法律事实分为:法律事件和法律行为、法律事件1:自然现象(绝对事件)-自然灾害、生老病死、意外事故(相对事件):-社会现象战争、重大政策的改变2、法律行为都可引起法律关系,”合法行为”还是“违法行为-无论是“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法律关系的主体资格
自然人的刑事责任能力 P4
2016
考点
2.法律关系的内容 是指主体各方所享有的权利和承担 的义务。
没有无义务的权利,也没有无权利的义务。
法律地位平等,内容对等或不对等
会计电算化的管理体制 权利和义务都受国家法律保障。
3.法律关系的客体 是指法律关系主体的权利和义务所共 同指向的对象。 包括3类:物、非物质财富(精神产品)、 行为。


C.提供一定劳务的行为
D.人的眼角膜
【答案】ABCD 【解析】(1)选项A:属于非物质财富中的“知识产品”;(2)选项B:属于 非物质财富中的“道德产品”;(3)选项C:属于“行为”的范畴;(4)选项 D:属于“人身”的范畴。
三、法律事实 •法律事实 任何法律关系的发生、变更和消灭,都 要有法律事实的存在。 按照是否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标准, 法律事实可以划分为两大类: 法律事件和法律行为。
小故事
(1)小明与中青旅签订合同(法律行为)是合法行为 ,引起小明与中青旅之间旅游劳务法律关系产生 (2)机场大雾飞机晚点是自然事件(法律事件), 从 而使乘客与航空公司运输法律关系延迟,这种绝 对事件为不可抗力原因,双方均无过错无须担责 (3)中青旅未按合同约定全程空调、入住四星宾馆 及三餐价高质次,是违约行为,可按合同条款追 究,或按民法规定承担赔偿等责任。

2.法律部门划分的标准首先是法律调整的对象,即法律调整的社会 关系。 【解释】我国现行的法律体系包括7个主要的法律部门,其中包括经济 法法律部门。在经济法法律部门中,其中包括《税收征收管理法》。 《税收征收管理法》属于法律(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的范畴。
第二节 经济纠纷的解决途径
一、经济纠纷的概念与解决途径
•法律关系的要素 —3要素:法律关系的主体、客体、内容
主体 要素 内容
缺少其中任何一个 要素,都不能构成 法律关系。
客体
1.法律关系的主体 是指参加法律关系,依法享有权利和承担 义务的当事人。
考点
法律关系的主体包括3类:公民(自然 人)、机构组织、国家。P4 法律关系的主体有双方:权利主体或义 务主体。任何一个法律关系至少要有两 个主体。
小故事
(4)司机将小明打伤并摔坏相机是违法行为,侵 犯了他人合法财产权利和人身权利,应受法律处 罚。 (5)小明受伤可向保险公司要求保险费,保险赔 偿关系发生需要订立保险合同和发生保险事故两 个法律事实均出现。另小明也可向中青旅要求赔 偿,可提出民事诉讼。
下列各项中属于法律行为的有 ( )。 A.订立遗嘱 B.签订合同 C.爆发战争 D.缔结婚姻
B
(单选) 不同法的形式具有不同的效力等级。 下列各项中,效力低于地方性法规的 是( )。 A.宪法 B.同级政府规章 C.法律 D.行政法规
B
法的形式
【例题· 单选题】下列规范性文件中,属于行政法规的是( )。
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 B.国务院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外汇管理条例》
制定机关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国务院 省级、直辖市的人大及其常 务委员会 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的 人大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国务院各部委及直属机构 省级、较大市人民政府 国家之间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 会
国际条约、协定
(单选) 下列法的形式中,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及其常务委员会经一定立法程序制定颁 布,调整国家、社会和公民生活中基本 社会关系的是( )。 A.宪法 B.法律 C.行政法规 D.行政规章
非物质财富,包括知识产品和道德产品
知识产品
包括著作、发现、发明、设计 等,知识产品本身没有实物形 态,但通常有物质载体,如证 书、书籍、录像、录音等。
包括荣誉称号、嘉奖表彰、体 育比赛的名次等。
道德产品
行为,作为法律关系的客体不是指人们的 一切行为,而是指法律关系的主体为达 到一定目的所进行的作为(积极行为如 依法纳税)或不作为(消极行为如办假 证),是人的有意识的活动。
而不是统治阶级每个成员个人意志简单相加。 阶级的国家意志。
1 法只能是统治阶级意志体现,是由统治阶

2法反映的是统治阶级的整体意志和根本利益,
3法体现的不是一般的统治阶级意志,而是统治
法的特征: ①法是经过国家制定或认可才得以形成 的规范——国家意志性; ②法凭借国家强制力的保证而获得普遍 遵循的效力——强制性; ③法是确定人们在社会关系中的权利和 义务的行为规范——利得性;(利导性, 2016调整) ④法是明确而普遍适用的规范——规范 性。
相对事件(社会现象)
法律事实
合法行为 VS 非法行为 积极行为 VS 消极行为
法律行为
意思表示行为 VS
非表示行为 非要式行为 非自主行为
单方行为 VS 多方行为 要式行为 VS 自主行为 VS
一定要区分法律事件和法律行为
小故事
小明清明节云南三日游,与中青旅签订合同,旅行 社为小时购买人身意外保险,保额2万元。 第一天从深圳机场出发,由于机场大雾飞机晚点两 小时,到黄山机场等两小时才来大巴,未按合同约 定全程空调,未按合同约定入住四星宾馆,三餐 价高质次。 第二天小明与大巴司机发生争吵,司机将小明打 伤并摔坏相机,报警后司机被治安拘留。 第三天小明归来,试析相关法律关系和事实。


C.深圳市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深圳经济特区注册会计师条例》
D.中国人民银行制定的《人民币银行结算账户管理办法》 【答案】B 【解析】(1)选项A属于“法律”;(2)选项B属于“行政法 规”;(3)选项C属于“地方性法规”;(4)选项D属于“规 章”。
五、法的分类
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对法作不同的分类。
考点
(多选) 下列各项中,可以成为法律关系主体 的有( )。 A.国有企业 B.集体企业 C.合伙企业 D.个人独资企业
ABCD
• 【例题4·多选题】(2012年)根据我国法律制度 的规定,下列各项中,能够成为法律关系主体的 有( )。 A.自然人 B.商品 C.法人 D.行为 • 【答案】AC 【解析】本题考核法律关系的主体。选项BD是法 律关系的客体。
法律关系
下列各项中可以作为经济法律关系客 体的有( )。 A.著作 B.发明 C.劳务 D.人的眼角膜
ABCD
(多选) 下列各项中,可以成为我国经济法律 关系客体的有( )。 A.自然人 B.发明专利 C.劳务 D.物质资料
BCD
二、法律关系
【例题· 多选题】下列各项中,能够作为法律关系客体的有( A.著作 B.荣誉称号 )。
(单选) 下列关于法的本质与特征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 )。 A.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规范 B.法是全社会成员共同意志的体现 C.法由统治阶级的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 D.法凭借国家强制力的保证获得普遍遵行的 效力
B
(多选) 关于法的本质与特征的下列表述中,正确的 是( )。 A.法由统治阶级的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 B.法体现的是统治阶级的整体意志和根本 利益 C.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行为规范 D.法由国家强制力保障其实施
法的形式 法的形式,是指法的具体的外部表现形态。
我国法的形式有:宪法、法律、行政法规、 地方性法规、自治法规和单行条例、特别 行政区法、规章、国际条约等
制订机关不同,形式不同,法律效力也不同 (一般中央>地方,人大>政府,法规>规章)
•法的形式及制定机关 形式 宪法 法律 法规 行政法规 地方性法规 自治条例 特别行政区基本法 规章 部门规章 地方政府规章
划分标准 以法的创制方式和发布形式划分 以法的内容、效力和制定程序划分 以法的内容划分 以法的空间效力、时间效力或对人的 效力划分 以法的主体、调整对象和渊源划分 以法律运用的目的划程序法 一般法和特别法 国际法和国内法 公法和私法
法律基础
(单选) 下列对法所作的分类中,以法的空间效 力、时间效力或对人的效力进行分类的 是( )。 A.成文法和不成文法 B.根本法和普通法 C.一般法和特别法 D.实体法和程序法 C
(1)由自然现象引起的事实又称 绝对事件; 例如:地震、洪水、台风、森林 大火等不因人的因素造成的自然灾害。 (2)由社会现象引起的事实又称 相对事件。 例如:爆发战争、重大政策的改 变等,虽属人的行为引起,但其出现 在特定法律关系中并不以当事人的意 志为转移。
法 律 事 件
绝对事件(自然现象) 法律事件
包括自然物、人造物、货币及 有价证券 不包括:阳光、空气、自 然灾害等。
人身是由各个生理器官组成的生理整体 (有机体)。
(1)活人的整个身体,不得视为法律上的“ 物”,不能作为物权、债权和继承权的客体, 禁止贩卖或拐卖人口,禁止买卖婚姻; (2)权利人对自己的人身不得进行违法或者 有伤风化的活动,不得滥用人身或自践人身 和人格,如卖淫、自杀、自残行为就属于违 法或法律不提倡的行为; (3)对人身行使权利时必须依法进行,不得 超出法律授权的界限,如有监护权的父母不 得虐待未成年子女的人身。
法的分类
【例题· 单选题】 下列法的形式中,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经一定立法程序 制定颁布,调整国家、社会和公民生活中基本社会关系的是( A.宪法 )。


B.法律
C.行政法规 D.行政规章
【答案】B
六、法律部门和法律体系(了解)
一个国家现行法律规范划分为若干法律部门, 由这些法律部门组成的具有内在联系的、互相 直辖市的统一整体即为法律体系。
ABD
法律基础
下列各项中属于法律事实中的相对 事件范围有( )。 A.地震 B.战争 C.签订协议 D.发行公司债券
B
法律事实
【例题· 单选题】下列法律事实中,属于法律事件的有( A.承兑汇票 B.签订采购合同 C.地震灾害 D.签发支票 【答案】C 【解析】选项ABD都属于法律行为。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