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钳助产临床应用体会
产钳助产30例临床体会

C i Jo l i lR t nl rgU e Fb ay2 hn f i c ao a D u s ,er r O Cna i u
.
.
・
71 ・
19 9 7年 ,net 等就报 道过用 相似 方案 治疗难 治 、 发及 E gr A 5 复 侵袭性高度恶性 N L取得 了较 好的疗效 。患者主要 的不 良反 H
f e u l osS m C l Ta s at i [ ] i o fB o n o t o u t e r p n t n J .Bo g o l d ad rA og e l n l ao ly o
Mar w r n p a ai n, 0 5, 1 6 8—6 7. ro T a s lntt o 2 0 1 :8 9
参 考 文 献
1 吴 晖,黄雪珍 ,蔡 月玲.13例老 年非霍 奇金淋 巴瘤 的治疗 分 析 7 [ ] 实用癌症 杂志,0 2 1 ( )6 5— 4 . J. 2 0 ,7 6 :4 6 6
eiiai ftm rcl [ ] e i n o, 0 3, 0( u p1 ): l ntno u o el J .SmnO cl 2 0 3 1S p 2 m o s
m :a f ai t rso dt a or oe ra n wga J .J hn a h lo tns ep n u- s et t r m[ ] i f p e o f d t me p C
应为骨髓抑制及轻度的 胃肠 道反 应 、 过性 肝功 能损害 , 一 给予
相 应 的 治 疗 后 很 快 恢 复 。未 出 现 因药 物 导 致 或 加 重 的心 、 和 肾
单叶产钳助产88例临床体会

乏 力 第 , 2 产 程 延 长 或 有 延 长 倾 向 者 ;胎
儿 宫 内窘迫 或 母 体 患 有 某 些 疾 病 需 缩 短
第 二 产 程 者 ;瘢 痕 子 宫 、 产 妇 不 宜 用 力 者 。
②条 件 :胎 头 骨 质部 最 低 点 达 S ≥ + 3 ;枕
先 露 ;宫 口 开 全 ;胎 膜 已 破 。
表2。
讨论 产钳与头吸是 临床常用 的阴道助产
方法。 产钳在 紧急情况 下能较快地 帮助 胎 儿 娩 出 , 成 功 率 较 高 ;但 产 钳 操 作 技 术 较复杂 ,易引起母 体会 阴阴道撕 裂严重 , 较高位的产钳则新生 儿颅 内出血 ,头皮血 肿等并发症也 增加 ,因而初学者往往心 有 余悸 。 头吸术放置 简单 , 因不增加胎头娩 出径 线 , 故 对 母 体 产 道 损 伤 小 ;但 头 吸 是 利用胎儿头皮上 制造的负压 吸引 ,使头皮 及颅骨承受很 大压 力及牵引力 ,易导致新 生儿头皮血 肿 、颅 内出血 甚 至死 亡 等多种 并 发 症 而 , 牵 引 时 滑 脱 , 重 复 吸 引 又 吸 在 因负压 形 成 的产瘤上 ,故更易失败 。 改用 产钳 即使成功 ,也 多引起母 儿严 重损 伤。 本组 4 例头 吸失败 改 产钳 ,2 例发 生 颅 内 出 血 ,其 中 1 例死 亡 。
28例产钳助产的临床体会

28例产钳助产的临床体会摘要】目的:了解产钳助产术的应用指征及对母儿健康的影响,探讨产钳助产术的临床应用价值,为分娩方式的选择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对28例施产钳助产患者进行分析。
结果:26例上钳一次成功。
2例上钳2次成功。
结论:产钳助产是第二产程解决难产的重要手段,由于其使用有一定难度对母婴有一定的“风险”应引起同行的重视。
【中图分类号】R7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5)07-0125-021.临床资料初产妇22例,经产妇6例。
施钳指征:胎儿宫内窘迫4例,宫缩乏力、相对骨盆狭小及巨大儿等致第二产程延长者22例,胎吸失败改产钳者2例。
产钳类别:低位产钳及出口产钳25例,中位产钳3例。
产钳类型:(1)出口产钳:无需分开阴唇即可见到胎头,头颅已达盆底,矢状缝为前后径或枕前(后)径,旋转<45度。
(2)低位产钳:头颅已达>+2,胎头旋转>45度。
(3)中位产钳:胎头已衔接,颅顶在+2以上。
2.结果2.1 上钳次数28次,25例上钳一次成功(出口产钳及低位钳均一次上钳成功),3例中位产钳2例成功,1例失败后改行剖宫产。
2.2 新生儿体重范围2800~4200g。
2.3 新生儿并发症左耳前面部压痕12例,轻度皮肤损伤6例,2例胎吸改产钳者胎儿头部有大产瘤。
新生儿窒息2例。
2.4 母亲并发症右侧阴道壁裂伤1例,侧切口延伸2例,无宫颈撕裂及子宫破裂。
3.讨论3.1 产钳助产的病例选择为了减少母婴并发症,对双顶径尚未进入骨盆入口平面的高位产钳已被淘汰。
中位产钳,对母儿损伤的机会大,技术要求高,对此种病例本人认为以剖宫为好。
本文3例中位产钳术,仅1例1次成功,2例2次成功。
而出口及低位产钳术较为安全,本文25例均一次成功。
3.2 产钳助产的施钳时间除外在宫口开全后出现的胎儿宫内窘迫或产妇衰竭及妊娠合并症者需缩短第二产程而随时施产钳术者外一般均需在宫口开全1小时30分后施行产钳。
产钳助产的临床应用及分析

产钳助产的临床应用及分析产钳助产是一种常见的医疗技术,应用于产科领域,旨在帮助产妇顺利分娩。
本文将对产钳助产的临床应用及其相关分析进行讨论。
一、产钳助产的背景随着医疗技术和理念的不断进步,产钳助产在临床实践中得到广泛应用。
产钳助产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当时使用的是原始的产钳。
随着时间的推移,医学界对产钳进行了不断的改进和优化,现代产钳的设计更加安全有效。
二、产钳助产的原理产钳助产通过将产钳安置在胎儿头部和产妇盆腔之间,以提供额外的力量,帮助产妇顺利分娩。
产钳通常由两个弧形钳夹组成,分别安置在胎儿头部的侧面,然后医生慎重地使用产钳施加力量,协助胎儿通过产道。
三、产钳助产的适应症1. 胎儿宫内窘迫:胎儿宫内营养不足、缺氧等情况可能导致胎儿的生命受到威胁,此时使用产钳助产可以缩短产程,减少对胎儿的不良影响。
2. 产妇盆腔疾病:如骨盆狭窄、骨盆畸形等情况,使得自然分娩成为困难的可能。
此时使用产钳助产可以帮助产妇顺利分娩,避免产程延长或并发症发生。
四、产钳助产的操作要点1. 选择合适的产钳:根据产妇盆腔和胎儿头部的大小及位置,选择适合的产钳,确保产钳与胎儿头部充分贴合。
2. 安置产钳:医生在产妇阴道内插入手指,轻轻将两个产钳夹夹住胎儿头骨,然后将产钳头轮流插入产道,注意掌握好力度和方向。
3. 施加力量:医生需要根据产妇和胎儿的具体情况,确定施加力量的时机和方向,同时要注意力度的掌握,避免给产妇和胎儿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五、产钳助产的优势与风险1. 优势:a. 缩短分娩时间:产钳助产可以帮助产妇顺利分娩,缩短产程,减少阵痛和疲劳。
b. 降低剖宫产率:对于一些无法进行自然分娩的产妇来说,产钳助产是一种有效的替代方法,可以减少不必要的剖宫产。
c. 减少围产儿并发症:产钳助产可以减少胎儿在产程中的窘迫和缺氧风险,降低围产儿并发症的发生率。
2. 风险:a. 头皮或软组织损伤:不当的产钳应用可能会导致胎儿头皮或软组织的损伤,需要医生慎重操作。
浅析产钳助产术

返回病房 时,如麻醉 已清醒 ,立即诱导病人大 声说话,以了解
有无 喉返神经损伤 。 于术后出现 声音嘶哑者 , 对 应做好安慰解 释工作 ,也可适 当使用营 养神经 的药物 以促 进康复 。本组 2 例病人术后有 不同程度 的声音嘶哑,经氧气雾化吸入 、理疗 、 针灸等处理 , 出院前 已逐渐 好转 , 在 3个 月后复查均发音正常 。 1 甲状旁腺损伤 : 甲状旁腺损伤 可导致 甲状 旁腺功 能 . 4 低下 ,引起低钙血症 ,需终生服用钙剂 。术 中通常保 留 B r ey r 韧带附近靠背侧部分 甲状腺 组织 , 这样 可 以避免损伤后方 的甲
状旁腺 。 此类 病 人 要 特 别 注 意 饮 食 控 制 , 限制 含 磷 较 高 的 食 物 ,
及时处理 。同时 向患者 作好解释安慰工作, 减轻 患者的心理负
担 ,使之积极配合 ,早 日康复。 ( )其他 并发症 的观 察及 护 4 理。 手足抽搐常是 甲状旁腺损 伤所 致 。 故应 该注意观 察患者的 病情变化 ,如 出现上述症 状,应立 即报告医生,等 ,因 甲状旁腺 分泌 甲状 旁腺素 (T P H),其生理功 能是调节体 内钙 的代谢 并维持钙和磷 的平 衡,当血磷增高 时, 会影 响钙 的吸 收导致血 钙进一步降低而加 重病情 。 根据病情给 予 口服 ( 咀嚼碎后服用 ) 或静 脉补充钙剂, 必要时加用维生素 D3 ,以促进 钙在肠道的吸收 。 1 手足抽 搐: . 5 术后 1 3 ~ d应特别注 意观察病人是否 出现 面部、口唇周 围或手 、足针刺 感、麻木 感甚至强直感 ,重者可 有手足 阵发性痛性 痉挛 ,经及 时给予静 脉补 钙治疗病情 均缓 解 。对该类病人应加强心理护理 ,做好安慰、解释工作 ,使病
系 甲亢患者 ,术后应继续 规律 口服碘剂,如 出现 高热 、脉速 、
产钳助产的临床应用及分析

产钳助产的临床应用及分析产钳是一种常见的助产工具,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助产中。
它通过夹持胎儿头部,帮助产妇顺利分娩。
本文将对产钳助产的临床应用进行深入探讨,并分析其优势和风险。
一、产钳助产的应用产钳助产适用于以下情况:1. 胎儿宫内窘迫:胎儿宫内窘迫是指胎儿在子宫内的供氧和营养不足,常见的原因包括胎盘功能不全和胎儿畸形等。
在这种情况下,产妇可能无法通过自然分娩顺利生产,因此需要借助产钳来辅助分娩。
2. 分娩进展缓慢:有些产妇在分娩过程中可能面临分娩进展缓慢的问题,如宫口开张不全或产力不足。
产钳可以帮助加速分娩进程,保障母婴安全。
3. 快速分娩需求:某些情况下,如胎心异常或突发并发症,需要迅速完成分娩。
产钳助产可以在短时间内完成顺利分娩,有效预防并减少可能的风险。
二、产钳助产的优势1. 减少剖宫产率:剖宫产是一种临床上常用的紧急分娩方式,但它带来了一系列的风险和并发症,如子宫破裂、感染等。
产钳助产可以帮助产妇避免不必要的剖宫产,减少相关风险。
2. 提高分娩效率:产钳能够增加产力,加速分娩进程。
对于那些分娩进展缓慢的产妇,使用产钳可以有效地提高分娩效率,缩短产程。
3. 保护母婴安全:产钳助产需要医生具备丰富的临床经验和技术,确保操作的安全有效。
在正确使用产钳的情况下,能够有效地保护母婴的安全,并预防可能的并发症。
三、产钳助产的风险1. 头部外伤:错误使用产钳可能导致胎儿头部外伤,如头皮血肿、颅骨骨折等。
因此,临床医生在使用产钳时必须非常小心和谨慎,确保操作的准确性。
2. 会阴撕裂:使用产钳时,可能会导致产妇会阴组织的损伤,增加会阴撕裂的风险。
为了减少这种风险,临床医生需要注意操作技巧和分娩力度的掌握。
3. 母婴感染:在使用产钳时,如果材料没有得到有效的消毒或操作时不洁净,可能会引发母婴感染。
因此,医生在使用产钳前需确保操作环境的清洁和材料的无菌性。
四、产钳助产的操作注意事项1. 选择适应症:产钳助产需要严格掌握适应症,确保正确使用。
新式剖宫产术中应用小产钳助娩68例体会

用 小 产钳助 产 6 8例新 生 儿 均 顺 利 娩 出 , 出 时 间 < 娩
6 , 氏评分 8~1 , 1例 新 生儿 窒 息死 亡 。术 0s 阿 0分 无 中 出血 均 <2 0 m 特 别 是 前 置 胎盘 , 常 是 切 口下 0 L, 常 就 是胎 盘 , 复手娩 胎 头 , 能 成 功 , 加 出血 量 及新 反 不 增 生 儿 窒息 , 用产 钳能迅 速取 出胎 儿 , 少 出血 量及新 使 减
困难 , 即使用 小 产 钳助 产 。用 右 手 检 查 确定 胎 头 方 立
向 , 头高浮 时 , 产钳 方法 与阴道 产钳基 本相 同。在 胎 上
子宫壁 与胎 头 之 间 , 左手 置入 左 叶 产 钳 , 于胎 头 左 置
脑病 等 ) 发生 率 高 , 已有 胎 儿 宫 内窘 迫 情 况 时 其 差 在
包
7 8
头
医
学
院
学
报
21 0 0年第 2 6卷第 3期
Vo. 6 No 3 2 1 】2 . 0 0
J OIRNAL OF AOTOU EDI B M CAL COLLEGE
新 式 剖 宫产 术 中应 用 小 产 钳 助 娩 6 8例 体 会
蒋 玉
( 湄潭县人 民 医院妇 产科 , 州 湄 潭 5 4 0 ) 贵 6 10 新 式剖 宫 产 术 因 具 有 手 术 时 间短 、 出血 少 、 伤 损 置胎 盘 2例 ( 3% ) 其 它 原 因 1 ( 9% ) , 3例 1 。经 过使
头 困难 的重要 辅助 器械 , 科 医师必 须熟练 掌握 ; 产 凡估
计 到有娩 头 困难 , 其在胎 儿 宫 内窘 迫存在 时果 断 、 尤 熟
助产专业学生个人实训总结

助产专业学生个人实训总结在助产专业的学习过程中,实训是一项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通过实训,我们可以将课堂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中,提升自己的实践能力。
在此次个人实训中,我有着许多宝贵的经验和收获。
首先,我参与了模拟产房的实训。
在实际产房中,熟练掌握常见仪器设备的使用和操作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实际操作,我学会了如何正确使用产钳、吸引器等工具,提升了自己的技能水平。
同时,我还学习了如何与产妇进行有效沟通,安抚她们的情绪,以及如何处理突发状况。
这些实际操作和技巧的练习,让我在未来的工作中更加游刃有余。
其次,我还有幸参与到了实地实训,也就是实际陪护真实产妇的实践。
这是我在学习过程中最为重要的一部分,因为只有亲眼目睹真实的分娩过程,才能真正理解助产师的工作职责。
通过实地实训,我学到了许多无法在课堂上学到的经验。
例如,在分娩过程中,如何协助产妇配合阵痛的呼吸法,如何正确应对产妇可能出现的疼痛和困难,以及如何保护母婴的安全,这些都是在实地实训中学到的重要技能。
此外,我还参与了团队实战训练,与其他助产专业学生一起协作完成各种实际情况的模拟。
在这个过程中,我领悟到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作为助产师,我们需要与医生、护士、家属等多个人角色进行有效的合作。
只有通过团队的协作,才能够提供最好的产妇护理服务。
通过团队实战训练,我培养了对于团队合作的认识,提升了沟通协作的能力。
最后,个人实训的总结不仅包括技能的提升,还有对自身的反思和规划。
通过实训,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这个专业的挑战和责任,同时也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之处。
我发现,在实际操作时,我有时会因为紧张而犯错,需要更多的实践来提升自己的冷静和应变能力。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制定了一个详细的学习计划,包括多参与实践、观摩更多分娩案例以及加强相关知识的学习等。
总而言之,通过个人实训,我不仅学习到了实际操作技巧和沟通协作技巧,还深入了解了助产专业的职责和挑战。
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我将继续努力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成为一名优秀的助产师通过个人实训,我在助产专业中学习到了重要的技能和知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产钳助产临床应用体会
作者:陈秀成,侯淑凤
来源:《中国医药导报》2010年第02期
[摘要] 目的:探讨产钳助产的临床应用。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3年7月~2009年7月住院分娩的产妇8 650例中153例行产钳助产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其临床效果。
结果:新生儿均痊愈出院。
新生儿并发症中面部擦伤24例,占15.69%,出院时全部恢复正常。
新生儿胸锁乳突肌血肿1例,占0.65%,随诊2个月痊愈。
其余未见异常。
结论:正确掌握产钳助产术指征,熟练产钳助产技术,有利于提高阴道分娩的质量。
[关键词] 新生儿;产钳助产;分娩
[中图分类号] R714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3-7210(2010)01(b)-156-02
近年来随着来剖宫产率的上升,产妇体力的下降,产程异常增多,新生儿窒息率居高不下。
本文对我院2003年7月~2009年7月行产钳助产术153例产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其安全性,为降低剖宫产率及新生儿窒息率寻找可行方法。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2003年7月~2009年7月住院分娩产妇总数为8650例,其中行产钳助产术者153例,占分娩总数的1.77%,初产妇149例,经产妇4例;年龄最大41岁,最小19岁;孕周34~41周;胎儿体重2 400~4 100 g。
1.2 方法
在153例产钳助产术中,低位产钳助产术136例,占88.89%(低位产钳助产术指胎儿双顶径处于S+2以下);中位产钳助产术17例,占11.11%(中位产钳助产术指胎儿双顶径处于
S=0~S+2[1])。
操作者均由高年资主治医师以上医师操作。
2 结果
2.1 产钳助产术指征
以胎儿宫内窘迫最多,依次为宫缩乏力、第二产程延长、瘢痕子宫、子痫前期、子痫、妊娠合并心脏病。
在上述指征中持续枕横位13例,占8.50%;持续枕后位15例,占9.80%。
见表1。
表1 153例产钳助产术指征(例)
2.2 产钳助产术对产妇的影响
见表2。
由表2可知,宫颈裂伤5例均因胎儿宫内窘迫、宫口近开全施行中位产钳助产术引起。
阴道壁裂伤均为沿会阴侧切口黏膜向上裂伤;2例会阴Ⅲ度裂伤均为枕后位、胎儿较大引起。
产后出血以宫缩乏力及第二产程延长多见。
会阴伤口感染多与产程、待产过程中肛查及阴查次数多或本身有阴道炎等有关。
表2 产钳助产术对产妇的影响(例)
2.3 产钳助产术对新生儿的影响
153例中新生儿出生1 min Apgar评分≤3分2例,占1.31%;4~7分18例,占11.76%;8~10分133例,占86.93%。
发生新生儿窒息者产前均有胎儿宫内窘迫、羊水不同程度污染。
我院新生儿评分7分以下转新生儿科治疗,均痊愈出院,无一例新生儿死亡。
新生儿并发症中面部擦伤24例,占15.69%,出院时全部恢复正常。
新生儿胸锁乳突肌血肿1例,占0.65%,随诊2个月痊愈,其余未见异常。
3 讨论
3.1产钳助产术指征
本文资料显示胎儿宫内窘迫是产钳助产术的首要原因,其后依次为宫缩乏力、第二产程延长、瘢痕子宫、妊娠合并症及并发症等。
就枕横位及枕后位而言,许多专家认为这两种异常胎位中,枕后位较易处理,若不能转成枕前位,只需就枕后位接出胎儿,枕横位较难处理,易造成损伤及死亡[2]。
李小毛等[3]提出倾势不均与高直后位在术前误诊为枕横位和枕后位而使产钳助产失败,值得引起重视。
阴道检查应完全排除这两种胎位异常,因此,准确的阴道检查是产钳助产术成功的关键。
本文13例枕横位及15例枕后位均手术成功且新生儿无明显并发症,这可能与本院产钳助产术均由高年资主治医师以上操作、有较丰富的临床经验及内诊技术有关。
3.2 产钳助产术对母婴的影响
目前认为,排除头盆不称后的产钳助产术是安全的,产钳助产术的成败与放置产钳时胎先露的高低、骨盆大小及技术熟练程度密切相关[4-5]。
正确使用产钳术首先应进行仔细的阴道检查,准确判断胎头位置并对骨盆情况和胎儿大小进行充分的估计(特别是有胎头变形及胎头水肿时)以排除头盆不称。
盲目使用中高位会造成严重的母婴损伤[6-7]。
本文资料表明,发生宫颈裂伤
及胸锁乳突肌血肿均由中位产钳助产术引起。
出现2例会阴Ⅲ度裂伤由枕后位及胎儿较大引起。
所以产钳助产术对母婴损伤与胎先露高低、胎方位、胎儿大小、母体骨盆形态有关。
本文新生儿损伤比较小,预后好,无新生儿死亡,这与大部分使用低位产钳助产术及由高年资主99治
医师操作、技术熟练有关。
产钳助产术对母婴影响较小,因此,正确掌握产钳助产术指征,熟练产钳助产技术,有利于提高阴道分娩的质量。
[参考文献]
[1]李大慈.现代产科治疗学[M].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1997:451.
[2]刘文本,王瑞雪,邢淑洁.产钳术在顶先露产式中之估计[J].中华妇产科杂志,1995,30(2):132-133.
[3]李小毛,沈宏伟,李大慈.产钳术失败8例分析[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1996,12(3):179-180.
[4]易念华.产钳助产术103例临床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05,2(20):458-459.
[5]徐艳娟.产钳术临床观察[J].中国当代医药,2009,16(14):189.
[6]岳亚飞,王文莺.1444例头位产钳术的临床分析[J].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1992,3(8):154-155.
[7]陈淑霞,陈永红,宋保华.产钳术与胎头吸引术在分娩中的应用[J].临床医学,2002,50(8):167-168.
(收稿日期:2009-0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