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钳和吸引器助产对新生儿窒息的影响和临床应用

合集下载

产钳助产的临床应用及分析

产钳助产的临床应用及分析

产钳助产的临床应用及分析产钳助产是一种常见的医疗技术,应用于产科领域,旨在帮助产妇顺利分娩。

本文将对产钳助产的临床应用及其相关分析进行讨论。

一、产钳助产的背景随着医疗技术和理念的不断进步,产钳助产在临床实践中得到广泛应用。

产钳助产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当时使用的是原始的产钳。

随着时间的推移,医学界对产钳进行了不断的改进和优化,现代产钳的设计更加安全有效。

二、产钳助产的原理产钳助产通过将产钳安置在胎儿头部和产妇盆腔之间,以提供额外的力量,帮助产妇顺利分娩。

产钳通常由两个弧形钳夹组成,分别安置在胎儿头部的侧面,然后医生慎重地使用产钳施加力量,协助胎儿通过产道。

三、产钳助产的适应症1. 胎儿宫内窘迫:胎儿宫内营养不足、缺氧等情况可能导致胎儿的生命受到威胁,此时使用产钳助产可以缩短产程,减少对胎儿的不良影响。

2. 产妇盆腔疾病:如骨盆狭窄、骨盆畸形等情况,使得自然分娩成为困难的可能。

此时使用产钳助产可以帮助产妇顺利分娩,避免产程延长或并发症发生。

四、产钳助产的操作要点1. 选择合适的产钳:根据产妇盆腔和胎儿头部的大小及位置,选择适合的产钳,确保产钳与胎儿头部充分贴合。

2. 安置产钳:医生在产妇阴道内插入手指,轻轻将两个产钳夹夹住胎儿头骨,然后将产钳头轮流插入产道,注意掌握好力度和方向。

3. 施加力量:医生需要根据产妇和胎儿的具体情况,确定施加力量的时机和方向,同时要注意力度的掌握,避免给产妇和胎儿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五、产钳助产的优势与风险1. 优势:a. 缩短分娩时间:产钳助产可以帮助产妇顺利分娩,缩短产程,减少阵痛和疲劳。

b. 降低剖宫产率:对于一些无法进行自然分娩的产妇来说,产钳助产是一种有效的替代方法,可以减少不必要的剖宫产。

c. 减少围产儿并发症:产钳助产可以减少胎儿在产程中的窘迫和缺氧风险,降低围产儿并发症的发生率。

2. 风险:a. 头皮或软组织损伤:不当的产钳应用可能会导致胎儿头皮或软组织的损伤,需要医生慎重操作。

剖宫产术应用单叶产钳助产对新生儿窒息影响的临床观察参考模板

剖宫产术应用单叶产钳助产对新生儿窒息影响的临床观察参考模板

剖宫产术应用单叶产钳助产对新生儿窒息影响的临床观察【摘要】目的探讨剖宫产术中胎头深入盆或高浮时应用单叶产钳助娩对新生儿窒息的影响。

方法对新式剖宫产术中出现110例胎头深入盆或74例胎头高浮患者随机为单叶产钳助产取头分娩(观察组),其中胎头深入盆50例、高浮34例;常规取头分娩组(对照组),其中胎头深入盆60例、高浮40例。

观察对比两组胎儿娩头一次成攻率、新生儿窒息率以及取出胎头所需的时间。

结果观察组胎儿娩头一次成功率高于对照组,新生儿窒息率比对照组明显降低,取出胎头所需时间也显著缩短(P均<0.01)。

结论在胎头深入盆或高浮时剖宫产术中应用单叶产钳娩头可明显减少新生儿窒息率,提高产科质量。

【关键词】剖宫产;产钳;窒息,新生儿剖宫产手术时,胎头深入盆者或高浮娩头常较困难,新生儿窒息发生率亦有所增加。

我院2004~2007年3年对胎头深入盆或高浮娩头者应用单叶产钳助娩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胎头深入盆的诊断标准:先露部位于坐骨棘下1.5~2.5cm[1]。

胎头高浮的诊断标准:胎头颅骨最低点位于坐骨棘上2cm[2] 。

观察组采用单叶产钳助产取头分娩,其中胎头深入盆50例(头盆不称29例,过期妊娠7例,羊水过少6例,胎儿窘迫4例,高龄初产4例),产妇年龄(26.5±2.13)岁;孕周(38.2±1.22)周,孕产次:1~2次,平均1.2次。

高浮34例(头盆不称12例,骨盆狭窄8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6例,巨大儿4例,过期妊娠4例),产妇年龄(26.3±2.11)岁;孕周(38.6±1.31)周;孕产次:1~2次,平均1.3次。

常规组采用常规取头分娩,其中胎头深入盆60例(头盆不称32例,过期妊娠9例,羊水过少8例,胎儿窘迫5例,高龄初产6例),产妇年龄(25.8±2.25)岁;孕周(38±1.55)周;孕产次:1~2次,平均1.3次。

产钳助产的临床应用及分析

产钳助产的临床应用及分析

产钳助产的临床应用及分析产钳是一种常见的助产工具,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助产中。

它通过夹持胎儿头部,帮助产妇顺利分娩。

本文将对产钳助产的临床应用进行深入探讨,并分析其优势和风险。

一、产钳助产的应用产钳助产适用于以下情况:1. 胎儿宫内窘迫:胎儿宫内窘迫是指胎儿在子宫内的供氧和营养不足,常见的原因包括胎盘功能不全和胎儿畸形等。

在这种情况下,产妇可能无法通过自然分娩顺利生产,因此需要借助产钳来辅助分娩。

2. 分娩进展缓慢:有些产妇在分娩过程中可能面临分娩进展缓慢的问题,如宫口开张不全或产力不足。

产钳可以帮助加速分娩进程,保障母婴安全。

3. 快速分娩需求:某些情况下,如胎心异常或突发并发症,需要迅速完成分娩。

产钳助产可以在短时间内完成顺利分娩,有效预防并减少可能的风险。

二、产钳助产的优势1. 减少剖宫产率:剖宫产是一种临床上常用的紧急分娩方式,但它带来了一系列的风险和并发症,如子宫破裂、感染等。

产钳助产可以帮助产妇避免不必要的剖宫产,减少相关风险。

2. 提高分娩效率:产钳能够增加产力,加速分娩进程。

对于那些分娩进展缓慢的产妇,使用产钳可以有效地提高分娩效率,缩短产程。

3. 保护母婴安全:产钳助产需要医生具备丰富的临床经验和技术,确保操作的安全有效。

在正确使用产钳的情况下,能够有效地保护母婴的安全,并预防可能的并发症。

三、产钳助产的风险1. 头部外伤:错误使用产钳可能导致胎儿头部外伤,如头皮血肿、颅骨骨折等。

因此,临床医生在使用产钳时必须非常小心和谨慎,确保操作的准确性。

2. 会阴撕裂:使用产钳时,可能会导致产妇会阴组织的损伤,增加会阴撕裂的风险。

为了减少这种风险,临床医生需要注意操作技巧和分娩力度的掌握。

3. 母婴感染:在使用产钳时,如果材料没有得到有效的消毒或操作时不洁净,可能会引发母婴感染。

因此,医生在使用产钳前需确保操作环境的清洁和材料的无菌性。

四、产钳助产的操作注意事项1. 选择适应症:产钳助产需要严格掌握适应症,确保正确使用。

新生儿窒息症的危险因素和急救措施

新生儿窒息症的危险因素和急救措施

新生儿窒息症的危险因素和急救措施新生儿窒息症是指新生儿在出生后无法正常呼吸或机体功能异常导致氧供应不足的一种严重情况。

及时了解新生儿窒息症的危险因素和急救措施对于保护婴儿的生命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新生儿窒息症的危险因素以及正确的急救措施,以便家长和保育人员能够及时、正确地应对紧急情况。

危险因素:1. 经产方式:产钳助产和剖宫产是容易引起新生儿窒息症的主要方式。

产钳助产中,使用产钳过程中可能会压迫胎儿头部,影响脑部供氧;剖宫产中,胎儿未通过产道自行呼吸,在呼吸转换时容易发生问题。

2. 长期窒息:如果胎盘早剥、脐带脱落等原因导致胎儿长时间缺氧,也可能引发新生儿窒息症。

3. 早产与低体重:早产和低体重的婴儿免疫系统发育尚未完善,耐受窒息的能力较差。

4. 分娩并发症:胎盘异常,如胎盘梗阻或前置子宫内膜,可能导致新生儿窒息症。

5. 孕期感染:母亲在怀孕期间感染某些病毒、细菌或寄生虫,如巨细胞病毒、弓形虫等,会增加新生儿窒息症的风险。

6. 母亲吸烟和饮酒:吸烟和饮酒会导致母亲体内供氧不足,影响胎儿健康。

7. 妊娠期高血压:母亲在怀孕期间患有高血压或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时,可能引起新生儿窒息。

急救措施:1. 立即呼叫医务人员:如果发现新生儿无法正常呼吸,请立即呼叫急救人员。

及早求助是拯救生命的关键一步。

2. 高位置头抬法:将新生儿放置在被褥或软垫上,轻轻抬起头,利用重力帮助胸腔扩张,提高肺活量。

3. 打拍法:将新生儿俯卧于大腿上,利用手掌将其头部支撑住,再次加强俯卧位置。

然后用掌心拍击新生儿背部,以刺激呼吸中枢。

4. 胸外按压:如果以上措施无效,可进行胸外按压。

将新生儿仰卧于坚硬表面上,使用两手掌心同时对其胸骨部位进行轻而有力的按压。

预防措施:1. 孕期保健:孕期要注意科学合理的饮食结构,增加营养素摄入。

避免毒素和有害物质的接触。

2. 视频监护:在产房准备视频监护设备,并配备经验丰富的产科医生和护士监视产程的进展。

比较胎头吸引助产与低位产钳助产的临床效果

比较胎头吸引助产与低位产钳助产的临床效果

比较胎头吸引助产与低位产钳助产的临床效果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产科助产手术方式也在不断多样化和更新,其中胎头吸引助产和低位产钳助产是两种常见的助产方式。

两者在临床上都有其独特的优势和适用情况,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医护人员需要在两者之间做出选择。

我们有必要进行一次比较分析,研究两种助产方式的临床效果和适用情况。

一、胎头吸引助产的原理及方法胎头吸引助产是通过负压吸引器将新生儿的头部抽出产道,以帮助产妇顺利分娩的一种助产手术方式。

在正常分娩过程中,产妇的宫口扩张到一定程度后,胎头会自然下降至骨盆入口处,此时医护人员可以使用胎头吸引器辅助产妇完成分娩。

胎头吸引器主要由一个软质橡胶帽和一个可调节负压吸引器组成,医护人员在产妇宫口扩张到一定程度后,将橡胶帽置于新生儿头部,然后通过负压吸引器产生的负压将新生儿头部抽出。

低位产钳助产则是通过在产妇盆底应用产钳,辅助产妇顺利分娩的一种助产方式。

产钳主要由两个弯曲状的钳体和一个连接钳体的锁紧装置组成,医护人员在产妇宫口扩张到一定程度后,将产钳插入产道,分别夹住新生儿头部的两侧,然后通过锁紧装置将产钳锁定在位,随后产妇进行用力分娩时,医护人员通过产钳辅助引导新生儿的头部顺利通过产道。

1. 胎头吸引助产的优点a. 操作简单:胎头吸引器操作相对简单,不需要过多的专业技术和经验。

b. 对产妇伤害小:胎头吸引器可以减少对产妇盆底肌肉的牵拉和对产妇的伤害。

c. 适用范围广:胎头吸引器适用于孕妇产程延长、宫口扩张不足等情况。

2. 胎头吸引助产的缺点a. 对新生儿头部伤害:胎头吸引器对新生儿头部可能会造成一定程度的损伤。

b. 适用情况有限:胎头吸引器不适用于产程迅速、产道开放不足等情况。

3. 低位产钳助产的优点a. 快速高效:低位产钳辅助产妇分娩的速度相对较快。

b. 高成功率:低位产钳辅助产妇分娩的成功率相对较高。

c. 适用范围较广:低位产钳适用于产道开放不足、产程延长等情况。

4. 低位产钳助产的缺点a. 操作技术要求高:低位产钳的使用对医护人员的操作技术和经验有一定的要求。

分析助产技术及助产士护理质量对母婴结局的影响

分析助产技术及助产士护理质量对母婴结局的影响

分析助产技术及助产士护理质量对母婴结局的影响助产技术和助产士护理在孕产妇和新生儿的生命健康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母婴安全及其结局直接关系到助产技术和助产士护理质量的好坏。

以下从助产技术和助产士护理两方面分析其对母婴结局的影响。

助产技术1. 破膜及宫缩催产破膜及宫缩催产是促进产程顺利进行的重要手段,可预防产时出血、胎盘早剥、胎儿窒息等危险情况。

但在使用过程中,需根据产妇情况和宫口开张度等合理掌握剂量和方法,避免对产妇和胎儿造成伤害。

2. 产钳及吸引器助产产钳及吸引器助产是在难产时使用的辅助手段,其正确使用可以减少分娩时间和刨宫产率。

不正确使用则可能导致胎儿头部损伤,甚至引发产妇颅内出血等严重后遗症。

3. 剖宫产术剖宫产术是处理难产和高风险孕产妇的有效方式,但术后会对产妇产生负面影响,如手术切口疼痛、恢复期延长等。

同时,剖宫产对新生儿也存在一定风险,如肺部感染、新生儿窒息等。

助产士护理1. 健康宣教助产士应该向产妇及其家属提供科学的孕产知识,让其了解产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项和应对方法,从而减少不必要的疾病和事故。

2. 产妇心理护理助产士应该关注产妇的心理状态,及时提供情感支持,减轻其它方面的压力。

同时,维护与产妇及其家属的良好关系,使其感觉被尊重和关心。

3. 新生儿护理助产士应该做好新生儿脐带护理、喂养指导、襁褓换洗等方面的工作,降低新生儿发生疾病和意外事件的风险,保障新生儿的健康和安全。

综上所述,助产技术和助产士护理质量直接关系到母婴安全以及结局,并且两者相互作用。

正确使用助产技术和提供优质助产士服务是保障母婴安全的重要措施。

比较胎头吸引助产与低位产钳助产的临床效果

比较胎头吸引助产与低位产钳助产的临床效果

比较胎头吸引助产与低位产钳助产的临床效果胎头吸引助产和低位产钳助产是常见的助产方法,用于辅助分娩过程中的难产情况。

这两种方法都有其特点和适应症,对于不同的产妇可能有不同的临床效果。

胎头吸引助产是通过将吸引器套在胎头上,利用负压吸引的力量帮助婴儿产出。

这种方法适用于胎头下降逐渐停顿、推产无进展的情况。

胎头吸引助产的优点是操作简单,对产妇和胎儿的创伤较小,能够快速完成分娩。

胎头吸引助产也存在一定的风险,如胎头皮肤破裂、颅内出血、颅骨骨折等并发症。

在使用胎头吸引器时需要注意操作的技巧和对适应症的准确评估。

低位产钳助产是通过将产钳插入产道,夹持住胎头,协助胎儿旋转和挤压,促进分娩的进行。

这种方法适用于胎头下降至产底、推产困难的情况。

低位产钳助产的优点是能够有效地控制胎儿的位置和进展,减少产妇的用力和分娩时间。

低位产钳助产也存在一定的风险,如胎儿脸部和颅部受压、软组织损伤等并发症。

在使用低位产钳时需要非常谨慎,并严格掌握操作的技巧和对适应症的准确判断。

1. 成功率:胎头吸引助产和低位产钳助产的成功率都与产妇的情况、操作者的经验和技巧等因素相关。

一般而言,胎头吸引助产的成功率较高,但也容易出现失败和重复操作的情况;低位产钳助产的成功率较低,但对于部分难产情况,低位产钳具有较高的成功率。

2. 分娩过程:胎头吸引助产和低位产钳助产都能够加速分娩过程,减少产妇的用力和分娩时间。

但由于低位产钳需要插入产道,对产妇的刺激和压迫较大,可能会增加产妇的疼痛感和不适。

3. 对产妇伤害:胎头吸引助产相对来说对产妇的伤害较小,但仍存在一定的皮肤破裂等风险。

低位产钳助产可能会增加产妇的软组织损伤的风险,如会阴裂伤等。

4. 对胎儿影响:胎头吸引助产和低位产钳助产对胎儿的影响较大。

胎头吸引助产可能会增加胎儿颅内出血、颅骨骨折等风险。

低位产钳助产可能会对胎儿造成脸部和颅部受压的风险。

胎头吸引助产和低位产钳助产都是有效的助产方法,但在具体应用时需要全面评估产妇和胎儿的情况,遵循操作技巧和注意安全原则。

产钳助产对新生儿窒息的影响及分娩安全性的分析

产钳助产对新生儿窒息的影响及分娩安全性的分析

选择S P S S 1 8 . 0 进 行数据统计 ,数据采用均数 ±标准差 ( ±s )来
表示 ,均数 的比较采用啦 验 ,计量资料的 比较采用 检验 ,当P <O , 0 5 时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
2结

实验组 胎儿娩出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 <0 . 叭 ),实验组娩 头一
目前 ,随着剖 宫率 的逐渐 升高 ,在分娩过 程 中母体 和胎 儿出现 的

产钳进行牵 引助产 。 1 . 3统计学分析
些 并发症 的发生率也逐渐 升高 _ l _ 。母 体会出现产道 的撕裂 等 ,胎儿
常会 出现新生儿 窒息 、面 部损伤等 并发症 ] 。多 项临床研究 显示 ,采 用产钳助 产辅助分娩 ,可显著改善产妇及 新生儿 的产后状 况 ,降低各 类并发症 的发生 率 ,效果 良好 】 。本研究 选择我 院接 诊的产妇 进行研 究 ,分别采用产钳助产和常规 分娩 方式辅助产妇分娩 ,现报道如下 。 1材 料与 方法 1 . 1一般资料 选 择2 0 1 2 年1 月至2 0 l 3 年1 O 月 我院 接诊 的6 2 例难 产 产妇 进行 研 究 。随机分 为实验 组 和对 照组 。实验组 3 2 例 难产 产妇 。产妇 年龄 为 2 2 - 4 5 岁 ,平均 年龄为 ( 2 7 . 2 4 ±3 . 2 1 )岁 。孕周为 3 8 ~ 4 5 周 ,平均 为
<0 . 0 1 ) ,
实验 组娩 头一 次 性娩 出成 功率 明显 高于 对照 组 , 两组比 较有 统 计 学意 义 = 8 . 4 1 7 0 , P - = 0 . 0 0 3 7 ) 。新生 儿窒 息发生 率 明显低 于对照 组 , 两
组比较 有统 计 学意 义 = 4 . 7 7 1 2 , P - = 0 . 0 2 8 9 ) 。结 论 产钳助 产 可显著 降低 新 生 儿窒息的 发生率 , 提 高分娩 的安 全性 , 值得 临床 上加 以应 用 。 【 关 键 词】 新生 儿 窒息 ;新 生 儿 窒息 ;安 全性 中图分 类号 :1 : 1 7 1 7 文献标 识码 :B 文章 编号 :1 6 7 1 - 8 1 9 4( 2 0 1 4 )2 7 - 0 1 8 2 - 0 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产程的剖宫产率 。
指征恰 当、技术娴熟 的
低 位产钳和胎头吸引器助产能迅速结束分娩 ,减少母儿影响 ,不会加重生儿窒息 ;助产
C l i n i c a l a p p l i c a t i o n o fl o wf o r c e p s a n d v a c u u m. e x r t a c t o ri nd e l i v e r i n gp r o c e s s a n dt h e i r e f e c  ̄t o a s p h y x i a o f
【 A b s t r a c t 】 O b j e c t i v e T o e v a l u a t e t h e c l i n i c a l a p p l i c a t i o n v a l u e o f t h e l o w f o r c e p s ( T a r n i e r a x i s
p a t i e n t s o f s t a g n a t i o n o f s e c o n d s t a g e a n d f e t a l d i s t r e s s\ w e r e l o w e r t h a n t h o s e o f t h e o t h e r i n d i c a t i o n s g r o u p
生 儿窒息 的影 响。方法 对我 院 2 0 1 1 年分娩的患者进行 回顾性病 例统 计。结果 二产程 的妊娠结 局 中 ,产钳组 、胎吸组和剖宫产组产程明显延长 ( P < 0 . 0 1 ),三组 P H值与 B E值均 降低 ,与 自然分
娩 组有统计学 意义 ( P < O . 叭 )。产 钳各指征 中二产程停滞 , n  ̄ i f J L 窘迫 患者 A p g a r 评 分和 P H值 均较 其他指征组降低 ( P < 0 . 0 5),其他 指征产钳组与 自然分娩组无 差异。结论
n e w b o r n KANG L i , GUOFe n g . T h e Ob s t e t r i c s a n d G y n e c o l o g yHo s p i t a l o f DMi a n . Da l i a n 1 6 0 3 3 , C h i n a
Pa t i e nt s wi t h d e l i ve r y i n o ur h os pi t a l i n 2 0 1 1 we r e r e t r o s pe c t i v e l y a nd s t a t i s t i c al l y s t ud i e d a nd a n a l y z ed.
s t a t i s t i c a l d i f f e r e n c e s < 0 . 0 1 ) . I n t h e t h r e e d i f f e r e n t i n d i c a t i o n g r o u p s . t h e A p g a r s c o r e a n d p H v a l u e i n t h e
Re s u l t s T h e o u t c o me o f p r e g n a n c y i n t h e s e c o n d s t a g e o f l a b o r , b i r t h p r o c e s s o f o b s t e t r i c f o r c e p s g r o u p ,
d e l i v e r y b y v a c u u m e x t r a c t o r g r o u p a n d c a e s a r e a n s e c t i o n w e r e s i g n i i f c a n t l y p r o l o n g e d( c o mp a r e d w i t h t h o s e o f t h e n o r ma l g r o u p ( P < 0 . 0 1 ) , t h r e e g r o u p s ’p H v a l u e a n d B E v a l u e w e r e d e c r e a s e d , t h e r e w e r e s i g n i f i c a n t
 ̄ r c e p s ) a n d v a c u u m e x t r a c t o r i n t h e b i r t h p r o c e s s a n d t h e i n l f u e n c e o n a s p h y x i a o f n e w b o r n . Me t h o d s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 0 1 3年 第 1 9 卷第 8 期
I MHG N,Ap r i l 2 0 1 3 ,V o 1 . 1 9 N o . 8
产 钳 和 吸 引器 助产 对 新 生 儿 窒 息 的影 响 和临床应用
康立 郭峰
【 摘要 】 目的 评价低位产钳 ( T a r n i e r 循轴产钳 ) 和 吸引器助产在产程 中的应用价值和对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