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语文第一单元测试题
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检测题(附答案)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学期第一单元综合测试(时间:120分钟满分:120分)一、积累与运用(32分)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2分)A.着.落(zháo) 枯涸.(hé) 吝啬.(sè) 润.湿(rùn)B.酝酿.(niàng) 筋.骨(jīn) 水藻.(zǎo) 应.和(yīng)C.黄晕.(yùn) 蓑.衣(suō) 暖.和(nuǎn) 贮.蓄(zhù)D.淅.沥(xī) 捉迷藏.(cáng) 静谧.(bì) 梦寐.(mèi)2.下列词语无错别字的一项是( )(2分)A.婉转卖弄瞭亮偌大B.响晴吝啬粗犷朗润C.安适骄媚掩饰碣石D.化妆凌镜端庄铃铛3.下列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2分)A.挑着花篮灯的姑娘们,打扮得花枝招展....、艳丽俊俏。
B.下雪了,孩子们呼朋引伴....,玩起了打雪仗。
C.那种清冷是柔和的,没有北风那样咄咄逼人....。
D.他对自己已取得的那些成就总是津津有味....。
4.下列句子所用的修辞手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2分)( )例句: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
A.那点儿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儿粉色。
B.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C.那在地上匍匐前进的瓜秧,无不迸发出旺盛的活力。
D.小草似乎像复苏的蚯蚓一样翻动,发出一种春天才能听到的沙沙声。
5.下列对语文知识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春”“济南”“冬天”“雨”“四季”(分析:这几个词语都是名词)B.我国首架大型民用飞机C919第一次首飞成功,国人欢呼雀跃。
(分析:应删去“第一次”)C.能否有效预防校园欺凌,关键在于相关部门主动关心未成年人。
(分析:没有语病)D.《朗读者》栏目精心挑选经典美文,旨在达到感染人、鼓舞人、教育人。
(分析:成分残缺,在“教育人”的后面加上“的目的”)6.默写。
七年级(上)语文第一单元测试卷及答案

七年级(上)语文第一单元测试卷及答案七年级(上)语文第一单元测试卷一、基础知识及运用 1.为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擎()天撼地一瞬()间啜()泣盘虬()卧龙 2.依据下列词语中的拼音写出汉字:小qì()lín ()峋伶dīng()gū()负 3.解释下列词语在课文中的含义:①忍俊不禁:②肃然起敬:4,在下面四个词语中选择合乎句子语义要求的词语填空震撼迸溅稀零震动①那一声声沉稳而有规律的跳动,给我极大的。
②紫色的大条幅上,泛着点点银光,就像的水花。
5.根据语境,仿照画线句子,接写两句,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
世间的事情往往是一分为二的。
失败虽然是人人不愿得到的结果,但有时却能激发人们坚韧的毅力。
,。
因此,我们看问题需要用辩证的观点。
6. 教师节期间,有位同学给老师送上了这样的贺词,以表达自己对老师的赞美和敬意:你博古通今,像滔滔不绝的历史长河,引导我们追求无穷知识。
(历史老师)请你仿照上面的句子,写一句话,送给某门学科的老师。
7.请模仿下面句子的形式,从“鲜花”、“矿石”、“蜡烛”、“航船”等事物中选择两个作为陈述对象,写两组句子。
也可自选其他事物来写。
要突出所写对象的特征。
例句:种子,如果害怕埋没,那它永远不能发芽。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理解 (一)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也,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
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
(2分) (1)盖一癞虾蟆也( ) (2)驱之别院( ) 2、与文中“观之正浓”相呼应的一个句子是。
(2分) 3、区别文中两个“之”字的意思。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测试题(含解析)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测试题..一、单选题(注释)(共20题)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朗润(rùn)稀疏(shū)水涨船高(zhàng)B. 抖擞(sǒu)黄晕(yùn)捉迷藏(cáng)C. 应和(hé)蓑衣(suō)戴着笠(lì)D. 撑伞(zhǎng)酝酿(niàng)欣欣然(xīn)2、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 “山东省第一届应往届毕业生综合类大型人才招聘会”在省城济(Jǐ)南的历山剧院召开。
B. 云南昆明滇池的蓝藻(zǎo)大量繁殖,湖水如绿油漆一般。
C. 在这个新村,记者看到,家家户户的院子里,都有一个小水窖,里面贮(chǔ)满了清水。
D. 在面临投资者质疑时,公司要勇于担当,站出来澄(chéng)清事实。
3、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 花苞(bāo)绿茵茵(yīn)B. 粗犷(kuàng)斗笠(lì)C. 睫毛(jié)静谧(mì)D. 高邈(miǎo)莅临(lì)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观沧海》描写了沧海的壮丽景色,抒发了作者的豪情壮志,其中写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景象是全诗的重点,因为这是诗人伟大抱负的写照。
B. 王湾,唐代诗人,他的“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一联,历来为人们称道。
C.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是唐代诗人李白为好友王昌龄贬官而作的抒发感愤、寄以慰藉的一首绝句。
D. 《天净沙·秋思》写景由近及远,感情抒发由浅入深,开头一句“枯藤老树昏鸦”是诗眼。
A. 竦峙(shǒng)萧瑟(sè)B. 天涯(yá)枯藤(téng)C. 沧海(cāng)碣石(jié)D. 澹澹(dàn)咏志(yǒng)6、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 可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检测试卷(含答案)

.精品文档.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检测试卷〔含答案〕第一单元测试题〔时间:90分钟总分值:120分〕一、积累与运用〔26分〕1.给加点字注音或者根据拼音写汉字. 〔要求:拼音、声调全对才能得分〕.〔8分〕确凿〔〕蹒〔〕跚枇〔〕谷臃〔〕肿1仃〔〕走震5〔^9〔〕积z①〔〕戏xu6〔〕2.下面加点词的解释不全对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A.人迹罕至〔稀少〕人声鼎沸〔水开〕8.拗过去〔用力弯曲〕雷建万钧〔暴雷〕.无处觅食〔寻找〕絮说〔絮叨〕D.虎视眈眈〔眼睛注视〕震悚〔害怕〕3.读语段,选择最准确的动词填空, 恰当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扫开一块雪,露由地面,用一枝短棒起一面大的竹筛, 下面些枇谷,棒上一条长绳,人远远地着,看鸟雀下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拉,便罩住了.A.撑放系拉B.支撒绑拿.支撒系牵D.顶放连牵2021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法家原创1 / 7.精品文档.4.以下对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A.?雪地贺卡?中“我〞第二次不回复贺卡是不忍心破坏小李屹童年的梦,使她仍然感到神奇和幸福.B.?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写美女蛇的故事是说明百草园中也有丑恶的事物..鲁迅在?阿长与<山海经> »中为人们塑造了一个善良纯朴的农妇形象,抒发了自己对她的思念.D.?拣麦穗?开头写农村姑娘拣麦穗是为了下写“我〞的梦交代背景的.5. 〔2021•江苏无锡〕对下面这段话的理解有错误的一项为哪一项〔〕〔3 分〕人生旅程中有无数的月台,生命旅途中有无数的驿站. 所有的台和站,只是供中途小憩,只是供转车再生发.A.人生是个不断前进的过程.B.人生途中可稍作休息,但不能长期滞留..人生旅途可以有多种路径到达目的地.D.人生的目标常常可以发生方向性的逆转.6. 〔2021•江苏无锡〕据英国媒体报道,近30名加拿大政府官员.3月10号在该国渔业部长的带着下, 在议会餐厅享受了一顿丰富的海豹肉大餐.组织这次“海豹宴〞的自由党参议员帕耶特说:“捕杀海豹为北极地区的居民提供了收入.〞加拿大自由党领袖叶礼庭边嚼着海豹肉边说:2021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法家原创2 / 7.精品文档.口感很不错为此,东海中学初三〔3〕班举行了一场辩论会.正方提由的观点是:捕杀海豹解决了当地居民的收入,有利于当地经济的开展.反方的观点是:捕杀海豹是对其他生命虐杀的残忍行为,是对生态平衡的破坏.请你根据反方观点写一段辩论词, 字数不少于80字.〔6分〕二 .阅读理解〔44分〕〔一〕阅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选段,完成7-12 题.〔19分〕不必说⑴ 的菜畦,⑵的石井栏,⑶的皂荚树,⑷的桑棋;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⑸的黄蜂伏在菜花上, ⑹的叫天子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宵里去了.单是周围的就有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翻开断砖,有时会遇见螟蚣,还有斑螫,倘假设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拍的一声从后窍喷由一阵烟雾.何首乌藤和木开展过程AB采摘蘑菇品尝蘑菇人物内心变化紧张喜欢D满足骄傲14.选第②段描写“狗尿苔〞的样子,有什么作用?〔32021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法家原创3 / 7.精品文档.分〕15.选第③段“简直不可思议〞的原因是什么?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3分〕16.体会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3分〕终于成熟了.17.选第⑨段画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4分〕18.选第〔11〕段画线的句子在内容和结构上有什么作用?〔4分〕19.选第⑨段和第〔13〕段中“上天种的花〞的含义有什么不同?〔4分〕2021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法家原创4 / 7.精品文档.三 .写作(50分)20.(2021•浙江金华)请在以下两题中任选一题作.(1)题目:灯(2)生活的长河,流过岁月的原野,春阳温暖,夏风清凉,秋色绚丽,冬雨凄冷.蓦然回首,总会发现,有过许多的人和事,成就了两岸迷人的风景.体验感动、欣喜、自豪……固然美好;品味愧疚、遗憾、愤怒……也不失纯真.请你以“那一天,我了〞为题,写一篇作.要求:(1)选做其中一题(如选第二题,请在横线上填入适当的词语或短语,把题目补充完整) .(2)必须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写生真情实感.(3)中不得由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除诗歌外,体不限;不少于600字.第一单元一、1.z a p n bi y mg 掳悚谑攒2.B3.4.B5. D点拨:此题考查的是对句子含义的正确理解.解答这类题目时要抓关键词.本句中,关键是要正确理解“月台〞和“驿站〞的含义,特别要注意句中的“供转车再生发〞6.略点拨:此题考查的是为反方的论点补写由有力的2021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法家原创5 / 7.精品文档.论据,属于议论的范畴.因而,答案必须围绕“捕杀海豹是对其他生命虐杀的残忍行为,是对生态平衡的破坏〞这一观点.二、〔一〕7.⑴碧绿⑵光滑⑶高大⑷、紫红⑸肥胖⑹轻捷8.〔粗糙一光滑〕矮小一一〔高大〕瘦小一一〔肥胖〕笨重一一〔轻捷〕9.引生下趣味10.11. A12.不能.“伏〞字准确地表现由黄蜂因肥胖而趴在菜花上的情态;“停〞字就无法表现这种情态②不能. “窜〞字显示速度快,又得忽然,用“飞〞字那么无法表达这种效果.〔二〕13. A.发现蘑菇B.看守蘑菇.惊奇欣喜D.小心翼翼14.与蘑菇形成比照,表现作者对蘑菇的喜爱之情.〔以“狗尿苔〞的丑陋,反衬蘑菇的可爱,突生我们对蘑菇的喜爱之情.〕15.蘑菇无人种植,生长环境贫瘠却富有生命力的生长.16.突生我们对蘑菇成熟的期盼和蘑菇成熟后的欣喜之情.17.动作描写、神态描写,生动形象地写生母亲的慈祥.18.内容上:突生母亲的话给我们带的巨大影响〔或母亲的教育方法在我们身上起了作用〕,使我们注意自己的言行,变得更乖巧;结构上:承上启下〔过渡〕.2021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法家原创6 / 7.精品文档.19.第⑨段:指蘑菇;第〔13〕段指我们身上具有的正直、善良、坦诚、踏实的品质〔坦诚做人,踏实做事〕C三、20.略2021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法家原创7 / 7。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测试题(含答案)(检测时间:120分钟;满分:120分)一、基础(24分)1.默写古诗文中的名句。
(10分)(1)子曰:“□□□□□,可以为师矣。
(《论语》十二章)(2)故园东望路漫漫,□□□□□□□。
(岑参《逢入京使》)(3)深林人不知,□□□□□。
(王维《竹里馆》)(4)《孙权劝学》中有一名句“□□□□,□□□□□□”,用来指一个人在短时间内取得很大进步,令人改变对他的看法。
(5)□□□□□□□,秋风吹散马蹄声。
(谭翤同《潼关》)(6)默写陆游的《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
□□□□□□□,□□□□□□□。
2. 根据拼音写汉字。
(4分)(1)zhòu yè()不断地筹划计算时,要有数学见地。
(2)在李公朴同志被害之后,警报dié qǐ( ),形势紧张。
(3)奥本海默是一个拔尖的人物,fēng máng bìlù()。
(4)青年人写信,写得太草率,鲁迅先生是shēn wùtòng jué()之的。
3. 依次填入下列句中空缺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3分)王羲之、颜真卿的作品让我们认识到书法是心灵和性格的表现。
王羲之酒后即兴而作《兰亭集序》,字体式样________,笔画疏密有致,大小自由随性。
尤其是全篇二十多个“之”字,个个________。
此帖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
颜真卿的侄儿在安史之乱中义不从贼,全家惨遭杀害,颜真卿________,写下《祭侄文稿》,其字笔画粗重,字字独立,痛切之情读之可感。
其字被称为“天下第二行书”。
A.变幻莫测别具一格义正词严B.变幻莫测别有用心义愤填膺C.变化多端别有用心义正词严D.变化多端别具一格义愤填膺4. 下列对病句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上中学以来,他一直始终参加学校田径队训练。
(删去“一直”,或删去“始终”)B.通过这次小提琴比赛,使她的自信心增强了。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测试题时间:120 分钟满分:120 分一、积累运用(32分 )1. 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3分)A. 酝酿(niànɡ) 黄晕(yūn) 咄咄逼人(duō)B. 贮蓄(zhù) 静谧(mì) 彩棱镜(lénɡ)C. 粗犷(ɡuǎnɡ) 应和(huò) 山岛竦峙(zhì)D. 吝啬(lìn) 莅临(lì) 绿茵茵(yān)2. 下面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3分)A. 瞭亮喉咙烘托花枝召展B.抖擞肌肤地毯淅淅历历C.水藻高邈屋檐呼朋引伴D.化妆萧瑟骄媚盛气凌人3. 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3 分)(1)他不禁又沉浸在那个一直在脑海里的美丽梦境中。
(2)到山里来,找一片幽深的林子躺下,静静地躺在铺着落叶的土地上,这时你的心灵便了山的心灵。
(3)我正着这里的景致,一位穿长袍戴小帽的老先生骑着一头小毛驴地走过我的身旁。
A.萦绕贴紧欣赏泰然自若B.环绕贴近观赏悠然自得C.环绕贴近观赏泰然自若D.萦绕贴紧欣赏悠然自得4.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3 分)A .今年春季的降雨量与往年相比减少了一倍多,抗旱保苗成为农业生产的当务之急。
B.看了印度电影《摔跤吧!爸爸》,让我印象最深刻的片段是女儿打决赛的那一段。
C.本月底前,北京通州区将正式采用共享自行车“电子围栏”技术,对所有共享自行车进行规范化管理。
D.能否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是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
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A.朱自清的《春》是一篇精美的散文,所描写的景物充盈着生命的灵气。
B.老舍的散文《济南的冬天》为我们深情地描绘出一个温暖如春、秀丽如画、天明水净的蓝水晶般的世界。
C.《雨的四季》是当代著名诗人刘湛秋的一篇优美散文,表达了作者对雨的爱恋和对生活的热爱。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测试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测试一、基础·运用( 10分 )1.阅读文段,完成题目。
(6分)一面镜,照见岁月桃面,映出时光丹唇。
一季季的花,宛若信使,传递消息和情思。
各种花香的气息,把冬 yùn 酿成春。
小寒赏梅,出门见山茶,窗台开水仙,静谧.养心;大寒深山有瑞香,厅前兰花友,煎山矾三钱,茶饮暖心;立春一簇迎春黄,看似【甲】 (平凡无奇信手拈来),却是恰好的一路春光,转眼就是樱桃红,望去一树粉紫;①雨水湿菜花,换上棉布裙,深巷杏花闹,看村外李花笑枝头;②惊蛰一声,众花_ 【乙】(争先恐后精神抖擞),桃花开成诗,棣棠忘忧,铺上宣纸,画蔷薇半窗花成海;③春分时节,于一枝海棠上,捉住“小蕾深藏数点红”,篱落边梨花白,木兰本素艳,风吹腻粉开;清明春深处,桐花落,麦花写信,柳花读;①待到谷雨,牡丹花前绘满月,茶蘑一开,楝[liàn]花簌.簌落清香,何尝不是一个女子对岁月最深情的落款?(1)根据拼音写汉字和给文段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 酝 mì sùB. 孕mì sùC. 酝 bì shùD. 孕bìshù(2)根据上下文,依次填入文段甲、乙两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 )A.【甲】信手拈来【乙】精神抖擞B.【甲】平凡无奇【乙】精神抖擞C.【甲】信手拈来【乙】争先恐后D.【甲】平凡无奇【乙】争先恐后(3)对文段中标序号语句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及其表达效果分析有误的一项是(2分)( )A.第①句中“看村外李花笑枝头”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李花人格化,“笑”生动地写出了李花在枝头绽放的美好样子。
B.第②句中“画蔷薇半窗花成海”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极力凸显窗外大片蔷薇盛开的样子。
C.第③句中“小蕾深藏数点红”运用了引用的修辞手法,引用名人诗句,呈现出春分时节枝头海棠含苞的景象。
初一上册人教版语文第一单元考试题目与解答

初一上册人教版语文第一单元考试题目与
解答
一、选择题
1.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的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 你怎么回事? B:你怎么回事? C. 你怎么回事? D:你怎么回事?
解答:B.
2. 下列标点符号中,用于表示停顿、分隔的是()
A. ,
B. !
C. ?
D. ;
解答:D.
3. “少年强,则国强。
”这句话表达的意思是()
A. 国家强大需要依靠年轻人
B. 年轻人的成长会使国家变得强大
C. 年轻人的力量是国家强大的基石
D. 年轻人应该努力使国家变得强大
解答:C.
二、填空题
1. “______,才能使人们对你刮目相看。
”(用一个成语填空)
解答:自强不息。
2.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中的“耕耘”是指()
解答:努力工作。
3. “知识改变命运”这句话告诉我们要()
解答:努力研究。
三、简答题
1. 请简述“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这句话的含义。
解答:这句话意味着青少年是国家未来发展的希望和基石。
他们承载着祖国的希望和未来,应该努力研究,锻炼自己的能力,为国家的繁荣做出贡献。
2. 用简短的语言阐述“自强不息”的意义。
解答:自强不息意味着要不断努力,不放弃,坚持追求自己的目标。
只有不断地提升自己、克服困难,才能取得成功,实现自己的梦想。
以上是初一上册人教版语文第一单元考试题目与解答的内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上语文第一单元测试题(时间:90分钟,满分:120分)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 评分:___________一.积累和运用(24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2分)A.树杈.(chā)脸颊.(jiá)羚.羊(líng)意见分歧.(qí)B.不禁.(jìn)撒.谎(sā)沉寂.(jī)絮絮叨.叨(dāo)C.憔悴.(cuì)匿.笑(nì)祷.告(dǎo)侍.弄花草(shì)D.蹲.下(zūn)霎.时(chà)攥.着(zuàn)尊君在否.(fǒu)2.下列各项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2分)A.祷告并蒂各得其所翻来复去 B.脸颊决别爆怒无常絮絮叨叨C.捶打荫蔽形影不离水波粼粼D分岐委曲满不在乎喜出忘外3.指出下列各句运用的描写方法。
(填序号)(4分)A 景物描写B 语言描写C 动作描写D 心理描写(1)她还会像以前一样和我要好吗?一定不会了。
()(2)月亮出来了,冷冷的,我不禁打了个寒战。
路上一点声音也没有。
()(3)“是的,这是爸爸给你的,可并没有允许你拿去送人啊!”()(4)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
()4.下列加点字的成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我们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要让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
B.哪怕是儿子的任何一点点进步,爸爸和妈妈都看在眼里,都让他们喜出望外....。
C.他沿着十里路来到秋浦河段,走上山丘眺望前方,只见水波粼粼....,岸上麦穗泛起层层麦浪。
D.母亲节那天,她在网上发了微博,絮絮叨叨....地祝愿母亲及天下母亲节日快乐。
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A.为了做好这项工作,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发挥自己充分的作用。
B.进入21世纪以后,教育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
C.老师那和蔼可亲的笑脸和谆谆教导常常浮现在我眼前。
D.我们应该刻苦学习,否则不学习,就很难成为有用的人才。
6.默写题。
(8分)(1)俄而雪骤,公欣然曰:“________________?”兄子胡儿曰:“____________。
”兄女曰:“_____________________。
”(刘义庆《咏雪》)(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曹操《龟虽寿》)(3)在《过故人庄》中,写出了农村的优美风光的句子是:__________,青山郭外斜。
(4)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冰心《荷叶母亲》)7.名著阅读(4分)中国四大古典名著,你最喜欢的是哪一部?(写出书名)请写出这部书里的至少三个故事情节二.阅读理解(44分)(一)阅读《散步》选段,回答后面的问题。
(14分)①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
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
②我和母亲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
小家伙突然叫起来:“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
”我们都笑了。
③后来发生了分歧: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不过,一切都取决于我。
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
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
我想一个两全的办法,找不出;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愿意。
我决定委屈儿子,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
我说:“走大路。
”④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
”她的眼随小路望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
“我走不过去的地方,你就背着我。
”母亲对我说。
⑤这样,我们在阳光下,向着那菜花、桑树和鱼塘走去。
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
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
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8.面对母亲与儿子的分歧,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9.第①段画线的句子属于什么描写?在文中起到什么作用?(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第⑤段中画线的句子反映了人物___________________的品质,体现了____________________的家庭关系。
(2分)11. “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这句话有什么言外之意?(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这篇短文主要写了什么故事?反映了一家人之间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文段,回答后面的问题。
(16分)蚂蚁唱歌依成人的经验,蚂蚁唱歌是骗人的鬼话。
换句话说,就算是蚂蚁能唱歌,谁又能听得见呢?可我证明起码有一个人能听见蚂蚁唱歌,而且常常听得如醉如痴。
这个人是谁呢?是我老家邻居的女儿小毛豆。
毛豆这个名字是我给她起的,她姓黄,合起来就是黄毛豆。
她爸老大不乐意,说,亏你还写文章有文化,就给我女儿起名叫毛豆?还嫌不土呀,干脆叫地瓜得了。
毛豆只有四岁,调皮得像个野孩子,并且身上永远脏污不堪。
在街坊邻居之间,大家都不太喜欢她,不喜欢的原因之一,就是她爱撒谎,连她母亲也这么认为。
大家喜欢把毛豆和我女儿作对比,我女儿永远文静、听话,每天早晨她早早起床自觉地背英语单词,然后吃饭上学。
出门给她两元零花钱,到晚上她不知怎么用就又还给我。
黄昏降临的时候,她会自动打开乐谱架夹上乐谱,练上一小时的小提琴。
我有时候也觉得她生活太单调沉闷了,就带她上公园,希望她放开手脚像毛豆那样疯野一下,可她只是斯斯文文地站着,不肯坐在泥巴地上。
几天前我们回家又看到毛豆,吃饭的时候我也给毛豆盛了一碗饭,毛豆妈看见了,喝斥道:到一边吃去。
她跟毛豆说话从来都用这种口气。
毛豆觉得母亲在外人面前不给她面子,嘟着嘴一脸不悦。
我捧着饭碗慢慢凑近她,她见了我立马笑了起来,吃了一大口饭。
我也模仿她吃了一大口,她忽然神秘地冲我说:昨晚,我下了一个,一个天蓝色的蛋。
我故意一惊,说:哎,蛋在哪儿?她把我带到她家鸡窝边,一指,说:在这儿。
我想怪不得大家都说她爱撒谎了,她哪儿是在撒谎呢,她是把孩子的幻想、梦境与现实完全搅和在一块儿了,用作家的观点就是魔幻现实主义。
我追问:蛋呢?她想了一下说:让蚂蚁搬走了。
我忙说:我昨晚也下了一个蛋,是红的。
她一怔,她没想到一个大人会用这种口气和她说话;怔过之后她大笑起来,一直笑出了鼻涕。
她说你的蛋有多大?我说有红灯笼那么大。
她激动万分地跑去报告说,陶书天爸爸也下了一个蛋,比我的蛋还大。
她为找到一个同行而心满意足,可是却没人附和她,她稍稍显得有点失望,不过总算找到了一个知音,一下午她就缠着我。
我午睡醒来,在厨房后面找到了她,我问她在干什么?她说我在听蚂蚁唱歌。
土墙上果然有一窝蚂蚁,我侧耳静听了一会儿,说:我也听见蚂蚁唱歌了,唱得可好听了,你看那个蚂蚁王,它像猪哼,那个小细腰蚂蚁,声音又尖又脆。
还有那个来回跑的蚂蚁,嘎声嘎气的——她不住地点头,呃,呃,我天天都要来听,天气好时它们才肯唱,她仰起小脸冲我说着,开心地笑了起来。
我羡慕毛豆的快乐与幸福,这份快乐我女儿不会拥有,她长大了多半会成为一个白领吧,机械、冷漠,这与不完整的童年肯定有关。
毛豆长大了会干什么呢?干什么都不太重要,重要的是她拥有一个浪漫主义的童年,一个会下天蓝色蛋、能听见蚂蚁唱歌的童年该有多么快乐。
13.作者主要讲述关于毛豆的哪两件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况。
(4分)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4.毛豆是一个爱撒谎的孩子吗?为什么?(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5.毛豆这个孩子有哪些特点?(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毛豆“快乐”“幸福”吗?请谈谈你的理解。
(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7.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A.文章开头以反问和设问的形式,引起读者的注意,激发阅读的兴趣。
B.“蚂蚁唱歌”“油蛉低唱”“蟋蟀弹琴”纯属自然现象,完全有可能发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