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史课堂讨论策划
中国近代史纲要活动方案设计

中国近代史纲要活动方案设计Title: Outline of the Scheme for the Overview of Modern Chinese History Activity活动目标:The objectives of the activity:- 加深学生对中国近代史的了解和认识,提高历史素养。
To deepen students" understanding and knowledge of modern Chinese history and improve their historical literacy.- 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To cultivate students" historical thinking ability and critical thinking.- 激发学生对中国近代史的兴趣,培养爱国情怀。
To inspire students" interest in modern Chinese history and cultivate their patriotic feelings.活动内容:Activity content:- 中国近代史的背景和重要事件概述。
An overview of the background and significant events of modern Chinese history.- 对中国近代史的重要人物和思想进行介绍和分析。
An introduction and analysis of important figures and ideas in modern Chinese history.- 对中国近代史中的重要历史文献和资料进行阅读和解读。
A reading and interpretation of important historical documents and materials in modern Chinese history.活动方式:Activity methods:- 讲座:邀请历史学者或专家进行讲座,为学生提供专业的知识解读。
近代史主题教育活动方案

近代史主题教育活动方案近代史主题教育活动方案一、活动目的和背景近代史主题教育活动旨在通过系统性、全面性的活动设计,培养学生对近代史的敏感性和认知能力,使他们能够深入了解近代史的重要事件、重大人物和社会背景,从而形成对历史的正确理解和判断能力。
活动适用于中学阶段的学生,可以作为历史教育的延伸和拓展。
二、活动内容和方法1. 主题课堂讲解通过主题课堂讲解的方式,向学生介绍近代史的重要事件和人物,包括近代国际关系、中国近代史和世界近代史等内容。
讲解内容可以从时间顺序、地理位置和主要人物等多个维度进行展开,以增强学生对近代史的整体认识。
2. 专题小组讨论在课堂上组织学生进行专题小组讨论,让学生在指导下自主选择一个关于近代史的专题进行研究。
每个小组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选择不同的研究对象,例如某一位近代历史人物、某一具体事件的影响等。
小组成员可以根据各自擅长的领域进行分工,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进行深入研究和交流。
3. 参观近代史博物馆安排学生参观当地的近代史博物馆,通过参观展览和听取讲解,使学生亲身感受近代史的真实场景和历史氛围。
博物馆可以安排一些互动环节,让学生参与其中,增加他们的参与感和兴趣。
4. 近代史展览和作品展示组织学生进行近代史展览和作品展示活动。
学生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近代史事件或人物,通过图文展示、模型等形式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
同时,可以邀请学生家长和其他师生参观,提高学生的分享和展示能力。
5. 走近历史人物组织学生进行历史人物“模拟演绎”活动。
学生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近代史人物,通过研究和学习,了解他们的生平和思想,然后通过扮演的形式,向其他同学和老师展示这位历史人物的特点和贡献。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近代史人物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6. 书籍阅读和写作比赛组织学生进行近代史书籍的阅读和写作比赛活动。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选择一本和近代史相关的书籍,并进行深度阅读和写作。
比赛可以设置奖项和评委,以鼓励学生深入思考和创作。
大学生讲思政课近代史纲要教案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国近代史的基本脉络,把握重要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
2. 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自豪感,增强民族凝聚力。
3. 提高学生运用历史知识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 中国近代史的重要历史事件。
2. 中国近代史中的民族英雄和杰出人物。
3. 中国近代史的启示和现实意义。
教学难点:1. 深入理解中国近代史的复杂性和多变性。
2. 将历史知识与现实问题相结合。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相关教学资料,如PPT、图片、视频等。
2. 学生准备相关书籍、网络资料等。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通过播放《义和团》等经典影视片段,激发学生对近代史的兴趣。
2. 引导学生思考:中国近代史有哪些重要事件?这些事件对我们有什么启示?二、新课导入1. 介绍中国近代史的分期和基本特点。
2. 讲解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等历史事件。
三、课堂讨论1.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等历史事件的原因、经过和结果。
2. 各组代表发言,教师点评。
四、总结1. 总结中国近代史的重要历史事件和人物。
2. 强调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自豪感的重要性。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引导学生回顾中国近代史的重要事件。
2. 提问:这些历史事件对我们有什么启示?二、新课导入1. 讲解辛亥革命、五四运动、抗日战争等历史事件。
2. 分析这些历史事件对中国近代史的影响。
三、课堂讨论1.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辛亥革命、五四运动、抗日战争等历史事件的原因、经过和结果。
2. 各组代表发言,教师点评。
四、总结1. 总结中国近代史的重要历史事件和人物。
2. 强调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自豪感的重要性。
五、实践环节1. 学生分组,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一个近代史中的重要事件,进行情景剧表演。
2. 各小组展示,其他学生评价。
教学评价:1. 学生对近代史重要事件的认识程度。
2. 学生在课堂讨论中的表现。
3. 学生在实践环节中的参与度和表现。
中国近代史课堂讨论策划

中国近代史课堂讨论策划
2011年《中国近代史纲要》
现场课堂讨论
策
划
书
行政1101、行政1102、设计1104
二〇一一年十二月
《中国近代史纲要》课堂讨论
2011年浙江工商大学《中国近代史纲要》现场课堂讨论活动策划
一、活动目的:
通过在中国近代史的课堂上围绕两个课题,让学生自己动手查找资料,进行PPT的制作与展示,从而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以及促进自身的思维能力,激发学习兴趣,在团队合作过程中得到更多的收获。
二、活动主题:
现场课堂讨论,围绕两个课题展开:
1、辛亥革命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变化;
2、鸦片战争时,中国GDP全球第一,为何还要挨打?
三、活动概况:
(一)、活动名称:
2011年浙江工商大学《中国近代史纲要》的现场课堂讨论
(二)、活动参与人员:
1、《中国近代史纲要》的讲授者夏凤珍老师;
2、行政1101,行政1102,设计1104班的全体学生自行组队而成的11组团队;
(三)、活动时间:
2011年12月14日(周三)18:30——20:00
(四)、活动地点:
教学楼B楼331室
1
七、附件:
附件一:团队展示顺序安排
附件二、座位安排
《中国近代史纲要》课堂讨论(北——南)
1。
大学中国近代史专题教案

1. 了解中国近代史的基本发展脉络和重要事件。
2. 分析中国近代社会的性质、主要矛盾和特征。
3. 认识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人物及其历史贡献。
4. 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民族自豪感。
教学对象:大学历史专业学生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内容:一、中国近代史的背景与起点1. 中国封建社会的经济、政治、思想和社会结构。
2. 鸦片战争与中国近代史的起点。
3. 近代中国的双半社会性质。
二、中国近代史的重要事件与人物1. 鸦片战争:原因、过程、影响。
2. 太平天国运动:背景、过程、结果。
3. 洋务运动:目的、内容、成果。
4. 戊戌变法:原因、过程、结果。
5. 辛亥革命:背景、过程、意义。
6. 五四运动:背景、过程、影响。
三、中国近代史的特征与矛盾1. 中国近代史的特征: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
2. 中国近代史的主要矛盾:中华民族与帝国主义的矛盾、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
3. 中国近代史的发展趋势:由屈辱走向复兴。
一、导入1. 引导学生回顾中国封建社会的历史,提出问题:鸦片战争对中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2. 提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让学生明确学习重点。
二、讲授新课1. 讲解中国近代史的背景与起点,重点分析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史的影响。
2. 讲解中国近代史的重要事件与人物,如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五四运动等。
3. 分析中国近代史的特征与矛盾,探讨中国近代史的发展趋势。
三、课堂讨论1. 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认识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人物及其历史贡献?2. 学生分享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四、课堂小结1. 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中国近代史的基本发展脉络和重要事件。
2. 提出思考题:如何从中国近代史中汲取经验教训,为我国现代化建设提供借鉴?五、布置作业1. 阅读教材相关章节,撰写一篇关于中国近代史重要事件或人物的论文。
2. 收集资料,撰写一篇关于中国近代史特征的综述。
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学生积极参与讨论,表达自己的观点。
大学第一课中国近代史教案

课时:1课时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近代史的基本发展脉络,明确近代中国的历史背景。
2. 认识近代中国所面临的重大历史事件,理解其对中国历史进程的影响。
3. 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激发学生对中国近代史的探究兴趣。
教学重点:1. 中国近代史的基本发展脉络。
2. 近代中国的重大历史事件及其影响。
教学难点:1. 理解近代中国所面临的困境与挑战。
2. 探究近代中国历史事件的深层原因。
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简要介绍中国近代史的背景,引导学生关注近代中国的历史进程。
2. 提问:同学们,你们对中国近代史有哪些了解?二、新课讲授1. 中国近代史的基本发展脉络- 教师通过时间轴的形式,展示中国近代史的重要历史节点,如鸦片战争、甲午战争、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等。
- 引导学生思考:这些历史事件对中国近代史产生了怎样的影响?2. 近代中国的重大历史事件及其影响- 鸦片战争:介绍鸦片战争的背景、过程及影响,引导学生认识到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 甲午战争:讲解甲午战争的原因、过程及影响,强调甲午战争使中国民族危机加剧。
- 戊戌变法:介绍戊戌变法的背景、过程及影响,说明戊戌变法是中国近代化的一次尝试。
- 辛亥革命:讲解辛亥革命的原因、过程及影响,强调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的重要转折点。
三、课堂讨论1. 教师提出问题:近代中国所面临的困境与挑战有哪些?2. 学生分组讨论,各抒己见,分享观点。
四、总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中国近代史的重要性。
2. 引导学生关注近代中国历史事件的深层原因,激发学生对中国近代史的探究兴趣。
五、作业布置1. 查阅资料,了解近代中国某一历史事件,撰写一篇简短的报告。
2. 结合所学知识,思考:近代中国如何走出困境,实现民族复兴?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介绍中国近代史的基本发展脉络和重大历史事件,使学生对中国近代史有了初步的了解。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关注近代中国所面临的困境与挑战,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历史教学计划近代史的教学安排

历史教学计划近代史的教学安排近代史作为历史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了解和掌握近代历史事件、人物以及社会背景起着重要的作用。
为了实现有效的教学,需要制定详细的教学计划,以确保学生能够全面、系统地学习近代史知识。
本文将就近代史的教学安排进行论述。
一、教学目标近代史的教学目标需要明确,以帮助学生深入了解近代历史的背景、事件和影响。
教师应该以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需求为基础,制定适当的目标。
例如,培养学生对近代史的兴趣和好奇心,提高他们对历史事件的理解和分析能力,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探索精神等。
二、教学内容近代史的教学内容应包括重要事件、人物和社会背景。
根据不同的学段和学生特点,内容的深度和广度可以稍有不同。
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教学:1. 近代史背景介绍:以时间线为基础,对近代史的背景进行系统的介绍,包括世界历史、国内历史、社会制度变迁等。
2. 重要事件和人物:重点介绍近代史上的重要事件和人物,如法国大革命、工业革命、世界两大战争等,并分析事件和人物对历史的影响。
3. 各国近代史比较:通过对比不同国家的近代史发展,帮助学生了解各国历史的差异和相互联系,拓宽他们的历史视野。
4. 近代史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将近代史与学生日常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能够发现历史对现实的影响,从而增强对历史的兴趣和学习动力。
三、教学方法针对近代史的特点和学生的学习需求,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非常重要。
以下是几种有效的教学方法:1. 多媒体教学:利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生动形象地呈现历史事件、人物和社会背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理解能力。
2. 小组合作学习: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小组中互相交流和讨论,激发他们的思维和参与度。
3. 视频讲解和案例分析:通过展示历史相关的视频讲解和案例分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事件和背景,提高他们的分析和综合能力。
4. 实地考察与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如博物馆、纪念馆等,增加学生对历史的感知和体验,加深他们的学习印象。
中国近代史授课计划

中国近代史授课教案
发表时间:2008-12-8 浏览次数:308 周次第 1周日期2008.09.17 节次第1-2节
授课内容绪论:中国近代史的概况及特点,学习中国近代
史的意义与指导思想
授课学时2学时
教学目的使学生了解中国近代史的断限分期、基本线索、内容。
教学重点有关中国近代史基本线索问题讨论的比较分析
教学难点阐述中国近代史基本线索的立论依据
教具和
媒体使用
黑板教学
教学方法讲授法,兼采用启发式,引导式,互动式等方法
教学过程讲授新课(95分钟)
第一讲绪论
1、中国近代史的断限和分期问题;
2、何为半殖民地、半封建;
3、中国近代史的基本线索;
归纳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布置思考题。
(5分钟)
思考题作业思考题 1.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分析?
2.何为半殖民地、半封建?
3.中国近代史的分期与基本线索概述?
过渡性的、非稳定性的社会结构
思考题:
1.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分析。
2.学习中国近代史的意义与指导思想。
1、试析清政府在禁烟问题上的分歧。
2、简析道光皇帝在鸦片战争中的态度。
3、简述西方资本主义的鸦片输入对中国的危害。
4、简述林则徐的禁烟与备战御敌。
通过对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结局及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分析,认识这次战争比第一次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造成的影响和危害更加严重。
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及这场战争对中国的影响与危害
版权所有:邯郸学院 Cop yright©2007 All Right Reserved。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1年《中国近代史纲要》
现场课堂讨论
策
划
书
行政1101、行政1102、设计1104
二〇一一年十二月
2011年浙江工商大学《中国近代史纲要》
现场课堂讨论活动策划
一、活动目的:
通过在中国近代史的课堂上围绕两个课题,让学生自己动手查找资料,进行PPT的制作与展示,从而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以及促进自身的思维能力,激发学习兴趣,在团队合作过程中得到更多的收获。
二、活动主题:
现场课堂讨论,围绕两个课题展开:
1、辛亥革命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变化;
2、鸦片战争时,中国GDP全球第一,为何还要挨打?
三、活动概况:
(一)、活动名称:
2011年浙江工商大学《中国近代史纲要》的现场课堂讨论
(二)、活动参与人员:
1、《中国近代史纲要》的讲授者夏凤珍老师;
2、行政1101,行政1102,设计1104班的全体学生自行组队而成的11组团队;
(三)、活动时间:
2011年12月14日(周三)18:30——20:00
(四)、活动地点:
教学楼B楼331室
《中国近代史纲要》课堂讨论
四、活动流程:
(一)活动开始前,在18:30以前完成团队展示的PPT拷贝;(二)18:30,由主持人宣布活动正式开始;
(三)18:30——18:40为团队展示前的讨论时间;
(四)18:40团队按顺序进行PPT展示,每个团队的PPT展示原则上不超过3分钟;
(五)19:00——19:20为团队的问答时间;
(六)19:20开始剩下团队的PPT展示;
(七)19:35——19:50为团队第二次问答时间;
(八)19:50——20:00由夏老师作活动点评;
(九)20:00活动正式结束;
五、活动详细说明:
(一)、团队需知:
1、团队的PPT命名格式:班级+组长名字;
2、在15周之前将各小组整理的问题(附带答案)发至各班级负责人;
3、PPT的展示原则上不超过3分钟;
4、在活动当天请各团队的组长提前5分钟到场,进行PPT的拷贝,或者提前拷贝给各班级的负责人处;
5、活动当天座位安排:见附件
(二)、各班级负责人需知(即活动当天主持人):
1、在14周将各自班级收集的问题(附带答案)发至行政1101李慧处;
3
2、负责人在活动当天提前10分钟到场,进行活动前的准备工作;
3、活动当天的场内秩序由3位负责人负责;
六、工作人员安排:
(一)、人员安排:
总负责:夏凤珍老师工作人员:李慧、章利园、周涛(二)、工作安排:
工作事项完成时间负责人备注
各班级的问题
收集15周之前(12
月10日之前)
李慧、章利园、
周涛
15周之前发给
李慧
问题PPT的制作12月13日李慧分成2个PPT 活动策划12月10日章利园14周发至夏老
师以及各负责
人处PPT的拷贝12月13日李慧、章利园、
周涛
团队展示顺序12月13日章利园见附件
通知各团队12月13日李慧、章利园、
周涛
《中国近代史纲要》课堂讨论
5
七、附件:
附件一:团队展示顺序安排 1、傅雨颜(行政1101) 2、胡艳杰(行政1101) 3、柯开军(行政1101) 4、林天成(设计1104) 5、刘春丽(行政1102) 6、孟瑶(行政1101) 7、吴依妮(行政1102) 8、谢晨成(设计1104) 9、余雪(行政1102) 10、张志豪(行政1102) 11、朱洪霜(行政1102) 附件二、座位安排
讲台
大
门
第1排: 主持人、老师 第1至11排: 行政1101
第1至11排: 行政1102
第2至11排: 设计1104 (北——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