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像计算
第七章图像的逻辑运算

第10章 图像的合成本章要点:☑ 图像的差影法☑ 图像的逻辑运算10.1图像的差影法本小节介绍:图像的差影法基本理论图像加运算图像减运算10.1.1图像的差影法基本理论差影法实际是对图像进行代数运算的一种不同的叫法,代数运算是指对两幅输入图像进行点对点的加、减、乘、除计算而得到输出图像的运算。
而对于相加和相乘的情况则可能不止有两幅图像参加运算。
下面我们来看一看这四种代数运算的数学表达式:加运算 C (x ,y )=A (x ,y )+B (x ,y ) (10—1)减运算 C (x ,y )=A (x ,y )-B (x ,y ) (10—2)乘运算 C (x ,y )=A (x ,y )×B (x ,y ) (10—3)除运算 C (x ,y )=A (x ,y )÷B (x ,y ) (10—4)其中A (x ,y )和B (x ,y )为输入图像,而C (x ,y )为输出图像。
以上四种运算在实际中有很重要的作用。
图像相加的一个重要应用就是对同一场景的多幅图像求平均值,它可以有效地降低随机噪声的影响,这是因为对于一幅有噪声的图像S (x ,y ),可以看成是由原始无噪声的图像F (x ,y )和噪声G (x ,y )叠加而成的,即S (x ,y )=G (x ,y )+F (x ,y ) (10—5)如果叠加在图像上的噪声G (x ,y )是非相关、具有零均值的随机噪声时,那么,把针对同一目标物在相同条件下,做M 次重复摄取的图像相加,取平均值作为输出图像,即:∑==Mi iy x s M y x s 1),(1),( (10—6) 这样输出的平均图像s (x ,y )中随机噪声的含量,比单幅图像s (x ,y )的噪声含量大大削弱了,这样,便达到了使图像变平滑的处理目的。
图像相减可用于去除一幅图像中所不需要的图案,也可以用于检测同一场景的两幅图之间的变化,例如检测物体运动。
图像算量计算公式怎么算

图像算量计算公式怎么算在数学和物理学中,图像算量计算公式是一种用于计算图像中各个像素点的数值的方法。
这种方法可以用于图像处理、图像分析和计算机视觉等领域。
图像算量计算公式可以帮助我们从图像中提取有用的信息,比如颜色、形状、纹理等特征。
本文将介绍图像算量计算公式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图像算量计算公式的基本原理是通过对图像中的像素点进行数值计算,来获得图像的各种特征。
在图像处理中,通常会用到一些基本的图像算量计算公式,比如平均值、方差、直方图等。
这些公式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图像中的颜色分布、亮度分布等信息。
另外,还有一些高级的图像算量计算公式,比如哈尔小波变换、离散余弦变换等,这些公式可以帮助我们提取图像中的纹理、形状等特征。
在图像算量计算公式中,最常用的是平均值和方差。
平均值是图像中所有像素点数值的平均数,可以用来表示图像的亮度。
方差则是图像中像素点数值与平均值之差的平方和的平均数,可以用来表示图像的对比度。
通过计算平均值和方差,我们可以了解图像的整体亮度和对比度。
另外,直方图也是图像算量计算中常用的方法。
直方图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图像中各个颜色的分布情况。
通过计算直方图,我们可以得到图像中各个颜色的数量和分布情况,从而可以对图像进行颜色分析和处理。
除了这些基本的图像算量计算公式,还有一些高级的方法,比如哈尔小波变换和离散余弦变换。
这些方法可以帮助我们从图像中提取纹理、形状等特征。
哈尔小波变换可以将图像分解成不同尺度和方向的小波,从而可以提取出图像中的纹理信息。
离散余弦变换则可以将图像分解成不同频率的余弦信号,从而可以提取出图像中的形状信息。
图像算量计算公式在计算机视觉和图像处理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通过这些公式,我们可以从图像中提取出各种有用的信息,比如颜色、形状、纹理等特征。
这些信息对于图像处理、图像分析和计算机视觉都非常重要。
因此,图像算量计算公式的研究和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总之,图像算量计算公式是一种用于计算图像中各个像素点的数值的方法。
图像的几何运算

图像的⼏何运算@⽬录图像的⼏何运算是指引起图像⼏何形状发⽣改变的变换。
与点运算不同的是,⼏何运算可以看成是像素在图像内的移动过程,该移动过程可以改变图像中物体对象之间的空间关系。
1.图像的插值图像插值是指利⽤已知邻近像素点的灰度值来产⽣位置像素点的灰度值,以便由原始图像再⽣成具有更⾼分辨率的图像。
插值是在不⽣成新的像素的情况下对原图像的像素重新分布,从⽽改变像素数量的⼀种⽅法。
在图像放⼤过程中,像素也相应的增加,增加的过程就是‘插值’发⽣作⽤的过程,‘’插值程序⾃动选择信息较好的像素作为增加、弥补空⽩像素的空间,⽽并⾮只使⽤近邻的像素,所以在放⼤图像时,图像看上去会⽐较平滑、⼲净。
⽆论使⽤何种插值⽅法,⾸先都需要找到与输出图像像素相对应的输⼊图像点,然后再通过计算该点附近某⼀像素集合的权平均值来指定输出像素的灰度值。
像素的权是根据像素到点的距离来⽽定的,不同插值⽅法的区别就在于考虑的像素集合不同。
最常见的插值⽅法如下:(1)向前映射法:通过输⼊图像像素的位置,计算输出图像对应像素的位置,将该位置像素的灰度值按某种⽅式分配到输出图像相邻的四个像素。
(2)向后映射法:通过输出图像像素位置,计算输⼊图像对应像素的位置,根据输⼊图像相邻四个像素的灰度值计算该位置像素的灰度值。
(3)最近邻插值:表⽰输出像素将被指定为像素点所在位置处的像素值。
(4)双线性插值:表⽰输出像素值是像素2×2邻域内的平均值。
(5)双三次插值:表⽰输出像素值是像素4×4邻域内的权平均值。
在MATLAB中,interp2函数⽤于对图像进⾏插值处理,该函数的调⽤⽅法如下:A=interp2(X,Y,Z,IX,IY):Z为要插值的原始图像,IX和IY为图像的新⾏和新列clear allclose allclcI2=imread('eight.tif');subplot(231)imshow(I2)title('原始图像')Z1=interp2(double(I2),2,'nearest');%最近邻插值法Z1=uint8(Z1);subplot(232)imshow(Z1)title('最近邻插值')Z2=interp2(double(I2),2,'linear');%线性插值法Z2=uint8(Z2);subplot(232)imshow(Z2)title('线性插值法')Z3=interp2(double(I2),2,'spline');%三次样条插值法Z3=uint8(Z3);subplot(234)imshow(Z3);title('三次样条插值');Z4=interp2(double(I2),2,'cubic');%⽴⽅插值法Z4=uint8(Z4);subplot(235);imshow(Z4);title('⽴⽅插值')2.旋转与平移变换旋转变换的表达式为⽤齐次矩阵表⽰为在MATLAB中,使⽤imrotate函数来旋转⼀幅图像,调⽤格式如下:B=imrotate(A,ANGLE,METHOD,BBOX)其中,A是需要旋转的图像;ANGLE是旋转的⾓度,正值为逆时针;METHOD是插值⽅法;BBOX表⽰旋转后的显⽰⽅式。
图像处理基本概念计算公式

1亮度处理—图像整体变亮或变暗实现方法:加大或减小每个像素的三基色值计算式:V=V'*(1+d)V —调整后颜色值V'—原颜色值d —亮度调整系数,-1<=d<=12. 对比度处理—图像亮处更亮暗处更暗实现方法:以亮度的中间值为基准,加大较大的颜色值,减小较小的颜色值中间值的取法:ⅰ固定取127;ⅱ取所有像素点各基色的平均值计算公式:V=127+(V'-127)*(1+d)V —调整后颜色值V'—原颜色值d —对比度调整系数,-1<=d<=13. 色阶处理将给定的输入范围映射到给定的输出范围,输出范围一般默认为[0,255] 公式:121'255)(d d d V V -⨯-= d 1——输入范围的下界值d 2——输入范围的上界值4. 图像平滑目的:消除图像中的噪声噪声即叠加在图像上的正负随机亮度值均值平滑:取本身及周围9个像素点的颜色平均值中值平滑:取本身及周围9个像素点的颜色中间值5. 水平一阶微分法求各像素点与左侧像素点颜色值的绝对值得到边缘强度值,以各点的边缘强度值为灰度形成一幅边缘检测结果灰度图像。
6. 垂直一阶微分法像素点与上边像素点颜色差值的绝对值7. 双向一阶微分法水平、垂直分别求边缘值,取最大者8. 锐化-即加大边缘处的颜色差异9. 双向一阶微分锐化对每个像素点的每种基色值,分别求与左侧和上侧点的差值,将两者均值叠加到当前值上。
10. 镜像(垂直翻转、水平翻转)围绕图像中心点,像素进行左右置换或上下置换。
垂直翻转可逐行进行,水平翻转函数要逐行逐点进行处理。
11. 缩小缩小:图像画面面积减小,像素减少,图像等比例缩小裁剪:图像画面面积减小,像素减少,但图像不变,只是局部处于画面中,多出部分丢弃 宽度与高度方向的缩小比例可以不同实现方法:抽点发—采样法12. 放大图像放大:图像画面增大,像素增多,图像等比例放大画布放大:图像画面增大,图像不变,图像周围为空白画面实现方法:插值法—线性插值、二次插值、三次插值采样法放大采样法的处理程序与缩小采样法程序完全相同双向线性插值方法例子:设dw=biWidth/dWidth=0.7,dh=0.7则新图像中的点(6,8)对应于原图像中的位置为(4.2,5.6)当采用采样法时,将取离该位置最近的点(4,6)填入新图像的(6,8)点。
图片存储计算公式

图片存储计算公式比如一张1024*1024在32位机子上占用的内存:首先需要知道几个公式:1、1像素 = 32位 = 4B2、1M = 1024KB = 1024*1024B因此1024*1024的图片内存大小为1024*1024*4B = 4M一、图像占用空间的大小计算:大小=分辨率*位深/8分辨率=宽*高(如:1024*768,640*480)位深:如24位,16位,8位/8计算的是字节数。
例如:一幅图像分辨率:1024*768,24位,则其大小计算如下:大小=1024*768824/8=2359296byte=2304KB二、图像物理尺寸的大小计算:参考一些会员近期提出的问题,和冈萨雷斯的书,做出一些总结,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也希望大家多多补充。
1、厘米和像素厘米和像素没任何关系,厘米是长度单位,什么是象素呢?像素是组成图像的最基本单元。
它是一个小的方形的颜色块。
一个图像通常由许多像素组成,这些像素被排成横行或纵列,每个像素都是方形的。
当你用缩放工具将图像放到足够大时,就可以看到类似马赛克的效果,每个小方块就是一个像素。
每个像素都有不同的颜色值。
单位面积内的像素越多,分辨率(dpi)越高,图像的效果就越好。
显示器上正常显示的图像,当放大到一定比例后,就会看到类似马赛克的效果。
每个小方块为一个像素,也可称为栅格。
像素图的质量是由分辨率决定的,单位面积内的像素越多,分辨率越高,图像的效果就越好。
2、DPI计算这幅图像分辨率200*200dpi,大小450*450像素,那么就可以得到:图像大小 = 图像大小 / 分辨率 = 450 / 200 = 2.25所以,这幅图像的大小为2.25*2.25英寸如果要求图像大小变成1.5*1.5英寸,但像素数仍为450*450,按照公式:图像大小 = 图像像素数 / 图像分辨率,就得到了图像的分辨率应为:450 / 1.5 = 300dpi所以,应该使用命令imwrite(f, ‘sf.tif’, ‘compression’,‘none’, ‘resolution’, [300 300])3、计算方法验证用Photoshop来查看:可以看到,图像的像素数仍为450*450,但原图像的分辨率为200dpi,尺寸大小为2.25*2.25英寸,新图像的分辨率为300dpi,尺寸大小为1.5*1.5英寸;新图像是450*450的像素分布在1.5*1.5英寸的区域内,这样的过程在打印文档时控制图像的大小而不牺牲其分辨率是很有用的。
图像基本运算-幻灯片

代数运算的四种基本形式
C ( x ,y ) A ( x ,y ) B ( x ,y ) C ( x ,y ) A ( x ,y ) B ( x ,y ) C ( x ,y ) A ( x ,y ) B ( x ,y )
20
3.3代数运算与逻辑运算 (Algebra and Logical Operation) 逻辑运算
主要应用举例: 图像的局部显示 改变图像的灰度级
图像的局部显示
36
3.3.3乘法运算(Multiplication)
改变图像的灰度级
(a) 原图
(b) 乘以1.2 图3.8 乘法运算结果
(c) 乘以2
37
3.3.4除法运算(Division)
除法运算 C ( x ,y ) A ( x ,y ) B ( x ,y )
输 L-1 出
灰
度
级 L/2
s
=0.04
=0.1 =0.4 =1 =2.5
=10.0
=25.0
0
L/2
L-1
输入灰度级r
不同的s=cr曲线及图像变换结果
加暗、减亮图像
=1.5
原始图像
=0.66
加亮、减暗图像
17
3.2.2非线性点运算(Non-Linear Point Operation)
加暗、减亮图像
32
图像相减——运动检测
33
3.3.2减法运算 (Subtraction )
混合图像的分离
(a)混合图像 (b)被减图像 (c)差影图
像
图3.6 差影法进行混合图像的分离
34
3.3.2减法运算 (Subtraction )
医学图像分析计算技术

医学图像分析计算技术近年来,医学图像分析计算技术在医学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医学图像分析计算技术是一种利用计算机对医学图像进行分析和处理的技术。
这种技术可以帮助医生更好的诊断疾病,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和精度,同时也可以提高医疗系统的效率,减少患者的等待时间,更好的为患者提供服务。
一、医学图像分析计算技术的基础医学图像分析计算技术主要是基于计算机视觉和图像处理的基础上进行研究和开发的。
这些技术包括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图像分割技术、图像配准技术、特征提取技术等。
这些技术都与数学和计算机有着密切的联系,需要掌握相关的数学和计算机知识才能进行研究和开发。
二、医学图像分析计算技术的应用医学图像分析计算技术的应用非常广泛,包括医学影像分析、自然语言处理、智能监控和医院物流等。
其中,医学影像分析是最重要的应用领域之一。
医学影像分析可以帮助医生更好、更快地诊断疾病,同时也可以帮助医生更好地定量分析和评估疾病的进展情况。
下面我们来详细的介绍一下医学影像分析的应用。
1.医学影像分析中的图像配准技术医学影像分析中的图像配准技术是一个比较基础的技术。
图像配准技术是指将多个图像进行对齐和重叠,从而得到一个更好的图像。
图像配准技术可以根据不同的医学应用来进行匹配。
例如,对于脑部MRI图像来说,需要将不同的扫描图像进行匹配,从而得到一个更好的MRI图像。
这个过程需要对多个图像进行规范化和配准,从而得到一个准确的结果。
2.医学影像分析中的分割技术医学影像分析中的分割技术是将医学影像进行自动分割的技术。
这个技术可以对医学影像进行分割,从而得到更多的信息。
例如,在CT扫描图像中,可以对头部、颅骨、脑组织和肿瘤等进行自动分割,从而得到更准确的肿瘤定位和面积测量值。
同时,这个技术也可以帮助医生在手术过程中更好地引导手术,减少手术风险,更好地保护患者的安全。
3.医学影像分析中的特征提取技术医学影像分析中的特征提取技术可以从医学影像中提取出更多的信息。
(完整版)图像大小的计算

图像大小的计算一直为图片大小计算所吸引,近日搜索资料得知,与大家分享。
数码照片文件大小和拍摄时设置的分辨率和品质有关,还和被拍摄景物的色彩,纹理复杂程度有关,同样的相机设置拍白墙和风景文件大小是不一样的。
找个编辑图片的软件,如Photoshop就可以只改变图片占用空间的大小,不会改变长和高,但要牺牲质量。
用ACDsee也可另存为,然后可改变质量,降低文件就变小,大小不变。
文件大小是指一个文件占用电脑的磁盘空间的大小。
不光是图片文件,其它任何类型的文件都要占用空间,而图片文件的大小与文件格式(JPG、BMP、PSD、GIF、TIFF、PNG、CDA等等)、文件的实际像素、实际尺寸都有直接的关系,但就算两张图片的以上几点都完全一样,文件的大小还可能是不相等的,因为每一张图片所包含的色彩信息量是不同的,一面白墙的相片跟一个MM的照片,文件大小铁定是不同的。
首先,图片大小的存储基本单位是字节(byte),每个字节是由8个比特(bit)组成。
1、位(bit)来自英文bit,音译为“比特”,表示二进制位。
位是计算机内部数据储存的最小单位,11010100是一个8位二进制数。
一个二进制位只可以表示0和1两种状态(21);两个二进制位可以表示00、01、10、11四种(22)状态;三位二进制数可表示八种状态(23)……2、字节(byte)字节来自英文Byte,音译为“拜特”,习惯上用大写的“B”表示。
字节是计算机中数据处理的基本单位。
计算机中以字节为单位存储和解释信息,规定一个字节由八个二进制位构成,即1个字节等于8个比特(1Byte=8bit)。
八位二进制数最小为00000000,最大为11111111;通常1个字节可以存入一个ASCII码,2个字节可以存放一个汉字国标码。
位在计算机中极少单独出现。
它们几乎总是绑定在一起成为8位集合,称为字节。
为什么一个字节中有8位呢?一个类似的问题是:为什么一打鸡蛋有12个呢?8位字节是人们在过去50年中不断对试验及错误进行总结而确定下来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g 0 A B
4.4
滴入H 溶液的质量/g 滴入 2SO4溶液的质量
Hale Waihona Puke 8.在一烧杯中盛有MgCO 的粉末状混合物, 8.在一烧杯中盛有MgCO3和MgCl2的粉末状混合物,加入质 在一烧杯中盛有 量分数为7.3%的稀盐酸至恰好完全反应,得到150g 7.3%的稀盐酸至恰好完全反应 150g不饱和 量分数为7.3%的稀盐酸至恰好完全反应,得到150g不饱和 溶液,然后向该溶液中滴加10%的氢氧化钠溶液, 10%的氢氧化钠溶液 溶液,然后向该溶液中滴加10%的氢氧化钠溶液,产生沉 淀的质量与所滴入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关系曲线如图所示。 淀的质量与所滴入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关系曲线如图所示。 请根据题意回答下列问题: 请根据题意回答下列问题: 在滴入稀盐酸的过程中,观察到的明显现象是: ⑴在滴入稀盐酸的过程中,观察到的明显现象是: ____。 ①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 ____。 当滴入10%的氢氧化钠溶液至图中B点时, 10%的氢氧化钠溶液至图中 ⑵当滴入10%的氢氧化钠溶液至图中B点时,烧杯中溶液里 含有的溶质是(写化学式)___________________。 含有的溶质是(写化学式)___________________。 当滴入10%的氢氧化钠溶液40g 10%的氢氧化钠溶液40g时 ),试通过计 ⑶当滴入10%的氢氧化钠溶液40g时(即A点),试通过计 沉 淀 质 算,求此时烧杯中 量 所得不饱和溶液的质量。 所得不饱和溶液的质量。
淀 的 质 量 /g
0 104g 208g A B
滴入BaCl2溶液的质量 g 滴入
80g某溶质 5向盛有102g不饱和CaCl2溶液的烧杯中,滴入80g某溶质 向盛有102g不饱和CaCl 溶液的烧杯中,滴入80g 102g不饱和 质量分数的Na 溶液至恰好完全反应。 质量分数的Na2CO3溶液至恰好完全反应。将反应后的物质 过滤得到的难溶固体物质放入烧杯中, 过滤得到的难溶固体物质放入烧杯中,向其中逐滴滴入溶 质质量分数为10 的稀盐酸, 10% 质质量分数为10%的稀盐酸,烧杯中难溶物质的质量与所 滴入稀盐酸的质量关系曲线如图所示。 滴入稀盐酸的质量关系曲线如图所示。请根据题意回答下 列问题:( :(1 难溶固体溶解过程中, 列问题:(1)难溶固体溶解过程中,还发生的明显实验 。(2 现象是 。(2)A点的纵坐标为 g。 当滴入稀盐酸溶液超过C点时, (3)当滴入稀盐酸溶液超过C点时,烧杯中溶液里含有的 溶质是(写化学式): 溶质是(写化学式): 。 难 当滴入10 的稀盐酸刚好至C点时,得不饱和溶液。 10% (4)当滴入10%的稀盐酸刚好至C点时,得不饱和溶液。 溶 物 试通过计算, 试通过计算, 质 的· 质 求此时所得不饱和溶液的质量 量 B
产 生 沉 淀 的 质 量 /g
B
A
0
46
80
滴入NaOH溶液的质量/g
2.在一烧杯中盛有42.2gCaCO 的粉末状混合物, 2.在一烧杯中盛有42.2gCaCO3和CaCl2的粉末状混合物, 在一烧杯中盛有 向其中188.8g 188.8g水 使混合物中的可溶物完全溶解。 向其中188.8g水,使混合物中的可溶物完全溶解。然后再 向其中逐滴加如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的稀盐酸,烧杯中 向其中逐滴加如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的稀盐酸, 10%的稀盐酸 难溶固体物质的质量与所滴入稀盐酸的质量关系曲线如图 所示。请根据题意回答下列问题: 所示。请根据题意回答下列问题: 在滴入稀盐酸的过程中,观察到的明显现象是: ⑴在滴入稀盐酸的过程中,观察到的明显现象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② ____________。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② ____________。 ⑵当滴入10%的稀盐酸至图中A点时,烧杯中溶液里含有的 当滴入10%的稀盐酸至图中A点时, 10%的稀盐酸至图中 溶质是(写化学式)_______________。 溶质是(写化学式)_______________。 当滴入10%的稀盐酸146g 10%的稀盐酸146g时 ),试通过计算 试通过计算, ⑶当滴入10%的稀盐酸146g时(即B点),试通过计算,求 此时烧杯中所得不饱和溶液的质量。 此时烧杯中所得不饱和溶液的质量。
的 质 量
/g 0 73g 146g B A
滴入稀盐酸的质量/g 滴入稀盐酸的质量
在一烧杯中盛有24.3gNa NaCl组成的固体 4. 在一烧杯中盛有24.3gNa2SO4和NaCl组成的固体 混合物,加入100g水使Na 100g水使 NaCl全部溶解 全部溶解。 混合物,加入100g水使Na2SO4和NaCl全部溶解。向 其中逐渐滴加溶质质分数为20 的氯化钡溶液。 20% 其中逐渐滴加溶质质分数为20%的氯化钡溶液。 生成沉淀的总质量与所滴入氯化钡溶液的质量关 系曲线如下图所示,请根据题意回答问题: 系曲线如下图所示,请根据题意回答问题: (1)过程中观察到的现象 。 滴加到B点时, (2)滴加到B点时,溶液中的溶质是 。 计算当滴加稀盐酸至图中A点时, (3)计算当滴加稀盐酸至图中A点时,所得溶液 生 成 的质量。 的质量。 沉
3、在一烧杯中盛有一定质量的金属镁,向其中加入足量 在一烧杯中盛有一定质量的金属镁, 的稀硫酸,至恰好完全反应,在一定温度下得到30g 的稀硫酸,至恰好完全反应,在一定温度下得到30g 的不饱和溶液。 MgSO4的不饱和溶液。向所得溶液中逐滴滴入溶质质量分 数为10% NaOH溶液 溶液的总质量与滴入NaOH 10%的 溶液, NaOH溶液的质 数为10%的NaOH溶液,溶液的总质量与滴入NaOH溶液的质 量的质量关系曲线如图所示。请根据题意回答下列问题: 量的质量关系曲线如图所示。请根据题意回答下列问题: 写出在整个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的一项实验现象: ⑴写出在整个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的一项实验现象: 。 当滴入过量NaOH溶液至图中B点时, NaOH溶液至图中 ⑵当滴入过量NaOH溶液至图中B点时,烧杯中溶液里含有 写化学式)。 的溶质为 、 (写化学式)。 当滴入10% NaOH溶液40g时 即图中A ),恰好完全 10%的 溶液40g ⑶当滴入10%的NaOH溶液40g时(即图中A点),恰好完全 反应。试通过计算, 反应。试通过计算,求此时烧杯中所得不饱和溶液的质量 难 溶 物 计算结果精确到0.1g 0.1g) (计算结果精确到0.1g) 质
在一烧杯中盛20g 的白色固体混合物, 7. 在一烧杯中盛20g Na2CO3和Na2SO4的白色固体混合物, 向其中逐滴滴加溶质质量分数为10% 10%的 溶液, 向其中逐滴滴加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H2SO4溶液,至恰好 完全反应。产生气体的质量与所滴入H 完全反应。产生气体的质量与所滴入H2SO4溶液的质量关 系曲线如图所示。( 。(1)在滴入稀硫酸时, 系曲线如图所示。( )在滴入稀硫酸时,观察到的明显 现象是: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现象是:①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 溶液至图中A点时, (2)当滴入H2SO4溶液至图中A点时,烧杯中溶液里含有 )当滴入H 的溶质是(写化学式)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溶质是(写化学式)_____________________。 10%的 溶液至B点时,恰好完全反应, (3)当滴入10%的H2SO4溶液至B点时,恰好完全反应, 试 )当滴入10% 通过计算求此时所得不饱和溶液的质量( 通过计算求此时所得不饱和溶液的质量(计算结果精确到 0.1g)。 0.1g)。 产
1.在一烧杯中盛有一定质量的MgCO3固体,向其中滴加溶质的质量分 在一烧杯中盛有一定质量的MgCO 固体, 在一烧杯中盛有一定质量的 数为10 10% 溶液,至恰好完全反应。得到102g不饱和溶液。 102g不饱和溶液 数为10%的H2SO4溶液,至恰好完全反应。得到102g不饱和溶液。向 所得溶液中逐滴滴人溶质质量分数为l0 l0% NaOH溶液 溶液, 所得溶液中逐滴滴人溶质质量分数为l0%的NaOH溶液,产生沉淀的 质量与所滴入NaOH溶液的质量关系曲线如图所示。请根据题意回答 质量与所滴入NaOH溶液的质量关系曲线如图所示。 NaOH溶液的质量关系曲线如图所示 下列问题: 下列问题: (1)在滴入稀硫酸时 观察到的明显实验现象是_______ 在滴入稀硫酸时, _______。 (1)在滴入稀硫酸时,观察到的明显实验现象是_______。 (2)当滴入NaOH溶液至图中 点时,烧杯中溶液里含有的溶质是( 当滴入NaOH溶液至图中A (2)当滴入NaOH溶液至图中A点时,烧杯中溶液里含有的溶质是(写 化学式) _______。 (3)当滴入10% NaOH溶液80g时 当滴入10 溶液80g 化学式) _______。 (3)当滴入10%的NaOH溶液80g时(即B点),试通 过计算,求此时所得不饱和溶液的质量。 计算结果精确至0 1g) 过计算,求此时所得不饱和溶液的质量。(计算结果精确至0.1g)
A
/g 0
C 73g 146 滴入稀盐酸的质 量/ g
g
在一烧杯中盛有一定质量的BaCO 固体, 6. 在一烧杯中盛有一定质量的BaCO3固体,向其中加入溶 质的质量分数为10 的稀盐酸,至恰好完全反应, 10% 质的质量分数为10%的稀盐酸,至恰好完全反应,得到 113.7g不饱和溶液 不饱和溶液。 113.7g不饱和溶液。向所得溶液中逐滴加入溶质质量分数 10%的 溶液,生成沉淀质量与所滴入Na 为10%的Na2CO3溶液,生成沉淀质量与所滴入Na2CO3溶液的 质量关系曲线如图所示,请根据题意回答问题: 质量关系曲线如图所示,请根据题意回答问题: 在加入稀盐酸的过程中, (1)在加入稀盐酸的过程中,观察到的明显实验现象是 ____。 ____。 当加入Na 溶液至图中A点时, (2)当加入Na2CO3溶液至图中A点时,烧杯中溶液里含有 的溶质是(写化学式) _______。 的溶质是(写化学式) _______。 (3)当加入 2CO3溶液 )当加入Na 至图中B点时 点时, 至图中 点时,求此时所得 不饱和溶液的质量。 不饱和溶液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