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考语文考前50题(5)古诗鉴赏(,含答案)
2019高考语文古诗词鉴赏必考知识点真题及答案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2019高考语文古诗词鉴赏必考知识点真题及答案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
州宅堂前荷花范成大[注]凌波仙子静中芳,也带酣红学醉妆。
有意十分开晓露,无情一饷敛斜阳。
泥根玉雪元无染,风叶青葱亦自香。
想得石湖花正好,接天云锦画船凉。
[注] 范成大(1126-1193),今苏州人,晚年退居家乡石湖。
此诗为范成大外任地方官时所作。
(1)本诗颔联描写精妙,请试作分析。
答:(2)同是写荷花,本诗与周敦颐的《爱莲说》相比,抒发的情感有何异同?请结合诗歌后两联作简要分析。
答:答案:(1)颔联运用拟人、对比的手法,写出了荷花晨昏各异的神态与风韵。
“有意十分开晓露”准确写出清晨荷花带着晶莹的露珠尽情绽放的风姿;“无情一饷敛斜阳”生动再现荷花在落日的余晖中敛起花瓣冷艳庄重的情态。
(2)相同点:都抒发了对荷花的喜爱与赞美之情,并且借花喻人,表达出坚守理想和情操、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洁志向。
不同点:本诗尾联,诗人由州宅堂前的荷花,想到自己家乡石湖的荷花以及往来穿梭的游船画舫,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和归隐之心。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
眉峰碧无名氏蹙破眉峰碧。
纤手还重执。
镇日①相看未足时,忍便使鸳鸯只②!薄暮投村驿。
风雨愁通夕。
窗外芭蕉窗里人,分明叶上心头滴。
[注] ①镇日:整天,从早到晚。
②只:孤独的。
(1)“窗外芭蕉窗里人,分明叶上心头滴”一句既形象,又充满情感。
请结合词句作简要分析。
答:(2)请简要分析柳永的《雨霖铃》与这首词的异曲同工之处。
答:答案:(1)“窗外芭蕉”和“窗里人”本无联系,但在特定的环境氛围中,窗里人通过联想把芭蕉和自己联系在一起,与后句的雨水“心头”“滴”组合在一起。
“分明叶上心头滴”一句,在丰富形象的基础上,表达出了非常强烈的感情。
具体说就是:雨水滴在叶上,也滴在心头。
高考语文古诗词阅读(含答案)(50题)

高考语文古诗词阅读(含答案)(50题)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黄州[宋]陆游局促常悲类楚囚①,迁流②还叹学齐优③。
江声不尽英雄恨,天意无私草木秋。
万里羁愁添白发,一帆寒日过黄州。
君看赤壁终陈迹,生子何须似仲谋![注释]①楚囚:本指被俘的楚国人,后多指处于困境而不忘故国的人。
②迁流:迁徙、流放,诗人此时被远遣到巴蜀任职。
③齐优:曲意承欢、讨好人的齐国优伶。
1.颌联________以喻写悲愁之多,以________暗写时光流逝。
2.本诗尾联与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的“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化用同一典故,所表达的情感有何异同?【答案】1.江声不尽草木秋2.(1)同:都借孙权表达自己壮志难酬的悲愤。
(2)异:①辛词以“无觅孙仲谋处”表达遗憾和失落之情;②陆诗以“何须似仲谋”表达激愤之情。
【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
“江声不尽英雄恨,天意无私草木秋”,大江奔流,流不尽英雄的遗恨;天意无私,寒秋草木依旧枯黄。
“江水不尽”用流水的奔流不息,来写“英雄遗恨”之多之绵长;“草木秋”写秋天到来,草木零落,表现时光的流逝。
由此可以概括出答案。
注意填空时,第一处填写“不尽”“江声”或整句均不得分;第二处填写“秋”或整句均不得分。
2.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
本诗尾联“君看赤壁终陈迹,生子何须似仲谋”,请看当年三国鏖战的赤壁,如今早已成为陈迹;男儿不再能建功立业,何必再学习孙权的榜样。
赤壁尚在,但英雄不可再世,古战场已成旧址,万事尽付东流,世事成败不足道,因而作者认为“生子不须似仲谋”了。
此联中诗人借赤壁陈迹感叹朝廷偏安半壁,强敌入侵,思无英雄与敌抗衡,自己虽似仲谋,志在恢复失地,驱逐强敌,但又得不到不思振作小朝廷的重用,还放外任万里之外的蜀地。
此联表达的正是一种无可奈何的不平之鸣。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作者以“千古江山”起笔,喷薄而出,力沉势雄,显示出作者非凡的英雄气魄和无比宽广的胸襟,也说明了作者写诗为文的起因不是囿于一已私利,而是不忍见大好江山沦落异族之手,表现了一种物是人非的遗憾。
2019年全国卷古诗鉴赏真题及答案

2019 年全国卷古诗鉴赏真题及答案阅读任务:精读全国卷古诗鉴赏及默写的试题及答案,把握设问的角度、答题思路及答案的语言特点。
2019 年全国卷古诗鉴赏真题及答案2019 年全国卷I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 题。
金陵望汉江李白汉江回万里,派作九龙盘①。
横溃豁中国,崔嵬飞迅湍。
六帝沦亡后②,三吴不足观③。
我君混区宇,垂拱众流安。
今日任公子,沧浪罢钓竿④。
【注】①派:河的支流,长江在湖北、江西一带,分为很多支流,②六帝:代指六朝, ③三吴,古吴地后分为三,即吴兴、吴郡、会稽,④这两句的意思是,当今任公子已无须垂钓了,因为江海中已无巨鱼,比喻已无危害国家的巨寇。
任公子是《庄子》中的传说人物,他用很大的钓钩和极多的食饵钓起一条巨大鱼。
8、诗的前四句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象?这样写有什么用意?( 6 分)第一问( 3 分):这四句描写了江水万流横溃、水势浩瀚、气势宏大的景象。
第二问(3分)作者以此为下文颂扬盛唐天下一家、国运兴盛积蓄气势,有利于突出诗的主旨。
(意思答对即可。
)9、诗中运用任公子的典故,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5 分)①作者以水无巨鱼代指世无巨寇,表达了对大唐一统天下、开创盛世伟绩的歌颂;②作者自比任公子,觉得在太平盛世没有机会施展才干,不免流露出一丝英雄无用武之地的失落。
(答出①,给3分;答出②,给2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 6 分)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 分)(1)《荀子•劝学》指出,蚯蚓虽然身体柔弱,却能“ —_ —____ _____________ ”,是用心专一的缘故。
(2)在《出师表》开头,诸葛亮向后主指出,先帝刘备过早去世,“ __ __________ ,____ ___”,正是危急存亡之时。
(3)在《永遇乐(千古江山)》中,辛弃疾回顾了元嘉年间的那次北伐,宋文帝刘义隆本希望能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但是由于行事草率,最终却“ ____________________ ”1) 上食埃土下饮黄泉2) 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3) 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每答出一空给 1 分,有错别字该空不给分。
2019高考语文全国卷备考古诗鉴赏精选试题参考答案(7页)

2019高考语文全国卷备考古诗鉴赏精选试题设计人:审核人:使用时间:(2019.银川一中)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行经华阴崔颢岧峣太华俯咸京,天外三峰削不成。
武帝祠前云欲散,仙人掌上雨初晴。
河山北枕秦关险,驿路西连汉畤①平。
借问路傍名利客,何如此处学长生②。
【注】①汉畤(zhì):汉帝王祭天地、五帝之祠。
畤:古代祭祀天地五帝的固定处所。
②长生:隐居山林,求仙学道,寻求长生不老。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题(3分)()A.诗题“行经华阴”,必有所往。
所往之地,便是求名求利的集中地“咸京”;太华、三峰、武帝祠等即为京都附近名胜。
B.诗的前六句全为写景。
由总而分,由此及彼,有条不紊。
起句气势不凡,以神仙岩穴的华山压倒王侯富贵的京师。
C.首联写远景,颔联摄近景。
远近相间,景色沁脾,自然美妙,令人移情,为尾联“何如此处学长生”的发问作了铺垫。
D.颈联浮想联翩,写意雄宏。
诗人在华山下,看到黄河与秦关,驰骋想象,虚实相生,描绘出一幅雄伟壮阔的画面。
15.诗歌抒发了怎样的情感?从全诗着眼最主要的表现手法是什么?(6分)(2019.湖南师大附中)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早寒有怀孟浩然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
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
乡泪客中尽,归帆天际看。
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
14.下面对这首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襄水曲”表明作者家住襄水之滨,“楚云端”则表现出对家乡的仰望。
句意平淡却情感含蓄而浓烈。
B.“遥隔”两字不仅表明作者所在地方距离家乡遥远,还表明此时与家乡两地隔绝,不能归去,用词贴切。
C.“归帆天际看”形象地写出了作者站在客船上,朝着家乡的方向极目远眺,内心充满难以诉说的悲凉。
D.“迷津欲有问”运用典故,表现出作者既羡慕田园生活、有意归隐又想求官做事、以展鸿图的矛盾心理。
15.本诗首联广受后世称道,请结合具体诗句加以赏析。
(6分)(2019.眉山一中)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完成12~13小题。
【精品文档】2019年全国高考语文真题专项训练·古诗鉴赏

2019年全国高考语文真题专项训练·古诗鉴赏全国Ⅰ(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题许道宁画[注]陈与义满眼长江水,苍然何郡山?向来万里意,今在一窗间。
众木俱含晚,孤云遂不还。
此中有佳句,吟断不相关。
[注]许道宁:北宋画家14.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这首题画诗写景兼抒情,并未刻意进行雕琢,却能够于简淡中见新奇。
B.山水是这幅画的主要元素,特别是江水,占据了画面上大部分的篇幅。
C.诗人透过一扇小窗远距离欣赏这幅画作,领略其表现的辽阔万里之势。
D.颈联具体写到苍茫暮色中的树木与浮云,也蕴含了欣赏者的主观感受。
15.诗的尾联有什么含意?从中可以看出诗人对这幅画有什么样的评价?(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1)《庄子·逍遥游》中的斥鷃无法理解大鹏,称自己腾跃起飞,“______,_______”,也就是飞行的极致了。
(2)李白《蜀道难》中“______,_______”两句,回顾了“五丁开山”的传说。
(3)范仲淹《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中“______,_______”两句,写戍边将士满怀思乡的愁苦,但未获胜利仍然不得还乡。
全国Ⅱ(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投长沙裴侍郎杜荀鹤此身虽贱道长存,非谒朱门谒孔门。
只望至公将卷读[注],不求朝士致书论。
垂纶雨结渔乡思,吹木风传雁夜魂。
男子受恩须有地,平生不受等闲思。
[注]至公:科举时代对主考官的敬称。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诗人表示,虽然自己的社会地位低下,但对儒家思想的信奉坚定不移。
B.“朱门”“孔门”分别代指世俗的权势与精神的归依,形成鲜明的对比。
C.诗人希望自己能凭借真才实学通过正常渠道进身,而不愿去寻找捷径。
D.诗人表达了自己对待恩惠的态度,不随便接受别人的恩惠,受恩必报。
2019年高考语文高考真题和模拟题分项汇编专题05诗歌鉴赏含解析

专题05诗歌鉴赏【2019年高考】一、【2019年高考新课标Ⅰ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题许道宁画[注]陈与义满眼长江水,苍然何郡山?向来万里意,今在一窗间。
众木俱含晚,孤云遂不还。
此中有佳句,吟断不相关。
[注]许道宁:北宋画家14.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这首题画诗写景兼抒情,并未刻意进行雕琢,却能够于简淡中见新奇。
B.山水是这幅画的主要元素,特别是江水,占据了画面上大部分的篇幅。
C.诗人透过一扇小窗远距离欣赏这幅画作,领略其表现的辽阔万里之势。
D.颈联具体写到苍茫暮色中的树木与浮云,也蕴含了欣赏者的主观感受。
15.诗的尾联有什么含意?从中可以看出诗人对这幅画有什么样的评价?(6分)【答案】14.C15.“此中有佳句,吟断不相关”意思是画作里蕴含着美好的诗句,但是怎么吟诵也难以与画意相合,也吟不尽画作包含的丰富意蕴。
从中可以看到诗人对这幅画高度赞美,称赞画之精妙。
【解析】14.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理解鉴赏能力。
这是一道综合考核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的题目,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
“诗人透过一扇小窗远距离欣赏这幅画作”错误,作者表达的是万里江山浓缩在尺牍之间的画作里。
故C错误。
15.此题考查把握诗歌句子含意、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
结合诗歌题目、作者、注释、诗句,整体理解诗歌内容,重点分析指定句子,组织答案。
诗歌翻译:画作望去,满眼都是长江水,山体苍翠。
万里江山,如今都在尺牍之间。
白云飘荡在傍晚的树木上空。
画作里蕴含着美好的诗句,但是怎么吟诵也难以与画意相合,也吟不尽画作包含的丰富意蕴。
结合苏轼说过的“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即这幅画包含着丰富的诗意,只是言有尽而意无穷,从而表达对画家画的高度赞美之情。
2019年高考语文百所名校好题速递分项解析汇编:(第01期)专题05诗歌鉴赏(含解析)

诗歌鉴赏一、【2019届广东深圳罗湖区高三上学期期末教学质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冬晚对雪忆胡居士家王维寒更传晓箭①,清镜览衰颜。
隔牖风惊竹,开门雪满山。
洒空深巷静,积素广庭闲。
借问袁安舍,翛然尚闭关②。
【注】①箭:这里指古代计时的漏壶中所用之箭,用以指示壶上刻度。
这里用晓箭借指早晨的更鼓之声。
②袁安:后汉贫穷而有贤德的人。
有一年下大雪,穷人都扫雪出来讨饭吃,袁安却闭门而卧,固穷守志。
翛(xiāo)然:形容无拘无束、超脱或自由自在的样子。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运用以声衬静的手法,突出雪夜的寂静,表现了作者无边的痛苦与寂寞。
B.颔联既实写所见之景,又可从“竹”和“雪”的描写中见出人物的品行节操。
C.颈联对仗工整,平仄协调,读来音韵和谐,让人充分感受到诗歌的音韵之美。
D.全诗写景优美,细腻生动,历历如在目前,令人觉得美不胜收,极富感染力。
15.本诗为忆友之作,然而全诗无一字提及“胡居士”。
请结合尾联简要赏析诗人如何回忆胡居士的。
【答案】14.A15.尾联借用典故和想象的手法回忆胡居士。
尾联借用袁安卧雪的典故,想象胡居士雪中高卧,写出胡居士像袁安一样贤达而固穷守志,表达了诗人对胡居士的仰慕与怀念。
【解析】【14题详解】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同时考查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能力,【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本诗为忆友之作,然而全诗无一字提及‘胡居士’。
请结合尾联简要赏析诗人如何回忆胡居士的”,然后理解诗歌尾联的意思,再结合上文来分析诗人是如何回忆胡居士的。
“借问袁安舍,翛然尚闭关”,意思是“试问胡居士您在家里会怎么样,想必是坦然高卧柴门依旧紧关”,从注释来看,“袁安:后汉贫穷而有贤德的人。
有一年下大雪,穷人都扫雪出来讨饭吃,袁安却闭门而卧,固穷守志”,可见诗人是借用典故来回忆胡居士,以袁安卧雪的典故喻胡居士,以想象的手法十分贴切地表达了作者对这位贤达而固穷守志的胡居士的仰慕与忆念。
〖最新〗高中语文古诗鉴赏题及答案共50题

〖最新〗高中语文古诗鉴赏题及答案共50题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壬辰寒食王安石客思似杨柳,春风千万条。
更倾寒食①泪,欲涨冶城②潮。
巾发雪争出,镜颜朱早凋。
未知轩冕乐,但欲老渔樵。
(注)①寒食:清明前一天(一说前两天)。
②冶城:古地名,在今南京市西,临长江。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从杨柳和春风写起,写客思如春风里的柳条之多。
B.颔联以“倾”“涨”夸张地抒发了诗人的哀痛之情。
C.尾联写出了诗人因过早衰老,只能辞官归隐的遗憾D.“雪”与“朱”相对,产生强烈的色彩对比,隐含着诗人对过早衰老的感叹之情。
2.诗人在抒发情感的时候,都用了哪些艺术手法?请举例说明。
【答案】1.C2.①运用了比喻修辞。
作者把“客愁”比喻成“春风”吹动的“千万条”杨柳枝,从而使抽象的“愁思”具体化,变的可观可感。
②运用了夸张的手法。
作者在寒食节想起已故亲友,泪水不觉流出,而作者用了一个“倾”字,形容泪流,而流出的泪又能使“冶城潮”涨起,夸张的手法表现了作者悲痛之重。
③运用了对比的手法。
“巾发雪争出,镜颜朱早凋”中,作者以“雪”隐喻白发,与”朱”相对,产生了强烈的色彩对比,隐喻了诗人对过早衰老的感叹之情。
④直接抒情:尾联“未知轩冕乐,但欲老渔樵”直接抒发诗人的无奈愁苦的情感。
【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
C.“诗人因过早衰老,只能辞官归隐的遗憾”错误,不是因为过早衰老,“只能”辞官归隐,“只能”太过于绝对,从诗的背景可知此诗是王安石为父亲和长兄王安仁扫墓,不觉悲思万缕,泪若江潮,白发先出,朱颜早凋,因而发出了轩冕不足乐、终欲老渔樵的感慨。
大概是从父兄虽然学问卓越、志节高尚,却穷老仕途、英年早逝的惨淡经历受到触动,引发了他潜藏于心中的归老田园、渔樵为生的意愿。
而不是只能辞官归隐。
故选C。
2.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的能力。
寻找诗人抒发情感的时候,都用了哪些方法。
可以从抒情方式入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代诗歌阅读
(一)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宿王昌龄隐居
常建
清溪深不测,隐处惟孤云。
松际露微月,清光犹为君。
茅亭宿花影,药【注】院滋苔纹。
余亦谢时去,西山鸾鹤群。
【注】药:芍药。
14.以下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首联描写了王昌龄隐居之处的环境,营造出一种清幽静谧的氛围,从侧面体现了王昌龄的清高。
B.颔联中的“犹为君”运用拟人手法,写出了月光的有情,使环境于清幽静谧中又增添了一份温馨。
C.第七句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要辞去俗务、归隐山林的愿望,同时还暗含着对王昌龄隐居生活的赞赏和羡慕。
D.最后一句不仅通过鸾鹤纷飞再现了“西山”的美好景色,而且承接前一句,揭示了作者要“谢时去”的原因。
E.本诗语言朴素自然,字里行间洋溢着诗人对隐逸环境的赞美,同时也暗含着对仕途的失落和怀才不遇的愤懑。
15.请简要赏析本诗的颈联。
(6分)
14.DE 【解析】D项“揭示了作者要‘谢时去’的原因”错。
“群”是“与……一起”的意思。
作者归隐的愿望诞生于前面对王昌龄隐居环境的感受,最后一句是借“与鸾鹤在一起”的形象描写来表达对归隐生活的期待。
E项“暗含着对仕途的失落和怀才不遇的愤懑”错。
(共5分,答出D项得3分,答出E项得2分,其它选项不得分)
15.颈联运用了拟人和借景抒情的手法。
(2分)“宿”字赋予花以人的情态,说花的影子也仿佛同作者一样借宿在茅屋,显得尤为生动;“滋”字则生动地写出了种满芍药的院落因久无人来而渐生青苔的情景。
(2分)两句描绘了一幅清幽、和谐、美好的山居月夜图,生动地体现了作者对这种隐居环境的喜爱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2分)(共6分,意思对即可。
只答“对仗”不给分)
(二)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秋宿湘江遇雨
谭用之
湘上阴云锁梦魂,江边深夜舞刘琨①。
秋风万里芙蓉国,暮雨千家薜荔村。
乡思不堪悲橘柚,旅游谁肯重王孙。
渔人相见不相问,长笛一声归岛门。
注:①刘琨:晋朝人,少怀壮志,与祖逖相互激励,常闻鸡鸣而起来舞剑。
14.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诗歌起笔即交代了泊船湘江的特定处境:滚滚湘江,阴云笼罩,暮雨将临,孤舟受阻,照应了标题。
B.颔联对仗工整,写景壮丽。
写湘江沿岸,木芙蓉铺天盖地,丛生的薜荔经秋雨一洗,越发苍翠可爱,摇曳多姿。
C.诗人悲叹自己远离家乡、生不逢时,深感自己的境遇竟和那生长在淮北的枳相像,所以说:“乡思不堪悲橘柚”。
D.“王孙”代指自己出身高贵,然而流落异乡,连身份卑微的打鱼人都对自己不闻不问,失意之感油然而生。
E.诗歌运用用典、比喻、借景抒情等多种手法来表达情感,情感由悲愤到雄壮的变化极易打动人心。
15.诗歌于尺幅之中写尽深沉之情,结合全诗分析表达了哪些情感?(6分)
参考答案
14.DE D项“王孙”出自《楚辞·招隐士》,指隐居的贤士,后来也指游子。
且诗人的失意不是因为渔夫的冷漠,而是因为怀才不遇。
E项,情感的变化是由雄壮到悲愤。
15.①表达了奋发振作、立志救时的抱负和决心。
用刘琨深夜舞剑的典故写豪情壮怀。
②表达了对家乡的深切思念。
以生长在北方的枯萎的橘树作比,夜宿湘江、滞留在外也是身不由己。
③表现了怀才不遇的凄苦、悲凉。
感慨无人重视漂泊在外的自己。
④表达了世无知音的孤独。
暗用屈原与渔父的典故,屈原尚有渔父与之对话,而自己不被世人理解。
(每点2分,答出三点满分)(三)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4~15题。
渔家傲
重九良辰,翻成感怆,因用前韵,少豁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