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师大生态学1-绪论(2014)
生态学

第一章绪论一、名词解释1.生态学:研究生物生存条件、生物及其群体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及其规律的科学,其目的是指导人与生物圈(即自然、资源及环境)的协调发展。
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环境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2.全球变化:由于人类活动直接或间接造成的,出现在全球范围内的,异乎寻常的人类生态环境的变化,当今科学界、各国政府及公众广泛关注的全球环境变化。
3.可持续发展: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自身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二、简答题1.现代生态学的发展趋势表现在哪些方面?1)系统生态学的研究成为主流。
系统理论成为生态学的方法论基础。
2)从描述性科学走向实验、机制和定量研究。
自计电子仪,同位素示踪等广泛应用于生态学研究。
3)现代生态学向宏观和微观两极发展。
宏观发展到景观生态学、区域生态学和全球生态学,微观发展到分子生态学、化学生态学。
4)应用生态学发展迅速,实践应用性更强。
生态学不再是一门解释自然的科学,而是改造自然的工具。
生态学与其他学科有诸多结合,出现了新的概念。
5)人类生态学的兴起和生态学与社会科学的交叉融合。
人类科学技术的发展,生物圈进化发展进入了智能圈,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越发突出,由此要求生态学的研究从其他生物到人类为主体,出现了人类生态学、可持续发展的概念。
2.什么是全球变化?论述当前人类面临的主要生态问题。
(生态学任务)1)全球变化:由于人类活动直接或间接造成的,出现在全球范围内的,异乎寻常的人类生态环境的变化,当今科学界、各国政府及公众广泛关注的全球环境变化。
2)主要问题:全球变暖、酸雨、臭氧层的破坏、荒漠化、生物多样性锐减、生态安全问题。
3.论述生态学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1)生态学不仅是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基础和基本目标,也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实现手段。
经济持续是保障、资源持续是基础、社会持续是目的。
2)生态学的方法论(如系统观、整体观、综合观、进化观及层次观)是进行可持续发展决策和战略选择的主要思维方式。
生态学第一章 绪论

第一章绪论1、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环境及其相互关系的科学,也可定义为研究生物生存条件、生物及其群体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及其规律的科学,其目的是指导人与生物圈的协调发展。
2、生态学的发展历程大致可以划分为4个阶段,即原始生态学阶段(18世纪之前)、经典生态学阶段(18世纪至19世纪末)、实验生态学阶段(20世纪初至50年代末)和现代生态学阶段(20世纪60年代至今),且不同阶段有其代表性论著或记载,这成为追溯生态学发展的永久素材。
3、生态学按期性质一般可分为理论生态学和应用生态学两大类,但生态学与其他学科相互渗透也产生一系列边缘交叉学科门类。
4、农业生态学是运用生态学的原理及系统论的方法,研究农业生物与其自然社会环境的相互关系的应用性科学,其概念是随着生态学的发展进程而不断更新和明确的。
5、农业生态学是生态学中的一个分支学科,其发展与生态学的发展是分不开的,大致可划分为3个阶段:朴素农业生态观阶段(前3世纪至20世纪20年代)、传统农业生态学阶段(20世纪20-80年代)和现代农业生态学阶段(20世纪80年代至今)。
6、农业生态学的学科性质决定了其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应用生态科学,它为相关学科与专业的研究提供了全新的视角,且具有很强的实践性。
农业生态学的学科性质:(1)综合性强(2)为相关学科与专业的研究提供了全新的视角(3)很强的实践性。
7、农业生态学的根本任务是揭示农业生态系统各种内外相互关系的规律,协调农业生态系统组分结构及其功能,分析研究农业领域中的生态平衡,协调农业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实现“三大效益”的同步增长,确保农业高效可持续发展。
8、农业生态学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农业生态系统组分结构、农业生态系统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及价值取向、农业生态系统生产力、农业生态系统安全及评价、农业生态系统调控与优化、生态农业技术与模式、农业生态规划等。
其学科特点有应用性、综合性、统一性和宏观性。
9、农业生态学的发展趋势:农业生态学的实验研究进一步得到加强;研究工作将更多地倾向于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应用基础研究将进一步深化;系统性、完整性和创新性将是农业生态学技术体系的新特点;农业生态学思想将更加深入人心;同时,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将成为农业生态学发展的人才储备。
1-第一章绪论和第二章个体生态学1

§ 1.3.3 生态学的产生与发展过程 现代生态学的发展趋势及特点
1.研究层次上向宏观与微观两极发展 宏观上研究对象扩展到生态系统、景观与全球研究, 微观方向上出现了分子生态学等新的分支学科 。 2.研究手段的更新 野外自计电子仪器的应用,稳定性同位素,遥感与 地理信息系统和生态建模等技术。 3.研究范围的扩展 结合人类活动对生态过程的影响,从纯自然现象研 究扩展到自然-经济-社会复合系统的研究。
§ 1.3.3 生态学的产生与发展过程 现代生态学时期
20世纪60年代以来,由于工业的高度发展和人
口的大量增长,带来了许多全球性的问题,如 人口、环境、资源和能源问题等等。这些问题 的解决都要以生态学原理为基础。随着人们意 识的提高,生态学的研究领域已经渗透到地学、 经济学以及农、林、牧、渔、医药卫生、环境 保护、城乡建设等各个部门。
§ 1.1生态环境问题
我国是世界上拥有野生动物 种类最多的国家之一,占世界野 生动物种类总数的10%以上,但 由于多年来人们对保护野生动物 意识淡薄,加上近年来非法捕杀 野生动物事件屡禁不止,造成我 国野生动物数量急剧下降.
东 北 虎
鲸Hale Waihona Puke § 1.1生态环境问题据有关部门提供的 材料,60年代特大沙尘 暴在我国发生过8次, 70年代发生过13次,80 年代发生过14次,而90 年代至今已发生过20多 次,并且波及的范围愈 来愈广,造成的损失愈 来愈重。 近年我国出现的大风和沙尘暴灾
§ 1.1生态环境问题
全球气候变暖距离危险临界点1.2 °C 由英国公共政策研究院、美国发展中心以 及澳大利亚学院等机构联合主持撰写的《应 对气候挑战》的全球气候变化报告指出,当全 球平均气温比1750年工业革命之前测定的标 准气温水平高出2摄氏度时,生态灾难将一触 即发。届时,地球上将出现大面积的农业歉收、 水资源枯竭、疾病丛生、海平面上升以及森 林资源毁灭等恶果。
生态学重点

生态学重点生态学复习资料第一章绪论生态学:研究生物与其周围环境(包括非生物环境和生物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
生态系统:生态系统是在一定时间和空间内,生物与其生存环境以及生物与生物之间相互作用,彼此通过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交换,形成的一个不可分割的自然整体。
一、论述你对生态学含义的理解。
1、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及其作用机理的科学。
这里的环境包括非生物环境和生物环境。
2、非生物环境是指光、温、水、营养物等理化因素;生物环境则是同种和异种的其他有机体。
3、生态学强调的是有机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有机体与环境之间的而相互作用包括同种有机体之间的种内相互作用和异种有机体之间的种间相互作用。
4、现代生态学家公认为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及其作用和机理的科学。
二、简述生态学的发展历程及发展动力1 、生态学建立前期由公元前2世纪到公元16世纪的欧洲文艺复兴,是生态学思想的萌芽时期。
2 、生态学的建立和成长期从公元16世纪到20世纪50年代是生态学的建立和成长期。
曾被推举为第一个现代化学家的Boyle在1670年发表了低气压对动物的效应的试验,标志着动物生理生态学的开端。
3、现代生态学发展期从本世纪60年代至今,是生态学蓬勃发展的年代。
二次大战以后,人类的经济和科学技术获得史无前例的飞速发展,既给人类社会带来了进步和幸福,也带来了环境、人口、资源和全球性变化等关系到人类自身生存的重大问题。
这些是促进生态学大发展的时代背景和实践基础;而近代的数学、物理、化学和工程技术向生态学的渗透,尤其是电子计算机、高精度的分析测定技术、高分辨率的遥感仪器和地理信息系统等高精技术为生态学发展准备了条件。
三、什么是全球变化?论述当前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生态问题。
1、全球变化学是研究地球系统整体行为的一门科学。
它把地球的各个层圈(如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和生物圈)作为一个整体,研究地球系统过去、现在和未来的变化规律和控制这些变化的原因和机制,从而建立全球变化预测的科学基础,并为地球系统的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生态学基础复习资料

生态学基础第一章绪论1.生态学的研究内容,从纵向来说,包括个体生态学、种群生态学、群落生态学、生态系统生态学、景观生态学和全球生态学。
2.根据生境的类型,可以把生态学分为水生生态学、陆地生态学和太空生态学。
3.最早提出生态学一词并给以明确定义的是德国人海卡尔。
4.我国生态学家马世骏认为:“生态学是一门多科性的自然科学,是研究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及其机理的科学。
”5.生态学源于生物学。
6.生态学发展的时期分为生态学萌芽时期、生态学建立时期、生态学巩固时期和现代生态学时期。
7.现代生态学时期为20世纪50年代末。
8.研究全球尺度生态问题的生态学分支叫全球生态学。
9.研究景观结构、功能和动态的生态学分支叫景观生态学。
10.生态学传统的研究方法是描述。
11.现在生态学的研究方法包括野外调查法、实验室研究和系统分析及模型应用法。
12.实验室研究分为原地实验和受控实验。
13.以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是现代生态学发展的重要标志。
14.植物生态学是以植物群落生态学研究为主流。
15.动物生态学是以动物种群生态学研究为主流。
16.新生特性原则又可称为功能性整合原理,即系统的总体功能要大于组成该系统各组分的分功能之和。
17.陆地生态学分为森林生态学、草地生态学、荒漠生态学和冻源生态学。
18.要解决人类所面临的“五大”危机,必须以生态学原理为基础。
19.层次机构包括纵向的垂直分异和横向的水平分异。
简答题20.什么是生态学?生态学是研究生物及其与环境间的相互关系的科学。
其定义可描述为研究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及其作用机理的科学。
21.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自己的生产实践中,运用最早、最多的生态学原理是因地制宜原理、生物多样性原理和食物链原理。
22.试举出五位在生态学发展史上做出过杰出贡献的中外科学家,并说出他们的主要贡献。
海卡尔:提出生态学一词并给出明确定义。
达尔文,提出生物进化论。
坦斯利,提出生态系统观念,林德曼提出著名的生态金字塔定律。
生态学第一章绪论1[1]PPT课件
![生态学第一章绪论1[1]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a9bfab32998fcc22bdd10d70.png)
对生命理解的要点 :
1. 生命是高度组织化的物质结构,是具有 自我复制和负载遗传信息功能的核酸等 生物大分子。
第二节 地球上的生命
一、什么是生命
李博院士在《生态学》一书(2000年,内蒙古大学) 中指出:
随着生命科学的进展,逐步认识到:生命 是高度组织化的物质结构,其分子基础是具 有自我复制和具负载遗传信息功能的核酸等 生物大分子,其通过生物膜实现内部及内外 的分隔,形成形形色色的细胞、组织与生物 体,并借助外界能量的输入,通过一系列相 互关联的生物化学过程而实现内外物质交换 和自身的复制。
了解生态学的最新发展和趋势、国内外的研究中心 及重要学术刊物。
了解在环境科学的发展过程中,生态学是一门必不 可少的基础学科。
难点:通过了解地球上生命起源、发展、进化伴随 着的大气环境改变的过程,从生物圈尺度来理解生 态学的涵义:即生物与地球环境是如何相互作 用……?
第一节 地球上的生命
一、什么是生命 二、 生命的起源 三、 生物的多样性 四、 生物圈
本课程着重从生物有机体的个体、种群、 群落和生态系统四个层次讲授生态学的基 本概念和基础理论,阐明生物与其周围环 境的关系及其规律。
另外,结合本学科发展动态,介绍与本学 科密切相关的全球环境变化、资源的合理 开发、利用和保护以及人类本身在地球上 持续生存等重要领域中的生态问题和研究 动态。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
生物界是一个多层次的有序结构,如细胞、组 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 统、景观、生物圈等层次。
生态学 第一章 绪论

1855年,Al. de Candolle将积温引入植物生态学, 为现代积温理论打下了基础;
15
1866年, Haeckel提出ecology一词,并首次提出了 生态学定义。
16
生态学的巩固时期(20世纪初至50年代)
20世纪50-60年代,是传统生态学向现代生态学过渡 时期,并出现了一些新的中心, 如:
德国的H. Ellenberg对生态幅度与生理幅度以及生态 种组的研究;
Würzburg大学 O.L. Lange对植物生理生态的研究; 英国北威尔士大学 J.L.Harper对植物种群的研究; 法国 Toulouse植被制图中心(以H. Gaussen为代表); 美国康乃尔大学植被分析研究 (以 R. H. Whittaker为代表)等。
14
生态学的建立时期(公元17至19世纪末)
1792年, 德国植物学家C. L. Willdenow在《草学基 础》一书中详细讨论了气候、水分与高山深谷对植物分 布的影响;
1798年,T.Malthus马尔萨斯《人口论》的发表, 促进了达尔文“生存斗争”及“物种形成”理论的形成, 并促进了“人口统计学”及“种群生态学”的发展。
9
根据研究性质划分
理论生态学: 理论生态学涉及生态学进程、生态 关系的数学推理及生态学建模。 应用生态学: 是将生态学原理应用于有关部门。
10
11
应用于各类农业资源的管理,产生了农业生态学、 森林生态学、草地生态学、家畜生态学、自然资源生态学等;
应用于城市建设,形成了城市生态学(Urban Ecology); 应用于环境保护与受损资源的恢复,形成了保育生物学、 恢复生态学(Restoration Ecology)、生态工程学 (Engineering Ecology); 应用于人类社会,产生了人类生态学(Human Ecology), 生态伦理学(Ecological Ethics)等。
生态学绪论重点知识汇总

1.生态学是研究(有机体)与其周围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一门科学。
2.生态学作为一个科学名词,最早是由(E.Haeckel)提出并定义的。
3.种群生态学是以(种群)为研究对象的生态学。
4.群落生态学以(生物群落)为研究对象。
5.生态系统生态学主要是研究(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动态与演替。
6.全球生态学是以(生物圈)为研究对象的生态学。
7.生态学研究对象组织层次可分为分子一基因—(细胞)一(器官)—个体—(种群)一—群落一—生态系统一—景观一—生物圈。
8.按照生态学研究对象组织层次,生态学分化出了分子生态学、种群生态学、群落生态学、(生态系统生态学)、景观生态学和全球生态学等。
9.生态学一般可分为理论生态学和(应用生态学)两大类。
10.著名生物学家达尔文(Darwin)于1859年出版了《物种起源》,对生态学和进化论作出了巨大贡献。
11.生态学发展大致经历了生态学的萌芽时期、建立时期、巩固时期和(现代生态学时期)等大致4个阶段。
12.1798年,马尔萨斯(T.Malthus)发表了《人口论》,促进了人口统计学和种群生态学的发展。
13.20世纪初至20世纪中叶,植物生态学研究出现了几个著名的学派有:北欧学派、法瑞学派、英美学派和(前苏联学派)。
14.当今人类社会面临的五大危机是指(人口)、(环境)、(资源)、(粮食)和(全球性变化)。
15.丹麦植物学家瓦尔明的(植物分布学)和波恩大学教授辛柏的(植物地理学)的出版,标志着植物生态学作为一门生物学分支科学的诞生。
16.1949年美国(Allee)和(Emerson)合著的、内容广泛的《动物生态学原理》一书的出版出版,被认为是动物生态学进入成熟期的重要标志之一。
17.国际生物学计划(IBP)、人与生物圈计划(MAB)、(环境问题的科学委员会SCOPE)、(国际地圈生物圈计划IGBP)是生态学研究的国际化的标志。
生物与环境1.按环境的范围大小划分,可将环境分为宇宙环境、地球环境、区域环境、微环境和(内环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8
虎纹蛙:分布 华东、华中、华南、西南
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生活在近山的旷野、水田和池塘中。 不是昆虫、蚯蚓、蜘蛛和其它小型蛙类。
19
丹顶鹤,别名 仙鹤,学名 Grus jaaponensis,英文名 redcrowned crane,鹤科 Gruidae 分布 在嫩江、松花江、乌苏里江流域繁殖,长江中下游及沿 海越冬,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栖息于芦苇及其他荒草的沼泽地带。食水生植物的嫩芽、种 子、水生昆虫、软体动物和鱼类等。
足以阻碍鱼类和其它生物的生长发育,甚
至于死亡。
50
我国迄今尚未对燃煤产生的二氧化硫采 取有效措施,而煤炭消耗量不断增加,造 成区域性大面积酸雨污染严重。广东、广 西、四川盆地和贵州大部分地区形成了我
国西南、华南酸雨区,已成为与欧洲、北
美并列的世界三大酸雨区之一。
51
酸雨危害:在重庆市,马尾松成片死亡;街 道两旁树木自60年代以来已更换3次树种, 仍无法抗御酸雨的侵蚀;嘉陵江大桥钢梁腐
24
25
粮食 人口激增 能源
土地 物种多样性消失 环境
26
27
28
29
§1、生态环境问题
5、水资源问题日益严重。
30
§1、生态环境问题
6、渔业资源逐渐减少。一些国家在海上盲目 捕鱼,世界上25%的渔场遭到破坏。
31
随着过度捕打种群的缩小,捕鲸业转向新的、更加低利润的物种。 (蓝鲸、长须鲸、 抹香鲸、鰛鲸)
基础生态学
Basic Ecology
郭水良
上海师范大学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
1
教学内容
绪论
第一部分 有机体与环境 第二部分 种群生态学 第三部分 群落生态学 第四部分 生态系统生态学 第五部分 应用生态学
2
第一章 绪论
生态学问题由来 生态学的定义、研究内容与学科任务 生态学的相关学科
3
小资料:世界环境污染最著名的"八大公害"
§1、生态环境问题
2、森林遭到严重砍伐, 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
13
森林是生态系统的重要支柱。一个 良性生态系统要求森林覆盖率不低于30 %。然而,据1993年林业部公布,我国 森林覆盖率仅13.9%。尽管建国后开展 了大规模植树造林活动,但森林破坏更 为严重,特别是用材林中可供采伐的成 熟林和过熟林蓄积量已大幅度减少。
63
松材线虫、湿地松粉蚧、松突圆蚧、美 国白蛾、松干蚧等森林入侵害虫严重发生与 危害的面积在我国每年已达150万公顷左右。 水稻象甲、美洲斑潜蝇、马铃薯甲虫、 非洲大蜗牛等农业入侵害虫近年来每年严重 发生的面积达到140万至160万公顷。 每年由外来种造成的农林经济损失达 574亿元人民币,仅对美洲斑潜蝇一项的防 治费用,就需4.5亿元,每年打捞水葫芦的 费用需要5-10亿元以上。
36
我国是一个水资源短缺的国家,特别是北方 缺水问题已十分严重,水污染加剧了水资源的短 缺,全国500多个城市中有300多个城市缺水,40 多个城市经常闹水荒。据统计,全国因缺水造成 粮食减产50多亿斤,工业产值损失近千亿元。
37
赤潮发生时的情景
38
§1、生态环境问题
8、大量使用农药,这不仅使农作物受到影响, 也给人体带来危害。
§1、生态环境问题
据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的资料,全球 沙漠化土地有4560万平方公里,几乎等 于俄罗斯、加拿大、美国和中国面积的 总和。其中60%在亚洲和非洲。现在世 界上平均每分钟就有10公顷的土地变成 荒漠,每年要损失600万公顷的农田和 牧场。 原因:草原开垦,过度放牧。
11
过 度 放 牧
12
灰头鹦鹉
学名 Psittacula himalayana 英文名 slaty-headed parakeet 鹦鹉科 Psittacidae 分布 四川、云南 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栖息于山区稀疏阔叶林、沟谷林 或果园。主要食野果、种子及谷 物。
22
扬子鳄
23
§1、生态环境问题
4、世界人口急剧增长.
20
大鲵, 别名 娃娃鱼, 学名 Andrias davidianus
英文名 giant salamander ,隐鳃鲵科 Cryptobranchidae 分布 华北、华中、华南、西南,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大鲵是现存有尾目 中最大的一种,我国特有物种,其心脏构造特殊,已经出现了一些爬行 类的特征,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由于肉味鲜美,被视为珍品,遭到捕 21 杀,资源已经受到严重的坡坏,需要强加保护。
蚀严重,必须每年除锈和油漆一次;重庆电
视塔建成3年后就生锈,9年内维修3次;建 筑物变得又黑又脏;农作物减产5%~10%, 往往一次酸雨后作物成片毁坏;
52
酸雨危害
53
54
11、城市大气污染
据参加全球大气监测的北 京、沈阳、西安、上海、广 州的监测资料表明,总悬浮 颗粒物年日均浓度分别在 200~550μg/m3范围内,超过 世界卫生组织(WHO)卫生标准 60~90μg/m3约3~9倍,这5 个城市全被列入世界污染最 严重的10个城市之中,北京 是世界上尘污染最严重的首 都之一。
60
61
13 生物入侵 外来生物入侵已被列为当今世界最为棘手 的三大环境难题(动植物栖息地丧失、生物 入侵、全球变化)之一。
62
我国外来杂草共有107种,外来动 物40余种,从脊椎动物(哺乳类、鸟类、 两栖类、爬行类、鱼类)到无脊椎动物 (昆虫、甲壳类、软体动物等),以及 细菌、微生物、病毒中都能找到例证。 目前我国的34个省、直辖市、自治 区及特别行政区无一没有外来种。
41
河流的污染现象 中国七大水系中近一半河段污染严重, 86%的城市河段水质普遍超标。例如,淮 河在评价的2000公里河段中,78.7%的河 段不符合饮用水标准,79.7%的河段不符 合渔业用水标准,32%河段不符合灌溉用 水标准。
42
§1、生态环境问题
9、地球温度明显上升。近百年来,世界平均 温度在上升,对赤道和非洲国家影响很大。
4
小资料:世界环境污染最著名的“八大公害”(2) (5)日本水俣病事件:1953年~1968年,日本熊本县水俣湾, 由于人们食用了海湾中含汞污水污染的鱼虾、贝类及其它水 生动物,造成近万人中枢神经疾患,其中甲基汞中毒患者283 人中有66余人死亡。 (6)日本四日市哮喘病事件:1955年~1961年,日本的四日市 由于石油冶炼和工业燃油产生的废气严重污染大气,引起居 民呼吸道疾患聚增,尤其是使哮喘病的发病率大大提高。 (7)日本爱知县米糠油事件:1963年3月,在日本爱知县一带, 由于对生产米糠油业的管理不善,造成多氯联苯污染物混入 米糠油内,人们食用了这种被污染的油之后,酿成有13000多 人中毒。 (8)日本富山痛痛病事件:1955年到1968年,生活在日本富山 平原地区的人们,因为饮用了含镉的河水和食用了含镉的大 米,以及其它含镉的食物,引起痛痛病,就疹患者258人,其 中因此死亡者达207人。
55
然而,这5个城市在我国仅属中等污 染,许多城市尘污染还要严重得多,如: 吉林、济南、太原、铜川等城市总悬浮 微粒年日均浓度都超过600μg/m3,这些 城市冬季总悬浮颗粒物年日均浓度超过 1000μg/m3。 全国500多个城市中,大气环境质 量符合一级标准的城市不到1%。
56
57
58
12 噪声和固体废物污染
43
温室效应: 大气中二氧化碳和甲烷等污染物导 致全球气温上升。
空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的准确测量和记录已持续 近120年,这段时间里,二氧化碳水平增加,同时 全球温度上升0.4-0.7℃。根据模型的预测,。
44
温室效应引起的影响将是深远的,如极地 的冰会融化,海洋会因热而膨胀,海平面上升, 最终导致全球气候的大规模变化。另外,全球 变暖会引起生物的迁移,这种迁移或者是为寻 求适宜的温度,或者是为适应变化的环境,或 者是面临灭绝的反应。生物的这种迁移会引发 热带病,生境由温带气候变成热带气候就有可 能导致这类病(如疟疾)的流行。
45
46
47
§1、生态环境问题
10、含有毒物的工业 废气造成的酸雨,危 害作物和人体健康。
48
酸雨: 煤和石油燃烧产生二氧化碳和水蒸气, 喷涌出氧化氮和二氧化硫到大气中,溶于雨滴 中时转变为酸,导致酸雨。
49
酸雨分布广泛。在工业化高的地区, 雨的pH可能下降到3到4 之间,这相当于 自然雨水酸度的100 到1000倍。美国东北 部和加拿大,一些湖泊pH可能降低到4.0,
14
我国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国家 之一,建国初期水土流失面积约153万平 方公里,40年来初步治理了50多万平方公 里,而目前水土流失面积已达179万平方 公里。
15
§1、生态环境问题
3、野生生物大量灭绝,野生生物的生活环境遭 到破坏,许多物种绝种,影响生态平衡。
16
我国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 国家之一,高等植物和野生动物物种均 占世界的10%左右。然而,环境污染和 生态破坏导致了动植物生境的破坏,物 种数量急剧减少。我国高等植物约有 4600种处于濒危状态,占高等植物的15 %以上,近50年来约有200种高等植物 灭绝;野生动物中约有400种处于濒危 或受威胁状态。
(1)比利时马斯河谷烟雾事件:1930年12月1日~5日,比利时 的马斯河谷工业区,外排的工业有害废气(主要是二氧化硫) 和粉尘对人体健康造成了综合影响,一周内有几千人发病, 近60人死亡,市民中心脏病、肺病患者的死亡率增高,家畜 的死亡率也大大增高 。 (2)美国洛杉矶烟雾事件:1943年5月~10月,美国洛杉矶市 的大量汽车废气产生的光化学烟雾,造成大多数居民患眼睛 红肿、喉炎、呼吸道疾患恶化等疾病,65岁以上的老人死亡 400多人 。 (3)美国多诺拉事件:1948年10月26日~30日,美国宾夕法尼 亚洲多诺拉镇大气中的二氧化硫以及其它氧化物与大气烟尘 共同作用,生成硫酸烟雾,使大气严重污染,4天内42%的居 民患病,17人死亡,其中毒症状为咳嗽、呕吐、腹泻、喉痛 。 (4)英国伦敦烟雾事件:1952年12月5日~8日,英国伦敦由于 冬季燃煤引起的煤烟形成烟雾,导致5天时间内4000多人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