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传的物质基础
遗传的物质基础

蛋白质的性质
理上的作用.因此蛋白质的变性凝固是个不可逆过程造成蛋白质 变性的原因 物理因素包括:加热、加压、搅拌、振荡、紫外线照射、X 射线、超声波等: 化学因素包括:强酸、强碱、重金属盐、三氯乙酸、乙醇、 丙酮等。 6、颜色反应 蛋白质可以跟许多试剂发生颜色反应.例如在鸡蛋白溶液中 滴入浓硝酸,则鸡蛋白溶液呈黄色.这是由于蛋白质(含苯环结 构)与浓硝酸发生了颜色反应的缘故.还可以用双缩脲试剂对其 进行检验,该试剂遇蛋白质变紫 7、蛋白质在灼烧分解时,可以产生一种烧焦羽毛的特殊气味. 利用这一性质可以鉴别蛋白质.
蛋白质的性质
4、加入电解质可产生盐析作用 少量的盐(如硫酸铵、硫酸钠等)能促进蛋白质的溶解。如 果向蛋白质水溶液中加入浓的无机盐溶液,可使蛋白质的溶解度 降低,而从溶液中析出,这种作用叫做盐析. 这样盐析出的蛋白质仍旧可以溶解在水中,而不影响原来蛋 白质的性质,因此盐析是个可逆过程.利用这个性质,采用分段 盐析方法可以分离提纯蛋白质. 5、蛋白质的变性 在热、酸、碱、重金属盐、紫外线等作作用下,蛋白质会发 生性质上的改变而凝结起来.这种凝结是不可逆的,不能再使它 们恢复成原来的蛋白质.蛋白质的这种变化叫做变性. 蛋白质变性后,就失去了原有的可溶性,也就失去了它们 生.
蛋白质合成中的三种RNA
mRNA:是蛋白 质合成(翻译) 过程中的模版, 蛋白质 分子中 氨基酸的排列顺 序,就是由 mRNA 上每3个 相邻的核苷酸形 成的密码子的排 列顺序决定的;
tRNA
tRNA: 的作用 是在蛋白质的合 成过程中 转运 氨基酸,为蛋白 质的合成提供原 料;并可准确识 别 其所转运的 氨基酸在mRNA 上的密码子;
蛋白质的性质
1、具有两性 蛋白质是由α-氨基酸通过肽键构成的高分子化合物,在蛋白 质分子中存在着氨基和羧基,因此跟氨基酸相似,蛋白质也是两 性物质。 2、可发生水解反应 2 蛋白质在酸、碱或酶的作用下发生水解反应,经过多肽,最 后得到多种α-氨基酸 3、溶水具有胶体的性质 有些蛋白质能够溶解在水里(例如鸡蛋白能溶解在水里)形 成溶液。 蛋白质的分子直径达到了胶体微粒的大小(10-9~10-7m) 时,所以蛋白质具有胶体的性质。
2022-2023生物中考一轮复习第24课时 生物的遗传和变异(一)(鲁教版)

2.转基因超级鼠 (1)过程:利用 转基因 技术将 大鼠生长激素基因 转入核 未融合 入代孕小鼠的 输卵管 内,生出的小鼠个体较大。
的受精卵内,再将受精卵注
(2)结论: 基因 控制生物的性状。
名师点拨 (1)转基因技术就是把一种生物的某个基因,用生物技术的方法转入到另一种生物的基因组中,培 育出的转基因生物就有可能表现出转入基因所控制的性状。 (2)生物的性状除了受基因的控制,有些性状是否表现还受到环境的影响。因此生物有许多性状是 基因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 (3)克隆技术可以证明遗传物质储存在细胞核中,转基因技术可以证明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 3.基因的显隐性与性状的不同表现 生物的性状通常由一对染色体上的一对基因控制,成对的基因往往有显隐性之分,因此性状也有
进入精子或卵细胞中。 (2)生殖过程中,从亲代的体细胞→生殖细胞→发育成子代的体细胞,细胞中的染色体、DNA、基因的数量变化 如下表所示。
项目 染色体
DNA 基因 数量 (用N表示)
亲代体细胞 成对 成对 成对
2N
生殖细胞 成单 成单 成单
N
子代体细胞 成对 成对 成对
2N
【秒判正误】(正确的填“√”,错误的填“×”) (1)生物体直接把性状传递给了子代。( × ) (2)形成生殖细胞和受精卵分裂时,染色体的变化情况相同。( × ) (3)受精卵内染色体数目是体细胞的一半。( × )
显性性状∶隐性 性状= 3∶1
Aa×aa aa×aa
Aa∶aa=1∶1 aa
显性性状∶隐性 性状= 1∶1 全部为 隐性 性状
名师点拨 理解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具有相对性状的纯种个体杂交(AA×aa),子一代(Aa)所表现出来的性状 是显性性状,未表现出来的性状是隐性性状。子一代(Aa)杂交,则子二代表现出来的性状有显性性 状(AA、Aa),也有隐性性状(aa),AA∶Aa∶aa=1∶2∶1。 2.遗传规律的应用 (1)解题的一般步骤:画遗传图解→确定相对性状的显隐性→写已知个体的基因组成[显性为
遗传物质的基础PPT课件

(二)DNA分子的复制
1.概念:以亲代DNA分子为模板合成子代DNA分 子的过程
2.时间:有丝分裂新间期和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 (基因突变就发生在该期)
3.特点:边解旋边复制,半保留复制
4.条件:模板、原料、酶(解旋酶、聚合酶等)、能量
5.意义:保持前后代遗传信息的连续性(DNA分子 独特的双螺旋结构,为复制提供了精确 的模板,通过碱基互补配对,保证复制 能够准确进行。)
④ (A+G)/(A+T+G+C)= 1 / 2
⑤ (A+T)/(A+T+G+C)=a
则 (A1+T1)/(A1+T1+G1+C1)= a
14
2、与复制有关的碱基计算
一个DNA连续复制n次后,共有多少个DNA?多
少条脱氧核苷酸链?母链多少条?子链多少条?
DNA分子数 = 2n 脱氧核苷酸链数 = 2n+1 母链数 = 2 子链数 = 2n+1﹣2
DNA双链 C
A
A链
TG
B链
信使RNA 转运RNA
AU
G
A
C链 G D链
氨基酸
丙氨酸
1、丙氨酸的密码子是 GCA,决定合成该氨基
酸的DNA上的碱基是 CGT 。
2、第二个氨基酸是 UGC半胱氨酸,(查密码表)
3、 A 链为转录的模板链,遗传密码子存
12
第一代 第二代 第三代 第四代
13
有关DNA中的碱基计算
1、与结构有关的碱基计算
① (A+G)/(T+C)= 1
(A+C)/(T+G)= 1
② (A1+T1)/(A2+T2)= 1
遗传的物质基础教案

遗传的物质基础教案教案标题:遗传的物质基础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遗传的概念和重要性。
2. 了解遗传的物质基础,包括基因、染色体和DNA。
3. 掌握基因的结构和功能。
4. 理解基因的遗传规律和遗传变异。
教学准备:1. PowerPoint演示文稿。
2. 白板、彩色粉笔或马克笔。
3. 学生练习册。
4. 实验材料(可选)。
教学过程:引入:1. 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一些具有遗传特征的生物,如黑色素沉着的狗、花色斑马等。
2. 引发学生对遗传的兴趣和好奇心,引导他们思考这些特征是如何传递给后代的。
探究:1. 通过PPT演示,向学生介绍遗传的概念和重要性。
2. 解释遗传的物质基础是基因、染色体和DNA。
3. 使用示意图和实际图片,展示基因、染色体和DNA的结构和层次关系。
4. 解释基因的功能,包括决定个体的特征和控制生物体的生理过程。
5. 引导学生思考基因是如何通过遗传规律传递给后代的,并介绍孟德尔的遗传定律。
实践:1. 分发学生练习册,并组织学生进行个人或小组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2. 可以设计一些基于遗传的实验,如观察果蝇的眼色遗传、植物的花色遗传等,让学生亲自参与实践,加深对遗传的理解。
总结:1. 回顾所学内容,强调遗传的重要性和基因的作用。
2. 提醒学生遗传的物质基础对于理解生物学和进化的重要性。
拓展:1. 鼓励学生进一步了解现代遗传学的发展和应用,如基因工程、遗传疾病的研究等。
2. 提供相关阅读材料或网站链接,供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索。
评估:1. 在课堂结束前进行一个简短的问答环节,检查学生对于遗传的物质基础的理解程度。
2. 收集学生练习册的作业,评估他们对于遗传概念和基因结构的掌握程度。
教学延伸: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兴趣,可以进一步探讨遗传的应用,如农业遗传改良、家族遗传疾病的风险评估等。
可以组织小组讨论或开展研究项目,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思维。
遗传的物质基础

第一节遗传的物质基础教学分析:本章在学习“绿色开花植物的一生”“动物的生殖和发育”“人类的生殖和发育”的基础上来研究“生物的遗传和变异”。
生物在生殖和发育过程中表现出遗传和变异的现象,遗传和变异是生物界普遍存在的现象。
这就使第四单元“物种的延续”成为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
“遗传的物质基础”是学习性状的遗传、性别决定、生物的变异和人类优生的基础,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本章注意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辨析概念的能力,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使学生在已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上结合现代生物科技成果,构建起相应的知识体系,不断提高生物科学素养。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说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2、描述基因的概念及其作用。
3、描述染色体、DNA和基因的关系。
能力目标:1、通过对有关实验进行分析,得出“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的结论。
2、通过有关材料进行分析,得出“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的概念。
3、能正确表述“染色体、DNA和基因”之间的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验“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是科学家经过大量的实验、探究的结果。
2、积极参与小组之间的合作交流。
教学重点、难点:细胞核是遗传的控制中心,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细胞核、染色体、DNA、基因之间的关系。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教学过程:导入:同学们请观察屏幕上老师一家三口的照片,分析孩子长得像爸爸,还是像妈妈多一些?(学生回答)老师总结遗传的概念,导入新课我们一起来探索:遗传的物质基础(板书课题)引导探究新知:一、展示伞藻的嫁接实验视频学生观看视频并回答一下问题:1、比较伞藻A和伞藻B,填写下列表格。
2、在图中找出伞藻A和B的细胞核,并标注出来。
3、伞帽的形状是由伞藻的哪部分结构控制的?4、通过对伞藻嫁接实验的观察,你得到了什么启示?学生认真观察视频,进行描述,先自己进行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学生展示学习成果,对于未解决的问题小组交流讨论,学生归纳总结。
教师及时进行语言鼓励,总结细胞核是遗传的控制中心。
遗传的物质基础ppt课件

2.通过对伞藻嫁接实验的观察,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伞藻的形状与含有细胞核的假根部分有关,在细胞核中含有 控制伞帽形成的遗传物质。
03 学习活动 小资料:小羊多莉的身世
细胞核
A
卵细胞
无核卵细胞
融
供卵细胞母羊
C
合
细
多莉 B
胞
代孕母羊
遗传信息存在于哪里?
03 学习活动
一、遗传的控制中心
观察思考
伞藻是一类大型的单细胞水生绿 藻,细胞核位于基部的假根内。
帽呈伞形
帽呈菊花形
伞藻A
伞藻B
03 学习活动
伞藻A 伞藻B
03 学习活动
伞藻A
伞藻B
移接体长出了伞形的帽
将伞藻B的伞柄切下移接到伞藻A的假根上
03 学习活动 一、遗传的控制中心
胚胎
供核母羊
乳腺细胞
细胞核
03 学习活动
如果将正在分裂的细胞用碱性染料染色后,再 放在显微镜下观察,你会发现细胞核中有许多 染成深色的物质——染色体。
03 学习活动
所有生物体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和形态是相同的吗?
小鼠体细胞内有20对染色体
人体细胞内有23对染色体
03 学习活动
所有生物体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和形态是相同的吗?
03 学习活动
基因 1
基因 2
基因是DNA分子上具有遗传效应的片段
03 学习活动
生物体
细胞
细胞核
染色体
DNA 基因
你能否用图解的形式表示出细胞核,染色体,DNA和基因的关系呢?
03 学习活动
细胞核,染色体,DNA和基因的关系
遗传信息的概念高中生物

遗传信息的概念高中生物
高中生物——遗传信息的概念
一、遗传信息的定义
遗传信息指的是生物体内所含有的控制个体发育和生命过程的基因,它是遗传的物质基础,主要由核酸DNA和RNA组成。
二、遗传信息的种类
1.基因型:基因型是个体所拥有的基因组合,决定了个体的遗传特性。
有两种类型:纯合子和杂合子。
纯合子的基因型是两个相同的等位基因,而杂合子的基因型则是两个不同的等位基因。
2.表型:表型是个体所表现出的形态、结构、功能和行为等性状。
它由基因型和环境因素共同决定。
同一基因型的个体也可能表现出不同的表型,在遗传学中称为表现型的变异。
三、遗传信息的传递
1.遗传物质的分离:在DNA分子的复制和有丝分裂过程中,可以将父代染色体的遗传物质传递给子代。
在减数分裂过程中,由于染色体的分离和交叉互换,也会发生遗传物质的混合和分离。
2.基因变异:基因变异是指基因在遗传过程中发生的改变,包括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基因重排等。
它们是维持物种遗传多样性和适应性的重要途径。
四、遗传信息在遗传病中的作用
一些遗传疾病是由基因的突变引起的,这些突变可以影响DNA的编码和调控功能,导致蛋白质合成和代谢的异常,进而影响个体的生长发育和生命健康。
例如:先天性多发性骨软骨发育不良症、囊性纤维化等。
综上所述,遗传信息是生命活动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制约个体生命活动和遗传传递的物质基础,对于维持物种的遗传多样性和适应性具有重要意义。
遗传的物质基础

遗传的物质基础遗传是生物界中一项重要的自然现象,它决定了生物种群多样性和演化的方向。
遗传的物质基础是遗传信息的传递与保存的载体,称为遗传物质。
本文将从DNA(脱氧核糖核酸)的结构和功能、遗传物质的传递与保持以及遗传物质在生物界中的重要性三个方面,介绍遗传的物质基础。
一、DNA的结构和功能DNA是生物体内遗传物质的主要成分,也是遗传信息的承载者。
DNA分子由两条互补的链组成,呈现出双螺旋的结构。
这两条链通过氢键连接,其中腺嘌呤(A)与胸腺嘧啶(T)之间形成两个氢键,鸟嘌呤(G)与胞嘧啶(C)之间形成三个氢键。
这种碱基配对方式赋予了DNA分子稳定性和互补性。
DNA还具有复制和转录的功能,通过复制可以传递遗传信息,通过转录则可以使遗传信息转化为蛋白质。
二、遗传物质的传递与保持遗传物质的传递与保持是遗传的基本过程。
在有性生殖中,双亲的遗传物质通过生殖细胞的结合而传递给子代。
经过受精后,双亲的DNA分子会重新组合,形成新的个体。
同时,在无性生殖中,遗传物质则通过细胞分裂进行复制,从而保持遗传信息的完整性。
此外,DNA分子的稳定性对于遗传物质的长期保存也非常重要。
细胞通过一系列的修复和检测机制来保证DNA分子的完整性,从而确保遗传信息的准确传递。
三、遗传物质在生物界中的重要性遗传物质是决定生物遗传特征的关键因素,对生物界的多样性和演化起着重要作用。
通过遗传物质的传递,不同个体之间的遗传信息差异得以保留,从而形成种群的多样性,并为物种的适应和进化提供基础。
遗传物质还决定了个体的表型特征,如身高、眼睛颜色等。
此外,遗传物质还参与调控生物体内的许多生理过程和功能,如代谢、免疫反应等。
遗传物质的重要性不仅在于它本身承载了丰富的遗传信息,也在于它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共同决定了生物的生存与繁衍。
综上所述,DNA作为遗传的物质基础,在生物界中发挥着关键的作用。
通过对DNA的结构和功能的研究,我们能够更深入地了解遗传物质的传递与保持机制,以及其在生物界中的重要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过程:
吸附 侵入 合成 组装
这些新合成的 DNA 和蛋 白质外壳组装出很多个与亲成 组装 释放 最后,这些噬 菌体由于细菌的解 体而被释放出来, 再去侵染其他的细 菌。
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过程:
吸附 侵入 合成 组装 释放
细胞质遗传
生物的遗传
二、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1、DNA具备作为遗传物质的条件。
1)分子结构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2)能够自我复制,使前后代保持 一定的连续性 作为遗传物质, 必须具备什么条 ,从而 3)能够指导蛋白质的合成 件呢? 控制新陈代谢过程和性状 4)能够产生可遗传的变异
在细胞核里的 染色体是由蛋白质 和 DNA组成的。 但蛋白质的含量和 结构都不够稳定, 而且本身不能够进 行复制,因此不能 够充当遗传物质 。
引入 新课
制生物性状的主要遗传 物质是脱氧核糖核酸 (DNA)。
讲授 新课
生命之所以能够代代延续, 主要是由于遗传物质绵绵不断地 向后代传递,从而使后代具有与 前代同样的性状。
一. 遗传物质的主要载体—— 染色体
通过对细胞有丝分裂、减数 分裂和受精过程的研究,人们了 解到染色体在生物的传宗接代过 程中,能够保持一定的稳定性和 连续性。因此,人们认为染色体 在遗传上起着主要作用。
课堂 小结
核酸是一切生物的遗传物 质,核酸包括脱氧核糖核酸 (DNA)和核糖核酸(RNA), 绝大多数生物都是以DNA作为 遗传物质的,因此DNA是主要 的遗传物质。 DNA主要存在于染色体上, 因此,染色体是遗传物质的主 要载体。
遗传的物质基础
(二) DNA的结构和复制
高中生物多媒体教学课件
再想一想,蛋白 质能否作为遗传 物质?
2、DNA是遗传物质的证据。
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是一个有力 的证据,证明了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噬菌体是一种专门寄生在细菌 体内的病毒,它的头、尾的外 部都有由蛋白质组成的外壳 (头膜和尾鞘),头的内部含 有DNA。
头膜 DNA
尾轴 尾鞘 尾丝
基片
一种噬菌体的模式图
遗传的物质基础
(一)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生物亲代与子代之间,在 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常常 相似,这就是遗传现象。 金丝猴的后代仍然是金丝猴 生物的遗传特性,使生物 界的物种能够保持相对稳定。 牛的后代仍然是牛 生物的各项生命活动都有 根据现代细胞学和 它的物质基础。生物遗传的物 质基础是什么呢? 遗传学的研究得知,控
释放
吸附
合成
侵入
组装
为什么染色体能在遗传上起作用?
染色体的化学成分主要是蛋 白质和 DNA,其中 DNA含量稳 定,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由于细胞中的DNA大部分在 染色体上,所以说遗传物质的主 要载体是染色体。
DNA的分布
主要在染色体上
(所以说,染 色体是DNA的 主要载体)
细胞质内
例:紫茉莉 叶色的遗传
细胞核遗传
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过程:
噬菌体
细菌
细菌染色体
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过程:
吸附
首先,噬菌体的尾端吸 附在细菌的表面
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过程:
吸附 侵入
然后, 噬菌体通过尾轴把 DNA全部注进细菌体内,而蛋 白质外壳则留在细菌体外,不起 作用。
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过程:
吸附 侵入 合成
噬菌体的 DNA 在细菌体内, 使细菌本身的 DNA 解体,同时 利用细菌的化学成分合成噬菌 体自身的 DNA和蛋白质,
DNA的化学结构
DNA的化学结构(1)
基本单位-脱氧核苷酸
磷酸 脱氧 核糖
碱基 G A C T
DNA的化学结构(2)
脱氧核苷酸的种类
A
腺嘌呤脱氧核苷酸
G
鸟嘌呤脱氧核苷酸
C
胞嘧啶脱氧核苷酸
T
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
DNA的化学结构(3)
A T
连 接
T
A
G
C
C
G
DNA的 复制
释放
吸附
合成
侵入
组装
返回
动画
这些噬菌体在大小、 形状等方面,都保持原 来噬菌体的特点。由此 可见,噬菌体的各种性 状是通过DNA传递给后 代的。这种情况足以证 明DNA是遗传物质。
三 遗传物质的种类
DNA —主要的遗传物质 目前,已有充 分的科学研究资料 证明,绝大多数生 物都是以DNA作为 遗传物质的。 RNA(核糖核酸) 有些病毒(如烟 草花 叶病毒),它们 不含有DNA, 只含有 RNA。 在这种情况下, RNA就起着遗传物质的 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