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整体形象的塑造
组织成员形象对组织形象的影响

内蒙古财经大学本科毕业论文组织成员形象对组织形象的影响作者宋丽娜系别公共管理学院专业公共关系学年级09 级学号902121159指导教师徐全忠导师职称教授内容提要个人形象与组织形象互相联系、互相影响,二者之间存在着非常密切的关系。
个人形象是构成组织形象的基本要素,对组织形象的塑造功能主要体现在领导者、公关工作人员和组织其他成员三个方面。
构成组织成员的三方面作为一个有机整体在对组织形象的塑造过程中,各有所长、相互影响、共同作用。
同时正确协调三者之间的关系,使之最大限度的发挥对组织形象的塑造功能,避免因自身问题造成组织形象受损,是十分必要和重要的。
关键词:形象个人形象组织形象作用分析AbstractPersonal image and the image of the organization are interrelated and influence each other, there is a very clos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wo. The personal image constitute the basic elements of the image of the organization and function of shaping the image of the organization is mainly reflected in three aspects of the leader, public relations staff and other members of the organization. Constitute three of the members of the organization in the process of shaping the image of the organization as an organic whole, have their own strengths, mutual influence, and joint action. Properly coordin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same time, maximize the function of shaping the image of the organization, to avoid causing damage to the image of the organization because of their own problems, it is very necessary and important. Keywords:image personal image image of the organization analysis of the role目录一、组织形象和个人形象的定义及构成要素 (1)(一)形象的概念与内涵 (1)(二)组织形象的含义 (1)(三)组织形象的评价指标 (1)(四)组织形象的构成要素 (2)(五)个人形象的含义及构成要素 (2)二、个人形象与组织形象的区别与联系 (2)(一)个人形象与组织形象的区别 (2)(二)个人形象与组织形象的联系 (2)三、组织成员形象对组织形象的作用分析 (3)(一)领导者的形象功能 (3)(二)公关工作人员的形象功能 (4)(三)组织其他员工的形象功能 (4)四、加强组织形象建设的几点建议 (5)(一)领导层形象建设 (5)(二)组织成员形象建设 (6)参考文献 (6)后记 (8)组织成员形象对组织形象的影响伴随互联网技术的推动,全球经济一体化、竞争国际化的崭新格局已经形成。
解读《骆驼祥子》

解读《骆驼祥子》解读《骆驼祥子》马克思、恩格斯以认识论为理论基础继承并发展了黑格尔的艺术典型论,把真实性的问题与典型性的问题联系起来,使文艺作品不但具有更高的审美价值,具有更为深广的社会内涵和更高的思想认识价值。
老舍先生所著的《骆驼祥子》,便很好的体现了艺术典型论这一思想理论,老舍成功的塑造了祥子这一艺术典型,这一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
老舍1930年从英国回国之后,面对满目疮痍的祖国,作品格调也变得沉重起来,《骆驼祥子》就是那个时期的作品,小说以祥子买车的三起三落为情节发展的中心线,淋漓尽致地表现了旧社会人力车夫的苦难生活,艺术的概括了祥子悲剧性命运的一生,愤怒的揭露声讨把祥子逼进堕落深渊的黑暗社会,同时向人们宣告了个人主义走向了陌路。
对于祥子这一人物形象的塑造,老舍先生显然是经过精心筛选与提炼的,因此显得炉火纯青极具代表性。
而不是随意的选择与抽取,因为那样显得过于稚嫩与普通。
正如列宁所说:“在社会现方面面,没有比胡乱抽取一些个别事实和玩弄实例更普遍站不住脚的方法了。
”[1]当时在青岛大学任教的老舍听到朋友谈及人力车夫这一群体及其命运后,便多方了解与搜集资料,并结合当时现世进行理性思考,最终构造出骆驼祥子这一典型形象,这也便是艺术典型论中所说的,作家面对纷繁复杂的生活现象,不是随意拣取一些生活现象就可以用来铺成作品的,而需要把握现象与本质的内在联系,从中加以选择提炼,这是一个将丰富的感性材料加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改造制作工作过程,老舍先生正是在此基础上孕育出祥子这一鲜明生动的形象,这不愧是一次成功的艺术构思与审美创造。
我们在惊羡于老舍先生非凡的再现于创造才能的同时,还要知道典型形象筛选的深刻含义与最终目的。
典型的塑造是一种个性的表现,但个性的描摹归根结底是要反映一种共性的东西,反映一种普遍的现象,折射一种深层的社会问题。
在西方美学史上,德国古典美学提出了感性与理性,个性与共性相融合的整体说,这种整体说的首创者是康德,而完善者则是黑格尔。
教师职业道德题

一、单选题:1、教师职业道德区别于其他职业道德的显著标志就是(A)A、为人师表B、清正廉洁C、敬业爱业D、团结协作2、随着时代的进步,新型的、民主的家庭气氛和父母子女关系还在形成,但随孩子的自我意识逐渐增强,很多孩子对父母的教诲听不进或当作"耳边风",家长感到家庭教育力不从心。
教师应该(C)A、放弃对家长配合自己工作的期望B、督促家长,让家长成为自己的“助教”C、尊重家长,树立家长的威信,从而一起做好教育工作D、在孩子面前嘲笑这些家长3、托尔斯泰说:“如果一个教师把热爱事业和热爱学生结合起来,他就是一个完美的教师”。
这意味着教师要(A)A、关心学生、了解学生B、尊重学生、信任学生C、严格要求学生,对学生一视同仁D、把热爱事业与热爱学生结合起来4、孔夫子所说的的"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止",从教师的角度来说可以理解为(D)A、走路身体一定要端正B、自己做好了,不要教育学生,学生自然会学好C、对学生下命令一定要正确D、教师自己以身作则,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巨大的影响5、当前教师队伍中存在着以教谋私,热衷于"有偿家教"现象,这实际上违背了( D)A、爱岗敬业的职业道德B、依法执教的职业道德C、严谨治学的职业道德D、廉洁从教的职业道德6、师德的灵魂是(A)A、关爱学生B、提高修养C、加强反思D、提高业务水平7、在教育教学的细节中如何做到尊重学生的个别差异(B)A、对学生一视同仁,一样要求B、辨证地看待学生的优缺点,不绝对化C、在学生之间进行横向的比较与学习D、不同的学生犯了同样的错误,不考虑动机与原因就进行处理。
8、加强师德建设是具有社会意义的重要工程,是贯彻(B)的现实需要。
A、依法治国B、以德治国C、以人为本D、均衡发展9、师德修养的时代性特点需要教师(C)A、随时代变化,彻底变革师德内涵。
B、向西方发达国家学习,重新确立师德规范。
着装仪容培训心得体会范文

在我国,礼仪被视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每个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近期,我有幸参加了公司组织的着装仪容培训,通过这次培训,我对着装仪容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以下是我的一些心得体会。
首先,着装仪容不仅是个人形象的问题,更是反映一个集体乃至一个国家精神风貌的重要方面。
培训中,讲师详细介绍了着装的基本原则,如色彩搭配、款式选择、场合着装等。
我意识到,在正式场合,着装要符合职业特点,既要展现个人魅力,又要体现出公司的整体形象。
在色彩搭配方面,我学到了许多实用的知识。
例如,在商务场合,应选择稳重的颜色,如深蓝、黑色、灰色等;在休闲场合,则可以选择明亮的颜色,如白色、米色、浅蓝色等。
此外,搭配时应注意色彩之间的协调,避免过于突兀。
在款式选择上,我明白了简洁、大方、得体是关键。
无论是西装、衬衫还是裙子,都要注重剪裁合身,避免过于宽松或紧绷。
同时,饰品的选择也应适度,过多或过大的饰品会分散他人的注意力。
在场合着装方面,培训中提到的“三色原则”让我印象深刻。
即一套服装中,颜色不宜超过三种,且应选择与肤色、体型相匹配的颜色。
此外,还要根据不同的场合选择合适的鞋子和包包,使整体造型更加协调。
通过培训,我认识到着装仪容的重要性不仅体现在个人形象上,更体现在与人交往的方方面面。
一个得体的着装仪容,可以给人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有助于建立信任和尊重。
在商务场合,得体的着装仪容还能展现个人专业素养,提升团队凝聚力。
在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我将努力践行以下几点:1. 注重着装仪容,使自己在不同场合都能展现出最佳形象。
2. 积极学习礼仪知识,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3. 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为团队树立良好的形象。
4. 关注他人着装仪容,相互学习,共同进步。
总之,这次着装仪容培训让我受益匪浅。
在今后的日子里,我会不断丰富自己的礼仪知识,提升个人形象,为公司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同时,我也将带动身边的人,共同营造一个文明、和谐的职场环境。
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

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在文学作品中,人物形象是构建故事情节和传达主题的重要元素之一。
通过细致刻画各种各样的人物,作家能够给读者展现一个完整而真实的文学世界。
这些人物形象的塑造既要符合作品整体的主题和情感,又要有独立的性格特点和生命力。
下面将从不同的角度探讨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
一、外貌特征和形象描写在文学作品中,人物的外貌特征和形象描写是构建人物形象的基础。
通过对人物的体貌特征、面部表情、着装风格等进行细致描写,读者能够直观地感受到人物形象的真实感和细节感。
比如,在鲁迅的小说《狂人日记》中,主人公的面容惨白、瘦弱的身体以及颤抖的手指,都通过精细的描写呈现给读者,让读者对主人公的形象有了深刻的印象。
二、性格特点的刻画人物的性格特点在文学作品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作家通过刻画人物的言行举止、内心世界、与他人的互动等来展现人物的性格特点。
有的人物性格坚毅不拔,有的人物性格犹豫不决,有的人物性格善良温和,有的人物性格阴险狡诈,形形色色的性格特点在文学作品中呈现出丰富多样的人类性格。
三、经历和背景的铺陈人物形象的塑造不仅需要关注表面的外貌和性格特点,还需要通过描写人物的经历和背景来深化人物形象。
人物的经历和背景会对其性格和行为产生深远影响,因此在塑造人物形象时,必须要充分考虑人物的成长经历、家庭背景、社会环境等因素。
例如,余华的小说《活着》中,男主角福贵的经历从繁华到贫困再到生死的考验,通过对他经历的描写,让读者更好地了解他的性格和内心。
四、言行举止的刻画人物在文学作品中的言行举止是展现其性格和内心世界的重要方式。
通过人物的对话、行为和思考过程等细节,读者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人物的个性和态度。
例如,大仲马的小说《基督山伯爵》中,主人公蒙蒂克里斯托的豪爽、正直和智慧,都通过他的言行举止和与他人的互动得以展现。
五、与其他角色的关系和互动人物形象的塑造不仅需要独立和完整,还需要通过与其他角色的关系和互动来凸显人物的特点和性格。
浅论电视台新闻播音员形象塑造

浅论电视台新闻播音员形象塑造摘要:在科技的飞速发展下,媒体产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电视新闻节目的质量也随之提高。
作为新闻报道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新闻主播的形象受到了广泛的关注。
在电视新闻节目的制作和播出中,新闻主播始终是一个重要的角色。
因此,电视台新闻主播要注重形象的塑造,善于学习,善于思考,把握新定位,顺应时代要求,积极主动地提高自己的整体形象,在大众心目中树立良好形象。
关键词:电视台;新闻播音员;形象塑造;策略1播音员的形象概述1.1播音主持的政治形象新闻媒体是党的喉舌,播音员要清楚地认清自己是党的新闻工作者,具有鲜明的政治觉悟。
播音员形象包括声音形象、屏幕形象和公共形象三个方面。
电视新闻播音员的工作重点是播报与国家政策、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类新闻,其总体形象、精神气质都是由声音传达的,因此,要使播音者的嗓音纯正、音色清晰、音调甜美、咬字准确,就能赢得听众的喜爱。
1.2播音主持的荧屏形象电视是一种以声像为媒体的高科技产品。
因此,电视台新闻主播在屏幕上的形象要庄重、大方、自然,服装、发型、妆容要与节目的风格相符,同时要满足大众的审美需求,这样才能体现主持人的亲和力和庄重。
1.3播音主持的公众形象作为电视传播的代言人,新闻播音员要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事业心,要有清晰的公共形象,要有良好的社会形象。
2塑造播音主持良好形象的重要意义首先,良好的播音主持形象有利于塑造媒体形象。
播音主持是新闻传播的中心环节,其形象是传媒的形象,是传媒整体实力的重要标志。
他们的行为,折射出传媒的价值取向、文化选择以及大众对传媒的印象,进而影响传媒的传播效果。
因此,要提高播音主持人的整体素质和能力,提高其传播水平,提高其在大众心目中的影响力,促进其健康有序发展。
其次,有助于有效传播先进文化。
作为大众传媒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播音主持一直是电视新闻战线的一个引子,它对先进文化的传播起到了引领和示范的作用。
因此,广播主持人的整体素质将直接关系到先进文化的传播质量与效果,以及大众对其的信赖。
个人形象设计 四季色彩理论

个人形象设计四季色彩理论个人形象设计四季色彩理论2011年09月30日春—明亮鲜艳的颜色群肤色特征:浅象牙色、暖米色,细腻而有透明感,红晕呈珊蝴粉色。
眼睛特征:象玻璃球一样奕奕闪光,眼珠为亮茶色、黄玉色,眼白感觉有湖兰色。
发色特征:明亮如绢的茶色,柔和的棕黄色、栗色,发质柔软。
春季型的人神情充满朝气,给人以年轻、活泼、娇美、鲜嫩的感觉。
春季型的人用鲜艳、明亮的颜色打扮自己,会比实际年龄显得年轻。
春季型人使用范围最广的颜色是黄色,可以多多使用,但要感觉明亮才算成功。
选择红色时,以橙红、桔红为主。
春季型人选择自己最适合颜色的要点是:颜色不能太旧、太暗。
春季型人的色彩搭配原则是用黄基调扮出明亮可爱的形象。
春季型人有着明亮的眼睛、桃花般的肤色。
春季型人穿上杏黄色或亮黄绿的上装,走在朵朵桃红、片片油菜花中,娇容月貌浑然一体。
春季型人的服饰基调属于暖色系中的明亮色调。
服饰中的画龙点睛之笔是春季色彩群中最鲜艳亮丽的颜色,如亮黄绿色、杏色、浅水蓝色、浅金色等,都可以作为主要用色穿在身上,突出轻盈朝气与柔美魅力同在的特点。
在色彩搭配上应遵循鲜明、对比的原则来突出自己的俏丽。
对春季型人来说,黑色将不再“安全”。
过深、过重的颜色与春季型人白色的肌肤、飘逸的黄发出现不谐和音,使春季型人十分黯淡。
如果现有衣橱里还有深色服装,可以把春季色群中那些漂亮的颜色靠近脸部下方,与之搭配起来穿。
春季型人适合的白色是淡黄色调的象牙白。
在炎热的夏天穿上象牙白的连衣裙,搭配上桔色的时尚凉鞋与包,鲜明的对比会让春季型人俏丽无比。
春季型人在选择灰色时,应选择光泽明亮的银灰色和由浅至中度的暖灰色;注意让它们与桃粉、浅水蓝色、奶黄色相配,会体现出最佳效果。
春季型人适合带黄色调的饱和明亮的蓝色。
浅淡明快的浅绿松石蓝、浅长春花蓝、浅水蓝适合鲜艳俏丽的时装和休闲装;而略深一些的蓝色如饱和度较高的皇家蓝、浅清海军蓝等,适合用于职场。
穿蓝色时与暖灰、黄色系相配为佳。
高校图书馆流通服务的改进措施

1 工作 人员服 务质 量 的改善
11 工 作 人 员 统 一 着装 并 规 范 服 务 用语 .
对于高年级的学生读者, 尤其是进人实习期的学生读者, 要向他们 推荐最新的科研成果和学术资料, 增加他们的信息量 、 开阔他们 的 眼界。 图书馆还可利册所拥有的网络资源和检索工具, 围绕学生读 者 的科 研 课题 、 业 论文 等 提供 相 应 的服 务 。 同时 , 于学 生读 者 毕 对 所学 々 业知识 以外的内容也要做好导读工作 。
科技 情报开发 与经济
文章 编 号 :0 5 6 3 (0 9 3 — 0 8 0 10 — 0 3 2 0 )5 0 2 — 2
S IF C F R A IND V L P N C 一 E HI O M TO E E O ME T& E O O Y N C NM
20 年 第 l 卷 09 9
通过 向读者进行爱 护罔书的宣传 教育和导读_ ,使读者 丁作 自觉 保 持 图 书 架 位 的 排 序 与 整 清 ,也 使 读 者 懂 得 图 书 的 基 本 分 类和图书架位 的排列规则。 必须有步骤 、 有系统地开展不同层次、 不同形式的导 读服务 。 对于低年级的学 生读者, 导读的重点是基础 理论方面的知识, 尽量帮助他们理解、 消化 、 吸收课堂教学内容。 对 于大二 、 大三的学生渎者, 应嗣绕“ 文检课” 的学习, 继续进行这方
工作人员 要尊重读 者 , 读者 的提 问要 耐心 、 对 细心地解 答 , 实行“ 首问负责制” 。凡是接受读者通过 电话或者直接提 问的馆 员 为首问责任 人 , 位责任人必须 热情接待 , 首 认真办理 , 负责到
底 , 渎 者 迅 速 、 便 地 得 到 满 意 的服 务 。如 果 自己 不 能 单 独 解 使 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整体形象的塑造——CI设计
一、教学目标
了解企业形象设计这一大的设计系统,了解CI设计中基础设计和应用设计的方法,尝试进行一套校园CI设计。
二、教学重、难点
CI设计的内容,涉及的方法。
三、课前准备
教师:CI设计的成功范例及CI的相关资料。
学生:收集CI设计的相关资料。
四、教学思路
(1)引导阶段
教师展示一套魔力猫CI案例图片。
教师从魔力猫的产生、涵义揭示课题,师生共同举例说出自己熟悉的CI设计作品,理解CI的基本概念。
(2)体验阶段
①欣赏CI设计成功范例,分析CI的基本构成内容,交流探究CI的意义与作用,
CI设计项目包括基础设计和应用设计两大部分。
基础设计也称“基本要素设计”,是指设计构成整个CI系统的基础性元素,是以标志为核心的设计。
基础设计的内容有标志、字体、色彩、标语、造型、图案和它们的各种组合方式。
(结合标志图片欣赏)
应用设计是把基础设计具体应用在各个需要展示、识别的领域中,
包括办公用品、广告与展示、商业与企业环境、服装、产品包装、室内外环境和交通运输等的设计。
(魔力猫)
CI是一种系列设计,把同一要素广泛用于不同的物体上,是进行系列设计的关键。
(百事公司产品)
②讨论CI的应用范围,并交流为学校活动进行的CI应用设计构思。
身边常见的CI设计——自制文化衫。
(3)总结阶段
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和体验,根据自己在校园CI设计构思过程中的感受及发现的问题进行交流。
(4)课后拓展
收集生活中的成功CI案例,分析它们成功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