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驱气藏单井动态优化配产方法研究

合集下载

水驱单元注采调整与技术优化措施探讨

水驱单元注采调整与技术优化措施探讨

水驱单元注采调整与技术优化措施探讨随着油田开采程度的加深和油井的老化,油藏中的渗透性和压力逐渐降低,导致注采效率下降。

为解决这一问题,水驱单元注采调整与技术优化措施变得至关重要。

一、水驱单元注采调整水驱油藏是一种较普遍的油藏类型,主要依靠水的物理性质从渗透性较好的层段驱动原油向井眼运移,提高原油采收率。

在一定的时间内,需要对水驱单元进行注采调整,以优化油田开采中的效率。

1.井周水注量调整在水驱过程中,需要对井周水注量进行调整,以确保注入的水能够均匀分布到整个油层。

如果注入的水不能均匀分布,可能会造成注采不平衡和油井压力的不稳定。

因此,需要根据油藏情况和井眼情况,调整井周注水量,控制注入压力和流量,以达到注采平衡和稳定性。

2.水质调整水质对油藏的采收率也有一定的影响。

采用一定的水质调整措施,可以提高油藏的注采效率。

常见的措施包括:加入适量的界面活性剂,调整水的pH值,增加水的硬度等。

二、技术优化措施除了注采调整外,还可以采用一些技术优化措施,提高油田开采的效率。

1.增产技术采用增产技术也可以提高油田开采过程中的效率。

常见的增产技术包括:井下维护技术、人工提高采油技术、水力压裂、热采技术和化学驱油技术等。

结合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增产技术,可以提高注采效率和采收率。

2.工艺流程优化油田开采过程中,可以对工艺流程进行优化,以提高工艺的效率。

优化的方案可以包括:改进注水管网,提高输送效率;优化注采井网结构,减少井间干扰;优化采收工艺,减少废水排放、废物处理等。

3.信息化建设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发展,油田开采也可以采用信息化技术进行优化。

例如,利用传感器监测油藏状态,提供精确的数据分析;利用数据挖掘和机器学习技术建立油田生产预测模型,帮助优化调整注采参数等。

总之,水驱单元注采调整和技术优化措施的实施,可以提高油田开采的效率和采收率,降低生产成本,促进油田的可持续发展。

水驱单元注采调整与技术优化措施探讨

水驱单元注采调整与技术优化措施探讨

水驱单元注采调整与技术优化措施探讨
随着油田开采的深入,原有油层储能逐渐耗尽,油井生产能力逐渐下降。

为了维持油
井的生产,提高采收率和经济效益,油田开采过程中需要通过水驱单元注采调整与技术优
化措施对油田进行优化管理。

1. 优化技术设计:通过改善油井原油体系结构和环境条件,提高水驱单元注采效率,达到优化生产的目的。

2. 调整生产参数:通过对油井的生产参数进行调整,提高产液量和采油率。

如增加
泵功率、降低注水量等。

3. 提高水驱效果:通过调整水井注水量,提高水质标准,增加注水井的压力、流量、水深和水质,加大水压等措施提高水驱效果。

4. 提高采油率:针对不同的油藏类型,采用不同的采油技术,如改变渗透率、改变
油水分布等,以提高采油率。

二、技术优化措施
1. 采油化学剂:通过添加表面活性剂、分散剂、缓蚀剂、乳化剂等化学剂,改善原
油流动性和水油分布比例,提高采收率。

2. 油藏物理压裂:通过物理压裂技术,增加油藏渗透率,加速原油产出,提高采收
率和经济效益。

3. 熔剂加热采油技术:通过熔剂加热原油,改善油层流动性,提高采油率,同时也
节约了能源成本。

4. 地震勘探技术:通过地震勘探技术,了解油藏地质结构和地层构造,找到更多的
油藏资源,提高采收率和经济效益。

总之,优化水驱单元注采调整与技术优化措施,能够提高油井生产能力和采油效率,
同时提高油田的经济效益和资源利用率。

水驱气藏型地下储气库注气过程优化方案

水驱气藏型地下储气库注气过程优化方案

气 井流 入 动态 方程 口 ( 反映 井底 压 力 、 层 压 力 储 与 流量 关 系 ) : 为
水 、 系统 毛 细管 力方 程 为 : 气
P ( 一 一 声 一 Ar s) Z ( 3)
q B) nr/ 一12 一 一 ( l( ) 啊 ] t r /+ (j 3 d
选 择 一种 最 优方 案 , 种做 法 既缺 乏科 学 性 , 不 可 这 又
避 免 地 产 生 盲 目性 。
*1 0 9 , 5 0 0 黑龙 江 省 哈 尔 滨 市 南 岗 区 海 河 路 2 4号 ; 0 电话 :0 5 ) 3 3 1 。 ( 4 1 2 0 0 9
流体 粘度 ;
B — — 流 体体 积 系 数 ; ,
维普资讯
Q 一 标 准状 态 流 体 体 积 流 量 , 入 为 正 , 一 注 采 出为 负 。 气 、 两相 饱和 度平 衡 方 程 为 : 水
S + S 一 1 ( 2)

各井 累积标 准 体积 注 入量 。

根 据 质量 守 恒 方 程 , 地 层 等 温 、 水 不 溶 , 设 气 渗 流 符合 达 西 定 律 , 虑 重 力 、 石 和 流 体 的 可 压 缩 考 岩 性 、 石各 向异性 和 非均 质 性 , 岩 以及 毛细 管压 力 的影


即在 夏季 用气 低 谷 时 , 供 气源 的剩余 气 体 储 将
一、 前 言 刖 舌
一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二 、 化 模 型 的 建 立 优
1 注 采 动 态 数 学 模 型 、
冬 季 的城 市 燃气 需求 量 几 乎是 夏 季 的 3 4 , ~ 倍

单井生产动态拟合法求取强水驱凝析气藏动态储量

单井生产动态拟合法求取强水驱凝析气藏动态储量

单井生产动态拟合法求取强水驱凝析气藏动态储量刘建仪;韩杰鹏;张广东;刘洋;龙强;张德政【摘要】针对压降法计算强水侵凝析气藏动态储量结果偏大,现代产量递减法则需要气井达到拟稳定流阶段时计算结果才准确等问题,提出了一种适用于强水侵凝析气藏的单井生产动态拟合新方法.该方法基于物质平衡理论、三相气井产能模型求取不同时间的地层压力,利用井筒压降模型、相态理论求取井底流压及物性参数,以测试的地层压力、产量、流压为目标函数并采用最优化方法自动拟合生产数据,从而求得单井动态储量和水侵强度.实例应用表明,本文方法与现代产量递减法(气井达到拟稳定流阶段)的计算结果相近,具有较好的准确性,而本文方法所需资料较少,适用性更强.【期刊名称】《中国海上油气》【年(卷),期】2016(028)002【总页数】5页(P83-87)【关键词】强水驱;凝析气藏;动态储量;物质平衡;生产动态拟合;方法评价【作者】刘建仪;韩杰鹏;张广东;刘洋;龙强;张德政【作者单位】西南石油大学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四川成都610500;安东石油技术(集团)有限公司北京 100102;西南石油大学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四川成都 610500;中国石油川庆钻探工程有限公司川西钻探公司四川成都 610051;西南石油大学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四川成都 610500;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湛江分公司广东湛江 524057【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33油气藏动态储量是指利用生产动态数据计算得出的油气藏地质储量。

目前,计算油气藏动态储量的方法有很多[1],主要有物质平衡法、产量递减法、压降法等。

但对于强水侵气藏,由于水体补充能量大,气藏开采时水体能很快补充能量[2],导致气藏在累积产气量很大的情况下地层压力降低缓慢,压降曲线没有上翘,无法表征水侵能量补给的特征,因此利用压降法所得结果与实际情况相差较大。

而现代产量递减法在实际应用中有一定局限性,即需要气井达到拟稳定流阶段时计算结果才较为准确。

水驱单元注采调整与技术优化措施探讨

水驱单元注采调整与技术优化措施探讨

水驱单元注采调整与技术优化措施探讨【摘要】本文主要探讨了水驱单元注采调整与技术优化措施,通过对水驱油藏特点进行分析,提出了相应的调整方法和优化措施。

在实际案例分析中,说明了调整与优化对生产效益的提升效果。

本文强调了水驱单元注采调整的重要性,同时展望了未来研究方向,指出了技术优化在提升生产效益方面的巨大潜力。

通过本文的讨论,可以为水驱油田生产管理提供一定的指导,并为相关研究领域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水驱单元、注采调整、技术优化、油藏特点、方法、措施、案例分析、效果评价、重要性、生产效益、研究方向。

1. 引言1.1 研究背景水驱单元注采调整与技术优化是提高油田开发效果和提高油田采收率的重要手段。

水驱油藏是指在油田开采过程中,注水从井口注入地下,推动油层内部原油向生产井口运移,以增加油井产出。

地层条件、油水界面变化等因素会导致水驱单元的注采不均匀,影响油田的生产效率和采收率。

如何调整水驱单元的注采,采取合适的技术优化措施,对于提高油田采收率和生产效益至关重要。

研究背景部分将从水驱油藏的特点出发,分析水驱注采调整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通过对水驱油藏的形成机理、开发特点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揭示水驱单元注采调整的需求。

借鉴国内外类似研究成果,对水驱单元注采调整的方法和技术优化进行探讨,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通过对水驱单元注采调整的背景和现状进行深入分析,可以为油田开发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持和指导,促进油田生产效益的提升。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通过对水驱单元注采调整与技术优化措施的探讨,深入分析水驱油藏的特点及存在的问题,探讨提高油田开发效率和生产率的有效方法,为油田注采调整和技术优化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以实现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量和延长油田生产寿命的目标。

通过对水驱单元注采调整方法和技术优化措施的研究,探索出更加适合水驱油藏开发的注采调整方案和优化技术,为油田生产管理提供参考和借鉴,促进油田生产效益的提升。

水驱油藏油井单井动态分析实例

水驱油藏油井单井动态分析实例

萨Ⅱ4、萨Ⅲ3等单元由于断层的遮挡,砂体注采不完善,存 在剩余油。为完善断层区砂体注采关系,计划对其实施补孔
三是完善滞留区砂体注采关系。主要完善由于注采井距较 大、部分注采不完善砂体或注采完善程度低砂体的注采关系,挖 潜滞留区型剩余油。一季度,编制实施1口井
喇9-1811井措施效果对比表
位于喇9-1888、喇9-1818两口 油井之间。由于注采井距井距 较大,部分砂体未控制住,形 成滞留区型剩余油。于2010年1 月补孔
吸水比例
11-PS1634
分层 分层
33.2% 40.3% 3 50m 13.5%
配注 35m 10m3 25m3
2009.11
11-PS1633
35m3↑ 45m3
11-PS1701
日产 液量 (t) 日产 油量 (t) 含水 (%)
100 50 0 20
10 0 100.0 1 1 1 1 1 1 4 5 5
喇7-1437井措施效果对比表
高Ⅰ11+12、高Ⅱ2等油层周围采 油井均发育较差,造成动用相对 较差,存在一定剩余油。于2009 年1月实施补孔
产液 产油 含水 (t/d ) (t/d ) ( ) % 措施前 9 0 94.6 项目 措施后 差值 59 50 5.1 5.1 92.6 -2.0
液面 (m ) 385 844 - 459
②精细油井堵水,减少储层无效产出
2010年,示范区计划实施采油井堵水10口。目前已编 制采油井堵水5口,正组织实施 Ⅰ、厚油层内精细堵水 主要采取以下三种做法
一 是 对 井组内发育稳定 结构界面的厚油 层,利用长胶筒 直接封堵到结构 界面部位
二是对发育不稳定结构界面的厚油层,适当增加封堵 厚度

采油测试中的水驱、气驱等增注剂效果评估与优化研究

采油测试中的水驱、气驱等增注剂效果评估与优化研究

采油测试中的水驱、气驱等增注剂效果评估与优化研究摘要:随着油田的逐步开发,油藏的采收率逐渐降低,为了提高油藏的采收率,采取增注剂技术已成为一种常见的提高油藏采收率的手段。

水驱、气驱等增注剂可以改变油藏的物理、化学性质,促进油藏中原油的流动和排出,但增注剂的效果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油藏渗透率、孔隙度、油水相对渗透率等。

因此,对增注剂效果进行评估和优化研究,有助于提高油藏采收率和经济效益。

本文主要研究采油测试中的水驱、气驱等增注剂效果评估与优化研究。

关键词:采油测试;水驱;气驱;效果评估;优化研究;引言采油测试中的增注剂,如水驱、气驱等,是一种常用的技术手段,用于增强油田采油效果和提高采收率。

对于储层特征和地质条件不同的油田,选择合适的增注剂及其效果评估和优化,对于油田的有效开发和生产至关重要。

本文旨在研究采油测试中的水驱、气驱等增注剂的效果评估与优化,探讨相关技术和方法,并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分析,以期提出合理有效的评估和优化策略。

1增注剂的概述1.1水驱技术水驱技术是一种常用的采油增收方法,通过注入水来排挤油井中的原油,从而提高采收率。

水驱技术适用于许多类型的油田,尤其是具有较高孔隙度和渗透率的油藏。

在水驱过程中,水被注入到含油层中,流动并沿着孔隙向井筒移动。

水的注入可以改变油层的物理性质,降低油层的黏滞度和表面张力,从而减少原油在孔隙中的保持力。

当水流经油藏时,会形成一个水前移的稳定前缘,将原油向井筒驱替,并从井口收集。

这样,水驱可以增加原油的采集量,提高采收率。

1.2气驱技术气驱技术是一种利用气体(如天然气、氮气等)推动原油流动的方法。

与水驱不同,气驱技术主要通过气体的压力驱替来增加采收率。

气驱技术特别适用于高粘度油和重质油田。

在气驱过程中,气体被注入到油井中,形成气体圈闭,增加储层压力,并将原油推向井筒。

通过调整气体的注入速度、浓度和压力等参数,可以实现更有效的驱替效果。

气驱技术可以提高油井产量,改善采油效果,并且对储层的破坏较小。

水驱单元注采调整与技术优化措施探讨

水驱单元注采调整与技术优化措施探讨

水驱单元注采调整与技术优化措施探讨随着油田纵向开采程度的不断提高,水驱单元注采调整和技术优化显得尤为重要。

随着水驱生产的进一步推进,单元储量逐渐减小,采油比例逐渐升高,油水比也逐渐下降。

针对这种情况,需要陆续采取合适的调整和操作优化措施,以提高水驱注采效果,延长单元油气产能,实现稳定的油田开发。

一、水驱单元注采调整(一)控制注采比随着开采程度的不断加深,采出水量升高,油水比逐渐下降,此时需要采用降低注采比的方法。

调整前,需要对单元产能分析,以及爆炸断层等地质条件和油藏特征比对,进行综合衡量后再进行调整。

具体调整方法:首先对水井井筒的导深、敛水管和提水管的长度和直径进行技术优化调整,其次结合注采率和注采强度的变化情况,不断适时调整注采装置。

(二)减少水位针对单元生产水位过高导致采油效果下降,需实施减少水位的技术措施。

在调整前,需要对井下水位进行测定,同时分析出井筒内结构特征和造成高水位的原因,确定具体采取的技术措施。

具体措施:改善井筒内石英管的质量,保证其贴合性和密封性;增加井筒内沉积物的清除,减少外部灰沙间隙闸阻,可在核心灌浆工艺和气体注入等多种技术手段的配合下实施。

(三)增加措施单元生产油气的稳定性不断发展,需增加措施以保证油气产能和合理注采维护。

具体措施:为保证单元油气产能的稳定性,可根据注采强度和每口井的注水量,制定出适当的生产方案,同时在井口设备的配置上加强其耐磨性,减少设备故障对单元生产的影响。

二、技术优化措施单元地质构造差异、油藏属性的差异等多种因素,对油田开采效益产生影响。

因此,运用先进的油藏地质和动态选址技术,结合单元对油藏力学特征与含油性、孔隙度等特征的分析,优化水驱单元注采方案,可以有效提高油气采出率和采收率,并保证油气生产的长效稳定性。

(二)优化注采测量仪器随着现代化管井化工控制水平信仰的提高,应当持续提高采油测量设备的服务性能,减小误差,提高测量精度。

从油水井的多实促技术上,可以对注采流量仪表进行技术优化改进,提高仪器的灵敏性、抗干扰能力和可靠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维普资讯
第2 5卷
第 2期
大庆 石油地 质 与开发
P G O D D .... .
20 06年 4月
・ 1・ 3
文章编号 :10 —74 (0 6 20 3 -3 0 035 20 )0 -0 1 0
水 驱 气 藏 单 井动 态优 化 配产 方 法 研 究
/i /n m——气 流 动 的 最 小 速 度 ,m d / ;P ——井底 温度 , o C;卜 井底 天然 气的偏差
() —— 井 底 流 动 压 力 ,MP ;A t a —— 井 筒 截 面 积 ,
1 ( )( ) 】 2 ㈩ I K 【 一 = c 1; 非临界流条件下
P( 一口P( ft ;) 74) ' 2 f £ 2 8 g
( )通过井下安全 阀压降 7 临界流条件下
( 9
s 公式等。 o n 上述 1 0个约束条件中的 口,口 …,口 的表达 式见文献 [ ] 1。 以上建立的水驱气藏配产模型为非线性动态优化 模型。对于具有上述特点的动态优化模型,可以采用 迭代解法…获得 目标函数最优值 。
张建 民 ,王怒 涛 ,杨 琨。 ,黄炳光
(. 1 两南石油大学 石 油丁程学 院,四川 成都 6 0 0 ; . 150 2 新疆油 田分公 司 勘探 开发研 究院 ,新疆 克扣玛 依 84 0 ) 30 0
摘要: 针对国内外气井 ( 藏)配产和设计中存在的工程 问题 ,引入生产时间的概念 ,建立 了水驱 气井 ( ) 的动 态优 化 配产模 型 。该模 型改 变 了传 统意 义上 用绝 对 无 阻流 量 配产 计 算过 程 ,对 生产数 据 的 藏 依赖性小,可以减少因人为因素造成的配产不当和设计失误。特别是具有天然水侵 的气藏 ,如果产量 配置不合理 ,造成井底积液,严重影响气井产量,因此时水驱气藏动 态优化配产具有更重要 意义。
2 )( ) 】 2 c) ( 【 一 = s cl 。
资料 ,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当给定确定的径向半径
后 ,可以预测井底流动压力随生产时间的变化。 ( )储层 中部到油管底端处压降 3
P 一 口1 l£ £ () P2 ft2 'g 2

采出程度; =

水侵体积 系数 ;E = p
{f c
l 一 0 wi
—变系。 — 容 数
关 键 词:水 驱 气藏 ;物 质 平衡 方程 ;非线 性优化 ;优 化 配产
文献标 识码 :A 中图分类号 :T 3 1 1 E 3 .
在文献 [ ] 中,对气井动态优化配产已经作了 1 较详细的介绍 ,但有以下几个方面需要考虑。文中主 要是 以气井 IR方程为基础获得井底流动压力 ,这有 P
作者简介 :张建民(9 0 ,男 ,河南许 昌人 ,在读博士 ,从事油气藏开发及动态研 究。 1 一) 8
维普资讯

3 2・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PG O D D . ....
第2 5卷
第2期
二项式系数。对于低渗透储层 ,很难获得稳定 的试井
收稿 日期 :2 0 -41 0 50 .3

l r 2・ W
( 限差 分方 程 ) ( ) 有 4
对于中、高渗透有系统测试资料 的储层 ,用 IR P
曲线 建立 起 平 均 地 层 压 力 和井 底 流 动 压 力 之 间 的 联 系 。运 用第一 次 稳 定 试 井 资 料 确 定 地 层 系 数 ( ) 和惯 性 阻 力 系数 ( ,从 而 反 求 随 生 产 时 间 变 化 的 口)
以满 足气 井长期 稳产 的要求 。
2 气井动态优化配产模 型
1 气 井压力 系统分解 ¨ l
气井生 产 系统是 一个 不 问断 的连 续 流 动过 程 ,
这种生产系统也称生产井模型 ,简单的生产井模型由
3部分组 成 ,如 图 1 所示 。
( )地层渗流方程 2
P 一 2 =a : P q 6 +
g ≥ g|| T1 l i
() 5
(2 1)最小携液速度H 约束
( )油管底端到井下气嘴压降 4
P( 一口P( =0f i) 32) 42 { £t g
( )井下气嘴压降 5
临 界流 条件 下
() 6
式中
q l 19 m n: .2×l 0
』w 厶 f
( 9 1)
p 一P

( 二项式方程) () 3
p 一p l
图 1 简单 的气 井生 产 系统
△ .

气井的压降损失也分为 3 部分,即:地层渗流压 降 卸 。 p 一 ,井筒 内压降 卸 。 P P 地面流 = p = 一 动压降 卸 p| 一 。其 中,井筒内压降又可根据 = ) P f 不同的井身结构细分为井底到油管底压降 △ p p = 一 P㈩;油管底到井下节流阀压降 A 3 P 一 2] 1 p = …) P(;流 f 体通过井下节流阀压 降 A Pf 一 ) p = :】 P ;井下节流 f

个缺点 ,对一个气井来说 ,IR方法本身是基于稳 P
定流动才能获得 IR方程常数 ,对于低渗透或特低渗 P 透气藏来说,要获得稳定的 IR曲线较困难 ,因此本 P 文充分考虑储层的性质,利用数值模拟技术获得井底 流 动压力 。 同时 ,考 虑生 产时 间和压 力 的变化 关系 以 及井底积液 、 底水锥进 、地层垮塌等外在因素对产量 的制约 ,研究 了水驱气藏单井 动态优化 配产方法 ,
P2 2 ㈩
因子 ,无 因次 。 =ft fg '2 6 () 8
( )井筒内压降 6
(3 1 )临界产量约束 在 实 际 应 用 的过 程 中 ,可 以采 用 D p i公 式 、 uut
Shl 式 、Cat a k s公 式 、Mee-ade-i co s公 rfH w i — n yr rnr r G P-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