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气藏动态分析-1详解

合集下载

石油大学,石油工程,油藏工程第四章--第一节 油藏动态分析方法 (开始)

石油大学,石油工程,油藏工程第四章--第一节 油藏动态分析方法 (开始)

第四章 油藏动态分析方法油藏投入开采以后,其地下流体(油、气、水)的分布及状态将发生激烈的变化。

这些变化是遵循一定的规律进行的,并且是受到某些因素的控制和约束的。

油藏动态分析方法的主要任务就是:研究油藏投入开采以后的变化规律,寻找控制这些变化的因素,并且应用这些规律来调整和完善油藏的开发方案,使之取得最好的开发效果。

油藏动态分析方法一般有如下三个阶段组成:历史拟合阶段、动态预测阶段、校正和完善阶段,这三个阶段有机结合,以完成油藏评价和方案制定工作。

历史拟合阶段是充分利用油田已生产的开发资料,针对油田开发过程的特点和规律,选取反映其特点和规律的方法来再现油田已开发的历程。

动态预测是将历史拟合阶段建立起来的描述油藏动态方法,用于规划和预测油藏今后的生产,并为对油藏进行必要的调整措施提供帮助。

校正和完善阶段是根据预测期内理论方法提供的油藏动态指标的变化和实际油藏动态指标的对比,可以发现这二者往往是有差别的,有些差别的出现是由于偶然因素的影响,而相当多的情况下是由于历史拟合所确定的规律还不够完善,这就要求人们根据新的生产情况来校正和完善。

所以从认识的角度上看,油田开发过程是一个不断认识并使之符合实际的过程。

第一节 物质平衡方法自1953年R.J.Schithuis 利用物质平衡原理,首先建立了油藏的物质平衡方程式以来,它在油藏工程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发展。

物质平衡方程式的主要功能在于:确定油藏的原始地质储量;判断油藏的驱动机理;预算油藏天然水侵量的大小;在给定的产量条件下,预测油藏未来压力动态。

本章推导了零维物质平衡方程式,所谓零维是将我们所研究的对象——油藏——作为整体来处理,描述油藏动态的指标代表的是油藏的平均指标。

虽然这种方法在很大程度上已经基本上是多维、多相、动态的物质平衡的数值模拟器所代替,但是这种方法仍然值得研究,因为它具有原理简单、运算容易等优点,并且利用它可以对油藏的动态作深入的了解。

一、油藏饱和类型和驱动类型的划分对于一个新发现的油藏,可以通过探井的测压和高压物性的分析资料,确定出油藏的原始地层压力和饱和压力。

气藏工程与动态分析方法t

气藏工程与动态分析方法t

第一章 气藏基本特征描述 第四节 地层热力学条件分析
二、地层压力
1.压力—深度关系分析
(1)压力系数?

藏 工
(2)异常压力气藏?

与 动
2.压深关系曲线的应用

分 析
(1)确定地层流体原始界面位置


1)确定地层流体原始界面位置 2) 当一口
探井打在含气区,另一口探井打在含水区时
(2)判断储集层的压力系统
/ 1 Swi Sgr
(2)应用举例
第一章 气藏基本特征描述 第三节 气藏岩石物性参数计算及实测数据处理
三、毛管压力曲线特征参数计算
1.压汞法的基本原理
2.毛管压力曲线的归一化处理
气 藏
(1)储层J函数的生成

程 与
(2)平均毛管压力曲线的确定

态 分
3.压汞资料的数字特征

方 法
(1)常用特征值:入门压力,正态分布特征值,地质混合



w 0.9994 5.8443103 p 6.5342 105 p2
wi
第一章 气藏基本特征描述
第二节 地层水的物性参数计算
五、地层水的密度
wp 0.996732 4.61464105Tf
气 藏 工
3.06254106Tf2




分 析 方
w 1.08388 5.10546104Tf
第一章 气藏基本特征描述
第二节 地层水的物性参数计算
三、地层水的体积系数
Bw

Vwf Vws

Bw 1 Vwt 1 Vwp

第四章油藏动态分析方法(2006.11)加概论

第四章油藏动态分析方法(2006.11)加概论
研究方法:
试井分析法、物质平衡法、经验统计法、数值模拟法。
第一节 试井分析方法
一.试井定义及分类
试井:对油气井进行的专门测试工作,其目的是为了获
得油气井或地层的某些参数,如产量、压力、温度等。
1
产能试井
稳定试井(常规产能试井) 等时试井
.
按 测 试 目 的 不稳定试井 分 类
修正等时试井
压降试井 压力恢复试井 变产量试井 干扰试井
MBH(Mathews、Brons、Hazebrook)方法: 当油井生产时间很短,且处于不稳定流动阶段,外推Horner 曲线至△ts处得到原始地层压力近似为平均地层压力;油井 生产时间很长,且进入拟稳态流动阶段,外推Horner曲线 至△ts处是特征压力p*。
长时Horner曲线
pDMBH
t
Pi
Pwf1
Pwf2
Pwf3
Pwf4 t
Pwf5
③修正等时试井
要求关井时间与等时生产时间 相同,确定产能方程。
开井时间 = 关井时间
⑵不稳定试井
通过改变油井工作制度,测得井底压力的变化资料,以不 稳定渗流理论为基础来反求油层参数,研究油层和油井特 征。
不稳定试井方法主要应用:
➢确定油层参数; ➢研究油井不完善程度; ➢判断增产措施效果; ➢推算地层压力; ➢确定油层边界; ➢估算泄油区内的原油储量。
第四章 油藏开发动态分析方法
➢试井分析方法 ➢经验方法 ➢物质平衡方法
油藏动态:油田投入开发以后,油藏流体由相对静止状
态转变为运动状态以后,油藏中发生的各种变化。
研究内容:
流体分布、运动状态、油层储量、驱油能量、压力变化等
研究目的:
➢认识油田开采过程中开发指标的变化规律; ➢检验开发方案的合理性; ➢完善开发方案或对原方案进行调整。

油气藏动态分析:-气井生产参数

油气藏动态分析:-气井生产参数
井口压力、地层压力和井温。 试井试采资料
4.1.1气井生产参数
二、气井分析的内容
(1)收集气井的全部地质和生产技术资料,编制气井井史,绘制采气曲线。 (2)分析气井气、油、水产量与地层压力、生产压差之间的关系,寻求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 和规律,推断气藏内部的变化。 (3)通过气井生产状况和试井资料,结合静态资料分析气井周围储层及整个气藏的地质情 况,判断气藏边界和驱动类型。 (4)分析气井产能和生产情况,建立气井产能方程,评价气井和气藏的生产潜力。 (5)提供气藏动态分析工作所需的各项资料,包括地层压力、地层温度及流体性质变化等。
2. 目前地层压力(静压)
定义: 气层投入开发以后,在某一时刻关井,待压力恢复平稳后,所获得的 井底压力称为该时期的目前地层压力,又称为井底静压力,简称为静压。
4.1.1气井生产参数
三、基本概念
3. 井底流动压力(流压)
定义:气井在正常生产时测得的井底压力称为井底流动压力,简称为 流压。它是流体从地层流入井底后剩余的能量,同时也是流体从井底流向 井口的动力。
确定方法:实测法、计算法
4.1.1气井生产参数
三、基本概念
4. 井口压力
在气井井口测得的井口压力分为油压和套压。 油压:指井口油管头处测得的油管内的压力。 套压:指井口套管头处测得的套管内的压力。
4.1.1气井生产参数
三、基本概念
不同情况下气井油套压的关系

4.1.1气井生产参数
谢谢欣赏
4.1.1气井生产参数
三、基本概念
1. 原始地层压力
定 义 : 气藏未开发前的气藏压力称为原始地层压力,即当第一口气井完钻后,关 井稳定后测得的井底压力,它表示气藏开采前地层所具有的能量。

气藏动态分析

气藏动态分析

2)油田静态
指油藏面积、储量、油层厚度、孔隙度渗透率等在 开发过程中基本不变的参数或地质条件。动态室主要 担负油田动态分析、制定开发生产计划和指导油田开 发生产的任务,而静态室主要承担油层细分对比、沉 积微相研究、小层和单井储量计算、油藏内部断层和 油气水界面等油藏地质的深入认识研究工作。
1.4 动态分析的资料
从勘探到
投入开发所
1
录取的全部

地质资料



开发过程
中录取的全
部地质资料
①全部钻井、录井、测井资料; ②所有岩心分析化验实验资料; ③所有试油试采和开发试验资料; ④所有油气水性质包括高压物性资料; ⑤所有地震解释资料。
①油水井全部生产动态资料; ②油水井和观察井全部动态监测资料; ③油水井全部井下作业和增产增注资料
3 气藏动态资料
这里所指的气藏动态,是指与生产动态相对应的 气藏地下动态。是指反映地下气藏动态变化和地下油 气水分布运动态势的资料,也称动态监测资料 。
4 气藏动态分析常用图件
气田开发动态分析内容丰富,看问题的角度也各不相问,应用图件也 很多,随着动态分析技术的发展,应用图件的种类还在增加。常用的动 态分析应用图件大致有四类: (1)现状图:包括小层平面图、气层连通图(栅状图)、开采现状图、压力分 布图、水淹状况图(剩余气分布图)等; (2)综合曲线类:包括综合开采曲线、构成曲线、生产运行曲线等; (3)关系曲线类:包括压降曲线、IPR曲线、压力、温度梯度曲线、采气 (液)指数、气油比、产量、含水随时间变化曲线等。除此以外,还有单位 产量(采气强度)变化曲线、注入一产出剖面变化图、方案调整效果分析综 合团、措施效果分析综合图、机采井泵况、控制图等: (4) 各类静态图:厚度、孔、渗、饱 等值图;四性关系图、井身结构图等

气藏动态分析共66页共68页

气藏动态分析共66页共68页
气藏动态分析共66页
21、没有人陪你走一辈子,所以你要 适应孤 独,没 有人会 帮你一 辈子, 所以你 要奋斗 一生。 22、当眼泪流尽的时候,留下的应该 是坚强 。 23、要改变命运,首先改变自己。
24、勇气很有理由被当作人类德性之 首,因 为这种 德性保 证了所 有其余 的德性 。--温 斯顿. 丘吉尔 。 25、梯子的梯阶从来不是用来搁脚的 ,它只 是让人 们的脚 放上一 段时间 ,以便 让别一人也看不见自己的背脊。——非洲 2、最困难的事情就是认识自己。——希腊 3、有勇气承担命运这才是英雄好汉。——黑塞 4、与肝胆人共事,无字句处读书。——周恩来 5、阅读使人充实,会谈使人敏捷,写作使人精确。——培根

油气藏动态分析PPT1

油气藏动态分析PPT1
Cl-
K+
CO32-
Ca2+
Mg2+
HCO3-
SO42-
任务三 地层水物性分析
一、地层水的矿化度
任务二 地层原油的物性分析
(四)地层油的粘度
影响因素分析:
①组成: 轻烃组分所占比例↗, μ o↘
②溶解气量: Rs↗, μ o↘
③温度: T↗,μ o↘ ④压力:当p<pb时, p↗, μo ↘ 当p>pb时, p↗,μo↗
世界某些油田原油物性参数
油田名称 大庆油田某层 华北油田某层 胜利油田某层 中原油田某层 罗马什金(俄) 油层温度 (℃) 45 90 65 109 40 油层压力 (MPa) 7~12 16 23 37 17 泡点压力 (MPa) 6.4~11 13 19 24.6 8.5 溶解气油 比(m /m ) 45 7 27.5 69 58.4
1 1
1Leabharlann 标准状况下yi vi
任务一 天然气物性分析
一、天然气的组成与分类
3. 天然气的分类 按矿藏特点: 油藏气 气藏气 凝析气 煤层气
按汽油蒸汽含量:
酸气 净气
富气 ≥100g/m3 贫气 <100g/m3
按硫含量:
≥1g/m3 <1g/m3 洁气
任务一 天然气物性分析
二、天然气的物理性质
4.天然气的体积系数 5.天然气的粘度 6.天然气的压缩系数
任务二 地层原油的物性分析
【知识目标】 1. 了解原油的组成与分类 2. 掌握原油的体积系数、压缩系数、粘度等参数
【技能目标】
会整理和分析地层油的物性资料
任务二 地层原油的物性分析
任务二 地层原油的物性分析

油气藏动态分析: 气井产水分析

油气藏动态分析: 气井产水分析
被天然气带至地面。 ✓ 外来水:气层以外进到井筒的水称为外来水,包括上层水(气层上面水层的水)和下
层水(气层下面水层的水)。 ✓ 地面水:由于井下措施等把地面上的水泵入井筒,部分被渗入气井周围,随着气
井生产被天然气带出地面。
4.2.1气井产水分析
一、气井产水的类别及主要特征
2. 非气层水
气井产水分类及其典型特征
4.2.1气井产水分析
谢谢欣赏
4.2.1 气井产水分析
4.2.1气井产水分析
【学习目标】
1.掌握气井产水的类别及特征; 2.能根据生产数据进行产水分析。
4.2.1气井产水分析
一、气井产水的类别及主要特征
1. 气层水

边水


底水
层间水
4.2.1气井产水分析
一、气井产水的类别及主要特征
2. 非气层水
✓ 凝析水:由于温度降低,天然气中的水汽组分凝析成的液态水。 ✓ 钻井液:钻井过程中钻井液渗入井附近岩石缝隙中,天然气开采时,被带出地面。 ✓ 残酸水:酸化措施后,未喷净的残酸水,滞留在井周围岩石缝隙中,气井生产时,
4.2.1气井产水Hale Waihona Puke 析二、根据生产数据进行产水分析
1. 根据气井生产资料分析是否有边(底)水侵入
(1) 根据钻探资料证实气藏有边(底)水存在,气井 则易有边(底)水侵入。 (2) 井身结构完好,排除有外来水窜入的可能,气 井出水则可判断是边(底)水。 (3) 气井产水的水性与边水一致,如边水舌进。
边水舌进
4.2.1气井产水分析
二、根据生产数据进行产水分析
1. 根据气井生产资料分析是否有边(底)水侵入
(4) 采气压差增加,可能引起底水锥进。水锥 高度升高,气井产水量增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QUST 概述
气井动态分析是气藏动态分析基础,主要内容: 1.收集每一口井的全部地质和技术资料,编制气井井史并绘制采气曲线; 2.已经取得的地震、测井、岩心、试油及物性等资料是气藏动态分析的重要依据, 这些资料需在气井上取得综合认识的基础上完成; 3.分析气井油、气、水产量与地层压力、生产压差之间的关系,找出它们之间的内 在联系和规律,并推断气藏内部的变化; 4.通过气井生产动态状况和试井资料推断井周围储层地质情况,并综合静态资料分 析整个气藏地质情况,判断气藏边界和驱动类型; 5.分析气井产能和生产情况,建立气井生产方程式,评价气井和气藏生产能力;
6.提供气藏动态分析工作所需的各项资料,包括地层压力、地层温度及流体性质变 化等。
二、气藏驱动方式的类型
油、气藏的驱动方式反应了促使油、气由地层流向井底的主要地层能量形式。
CQUST 概述
地层能量主要有:
1)在重力场中液体的势能; 2)液体形变的势能; 3)地层岩石变形的势能; 4)自由气的势能; 5)溶解气的势能。 1.气压驱动 特点:在气藏开发过程中,没有边、底水,或边、底水不运动,或水的运动速度 大大跟不上气体运动速度,此时,驱气的主要动力是气体本身的压能,气藏的储气 孔隙体积保持不变,地层压力系数P/Z与累积采气量Gp呈线性关系。图(6-7) 2.弹性水驱 特点:由于含水层的岩石和流体的弹性能量较大,边水或底水的影响就大,气 藏的储气孔隙体积要缩小,地层压力下降要比气驱缓慢。这种驱动方式称弹性水驱, 供水区面积愈大,压力较高的气藏出现弹性水驱的可能性就愈大。 3.刚性水驱 特点:侵入气藏的边、底水能量完全补偿了从气藏中采出的气产量,此时气藏压 力能保持在原始水平上,这种驱动方式称刚性水驱。
CQUST




第四章 气藏动态分析
重庆科技学院石油工程学院
气井系统 气嘴 分离器 地面管线
井筒
气层
气井示意图
CQUST
第四章 气藏动态分析
1
气田、凝析气田开发方案编制流程
2
气藏动态分析总论
3 4
气藏类型的分析判断
气藏驱动方式分析
5
气井生产工艺制度分析
CQUST 概述
气藏动态特征:当气藏钻开第一口井并投产后,原来的静止平衡状态被破坏,气 藏内部很多因素将发生变化,该变化将通过气井产量、压力、产出物性质的变化表 现出来,这就是气藏动态特征。 不同气藏有不同动态表现,同一气藏不同开采时期动态特征也不同。 目的:通过分析,掌握气藏开采过程中的变化和规律,达到合理开采目的。 一、气藏动态分析的主要内容(表6-1) 以渗流力学为基础,涉及了气藏工程的各个方面,主要工作内容: 1.分析气藏压力系统和驱动类型,核实气藏分区分层地质特征和水动力学参数,为 气藏水动力学计算提供必要参数; 2.分析影响气藏最终采收率因素,落实气藏可采储量,为气藏合理开发提供依据; 3.确定产能,分析气藏生产规模,提出合理生产方案; 4.查明气藏内部气、油、水运动状况,各相饱和度及地层压力变化情况; 5.预测未来期间气藏生产状况和开发效果,提出进一步提高气藏开发效益的措施; 6.不断复核气藏储量,分析气藏储量动用程度和剩余储量分布状况,为气藏开发方 案修正提供依据。
CQUST 概述
二、决定气藏驱动方式的主要因素 1.地质因素 1)原始地层压力:气藏的原能超过气藏压力。 2)含气区和供水区的岩性和储层物性(如孔隙度、渗透率等)特征:在相同的采气 速度下,供水区渗透率变化对水活跃程度的影响要比气藏内部渗透率变化影响大。 3)含水区的均质程度和连续性:活跃的弹性水驱的条件之一,就是有宽广的供水区, 并且水头很高。其中断层、岩性尖灭或岩性变坏区域等对水推进的影响很大。 4)气水界面附近的情况:油环的存在,气水过渡区厚度的变化,岩性的变化和有无 泥岩夹层。 2.工艺因素 1)采气速度:采气速度愈高,水跟不上,气藏就愈接近于气驱方式开采,但也不能太 高,否则会引起边、底水的不均匀推进。 2)开发方式:是保持压力开发还是衰竭方式开发。开发方式的不同,驱动方式也可能 不一。
(2)定压力梯度生产工作制度:对于疏松地层,是保持在射孔通道面上最大允 许压力梯度,因为破坏岩石骨架与压力梯度成正比。 对于钻开程度和性质均为完善的井,在井壁上允许的压力梯度可用下式表示:
2 C Qmax Qmax / ps max


(4-87) (4-88)

A 2rw ln re rw
CQUST 第五节 气井生产工艺制度分析
一、气井生产工作制度(气井工艺制度) 气井生产工作制度:在井底(井口)或地面装置上控制一定的压力和产量变化条 件,而这个变化条件是通过调节压力和产量来实现的,以确保气井的安全生产和 保护地下资源的要求。 1.自然因素
1)产层由非胶结的砂子或胶结很差的砂岩构成时,在不控制产量(或地层压差, 或地层压力梯度)时,储层就会遭到破坏,在井周围形成洞穴,产生盖层及上覆 岩层的垮塌和破坏,套管被挤坏,轻者使气井减产,重者迫使气井停产。在这种 情况下的气井生产工作制度可以采取: (1)定压差的生产工作制度
pe t pw t
式中:δ——允许的地层压差;通过气井稳定试井资料确定,在该值下井底还未遭到破坏和试井 过程中没有岩石颗粒带出。
Pw(t)——在t时刻,该井采气体积范围内的地层边界压力,MPa; Ps(t)——在t时刻的井底压力,MPa。
CQUST 第五节 气井生产工艺制度分析
B 2rw
对于钻开程度和性质双重不完善井:

g
KFs p sc
g /Fs2 psc
以上数据可根据试井结果,确定储量还未遭破坏的最大产量及相应的最小井底压力, 然后计算φ、ψ,再确定要保持的压力梯度(C)值。
CQUST 第五节 气井生产工艺制度分析
2)为了减少凝析油的损失量,采用注干气保持地层压力的开发方式,此时为了使 凝析油的采收率最高,要保持生产井和注气井一定的产气量和注气量。 3)底水锥进。 4)带油环的凝析气藏。保证最大限度采出所有地层烃类组分。 2.工艺因素: 1)延长无压缩机开采阶段; 2)防止气井过早水淹; 3)减少输气干线前压缩机站和人工制冷装置的功率; 4)要确定一个可允许的无水合物形成的产量或采取其它防水合物的措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