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著名经济学家思想之五

合集下载

张五常教授经济学思想简介

张五常教授经济学思想简介

五常教授经济学思想简介(06113091马俊)摘要:五常教授以他敏锐的洞察力和非凡的学术思想,对新制度经济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本文试图从基础上对教授的经济学思想进行简单的梳理和概括.主要容涉及教授对产权,交易费用等若干概念的解释,以及佃农理论和企业理论等.从而,为我们熟悉和掌握教授的经济学思想提供一些帮助.关键词:五常;价格理论;产权;交易费用如今在国,说起五常(StevenN.S.Cheung)教授,即便不是学经济的人恐怕也是早有耳闻的.教授是世界著名的经济学家,在价格理论,交易费用和合约理论等方面作出了卓越贡献.他认为是新制度经济学的创始人之一,同时他也是将新制度经济学应用于中国问题研究的第一人.教授传奇的学术经历和丰富的学术成果让人们对他本人及其理论都充满了极大的热情,这也正是五常热在国经久不衰的原因所在.回首六十年代初期,当时全力专注于产权和交易费用研究的只有四个人,即阿尔钦(A.A.Alchian),德姆塞茨(H.Demsetz),科斯(RonaldH.Coase)和五常.一九五九年五常进入洛杉矶加州大学后,得到了导师阿尔钦,以及其他名师如德姆塞茨等人的言传身教.同时,他也深受科斯和戴维德(A.Director)的影响.在此基础上,他完成了作为今天合约经济学开山之作的《佃农理论》,从而影响力大增.一九六七年由于《佃农理论》被戴维德等人看中,五常因而获得了芝加哥大学的奖学金并跟从科斯作博士后研究.由于他表现出色所以深受科斯的欣赏,后来他被转为了该校的助理教授.在这里,与他共事还有德姆塞茨,戴维德以及斯蒂格勒(G.J.Stigler)等许多名家.良好的学术氛围和优越的学习条件,加之他自身的刻苦钻研,芝大的研究生活对他影响很大.此间,他写成了关于合约选择与合约结构的两篇重要的文章.一九六九年他去了华盛顿大学,在那里他与巴泽尔(Y.Barzel),麦基(J.S.Mcgee),诺斯(D.C.North)等人共事多年,并以诸多原创性的思想深深影响了巴泽尔和诺斯.显而易见,这种多年来身处潮头,屡遇名师的学术经历不是每个人都能遇到的,应该说教授是幸运的,更是成功的.教授在经济学的研究中始终坚持着两个原则.一,经济学的目的是解释真实世界,并推出可能被事实推翻的含义.二,强调价格理论的重要性并始终用价格理论的基础假设去解释现象.他常说自己的研究是继承了斯密,马歇尔,奈特,弗里德曼和科斯等价格理论大师的伟大传统,且坚持经济学是实证科学.同时,他在众多前辈的基础上依靠自己独特的创见,形成了新的理论体系.其最具代表性的著作《经济解释》(三卷本)是集其经济学思想的大成之作,当中形成了价格理论新的分析架构.在开始介绍教授的经济学思想之前,对实证经济学(关于价格理论)的发展历程作一个简单的回顾是非常有必要的.1776年,斯密在《国富论》中最先确立了经济学的完整体系.在这部巨著中,真是国民财富的增长是主要的研究对象,但他的分析中缺一直暗含着一个重要的前提条件,即存在需求定律.而且,他对价格有完全一般化的理解,他把所有约束人的行为的局限条件都处理为价格或成本.同时,斯密确立的体系属于实证经济学体系.因为他没有使用复杂的计量工具就抓住了复杂事实的简单逻辑,也没有使用数学公式却透析了事物之间的本质联系.更值得一提的是,他对世界各国经济制度的演进进行了分析,这一点意义非凡.教授常说自己是在复斯密的古,并称自己是"古人",发展的理论是"古文",看来不无道理.然而,斯密的理论也并非完美无缺,最主要的失误在于真实价格或价值与名义价格的区分以及将劳动作为衡量价值的绝对标准.正是这些失误直接误导了后来的经济学者,使经济学走向了歧途. 这一点在斯密之后的古典经济学家中,以嘉图最为典型.他对价值的错误理解,使得他从成本或供给的角度来分析价值,形成了劳动价值论或成本价值论.而且,其中缺乏明确的选择行为分析架构.由于对资本,财富等概念没有一般性的理解,他发展出了很多模糊不清的概念如资本积累,储蓄,投资和再生产等.同时,他的分析中缺乏明确的因果关系概念,常常使自己陷入循环论.他对经济体系运行的公理"局限条件下的最大化"没有明确的认识,对制度安排或制度选择在价值理论和分配理论分析中的应用也完全没有给予考虑.经济学到了嘉图手里,已经开始以提供政策建议为目标了.在古典经济学的发展基础上,19世纪70年代杰文斯,门格尔和瓦尔拉斯为代表的经济学家发起了边际效用革命.他们反对嘉图的劳动价值论,从需求的角度或效用的角度来分析价格或价值的决定,未考虑成本或供给,最后提出了效用价值论.边际效用理念使得数学开始大量进入经济学,从而一发不可收拾.他们欣赏数学方程式的完备,抽象和优美,追求对经济系统最一般的"镜像"描述,而不关心是否可以解释真实世界.对边际效用的研究,还促使了福利经济学的产生.可见,边际效用革命使经济学在背离实证经济学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当然,也不能认为全无贡献和进步.至少边际理念为经济解释提供了很好的分析方法,因而意义重大.还有就是,它促使马歇尔提出了价格理论的完整分析架构.1890年马歇尔将需求价值论和成本价值论合而为一,建立了价格理论的第一个真正完整的理论架构.他认为经济学家的根本任务在于揭示复杂事物间的简单规律,并用简单规律解释复杂现象.他的《经济学原理》是继《国富论》之后对经济思想史的又一次整合.他明确强调经济学的唯一目的是解释真实世界,经济学是一门实证科学.他还认为需求定律是经济学统一的基础,是经济学的基石,需求和供给的一般关系决定所有商品的价值或价格.另外,边际理念和边际相等原理在他这里得到了绝妙的应用.遗憾的是,马歇尔对成本理念认识不清,对供应的本质认识不足,这使他在面临规模收益递增问题时几乎束手无策.为此他发明了长期,短期,均衡和非均衡等概念,来掩盖自己的不足.而这些对于解释现象或行为没有任何作用的概念,不仅违背了他自己的许多理念和初衷而且还深深误导了后来的经济学家.他对需求定律的理解不完全,也使他在解释吉芬商品的存在时力不从心.正是基于此,教授常说自己一生没有发明什么新的理论,他所做的只是对马歇尔传统的补充和完善.在《经济学原理》出版后的半个多世纪里,马歇尔的传统没有得到主流经济学的追随.相反,瓦尔拉斯系统却占了上风,成为大多数经济学家信奉的经济学规.此后,以政策为导向的经济学得到了空前的发展.主要的发展表现在四个方向:一是英国剑桥大学罗宾逊夫人的《不完全竞争经济学》和美国哈佛大学伯伦教授的《垄断竞争理论》,提出了完全市场竞争的理念.他们将斯密"看不见的手"简单的,教条式地理解为完全市场竞争.二是英国剑桥大学凯恩斯教授的《通论》所引发的革命.虽然凯恩斯是一个关注真实世界的人,但他的理论却不是为了解释现象或行为.其追随者对《通论》的片面理解以及对著作中一些理论失误的继承和发展,使得经济学成为了更加名副其实的"经世致用"之学.三是英国剑桥大学庇古教授创立了福利经济学.他的著作《福利经济学》不仅诸多概念模糊不清,而且全部理论都是服务于提供政策建议.四是法国经济学大师瓦尔拉斯发起的数理经济学和荷兰经济学家丁伯根与挪威经济学家弗瑞希创立的计量经济学.由于数学方法的大量运用,使得经济学具有了"科学"的外衣和"精确"的名声,所以追随者无数.物极必反是事物发展的规律,经济学也不例外.20世纪60年代,经济解释的潮流开始不断高涨,经济学开始向斯密和马歇尔的传统回归.产权和交易费用经济学既新制度经济学很快兴起,并在奈特,弗里德曼,科斯,阿尔钦,德姆塞茨以及五常等经济学家的推动下不断丰富和壮大.说实话,教授的经济学思想不仅深刻而且广博.本文受笔者自身局限条件的约束,也仅仅在几个方面对其做了简单的概述.回味教授的著作,让人感受最深的是他贯穿于所有文章中的分析方法,以及由此组织建立的经济学思想体系.在这方面,教授大量借鉴了卡纳等人的逻辑哲学成果.本文将从介绍教授的分析方法开始,逐渐涉及他的经济学思想.一,科学的方法:实证主义与经济解释教授始终认为,经济学是解释人类行为的科学.但困难的是,经济学者也是人,于是就难免将自己的价值观牵涉在,以致用主观的好恶来作为科学的结论.因此,主观感情与客观分析的清楚划分是尤为重要的.优秀经济学家之所以优秀,就在于能够冷却自己的感情,并将上述二者划分的泾渭分明.而所谓科学的方法,是抽象理论与客观世界转接中的实证方法.只有掌握了科学的方法,实证经济学才能真正发挥作用.教授强调,由于受传统文化的影响,中国人普遍缺乏科学精神,因而科学方法论对中国人尤为重要.(一)现象必有规律.不管是大自然或人为的现象,都是有规律可寻的.事实上,现象有规律,自古以来就概莫能外.科学的产生和发展,也正是出于人们对未知现象及其规律孜孜不倦的研究和探索.科学的形成是基于三个重要的信念:第一,凡是现象或行为,其存在是靠主观的判断,而大家决不能在这主观上有分歧.例如,我看见的是鹿,你看见的也是鹿;我说河水在流,你也同意河水在流,这是科学一般化的第一个条件.第二,所有被人们所认同的现象,都是有迹可寻,有规律的.第三,任何事情的发生,决不会是无缘无故的.一句话,主观的现象要被人们所认同,得有固定的规律,而其发生或出现是必有原因的.这些就是科学的必需条件.(二)事实不能解释事实.解释现象是需要非事实的抽象理论的.事实的规律不能不言自明,自我解释.天下雨,天上一定有云(这是现象的规律),但雨的出现不能解释云的存在.私有产权带来经济繁荣(这也是规律),但繁荣不能解释私产的存在.倒过来说,也没有什么解释能力.事实的规律只可以使我们知其然,但却不能使我们知其所以然.(三)特殊理论和套套逻辑.所谓特殊理论,是指只能特殊地解释一个现象,完全没有一般性的解释能力,因而容太多.所谓套套逻辑,是指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可能是错的,甚至不可能被想像为错,因而没有容.例如:四足动物有四只脚.对此,我们通过增加约束条件或局限条件,可以使特殊理论增加更具一般性的解释能力(代价不至过大的情况下),也可以使套套逻辑增加可以被事实推翻的容.通常,可以解释现象和行为的理论都必定是介于特殊理论与套套逻辑这两个极端之间的.科学的进步,往往是从一个极端或另一个极端开始,逐步地向中间发展的.(四)可能被事实推翻的重要性.在整个科学方法的结构中,最重要的是,理论的推测一定要可能被事实推翻.不可能被事实推翻的理论,是没有解释能力的.科学不是求对,也不是求错,科学所求的是可能被事实推翻.可能被事实推翻而没有被推翻,就算是被证实了.不管是对还是错,有解释力的理论就是有用的理论.需要说明的是,除了套套逻辑,还有四种情况会使一个理论免于可能被事实推翻. 1,理论模糊不清.能解释现象的理论,必然有被事实推翻的可能性.可是,概念或分析模糊不清,理论就不可能清楚地证明是错的,也不可能清楚地被事实推翻.因此,模糊不清的理论没有解释能力.例如,下雨天空就一定有云可能是错的(但从未错过),但是如果我们不清楚地知道云为何物,我们又怎么来判断对与错呢2,理论没有意义.没有意义并非空洞(不像套套逻辑),也并非模糊不清,而是因为言论互相矛盾,使人不知所指,因而变得没有意义了.例如,有人说"一幅全白的墙壁有污点".这句话不空洞,也很清楚.但"全白"与"污点"互相矛盾,不能共存,这句话就没有任何意义了.可见,矛盾的言论可以有容,也可以很清楚,但不可能有意义.3,用以验证的现象,并非现象(事实).天下雨,天上必有云.这句话中的雨和云是事实,是可以观察到的.但假如雨或云不是事实,无从观察,那么雨云之说就无法验证了.这反映了实证科学中的一个很深刻的哲理.一方面,凡是一个有解释能力的推断,其考证方法必须具备这样的条件:假若A发生,B就会跟着发生,而A与B 皆是可以观察到的事实.但问题在于,事实是不能解释事实的.所以,在另一方面,有解释力的理论一定得始于抽象的思想,以某些非事实的假设入手,然后经过逻辑的推理,引出可以被验证的含意.4,被推断会发生的现象没有限制.例如,经济学上所说的均衡或非均衡只是概念,在真实世界中不存在,不是现象或事实,是不可以被观察到的.教授认为,非均衡是指因为被推断的现象没有限制,理论就缺少了可能被事实推翻的含意,而均衡则是指因为有限制而达到可以验证的理论.也就是说,可验证的含意,要有被事实推翻的可能性,但含意中的附加条件以及现象的推断不能是没有限制的.(五)理论的真实性.事实不能解释事实,而理论在一定程度上又必然是抽象的,那么理论有真实性吗在教授看来,真实有多种意义,若不搞清楚是哪个方面的,争论就永无止境了.有解释力的理论最终是要被用于事实验证的,这就表明有实用性的理论是有其真实性的.对于有解释力的理论的非真实性,其意义在于以下四个方面.第一,理论本身必定有抽象的成分.说它非真实,当然是对的.但说它非真实而没有解释力,却是错了.第二,所有事实或观察的描述都一定需要简化,而这简化使事实变得非真实了.第三,世界很复杂,简化的假设(与思想上的抽象假设不同)是必需的.但这个简化的目的,只是为了便于处理,若取消这个简化并不会影响效果.第四,当把验证条件作为一种假设时,它一定要有迹可寻,无论怎样简化,也一定要大致吻合世界的真实情况.例如,做化学实验时需用一支清洁的试管(清洁是一个验证条件),我们不能用一支肮脏的试管而假设它是清洁的.在经济学上,局限条件(验证条件)的真实调查与简化,是忠于经济解释的最艰难的过程.二,价格理论的传承:需求定律、交易费用与制度效率教授认为经济学是一门注重概念的科学,只有对基本概念掌握的通透才能深入浅出,让价格理论发挥巨大的作用.而且,经济学真正有用的概念少之又少.所以,掌握基本概念就是领会教授经济学思想的基础.(一)对价格理论基础假设的解释任何科学研究都必须要有一个起点,因为科学不可能在一个争论不休的起点上存在和进行下去.因而,在科学的发展过程中以人们之间的共识作为基础假设或公理是一个不言自明的规则.只有当人们在共识之上以理性的思维推出一些可以用事实来验证的含意时,争论和反对才会有理有据.那么,价格理论的基础假设是什么呢?教授认为用价格理论来解释世事的两个最关键的共识或基础假设是,局限条件下的最大化(教授称之为自私的假设)和需求定律(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价减量增).其实,这正是教授经常所称道的自己解释世事的两个制胜绝招,也是价格理论的精髓所在.若局限条件发生变化,则人的行为就一定发生变化.但是要解释或推测人的行为的变化,人的行为就不能随意变化,而必须要受到理论的约束.在这里,约束人的行为的规律即理论主要是指需求定律.1,局限条件下的最大化经济学的分析是以个人为起点的,因为所有的选择都是由个人来作出的,经济问题其实就是选择问题.而经济学要想通过推测人的选择(行为)来解释现象,那么人的选择就必须受到理论的约束.因为,不受约束的行为中是推不出可以被事实验证的容的.但是,由于不同的个人具有不同的偏好函数和目标函数,他们的选择就取决于是否能实现各自的目标.利益最大化的过程其实就是人们尽力实现其目标的过程,只是人们各自不同的目标使得利益最大化具有了不同的表现形式,随之人们的选择也变得多种多样.然而,如果我们轻易地认为任何选择都是自私自利的,那么就是犯了套套逻辑的错误.关键是我们必须指明在怎样的局限条件下,人会因为自私而作出怎样的选择,而局限条件的变化又会导致选择发生怎样的变化.可见,局限条件的认识,审核和界定是至关重要的.虽然,人们对于自私的本质历来持有不同的观点,如:斯密认为自私是被逼局限条件行为变动理论(需求定律)出来的,是适者生存;阿尔钦以自私作为基础假设,同时认为自私是人的本性;道更斯认为自私属于遗传;教授认为自私应该作为一个基础假设.自私作为基础假设,也是新古典经济学的传统.但是,只要能把局限条件处理得当,各种观点的解释能力都是一样的.可见,作为一个基础假设,人的本质是否真的自私是没有多大意义的.而最为关键的是,用局限条件下的最大化假设来解释人的行为时是否能推出可以被事实推翻的含意.2,需求定律需求定律主要是用来指出人们需求行为变化的规律,并以此为基础假设来约束人的行为,从而推出可以被事实验证的含意.效用分析常常被用来研究人们需求行为的变化规律,可是事实证明效用分析推不出需求定律.因为吉芬商品的存在,使得效用分析的三个定理(争取局限下的最高效用;替换定理;凸定理)推出的价格和需求量之间的需求曲线不能总是保证向右下方倾斜.所以,为了解释行为,我们必须假设一个需求定律并以此为基础假设.而这个需求定律就是指,当任何物品的价格下降时,对物品的需求量必定增加.可见,需求定律能成为一个重要的基础假设,主要是因为它对行为具有更强的约束,不仅包括了效用分析中三个定理的所有行为约束,而且也把吉芬商品排除在外了,因此很容易推出可以被事实验证的含意.其实在教授看来,效用分析是可以被挽救的.因为在我们的现实世界里,竞争和吉芬商品是不能共存的.一样物品,如果价格越高人们越愿意多买,那么卖者就会越不愿意卖,因为价格还可以长得更高.这样的物品怎么可能在市场成交呢但教授最终没有接受效用分析,因为"效用"是抽象的不存在之物,不仅很难推出可以被事实验证的含意,而且很容易陷入套套逻辑的陷阱.当然,需求定律不仅限于价格变动与需求量之间的关系.很多物品没有市价,一些制度中也不存在市场,但需求定律依然适用.因此,可以影响需求的因素是数不胜数的."需求量"与"需求"的区别也就在于此,即前者随价格的变化而变化,而后者随价格之外的因素的变化而变化.那么,在影响需求的这些因素中哪些变哪些不变呢显然,需求定律选择变与不变的因素是需要准则的.教授所定的准则是:只要需求定律的验证含意不被事实推翻,其他的不变因素越少越好,其他可变因素越多越好,因为这会增加需求定律解释现象的广泛性.基于此,教授认为关于变与不变的界定有如下三项是安全的,是可以不被事实推翻的.1,凡是直接影响价格的其他因素皆可变.如,农业丰收,供给增加,价格下降.2,凡是直接影响需求量的其他因素皆不可变.如,连天大雨影响雨伞需求量.3,价格转变会导致需求量的转变,但价格的转变还可能导致其他因素的转变,而这些其他因素可能再影响需求量.如,糖作为中间因素可以影响咖啡价格和需求量的变化.这些在中间的,间接地影响需求量的因素都可变.这里需要补充的是,为了需求定律能解释行为,我们要假设每个人的品位是不变的.因为以品位的变化来解释行为,不可能推出可以被事实验证的含意.需求定律是价与有关的量的定律.关于什么是价,什么是量应该有明确的认识.斯密指出,价值有两种.一种是用值,一种是换值.所谓用值是指某物品给予其拥有者或享用者的最高所值,或这个人愿意付出的最高代价.换值是指获得该物品时需要付出的代价,在市场上换值就是该物品的市价.那么,价格就是一个消费者对某物品在边际上所愿意付出的最高代价.在选择均衡点上,市价就必定等于最高的边际用值.而需求量是指在不同的价格(换值)下,消费者试图换取的最高的量.事实上,需求量是一个无从观察,不存在的量,是个意图之量.教授认为量可以分为"有质"的和"委托"的两类,以及二者的合并.其中,凡是质量被直接度量而算价的,就是有质的量.如,钻石的定价.凡是通过无质的委托单位来算价的,就是委托的量.如,瓶装维他命的定价.重要的是,价与量是必定有直接联系的,有关的量是价直接表达着的量.(二)对交易费用的解释局限条件的变化会导致人的行为的变化,那么认识和界定局限条件呢其实,所谓局限条件是指那些约束人们争取更多利益的条件.根据不同的角度,局限条件可分为八种:财富,知识,价格,成本,边际产量下降,竞争,产权和交易费用.其中前五项的分析是比较简单的,如:价格和财富(收入)约束着消费需求,成本,知识和边际产量下降定律约束着生产供应.而后三项的分析都不太容易处理,以马歇尔为首的新古典经济学家在竞争这个局限条件上下足了功夫,以科斯为首的新制度经济学家则引入了对于产权和交易费用这两个局限条件的分析.当然,最后这两种局限条件也是最难处理的.教授认为,相对于抽象的产权而言交易费用是可以考证的.同时,产权的存在也是因为有交易费用的存在.所以,以交易费用作为局限条件时就可以不考虑产权了.交易费用的思想可以追溯到休谟和斯密,但直到科斯发表《企业的性质》一文后,交易费用才首次得到了开拓性的分析.最广义地说,交易费用包括了鲁宾逊(一人)经济中不可能存在的所有那些费用.这样定义是因为不同类型的交易费用常常只有在边际上才可以分开.如果我们能够在边际上把不同类型的交易费用区分开来,。

经济学中的经济学家思想与学派

经济学中的经济学家思想与学派

经济学中的经济学家思想与学派经济学作为一门社会科学,涵盖了众多的学派和经济学家的思想。

这些学派和经济学家的思想对于经济学的发展和实践应用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围绕经济学中的经济学家思想与学派展开讨论,以便更好地了解经济学的发展历程。

1. 古典经济学派古典经济学派是经济学发展的第一个重要学派,早在18世纪就形成了。

该学派的代表人物为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

他们认为市场机制能够自发地调节经济活动,并主张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

斯密提出了“劳动分工”和“看不见的手”理论,李嘉图则提出了劳动价值论和绝对优势理论。

古典经济学派的思想影响了后续经济学家,并对经济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2. 边际效用学派边际效用学派在19世纪中叶兴起,其代表人物为约翰·贝茨和弗朗西斯·杜尔曼。

边际效用学派认为,人们对商品的评价是边际效用的结果,即最后一单位商品所带来的效用。

他们通过边际效用理论解释了消费者选择和需求的形成过程,并提出了边际效用递减原理。

这一学派的思想极大地推动了消费者行为和需求理论的发展。

3.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派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派是经济学中的重要学派之一,其代表人物为卡尔·马克思和弗里德里希·恩格斯。

他们认为经济发展是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所推动的。

马克思通过剩余价值理论和资本积累理论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体制的矛盾和危机。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派对后来的经济学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并成为许多国家的政治经济学的基础。

4. 奥地利学派奥地利学派兴起于20世纪初,其代表人物为路德维希·冯·米塞斯和弗里德里希·哈耶克。

他们反对国家干预经济,主张自由市场和个人自由。

奥地利学派强调个体的主观选择和创新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性。

他们提出了经济计算问题和市场过程的知识问题等理论,对经济学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5. 新古典经济学派新古典经济学派在20世纪初兴起,以阿尔弗雷德·马歇尔为代表。

历史上的著名经济学家与思想家

历史上的著名经济学家与思想家

历史上的著名经济学家与思想家经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从19世纪开始逐渐形成。

它的主要研究对象是生产力和资源配置。

在经济学的发展史上,有一大批经济学家为推动经济学的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其中许多人都是一代宗师,他们的思想和理论依然深刻影响着现代经济学和经济实践。

下面介绍几位历史上的著名经济学家与思想家。

1. 亚当·斯密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是现代经济学的开创者之一,他的经济理论“自由放任主义”或“经典经济学派”被誉为市场经济理论的圣经。

他在《国富论》中阐述了国民经济的自动调节机制,即“看不见的手”,它能够在自由市场经济中实现资源自由配置和生产效益的最大化。

斯密的理论不仅对经济学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且对于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建设现代化市场经济体系也是有着重要的参考意义。

2. 凯恩斯英国经济学家约翰·梅纳德·凯恩斯是20世纪经济学史上的巨人,被盛赞为“经济学革命”的创始人之一,他提出了一种全新的经济学体系——凯恩斯经济学,它的核心思想是通过政府干预经济体系,以调节社会生产和消费,维系社会稳定。

他对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等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他认为通过政府干预可以有效地创造就业、稳定经济,调节经济波动。

凯恩斯的理论和政策被广泛应用于帮助国家度过经济危机和社会转型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3. 弗里德里希·哈耶克奥地利经济学家弗里德里希·哈耶克是20世纪自由主义学派最重要的思想家之一,他的经济学理论被总结为“奥地利学派”。

他认为市场经济体系的优越性在于它内部的价格机制和竞争机制,这些机制可以有效地利用稀缺资源,实现社会资源的最佳配置。

他的自由主义思想和表述不仅在经济学理论方面颇具影响力,也在法律、哲学等领域受到广泛关注。

4. 马克思德国哲学家、政治家卡尔·马克思是现代社会主义理论创始人。

马克思经济理论的核心是剩余价值论,他断言资本家通过压低工资和从工人身上剥削剩余价值来获取利润,这种剥削是资本主义制度内在矛盾的体现。

经济学说史重点资料

经济学说史重点资料

第一章一、色诺芬的经济思想1、著述:《居鲁士的教育》、《居鲁士远征记》、《经济论》、《雅典的收入》.经济思想:重视农业、鄙视手工业、商业存在有必要二、柏拉图的经济思想1、著述:《理想国》和《法律论》2、柏拉图以分工学说为基础论述了理想国家。

认为理想国由三个自由民阶层或等级组成:执政的哲学家、战士、农民手、工业者和商人。

奴隶不是公民,处在三个等级之外,他们只是会说话的工具。

3、产业思想:柏拉图提出农业应成为理想国的基础。

商业是必要的。

商品交换中必须有货币充当流通手段。

三、亚里士多德Aristotle的经济思想1、著述:《政治论》和《伦理学》2、思想他代表中等奴隶主阶级,希望实行有限的奴隶主阶级的民主政体来巩固奴隶制度。

他还认为生财之道有两种:一种是属于家务管理的一部分,一种是“货殖”,即无限制地追求货币增殖四、古代罗马奴隶主阶级的经济思想主要表现在贾图、瓦罗、西赛罗和珂鲁麦拉等人的著作中。

1. 克优斯·贾图▪主要著作:《论农业》和《起源》(罗马最早的史书,已失)2、奥格里·奥古斯丁——罗马帝国瓦解时期基督教最著名的思想家著作:《忏悔录》、《论上帝之城》、《〈创世纪〉注释》等▪经济观点:反映了由奴隶制生产方式向封建生产方式过渡时期统治阶级的经济利益和要求。

▪奥古斯丁提出了公平价格的概念,指某时期内不受市场变动影响的价格,大多数从事交换的人是按这个价格进行买卖。

实际上是平均价格,即大体上与价值相符的价格。

五、阿奎那的经济思想(西欧中世纪)1、主要著作:《神学大全》被认为是基督教的百科全书。

思想特点:调停神学教条和生活现实之间的矛盾。

评价:阿奎那也被称为中世纪“神学的泰斗”。

2、.阿奎那主要依据“自然法”观念来论证封建农奴制度的合理性阿奎那接受了关于公平价格的思想,并做了进一步的发挥。

阿奎那的价值论包括劳动价值论、效用价值论和供求价值论。

阿奎那关于货币、商业、利息等观点都带有明显的两重性,反映了其学说的折衷主义特点。

《西方经济学》附录二:五十位著名经济学家简介

《西方经济学》附录二:五十位著名经济学家简介

附录(fùlù)二五十位著名(zhùmíng)经济学家简介(公元前7世纪(shìjì)——1969)1.苏格拉底(Sokrates,前469—399)-----雅典人古希腊思想家,主观唯心主义者,其弟了包括色诺芬和柏拉图等。

曾三次参加柏罗奔尼撒战争(zhànzh ēng),其主要思想是“自知(zì zhī)自己无知”、“美德即知识”和“归纳辨证法”。

2.色诺劳(Xenophone,前430—354) ----- 雅典人,苏格拉底的学生,其著作有《经济论》和《雅典的收入》。

“经济”(Economy),首见于《经济论》。

其主要思想是“社会分工”的必要性、“使用价值财富论”等。

3.柏拉图(Plato,前427—347) -----雅典人,苏格拉底的学生和其师思想的继承者、发扬者,随侍苏格拉底学习8年之久。

其思想主要是“天赋分工论”,“货币名目论”“国家调节经济论”。

4.亚里士多德(Aristotle,前384—322)-----马克思称其为“古代最伟大的思想家”,恩格斯称其为古希腊哲学家中最“博学的人物”。

其为柏拉图的学生,亚历山大大帝的老师。

其经济观点为“经济非财富论”、“商品的两用途论”和“货币利息非本金论”等。

5.西塞罗(M. T. Cicero,前106—前43)-----古罗马思想家,他认为分工为社会发展的必须环节,“在所有行业分工中,没有比农业更应受到的尊重的了”,同时其注意到了价格与欲望的关系。

6.加图(M.P.Cato,前234—前149)----古罗马最著名的农学家,其著作有《论农业》等,他认为第一条经营管理法则是少买多卖。

7.阿奎那(T.Aquinas,1225—1274)-----意大利神学家。

其主要观点是,肯定物质财富对“善”的意义;私有财产制度并非来自自然法,而是来自人的理性,金属货币无内在价值,其单位价值由法律固定,因此无“贮藏手段”的职能。

历史上的重要经济学家和思想家介绍

历史上的重要经济学家和思想家介绍

历史上的重要经济学家和思想家介绍经济学作为社会科学的重要分支,自古以来就涌现出许多杰出的经济学家和思想家。

他们以其深邃的洞察力、独特的理论体系和深远的实践影响,塑造了现代经济学的面貌,并深刻地影响了人类社会的发展。

本文将对几位历史上重要的经济学家和思想家进行介绍,探讨他们的主要贡献和思想,以及他们在历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一、亚当·斯密:现代经济学的奠基人亚当·斯密(Adam Smith)是18世纪英国著名的经济学家和哲学家,被誉为“现代经济学之父”和“自由经济的旗手”。

他的代表作《国富论》(The Wealth of Nations)为现代经济学的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

斯密主张市场经济是自然秩序的一部分,强调个人自由、竞争和自由贸易的重要性。

他提出了“看不见的手”的概念,认为在自由市场经济中,个体追求自身利益的行为会促进社会的整体繁荣。

斯密的这些思想为后来的古典经济学、边际革命和新古典经济学等学派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撑,对现代市场经济体系的建立和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卡尔·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奠基人卡尔·马克思(Karl Marx)是19世纪德国著名的哲学家、经济学家和社会学家,政治经济学的奠基人。

他提出了以历史唯物主义和剩余价值理论为基础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体系。

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存在着不可调和的矛盾,即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这种矛盾必然导致资本主义经济的周期性危机和最终灭亡。

马克思的经济学思想为后来的社会主义运动和共产主义革命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武器,对人类社会历史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三、阿尔弗雷德·马歇尔:新古典经济学的代表阿尔弗雷德·马歇尔(Alfred Marshall)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国著名的经济学家,新古典经济学的代表人物之一。

他的代表作《经济学原理》(Principles of Economics)是新古典经济学的经典之作。

西方经济学中的经济学家学派与思想流派比较

西方经济学中的经济学家学派与思想流派比较

西方经济学中的经济学家学派与思想流派比较西方经济学源远流长,经历了众多经济学家学派和思想流派的兴起与发展。

本文将对西方经济学中的经济学家学派和思想流派进行比较,以便更好地理解他们之间的差异和特点。

一、古典经济学派古典经济学派是指18世纪末到19世纪中叶的一群经济学家,他们主要关注市场机制和自由放任的观念。

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和约翰·斯图亚特·穆勒是这一学派中最重要的经济学家。

他们认为市场具有自我调节的能力,主张政府不应过多干预经济活动,提倡市场自由竞争。

二、新古典经济学派新古典经济学派是20世纪初到20世纪中叶的一种经济学思潮,对古典经济学派的观点进行了深化和发展。

马歇尔、希克斯和瓦尔拉斯是新古典经济学派的代表人物。

他们通过运用微观经济学理论来解释市场的行为和经济决策,强调供求关系的决定性作用。

三、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派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派是20世纪中叶的重要经济学思潮,以约翰·梅纳德·凯恩斯为代表。

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派主张国家干预经济,并通过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来调控经济波动。

他们认为市场机制并非完全有效,主张政府应该采取积极的货币和财政政策来推动经济增长和就业。

四、供给学派供给学派是20世纪中叶以来的一种经济学思潮,提出了供给决定需求的理论。

该学派强调供给的灵活性和创新的重要性,认为供给端的增加和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升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罗伯特·索洛、米尔顿·弗里德曼和菲利普斯·库尔斯基是供给学派的代表人物。

五、奥地利学派奥地利学派是20世纪中叶以来的一种经济学思潮,以路德维希·冯·米塞斯和弗里德里希·冯·哈耶克为代表。

奥地利学派主张个人自由和市场竞争,并强调市场信息的分散性和市场价格的重要性。

他们强调市场的自我调节能力,反对政府干预经济。

综上所述,西方经济学中的经济学家学派和思想流派各具特点,对经济问题有着不同的解释和解决办法。

世界十大经济学家及经典语录

世界十大经济学家及经典语录
世界十大经济学家及 经典语录
2023-11-09
目录
• 卡尔•马克思 • 亚当•斯密 • 大卫•李嘉图 • 阿尔弗雷德•马歇尔 • 琼•罗宾逊 • 约翰•梅纳德•凯恩斯
目录
• 保罗•萨缪森 • 约瑟夫•熊彼特 • 弗里德里希•奥古斯特•冯•哈耶克 • 米尔顿•弗里德曼 • 约翰•纳什
01
卡尔•马克思
看不见的手
“看不见的手”是亚当•斯密在《国 富论》中提出的一个重要概念。他认 为,在市场经济中存在着一种自我调 节的力量,这种力量可以使市场自动 达到平衡。斯密用“看不见的手”来 比喻这种无形的力量,它能够引导人 们追求自己的利益的同时,也促进了 社会的进步和繁荣。
03
大卫•李嘉图
解释
大卫·李嘉图的这句经典语录表达的是税收的来源问题 。他认为税收不是来自资本,就是来自收入。也就是 说,税收不是来自于生产资料,就是来自于人们的收 入。
熊彼特认为,创新是经济发展 的核心动力,它能够推动社会 进步和经济增长。
他的这一理论对后来的经济学 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弗里德里希•奥古斯特•冯•哈
09
耶克
弗里德里希•奥古斯特•冯•哈耶克 主要著作:《货币理论
与经济周期理论》
• 经典语录:坏的制度会使好人做坏事,好的制度可以让坏人做好事。这句话是哈耶克的名言之一,表达了他对制 度对个人行为的影响的看法。哈耶克认为,一个坏的制度会使好人也做出不道德的行为,而好的制度则可以让 坏人也能做出有益社会的行为。因此,他强调了制度的重要性,并认为一个良好的制度是保证社会公正和平等 的关键。
05
琼•罗宾逊
国家
英国:琼•罗宾逊是20世纪西方经济思想发展史上有重大影响的学者之一 ,在经济学领域,她是现代非完全竞争经济学和现代国际贸易理论的创始 人。在《不完全竞争经济学》中,琼•罗宾逊研究了不完全竞争市场的厂商 行为,揭示了不完全竞争市场中厂商行为的特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补充: 补充:福利概念
广义的福利: 广义的福利:是指人们对享受或满足的一种心 理反应或主观评价,是一种意识状态, 理反应或主观评价,是一种意识状态,是难以 计量和研究的社会福利,包括“自由” 计量和研究的社会福利,包括“自由”、“家 庭幸福” 精神愉快” 友谊”等内容。 庭幸福”、“精神愉快”、“友谊”等内容。 狭义的福利: 经济福利” 社会福利” 狭义的福利:即“经济福利”,是“社会福利” 的一部分。它虽然也是一种主观评价, 的一部分。它虽然也是一种主观评价,但是直 接或间接与货币尺度发生联系的部分, 接或间接与货币尺度发生联系的部分,是可以 用货币计量的,是经济学要研究的部分。 用货币计量的,是经济学要研究的部分。
《福利经济学》诞生的背景 福利经济学》
1920年正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和十月革命之后,英 年正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和十月革命之后, 年正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和十月革命之后 国经济逐渐被美国、德国赶超,工人运动此起彼伏, 国经济逐渐被美国、德国赶超,工人运动此起彼伏, 整个社会动荡不安。 整个社会动荡不安。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激 年的经济危机激 化了社会矛盾, 化了社会矛盾,财富的再分配成为人们最为关心的话 题。 要想改变资本主义社会的不公平,必须修正分配关系, 要想改变资本主义社会的不公平,必须修正分配关系, 但却不能为此而降低整体的生产力。 但却不能为此而降低整体的生产力。产业和谐就成为 既不造成社会混乱、 既不造成社会混乱、又能解决资本主义矛盾的唯一办 因此,西方经济学就转以研究“社会福利” 法,因此,西方经济学就转以研究“社会福利”相标 福利经济学》就是这种转变的一个突出代表。 榜,《福利经济学》就是这种转变的一个突出代表。
●庇古把福利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定为对增进整个 世界或某个国家经济福利的研究。他提出了两 个基本命题:国民收入总量愈大,社会经济福 国民收入总量愈大, 国民收入总量愈大 利就愈大;国民收入分配越均等化, 利就愈大;国民收入分配越均等化,社会经济 福利就越大。 福利就越大。
埃奇沃思的盒子 埃奇沃思的盒子
福利经济学之父
1920年,庇古《福利经济学》的出版,标志 年 庇古《福利经济学》的出版, 着福利经济学的诞生。 着福利经济学的诞生。他在该书中率先建立了 比较完整的福利经济学体系, 比较完整的福利经济学体系,成为旧福利经济 学的代表人物,被誉为“福利经济学之父” 学的代表人物,被誉为“福利经济学之父”。 其学说不仅成为后来20世纪 世纪30年代兴起的新 其学说不仅成为后来 世纪 年代兴起的新 福利经济学的理论基础, 福利经济学的理论基础,而且也成为二战后西 方国家纷纷建立“福利国家” 方国家纷纷建立“福利国家”这一实践的理论 基础之一。 基础之一。
在专业化生产比全能式生产具有更高效率的条 件下,作为自利的个人, 件下,作为自利的个人,社会成员的理性选择 必然是生产的社会分工与市场交换的结合, 必然是生产的社会分工与市场交换的结合,埃 奇沃思的盒子用几何图形描述了两个自利的个 奇沃思的盒子用几何图形描述了两个自利的个 人如何在既定的收入分配格局下, 人如何在既定的收入分配格局下,通过彼此交 换各自所拥有产品而实现个人的福利最大化。 换各自所拥有产品而实现个人的福利最大化。
盒子的水平长度表示X的数量,垂直高度表示Y的数量。 盒子的水平长度表示X的数量,垂直高度表示Y的数量。从 水平向右是消费者A对第一种商品X的消费量X OA水平向右是消费者A对第一种商品X的消费量XA,垂直向上是 它对第二种商品y的消费量Y 0B水平向左是消费者 水平向左是消费者B 它对第二种商品y的消费量YA。从0B水平向左是消费者B对X的 消费量X 垂直向下是它对第二种商品Y的消费量Y 消费量XB,垂直向下是它对第二种商品Y的消费量YB。
弗朗西斯·伊西德罗 埃奇沃思 弗朗西斯 伊西德罗·埃奇沃思 伊西德罗
1845年2月8日,埃奇沃思在埃奇沃思镇庄园降生于世。 年 月 日 埃奇沃思在埃奇沃思镇庄园降生于世。 两岁的时候,父亲去世。他在家庭教师的管教下长大, 两岁的时候,父亲去世。他在家庭教师的管教下长大, 直到17岁时离开埃奇沃思镇前往都柏林三一学院求学 岁时离开埃奇沃思镇前往都柏林三一学院求学。 直到 岁时离开埃奇沃思镇前往都柏林三一学院求学。 他的记忆力和机敏的头脑在那时就已是可圈可点。 他的记忆力和机敏的头脑在那时就已是可圈可点。 ●在牛津有一个传说,埃奇沃思结业考试时的那次“口试”。据说,当被问 在牛津有一个传说,埃奇沃思结业考试时的那次“口试” 据说, 到一些艰深问题时,他反问道: 需要我回答得简短一点,还是详细一点? 到一些艰深问题时,他反问道:“需要我回答得简短一点,还是详细一点?” 然后就在半个小时里滔滔不绝, 然后就在半个小时里滔滔不绝,他的风采使原本只够获得二等荣誉反而获得 了一等荣誉。 了一等荣誉。 甚至在临终前几个星期,对年轻时所学过的那些诗歌仍记忆犹新, ●甚至在临终前几个星期,对年轻时所学过的那些诗歌仍记忆犹新,对弥尔 蒲伯、维吉尔和荷马的全部作品他都能脱口而出。 顿、蒲伯、维吉尔和荷马的全部作品他都能脱口而出。他能够在各种场合原 原本本地自由引用那些古典名著。 原本本地自由引用那些古典名著。 他的强健的体魄和旺盛的精力非常人之所能及。 岁之后 他还经常爬山, 岁之后, ●他的强健的体魄和旺盛的精力非常人之所能及。70岁之后,他还经常爬山, 在帕耗斯普莱热,他一大早就下到冰凉的水中游泳, 在帕耗斯普莱热,他一大早就下到冰凉的水中游泳,要不就是不知疲倦地行 走在牛津郡的草场上。 走在牛津郡的草场上。 ●1926年2月13日去世 ,终身独身。 年 月 日去世 终身独身。
世界著名经济学家思想之五
为什么不能让人拔一毛而利天下
——福利经济学思想 福利经济学思想
扬子取为我,拔一毛 扬子取为我, 而利天下,不为也。 而利天下,不为也。
—(战国)孟轲《孟子·尽心上教人如何发财的。那么, 我们已经知道,经济学是不能教人如何发财的。那么, 是不是说经济学就与人自身的福利毫无关系呢? 是不是说经济学就与人自身的福利毫无关系呢?答案 是否定的。 是否定的。 虽然经济学作为一门工具, 虽然经济学作为一门工具,从它诞生的第一天起就肩 负着不断改善人们生活的神圣使命,但这一目的在20 负着不断改善人们生活的神圣使命,但这一目的在 世纪之前却几乎没有表现得多么明显。 世纪之前却几乎没有表现得多么明显。 只有在1920年英国经济学庇古出版了《福利经济学》 年英国经济学庇古出版了《 只有在 年英国经济学庇古出版了 福利经济学》 一书之后, 一书之后,对社会福利的关注才开始成为经济学的一 个重要方面,福利经济学这门新学科也由此诞生。 个重要方面,福利经济学这门新学科也由此诞生。
资产阶级的马克思
埃奇沃思用他发明的盒子告诉我们,通过交易, 人们可以增加收益,但交易是不是会持续不断 的进行下去呢?或者说,交易到了什么时候才 算恰到好处呢?意大利人维弗雷多·帕累托给 出了答案。
维尔弗雷多·帕累托 维尔弗雷多 帕累托 (Vilfredo Pareto 1848—1923) )
1848年7月15日维尔弗雷多 帕累托生于巴黎。 其父 年 月 日维尔弗雷多 帕累托生于巴黎。 日维尔弗雷多•帕累托生于巴黎 母为了纪念1848年革命,为他取了一个德国名字。 年革命, 母为了纪念 年革命 为他取了一个德国名字。 帕累托1869年毕业于都灵工学院。 年毕业于都灵工学院。 帕累托 年毕业于都灵工学院 帕累托1869年毕业于都灵工学院。 年毕业于都灵工学院。 帕累托 年毕业于都灵工学院 帕累托充分利用自己在数学和工程学方面所受训练, 帕累托充分利用自己在数学和工程学方面所受训练,将经济学理论从口头宣传 式的文句转化为数学方程。 式的文句转化为数学方程。 帕累托被左派人士称为“资产阶级的马克思” 帕累托被左派人士称为“资产阶级的马克思”,因为他与马克思之间的一种特 殊关系。在他早期写作社会主义理论的著作时,就与马克思有较深的来往。 殊关系。在他早期写作社会主义理论的著作时,就与马克思有较深的来往。在继 承一大笔遗产后, 承一大笔遗产后,1906年,他辞去教授职务,退休回到位于日内瓦湖畔的乡村 年 他辞去教授职务, 的家里。在充满旺盛精力和富有成果的老年阶段,他成为“ 的家里。在充满旺盛精力和富有成果的老年阶段,他成为“塞利尼的孤独思想 一边研究经济学问题,同时和几十只猫共同生活在一个大宅子里。 家”。一边研究经济学问题,同时和几十只猫共同生活在一个大宅子里。 管理学中有一个著名的二八定律,譬如, 的人手里掌握着80%的财富;一 的财富; 管理学中有一个著名的二八定律,譬如,20%的人手里掌握着 的人手里掌握着 的财富 个企业80%的利润来自它 的利润来自它20%的项目;生产线上 的项目; 的故障发生在20%的机器上; 的机器上; 个企业 的利润来自它 的项目 生产线上80%的故障发生在 的故障发生在 的机器上 80%的员工问题是由 的员工问题是由20%的员工引起的等等,这一定理最先有帕累托提出,也成 的员工引起的等等, 的员工问题是由 的员工引起的等等 这一定理最先有帕累托提出, 为帕累托定律。 为帕累托定律。
庇古对经济学的贡献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 ●庇古对经济学的贡献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他创立了福 利经济学的完整体系。其对福利经济的解释一直被视为“ 利经济学的完整体系。其对福利经济的解释一直被视为“经典 也因此他被尊称为“福利经济学之父” 性”的,也因此他被尊称为“福利经济学之父”。二是他重新 解释了古典边际生产力理论。 解释了古典边际生产力理论。 其著作颇多,比较著名的有: 财富与福利》 ●其著作颇多,比较著名的有:《财富与福利》、《福利经济 产业波动》 失业论》 学》、《产业波动》、《失业论》、《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 比较》 就业与均衡》 比较》、《就业与均衡》等。
庇古( 庇古(Arthur Cecil Pigou,1877-1959) )
英国著名经济学家,福利经济学的创始人。 英国著名经济学家,福利经济学的创始人。庇古青 年时代入剑桥大学学习,最初的专业是历史, 年时代入剑桥大学学习,最初的专业是历史,后来 受当时英国著名经济学家马歇尔的影响, 受当时英国著名经济学家马歇尔的影响,并在其鼓 励下转学经济学。毕业后投身于教书生涯, 励下转学经济学。毕业后投身于教书生涯,成为宣 传其师马歇尔的经济学说的一位学者。 传其师马歇尔的经济学说的一位学者。1908年他继 年他继 马歇尔任剑桥大学经济学讲座教授,当时他年仅31 马歇尔任剑桥大学经济学讲座教授,当时他年仅 是剑桥大学历来担任这个职务最年轻的人, 岁,是剑桥大学历来担任这个职务最年轻的人,并 且任期长达35年 且任期长达 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