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图交底记录

合集下载

勘察施工技术安全交底记录

勘察施工技术安全交底记录
2.按勘探点平面布置图中的钻孔类别、孔深进行钻探,采用泥浆护壁及回转钻进技术,开孔直径不小于(M30mm,终孔直径巾110~91mm,钻进每回次一般不超过2m,无泵取芯。岩芯采取率粘性土大于90船砂土大于70%,并做好每回次的钻探记录;
3.必须在测量点进行钻探,最大允许偏差为0.50m,当遇到特殊情况偏移距离超过0.50m时,须经过技术员同意,并对偏移方向、距离和高程变化进行详细记录;
三亚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察院
勘察施工技术安全交底记录
SYSGY-ZJL-032-2021
工程名称
怡康居
工程编号
工程地点
乐东莺歌海
工程技术员
交底内容:
1.本次勘察勘探点的数量和位置及勘探点深度由我院根据业主提供的建筑物平面图及现场踏勘,《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的详细勘察阶段布置,共布置钻孔4个,设计孔深20-30m,总设计进尺100.OOnu
4.取土样和原位测试:在技术孔中每变层采取原状土样(砂土为扰动样),做到每层有足够样品控制,主要土层不少于6个,采取样品有代表性,及时密封。每变层进行原位标准贯入试验,每次标贯均清孔到底,计算无误才进行试验。对于场地内分布的碎石层进行圆锥重型动力触探试验,每次试验均清孔到底,计算无误才进行试验;
5.按钻探回次进行记录描述,变层应在班报表做记录;终孔后统一测量稳定水位;
6.要求在施工钻孔内或附加民井采取水样,并取地下水位之上的土进行腐蚀性分析;
7.及时做好施工原始记录,并交机班长签字;
8.确保施工质量,做到安全生产格按《钻探技术指导书》进行。
交底人
联系电话18976613060日期
被交底人

施工图交底记录

施工图交底记录
7、挖树穴要正确:必须是坑壁垂直形。且要比根系球大,并要加上厚有机肥,再覆土后种植,使苗木今后茁壮成长。
8、植物挖穴时注意事项:
位置正确;
规格要适当;
挖出的表土与底土分开堆放于穴边;
穴的上、下口应一致;
挖穴时遇上杂物要清走;挖穴时发现电缆、管道等要停止操作,及时找有关部门配合解决;挖穴时如遇上障碍物,应找设计人员协商。
4.植后应每天浇水至少二次,集中养护管理。
5.苗木表中所规定的冠幅,是指乔木修剪小枝后,大枝的分枝最低幅度或灌木的叶冠幅。而灌木的冠幅尺寸是指叶子丰满部分。只伸出外面的两、三个单枝不在冠幅所指之内,乔木也应尽量多留些枝叶。
6.土壤要求:种植土应选择通气、透水性好,有保水保肥能力,土内水、肥、气、热状况协调的土壤。不含砂石、建筑垃圾,如果是回填土,不能是深层土,最好以疏松湿润、排水良好、富含有机质的肥沃冲积或粘壤土,较为理想。
三、接地与安全
1.接地型式采用TN-S系统
2、防雷接地、工作接地、保安接地共用同一接地装置,接地电阻值不大于4欧姆。
3.设备及灯具的非带电金属外壳均须与PE线可靠连接。
4、户外照明配电箱均须作重复接地,垂直打2.5米长L50*50*5镀锌角钢作为接地体,没顶0.6m,通过-25*4镀锌扁铁与箱体可靠连接,三支为一组,打一组。
市政基础设施工程
施工图交底记录
编号: 001市政施管-8
工程名称
承包单位
交底单位
交底人
接收单位
接收人
交底部位
交底日期
交底内容:
绿化种植:
1.种植施工时要按植物配置图施工,如有改变,需征得设计单位同意。
2.严格按苗木表规格购苗,应选择枝干健壮,形体完美,无病虫害的苗木。

土方开挖施工技术交底记录

土方开挖施工技术交底记录
如遇特殊情况,项目经理部将上报监理和建设单位,确定处理措施或方案后再进行土方开 挖施工。
下图:第二阶段土方开挖示意图 图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交 底 人
编 表 12—1 工程名称
施工图号
接受交底人:
土方开挖施工技术交底记录


施工部位 施工班组 土建施工队
基础承台土方开挖 日 2014 年 8 月 28
编号: 工程名称
施工图号 内 容:
土方开挖施工技术交底记录
施工班组
施工部位 土建施工队
表 12-1 基础承台土方开挖 日 期 2014 年 8 月 28 日
基坑开挖总方案
根据本工程的特点、基坑周边环境、场地的实际情况,综合经济、技术、安全、进度等 因素考虑,本工程基坑开挖及支护分以下四种方式,一是深度在 5m 以内的基础承台,采用一 次放坡开挖,如遇雨天或地质条件不良时,边坡用彩条布或塑料薄膜覆盖,基坑顶部周边设排 水沟防止地表水进入基坑,坑底设排水沟引流至集水坑后抽排;二是承台深度在—7。00m、 —7。50m 的深基坑采用分级放坡的支护方式,坡面喷射细石砼护面,坑底设排水沟集中至集 水坑后抽排;三是针对承台深度在—8。50m 的深基坑(JE5、JE6 基础承台),因紧邻北侧有厂 房及变压器,拟采用支护桩对北侧开挖区进行支护,另三面采用分级放坡开挖,坡面及支护 桩间挂网喷射砼护面,采用井点降水方式控制地下水。
施工图号
接受交底人:
土方开挖施工技术交底记录


施工部位 施工班组 土建施工队
基础承台土方开挖
日 2014 年 8 月 28


9 / 14
内 容: (2)开挖方式
采用两台 1m³的反铲进行开挖,分级分层开挖,第一级开挖至—3.10m 标高,施工冠梁和 局部边坡喷锚支护。再次测量放线后继续第二级土方开挖至基坑底,标高 200 范围内,采用人 工清土,防止超挖及扰动原土. (3)降水方式

施工图交底会议纪要定稿

施工图交底会议纪要定稿

椒江洪家出让地块(原星星3号地块)工程施工图图纸交底会议纪要时间:2012年03月01日地点:台州温商时代项目部七楼会议室会议内容:椒江洪家出让地块(原星星3号地块)工程施工图交底会议参会人员:集团总师办;项目部成员;中国联合工程公司;上海民防设计院;国强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方远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主持:吴祖超会议记录:葛卓赟1、由业主方简单介绍项目概况。

2、设计院交代设计意图及施工中主要注意问题。

3、注意事项:任何涉及造价变更和工程品质的问题均需通过项目公司认可后方可实施。

4、图纸交底后,由于施工单位看图原因,任何牵涉到造价增加的修改,认定为施工单位让利行为。

5、设计答复业主方、监理单位、施工单位图纸疑问内容:A区建筑:1.屋面做法1:保温找坡应设伸缩缝,JS防水层设在找坡层上面不合适,建议JS防水层做在结构层上面,保温找坡层,水泥砂浆找平层上面做三元乙丙防水卷材,伸缩缝加铺一层卷材,刚网混凝土做在板块上面容易开裂,建议取消泡沫玻璃,加厚找坡保温层或改成符合防火保温要求的挤塑板,伸缩缝分隔间距应确认,一般为4-5米。

答复:JS防水层已取消,详见联系单。

二次议标时定泡沫玻璃板是否由8cm厚改为4.5cm。

2.说明五:墙体第三条防潮层钢筋网片是否可以取消?答复:不同意。

3.圈梁及构造柱位置是否可以确定下来?答复:施工中根据设计说明设置圈梁及构造柱即可。

4.说明六:管道井及预留洞,第三点与第六点说明有矛盾,确定按那种方法封堵。

答复:管道井楼板用相同标号的混凝土板封堵,缝隙处用防火材料封堵。

5.说明八:第2、3、4点翻边高度不统一,有大于200、300、200,是否统一。

答复:统一如下:室内防水部分位置200高,室外防水部分位置300高,屋面防水部分位置400高。

6.说明十一:幕墙固定是采用预埋还是后置,如采用预埋请幕墙施工单位提前确定。

答复:根据后期幕墙图纸预埋。

7.说明十四:电梯电梯安装固定做法请提前确定。

施工图交底记录(表格)

施工图交底记录(表格)

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施工图交底记录编号:市政施管—8面层:仿花岗岩人行道砖(30cm×30cm×30cm)5cm粘结层:1:2水泥砂浆2cm基层:水泥稳定石屑(2.5MPa)15cm 厚度22cm5、特殊路基处理(1)软基段路基主要采用排水固结堆载预压法,主要采用塑料排水板(在有松散砂层的地质区段采用振动塑料排水板)。

(2)桥涵结构物连接段采用钉形水泥土双向搅拌桩、预制管桩复合地基进行处理,并设置过渡段减少差异沉降。

(3)沿线污水管位置进行沉管砂桩处理,处理区宽度为2.0m。

三、排水工程(含结构、管线桥)施工图交底1、排水工程(含结构、管线桥)概况及主要技术标准本工程排水体制采用雨、污分流。

本工程雨水系统主要收集道路两侧地块约105.1公顷范围的雨水,其中丰乐路北沿线以东路段汇水面积为68.8公顷,丰乐路北沿线以西路段汇水面积为36.3公顷。

雨水设计标准如下:暴雨重现期P=2年,径流系数:路面、桥面取0.9,绿地取0.2,新建区综合径流系数取0.75。

暴雨强度公式采用广州市暴雨强度公式:。

本工程污水管道主要收集丰乐路延伸段两侧地块、规划四路两侧地块、新南路沿线两侧地块共760公顷的污水,最终排到棠下污水处理厂。

污水设计标准:启动区用地面积为15km2,最高日用水量为11.51万m3/d,用水量面积比流量指标0.77万m3/(km2·d),取日变化系数1.2,管网漏失率10%,污水排放系数0.80,则综合污水面积比流量为0.46万m3/(km2·d)。

污水量计算公式为:。

2、雨水管道施工内容2.1、雨水管道施工要点(1)过路涵洞滨江大道交叉口范围有已建底宽B=3m排水明沟,通过对现场防洪区域调查以及防洪初步计算,近期保留此过路排水明沟,本期延长至扩宽路边线。

为了恢复现状排灌河涌,确保灌溉、排涝正常进行,分别于K1+769、K1+916.850设置断面为2-6.0m×2.5m、2-6.0m×2.5m临时过路涵洞2座。

施工图设计交底,图纸会审记录模板

施工图设计交底,图纸会审记录模板
电伴热施工参见 03D705-1《电热采暖、伴热设备安装》和厂家相关技术文件及图纸。 现场施工需在厂家指导下完成。
12. . 工工程艺图流纸程交底
2.1 电力专业
四、电气总平面: 1、设计范围 1)场区动力和照明配电、防雷、防静电接地设计。 2、电缆敷设 1)场区内电力电缆主要采用电缆桥架敷设,部分电缆采用直埋敷设形式, 110kV 变电所、 ****区及 老站有少量户外电缆沟。所有电缆所需长度必须根据现场实际情况确定后再敷设电缆。电缆桥架置于钢 结构支架上。高压单芯电缆呈品字型敷设在桥架内部,电缆(特别是高压电缆)敷设时不应过于绷直。 2)电力电缆与其它电缆、管道、道路、建(构)筑物相互之间容许最小距离应符合12D101-5 《110kV 及以下电缆敷设》 P16 页要求 。 3)电力电缆与控制电缆共用同一层桥架时相互间设置防火隔板,桥架主通道分支处及相隔约 100m 处 应采用防火堵料和防火隔板设置阻火段。
12. . 工工程艺图流纸程交底
2.1 电力专业
三、****厂房: 1、设计范围
****组及 ****厂房的动力、照明、防雷、防静电及接地系统设计。 其中****组由供货,变频器由供货, 高压电机由上电供货。 2、动力配电 1. 电源:****组辅助设备电源引自变频装置室****组 MCC;电机机组主接线箱及 励磁机接线箱电源引自变频装置室变频装置;防爆配电箱、起重机及空冷器等电源引自 变频装置室低压开关柜; UPS 配电箱电源引自变频装置室 UPS;应急照明配电箱电源引 自变频装置室 EPS。 2. 电缆敷设: ****厂房室外电缆沿主电缆桥架敷设,其中电机外水冷电缆和油冷器 电缆从主桥架引下后沿电缆槽盒敷设,入地后直埋敷设,电机外水冷电缆出地面后沿电 缆槽盒敷设至撬上接线箱,油冷撬电缆则穿镀锌钢管敷设至设备处。电缆入地和出地面 处均穿镀锌钢管保护 。

5、施工图交底记录0

5、施工图交底记录0

市政施管—8深圳市市政工程总公司/中国市政工程西南设计研究总院王俊辉桥梁工程2011.4.29深圳市华园建设监理有限公司欧阳风会签栏参加单位参加人员深圳市龙岗建设局高敏深圳市市政工程总公司赖伟文中国市政工程西南设计研究总院王俊辉工程名称华侨工业园运输干道二期工程龙降河二桥承包单位分包单位交底单位交底人交底范围交底日期交底内容:一、工程概况本桥位于深圳市龙岗区龙元路华侨工业园内,为深圳市龙岗区龙元路华侨工业园运输干道二期道路跨越龙降 河而设置,跨径布置为3×20m后张法简支空心板梁。

桥梁为双幅桥,全长65m,桥面宽度44.5m,与道路同宽。

二、设计依据(1) 《华侨工业园一期控制性详细规划》(深圳华蓝设计(集团)有限公司 2007年9月)(2) 《华侨工业园铝水运输干道二期工程项目建议书》(中国市政工程西南设计研究总院 2007.12)(3) 《关于华侨工业园铝水运输干道二期工程项目建议书的批复》(深圳市发展与改革委员会 2007.12)(4) 《来华侨工业园铝水运输干道二期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中国市政工程西南设计研究总院 2007.12)(5) 地质报告(6) 现状地形图三、设计要点1、总体布置本桥上部结构为3跨20m预应力混凝土简支空心板梁。

采用预制吊装施工。

下部结构采用埋置式桥台和桩柱式 桥墩、冲孔灌注桩基础。

2、上部结构主梁标准跨径20m,上部结构为等截面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梁,梁高为0.95m,按预应力A类构件设计。

空心板中板底宽1.24m,边板底宽1.245m,边板设0.63m悬臂。

3、下部结构0#桥台与3#桥台均采用埋置式桥台,冲孔灌注桩基础。

1#桥墩和2#桥墩均采用桩柱式桥墩,冲孔灌注桩基础。

4、支座桥台处支座采用GJZ 200×200×42mm板式橡胶支座;施工时必须确保支座水平安装。

5、桥面铺装桥面铺装由上至下分别为10cm沥青混凝土(4cm细粒式SASOBIT改性沥青混凝土AC-13C+6cm中粒式沥青混凝土 AC-20C)+防水层+10cm厚 C50钢筋混凝土现浇层。

施工图图纸会审及设计技术交底会议纪要模板

施工图图纸会审及设计技术交底会议纪要模板

XX工程施工图图纸会审及设计技术交底会议纪要
XX工程
施工图图纸会审及设计技术交底会议纪要
时间: X年X月X日
地点: XX会议室
内容:XX工程施工图图纸会审及设计技术交底会议
主持人:建设单位
参加单位:
XX(建设单位)
XX(设计单位)
XX(勘察单位)
XX(监理单位)
XX(施工单位)
(参会人员签到表附后)
交底内容如下:
一、建筑专业:
1、提问
回复:
2、提问
回复:
……
二、结构专业:
1、提问
XX工程施工图图纸会审及设计技术交底会议纪要回复:
2、提问
回复:
……
三、给排水专业:
1、提问
回复:
2、提问
回复:
……
四、电气专业:
1、提问
回复:
2、提问
回复:
……
五、暖通专业:
1、提问
回复:
2、提问
回复:
……
(以下无正文)
建设单位(盖章):XXX 设计单位(盖章):XXX 勘察单位(盖章):XXX 监理单位(盖章):XXX 施工单位(盖章):XXX
【附会议签到表】
XX公司
XX工程项目部
X年X月X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施工图交底记录市政施管-8 编号:001工程名称马安经济适用房市政道路配套BT工程承包单位惠州市建设集团建筑工程公司交底方深圳华粤城市建设工程设计有限公司交底人彭雪文接收方惠州市建设集团建筑工程公司接收人汪生群交底部位整个工程交底日期2014.8.7一.路线设计1.1 设计依据1.《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 37-90)。

2.《公路路线设计规》(JTG D20-2006)。

3.《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

4.《城市规划交通规划规范》(GB50220-95)。

5. 《关于马安经济适用房市政道路工程初步设计的批复》(惠市规建函[2011]485号)1.2设计标准本项目主要技术标准如下:主要技术指标名称单位指标值采用值道路等级城市II级次干道城市II级次干道设计速度Km/h 30 30平曲线一般最小半径m 150 250平曲线极限最小半径m 70 /最短缓和曲线长度m 35 /平曲线最小长度m 70 /最大纵坡% 6 0.146最小坡长m 110 170/1凸型竖曲线一般最小半径m 600 100000/1凸型竖曲线极限最小半径m 400 /凹型竖曲线一般最小半径m 450 50000/1凹型竖曲线极限最小半径m 700 /竖曲线最小长度m 35 113.31.3 平面线型设计1.道路平面设计线、设计高程线指道路中心线,全路段不设超高。

2. 马安经济适用房市政道路配套BT工程包括东一路、南一路、南二路、西一路、北一路五条道路。

东一路起点坐标(N54571.799,E47295.763),终点坐标(N53178.121,E47588.303),路线长1431.89m, 南一路起点坐标(N53433.657,E46644.397),终点坐标(N53783.628,E47258.11),路线长712.936m,南二路起点坐标(N52959.455,E47352.402),终点坐标(N53211.722,E47551.801),路线长321.557m,西一路起点坐标(N53927.489,E46437.85),终点坐标(N53258.353,E46825.464),路线长791.78m, 北一路起点坐标(N53833.738,E46454.515),终点坐标(N53962.378,E47247.82),路线长838.201m,道路路线总长:4096.36m。

1.4 路线纵断面的设计道路纵断面设计主要控制因素为惠州市规划控制点及被交道路标高。

本项目最大纵坡为:0.146%(西一路),竖曲线最小半径:R=5000m(西一路),最小坡长:170m(北一路)。

1.5 施工注意事项1. 坐标及高程控制系统:(1)坐标系统:平面采用1954年北京坐标系。

(2)高程系统高程系统采用1956国家黄海高程基准。

2. 施工队伍进场后,应首先对设计单位提供的坐标及高程控制点进行复测,并与相邻标段进行联测,确保各控制点精度满足规范要求,并保证相邻标段间衔接的准确。

3.施工队伍应对设计单位提供的各控制点、中桩高程及横断面地面线进行复核,如发现设计文件与现场实际情况不符,则应及时向监理单位报告,监理单位确认后及时与设计单位联系,协调解决。

二.路线交叉设计2.1 设计依据1.《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 37-90)。

2.《公路路线设计规》(JTG D20-2006)。

3.《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

4.《城市规划交通规划规范》(GB50220-95)。

2.2 对初步设计评审意见执行情况按初步设计评审意见执行。

2.3 平面设计本项目交叉工程全部采用平交交叉方式处理,共设置平交口5个,中心桩号分别为:北一路起点AK0+000、北一路终点AK0+838.201、南一路起点BK0+000、南一路终点BK0+712.936、南二路终点CK0+321.557。

西一路终点DK0+791.78与惠州大道相接,本设计已计入该相接段的工程数量。

根据被交道路等级及交通量,平交口采用加铺转角方式设计;以保证行车通畅及行人安全。

2.4 纵面设计由于道路主线与大多被交道路的功能、等级、交通量都有明显的差别,因此设计采用“主路优先”的原则,使主路的横断面贯穿交叉,而调整次要公路的纵断面以适应主要公路的横断面。

同时,必须使平交范围内的路面排水流畅,任何部分不得有积水。

2.5 施工要求1.按通用图进行平交口施工时,平交口路面排水必须流畅,任何部分不得有积水。

2.当被交道路为混凝土路面时,严格按设计布设胀缝、缩缝和纵缝钢筋。

3.未尽事宜,参照相关规范。

三.路基设计3.1 设计依据1.《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 37-90)2.《公路路线设计规》(JTG D20-2006)3.《公路路基设计规》(JTG D30-2004)4.《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5.《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 F10-2006)6.《公路排水设计规范》(JTJ 018-97)7.《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JTG D40-2002)8.《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30-2003)9.《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JTJ034-2000)10.其它有关的规范、设计手册及相关道路城市规划规定。

3.2 对初步设计评审意见执行情况按初步设计评审意见执行。

3.3 路基标准横断面1.路基宽度东一路、南一路标准断面24m:其中人行道(非机动车道)4.5m+行车道15m+ +人行道(非机动车道)4.5m;北一路标准断面21m:人行道(非机动车道)3m+行车道15m+ +人行道(非机动车道)3m;南二路标准断面36m:人行道(非机动车道)6.25m+行车道23.5m+人行道(非机动车道)6.25m。

西一路标准断面:K0+000~K0+580为24m,人行道(非机动车道)4.5m+行车道15m+人行道(非机动车道)4.5m; K0+580~K0+791.78为12m, 人行道(非机动车道)4.5m+行车道7.5m2.路面横坡本项目的行车道路拱横坡采用2.0%,路缘石采用立式,高出路面18cm,人行道和非机动车道横坡为2.0%反坡。

路线设计高程为行车道路面中央的路面高程,全线不设超高。

3.4 一般路基设计1.填方路堤设计a.填方路堤边坡高度小于等于8m时,边坡率为1:1.5。

b.当填方路基边坡高度大于8m小于12m时,采用折线形边坡上部8m边坡率为1:1.5,8m以下边坡率为1:1.75。

c.为保证路堤稳定性,路基两侧各宽填50cm,并作为土路肩使用。

d.路基填土前应先清除草皮、表土、树根等,然后进行填前碾压或夯实,并达到密实度要求。

e.路基土石方数量表中填方已扣除路槽部分数量。

表土清除全线统一按30cm计算,清除的表土均作为弃土,不得用于路基填筑。

2.零填路基及土质路堑设计当填方高度小于1.5米时,视为零填路基。

为保证零填挖路基与土质路堑路床范围压实度不小于96%,对路床范围填料或表土须采取翻压回填或换填等措施处理。

当土层最小强度CBR满足规范要求且含水量接近最优含水量时,可采取翻挖后压实处理;当土层含水量较大或土层最小强度CBR不能满足要求时,一般采取换填方式处理。

当挖方路基路床为强度指标CBR不符合要求的土层或路床含水量过大达不到规定压实度时,必须对路面结构层以下土基进行处理,处理方式及压实度要求同零填路基。

3.特殊路基道路沿线表层有人工填土,由粘性土及碎石等新近堆填,且厚度较大,从工程经济性考虑,采用开挖换填垫层、分层回填碾压的方法处理,这一处理方案的主要内容为:对上覆土层(即素填土层)清除表填土、杂填土、耕植土。

然后回填垫层,从而增强地基承载力,减少不均匀沉降,以满足使用要求,同时其施工工期较短,工后沉降较小。

4.路堤填料及填筑要求a.直接用作路基填筑的填料,其液限应不大于50,塑性指数不大于26。

b.为保证路基压实度,路基两侧应各超宽填筑50cm,路基填筑完成并稳定后再对边坡进行清理。

c.填方路基应分层碾压,每层虚方厚度不大于30㎝,桥涵、挡墙台后每层虚方厚度不大于20㎝厚度,每一水平层应采用同类填料填筑。

涵顶填土50㎝以内用静压,超过50㎝后,才能用振动压路机在其上进行碾压。

d.填石路堤一般大粒径石料置于下层,其间用小粒径石子填入,然后用32吨以上的重型振动压路机碾压;填石路基每填高2.5~3m采用冲击压路机进行增强补压。

为保证压实质量,施工时应先修筑试验段并通过试验,研究压实机具、最大压实层厚、压实遍数等相互关系和施工工艺,根据现场试验结果,指导填石路堤的压实工序,提出控制压实质量的参数(如压实后的干密度、孔隙率、竖向变形量等)。

e.路基填土前应先清除草皮、表土、树根等,清表按30cm计,然后进行填前碾压或夯实,并达到密实度要求。

f为了减少路基在构造物两侧产生不均匀沉降,减轻跳车现象,提高车辆行驶的舒适性,对涵洞两侧路基填筑需进行特殊处理。

桥涵台背和挡土墙墙背应选用透水性填料,详见设计图。

5.路堤的压实标准及压实度a.路基所有压实度应采用重型压实标准。

其强度、粒径及土质路基的压实度按下表执行。

路基压实度及填料要求填挖类型路面底面以下深度(cm)压实度(%)(重型击实)填料最小强度CBR(%)填料最大粒径(cm)填方路基上路床0~30 ≥95 8 10 下路床30~80 ≥95 5 10 上路堤80~150 ≥93 4 15 下路堤150以下≥93 3 15零填及路堑路床0~30 ≥95 8 10b.换填垫层的压实度(或相对密度)按不小于90%控制。

c.软基换填部分的压实度应不小于90%。

d.挡土墙墙背、涵洞台背、桥台锥坡、台背过渡段填土,压实度要求从填方基底或涵洞底部至路床顶面均为95%。

e.土路肩填土压实度不小于90%。

f.路基基底压实度不小于90%。

g.每层压实均应检验压实度,经检验合格后方可填筑上一层。

h.路床顶面检测弯沉值不大于289(1/100mm)。

3.5取、弃土场本项目的土方考虑全部为远运距取土。

可在运距较近的、土质符合设计要求的取土场取土。

对于取土后的山体或取土场除做好防护和排水设施以防止水土流失外,还要进行绿化与景观设计,尽量降低取土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3.6 路基防护工程设计1.防护原则:在保证边坡稳定的前提下,尽可能采用植物防护方式,使防护方案经济、适用、美观、保护生态环境,防止水土流失。

2.防护形式:一般填方边坡采用铺草皮防护;鱼塘水沟路段采用浆砌片石护坡防护,护坡采用M7.5浆砌片石砌筑,M10水泥砂浆勾缝。

北一路K0+020~K0+280及K0+600~K0+800段为临时改沟工程,采用M7.5浆砌片石护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