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设计课程设计赵树林

合集下载

哈工大汽车设计课程设计

哈工大汽车设计课程设计

哈工大汽车设计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通过学习哈工大汽车设计课程,使学生掌握汽车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简单的汽车设计。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了解汽车设计的前沿动态,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掌握汽车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了解汽车设计的流程和步骤,熟悉汽车设计的常用软件和工具。

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简单的汽车设计,能够使用汽车设计软件进行设计实践,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认识汽车设计对于社会和个人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激发学生对于汽车设计的兴趣和热情。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汽车设计的基本原理、汽车设计的流程和方法、汽车设计的软件和工具的使用等。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汽车设计的基本原理:包括汽车设计的物理原理、力学原理、热力学原理等。

2.汽车设计的流程和方法:包括汽车设计的初步设计、详细设计、模型制作、试验验证等阶段。

3.汽车设计的软件和工具:包括CAD、CAE、CAM等软件的使用方法和技巧。

4.汽车设计的案例分析:通过对汽车设计的成功案例进行分析,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所学知识。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实验法等。

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使学生掌握汽车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讨论法:通过分组讨论,使学生能够深入理解和探讨汽车设计的问题和解决方案。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汽车设计的成功案例,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所学知识。

4.实验法:通过实际操作,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汽车设计的软件和工具的使用方法。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我们将选择和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汽车设计》作为主教材,辅助以相关的参考书籍和资料。

2.多媒体资料:制作和收集相关的教学PPT、视频、图片等资料,以丰富教学手段和学生的学习体验。

《汽车设计》课程设计任务

《汽车设计》课程设计任务

《汽车设计》课程设计任务第一组:总布置总布置各组可用AutoCAD绘制总布置图,各组分图层布置相应总成或规定部分,最终汇总成总布置图。

总体组协调各总成的布置。

任务1:第一、二周:总体参数测绘●通过测绘和试验方式得到轮距离、轴距、轮距、前后悬、外廓尺寸、整备质量、总质量、轴荷分配、最小转弯直径、通过性参数等相关参数。

●结合各部分布置方案,绘制原车总布置图。

●周五9.16提交总布置图。

第三、四周:总体性能参数计算●根据总体参数,计算通过性参数、平顺性参数、制动性参数、动力性参数等。

●结合各总成的改进方案,绘制改进后的总布置图。

●周五9.23中期检查过程报告●周五9.30提交设计说明书和总布置图。

任务2:第一、二周:驾驶舱布置测绘●测绘得到座椅、方向盘、制动踏板、油门踏板、驻车制动、仪表或控制开关的布置位置,对人机进行评价。

●周五9.16提交驾驶舱布置图。

第三、四周:驾驶舱布置改进●根据测绘和分析结果,按照人机和安全性要求对驾驶舱布置进行改进。

●绘制改进后的驾驶舱布置图。

●周五9.23中期检查过程报告●周五9.30提交设计说明书和驾驶舱布置图。

任务3:车身布置第一、二周:车身布置测绘●与车身组一同完成车架、车身上各附件、各总成安装装置等零部件的测绘●完成车身总布置图●周五9.16提交驾驶舱布置图。

第三、四周:车身布置改进●结合车身结构分析结果,完成对车身布置的修改●和悬架组合作完成后悬架修改,完成修改后车架的设计●绘制改进后的车身布置图●周五9.23中期检查过程报告●周五9.30提交设计说明书和车身布置图。

任务4:第一、二周:底盘布置●与悬架组合作,测绘前后悬架结构形式,主观评价其性能,完成悬架布置图。

●与转向组合作,测绘、分析转向系统结构和布置,计算转向性能总体参数,完成转向系布置图。

●与制动组合作,分析前后轴制动器型式选择、制动管路分路系统型式,主要参数计算,完成制动系统布置图。

●周五9.16提交底盘布置图和设计说明书。

汽车构造第六版上册课程设计

汽车构造第六版上册课程设计

汽车构造第六版上册课程设计课程概述汽车构造是现代汽车工程领域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课程。

本课程将以汽车构造第六版上册为教材,系统介绍汽车的构造和设计。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了解汽车的各个部位的构造与功能,并能够通过各种工具和技术实现汽车的设计和制造。

课程目标1.了解汽车构造的基本概念和背景;2.掌握汽车各个部位的构造、功能和相互关系;3.熟悉汽车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4.熟练掌握各种工具和技术对汽车进行设计和制造。

课程内容第一章汽车的背景1.1 汽车的历史和进化; 1.2 汽车的流行和发展趋势; 1.3 汽车的市场需求和消费者行为。

第二章汽车的基本构造2.1 汽车的整体构造和组成; 2.2 汽车的底盘系统; 2.3 汽车的动力系统;2.4 汽车的传动系统和转向系统; 2.5 汽车的制动系统; 2.6 汽车的悬挂系统。

第三章汽车的安全系统3.1 汽车的被动安全系统:安全带和气囊; 3.2 汽车的主动安全系统:ABS、ESP、ASR、EBD等。

第四章汽车的电气系统4.1 汽车的电器设备和线路构造; 4.2 汽车的电子控制系统:发动机管理和车辆控制系统。

第五章汽车的设计方法5.1 汽车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5.2 汽车的设计规范和标准; 5.3 汽车的设计流程和实施。

第六章汽车的制造技术6.1 汽车的制造工艺和流程; 6.2 汽车的制造材料和技术; 6.3 汽车的质量控制和检测。

课程要求1.系统阅读汽车构造第六版上册教材;2.学生需要参与小组讨论和项目实践;3.基于汽车构造的知识,学生需要完成一个汽车设计项目;4.学生需要参与课程考核,包括平时作业、小组讨论、项目实践和期末考试等。

课程评估1.平时作业和小组讨论:20%;2.项目实践:30%;3.期末考试:50%。

参考教材汽车构造第六版上册,王文忠、闫书鹏编著,机械工业出版社。

浅谈本科《汽车设计》课程模块化教学改革

浅谈本科《汽车设计》课程模块化教学改革

江, 邹旭东
青岛 2 6 6 5 2 0 )
摘要 : 本 文通 过 对《 汽 车设 计》 课 程 模 块化 教 学改 革过 程 的 总结 , 阐述 了本 科 专业课 教 学 改革 的 必要 性 , 提 出 了应 重视技 术兼顾技能, 合理处理能力与潜力的培养, 区别对待岗位教 育与职位教 育的论点。
关键 词 : 汽 车设 计 ; 模 块 化教 学 ; 技 术技 能 ; 能 力潜 力 ; 学科 专 业
中图 分类 号 : G 6 4 2 . 0
文 献标 志 码 : A
文 章编 号 : 1 6 7 4 — 9 3 2 4 ( 2 0 1 3 ) 5 1 — 0 0 2 3 — 0 2
随着 国家产 业 结构 的调整 ,半 岛制造 业基 地 得 到 了迅 速 发展 , 各地 纷纷 出台 了指导 性政 策 , 如在 青 岛市 科 技局 出 台的《 高 新技 术产 业及 特 色 园区发 展 规划 》 中明确 提 出 , “ 在 产 业布 局上 ,将 重 点发 展 … …特种 汽 车 及关键 零 部 件 …… 培 育发 展重 点项 目和骨 干企 业 ,构 建较 为完善 的先进 制 造 业体 系 。” 这 既为 我们 提供 了 良好 的发展 机 遇 , 同时也 对 我 们 的教育 教学 提 出了更 大 的挑战 。


教 学改 革的必 要性
我校 车 辆工 程专 业 经过 多年 的建设 ,教学 内容 和课程 体系 E l 趋优 化 ,新 的课 程体 系也 更 加符 合 汽车 产业 发 展及 用人 单 位 的现实 需求 。《 汽 车设 计 》 课是 车 辆工 程专 业 的 主 干课 程 , 也 是一 门实用 性很 强 的课 程 , 包 含 了汽 车设 计 工作 所必 须具 备 的一 些基 础 知识 , 涉及 优化 设 计 、 可 靠性 设 计 和 计算 机辅 助 设计 等新 的设 计 方 法 。改革 完 善其 教学 方 法 与 手段 、提 高 学生 在校 学 习收 获 和效 率是 迫切 需 要解 决 的 问 题。为此 , 在2 0 1 2 年对《 汽车设计》 课程课堂教学及《 汽车设 计》 课 程设 计进 行 了模 块化 教 学改 革 。此 次教 学过 程 , 打破 了传 统专 业课 及 其课 程设 计 的先 后顺 序 ,变为 每一 个 章节 每组 同学 都 有一 个设 计题 目,从 教学 上 要求 理 论讲 授 与实 际设 计 紧密结 合 ,每 一个 模 块聘 任合 适 的教 师 或有 企业 研 发经 历 的工程 师 任教 , 在学 习上 , 同组 同学 自然 变成 同一 设 计 小组 的合作伙 伴 。《 汽车设 计 》 教学 大胆 的尝 试 , 带来 了全

用木头做汽车课程设计

用木头做汽车课程设计

用木头做汽车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通过用木头制作汽车的活动,让学生掌握一定的物理和工程知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

在知识目标方面,学生需要了解汽车的基本构造和原理,掌握木工工具的使用方法。

在技能目标方面,学生需要通过实践活动,学会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操作,培养空间想象能力和动手制作能力。

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方面,学生应该培养对物理和工程学科的兴趣,增强环保意识,学会团队合作和解决问题。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三个部分:汽车原理、木工技能和制作实践。

首先,通过讲解和演示,使学生了解汽车的基本构造和原理,如动力、悬挂、刹车等。

其次,教授木工工具的使用方法,如锯、凿、磨等,以及基本的木工技巧。

最后,学生进行汽车的制作实践,让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应用于实际操作。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

首先,通过讲授法,为学生提供系统的理论知识。

其次,利用讨论法,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交流,提高他们的创新思维。

再次,通过案例分析法,使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汽车应用实例。

最后,学生进行实验操作,通过实验法,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实践技能。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将准备丰富的教学资源。

教材方面,选择具有权威性和实用性的专业书籍,为学生提供系统的理论知识。

参考书方面,搜集相关的论文和资料,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源。

多媒体资料方面,制作精美的PPT和教学视频,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实验设备方面,准备齐全的木工工具和模型汽车,确保学生能够顺利进行实践活动。

五、教学评估本课程的评估方式将包括平时表现、作业和考试三个部分,以保证评估的客观性和公正性。

平时表现将占课程总评的30%,包括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提问和回答问题的表现等。

作业将占课程总评的30%,包括课后练习和项目报告等。

考试将占课程总评的40%,包括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

考试内容将涵盖课程所有的知识点,以保证评估的全面性。

某轿车的铰接点——A点优化设计

某轿车的铰接点——A点优化设计
不 减弱 的情况 下减 重.
1 铰 接 点 A 刚 度分 析
根据 铰接点 A 的几 何模 型 , 立如 图 1所 示 的 刚度分 析 模 型. 中 网格 大 小 为 1m 用 H x和 R 3 建 其 0 m, e b 模拟 焊点 , 图示断 面截取 处施 加 固定 约束 , 在 约束 其 6个 方 向的 自
梁 林 , 召全 吕
20 0 ) 3 6 1 ( 安徽 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 中心 , 合肥 摘
要: 对某轿车 的铰接点( A点) 行 了刚度 及其 灵敏度分 析, 进 并在 此基础 上对 A点进行 了优化 , 比分析 优 对
化后 的 A点发现 , 重量减轻 了, 刚度并没有减弱. 明这种 以减重为 目标的优化分析方法是有 效可行 的. 说
L ANG Ln.L h oq a I i V Z a—un ( ehooyC n e J nh a A t oi o t. H f 2 00 , hn ) T cnl et , i gui uo bl C .Ld , e i 36 1 C i g r a m e e a
A s at T i pp r a n l e esf es n esnivt o it f a, n pi zdte bt c: hs a e h s ay dt t n s adt es i y fo o cr a do t e r a z h i h ti j n A a mi h
关键 词 : 化 设 计 ; 接 点 刚度 ; 敏度 优 铰 灵 中 图分 类号 :4 3 3 5 U 6 .2 文献 标 识 码 : A 文章 编 号 : 7 12 2 1 )2— 0 1 0 1 3— 6 X(0 0 0 0 5 — 3 6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汽车专业课程设计指导书

汽车专业课程设计指导书

车辆工程专业课程设计指导书韩宗奇燕山大学车辆与交通工程系2008年12月目录第一部分课程设计任务书------------------------------------------------------ 2一、题目----------------------------------------------------------------------- 2二、设计任务----------------------------------------------------------------- 2三、设计要求------------------------------------------------------------------2四、参考资料----------------------------------------------------------------- 3五、客车的主要结构性能参数-------------------------------------------- 3 第二部分课程设计指导书----------------------------------------------------- - 6一、参数选择及计算方法---------------------------------------------------- 6二、减振器的选取----------------------------------------------------------- 19三、关于画图------------------------------------------------------------------ 20四、板簧的材料及提高板簧寿命的途径--------------------------------- 21五、其它工作------------------------------------------------------------------ 22 第三部分附录------------------------------------------------------------------ 23一、GB1222-84 热轧扁弹簧钢国家标准 ---------------------23二、QCn 29035-1991 汽车钢板弹簧技术条件------------------29三、QC/T 274-1999 汽车钢板弹簧喷丸处理规程------------- 32四、QC/T 298-1999 悬架静负荷特性测定方法---------------- 35五、QC/T 491-1999 汽车筒式减振器尺寸系列及技术条件------ 37六、QC/T 265-2004 汽车零部件编号规则(部分)------------ 41第一部分课程设计任务书一、题目为某中型客车设计钢板弹簧非独立悬架二、设计任务1. 确定悬架的主要参数,包括载荷、静挠度、动挠度、静弧高、偏频、刚度等;2. 确定钢板弹簧的主要参数,如片数、断面参数、各片长度等;3. 计算弹簧的刚度(总成刚度和装配刚度);4. 计算板簧满载静止时的应力;5. 计算板簧的最大应力和各种极限工况下的应力;6. 计算板簧总成弧高和曲率半径;7. 计算板簧各片弧高和曲率半径;8. 绘出悬架的总成装配图;9. 绘出主片和至少一片非主片的零件图。

汽车构造第二版上册课程设计

汽车构造第二版上册课程设计

汽车构造第二版上册课程设计课程简介本课程的目的是帮助学生了解汽车构造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包括汽车的结构、车身、底盘、传动系统、电子设备等方面的知识,并通过实践操作,让学生能够掌握汽车维修与保养的基本技能。

课程主要包括理论讲解、实验操作和维修实践三个部分。

课程大纲第一章:汽车结构1.1 汽车的分类和组成部分1.2 车身结构和零部件1.3 底盘结构和零部件第二章:发动机2.1 内燃机的基本原理和结构2.2 发动机的分类和常见故障2.3 发动机维修和保养要点第三章:传动系统3.1 变速器和离合器的基本原理和结构3.2 传动轴和差速器的原理和结构3.3 传动系统维修和保养要点第四章:车辆电子设备4.1 电磁设备和电子元件4.2 点火系统和充电系统4.3 故障排除和保养要点实验操作本课程设计主要包括以下实验操作:1.不同类型汽车的组装和拆卸实验2.汽车发动机的拆装实验3.汽车底盘零部件的识别和更换实验4.传动系统的维修实验5.故障排除实验和电子设备保养实验维修实践维修实践为本课程的重点内容。

通过学生根据实际维修故障对汽车进行维修和保养的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实际能力和动手能力。

课程考核本课程的考核方式主要包括以下部分:1.学生的平时表现和出勤率2.实验操作和维修实践的成绩3.期末考试成绩参考书目1.《汽车结构与原理》2.《汽车维修与保养技术实用手册》3.《汽车电气设备维修技术》4.《汽车传动系统故障诊断与维修》结语本课程的目的是通过理论讲解、实验操作和维修实践的结合,让学生全面掌握汽车构造和维修保养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为学生将来的工作和创业奠定基础,培养学生的实际能力和动手能力,增强学生的职业竞争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系列2
系列3
系列4
系列5
系列5
系列6 系列7
系列8
系列9
0
50
100
150
系列10
一档 二档 三档 四档 五档
n Va1 D1 va2 D2 Va3 D3 Va4 D4 Va5 D5 f
1200 6.824877 0.411353 12.81197 0.218524 21.59847 0.128032 34.23358 0.076988 44.4592 0.054643 0.01009
1.825548 2.028387 3.639121 4.043468 7.054458 7.838287 14.58219 16.20243 23.97594 26.63993
2.258245 2.509161 4.626565 5.140628 9.478501 10.53167 21.23269 23.59188 36.77332 40.85924
系列1 系列2 系列3 系列4 系列5 系列6 系列7 系列8 系列9 系列10
系列1 系列2 系列3 系列4
系列5 系列6
功率平衡图
系列1
系列2 系列3 系列4 系列5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系列 系列 系列 系列 系列 系列 系列 系列 系列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0 0 20 40 60 80 100 120
系列 系列 系列 系列 系列 系列 系列 系列 系列 系列
80 70 60 50 40
40 30 20 10 0 0
系列1 系列2 系列3 系列4 系列5 系列6 系列7 系列8 系列9
100
120
系列1 系列2 系列3 系列4 系列5 系列6 系列7 系列8 系列9 系列10
功率平衡图
系列1
222 1400 13244.13 7.962356 572.169 7055.084 14.9473 593.8025 4184.996 25.19822 649.4373 2640.376 39.93918 779.2456 2033.089 51.86906 927.3147
228 1600 13602.07 9.099835 574.7927 7245.762 17.08263 603.0488 4298.104 28.79796 675.7146 2711.737 45.64477 845.2602 2088.038 59.27893 1038.657
9.099835 0.566051 17.08263 0.676726 28.79796 1.036906 45.64477 1.882959 59.27893 3.287143
10.23731 0.56104 19.21795 0.671361 32.39771 1.034643 51.35037 1.935886 66.68879 3.663759
1.406115 1.56235 2.739427 3.043808 5.050822 5.612024 9.605688 10.67299 14.84535 16.49483
1.614358 1.793731 3.179524 3.532804 6.005928 6.673253 11.90794 13.23104 19.00322 21.11469
2400 13.64975 0.418371 25.62394 0.220458 43.19695 0.124398 68.46716 0.063328 88.91839 0.03021 0.012579
2600 14.78723 0.408705 27.75927 0.214891 46.79669 0.119989 74.17276 0.057914 96.32826 0.02282 0.012994
1800 10.23731 0.437777 19.21795 0.231848 32.39771 0.133944 51.35037 0.075981 66.68879 0.04807 0.011335
2200 12.51227 0.431954 23.48861 0.228429 39.5972 0.131074 62.76156 0.072171 81.50853 0.042688 0.012164
驱动力--行驶阻力平衡图
16000 14000 12000 10000 8000 6000 4000 2000 0 0 50 100 150
系列 系列 系列 系列 系列 系列 系列 系列 系列 系列
3200 18.19967 0.379639 34.16525 0.197954 57.59593 0.106091 91.28955 0.039988 101.5579 0.005722 0.013791
14.78723 0.602786 27.75927 0.720462 46.79669 1.176207 74.17276 2.812143 96.32826 22.85421
Pe1 Pf1 Pe2 Pf2 Pe3 Pf3 Pe4 Pf4 Pe5 Pf5
1.200452 1.333836 2.316392 2.573769 4.177462 4.641624 7.628943 8.476603 11.40047 12.66719
3.417364 3.797071 7.607053 8.452281 17.99099 19.98999 47.62403 52.91559 75.61748 84.01942
n(r/min) T(Nm) Pe(kw)
1200 216 25
1400 222 33
1600 228 38
1800 230 45
动力特性图 0.5
0.4 0.3 0.2 0.1
0 0 20 40 60 80 100 120
系列1 系列2 系列3 系列4 系列5 系列6
18.19967 0.651234 34.16525 0.797812 57.59593 1.2742 91.28955 5.104797 101.55
15
系列1
10 5
0 0 50 100 150
200 3200 11931.64 18.19967 608.3769 6355.932 34.16525 721.4012 3770.266 57.59593 1012.065 2378.717 91.28955 1690.247 1831.612 101.5579 2463.832
230 1800 13721.39 10.23731 577.7663 7309.322 19.21795 613.5279 4335.806 32.39771 705.4956 2735.525 51.35037 920.0767 2106.354 66.68879 1164.844
223 2200 13303.78 12.51227 584.763 7086.864 23.48861 584.763 4203.847 39.5972 775.5685 2652.269 62.76156 1096.116 2042.247 81.50853 1461.756
2200 223 51
2400 220 55
2600 215 58
3200 200 68
最 高 档V Pe Ge 1.02r (五档) Q
44.4592 51.86906 59.27893 66.68879 81.50853 88.91839 96.32826 11.40047 14.84535 19.00322 23.97594 36.77332 44.80169 54.05233 227 222.5 219 216 222 228 230 8.16 8.16 8.16 8.16 8.16 8.16 8.16 7.133404 7.804084 8.603612 9.5167 13.07821 14.81606 15.81606
T n 一档 Ft1 Va1 Fz1 Ft2 Va2 Fz2 Ft3 Va3 Fz3 Ft4 Va4 Fz4 Ft5 Va5 Fz5
二档
三档
四档
五档
216 1200 12886.18 6.824877 569.895 6864.406 12.81197 585.7891 4071.888 21.59847 626.6636 2569.014 34.23358 722.033 1978.141 44.4592 860.5096
2.480489 2.756099 5.159287 5.732541 10.87737 12.08597 25.30195 28.11328 44.80169 49.77966
2.707155 3.00795 5.72126 6.356956 12.41638 13.79598 29.92922 33.25469 54.05233 60.05814
12.51227 0.57977 23.48861 0.691361 39.5972 1.095616 62.76156 2.258453 81.50853 5.942315
13.64975 0.588233 25.62394 0.70209 43.19695 1.127466 68.46716 2.476307 88.91839 9.023081
1400 7.962356 0.422713 14.9473 0.224358 25.19822 0.130917 39.93918 0.07744 51.86906 0.053316 0.010505
1600 9.099835 0.434061 17.08263 0.230153 28.79796 0.133691 45.64477 0.077611 59.27893 0.051515 0.01092
一档 二档 三档 四档 五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