祛 风 湿 药
祛风湿散寒药

使用注意
蕲蛇含蛋白质、脂肪、皂甙。本品之提取物有镇静、镇 痛作用,并能直接扩张血管而降血压。
金钱白花蛇
系眼镜蛇科银环蛇 Bungarus multicinctus Blyth的幼蛇。 性味、归经、功效、应用 与蕲蛇相似而力较强,但 用量稍轻。多研末服,每 次0.5g。亦可浸酒服。 白花蛇有蕲蛇、金钱白花 蛇二种。蕲蛇为蝮蛇科动 物尖吻蝮蛇(五步蛇)除 去内脏的干燥全体。金钱 白花蛇系眼镜蛇科银环蛇 的幼蛇,功用与蕲蛇相似 而药力较强,但用量稍轻, 多研末服,每次0.5g,亦 可浸酒服。
风寒 发汗解表 散风祛湿
肌 体
湿
羌活、荆防 荆防败毒散
风寒挟湿表证
独活与羌活功用比较
辛苦性温 入肾膀胱 祛风除湿 通痹止痛 发散风寒 羌活
独活
性较缓和 ,善走气 分,发散力不及羌 活 ,偏于祛风除湿 而走下,用于风寒湿 在下在里、久病伏风 头痛。
气味浓烈 ,善走血 分,发散力强 ,偏 于发汗解表而走上, 善治风寒湿在上在表, 新感游风头痛。
蚕沙掌握要点
处方用名 性能功效
蚕沙、晚蚕沙、原蚕沙、蚕矢。
祛风湿, 甘、辛,温。归肝、脾、胃经。 和中化浊。 1.用于风湿痹痛。 2.用于湿浊内阻的吐泻转筋。 3.用于风瘙瘾疹遍身皆痒。
应用要点
使用注意
煎服,5~15g;宜布包入煎。外用适量。
木瓜与蚕沙
功效比较
木瓜 既能除湿和胃,又具有良 好的舒筋活络作用,为治 疗风湿痹痛,筋脉拘挛的 要药,并可用治脚气肿痛, 冲心烦闷。此外,本品兼 能消食,也可用于消化不 良之证。 既能祛湿,又能祛风,凡 风湿痹证,无论风重、湿 重,蚕沙均可使用。并能 祛风止痒,也可用治风疹 遍身瘙痒。 均可用治湿 痹拘挛,以 及湿浊中阻, 升降失常所 致的呕吐泄 泻、腹痛转 筋等症,二 者常相须为 用。
19祛风湿药

为 “风药中之润剂”。
①热痹:~防己、牡丹皮、络石藤、忍冬藤 ②寒痹:~天麻、羌活、当归、川芎 秦艽天麻汤
③痹证日久,腰膝酸痛,肢节屈伸不利,或麻木不 仁: ~独活、桑寄生 独活寄生汤
《别录》曰:“疗风,不问久新,通身挛急。”
【临床应用】
2. 用于中风不遂 。
秦艽
祛风湿, 通络止痛, 退虚热, 清湿热 。
豨莶草
退出
【性能特点】
辛、苦,寒。归肝、肾经。
祛风湿
功效
利关节
清热解毒
豨莶草
退出
豨莶草 祛风湿
【临床应用】
利关节
清热解毒
1. 用于风湿痹痛。
尤宜于湿热痹痛为宜 。(生用)
2. 用于中风,半身不遂,腰膝无力 。
酒制蒸熟又能强筋骨,适用于四肢麻痹、腰膝无力、 中风口眼歪斜、半身不遂等症。
蕲
一、药用来源
蛇
五、相似药物对比
二、处方用名
三、性能特点
四、临床应用
一、药用来源:
本品为蝰科动物五步蛇的干燥体 。
蕲蛇
二、处方用名:
蕲蛇
白花蛇、 蕲蛇、 蕲蛇肉、 大白花蛇
退出
三、性能特点:
甘、咸,温。有毒。归肝经。
功效
祛风 通络 止痉
蕲蛇
退出
【临床应用】
1. 用于风湿顽痹,中风半身不遂 。
治热痹。 如秦艽、防己、桑枝等。
3)祛风湿强筋骨药
多甘苦温,入肝肾经。 具有祛风湿,补肝肾,强筋骨等作用。主要用于
风湿日久累及肝肾者 。 如桑寄生、五加皮、狗脊等。
4.配伍应用
1.行痹:祛风为主的祛风湿药,佐以活血养血之品。 2.着痹:性质温燥的祛风湿药,佐以燥湿、利湿制
10 祛风湿药

一、含义 凡以袪除风寒湿邪,治疗风湿痹证为主的药物, 凡以袪除风寒湿邪,治疗风湿痹证为主的药物,称 为袪风湿药。 为袪风湿药。 二、功效 袪风湿(袪风除湿、袪风胜湿):袪除留着于筋骨、 ):袪除留着于筋骨 袪风湿(袪风除湿、袪风胜湿):袪除留着于筋骨、 肌肉、关节的风湿之邪。 肌肉、关节的风湿之邪。 三、主治 风湿痹证:肢体疼痛.关节不利 肿大.筋脉拘挛以及 关节不利.肿大 风湿痹证:肢体疼痛 关节不利 肿大 筋脉拘挛以及 腰膝酸软.下肢痿弱 腰膝酸软 下肢痿弱 现代医学的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 (现代医学的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坐 骨神经痛、腰肌劳损、骨质增生等) 骨神经痛、腰肌劳损、骨质增生等)
35
络石藤
苦微寒 归心肝肾经 带叶藤茎
36
络石藤
1. 袪风通络 袪风通络——风湿热痹,热痹尤宜。 风湿热痹, 尤宜。 风湿热痹 热痹尤宜 2.〔清热〕凉血消肿 喉痹, 〔清热〕凉血消肿——喉痹,痈肿,跌扑 喉痹 痈肿, 损伤。 损伤。
37
雷公藤
苦辛寒 归肝肾经 大毒 根或根的木质部
38
雷公藤
18
附 草乌 功同川乌而力强
19
蕲蛇
甘咸温 有毒 归肝经 蛇体
20
蕲 蛇
1.袪风,通络——风湿顽痹,尤善治行痹、 袪风,通络 风湿顽痹, 行痹、 袪风 风湿顽痹 尤善治行痹 顽痹;中风口眼喎斜,半身不遂;麻风, 顽痹;中风口眼喎斜,半身不遂;麻风,疥 癣。 2.〔袪风〕止痉 小儿惊风, 〔袪风〕止痉——小儿惊风,破伤风。 小儿惊风 破伤风。
2
四、配伍 行痹:选善能袪风的袪风湿药, 行痹:选善能袪风的袪风湿药,佐以活血养营 之品; 之品; 痛痹:选用温性较强的袪风湿药, 痛痹:选用温性较强的袪风湿药,佐以通阳温 经之品; 经之品; 着痹:选用温燥的袪风湿药, 着痹:选用温燥的袪风湿药,佐以健脾渗湿之 品; 热痹:选用寒凉的袪风湿药, 热痹:选用寒凉的袪风湿药,酌情配伍凉血清 热解毒药; 热解毒药; 久病体虚,肝肾不足:选用强筋骨的袪风湿药, 久病体虚,肝肾不足:选用强筋骨的袪风湿药, 配伍补肝肾、益气血的药物。 配伍补肝肾、益气血的药物。 3
最新温州医学院中药学课件---第十一章-祛风湿药教学讲义PPT

桑寄生
来源:桑寄生科植物桑寄生的干燥带叶茎枝。
功效与应用:
1、祛风湿、补肝肾、强筋骨
本品祛风湿又长于补肝肾、强筋骨, 对痹证日久,伤及肝肾,腰膝酸软无力 者尤为适宜。常配独活、杜仲、牛膝、 桂心等,独活寄生汤。
配茯苓、黄芪、桂枝等,治一身悉 肿,小便短少者,防己茯苓汤。
桑枝
来源:桑科植物桑的干燥嫩枝。 功效与应用: 祛风湿、利关节
本品能祛风湿善达四肢经 络,通利关节。痹证新久、寒 热均可应用。尤宜于风湿痹痛, 肩臂、关节酸痛麻木者。
雷公藤
来源:卫矛科植物雷公藤的干燥根或根的 木质部。
性味:苦、辛寒。有大毒。归肝、肾经。
4、 清湿热、退黄疸 单用为末服,清肝 胆湿热而退黄疸。
来源:防己科植物粉防己的干
燥根。
防己
功效与应用:
1、祛风湿,止痛 本品苦辛寒,能祛风湿止痛,又能清
热,尤宜于风湿痹证湿热偏盛,肢体酸 重,关节红肿疼痛者。
配滑石、薏苡仁、蚕沙、栀子等,宣 痹汤。
2、利水消肿
本品清热利水,善走下行而泄下焦 膀胱湿热,尤宜于下肢水肿,小便不利 者。
治寒湿所致历节疼痛,不可屈伸者, 配麻黄、芍药、甘草等,乌头汤。
2、温经散寒 本品辛散温通,可以温通 经络之邪而散寒止痛。
阴寒内盛致心腹冷痛,配赤石脂、 干姜、蜀椒等,如乌头赤石脂丸;
寒疝腹痛,与蜂蜜同煎,大乌头煎。
3、跌打损伤,麻酥止痛。
[使用注意] 孕妇忌用;不宜与贝母类、半 夏、白及、白蔹、天花粉、瓜蒌类同用; 内服一般应炮制用,生品内服宜慎;酒 浸、酒煎服易致中毒,慎用。
祛风湿药的中医名词解释

祛风湿药的中医名词解释中医药作为中国古老的传统医学体系,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理论体系。
其中,祛风湿药是中医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本文开始,将从不同维度来解析祛风湿药的中医名词,涵盖了药性、功效及应用等方面。
一、祛风湿药的药性祛风湿药,顾名思义,是指中医药中用于治疗风湿病症的药物。
风湿病症来源于中医理论中的“风邪”侵袭,常引起关节疼痛、肌肉僵硬、红肿等症状。
因此,祛风湿药的药性主要表现为祛风、散寒、活血、止痛等。
1. 祛风:中医认为,风是导致疾病发生的原因之一。
而祛风湿药可以消除体内的“风邪”,以达到抑制疾病发展的目的。
2. 散寒:湿邪和寒邪是导致风湿病的主要原因,祛风湿药能够散寒温经,从而改善寒湿病症。
3. 活血:在祛风湿药中,有些药物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可以改善血液循环,消除瘀血堆积,缓解风湿病症。
4. 止痛:由于风湿病常常伴随剧烈的疼痛,祛风湿药含有镇痛成分,可有效减轻患者的疼痛感。
二、祛风湿药的功效祛风湿药具有多种功效,主要包括缓解风湿病症、改善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等。
1. 缓解风湿病症:祛风湿药能够清除体内的湿邪和寒邪,改善风湿病患者的症状,如关节疼痛、红肿等。
2. 改善血液循环:祛风湿药中的活血成分有助于改善血液循环,促进新鲜血液的到达患部,减轻病症。
3. 促进新陈代谢:中医认为,风湿病的产生与体内淤积、新陈代谢不畅相关。
祛风湿药可以促进新陈代谢,加速体内有害物质的排出。
三、祛风湿药的应用祛风湿药作为中医药中的重要药物类别,广泛应用于风湿病的治疗。
根据不同的病情,祛风湿药可分为内服药和外用药两种。
1. 内服药:内服祛风湿药常用于风湿病的全身性症状,如关节疼痛、红肿等。
内服药物通常通过口服的方式,经消化道吸收后发挥作用。
常见的内服祛风湿药有防风、川芎、独活寄生等。
2. 外用药:外用祛风湿药适用于风湿病的局部症状,如局部疼痛、肿胀等。
外用药物一般使用贴敷、擦洗等方式局部应用,可以直接发挥作用。
祛风湿药含义、功效与应用

学习要求
1.通过本章及章内各节概述部分的 学习:
掌握祛风湿药的含义、功效、主治、 性能特点、配伍应用与使用注意方面的 共性以及常用祛风湿药的分类归属;
熟悉祛风湿药的分类以及祛风湿、 舒筋、活络等有关功效术语的含义。
学习要求
2.通过本章具体药物的学习: 掌握独活、威灵仙、徐长卿、蕲
寒--- +温经散寒通络(桂枝)
热--- +清热解毒凉血
虚--- +补益气、血、阴、阳
实---
1.风邪表证----- +祛风解表药 2.湿浊偏盛---- +利湿、燥湿药 3.瘀血---+活血通络药 4.痰饮---+化痰药
五、使用注意
1.因证选药 ①行痹--长于能袪风,+活血养营药; (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 ②着痹--长于除湿,+健脾渗湿药; ③痛痹--长于温性较强,+通阳温经药; ④热痹----长于寒凉,+凉血清热解毒药; 因地
功效与主治:
1. 袪风湿,舒经络、止痹痛:用治: 各种风湿痹痛,热痹尤为适宜。 “为风药中之润剂”
♣通经络:可用于中风后遗症,大秦艽汤; ♣止 痛:还可用于牙痛等。
3. 退虚热,除骨蒸,用治: 骨蒸潮热,疳积发热。
骨蒸潮热,兼风湿者最宜 --秦艽鳖甲散
小儿疳积,兼湿热者最宜 --~地骨皮、胡黄连
“虚热要药”
风寒湿痹。 独活寄生汤 3.解表:用治风寒表证夹湿者。
(止痛:还可用于头风头痛、牙痛、跌打损伤等)
独活与羌活比较
性味:均辛、苦、温; 功效:
1.均可祛风湿:用于风寒湿痹。 羌活:作用部位偏上,故善于治疗腰 以上风寒湿痹,尤以肩背肢节 疼痛者佳。 独活:性善下行,尤以腰膝,腿足 关节疼痛属下部寒湿重者为宜。
中药学-祛风湿药

木瓜
• 来源:蔷薇科贴梗海棠、木瓜的果实。 • 炮制:蒸熟晒露。
• 性能:酸,温。归肝、脾经。
• 功效:舒筋活络,化湿和胃。
•
本品温香为用,化湿为功,善祛筋络之湿,
长于疗转筋;又可和中。
• 应用:1、风湿痹痛——宜于筋脉拘挛、麻木不仁 的着痹。
又可补肝肾、壮筋骨、强腰脊。兼能固摄冲任督 带。
• 应用:1、风湿痹痛——腰痛脊强,不能俯仰及足 膝软弱、关节不利者。善治腰脊痛为特长。
• 2、肾虚不固,尿频、遗尿、遗精、带下等。 • 其他:其茸毛局部使用可止血。
千年健
• 来源:天南星科千年健的根茎。 • 别名:一包针、千年见。 • 炮制:生用。 • 功用疏要:本品辛、苦而温,归 • 肝、肾经。既可祛风湿、止痹痛,又可强壮筋骨。
• 炮制:生用。
• 性能:苦,寒。大毒。归心、肝经。
• 功效:祛风除湿,活血通络,消肿止痛,杀虫解 毒。
•
本品古本草未记载,始见于《中国药用植物
志》。
• 应用:1、风湿痹痛——今用于风湿性及类风湿性 关节炎,可捣烂外敷、酊剂或其总甙片口服。
• 2、疔疮肿毒、带状疱疹、皮肤瘙痒等。多外用。
• 其他:①肾病综合征、原发性肾小球肾病及紫癜 性、狼疮性、肾小球肾炎等。②支气管哮喘、喘
• 2、脚气。
• 3、吐泻转筋。陶弘景:“…最疗转筋。如转筋时, 但呼其名及书上作‘木瓜’字,皆愈。”
• 其他:消化不良。
• 注意:胃酸过多者不宜用。
• 按:甘肃用木瓜海棠、毛叶木瓜等代用。
蚕 沙
伸筋草
路路通(枫 香果)
• 松节:
执业药师《中药学专业知识二》考点:祛风湿药

(精)执业药师《中药学专业知识二》考点:祛风湿药风湿川乌独威灵二瓜防己希梧桐,鹿衔香皮伸筋草,雷络桑枝二风藤,千年秦艽寄长卿。
独活风寒湿皆祛,少阴头痛下肢痹。
威灵咸温通经络,风湿痰水骨鲠落。
蕲蛇祛风善止痉,顽癣麻风破伤风。
木瓜除湿舒经络,开胃吐泻转筋瘥。
秦艽善除风湿热,黄疸骨蒸舒筋络。
防己止痛兼利水,热痹水肿痰饮宜。
寄生疗痹益肾肝,筋骨正虚胎不安。
五加祛湿强腰膝,行迟水肿与拘痹。
祛风通络有四藤,络石凉血雷肿痛,清风利尿海活血,雷公活血解毒虫。
独活独活风寒湿皆祛,少阴头痛下肢痹。
【功效】祛风湿,止痛,解表。
【性能特点】作用偏里偏下,主散在里伏风及寒湿而通利关节止痛,尤善治少阴伏风头痛及下半身风寒湿痹。
【主治病症】(1)风寒湿痹,腰膝酸痛。
(2)表证夹湿。
(3)少阴头痛,皮肤湿痒。
【配伍】羌活配独活:两药相合,走里达表,散风寒湿力强,治风湿痹痛无论上下均可。
独活、羌活均善祛风散寒、胜湿止痛、发表,主治风寒湿痹、风寒表证、表证夹湿及头风头痛等证。
独活微温,药力较缓,主散在里之伏风及寒湿而通利关节止痛,治腰以下风寒湿痹及少阴伏风头痛;而羌活则性温,作用较强,主散肌表游风及寒湿而通利关节止痛,主治上半身风寒湿痹、太阳经头痛及项背强痛。
两药相合,走里达表,散风寒湿力强,治风湿痹痛无论上下均可。
威灵仙威灵咸温通经络,风湿痰水骨鲠落。
【功效】祛风湿,通经络,消痰水,治骨鲠。
【性能特点】善祛风湿、通经络、止痹痛,为治痹痛拘挛麻木之要药。
能软化鲠骨、消痰水,治诸骨鲠喉及痰饮积聚可投。
【主治病证】(1)风寒湿痹,肢体拘挛,瘫痪麻木。
(2)痰饮积聚,诸骨鲠喉。
威灵仙、海风藤、青风藤均味辛而善祛风湿、通经络,治风湿痹痛、拘挛麻木。
相异的是:威灵仙性温善走窜,力强效快;又兼消痰水、疗骨鲠,治痰饮积聚及诸骨鲠喉。
海风藤性微温,力稍缓,又兼活血。
青风藤性平力缓,痹证无论寒热咸宜;又兼利小便,治水肿、脚气浮肿。
防己防己止痛兼利水,热痹水肿痰饮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伸筋草 、寻骨风、松节、海风藤 、路路通
共同点:
均能祛风湿、通经络,用治风湿痹证、关节疼痛、屈伸不利、 肌肤不仁等证,或跌打损伤、经脉不利等。
不同点:
伸筋草:药性平和,作用缓和。 寻骨风:长于止痛。多用治风湿痹痛、脘腹疼痛。
松节:性偏温燥,善祛筋骨间风寒湿邪,以治寒湿痹痛为宜。 海风藤:祛风作用较强。 路路通:性平,祛风通络而无散寒作用,对于寒湿痹证配伍他药,
祛风湿药
概述
一、定义 凡以祛风除湿,解除痹痛为主要作用的药物, 称为祛风湿药。
二、药性 味多辛苦,性或温或凉,主入肝、肾经
三、功效 主:祛风除湿 兼:舒筋活络,止痛,补肝肾、强筋骨等
四、适应证 风湿痹证,肢体疼痛、关节不利、筋脉拘挛 肝肾不足,筋骨萎弱、腰膝酸软、下肢痿弱
风寒湿痹
痹证
风湿热痹
以热痹尤宜。
【用法用量】 煎服,3~9g。
防己
【药源】为防己科植物粉防己的干燥根。 【药性】苦、辛,寒。归膀胱、肺经。
【功效应用】
风湿痹证。尤适用于湿热痹证。
祛风湿,止痛 湿疹疮毒。
利水消肿:水肿,小便不利,脚气。善泄下焦湿热
【用法用量】 煎服,4.5~9g。
【使用注意】 本品大苦大寒易伤胃气,胃纳不佳及阴虚体弱 者慎服。
又能利水,治水肿、小便不利等,下乳,对气血壅滞而 致的乳汁不通、乳房胀痛尤宜。
祛风湿热药
秦艽
【药源】为龙胆科植物秦艽、麻花秦艽、粗茎秦 艽或小秦艽的干燥根。
【药性】辛、苦,平。归胃、肝、胆经。
【功效应用】
风湿痹证。
祛风湿,通络止痛
中风不遂。
退虚热:骨蒸潮热,疳积发热。
清湿热:湿热黄疸。
风湿痹痛,无论偏 寒偏热皆可应用,
【药性】辛、苦,寒。归肝、肾经。
【功效应用】
祛风湿,利关节:风湿痹痛,中风半身不遂。
生用:尤宜于风湿痹痛偏热者。 熟用(酒蒸):风湿寒痹,中风痿痹。
清热解毒:风疹,湿疮,疮痈。 降血压:高血压。
本品在祛风湿和降血压方面,常配伍臭梧桐。
【用法用量】
煎服,9~12g。外用,适量。治风湿痹痛、 半身不遂宜制用,治风疹湿疮、疮痈宜生用。
桑枝
【药源】为桑科植物桑的干燥嫩枝 。 【药性】微苦,平。归肝经。
【功效应用】
祛风湿,利关节:风湿痹证。
药性平和,善达四肢和通利关节,痹痛 拘挛麻木诸证,无论寒、热,均可伍用。 尤以上肢麻痹疼痛者多用。
行水消肿:水肿。
【用法用量】煎服,9~15g。外用,适量。
豨莶草
【药源】 为菊科植物豨莶、腺梗豨莶或毛梗豨 莶的干燥地上部分。
【用法用量】 煎服,6~9g。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 本品辛散走窜,气血虚弱者慎服。
川乌
【药源】为毛茛科植物乌头的干燥母根。 【药性】辛、苦,热。有大毒。归心、肝、肾、
脾经。
【功效应用】
祛风湿:风寒湿痹。寒痹要药,痛甚者宜。 温经止痛:心腹冷痛,寒疝疼痛 ,跌打损伤,
麻醉止痛 。
【用法用量】 煎服,1.5~3g;宜先煎、久煎。外用,适量。
少阴头痛
解表:风寒挟湿的表证。
【用法用量】 煎服,3~9g。外用,适量。
威灵仙
【药源】为毛茛科植物威灵仙和棉团铁线莲以及 东北铁线莲的根及根茎。
【药性】辛、咸,温。归膀胱经。
【功效应用】
祛风湿,通络止痛:风湿痹证。 消骨哽:骨哽咽喉。
“铁脚威灵仙,白糖和醋煎, 熬汤服下去,鱼骨软如绵。”
风湿痹痛之要药,性猛善走,通行十二经
【用法用量】 煎汤,10~25g(带根皮者减量),文火煎1~2 小时;研粉,每日1.5~4.5g。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 内脏有器质性病变及白细胞减少者慎服;孕妇 忌用。
海桐皮、络石藤、老鹳草、穿山龙、丝瓜络
共同点:
均有祛风通络之功,用治风湿痹痛、四肢拘挛等证。
不同点:
海桐皮:不仅能止痛,又能杀虫止痒,善治下肢关节痹痛及 湿疹疥癣。
臭梧桐:以嫩枝及叶入药,降血压不宜于高温久煎, 入丸散剂。其降压作用与采集时间有关, 以花开前的叶采集较好。
雷公藤
【药源】为卫矛科植物雷公藤的根或根的木质部。 【药性】苦、辛,寒。有大毒。归肝、肾经。
【功效应用】
祛风湿,活血通络:风湿顽痹。 消肿止痛,杀虫解毒:
麻风、顽癣、湿疹、疥疮、皮炎、皮疹等; 疔疮肿毒。
行痹:风邪偏胜 痛痹:寒邪偏胜 着痹:湿邪偏胜
日久 肝肾虚损
五、分类
祛风寒湿药:风寒湿痹 祛风湿热药:风湿热痹 祛风湿强筋骨药:肝肾虚损兼风湿痹痛
祛风寒湿药
独活
【药源】为伞形科植物重齿毛当归的干燥根。 【药性】辛、苦,微温。归肾、膀胱经。
【功效应用】
风寒湿痹,尤治下半身的风湿痹痛。
祛风湿,止痛
络石藤:主治热痹,又善凉血消肿以治喉痹、痈疮。
老鹳草:治痹痛多制成膏内服;又能清热解毒而止痢,用治 湿热泻痢、疮疡等。
⑵顽癣、麻风
【用法用量】 煎汤,3~9g;研末吞服,一次1~1.5g,一 日2~3次。或酒浸、熬膏、入丸散服。
【使用注意】 阴虚内热者忌服。
乌梢蛇
特点: 甘平无毒 功同蕲蛇 药力较弱
木瓜
【药源】为蔷薇科植物贴梗海棠的干燥近成熟果实。 【药性】酸,温。归肝、脾经。
【使用注意】 孕妇忌用;不宜与贝母类、半夏、白及、白蔹、 天花粉、瓜蒌类同用;内服一般应炮制用,生 品内服宜慎;酒浸、酒煎服易致中毒,应慎用。
蕲蛇
【药源】为蝰科动物五步蛇的干燥体。 【药性】甘、咸,温。有毒。归肝经。
【功效应用】
其性走窜内通脏腑,外达肌肤, 祛风之力较猛,尤善治行痹
祛风通络:⑴风湿顽痹,中风半身不遂。
【功效应用】 舒筋活络 风湿痹证,筋脉拘挛。
脚气肿痛。
和胃化湿:吐泻转筋。
消食 :食积消化不良。
【用法用量】 煎服,6~9g。
【使用注意】 内有郁热,小便短赤者忌服。 胃酸过多者忌用。
蚕沙
特点:
功类木瓜可祛风湿,和中化浊,但辛温,性偏 温燥,功偏祛风止痛,以治风寒痹阻,肢节疼 痛之痹证。并治风疹瘙痒。包煎。
臭梧桐
【药源】为马鞭草科植物海州常山的嫩枝和叶。 【药性】辛、苦、甘,凉。归肝经。。
豨莶草、臭梧桐
共同点:
均可祛风通络而用于风湿痹痛、肢体麻木、半身不遂等, 亦均可降血压。
不同点:
豨莶草:并可清热解毒以治疮疡肿毒、湿疹瘙痒。用法: 风湿痹痛制用,湿疹、湿疮生用,酒制补肝肾、 强筋骨,治疗下肢痿弱,痹证日久,中风后遗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