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云从与黄山画派画家交游

合集下载

敢言天地是吾师——渐江的写生与创作品格

敢言天地是吾师——渐江的写生与创作品格

4THE WORLD OF CHINESE PAINTING AND CALLIGRAPHY2013年9月号 总第159期文/王 祥 黄少华内容提要:本文节选自作者所著《渐江画品研究》一书,考察了渐江为了实现“敢言天地是吾师”,在绘画上“更无一段入藩篱”的美学抱负,在黄山栖息和写生的踪迹。

对比研究了故宫博物院所藏渐江《黄山图册》和清人黄筠庵《黄海真形册》遗留的清代的画僧雪庄评语,以及黄宾虹临摹的《黄海真形册》的渐江师本,描述了渐江黄山写生的情状,肯定了《黄山图册》与渐江写生风格之间的联系。

通过对渐江代表作《西岩松雪图》创作要素具体的分析,结合其他作品的综合考察,得出作者对渐江画品研究的自家的结论。

关键词:黄山写生;貌写家山;画品;伟峻遒健一、渐江在黄山的游踪渐江生于明万历三十八年(1610),逝于清康熙二年,即公元1664年1月19日,是明清之际“新安画派”的奠基人。

他和查士标、孙逸、汪之瑞并称为“海阳四家”,又和八大山人、髡残、石涛并称为“四高僧”。

渐江是中国绘画史上有着重要影响的山水画家。

渐江《画偈》中有一首道出了他美学上的抱负:敢言天地是吾师,万壑千岩独杖藜。

梦想富春居士好,更无一段入藩篱。

[1]明代董其昌曾揭出以天地为师的观点:“画家以天地为师,其次山川为师,其次以古人为师。

故有不读书万卷,不行千里路,不可为画之语。

”又说:“画家以古为师,已自上乘,进此,当以天地为师。

每朝起,看云气变幻,绝近画中山。

山行时,见奇树,须四面取之。

树有左看不入画,而右看入画者,前后亦尔。

看得熟,自然传神。

传神者必以形,形与心手相凑而相忘,神之所托也。

树岂有不入画者,特当收之生绡中,茂密而不繁,峭秀而不蹇,即是一家眷属耳。

”[2]渐江是一个伟大的实践者,他在武夷山出家为僧,后又回到了熟悉的新安山水中,“万壑千岩独杖藜”,开始了对黄山的探秘搜奇。

他梦想着元代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期望能突破古人的藩篱,建立自己独特的美学风格。

萧云从简介——精选推荐

萧云从简介——精选推荐

萧云从简介萧云从简介萧云从(1596~1673) ,字尺⽊,号于湖⽼⼈、⽆闷道⼈等。

安徽芜湖⼈,明末清初芜湖著名画家,姑熟画派创始⼈。

萧云从是⼀位既在中国美术史上具有重要地位,⼜产⽣了世界影响的绘画⼤师。

其绘画作品为美国克利夫兰博物馆、故宫博物院等中外著名博物馆珍藏,其本⼈⼜被⽇本南宗⽂⼈画派推为祖师。

萧云从⾃幼勤奋好学,博学多才。

尤其酷爱丹青,“寒暑不废”。

萧云从具有崇⾼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节。

明崇祯11年(1638年),与弟萧云倩加⼊复社,参与对阉党的⽃争。

萧云从绘画艺术⾼超,成就卓著。

对萧云从及其⼭⽔画,《中国画学全史》(黄宾虹作序、郑午昌著)⾼度评价其艺术成就和历史地位:“萧云从体备众法,⾃成⼀家,萧疏淡远,秀韵绝伦。

……姑熟⼀派推以为祖。

”清顺治2年(1645年),萧云从完成版画《离骚图》。

乾隆四⼗七年(1782年),清⾼宗在四库呈览时得见此图,惜其佚阙不全,命补绘其余各篇插图,名为《钦定补绘萧云从离骚全图》,收录于《四库全书》中。

清顺治5年(1648年),萧云从的《太平⼭⽔图》43幅全部完成,在张万选所编《太平三书》中刊出。

《太平⼭⽔图》是清初版画巅峰之作,更是徽派版画的经典之作。

清康熙元年(1662年),太平府知府胡季瀛等重建采⽯太⽩楼,萧云从应邀作壁画四幅并撰写《太⽩楼壁画记》。

壁画完成后,⽂⼈墨客纷⾄沓来,题咏赞叹不绝。

萧云从晚年结识铁匠汤天池,指导汤以铁作画,最终创制出⼯艺美术奇葩——芜湖铁画。

萧云从于绘事之外,还创作了⼤量的优秀诗⽂。

清代黄钺将萧云从和汤燕⽣之诗编成《萧汤⼆⽼遗诗合编》,收⼊其《壹斋集》。

今⼈沙鸥⾟勤收罗萧云从散见于其书画作品上的题跋题诗及其他古籍中所载遗作,编成《萧云从诗⽂辑注》⼀部,列⼊“安徽古籍丛书”出版。

萧云从也是⼀位杰出的⽂化⼤师。

在⽂字学、⾳韵学、⾳乐、书法、易经等⽅⾯有很深的造诣。

其⽂化著述主要有三部:《易存》、《韵通》和《杜律细》。

清康熙12年(1673年),萧云从在芜湖去世。

浅论赖少其不同时期的大幅山水画与市场

浅论赖少其不同时期的大幅山水画与市场

浅论赖少其不同时期的大幅山水画与市场作者:***来源:《收藏·拍卖》2021年第06期古今善畫大画者有之,而赖少其山水大画亦有其特点。

据研究,赖少其在长期的书画创作中,大幅山水丈二或丈六匹的大约为60件,其作品古朴苍茫,气势磅礴,笔势撼人。

近年来藏家对赖少其作品青睐有加,作品价格也是一路飙升,其中的大幅山水更是价值不菲。

早在2014年中国嘉德秋季拍卖会上一幅创作于1981年的高3.7米的立轴大作《梦游黄山西海门》更是以3910万元成交。

从20世纪30年代“最有战斗力的青年木刻家”,到60年代“新徽派版画”创始人,直到80年代之后“丙寅变法”,赖少其的全面修养和多才多艺在当代画坛是公认的。

随着赖少其艺术作品地位的确立,其大幅山水作品也日渐被关注。

赖少其大幅山水的几个时期1959年2月,赖少其到安徽,组织领导安徽文艺界工作,他带领师松岭、陶天月、林之耀、郑震等一批青年画家进行版画创作,开启了安徽版画的新时代,又被称为“新徽派版画运动”。

这批新徽派版画在当时属于尺寸比较大的作品,创作大幅版画对于作者是一个比较重要的能力,这种能力的锻炼也为他日后处理大幅山水奠定了基础。

赖少其在学习和创作大幅山水画可分为临摹、黄山、丙寅三个时期。

临摹时期赖少其临摹大画分为20世纪60年代和80年代两个集中时期,60 年代则以临摹程邃为主。

赖少其从20世纪60年代来到安徽,就对焦墨山水特别感兴趣,尤其是明遗民程邃的乾笔渴墨之法,他几乎临遍了程邃的作品,曾反复临摹程邃的山水册页,足以达到以假乱真的地步。

赖少其曾说“我对他佩服得真是‘五体投地’,情不自禁地写下:‘恨晚生三百年,不能拜其为师也。

’”经过这一段临摹,赖少其深得程邃乾笔渴墨的精髓。

创作时,他会根据画面的需要来安排苔点的大小、疏密、轻重,使其变化无常,再加上老辣的线条从而形成自己独特的语言风格。

临摹程邃的大尺寸作品有临程邃《独往秋山图》《临垢道人山村泊渔船》等,就连谢稚柳先生都说“可以乱真”。

历代名家:清初黄山画派梅清作品欣赏

历代名家:清初黄山画派梅清作品欣赏

历代名家:清初黄山画派梅清作品欣赏梅清(1623---1697),字渊公,号瞿山,安徽宣城人。

生于明熹宗天启三年(1623年),卒于清圣祖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

顺治十一年(1654年)举人,考授内阁中书,与石涛交往友善,相互切磋画艺。

石涛早期的山水,受到他的一定影响,而他晚年画黄山,又受石涛的影响。

所以石涛与梅清,皆有'黄山派'巨子的誉称。

清梅清黄山十九景图册上海博物馆藏关于梅清其人,他的好友里人施闰章在《天延阁删后诗总序》中记叙:“渊公,名家子,生长阀阅,姿仪郎秀,有叔宝当年之目。

其时插架万卷,歌呼自适,酒徒词客常满座。

已两遭乱家落,弃举子业,屏迹家园,窜身岩谷,郁郁无所处。

始出应举,驱车而北,再上春官不得志。

往还周览燕齐梁宋之间,游接日繁。

而其诗凡数变,其始,年壮气盛,叱咤成篇。

久之,日见不足,杯罢夜阑,辄取旧所为谁校删过半。

所存赠答诸章,盖重友生之义,而其间沉湮缠绵之意,则见之崎岖丧乱,岩栖旅食者为多。

读其诗可以考其时,徵其地焉。

咏歌之余,间作墨画。

下笔磅礴多奇气。

……梅氏诗盛自都官,渊公之所以若此,固宜克称其家也。

”(梅清《天延阁删后诗》)施氏此段文字写于康熙十年,记述了梅清五十岁以前的概况。

清梅清《杏花春雨图卷》,印第安纳波利斯艺术博物馆又《宣城县志·文苑》载:“梅清,字渊公,英伟豁达,读书辄昼夜不寐,既长,以博雅负盛名,顺治甲午举于乡,诗词雄迈隽秀,遨游燕、齐、吴、楚间,名公巨卿无不推毂。

昆山徐元文、新城王士禛尤倾服焉。

远近名流至宣,倒屐相迎,御杯拈韵,主盟骚坛。

后学藉以振起。

善画理,墨松尤苍雄秀拔,为近来未有。

”该志修订于康熙二十五年,梅氏本人亦参予其事,那年他六十四岁。

清梅清高山流水图纸本水墨249.50x121.00cm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王士禛在梅清七十岁后记载:“宣城梅孝廉渊公清,别字瞿山,以诗名江左,画山水入妙品,松入神品。

数年来罢公车,辑《梅氏诗略》十二卷,……又写黄山天都、莲花、云门诸峰……备极烟云变化之妙。

他是清初四僧中画风最高水准代表,同时也是新安画派”的代表画家

他是清初四僧中画风最高水准代表,同时也是新安画派”的代表画家

他是清初四僧中画风最高水准代表,同时也是新安画派”的代表画家弘仁擅诗书画,爱写梅竹,有“三绝”之誉,属“黄山画派”,亦是“新安画派”的领袖。

其艺术既尊传统又主创新,师法自然,独辟蹊径。

敢言天地是吾,万壑千崖独杖藜;梦想富春居士好,并无一段入藩篱。

清初“四僧”中,弘仁的画风以疏淡冷寂著称,与其他三家迥然有别。

他同时也是“新安画派”的代表画家,代表了当时遗民画风的最高水准。

海外的著名美术史论家高居翰(James Cahill)将他与龚贤称为独创主义的代表画家,称他们“以不同的方式,展现了晚明画坛与文人圈中的个人主义特质”,“也都在绘画中追求个人独特的风格,有时甚至将画风推向极端”。

这种独特的评论视角让我们更真切地认识到弘仁在清初画坛的地位。

闭门千丈雪,寄命一枝灯弘仁(1610~1664年)俗姓江,名韬,字六奇,一名舫,字鸥盟,谱名一鸿。

为僧后法名弘仁,字无智、无执,号渐江、渐江学人、渐江学者、渐江僧,别号则有云隐、梅花道人等,最常用的是渐江和弘仁。

弘仁出生于安徽歙县东关桃源坞,江氏乃当时歙县的望族,后来家道中落。

他在年少时于歙县社学读过书,之后又赴杭州,成为“杭郡诸生”。

不久,他和母亲回到了原籍歙县,拜当地名儒汪无涯为师,研习五经,准备参加科考。

在此期间,他“尝掌录而舌学,以铅椠膳母”,过着非常清苦但却事母至孝的生活。

弘仁一生是清寂孤苦的。

早年与母亲相依为命,时人王泰徵《渐江和尚传》记载他曾为母亲“一日负米行三十里”的经典故事,可见他是一个孝子。

弘仁36岁时即顺治二年(1645年),清军大举进攻徽州,明末名臣金声和他的学生江天一组织军队奋起抗击,但后来均告失败,徽州陷落。

部分抗清志士转入福建,投奔唐王政权。

弘仁同老师汪无涯也去了福建。

顺治三年(1646年)六月,清军再进攻福建,唐王被执。

弘仁到了武夷山,同一批跟随唐王的志士仁人躲进武夷山的天游峰。

大约一年后,他同汪沐日、汪蛟、吴霖等人一起出了家,皈依了古航道舟禅师,开始用法名弘仁,又自取字无智,号渐江,此后,便不再用俗姓俗名。

云林宗脉新安风华——《金题玉躞——安徽博物院藏古代书画》出版小记

云林宗脉新安风华——《金题玉躞——安徽博物院藏古代书画》出版小记

云林宗脉新安风华——《金题玉躞——安徽博物院藏古代书画》出版小记黄奇【期刊名称】《书画世界》【年(卷),期】2017(000)009【总页数】2页(P91-92)【作者】黄奇【作者单位】安徽美术出版社【正文语种】中文安徽博物院编撰的《金题玉躞——安徽博物院藏古代书画》一书,经过安徽博物院和安徽美术出版社两个单位的密切配合,以及相关编辑、作者团队的辛勤工作,历时一年,高质量地完成了全书的编录、审校、设计和印刷工作,于2017年9月正式出版,并向全国公开发行。

正如书名所述,该书是一部以安徽博物院馆藏古代书画为对象整理出版的艺术画册,是带有基础研究性质的书画文物图录。

书中的书画来自安徽博物院,是从3万余件馆藏书画文物中精心挑选出的最具代表性的书画艺术精品。

全书共分为绘画篇、书法篇上下两册,其中绘画篇介绍了从明代至近现代的绘画佳作共计50套123件,书法篇介绍了从北凉的敦煌写经到清末大家书法共计50套95件。

安徽博物院藏书画作品丰富,尤其以明清之际新安画派的书画作品最具特色。

新安画派形成于明清之际,是以新安江流域为活动中心,绘画题材主要以黄山和徽州山水为表现对象的画家群体。

新安画派在安徽绘画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其领袖人物均为明朝遗民。

他们标榜气节,绝意仕途,专事绘画,用荒简的笔墨和高洁的画境表达内心的不屈,艺术境界超凡脱俗。

新安画派以渐江、查士标为代表,前后近百人。

他们貌写家山,远宗近取:一方面继承元代倪瓒、黄公望的绘画技法,另一方面又广采博取,另辟蹊径,把中国山水画从沉闷的摹古低谷推向了师法自然的高峰,并与周边的“宣城” “姑孰”“金陵”“扬州”等诸多画派为友,同声相应,蔚为大观。

书中绘画篇精选了明清之际新安画派及其周边画派代表性艺术家的作品,为读者展示明清江南诸画派绘画的风格演变和创新发展。

书中所介绍画家有安徽地域代表性画派“新安画派”渐江、查士标、程邃、戴本孝,“姑孰画派”萧云从,“宣城画派”梅清为代表梅氏兄弟的力作精品。

寸幅之间具百里山水之气韵

寸幅之间具百里山水之气韵

寸幅之间具百里山水之气韵——安徽博物院藏萧云从作品评述作者:刘畅来源:《书画世界》2016年第02期萧云从(1596—1673),字尺木,号默思、无闷道人,明朝灭亡后始称“钟山老人”,安徽芜湖人,“姑孰画派”创始人。

山水初学北宋诸家,后融元人笔墨,又师造化,兼收博取,不拘一格。

作品笔墨浑厚,气格高远,行笔尖峭方折,富有版画装饰韵味,结构繁复而不乏疏秀苍润。

“新安画派”领袖浙江就曾问师其下,孙逸与其交往密切,画格相近,因此并称“江左二家”。

戴本孝则承其画法,画中多现端倪,因此萧云从对新安画风的形成有着重要影响,是美术史上不可或缺的重要人物。

《胜情遥寄图册》是萧云从应扬州盐商郑士介(祖籍歙县,崇祯己卯与萧云从同中副贡)之邀所作,历经藏家传承,并有各时期名家题跋、钤印。

册页封面有吴湖帆先生1925年题签:“王渔阳、萧尺木诗书画三绝合璧册,吴氏梅景书屋珍藏,乙丑二月吴湖帆题签,”(图1)下钤“信盒”白文方印。

画册前有清初文学家归庄题“胜情遥寄”引首行书(图2)。

归庄(1613—1673),字玄恭,昆山人,抗清失败后归隐,善草书、画竹石,诗词与同里顾炎武有“归奇顾怪”之称。

顾炎武在《顾亭林集》中云:“归生工草书,为东吴高士。

”杨宾《大瓢偶笔》亦云:“庄草书虚和圆熟。

”此题圆劲浑穆,质朴自然,有晋唐遗风。

首页右上钤“天山”朱文椭圆印,右下方钤“吴湖帆印”白文方印、“二田斋所藏书画记”朱文方印。

“二田斋”是清代书画收藏家计光忻(1803—1860)因慕画家沈石田、恽南田,而署藏书画之斋号。

次页“归庄题”款下钤“归庄之印”“玄恭”白文方印。

萧云从作品八册,其中七页左侧有清初诗人王士祯(1634—1711,原名王士稹,因避雍正讳,乾隆赐名士祯,号渔洋山人,康熙时继钱谦益而主盟诗坛)题诗。

此册作于1653年,萧云从时年58岁,为中晚年时期的作品,从题款看为学习唐宋前人之法,采用水墨、浅绛、青绿不同的表现形式,境界奇僻,笔墨精微,苍润兼济,形成独具特色的笔墨语言。

明萧云丛《云台疏树图》高清赏析

明萧云丛《云台疏树图》高清赏析

明萧云丛《云台疏树图》高清赏析明萧云从云台疏树图卷纸本设色 26.30x232.10cm 上海博物馆藏萧云丛(1596-1673年),小字咬脐,字尺木,号默思,一号无闷道人、于湖渔人、石人、钟山梅人、梅石道人、江梅、东梅、萧生、梦履、梅主人等,55岁又号钟山老人,安徽芜湖人。

明末清初著名画家,姑熟画派创始人,时与新安四大家孙逸并称“孙萧”。

幼而好学,笃志绘画、寒暑不废。

明崇祯十一年(1638)与弟萧云倩加入复社,次年为副贡生。

精诗文辞,长而博学,亦通六书六律。

能诗能画,擅写山水、人物、花卉,有北宋遗法。

用笔清快,体备众法,自成其格,生平所画较多,均系清疏淡远之作。

一生不曾远游,仅限于皖南地区。

清康熙元年(1662)重修太白楼,画匡庐、峨嵋、泰岱、衡岳四大名山,7日而就《五岳图》,遂绝笔,极为艺林珍重。

晚年结识铁匠汤天池,指导汤以铁作画,创制了“芜湖铁画”。

代表作还有:《岩壑幽居图》、《江山胜鉴图》、《青山高隐图卷》、《秋山行旅图卷》、《太平山水全图》等,工雅绝妙等。

著有《梅花堂遗稿》、后黄钺编有《萧、汤二老遗诗合编》,画多为故宫博物馆、安徽省博物馆所珍藏。

明萧云从云台疏树图卷局部萧云丛的山水画初得倪黄笔法,后出入唐宋元明各家,受之传统绘画的熏陶之外,还应包涵他对绘画艺术观念以及自然山水的独特感悟。

结合其书法篆隶行草,吸收晋唐以来书法各大家技法的吸收,还有他对皖南山水的独特理解感受,等其他诸方面的因素作用,形成了书画的俊逸散朗,萧疏淡远之特点。

尤其他的笔墨多方折而枯瘦,骨体呈几何状,大多无皴擦的笔墨,显得特别稳健、冷峭。

偶尔也在方折的骨体中增加了一些横皴或竖皴或略带有渲染,笔墨丰富灵活;因为重骨体,所以显得笔法“清快”。

《国朝画征录》论他的画:“不专宗法,自成一家,笔亦清快可喜”。

萧云丛的画确实看不出具体地宗法哪一家,但可以看出是从宋元法中演变而出。

明萧云从云台疏树图卷局部从以上图片可以看出萧云丛用笔的严谨干脆,侧锋勾画山石的框架,树干树枝则以中锋短皴,力道犹如金石书法一样的刚健老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藏领域 , 客 观 也 促 进 皖 南 地 区 的 书 画市 场 的兴 盛 。 姑 熟 画派 的代 表 人 物 萧 云从 就 是 这 一 时期 出 现且 成
可能不 受到元代绘画和吴 门画派 的影 响。萧 云从 山水重 运笔 , 就是受元人 的影 响 , 在《 深 山溪流 图》 跋中: “ 第世人 画山水 务墨气而不知笔气 。余见大痴全 以三 寸弱翰为千
关键词 : 交游 黄山画派 姑 熟 画 派
中图 分类 号 : J 2 0 9 . 9
文 献标 识 码 : A
文章 编号 : 1 0 0 8 — 3 3 5 9 ( 2 0 1 7 ) 2 0 — 0 0 4 3 — 0 2
明末 清 初 在 皖南 地 区 出现 的 黄 山 画派 和 姑 熟 画 派 . 和 当 地 的 经 济 发 展 分 不 开 。 明代 苏 州 的 书 画 市 场 与 徽 州 商 人 联 系 密 切 ,来 自苏 州 的 书 画 审 美 样 式 对 皖 南 书 画 发
人、 于湖渔人、 石人 、 钟 山梅下等 , 芜湖人。 ( 清) 黄钺《 画友 录》 : “ 父慎余 , 明乡饮大宾 。 云从始生之夕 , 慎余 梦郭忠恕 至其 门 , 日: ‘ 萧氏将 昌, 吾 当为嗣 。’ 长而博学能文 , 与弟 云倩 有二 陆之誉 。中崇祯 丙子、 壬午两科副榜 、 人 国朝不
东登泰岱 , 南渡钱塘 , 而邻界 黄海 , 遂未 得一到矣 , 今老惫 矣, 扶筇难涉 , 惟喜 听人说斯奇耳 。 渐公每 由我言其概 , 余
基金项 目: 安徽省 2 0 1 7年 度 高校 优 秀青 年 人 才 支持 计 划 项 目阶段 性 成 果 ( 编号 : g x y q 2 0 1 7 2 2 9 ) 。
古擅 场 。 ” 可 见 他 在 元 人 绘 画 中领 悟 到 运 笔 之法 。

就较高 的画家 。萧 云从作 为明清交替 时期地方 画家的代 表, 在他 的绘画发展过程 中 . 与 同时期 的黄 山画派的代 表
画家 互 相 影 响 , 在 师 古 前 人 的前 提 下 , 最 终 形 成 独具 个 人 面 貌 的绘 画 风 格 。本 文 重 点 考 查 萧 云从 与黄 山 画派 渐 江
品 ,吴门画派所推 崇的元代绘画被来 自皖南地区的藏家
收 藏 并 购 入 。 这 些 都 为 黄 山 画 派 和 姑 熟 画 派 风 格 的形 成
提供 较为成熟 的文化条件 。 晚明以来 , 徽州地 区的商人往 来各地经商 , 财 富急 剧 扩 张 , 并 将 部 分 资 金 投入 到 书 画 收
期 的 山水 画 家 。
在萧云从生活 的时期 , 皖南地 区商业 活动发达 , 徽商
往来全国各地经商 , 皖南 地 区 聚集 大 量 的财 富 。 加 之 徽 商
展产 生巨大影 响 , 在徽 商的运作 下 , 引领明代书画风 尚的
画 家 纷 纷 到 皖 南 地 区 客 居 或 游 玩 并 创 作 大 量 的 书 画 作
l S h u H u a S h i J i e ・ 书画视界I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 一
萧云从 与黄 山画派 画家 交游
张继超 合肥 幼儿师 范 高等 专科 学校
摘要 : 明末 清初 , 徽 商 崛起 , 在徽商的运作下 , 明代 有 代 表 性 的 画 家 客居 皖 南 或 来 此 游 玩 , 创 作 并 留下 大量 书 画 作品 , 徽 商也 客 观 促 进 当地 书 画 流 通 。在 这样 的 背 景 下 , 皖 南 地 区 出现 黄 山 画 派 和姑 熟 画 派 , 姑 熟 画 派 的 代 表 画 家萧 云 从 通 过 与 黄 山 画 派 画 家 的 交游 , 双 方 互 为 影响 , 共 同促进 明 末 清初 皖 南诸 画 派 的发 展 。
Yi S h u P i n g J i a n 4 3
恒 谓天 下 至 奇 之 山 , 须 以至 灵 之 笔 写 之 。 乃 师 归 故里 , 结 庵 莲 花 峰下 . 烟 云 变幻 , 寝食 于兹 , 胸 怀浩 乐 。 固取 山 中诸 名 胜, 制 为小 册 。 层 峦怪 石 , 老树 虬松 , 流水 澄潭 , 丹 岩 巨墼 , 靡
江 的绘 画受 到 所 处 皖 南 地 区风 气 的影 响 ,取 法 是 多 方 面 的. 既 有 向 当时 流行 与 皖 南地 区 的 明 代 吴 门 绘 画 学 习 , 也 向古人学 习。 我们从他 留存的作品可以清晰看到 , 渐江作
萧云从 ( 1 5 9 6 — 1 6 7 3年 ) 字尺木 , 号 默思 , 别 号 无 闷道
和孙逸两家的交游 , 以及 对 各 自绘 画 发 展 的影 响 。

与渐 江 的交 游
渐江 , 俗 姓江 名韬 , 又名 舫 , 出家 后释 名弘 仁 , 号 渐 江、 渐 江 学 人 等 。生 于 明 万 历 三八 年 ( 1 6 1 0 年) , 卒 于 清 康
熙二年 ( 1 6 6 3年) , 终 年五 十四岁 , 安徽歙县江家坞人 。渐
仕。 …工 山水 人 物 , 具 有 北 宋 遗法 , 太平 三 书 图 、 离骚图 皆 镂板 以传 ……。” 据黄钺的记载 , 我们可以知道 , 萧云 从 出身 诗 书 之 家 , 山水 画 受宋 人 影 响较 大 。 尤 其 是 北 宋 时
为黄 山画派大 家 ,在 皖南影 响较大 ,与其交往的画家甚 多, 有关萧云从和渐江交游的确切 记录有一项 。 萧云从晚 年在渐江的《 黄 山图册》 题跋 : “ 山水 之游 , 以有前缘 , 余尝
喜收藏 , 在徽商 的运作下 , 明代有代表性吴 门画派的画家 纷 纷 到 皖 南 地 区 客 居 或 游 玩 并 创 作 大 量 的 书 画作 品 , 而 吴 门画派所推崇 的元代绘 画被来 自皖南地 区的藏家 收藏 并购入。元代绘画和 明代绘 画风格都对这个 时期 的皖南
地 区绘 画 产生 影 响 。 萧 云从 生 活 在 这 样 的社 会 背 景 下 , 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