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地区综合地理实习报告之自然地理概况
黄山地理野外实习心得

黄山地理野外实习心得篇一:综合地理野外实习报告综合实验报告1、实验目的此次野外综合实习是地理科学专业课堂教学完成后的具体实践环节,许多在课堂上学习过的内容在此次实习中都会有所体现和应用。
本次实习目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培养学生自然地理学野外实习的工作意识,了解自然地理野外工作的基本思路与途径,并初步掌握自然地理学野外调查与研究的基本方法。
理解自然地理学各个要素之间、各个地域组成部分之间的相互联系,并能够从结构、功能和演化及它们的协同等角度理解认识其整体性和差异性;(2)培养学生在野外的独立生存能力和团队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2、野外实验路线黄桷古道,文峰塔,德国大使馆、老君洞,蒋介石官邸3、南山综合地理学考察内容与分析(1)通过对野外实验的观察、记录,并借助于Google earth等工具,认识南山地区主要地形地貌基本特征及其分布规律等。
(2)通过对野外实验的观察、记录,描述南山主要植被、岩石、土壤类型和代表性植被、岩石、土壤的形态特征,以及本地区主要植被、岩石、土壤空间分布规律等。
南山是常绿针叶林和常绿阔叶林的交织带,多黄葛树;土壤多为山地特殊的黄色与棕色混合的泥土(3)沿线景观黄葛古道黄葛古道是茶马古道南山段,有世界上最高的贸易通道的称谓。
是重庆市知名度最高的一条古道,有着800年历史,曾是历代川黔商贾的必经之地,被称为重庆的“丝绸之道”。
该古道始于唐朝,宋、元、明、清时期处于鼎盛时期,属巴渝十二景之一。
道路地面突出了山地特点,坎坷崎岖。
但是宽阔的石板摆出当年的经济和文化历史,使得山间逶迤的小路显得康庄而大气直到上个世纪的70年代中期前,这条古道依然是一条交通要道。
上个世纪80年代后期,这里已不再是人们为生计忙碌之道了。
经过几年的短暂沉寂之后,这条古道再度迎来了兴旺的人气,树木参天的古道,吸引了不少中老年人前来健身老君洞老君洞:原名太极宫,是川东地区第一道观。
位于南岸区上新街东南约2公里的老君山上。
黄山自然地理状况

安徽省黄山市自然地理调查报告姓名:毕灶娟学号:170210017一.黄山市概况黄山市位于安徽省最南端,介于东经117゜02′——118゜55′、北纬29゜24′——30゜24′之间,南北跨度1゜,东西跨度1゜53′。
西南与江西省景德镇市、婺源县交界,东南与浙江省开化、淳安、临安县为邻,东北与宣城市的绩溪、旌德、泾县接壤,西北与池州市的石台、青阳、东至县毗邻。
黄山市总面积9807平方公里,是一个“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山区,境内群峰参天,山丘屏列,岭谷交错,有深山、山谷,也有盆地、平原,波流清沏,溪水迥环,到处清荣峻茂,水秀山灵,犹如一幅风景优美的画图。
“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多少文人曾对这产生了念慕之情,有的游客甚至“爱其山水清沏,遂久居”。
天目山和黄山山脉是我省,也是徽州同浙江、江西省的天然分界岭。
主要坐落在歙县东北部的清凉峰(海拔1787米),耸立在祁门县境内的牯牛降(海拔1728米),拔起于休宁西北部的白岳齐云山(海拔580米),都是壮丽神奇的“天造画境”。
横贯歙县、黄山区、休宁、黟县之间的黄山(其最高峰莲花峰海拔1860米),峰峦峻峭,劈地摩天,重岩叠嶂,宏博富丽,是著名的风景胜地。
二、黄山市自然地理状况1、地形地貌境内群峰参天,山丘屏列,岭谷交错,有深山、山谷,也有盆地、平原,主要分为三类地形:一是呈东北至西南走向的黄山山脉,天目山、白际山山脉以及北部青阳、贵池境内的九华山山脉等三列山脉,中间形成两个盆地;二是丘陵山地由于河流下切和流水侵蚀作用强烈,峡谷发育,坡陡峰高,相对高差大,使气候和植被形成了鲜明的垂直差异和地形差异,易造成水土流失;三是两个盆地由于众多的高丘、低丘的分割,形成复杂多样的河谷平原、山间盆地。
2、气候黄山市地处北亚热带,属于湿润性季风气候,具有温和多雨,四季分明的特征。
年平均气温15°—16°C,大部分地区冬无严寒,无霜期236天。
全市多年平均雨量为1775mm,地区分布以黄山风景区为最大,是全国有名的暴雨中心之一。
南京林业大学树木学黄山实习全解

一、黄山自然地理概况(1)概况黄山古代秦时称黟山,相传轩辕黄帝率手下大臣容成子、浮丘公来此炼丹,并最终得道升天,唐天宝六年(公元747年),依此传说,唐玄宗赦改黟山为黄山。
黄山山脉东起绩溪县的大嶂山,西接黟县的羊栈岭,北起太平湖,南临徽州山区。
具体位于东经118°1'度,北纬30°1',南北长约40公里,东西宽约30公里,面积约1200平方公里,其中精粹风景区154平方公里。
黄山风景区(Huangshan Mountain)是中国著名风景区之一,世界游览胜地,位于安徽省南部黄山市。
主峰莲花峰,海拔1864米。
黄山处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内,由于山高谷深,气候呈垂直变化。
同时由于北坡和南坡受阳光的辐射差大,局部地形对其气候起主导作用,形成云雾多、湿度大、降水多的气候特点。
黄山集名山之长。
泰山之雄伟,华山之险峻,衡山之烟云,庐山之瀑,雁荡山之巧石,峨眉山之秀丽,黄山无不兼而有之。
明代旅行家、地理学家徐霞客两游黄山,赞叹说:“登黄山天下无山,观止矣!”又留“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的美誉。
更有“天下第一奇山”之称。
可以说无峰不石,无石不松,无松不奇,并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黄山四绝著称于世。
其二湖,三瀑,十六泉,二十四溪相映争辉。
春、夏、秋、冬四季景色各异。
黄山还兼有“天然动物园和天下植物园”的美称,有植物近1500种,动物500多种。
黄山气候宜人,是得天独厚的避暑胜地,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和疗养避暑胜地。
1985年入选全国十大风景名胜,1990年12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名录》,是中国第一个同时作为文化、自然双重遗产列入名录的。
2004年2月入选世界地质公园。
2007年5月8日,黄山市黄山风景区经国家旅游局正式批准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
(2)、地质地貌黄山经历了漫长的造山运动和地壳抬升,以及冰川和自然风化作用,才形成其特有的峰林结构。
黄山群峰林立,素有“三十六大峰,三十六小峰”之称,主峰莲花峰海拔高达1864米,与平旷的光明顶、险峻的天都峰一起,雄居在景区中心,周围还有77座千米以上的山峰,群峰叠翠,有机地组合成一幅有节奏旋律的、波澜壮阔、气势磅横的立体画面。
黄山地理实习报告

黄山地理实习报告一、实习背景与目的黄山,位于我国安徽省南部,是一座蜚声中外的风景名胜区。
本次实习,我们地理专业的学生有幸来到黄山,旨在通过实地考察,加深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应用,提高地理实践能力。
实习的主要内容包括:黄山的地貌特征、气候特点、植被分布以及人文景观等方面。
二、实习时间与地点实习时间:2023年5月10日至5月15日实习地点:安徽省黄山市黄山风景区三、实习内容与过程1. 黄山地貌特征考察我们首先来到了黄山风景区,这里的奇松、怪石、云海、温泉闻名遐迩。
黄山地貌类型多样,有山地、丘陵、盆地和平原等。
在导游的带领下,我们深入了解了黄山的地貌形成过程,观察了各种地貌形态,如峰、石、洞、谷等。
2. 黄山气候特点研究黄山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垂直变化明显。
我们实习期间,正值春季,黄山气温适中,雨量充沛。
在实习过程中,我们通过实地观测和调查,了解了黄山的气候特点及其对植被、土壤等环境因素的影响。
3. 植被分布调查黄山的植被类型丰富,有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针叶林和灌丛等。
实习期间,我们沿着不同的海拔高度,调查了黄山的植被分布规律,并记录了各种植物的名称、特征和生长环境。
4. 人文景观探访黄山不仅自然景观奇特,人文景观也同样丰富。
我们参观了黄山风景区内的寺庙、石刻、亭台楼阁等人文景观,了解了其背后的历史和文化底蕴。
四、实习收获与体会通过本次实习,我们对黄山的地理特征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同时也锻炼了我们的地理实践能力。
在实习过程中,我们学会了如何观察、记录和分析地理现象,提高了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黄山之行,让我们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神奇与美妙,也让我们对地理知识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们将不断运用和发扬本次实习的精神,为我国的地理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高中地理实地考察

高中地理实地考察考察地点:黄山黄山,位于中国安徽省南部,是中国著名的风景名胜区之一。
其独特的地貌景观和丰富的自然资源使之成为高中地理实地考察的理想之地。
本次考察活动旨在通过亲身体验黄山的自然地理特点,加深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一、地理概况黄山地处东经117°35′38″-118°17′57″,北纬29°07′04″-30°12′23″之间,地理坐标为117.6-118.3东经,29.2-30.2北纬。
总面积约1,200平方公里,地势南高北低,形成了明显的差异性地貌特点。
黄山地区以山地为主,主要由黄山脉与姥山决口结合而成。
海拔最高的莽山海拔为1,860米,黄山海拔为1,864米,因此被誉为“中国屋脊”。
二、地貌特征黄山地区地貌丰富多样,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为特点。
黄山的奇松是世界闻名的,各式各样的松树形态各异,有的形如鸟儿展翅欲飞,有的象征着坚毅与生机。
怪石则形状各异,有的象征着虎啸龙吟,有的则犹如众神聚集。
黄山地区的云海也是其独特之处,当晨曦初现,云雾弥漫,宛如置身仙境。
温泉更是黄山地区的宝贵资源,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和养生功能,深受游客喜爱。
三、气候特点黄山地区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具有明显的四季变化特点。
夏季气候温暖多雨,气温适宜;冬季寒冷干燥,降水量较少。
春秋两季气温适宜,是黄山旅游的最佳季节。
然而,由于黄山地势较高,山顶部分地区常年云雾缭绕,造成云雨天气较多,游览时需注意身体保护及穿着。
四、地理景点1. 玉屏观景区:位于黄山主峰莽山之上,是欣赏云海、日出、虹霞的绝佳地点。
由于高山峻峭,景色壮丽,令人叹为观止。
2. 黄山温泉:位于北海景区内,是一处集温泉浴、休闲娱乐、康体疗养为一体的综合性温泉度假胜地。
温泉水温适中,富含多种矿物质,对皮肤和身体健康有良好的保养作用。
3. 黄山松涛:位于云谷寺附近,是一片松树繁茂的地带,松树呈现出各种奇特的形态,给人以独特的美感。
地理参观实践报告(2篇)

第1篇一、前言地理是一门研究地球自然环境和人类社会的学科,它涉及地球的各个领域,如地形、气候、生物、水文等。
为了更好地了解地理知识,提高地理素养,我们组织了一次地理参观实践活动。
本次实践活动于2021年10月15日进行,地点为我国著名的地理标志——黄山。
二、参观前准备1. 了解黄山地理位置、气候、地貌等基本知识。
2. 收集黄山相关图片、视频资料,了解黄山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
3. 制定参观路线,确保参观活动有序进行。
4. 准备必要的生活用品,如水、食物、雨具等。
三、参观过程1. 早上7点,我们乘坐大巴车前往黄山。
一路上,导游为我们介绍了黄山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历史沿革等知识。
2. 上午10点,我们抵达黄山风景区。
首先参观了迎客松,这是一棵生长在悬崖峭壁上的松树,被誉为黄山的象征。
接着,我们游览了飞来石、猴子观海等景点。
3. 下午,我们乘坐缆车前往黄山最高峰——光明顶。
在缆车上,我们可以俯瞰整个黄山风景区,欣赏到壮丽的自然风光。
到达光明顶后,我们还参观了黄山气象站,了解了黄山地区的气候特点。
4. 晚上,我们入住黄山风景区附近的酒店,品尝了当地特色美食。
四、参观心得体会1. 通过本次参观,我对黄山的地理环境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黄山的地理位置独特,气候多样,地貌奇特,为各种生物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环境。
2. 黄山的自然景观令人叹为观止。
从迎客松到飞来石,从光明顶到温泉,每一个景点都展现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这使我更加珍惜我们美丽的地球家园。
3. 黄山的人文景观同样令人敬佩。
从古至今,黄山吸引了无数文人墨客前来游览,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
这使我认识到,地理不仅是自然科学,也是人文科学。
4. 本次参观让我深刻体会到地理学科的重要性。
通过学习地理,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地球环境,为保护地球家园贡献自己的力量。
五、总结本次地理参观实践活动圆满结束。
通过参观黄山,我们不仅领略了大自然的美妙,还提高了地理素养。
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我们将继续关注地理学科,为保护地球家园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黄山地区野外实习报告

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2010级黄山地区野外实习报告总负责老师:黄成组别:第三组101140046 拔尖班刘翔2011年8月31日目录1. 前言1.1 实习时间及地点1.2 实习大纲2. 实习地点自然概况2.1 位置2.2 地形地貌2.3 植被状况2.4 动物状况3.实习纪实3.1 植物学3.1.1调查时间及路线3.1.2植物形态学观察、描述和分析方法3.1.3植物标本的采集与制作(方法及过程)3.1.4植物分类与鉴定(方法及过程)3.2 动物学3.2.1调查时间及路线3.2.2昆虫的野外观察以及标本的采集(方法及过程)3.2.3昆虫标本的制作(方法及过程)3.2.3昆虫标本的鉴定(方法及过程)4. 专题报告:黄山药用植物资源5. 心得与体会一、实习时间及地点2011年8月16日~ 2011年8月24日8月16日-8月17日由南京赴黄山地区休整及熟悉周边地形环境8月18日-8月21日黄山市黟县洪星乡8月22日-8月23日黄山市黟县宏村8月24日返回南京PS:第三组实习轮转时间安排8.18 动物方向章岭脚8.19 植物方向打鼓岭8.20 生态方向(陆生)拜祭堂8.21 生态方向(水生)洪星乡附近水域8.22 动物方向驻地昆虫方向授课8.23 植物方向附近植物采集及考核实习大纲野外实习是生物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
生物是生物学研究和关注的对象,生物存在和分布的范围是极广的。
每个学习生物学的人的日常生活周围都存在着一定的生物,甚至在室内都可以观察到一定的生物。
然而从学习和研究的角度来看,个人日常所触及的狭小空间中的生物种类不能取代野外巨大空间中分布的种类。
如有可能,尽可能多地获得野外生物的感性认识仍是必要的。
生物学野外实习的主要目的在于识别和鉴定实习环境中的生物种类,通过实践联系理论,升华和提炼感性认识,扩充自己观察和思考的广度和深度,能够直观具体地而非纸上谈兵地认识和亲身体会自然界中生物的多样性(主要是物种多样性及群落和生态系统多样性),同时学习一些野外工作方法。
0911013 李白楠 黄山实习报告

黄山实习报告2009级地理科学李白楠学号:0911013 实习时间:2012年10月16日——18日实习内容:1、皖南古村落格局、社会经济状况考察2、皖南风景区自然和人文地理考察实习目的: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善于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增强教学效果;培养学生掌握分析与解决区域地理问题的基本思维方式与工作做法,提高学生地理专业素质与动手能力,塑造适应21世纪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一、黄山概况:黄山区,隶属地级黄山市,区人民政府驻甘棠镇。
黄山市下辖屯溪区,徽州区,黄山区。
地处黄山北麓太平盆地,西南与休宁、黟县交界,东连旌德、绩溪,东南与徽州区毗邻,西接石台、青阳,西南与休宁、黟县交界,东北同泾县相依。
黄山风景区,位于安徽省南部黄山市境内,黄山风景区距市府所在地屯溪69公里,东经118°1'度,北纬30°1',南北长约40公里,东西宽约30公里,地跨市内歙县、休宁、黟县和黄山区、徽州区,山脉面积1200平方公里,规划入黄山风景区面积约154平方公里,是号称“五百里黄山”的精华部分。
黄山是我国十大风景名胜之一,也是全国唯一拥有世界文化遗产。
自然遗产和世界地质公园两顶世界桂冠的景区。
黄山全山面积1200平方千米,其中154平方千米为黄山风景区。
黄山无山不峰,这里千峰称奇,各有特色。
历史上先后命名的有三十六大峰。
三十六小峰。
高耸的莲花峰、平旷的光明顶、险峻的天都峰、秀丽的始信峰,是黄山奇峰的解除代表。
以天都峰、莲花峰、光明顶三大主峰(海拔均超过1800米)为中心,最高峰为莲花峰,海拔1864米,为华东地区第三高峰。
二、实习内容1、翡翠谷翡翠谷位于黄山仙都峰与罗汉峰之间,谷口在上张村后,紧挨着从汤口到太平的公路,从汤口乘汽车往北月8公里即可抵达。
翡翠谷是黄山东海最长的一条峡谷,纵深约20公里,谷中之溪名为“碧玉溪”,源自炼丹、始信、天女诸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黄山地区综合地理实习报告——自然地理
一、成土条件
黄山系中生代燕山期岩浆侵入形成,以粗粒斑状花岗岩为主。
岩石呈肉红色或灰白色,
化学成分以510:为主(占75.1%),是酸性母岩,这对酸性土壤的发育是有利的。
黄山大部分
土壤都是发育于花岗岩风化物。
由于山上山下成土母质较为一致,土壤性质有较好的可比性。
黄山气候受区域气候和山地地形的共同影响,有明显的垂直差异。
气象资料表明(表1)。
位于1840米的光明顶气象站的年平均气温比山下(太平站及款县站)低8.6一7.7℃,而年降水量则比山下高750一900毫米。
山麓的款县站及太平站的年干燥度小于1,而7、8、9、10 月的千燥度均大于1,为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光明顶年干燥度小于1,全年各月干燥度均
低于1,为温带非常湿润季风气候。
光明顶全年雾日265天,云海日52个。
这些不同的气候
特征对自然植被的分布和土壤的形成有着显著影响。
黄山在海拔500米以下为人工垦殖栽培区,原有植被已被破坏殆尽,现已成为居民点,山
坡开垦为农田。
仅在汤口对面山坡上尚残存一小片苦储纯林及杨村对面的青冈栋林,它部分地反映了这里原有植被状况;在海拔500一1000米为常绿阔叶林带,代表树种〔3〕有苦储、青
冈栋、甜储和小叶青冈等;在海拔900一125。
米为落叶一常绿阔叶混交林带,常绿树种有青冈栋、褐叶青冈、青拷、交让木等,落叶树种为缺曹枫香、水青冈、银鹊树等,在海拔12。
一15米为落叶阔叶林带,主要乔木有华千金榆、米心水青冈、地锦械等;在海拔1400一1650 米是以黄山栋为主的山地矮林和山地灌丛带,主要树种有黄山松、黄山栋、黄山杜鹃等,在
海拔1600一1840米的山顶为山地草甸,以沼厚草、野古草为主,其次有龙须草、黄山凤毛菊、地榆等草本植物。
二、土壤理化性质
(一)土坡颇色与颗粒组成
黄山土壤颜色通常偏黄色或黄棕色。
表2表明,款8和欺3号土B层颜色为亮红棕色
(5YRS/6)和暗红棕色(5YRS/4);款7、款19、皖3和皖4号土为浅黄色(2.5Y7/4)和亮
黄棕色(loYR7/6);皖5、款17、款2、和款5号土为灰黄棕色(10YRS/3),款6号上G层为
淡绿灰色(10GY7/1)。
黄山土壤的颜色特征与该山区多雨水,湿度大有关。
黄山土壤颗粒组成反映了土壤发育年龄较轻的特点。
表表明,歇8号上B层粘粒(才
o.oor毫米)含量为37.9%;款7、款19、皖3、皖4号土为25一25%;皖5、款17、款2和
救5号土为18一26%。
B层土壤的粉粘比率以款8号土为最小,为0.69;但比山同类母质发育的铁铝土纲红壤要高得多。
而敦7、款19、皖3、皖4、皖5、款17、款2和狱5号土在1.6}’一
3.05之间。
说明黄山山麓土壤的风化程度较山的上部土壤强烈。
除款8号土外,其他_一卜壤的
粉粘比都大于1,表明黄山地区土壤发育年龄相对较轻的特点。
(三)土坡铁的化学特性
黄山土壤全铁含量以歇8号土为最高,达6.05%(表5),B层游离铁含量2.盯%,铁的
游离度34.2%。
欺19号土B层游离铁为1.65%,铁的游离度接近40%。
皖5、款17一号土B 层
活化铁的含量和铁的活化度较高,分别为1.60一1.94%,71.4一77.4%。
这是由于它们分布
在1600米以一上的湿润条件下,在山地草甸群落及腐殖质的作用下,其活化铁的含量和铁的
活
化度均较高,表明成土作用较短。
此外,黄山土壤铁的水合系数随海拔高度的上升而明显增加。
这与赵其国〔5〕等人的结果相一致。
(四)粘较的化学组成与粘土矿物
表6表明,黄山的歇8、歇3号土B层粘粒硅铝率为2.20一2.39,小于2.4。
粘土矿物以
高岭石为主,其次为蛙石、绿泥石和石英(表7)。
与安徽九华山〔的花岗岩母岩发育的基带土壤相一致,而不同于武汉地区〔7〕铁硅铝土纲的棕红壤。
款7、款19、皖3和皖4号土B层粘
粒的硅铝率在1.46一1.88之间。
粘土矿物以蛙石、绿泥石和高岭石为主,伴有伊利石和石英。
并有较多的三水铝石出现。
皖5、歇17、款2和款5号土B层粘粒的硅铝率2.20一2.77,高于山麓土壤。
粘土矿物以蛙石和绿泥石为主,伴有石英和高岭,有三水铝石。
欺6号土G层硅铝率为2.36。
粘土矿物以石英为主,伴有蛙石、绿泥石和高岭石。
三、关于土壤分类问题
黄山土壤的垂直带谱明显。
在海拔700米以下的款8和歇3号土的B层颜色为亮红棕和
暗红棕色,CEC/粘粒值大于0.24,ECEC/粘粒值大于。
.15,具有铁硅铝层的诊断指标〔“〕
具有铁硅铝层的土壤大体相当于处在初级富铁铝化阶段。
粘粒硅铝率<2.4,这是区别铁硅
铝土纲棕红壤与准红壤的主要指标〔`〕。
粘土矿物以高岭石、蛙石和绿泥石为主。
B层土体氧
化钾含量小于3.5%(表8)。
气温为13.8一x6.4℃,土温为15.8一18.4℃(年均气温加2℃)
按首次方案〔即规定属热性土壤。
土壤水分为润湿状况。
故山麓的款8和款3号上应属铁硅铝
土纲,湿润铁硅铝亚纲,准红壤土类。
故为普通准红壤亚类。
分布在海拔700一1400米地段内的款7、款19、皖3和皖理号土的B层颜色为黄棕色,C- EC/粘粒值>0.24,ECEC/粘粒值>0.15,符合铁硅铝层定量指标。
粘土矿物中普遍出现
三水铝石,故粘粒硅铝率较低为1.46一1.88。
盐基饱和度小于35%。
救19号剖面B层铁的游
离度接近40%。
B层土体氧化钾为3.18%,小于3.5%。
说明土壤中碳酸盐类彻底淋失,交换
性盐基中度淋失。
原生铝硅酸盐矿物进行分解,二氧化硅部分淋溶,形成2:1型或2:1:l型,
以及1:1型粘土矿物,处于富铝化初级阶段。
因而明显的有别于富铝化过程较弧的黄壤。
该地段的土壤类型根据“一首次方案”属于铁硅铝土纲,常湿润铁硅铝:l:亚纲,准黄壤土类,普通准黄壤亚类。
按首次方案〔“〕规定属腐殖质准黄壤亚类。
在海拔1600一180。
米地段内的皖5、款17、狱2和款5一号土山于气候冷湿,植被为山地草甸群落。
土壤的发育以生草化作用占优势,其主要特点是有机质含量商,有机质层厚。
如
款5号土,表层有机质含量为22.8%,28一33厘米土层内,有机质含量7.65%;救17号土表
层含量12.2%,19一29厘米土层内,有机质含量为7.23%。
B层颜色呈灰黄棕色。
粘土矿物
以2:1型(蛙石、蒙皂石)及2:1:1型(绿泥石)为主,有三水铝石出现。
粘粒硅铝率》2.4(款2、皖5号土由于三水铝石的存在,故硅铝率偏低),具有硅铝层诊断指标。
全年各月干燥度都小于1,土壤水分状况属常湿润,年气温为7.8℃,土温为9.8℃,属湿性土壤〔8〕,结合上述土壤
化学方面诊断特性,该土壤应属硅铝土纲,常湿润硅铝土亚纲,腐棕土类。
由于盐基饱和度
都小于50%,故属不饱和腐棕土亚类。
歇6号土只见于西海门附近的小片浅平洼地,生长沼泽植物群落。
表层有招厘米厚的腐
减去自然降雨淋失外尚有少量积余,故青棵地后期土壤速效磷含量反而略有增加。
(二)不同施磷水平对青裸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
1.施磷对植株氮磷营养的影响表4资料表明,磷肥用量不同,明显影响青棵体内的磷
素含量,而且也明显影响植株的氮素含量:施磷越多,植株吸磷越多,而氮素含量越低。
2.施磷对青棵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磷肥用量不同和土壤速效磷含量高低,对春一青棵
的生长发育、生物学产量和经济产量均有十分明显的影响。
考种测产资料表明,施用磷肥对春青棵的分孽、株高、穗长、穗粒数、成穗率、千粒重和产量的影响,都有积极的正效应,而且增产幅度极为明显。
以不施磷肥的处理(1)为对照,小区试验处理(2)一(5)的增产幅度依次为23.9、54.6、69.3、和72.3%;土坑试验处理(2)一(5)的增产幅度更大,依次为36.5、81.3
、96.9、和1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