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自然地理实习报告

合集下载

综合自然地理实习报告4篇

综合自然地理实习报告4篇

综合自然地理实习报告综合自然地理实习报告精选4篇(一)实习报告:综合自然地理实习一、实习背景和目的自然地理是研究地球表面及其自然现象的学科,通过实地考察和实际操作,可以加深对自然地理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本次综合自然地理实习旨在通过实地考察,对自然地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进行实践性的学习和探索,加强对地球地貌、水文地理、气候与环境等方面的认识和理解。

二、实习地点和时间本次实习选择了中国某省自然景观和地质资源丰富的地区进行,实习时间为两周。

三、实习内容和方法1. 地形地貌实地考察通过实地考察,观察和记录不同地区的地形地貌特征,如山地、平原、丘陵、盆地等,了解形成背景和演化过程。

使用测量工具进行地貌剖面测量,进一步了解地形地貌的复杂性。

2. 水文地理调查选择一条河流进行水文地理调查,测量河流的水位、流速、流量等指标,了解河流的特征和水文循环。

调查河流附近的湖泊、水库等地形,了解水资源的分布和利用情况。

3. 气候与环境观测在实习地点选择一个代表性地区,在一定时间范围内进行气象观测,记录气温、降水量、风速、湿度等指标,了解该地区的气候特点和季节变化。

同时,观测当地的环境状况,包括空气质量、植被覆盖等,分析气候和环境的关系。

四、实习成果和心得体会1.实习成果完成地貌测量和记录,得到了多个地貌剖面图和记录表;进行了水文地理调查并测量了河流流量;完成了一定时间范围内的气象观测,并记录了当地的环境状况;综合以上数据,分析和总结了实习地区的自然地理特点和环境状况。

2.心得体会通过这次综合自然地理实习,我对自然地理学的各个方面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和了解。

实地考察和实际操作提供了更具体的学习体验,并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形成了系统和全面的知识框架。

同时,实习过程中我们团队协作,分工合作,培养了团队合作能力和实际操作技能。

五、展望未来综合自然地理实习为我提供了实践探索的机会,也为我今后的学习和研究提供了基础。

希望能将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促进地球的可持续发展,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

地理实习报告集合5篇

地理实习报告集合5篇

地理实习报告集合5篇地理实习报告篇1实习目的:调查庐山的自然地理概况,主要是地貌、土壤和植被的概况。

实习时间: __年8月1日至__年8月8日实习地点:江西省庐山实习内容:庐山的自然地理概况。

[一]、概况:庐山地处中国亚热带东部季风区域,面江临湖,山高谷深,具有鲜明的山地气候特征。

年平均降水1917毫米,年平均雾日191天,年平均相对湿度78%,每年7月9月平均温度16.9摄氏度,夏季极端最高温度32摄氏度。

良好的气候和优美的自然环境,使庐山成为世界著名的避暑胜地。

[二]、分述:实习时间:__年8月1日至__年8月8日实习内容:调查庐山主要植被类型及组成、结构动态和分布规律。

实习路线:8月2日下午:庐山牯岭街大月山简易公路植物园含鄱口。

沿途认识植物。

8月3日上午:庐山会址回龙路1000米处。

下午:黄龙寺、三宝树简易公路。

土壤植物综合实习。

8月8日:乘车下山,经秀峰观察常绿阔叶林。

一、植物概况:庐山植物资源丰富。

森林覆盖率达76.6%。

高等植物近3000种,在钟灵清秀的庐山,更有集庐山植物景观之大成的璀璨的山中明珠庐山植物园。

1、8月2日下午:庐山牯岭街大月山简易公路植物园,沿途认识植物。

其中,庐山牯岭街10种植物的科名、属名:①、黄山松:松科、直条型。

②、扁柏:柏科。

③、马挂木:木兰科。

④、化香树:胡桃科,落叶阔叶树。

⑤、金钱松:松科。

⑥、小叶柏了树:安息香科、落叶阔叶树。

⑦、灯台树:回照科,落叶阔叶树。

⑧、大花金鸡菊:菊科。

⑨、胡桐树:胡桐科。

⑩、红豆杉、柳杉和冷杉:三尖杉科。

其次,庐山植物园10种植物科名、产地和用途:①、白花杜鹃:杜鹃花科,原产江西、江苏、浙江、福建、广东、广西、四川、云南。

用途:观赏。

②、杉木:杉科,原产河南、安徽、广东、广西。

用途:材用。

③、金缕梅:金缕梅科,原产广西、湖北、江西。

用途:观赏。

④、山茶:山茶科,原产云南。

用途:观赏及药用。

⑤、平枝荀子:蔷薇科,原产陕西、四川、云南。

自然地理学野外实习报告【3篇】

自然地理学野外实习报告【3篇】

自然地理学野外实习报告【3篇】自然地理学野外实习报告【3篇】实习总结:就是实习完成后进行的整体性总结和概括。

在中遇到的困难,并且是如何克服的。

总结自己获得的阅历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下面是我给大家带来的自然地理学野外实习报告,盼望能够帮到你哟!自然地理学野外实习报告【篇1】年自然地理野外实习报告一.实习目的和意义自然地理野外综合实习是教学中的重要环节,自然地理学是一门综合性、地域性和应用性很强的学科。

野外实习,把我们的理论学问和实践相结合,提高了我们的综合分析力量,提高了地理综合素养,为今后从事中学地理教学和地理科学讨论打好基础,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实习的主要目的详细为:1.印证课堂上学习的本专业的基本学问,培育并提高同学对自然现象观看和独立讨论的力量以及专业理论和方法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力量。

.收集第一手资料,为解释相关现象和自然演化规律、了解实习地的地质地貌演化过程。

3.发觉问题,培育并激发爱好点,培育科学探究精神。

4.通过实习,初步学会观测和分析实习地区的地质、地貌、土壤、水文和植被等自然地理现象,并把握地质野外工作的一般方法,把握地貌、土壤等野外考察方法。

培育同学独立工作力量,为将来教学和进行乡土地理调查打下基础。

二.实习任务和要求(一)实习任务获得地球各圈层运动造成的地质、地貌、生态环境等方面的常见现象的感性熟悉;学习最基本的野外工作方法;培育野外观看和分析的力量;培育团队精神和独立思索等科学素养;体验野外生活;训练对野外的适应性;增加对地球科学的了解。

(二)实习要求1.实习前要熟识了解实习内容和实习区域状况,做好相关学问预备2.实习过程中要严格遵守组织纪律,团结互助,留意平安3.实习时要仔细听讲,勤于观看分析,作好实习笔记4.实习结束后每位同学要结合专业学问和自身体会,提交实习报告。

5.实习后要把学习理论与社会实践相结合这种学习理念贯穿到以后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

三.实习时间和路线地点时间:8月29日—9月3日路线地点:幕府山——燕子矶汤泉湖——阳山碑材火石峰——棒槌山黄山六合方山南采场四.实习内容南京地质地貌概况从南京向东到镇江再折向南东东抵武进县境孟河一带,绵延了一列丘陵、低山,称为宁镇山脉。

自然地理学生实习报告600字5篇

自然地理学生实习报告600字5篇

自然地理学生实习报告600字5篇自然地理学生实习报告600字一自然地理学是地理专业中的主干课程之一,它是一门实践性、区域性、地方性很强的科学,并在国民经济与生产建设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自然地理学研究的许多内容、资料、许多程序、环节、许多方法、手段,需要进行大量地实地调查、考证和分析。

在教学实践中,自然地理学教学离不开实践教学这一重要环节。

自然地理实践教学既是自然地理教学内容的基本组成部分,又是开展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建立自然地理时、空方面的思维等方面的重要途径与手段。

其目的是通过野外实习与实践活动,验证、落实课堂和书本上基本知识和基础理论,扩展学生的实践科学能力和整体素质,让学生初步掌握野外调察和研究的方法。

为了更好地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配合自然地理学的理论教学,以及适应省级试点课程“自然地理学”教学改革的需要,结合我院21世纪教改项目“自然地理野外实习方式及其考核指标体系研究”,根据地理学科特征和教学的具体要求在野外实践。

一、实习目的实习目的是对野外教学工作的总的目标和具体任务的叙述。

自然地理野外实习的目标是要使我们得到综合的自然地理野外训练。

实习内容包括了地质、地貌、土壤、植物、水文,以及相关的人文地理方面的内容,使我们在较短的实习时间内,能够接触比较多的和比较典型的自然地理内容,加深对课堂教学内容的理解,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

野外教学突出实践教学的特点,尤其是野外调查的方法和步骤。

野外工作方法中,包括地形图的判读,地质罗盘的作用及地质测量,地质地貌现象、植物等的观察与描述,上述这些方法与野外技能的训练对我们从事该专业的工作将奠定良好的野外工作基础。

二、实习时间20__年__月__日至20__年__月__日三、实习地点陕西省西安市。

按实习的先后顺序,实习的地点依次为:口镇、冶峪河;乾县大北沟、水土保持所;张家山、泾惠渠;咸阳博物馆;南五台;秦始皇兵马俑,大雁塔等。

四、实习工具罗盘,卷尺,GPS,地质锤,植物标本夹等。

自然地理实习报告(精选8篇)

自然地理实习报告(精选8篇)

自然地理实习报告自然地理实习报告(精选8篇)在现实生活中,报告的用途越来越大,我们在写报告的时候要注意语言要准确、简洁。

那么什么样的报告才是有效的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自然地理实习报告(精选8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自然地理实习报告篇1一、实习时间20xx年x月x日二、实习地点翠华山三、实习目的1、复习地质罗盘的使用,利用地质罗盘测量岩层的产状和确定目标物的方位角;2、观察山崩地貌,解释各种山崩地貌的形成原因;3、认识山地土壤的特点,分析山区土壤的形成原因;4、了解山地水文特征,掌握堰塞湖的形成机制。

四、实习仪器地质罗盘、手持GPS、数码相机五、实习内容1、实习区域概况本区位于西安市长安区秦岭北麓,距西安市区20公里,主峰终南山海拔2604米,总面积32平方公里,是我国山崩地质作用最为发育的地区之一。

山崩地貌类型之全,结构之典型,保存之完整,规模之巨大,旅游价值之高,经陕西省科技情报研究所检索,国内外罕见,素有"中国山崩奇观""地质地貌博物馆"之美称。

翠华山旅游景区由碧山湖景区,天池景区和山崩石海景区三部分组成。

翠华山高峰环列,峭壁耸立,险不可攀,中有一天然水池,称“天池”,又称“太乙池”或“龙移湫”,池水面积约5万平方米。

这块终南山的游览胜地上,汉唐两代曾建过太乙宫和翠微宫,是历代帝王祭祀神仙和游乐避暑之所。

翠华山山清水秀,景色如画,最引人入胜的是峰顶的湫池。

湫池群山环峙,碧波荡漾,清明如镜,纤尘不染。

池南的太乙殿,是旧时遇旱祈雨之所。

更有吕公洞、黄龙洞,池北的冰洞、风洞、八仙洞等颇有盛名。

冰洞在盛夏仍坚冰垂凌,风洞则四季寒风飕飕砭人肌骨。

冰洞东南有飞流直下的瀑布,形容壮观。

湫池周围。

古代曾建许多庙宇,诸如老君庵、圣母行宫等。

位于池西的风洞,为山崩遗迹,由巨大花岗岩相抵而成,进入洞中,凉风袭人,顿觉凉爽。

冰洞由巨石相依而成,虽夏亦有坚冰,四季阴冷刺骨,寒气逼人。

综合自然地理实践报告2篇

综合自然地理实践报告2篇

综合自然地理实践报告综合自然地理实践报告精选2篇(一)报告主题:综合自然地理实践一、实践背景近年来,随着经济发展与人口增长,我国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越来越频繁,自然环境也面临诸多问题,如水资源短缺、土地沙化、空气污染等。

为了增强同学们对自然地理的理解和认识,培养保护环境的意识,本次综合自然地理实践活动被组织起来。

二、实践目的1.掌握自然地理学科的基本理论和方法,通过实际操作进一步巩固知识;2.了解和体验自然地理的实践活动,增强对自然地理的实践能力;3.培养保护环境的意识,关心自然资源的利用与保护;4.加强团队合作精神,培养同学们的团队协作能力。

三、实践内容1.地理调查:在实践过程中,我们将实地进行地理调查,记录观察地点的自然特征,包括地形、土壤、气候、植被等。

2.地图制作:根据地理调查的结果,我们将制作地图,展示出自然地理特征的空间分布和关系。

3.实地考察:参观自然保护区、国家地质公园等地,亲身体验自然地理的奇妙与魅力,加深对自然地理的理解和认识。

4.小组活动:在实践过程中,我们将分为小组开展各项任务,通过共同努力和合作,完成各项任务,并将实践成果进行分享和交流。

四、实践结果通过本次综合自然地理实践,同学们深入了解了自然地理领域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并通过实地考察、地理调查和地图制作等实际操作,加深了对自然地理的认识和理解。

同学们在小组活动中,通过团队合作和交流,共同完成了各项任务,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同时,本次实践活动也提高了同学们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培养了保护环境的意识。

五、反思与改进在本次实践过程中,我们发现了一些问题和不足之处。

例如,地理调查的方法和技巧需要进一步提高,地图制作中存在一定的问题,需要更加细致和准确。

对此,我们将在以后的实践活动中加以改进和完善,提高同学们的实践能力和技巧。

六、结语通过本次综合自然地理实践,同学们在实践中学习,学习中实践,不仅增进了理论与实践的紧密联系,也提高了同学们对自然地理的理解和认识,培养了同学们保护环境的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地理实习报告范文5篇

地理实习报告范文5篇

地理实习报告范文5篇地理实习报告篇1前言本次综合地理野外实习活动是在大学学习了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专业课程,对气象、土壤、植物、综合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等学习完成后,于20xx年5月13日至20xx年5月19日,在莫世江教授、陈群利副教授、丁卫红副教授、张群生老师的带领下,和全体毕节学院地理与生命科学学院XX级地理科学本科班同学,在北海海底世界、北海银滩、北海老街、北海金海湾红树林、涠洲岛火山等地区,主要针对土壤、植被、气候、地貌、地质、人文景观的实习活动。

1.实习目的和意义综合野外实习是地理科学本科专业重要的教学内容和环节,是理论联系实际、强化技能和能力培养的重要途径。

通过对野外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的综合考察和调查,能够获得更多典型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相关知识,拓展视野,陶冶情操,加深对课堂教学内容的理解,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并初步掌握地理野外考察、调查方法和步骤。

2.实习时间、地点和线路2.1实习时间:20xx年5月13日至20xx年5月19日2.2实习地点:广西北海2.3考察路线:海底世界——北海银滩——北海老街——北海金海湾红树林——涠洲岛火山地貌3.实习区域概况3.1地理位置:北海市是中国广西壮族自治区所辖地级市之一,地处广西南端,北部湾东北岸,面向东南亚,位于东经108°50′45′~109°47′28′,北纬20°54′~21°55′34′之间,西北距南宁206公里,东距广东湛江198公里,东南距海南海口市147海里。

它背靠大西南,面向东南亚,南与海南省隔海相望,西濒越南,是东南亚、中亚、西亚、非洲和欧洲各国与中国大陆海运最近的港口之一,云、贵、川及广西各省区对外贸易便捷的出海通道,也是著名的“海上丝绸之路”的始发港之一。

3.2面积:总面积3337平方公里3.3人口:总人口135万,其中市区人口43万3.4气候:北海市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的南部沿海地区、北部湾东北岸,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温、光、雨源充沛,气候宜人。

地理的实习报告范文五篇

地理的实习报告范文五篇

地理的实习报告范文五篇地理的实习报告篇1一、实习目的自然地理野外综合实习是高等院校地理科学专业教学大纲中有明确规定的教学内容之一,观察与实践是学习、研究地质学、地貌学、土壤学和植物地理学的重要方法,因此,野外实习对于自然地理学就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

自然地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科学,它的形成和发展是建立在坚实的野外调查基础之中,反过来又为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服务。

当前,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许多相关学科的新理论、新技术不断地向自然地理学渗透,使自然地理学进入前所未有的大发展时期,但是自然地理野外考察仍然是学科发展的重要前提条件之一。

地理工作者只有深入实际,应用新理论、新技术对自然地理环境进行深入系统的调查研究,才能发现问题,在此基础上进行抽象概括才能丰富和发展自然地理学理论。

自然地理野外实习不仅可以培养和锻炼我们的独立工作能力,而且还可以使我们领略到祖国的秀丽风光,了解我国的基本国情,有助于培养我们的爱国主义精神,进一步树立民族自尊心,增强社会主义优越感。

野外工作不同于校园生活,有时需要爬山涉水、风餐露宿、早出晚归,生活和工作条件比较艰苦,这有助于培养我们的吃苦耐劳、艰苦奋斗精神。

在自然地理野外实习期间,完成某项实习任务要靠全体同学有组织、有纪律的共同努力,这有助于培养我们的集体主义精神,增强其组织纪律性。

另外,在自然地理野外实习期间,师生同吃、同住、同工作,这有助于密切师生关系,为教师开展教书育人活动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

总之,自然地理野外实习是自然地理教学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自然地理学科建设和发展的需要。

自然地理野外实习的目的如下:1、印证课堂上学习的本专业的基本知识,培养并提高学生对自然现象的观察和独立研究的能力运用专业理论和方法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收集第一手资料,为解释相关现象和自然演化规律、了解南京的地质地貌演化过程。

3、发现问题,培养并激发兴趣点,培养科学探索精神。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综合自然地理实习报告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07级地理科学付瑶1256407041一、前言从2010年5月25日——5月28日和7月4日——7月9日近八天的时间在老师的带领下进行了综合自然地理野外实习。

在课堂上我们已经掌握了综合自然地理的理论知识,但对实地考察以及对知识的运用还存在着欠缺,所以,我们充分利用了这次野外实习的机会,从西到东横穿了东北平原,从西到东的路线为乌兰浩特市——白城市——洮南市——通榆县——长岭县——长春市——蛟河市——敦化市——二道白河镇——长白山。

由于区域跨度大,时间有限,我们的野外实习采用乘车的方式进行,到典型的观察点下车仔细观察。

通过此次综合自然地理野外实习,验证了课堂上所学习空间地理规律,从实践中整体体会到了区域自然地带的区别,对自然地理环境各个组成要素的性质、特征、类型、分布及它们之间的联系有了更深的认识,加深了对自然地理学原理的理解和运用。

这次综合自然地理野外实习对温带针茅草原栗钙土地带段、温带森林草原黑土黑钙土地带段、温带针阔混交林暗棕壤地带段和区域内非地带因素影响非地带单元的观察以及长白山垂直地带性规律的考察。

综合自然地理的野外实习,不仅让我深刻的认识了理论知识而且让我们掌握了自然地理学的学习方法,更主要的是培养了我们对自然地理学的学习兴趣。

二、区域自然环境概况吉林省位于中国东北地区中部,北界黑龙江省,南接辽宁省,西邻内蒙古自治区。

处于日本、俄罗斯、朝鲜、韩国、蒙古与中国东北部组成的东北亚的腹心地带,东与俄罗斯接壤,东南部以图们江,鸭绿江为界与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隔江相望。

地处东经122-131度,北纬41-46度之间,东西长650公里,南北宽300公里。

东南部高,西北部低,中西部是广阔的平原。

吉林省在季风气候的影响下,东部地势高的地区降水多于西部,形成了温带湿润区、温带半湿润区和温带半干旱区,同时降雨量还影响各地带段的植被,分别为针阔混交林、以羊草占优势的森林草原以及典型草原的地带性植被。

在各个因素的相互作用下,吉林省的土壤从东到西为暗棕壤、黑土黑钙土和栗钙土。

(—)吉林西部实习——以观察点为单元从长春向西走到乌兰浩特市的观察点,如表11、我们选择了人工取土场,125°4′54.8″E,43°58′43.6″N开始观察,海拔大约200m,地形面与学校是一个面,而此处海拔却比学校的低,地形面的地势东高西低。

由于地势较高,地平面微波起伏,此处正处于上升阶段,在流水作用下侵蚀而成。

观察此地的土壤剖面,底部岩石是白色的且有铁质锈斑的湖相沉积物,表层土壤约1m厚的黄土状亚黏土,且越向上黄土颗粒分布越均匀,与下层岩石变化大,可推测此地的黄土并非原地的风化物,而是在外力作用下再次堆积。

用盐酸实验验证土壤中并不含钙,所以黄土是被流水搬运而来。

根据黄土颗粒的胶结程度判断,应为Q2时期的,综上这里是中更新世水成黄土台地。

由于这里的气候是温带半湿润气候,降水集中,季节性冻土和母质的黏重,透水性差,使土壤发生潴育化过程,土壤中有铁锰结核。

由于此地和周围地势起伏不大,降水后一部分流走,一部分留在此处,属于水上处境。

2、乘车行至翁克,地势开始升高,这是一个高台地,在流水作用下,地形面侵蚀强烈,此处属于松辽分水岭的一部分。

该观察点底部岩石为红色砂砾岩,与上一点相比岩石颗粒胶结更紧实,可判断高台地形成于Q1时期。

红色砂砾岩磨圆较好,所以此处岩石也是被洪水搬运堆积,所以此地是一个Q1时期的洪积台地。

此处海拔比上一点高,且Q1时期的洪积台地上没有Q2时期的黄土台地堆积,因此可能原因有二个:一是在Q2时期发生洪水之前这里就发生了构造运动抬升了;二是Q2时期的洪水小,没淹没这里,后来地势抬升了。

由于地势较高,水文特征是残积处境,将土壤中的钙淋溶,在半湿润区,淋溶不彻底,土壤为淋溶黑钙土,植被本应该是森林草原,但现在已被人类开垦,种植上了农作物。

3、观察点是温带亚湿润气候区的阶地平原。

判断这里为阶地而不是台地的原因是土壤剖面呈二元结构,不是漫滩的原因是二元结构上已经发育了土壤。

这里海拔150m,由于地势抬升不高,所以地形面侵蚀很弱,地势较平坦。

根据岩石的颗粒的胶结程度判断为Q3时期的亚砂土,土壤发育成黑钙土,原生植被是典型的羊草草原,但现在已被人类耕作。

4、霍林河的泛滥平原霍林河是一条季节性的河流,观察点是霍林河河漫滩上。

海拔100m左右,由于地势较低,有属于半湿润区气候,强烈的蒸发作用使地下水流向地表,土壤发生盐碱化地球化学过程,受地下水的影响,土壤发育为盐化草甸土。

由于不缺水,盐度高,植被是草甸草原。

霍林河来回摆荡,带来了大量的沙,在风的作用下形成了现在的沙丘,沙丘逐渐变大形成沙垄,在远处形成了闭流区。

沙丘上现已生长了柳树和草本,说明沙丘较湿润且已成固定沙丘。

5、观察点是洮儿河西岸的一个取土坑,海拔150m,比洮儿河地势高,西部是大兴安岭褶皱构造,正式这种构造结构使大兴安岭大量的降水沿着岩层流入此地,虽然这里的降水量少但土壤含水量不低,同时土壤中的盐分又被流水冲到洮儿河附近,所以这里土壤的盐碱度低。

因为这里土壤不缺水,盐碱化程度又低,所以可以生长湿生植被,许多的土地都已被人种植水稻。

观察土壤剖面下层的岩石,由于颗粒胶结不好,判断为Q4时期的砂砾岩。

岩石磨圆程度一般,分选不好,推测是河流冲积物堆积形成,此地是半湿润区和半干旱区的过渡地带不能形成大量的地表径流,所以可能是大兴安岭的暴雨径流将砾石带到此处堆积。

底部岩石具有二元结构且上层的砾石颗粒细,下层的颗粒粗,所以可以断定这里是Q4时期的高河漫滩。

由于地下水充足,在半湿润区和半干旱区,少量的地表降水在地下水的顶托作用下,将钙带到土壤下部淀积,所以土壤为草甸黑钙土。

6、大兴安岭老洪积扇的山前台地大兴安岭一共有两个洪积扇,观察点是大兴安岭的老洪积扇的山前台地。

洪积扇台地底部砾石已经倾斜,说明形成年代久远。

根据砾石颗粒的胶结度判断为Q1时期的洪积台地,且岩石颗粒中含有红色氧化物,说明形成时温度很高。

大兴安岭Q1时期的洪积台地上有Q4时期的洪积台地,Q4时期的洪积台地分布范围广,其原因有二:一是大兴安岭的山地在Q1时期发生洪水后抬升了,Q4时期的洪积物被冲击的更远,所以覆盖在Q1洪积台地上,但大兴安岭并未升高,所以这种说法不成立;二是Q4时期的降水多了,形成特大洪水,将洪积物冲得更远,覆盖在Q1洪台上,由于Q1时期气候干热,所以此种说法可以被接受。

此地海拔217m,地势很高,是一个高台地,虽然地下水充足,但由于地势高,对土壤没有影响,水上处境,加上此地是半干旱区,降水量很少,所以钙积层在土壤中堆积且厚,土壤发育成栗钙土。

植被本应该是针茅草原,但地势低洼处却是羊草草原,我认为这种变化的原因是地势的差异导致,地势低洼处受地下水的影响,土壤水分充足,所以生长羊草。

7、此处是大兴安岭上洮儿河发育的谷地,观察点是一个丘陵,底部岩石是酸性火山岩,透水性好,气候又是半干旱气候,降水量少,土壤中的钙积层比上一点更厚,土壤发育为典型的栗钙土。

植被在透水性好的岩石下生长为针茅草原。

8、观察点是大兴安岭的迎风坡,海拔450m左右,周围植被的优势种是蒙古栎、山杏,根据植被判断是针阔混交林,所以这里的降水量变大了,对面较低坡面上植被却是森林草原,所以这里应该是大兴安岭垂直带针阔混交林的下届,土壤发育为暗棕壤,但却是幼年暗棕壤,我推测是这里的气温低,土壤发育慢或者土壤演化的时间短。

(二)吉林省东北实习——以自然区为单元记录1、蛟河自然区如表2(1)山地地形面我们的观察点是是蛟河市附近的拉法山,拉法山属于断块山。

拉法山坡面陡峭,拉法山岩石是花岗岩不能是喀斯特地貌,也不是海水侵蚀岩石底部,在重力作用下岩石崩塌,因为海水的涨落会侵蚀岩石上出现成排的海蚀洞,但拉法山没有,拉法山是断块山,它有断裂面,所以拉法山是由于构造运动导致的坡面陡峭。

拉法山岩石裸露,说明土壤发育不好,幼年土。

海拔870m ,地势高,虽然处于温带湿润区,但是残积处境,植被为演替初期的植被。

攀登拉法山的时候发现拉法山有洞,这里开发时间短,不可能是人工挖掘,同时拉法山的岩石不是玄武岩,玄武岩凝结时有气泡,被水侵蚀后会有洞,这里是花岗岩,且结晶颗粒小,岩石结晶颗粒不好,所以为浅成岩,当火山喷发后有很多水汽,花岗岩冷凝后就形成了气泡洞。

(2)丘陵地形面浑圆状丘陵,花岗岩山体,但此处花岗岩的结晶颗粒比拉法山的花岗岩结晶颗粒大,说明结晶好,深成岩,在发生构造运动时离地缝合线较远,说明花岗岩形成于海西期构造运动。

岩体的颜色较浅,还有大量的硅,所以是酸性花岗岩。

海拔370m左右,岩石透水性好,在温带湿润区发育地带性土壤——暗棕壤。

(3)台地地形面在土壤剖面上,有黑色条纹,颗粒组成较细的沉积物,和颗粒较粗颜色较浅的砂砾沉积岩互层,估计是中生代静水沉积和流水沉积互层,是湖相沉积物。

台地面上起伏不平,比丘陵的侵蚀还严重?这是因为这里已被开垦耕种而且台地的岩石为湖相沉积岩,风化物颗粒细,透水性差,降水落到地面形成地表径流,所以侵蚀严重;而丘陵是花岗岩母质,结晶颗粒大,风化物粗,透水性好,降水渗入地下,且丘陵上的植被降低了降水对地表的冲击作用,所以受侵蚀程度较弱。

(4)河谷地形面海拔大约100m ,地势低,受地下水影响,土壤水分充足,所以这里的土壤发育成草甸土,植被为湿生植被。

2、敦化自然区敦化自然区在表3中已简单介绍,在这里不再叙述。

通过对蛟河和敦化自然区的野外实习,深刻认识到了自然区的地带性和非地带性特征及自然区的平亢地处境,一个自然区有完整的山体分布规律,地理各要素的相互影响,使山体形成一个组合系列。

(三)二道白河阶地阶地底部岩石是Q1时期的玄武岩,但玄武岩上面有火山灰分布,而台地面没有火山灰,火山灰不呈面状分布,说明火山灰是被流水冲击到这里,而不是火山喷发到这里。

由于火山灰透水性好,所以虽然是温带湿润区但不形成上层滞水,地势较高,所以地下水对土壤的作用弱,土壤发育为地带性土壤——暗棕壤,也生长地带性植被针阔混交林。

(四)长白山垂直带长白山山势高耸,地形起伏变化大,自然环境复杂多样。

从山下到山上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气候、土壤、生物等呈现四个界限分明的垂直植被景观带。

由下至上依次为针阔混交林带、针叶林带、岳桦林带和高山苔原带,如图1针阔混交林带位于长白山下部,是长白山山地垂直带的基带,分布在海拔700—1100m ,该地带的植被类型是红松针阔混交林。

地势平缓、气候温和湿润,生物群落复杂,灌木种类较丰富,藤本植物非常发达,林下草本植物繁多。

母质是玄武岩的风化物——黄土状沉积物,由于母质黏重,降水不易下渗形成上层滞水,所以土壤是白浆化暗棕壤。

针叶林带位于针阔混交林带上部,海拔在1100――1700m之间,这里气温显著下降,空气温度大,冬季严寒,夏季凉爽,以优质的红松、云杉、冷杉、落叶松为主,树干通直,高大挺拔,冬夏郁郁葱葱,林下阴暗潮湿,苔藓植物特别茂盛,是苔藓的世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