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综合自然地理实习报告

合集下载

南京自然地理学实习报告

南京自然地理学实习报告

南京自然地理学实习报告一、实习背景与目的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自然地理环境面临着诸多挑战。

为了更好地了解和保护自然地理环境,提高地理学科素养,我们一行来到了历史文化名城南京,开展为期两周的自然地理学实习。

本次实习旨在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培养我们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二、实习内容与过程1. 地质地貌调查在南京市区及其周边地区,我们参观了多个地质地貌景点,如中山陵、明孝陵、汤山矿坑公园等。

通过实地观察,我们了解了不同地质年代的地质构造、地貌类型及形成原因。

此外,我们还学习了地层划分、岩性识别等知识,提高了对地质地貌现象的认识。

2. 土壤与植被调查我们来到了南京附近的乡村和城区,对不同类型的土壤和植被进行了调查。

通过采样、观察和分析,我们了解了土壤的分类、特性以及植被的分布规律。

此外,我们还学习了土地利用类型及其变化,探讨了人类活动对土壤与植被的影响。

3. 水资源调查在南京市区,我们考察了秦淮河、长江等水域,了解了水文水资源特征、水体污染现状及治理措施。

此外,我们还学习了水资源管理与保护的相关知识,探讨了可持续发展在水资源利用中的重要性。

4. 生态环境调查我们参观了南京环保科技园、紫金山等地,了解了生态环境监测、保护与修复技术。

通过实地考察,我们认识到了生态环境问题及其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影响,提高了环保意识。

三、实习收获与反思1. 知识与技能的提升通过实习,我们将课堂所学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提高了观察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在实习过程中,我们学会了地质地貌、土壤、植被、水资源等方面的调查方法,为今后从事地理学科研究奠定了基础。

2. 团队协作与沟通能力的培养在实习过程中,我们学会了与他人合作、分享和交流,形成了良好的团队氛围。

通过共同解决问题,我们提高了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3. 人文素养与家国情怀的培养南京作为历史文化名城,拥有丰富的人文景观。

综合自然地理实习报告4篇

综合自然地理实习报告4篇

综合自然地理实习报告综合自然地理实习报告精选4篇(一)实习报告:综合自然地理实习一、实习背景和目的自然地理是研究地球表面及其自然现象的学科,通过实地考察和实际操作,可以加深对自然地理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本次综合自然地理实习旨在通过实地考察,对自然地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进行实践性的学习和探索,加强对地球地貌、水文地理、气候与环境等方面的认识和理解。

二、实习地点和时间本次实习选择了中国某省自然景观和地质资源丰富的地区进行,实习时间为两周。

三、实习内容和方法1. 地形地貌实地考察通过实地考察,观察和记录不同地区的地形地貌特征,如山地、平原、丘陵、盆地等,了解形成背景和演化过程。

使用测量工具进行地貌剖面测量,进一步了解地形地貌的复杂性。

2. 水文地理调查选择一条河流进行水文地理调查,测量河流的水位、流速、流量等指标,了解河流的特征和水文循环。

调查河流附近的湖泊、水库等地形,了解水资源的分布和利用情况。

3. 气候与环境观测在实习地点选择一个代表性地区,在一定时间范围内进行气象观测,记录气温、降水量、风速、湿度等指标,了解该地区的气候特点和季节变化。

同时,观测当地的环境状况,包括空气质量、植被覆盖等,分析气候和环境的关系。

四、实习成果和心得体会1.实习成果完成地貌测量和记录,得到了多个地貌剖面图和记录表;进行了水文地理调查并测量了河流流量;完成了一定时间范围内的气象观测,并记录了当地的环境状况;综合以上数据,分析和总结了实习地区的自然地理特点和环境状况。

2.心得体会通过这次综合自然地理实习,我对自然地理学的各个方面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和了解。

实地考察和实际操作提供了更具体的学习体验,并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形成了系统和全面的知识框架。

同时,实习过程中我们团队协作,分工合作,培养了团队合作能力和实际操作技能。

五、展望未来综合自然地理实习为我提供了实践探索的机会,也为我今后的学习和研究提供了基础。

希望能将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促进地球的可持续发展,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

综合自然地理实习报告

综合自然地理实习报告

综合自然地理实习报告在本次实习中,我们选择了具有丰富地质地貌特征的X山区作为实习地点。

该区域地形多变,气候类型复杂,生态系统完整,是一个理想的自然地理实习场所。

实习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深入了解自然地理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观察并分析不同地貌的形成过程及其对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实习开始前,我们进行了充分的准备工作。

包括对实习地点的前期研究、实习计划的制定、野外生存技能的学习等。

在指导老师的带领下,我们对实习内容有了初步的认识和了解,确保了实习的顺利进行。

到达实习地点后,我们首先进行了地形图的解读和实地勘察。

通过对比地形图与实际地形,我们学会了如何识别地图上的符号和比例尺,掌握了基本的地形测量技巧。

我们还使用了GS定位设备,对特定地点进行了精确的定位练习。

在地质地貌观察方面,我们详细记录了山脉的走向、河流的流向、岩层的结构等信息。

通过对岩石样本的采集和分析,我们了解了该地区的地质历史和构造运动。

实习期间,我们还观察到了多种地貌形态,如河谷、瀑布、溶洞等,这些直观的观察使我们对地貌学的理论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气候观测是实习的另一个重点。

我们利用气象仪器记录了气温、湿度、风速等数据,并对这些数据进行了深入的分析。

通过对比历史气象数据,我们探讨了气候变化对当地生态环境的影响。

在生态系统调查中,我们采用了样方调查法,对不同植被类型的分布情况进行了详细的记录。

通过实地考察,我们发现了许多珍稀植物和动物,这不仅增加了我们对生物多样性的认识,也提高了我们的生态保护意识。

人文地理调查则让我们关注到了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我们访问了当地的村落,了解了居民的生活方式和他们对自然资源的利用情况。

这些信息对于我们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重要性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实习的最后一天,我们进行了总结会议。

每位同学都分享了自己的实习心得和收获。

通过这次实习,我们不仅提升了自己的专业技能,更重要的是,我们对自然界有了更加敬畏的态度,对环境保护有了更加坚定的信念。

综合自然地理实习报告

综合自然地理实习报告

综合自然地理实习报告随着个人的文明素养不断提升,我们使用报告的情况越来越多,不同的报告内容同样也是不同的。

我敢肯定,大部分人都对写报告很是头疼的,下面是作者收集整理的综合自然地理实习报告,欢迎大家分享。

综合自然地理实习报告1一、实习时间20xx年x月x日二、实习地点翠华山三、实习目的1、复习地质罗盘的使用,利用地质罗盘测量岩层的产状和确定目标物的方位角;2、观察山崩地貌,解释各种山崩地貌的形成原因;3、认识山地土壤的特点,分析山区土壤的形成原因;4、了解山地水文特征,掌握堰塞湖的形成机制。

四、实习仪器地质罗盘、手持GPS、数码相机五、实习内容1、实习区域概况本区位于西安市长安区秦岭北麓,距西安市区20公里,主峰终南山海拔2604米,总面积32平方公里,是我国山崩地质作用最为发育的地区之一。

山崩地貌类型之全,结构之典型,保存之完整,规模之巨大,旅游价值之高,经陕西省科技情报研究所检索,国内外罕见,素有"中国山崩奇观""地质地貌博物馆"之美称。

翠华山旅游景区由碧山湖景区,天池景区和山崩石海景区三部分组成。

翠华山高峰环列,峭壁耸立,险不可攀,中有一天然水池,称“天池”,又称“太乙池”或“龙移湫”,池水面积约5万平方米。

这块终南山的游览胜地上,汉唐两代曾建过太乙宫和翠微宫,是历代帝王祭祀神仙和游乐避暑之所。

翠华山山清水秀,景色如画,最引人入胜的是峰顶的湫池。

湫池群山环峙,碧波荡漾,清明如镜,纤尘不染。

池南的太乙殿,是旧时遇旱祈雨之所。

更有吕公洞、黄龙洞,池北的冰洞、风洞、八仙洞等颇有盛名。

冰洞在盛夏仍坚冰垂凌,风洞则四季寒风飕飕砭人肌骨。

冰洞东南有飞流直下的瀑布,形容壮观。

湫池周围。

古代曾建许多庙宇,诸如老君庵、圣母行宫等。

位于池西的风洞,为山崩遗迹,由巨大花岗岩相抵而成,进入洞中,凉风袭人,顿觉凉爽。

冰洞由巨石相依而成,虽夏亦有坚冰,四季阴冷刺骨,寒气逼人。

池东南有龙涎窝,东北有老君庵、金花洞、玉案峰等名胜,这里风景优美,清雅幽静,为西安远郊夏日避暑,游览胜地。

南京地理综合实习报告范文

南京地理综合实习报告范文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南京地理综合实习报告范文南京地理综合实习报告一、实习背景南京地理综合实习是南京市地理学会与南京市教育局合作推出的一项实践性教育项目。

该项目旨在通过实地考察、实际操作等方式,让学生了解南京的地理特点、自然环境、人文景观等内容,提升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和地理意识。

二、实习目的通过参加南京地理综合实习,我旨在实践和巩固课堂知识,加深对南京地理环境的了解,培养自己地理实践能力,并将所学的地理理论知识与实际情况相结合,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

三、实习内容1. 实地考察南京市区的地理景观:包括夫子庙、中山陵、玄武湖等地。

夫子庙位于南京市秦淮河畔,是中国最著名的古代文化街区之一。

我在实地考察中了解到夫子庙的历史背景、建筑风格等内容,感受到浓厚的历史文化氛围。

中山陵是纪念我国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的陵园,也是南京市的一个标志性建筑。

我在实地考察中学习到中山陵的设计构思、建筑风格,了解到了孙中山先生的伟大事迹和思想理念。

第1页/共3页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玄武湖是南京市的一座天然湖泊,也是南京市民休闲娱乐的重要场所之一。

我在实地考察中观察到了湖泊的地理特点,了解了湖泊水质管理和生态保护等问题。

2. 实地考察南京的自然环境:包括长江、雨花台、钟山等地。

长江是我国最长的河流,也是南京的重要自然资源之一。

我在实地考察中对长江的规模和水质进行了观察和评估,并了解到长江的开发利用和生态保护等问题。

雨花台是南京市南部的一座历史遗址,是中国现代历史上重要的战斗地之一。

我在实地考察中了解到雨花台的历史意义和战斗场景,对南京市的革命历史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钟山是南京市的一座名山,也是南京市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我在实地考察中体验到了钟山的自然风光和气候环境,了解了山地旅游开发和生态保护等问题。

3. 实地参观南京的地理教育机构:南京市地理博物馆、南京市地理科普教育中心等。

南京市地理博物馆是南京市重要的地理教育机构之一,馆内收藏了大量与南京地理相关的展品。

综合自然地理实践报告2篇

综合自然地理实践报告2篇

综合自然地理实践报告综合自然地理实践报告精选2篇(一)报告主题:综合自然地理实践一、实践背景近年来,随着经济发展与人口增长,我国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越来越频繁,自然环境也面临诸多问题,如水资源短缺、土地沙化、空气污染等。

为了增强同学们对自然地理的理解和认识,培养保护环境的意识,本次综合自然地理实践活动被组织起来。

二、实践目的1.掌握自然地理学科的基本理论和方法,通过实际操作进一步巩固知识;2.了解和体验自然地理的实践活动,增强对自然地理的实践能力;3.培养保护环境的意识,关心自然资源的利用与保护;4.加强团队合作精神,培养同学们的团队协作能力。

三、实践内容1.地理调查:在实践过程中,我们将实地进行地理调查,记录观察地点的自然特征,包括地形、土壤、气候、植被等。

2.地图制作:根据地理调查的结果,我们将制作地图,展示出自然地理特征的空间分布和关系。

3.实地考察:参观自然保护区、国家地质公园等地,亲身体验自然地理的奇妙与魅力,加深对自然地理的理解和认识。

4.小组活动:在实践过程中,我们将分为小组开展各项任务,通过共同努力和合作,完成各项任务,并将实践成果进行分享和交流。

四、实践结果通过本次综合自然地理实践,同学们深入了解了自然地理领域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并通过实地考察、地理调查和地图制作等实际操作,加深了对自然地理的认识和理解。

同学们在小组活动中,通过团队合作和交流,共同完成了各项任务,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同时,本次实践活动也提高了同学们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培养了保护环境的意识。

五、反思与改进在本次实践过程中,我们发现了一些问题和不足之处。

例如,地理调查的方法和技巧需要进一步提高,地图制作中存在一定的问题,需要更加细致和准确。

对此,我们将在以后的实践活动中加以改进和完善,提高同学们的实践能力和技巧。

六、结语通过本次综合自然地理实践,同学们在实践中学习,学习中实践,不仅增进了理论与实践的紧密联系,也提高了同学们对自然地理的理解和认识,培养了同学们保护环境的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南京师范大学综合自然地理野外实习报告书

南京师范大学综合自然地理野外实习报告书

Chapter 1 前言 (2)1.1 实习地区概况 (2)1.2 实习内容 (3)1.3实习目的 (3)1.4 实习人员及时间 (3)Chapter 2 地层 (4)2.1 汤山地层 (4)2.2 排山地层 (6)2.3 棒棰山地层 (7)2.4 六合方山地层 (8)Chapter 3 构造 (8)3.1 地区大构造 (8)Chapter 4 火山活动 (10)4.1 六合地区 (10)Chapter 5 区域地质发展史 (13)5.1 汤山地区及六合方山 (13)Chapter 6 结语 (16)参考文献: (18)Chapter 1 前言1.1 实习地区概况本次实习前阶段的实习地区,主要是属于扬子地区的下扬子地层分区宁镇地层小区,各时代地层较为齐全,分布广泛,具有一定代表性,它反映了下扬子台褶皱带构造单元的一整套沉积类型及地质环境。

具体来说,分为汤山、排山、棒棰山和六合方山四个点。

汤山,在南京麒麟门外汤山镇西,距南京城约30公里。

汤山地处宁镇山脉西端,由小汤山、雷公山等7座近东西走向的山峰组成。

我们在此地所观察的是从寒武系的观音台组到泥盆系的五通组。

排山,临近汤山,我们在此地所观察的是从泥盆系的五通组与石灰系金陵组的地层分界线至二叠系的龙潭组。

棒棰山,位于排山附近,我们在此地所观察的是从三叠系的下青龙组至三叠系的上青龙组。

以汤山地为中心,北至陡山,南至走家山,南起候家塘,东至汤山镇一线的大致范围称为汤山地区。

汤山地区又是一处古生代地层剖面宝库。

这里古生代地层出露齐全,地质历史时限长达3亿年(距今5-2亿年),由寒武系至三叠系地层组成,反映了一个完整的海陆变迁过程。

六合方山,在六合区东三十里,因四面平整而得名。

方山旧时是六合与仪征的界山,今在县横梁乡境内。

方山海拔一百八十四米,气势雄伟,巍峨壮观,登峰遐瞩,青山隐隐,滁水依依,俯视千顷,林掩山径,良田铺翠。

古有“泊舟方山港,吊古方山亭;隋宫罗绮尽,石山鲜痕青”等诗吟咏方山。

自然地理学专业实习报告

自然地理学专业实习报告

自然地理学专业实习报告一、实习目的与意义自然地理学作为一门研究地球表层自然环境分布规律的学科,具有强烈的实践性。

通过此次实习,旨在提高我们对自然地理学基本理论的认识,培养我们的野外实地观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强化地理信息获取和处理技能,并加深对地理环境系统及其各要素之间相互作用与联系的理解。

二、实习内容与过程实习主要分为地质、地貌、土壤、植被和水文五个方面。

在实习过程中,我们参观了多个自然地理现象丰富的地点,如山地、河流、湖泊、森林和农田等,通过实地观察、测量、采样和数据记录等方式,对各个要素进行了详细的调查研究。

1. 地质方面:我们学习了如何使用地质罗盘测量岩层的产状和确定目标物的方位,观察了不同地质年代的岩石特征,了解了地层的形成与演变过程。

2. 地貌方面:通过观察和分析山地、河流等地貌形态,我们学会了识别不同地貌类型及其形成机制,并了解了地貌与气候、侵蚀作用等的关系。

3. 土壤方面:我们对不同土壤类型进行了采样和分析,了解了土壤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和生物性质,以及土壤与植被、地形等因素的关系。

4. 植被方面:我们观察了不同地区的植被类型,了解了植被的分布规律和生态特征,以及植被与气候、土壤等因素的关系。

5. 水文方面:我们考察了河流、湖泊等水文现象,了解了水文循环过程、水文地质特征以及人类活动对水文环境的影响。

三、实习收获与体会通过此次实习,我们对自然地理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有了更深入的理解,野外实地观测和调查能力得到了提高。

同时,我们也认识到自然地理环境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各要素之间存在着密切的相互关系。

在实习过程中,我们学会了如何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现象相结合,运用科学的方法分析解决问题,培养了团队合作精神和动手实践能力。

四、实习总结与建议通过此次实习,我们认识到自然地理学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建议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实习环节的组织与管理,增加实习地点的选择和实习内容的多样性,提高实习的实践性和针对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前言一、实习目的二、实习方法三、实习的相关课程四、实习时间与地点安排五、实习内容与具体要求第一章实习地域地理概况一、实习区域的地理位置二、实习区域的自然地理概况第二章地质地貌一、南京地区地质地貌简介二、典型的地质地貌地区第三章土壤地理一、实习地点二、实习目的内容三、实验工具四、实验步骤五、黄棕壤概述第四章植物地理一、实习地点二、实习目的三、实习区域气候条件四、本区与山东地区的植物群落比较五、主要植物第五章水文学一、长江二、玄武湖结束语前言一、实习目的自然地理野外综合实习是高等院校地理科学专业教学大纲中有明确规定的教学内容之一,观察与实践是学习、研究地质学、地貌学、土壤学和植物地理学等的重要方法,因此,野外实习对于自然地理学就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

自然地理野外综合实习的目的分为四个方面:首先,印证课堂上学习的本专业的基本知识,培养并提高学生对自然现象的观察和独立研究的能力以及运用专业理论和方法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其次,收集第一手资料,为解释相关现象和自然演化规律,了解实习地的地质地貌演化过程;第三,发现问题,培养并激发兴趣点,培养科学家探索精神。

第四,开阔视野,增加阅历,为将来相关专业研究打下良好的专业基础。

二、实习方法1. 踏勘法。

通过对实习地线路的观察和资料分析,了解地质地貌的总体特征。

2. 定量研究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3. 地图法。

利用已有的地形图资料,填注调查区的相关内容,并进行专业分析。

三、实习的相关课程实习课程包括本科期间学习的地质学基础、地貌学、生物地理学、土壤学课程。

主要内容包括:矿物和岩石的识别,地质地貌类型与构造岩石的关系、了解地层分布、火山活动及其产物的特点、河流与地貌形成、生物分布与地理特征间的关系、不同的土壤类型与母岩间的关系等。

四、实习时间与地点安排根据地理与旅游学院实习课程计划,本次本科二年级综合自然地理野外综合实习安排在11月下旬进行。

根据实习内容、实习条件,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实习地选为南京及周边地区,主要实习地点根据实习内容,按照“点”、“线”、“面”相结合的原则设计具体实习线路。

实习出发前两天:开准备动员会;实习前室内辅导,进行野外实习的准备工作。

第一天:早晨乘客车从日照至南京,途中观察沿线景观变化。

下午到达南京前观察六合瓜埠火山。

第二天:南京汤山—孔山—棒槌山—湖山—大石碑—国家地质公园第三天:紫金山天文台—中山植物园第四天:小茅山及中山垭口—中山陵第五天:燕子矶—玄武湖第六天:地质博物馆第七天:返校五、实习内容与具体要求这次南京野外综合实习,地质地貌部分是在学完《地质学基础》、《地貌学》等课程的基础上进行的。

实习的任务是使学生获得基本地质现象的感性认识,包含对三大类岩石的肉眼鉴定,认识底层剖面,识别主要的化石,判识基本的褶皱和断裂构造,了解重要的内外动力地质现象,使书本知识更好地和实际相结合。

同时,还要使学生在判读地形图,在地形图上定点,使用地质罗盘测量产状,记录地质现象、地质示意削面图、地质素描图,采集和编录标本以及编写地质报告等基本地质工作方法和技能受到初步训练。

通过实习,使学生对地质工作的性质与内容有所了解,开阔眼界,培养对地理科学的热爱,巩固专业思想,为后续学习奠定基础。

野外实习是地质地貌教学中非常重要的环节,为了得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一方面要靠教师讲解,更要靠学生刻苦学习,使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第一章实习地域地理概况一、实习区域的地理位置:江苏省苏州市与南京市,地理位置为北纬31度14分—32度37分、东经118度22分—119度14分。

二、实习区域的自然地理概况:南京为江苏省会,地处长江下游平原景色优美是我国著名的风景旅城市,地理优越,风景佳丽,有国家生产力布局中最大的经济核心区——长江三角洲、宁镇丘陵小区、江淮平原,属北亚热带季风区,四季分明,雨水充沛,光能资源充足,平均气温15.7度,南京市面积为6516平方公里。

第二章地质地貌一.南京地区地质地貌简介:从南京向东到镇江再折向南东东抵武进县境孟河一带,绵延了一系列丘陵、低山,称为宁镇山脉。

它全长约100余公里,标高一般为100—200米,最高峰为南京紫金山主峰,海拔448米区内其它较高的山头还有:栖霞山、幕府山、孔山、汤山、仑山。

这里地层发育齐全,从震旦系到第四系均有出露。

构造变形程度中等,构造现象清楚典型,岩浆岩类、火山岩类众多且出露广泛。

加之这里地质研究程度高,交通便利,观察容易,已成为地质旅游和教学实习的良好场所,在国内享有盛誉。

二、典型的地质地貌地区1、六合方山1)南京长江北岸六合、仪征一带,耸立着十余座由玄武岩构成的锥状火山丘及平顶方山,如瓜埠山、灵岩山等,属于六合火山群的一部分。

2)组成火山锥的岩层及其特征:构成该火山基底的岩石是第三纪中新世的浦镇组(相当于洞玄观组),它主要出露在方山的东南坡,为一套胶结疏松的砂砾层,中、上部为棕黄色砂砾层夹砂质层,砾石形状圆滑,成分以石英岩、石英砂岩及燧石等为主,有清晰的大型单向斜层理,含硅化木化石,属河流相沉积物。

覆盖在浦镇组之上的岩石是一套灰黑色火山集块岩及火山角砾岩等火山碎屑岩。

火山碎屑成分主要是各种形态的火山弹、火山渣、火山砾,此外还有少量磨圆度很高浦镇组砾石,填隙物为火山灰。

在火山碎屑岩之上为橄榄玄武岩。

它呈新月状围绕山顶分布(北坡火山口开裂和缺失),造成方山顶部的悬崖和陡坎,厚50米至70米。

岩石呈暗紫红色和深灰色。

微晶质或隐晶质,具气孔构造。

此外,玄武岩在此处柱状节理明显,形成了石柱林,多为六棱柱,少数五棱、七棱柱。

这是因为玄武岩溢出地面后围绕结晶中心收缩冷凝裂开,最终形成六棱柱。

石柱多垂直于岩层层面,相对于地面倾斜。

2、汤山—孔山—棒槌山—湖山—大石碑地区汤山位于南京东郊宁镇褶皱束南带,由三列山组成,其走向北北东。

北列山海拔高度在120—169米,包括排山与棒槌山;中列山山势较高,一般标高为160—250米,包括孔山、火石峰等,主峰孔山高341.8米;南列山简称汤山,其主峰标高为292.3米。

三列山之间是两个谷地。

1)地层这里地层出露齐全而清楚,易于观察。

寒武系、奥陶系以及志留系下统均分布在汤山。

中列山与南列山体之间的谷地为志留系所在,谷地的形成是该地岩性软弱,易受侵蚀所致。

下中泥盆统茅山群很不发育,仅零星见于中列山。

上泥盆统五通组至下二叠统孤峰组发育良好,均产出在中列山,因采石公路达山顶,剖面切割的清楚,化石丰富。

上二叠统龙潭组地层位于中列山北侧谷地之中,谷地的形成是该组地层岩性软弱,易受侵蚀所致。

在谷地中段黄花岸附近因公路穿过,有龙潭组下部的页岩与砂岩暴露,其中植物化石很多。

下中三叠统青龙群组成并列山体,在棒槌山西端便道旁其下部地层剖面十分清晰,盛产瓣腮类及头足类化石。

这里也局部暴露了上二叠统顶部的大隆组地层。

在北列山的西北方向有一引起低缓的丘岗,是由中上三叠统黄马青群与下中侏罗统象山群组成。

(1)上泥盆统五通组 (孔山北坡)底部为灰白色石英砾岩及石英砂岩,厚层状,层次清楚。

下部为灰白色石英砂岩,厚层状,间夹薄层粉沙岩。

具有缝合线构造以及单向斜层理。

上部为黄褐色砂岩及粉砂岩,夹有较多灰白色粘土岩及灰黑色碳质页岩,局部夹扁豆状薄层赤铁矿。

在灰黑色页岩及灰黄色砂岩中可找到斜方薄皮木、亚鳞木及楔叶木等化石。

顶部为灰白色中厚层状石英砂岩,缝合线构造十分发育。

在距此地约100米的地方观察到波纹构造,是流水作用产生的波浪状构造保存在沉积岩层的层面上。

该处的波痕为流水波痕。

流水的波痕形态不对称,波峰波谷均较圆滑,陡坡的方向代表流水的方向。

(2)下石炭统高骊山组(孔山北坡)假整合与金陵组之上。

金陵组顶部的侵蚀面起伏不平,因受过氧化,颜色发红,面上有铁锰质薄层堆积。

下部是灰白色、深灰色、紫红色页岩夹薄层砂岩,含灰褐色泥质生物屑微晶灰岩透镜体,含腕足类化石碎片。

中部是灰黄色石英砂岩、粉砂岩,夹数层灰紫色、灰绿色、灰色页岩。

上部是灰白色、灰绿色、紫红色、灰黑色粘土质及粉砂纸页岩,夹少量薄层砂岩,总厚约36米。

(3)上石炭统船山组(孔山组两边)与黄龙组为假整合接触。

黄龙组顶面因受到侵蚀起伏不平,且因氧化颜色发红。

但厚度约40米。

为浅灰色与深灰色互层的厚层生物屑灰岩、微晶生物屑灰岩及微晶灰岩。

具有缝合线构造,可借以判识剖面。

中部及上部产有核形石,为圆形球,似豆粒大小,灰白色,即见于深灰色灰岩中,也见于浅灰色灰岩中,是藻类生物聚集而成的。

它是识别船山组的重要标志。

顶部有一层及富海百合茎的生物屑灰岩。

本组产有麦粒蜓及假希瓦格蜓等化石。

(4)下二叠统栖霞组(大石碑北壁断层下图)与船山组为假整合接触。

厚度约为130米。

分为四部分:①臭灰岩段为灰黑色富含沥青质生物屑微晶灰岩,中厚层状,发育缝合线构造。

风化面上有沿层面方向延伸的眼球状及扁豆状小溶沟。

产米斯蜓。

底部有一层数十厘米厚的灰黄色泥质页岩及生物屑灰岩,其中产介形类化石。

②下硅质层段灰黑色燧石岩夹同色具纹层构造的含硅质生物微晶灰岩,露头零星。

③栖霞本部段为深灰色微晶生物屑及生物屑微晶灰岩,中厚层状。

盛产灰黑色燧石结核。

具有缝合线构造。

有时还见微层理,化石丰富,常见早阪珊瑚、奇壁珊瑚、中国孔珊瑚等。

化石突出于岩石表面,极易找到。

④上硅质层段为灰黑色燧石岩夹同色具纹层状生物屑微晶灰岩。

露头零星,在深槽中可以找到拟纺锤蜓等蜓类化石。

(5)下、中三叠统青龙群(棒槌山)与大隆组为整合接触,厚约500米。

分为上青龙组与下青龙组。

在棒槌山西段人工剖面出露下青龙组,可分为四部分:下部是黄绿色页岩、泥岩,夹薄层微晶灰岩,产蛇菊石及克氏蛤。

中部是灰色薄层微晶灰岩及黄绿色页岩、黄褐色泥岩互层,层理清晰,产佛来明菊石等。

上部是灰色中厚层及薄层微晶灰岩夹黄褐色泥质微晶灰岩、钙质页岩、薄层瘤状微晶灰岩及微晶砾屑灰岩。

顶部是厚层微晶灰岩,多被覆盖,仅在死虎岩附近山包上出露清楚。

上青龙组未见在此出露。

棒槌山岩性是页岩夹杂砂岩。

岩层走向:东北西南220度,倾向:东南西北332度,倾角:65度。

2)构造(1)汤仑背斜是宁镇山脉南带的主体构造。

核部由上寒武统观音台组构成,两翼由奥陶系、志留系以及上古生界组成。

有时在翼部还有次一级褶曲构造出现。

轴向主要为北东向,往东逐渐变为北东东向,为背斜。

该背斜延长约60~70公里,宽度约为4~5公里。

该褶皱北翼较陡,南翼较缓。

北翼:走向:东南西北87度,倾向:南北0度,倾角:84度。

南翼:走向:东南西北87度,倾向:南北180度,倾角:19度。

(2)阳山碑林在阳山的这个采石场遗址,朝南的石壁上还可以看到一处明显的断层,这个是一个正断层。

大石碑断层两盘位移明显,上盘下降,下盘上升。

垂直底层距约三米左右。

因为断层面倾角较陡,故往往引起错觉。

断裂面张开宽度不一,最宽处约一米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