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30)
黄山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30)

3、三级城镇:徽城、海阳、祁山、碧阳等四个城镇;
4、四级城镇:主要是市域重点镇,包括呈坎、汤口、宏村、三阳、闪里镇、太平湖、仙源、深渡、王村、焦村、万安等27个城镇;
5、五级城镇:一般建制镇共24个。
四、 市域交通发展战略与发展目标
六、 道路系统规划
1、道路分级
按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及支路四个等级规划建设。
2、道路网结构
(1)环状放射的快速路
快速路形成“环枝结合、一环五枝”结构:环绕绿心的快速路起到刚性控制城市增长边界以及快速疏散交通综合体至机场、中心城区各组团以及至花山谜窟风景区交通的功能。“五枝”为快速进入岩寺城区、休宁县城、歙县县城、新城区、机场的快速路。
3、“两轴”——东西向、南北向两条城镇发展轴
东西向屯景高速公路沿线、慈张线、皖赣铁路、徽杭高速公路发展轴及南北向京福高速铁路、合铜黄高速公路、205国道沿线发展轴。
三、 城镇等级规模结构
规划期末,黄山市域城镇等级规模将形成五级结构。
1、一级城镇:黄山市中心城区,人口规模70万人;
二、 城市用地空间增长边界
增长边界内用地面积总计145.3平方公里,其中包括水域、生态林地、储备用地等。除国家及省重点工程经法定程序审批批准外,任何城市建设不得超过城市用地空间增长边界线。
三、 城市形态与结构
1、功能结构:多中心组团结构。
形成屯溪组团+开发区新城区组团+岩寺组团两主一副的多中心组团结构。
4、公共交通发展规划
公交体系将由快速公交、常规公交(含公交干线、支线)、城郊公交、城乡公交、镇村公交、旅游公交、出租车等构成。
黄山市长三角一体化“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高质量推进重点领域合作

黄山市长三角一体化“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高质量推进重点领域合作抢抓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机遇,以一体化、高质量为统领,全面融入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拓展发展空间,汇聚发展动能,努力打造区域合作发展新样板。
一、构建一体化合作新格局对标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坚持上海龙头带动,全面融入杭州都市圈,加强与合肥、南京等长三角地区重点城市深度合作,加快构建全方位区域合作新格局。
聚力推进“融杭接沪”。
落实与杭州都市圈城市“1+9+4”战略合作协议,加强政策规则接轨,巩固解放思想大讨论成果,完善多层次多领域交流协调机制,加快构建与杭州同城化发展格局,高水平建设杭州都市圈副中心城市。
主动加强与上海对接合作,积极承接上海产业外溢,推进与杨浦区战略合作,以上海茶林场、练江牧场等“飞地”为纽带,加强情感人文交流,做足知青文章,促进经贸合作,推动发展互补。
以杭黄毗邻地区生态旅游合作先行区等省际毗邻新型功能区建设为切入点,以杭黄绿色产业园等省际产业合作园区建设为突破口,以城市与长三角重点城市共建合作为重点,以各县(区)与沪苏浙相关县(区)对口合作为支撑,聚力形成“四个区块链接”的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新格局。
加强与长三角重点城市合作。
全面对接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合芜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安徽省自贸区等,主动承接科创、人才等创新资源外溢,拓宽我市参与“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发展通道。
加强与南京都市圈合作,共建宁淮宣黄经济成长带。
主动对接义甬舟开放大通道西延,畅通我市物流出海通道。
依托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闽浙赣皖四省九方经济区、闽浙赣皖福州经济协作区等载体,深化与周边地区全方位合作。
加强与无锡、宁波等长三角重点城市合作,开展物联网产业、物流等重点领域合作。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区块链接”打造工程二、高质量推进重点领域合作以一体化思路和举措打破行政壁垒、提高政策协同,促进创新共建、协调共进、绿色共保、开放共赢、民生共享,协同推动长三角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黄山市城市规划管理暂行办法

黄山市城市规划管理暂行办法2005年03月29日 09:48黄山市城市规划管理暂行办法黄山市人民政府令第 24 号《黄山市城市规划管理暂行办法》已经2003年12月17日市人民政府第十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发布施行。
市长李宏鸣二○○四年一月十六日黄山市城市规划管理暂行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科学制定和严格实施城市规划,依法加强城市建设和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安徽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市行政区域内制定和实施城市规划,在城市规划区内进行各类建设的,都应遵守本办法。
第三条市人民政府负责黄山市城市总体规划的制定和实施。
区、县人民政府根据黄山市城市总体规划的要求,按照规定权限负责本行政区域城市规划的制定和实施。
市和区、县人民政府应当每年向同级人民代表大会或者常务委员会报告城市规划的制定和实施情况。
第四条黄山市城市规划区由屯溪区、徽州区、黄山区城市规划区和市域内世界遗产地、省级以上风景名胜区、历史文化保护区(名村名镇)以及因保护和建设需要实行规划控制的区域组成。
屯溪区城市规划区范围:包括屯溪行政区域以及歙县王村镇、休宁县临溪镇、万安镇镇域范围内因中心城区城市建设和发展需要实行规划控制的区域,规划区面积近350平方公里。
规划重点控制区包括黎阳小龙山至高枧、奕祺、占川一线,新潭至梅林、海宁一线,篁墩至罗田、王村一线,阳湖至临溪一线,万安—徽光一线等,上述范围约70平方公里。
徽州区城市规划区范围:包括徽州区城区规划建设用地需要实际控制的区域。
规划重点控制区:东至里光上、环山、择树下;南至罗田、翰山、岩寺煤矿;西至长龄桥、芝簧、西溪南;北至水界山、方塘、梅村,其中位于东北向的属歙县行政辖区,东南侧的有林山地属歙县林场管理,总面积51平方公里。
黄山区城市规划区范围:包括黄山区城区规划建设用地及城市新区、耿城集镇建设区、绿谷开发区等需要实际控制的区域。
王福宏书记在全市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王福宏书记在全市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王福宏(2010年4月13日)同志们:这次全市人口计生工作会议,非常重要。
刚才,志民同志所作的工作报告讲得很好,我完全赞成,希望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在计生工作第一线工作了25年的罗雪琴同志、在深山计生所工作了15年的王红芳同志分别以“以青春作笔书写国策人生”、“为了大山里的育龄妇女”为题,作了生动的发言,听了不能不让人肃然起敬、不能不让人感到心灵震撼,我们深受教育、深受感染。
她们对事业的执着情、对工作的认真劲,值得我们很好地学习;她们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了不平凡的业绩,值得我们充满敬意。
宣传部门要宣传这些同志,弘扬她们的精神,推进我们各项工作、各项事业!这里,我简要讲五个观点、提八点要求,供同志们参考。
五个观点是:第一,成绩要充分肯定,面临的问题更不容忽视,人口警钟长鸣最重要。
去年,我市荣获“全省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先进市”和“城市和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先进奖”称号,成绩应予充分肯定,但基层基础工作还比较薄弱、出生人口性别比有所升高等问题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切不可盲目乐观。
第二,人口量的控制十分重要,质的提升更应该重视,统筹推进最必要。
控制人口数量、稳定低生育水平始终是第一位的任务,不能有丝毫麻痹和松懈,但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关系千家万户的幸福,关系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更要高度重视,下大力气抓好。
第三,依法办事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人文关怀更要兼顾,提高服务和管理水平最关键。
计划生育是群众性工作,要在依法办事的同时,坚持以人为本,注重人文关怀,真正把管理与服务统一起来,寓管理于服务之中。
第四,工作责任要严明,保障措施也要紧紧跟上,各项工作落实到位最紧要。
计划生育是一项基本国策,人口问题事关根本、事关全局、事关未来,既是发展问题,也是民生问题,各级各部门必须确保任务落实、措施落实、责任落实。
第五,领导要高度重视并持续加强,各级各有关部门也要密切配合、齐抓共管,不断强化工作合力最迫切。
黄山风景旅游区总体规划

黄山风景旅游区总体规划1. 引言黄山风景旅游区位于中国安徽省黄山市,是中国著名的旅游景点之一。
凭借其壮丽的山峰、奇特的云海和恢弘的风景,黄山风景旅游区每年吸引了大量的游客。
为了更好地保护和利用这一宝贵资源,制定一份全面的总体规划非常重要。
本文将就黄山风景旅游区的总体规划进行详细介绍。
2. 规划目标黄山风景旅游区的总体规划的主要目标如下: - 保护和修复黄山风景旅游区的自然环境,确保其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 提升黄山风景旅游区的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水平,提高游客体验; - 挖掘和开发黄山风景旅游区的文化资源,丰富旅游产品和服务; - 推动黄山风景旅游区与周边地区旅游资源的联动发展。
3. 规划内容3.1 生态保护与恢复为了保护和修复黄山风景旅游区的生态环境,规划将采取以下措施:- 设立生态保护区,严格限制人类活动的范围; - 加强生态监测,及时发现和处理任何生态问题; - 实施植被恢复计划,增加植被覆盖度; -加强水资源管理,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3.2 旅游设施与基础设施改善为了提升游客体验,规划将进行以下改善: - 完善游客接待中心,提供便利的服务设施; - 扩建公园道路,提高旅游区交通流通能力; -建设更多的停车场,缓解交通拥堵问题; - 提升旅游区的网络覆盖和通信设施。
3.3 文化资源开发黄山风景旅游区拥有丰富的文化资源,规划将开发以下方面: - 建设文化展示区,展示黄山地区的传统文化; - 设立文化学习中心,提供学习和体验黄山文化的机会; - 开展文化艺术演出,丰富游客的文化娱乐活动。
3.4 区域联动发展黄山风景旅游区与周边地区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规划将推动区域联动发展: - 建立旅游资源共享机制,推动旅游资源的合理利用; - 加强与周边旅游景点的合作,开展联合宣传和推广活动; - 完善交通网络,便利游客前往其他旅游景点。
4. 实施计划为了顺利实施黄山风景旅游区的总体规划,需要制定详细的实施计划: - 制定生态保护与恢复的工作计划,并确保执行; - 逐步改善和升级旅游设施和基础设施; - 完善文化资源开发的具体措施和时间表; - 加强区域联动发展的合作机制。
黄山市城市声环境功能区划分方案(2020年)

指以居民住宅、医疗卫生、文化体育、科研设计、行政办公为主要功能,需 1 类声环境功能区
要保持安静的区域;
指以商业金融、集市贸易为主要功能,或者居住、商业、工业混杂,需要维 2 类声环境功能区
护住宅安静的区域;
指以工业生产、仓储物流为主要功能,需要防止工业噪声对周围环境产生严 3 类声环境功能区
重影响的区域;
1.3 指导思想 以改善声环境质量为核心,以保障黄山市人民享有良好的声环境为目标,
以《黄山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30 年)》(2018 年修改)为指导,重点考虑 黄山市屯溪区、徽州区、黄山区及高新区近期建设规划和用地现状,按照规划 用地性质、用地现状、声环境质量现状和现行声环境功能区划,科学划定声环 境功能区类别。
具有一定规模的交通服务区域,详见附件2。交通干线包括4a类交通干线(高速 公路、一级公路、二级公路、城市快速路、城市主干路、城市次干路、内河航 道)和4b类交通干线(铁路干线)。各城区近期建设项目,如轨道交通地面场站 及停车场、汽车站、公交枢纽、港口站场、高速公路服务区等具有一定规模的 交通服务区域划分为4a或4b类声环境功能区。
指交通干线两侧一定区域之内,需要防止交通噪声对周围环境产生严重影响
的区域,包括 4a 类和 4b 类两种类型。4a 类为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二级公
路、城市快速路、城市主干路、城市次干路、城市轨道交通(地面段)、内 4 类声环境功能区
河航道两侧区域;4b 类为铁路干线两侧区域。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地面)
场站、公交枢纽、港口站场、高速公路服务区等具有一定规模的交通服务区
域,划为 4a 类或 4b 类声环境功能区。
1.6 适用范围
本次声环境功能区划分范围覆盖整个《黄山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30 年)》(2018 年修改)中的黄山市屯溪区、徽州区、黄山区及高新区城市规划区 范围,总面积约 167.307 平方公里。
黄山市中心城区土地级别范围表(1)

东至仙灵酒店、军分区干休所一线;南至电信大楼一线、延安路以北;西至华山宾馆、水厂、华山新村、福林嘉园一线;北至皖赣铁路
四级地
1
东至新安江,浯村小学以东一线,南至新安江,西至慈张公路以东、横街头一线,北至王村东路以北定级范围界
2
东至柏山路以东定级范围线,南至东临溪路以南的定级范围边界,西至率水,北至杭瑞高速公路
3
东至金马水泥厂一线,南至定级范围边界,西至率水,北至杭瑞高速公路
4
东至率水,南至杭瑞高速公路、黄山机场发报站一线,西至环城西路,北至迎宾大道
5
东至定级范围边界,南至皖赣铁路、甘棠路,西至定级范围边界,北至定级范围边界
四级地
定级范围内的其他区域
注:(1)二级地区域需扣除一级地区域,三级地区域需扣除二级地区域,依次类推;
4
东至西海路,南至杭瑞高速公路,西至率水,北至率水
5
东至横江、隆阜小学、屯溪汽件附件厂、黎阳转盘、黄山市拘留所、率水一线,南至杭瑞高速公路,西至宾虹大道、九龙大道、戴震路,北至横江
6
东至新十路,南至横江,西至西干山路,北至皖赣铁路
四级地
1
东至新安江,南至新安江,西至新安江,北至王村公路以南规划道路,礼堂下一线
5
东至丹霞路、轩辕大道、西干山路,南至横江,西至玉屏路、芙蓉路、紫霞峰路,北至岩寺路
五级地
定级范围的其他区域
工业用地定级各级土地分布范围表
土地级别
分布范围
控制区
1
东至铁路专线,南至新安江,西至横江,北至皖赣铁路
2
东至观光索桥、黄口度假村以南的定级范围边界、黄山市阳湖变电所一线,南至杭瑞高速公路,西至率水,北至横江
3
东至率水,南至杭瑞高速公路,西至宾虹大道、休闲旅游度假村、博村林场一线,北至横江;以及江心洲远洋桃花岛植物园
浅谈宜丰生态小镇设计及存在的问题

浅谈宜丰生态小镇设计及存在的问题摘要:宜丰生态小镇项目以徽文化经济论坛为主题,包含旅游接待中心、度假酒店领衔的旅游度假房产项目,旨在升级所在区域的旅游配套设施的档次,创造独具特色的可持续发展的新型旅游度假地。
关键词:文化、旅游接待、度假房产。
一、项目概况与区位宜丰生态小镇项目距离歙县约3公里,位于徽杭路南侧,练江东侧,新安江西侧,周边自然和生态环境优越。
歙县高速出口位于规划范围东侧。
小镇基地北侧的昌歙线是整个区块联系外界的重要道路,区块通过昌歙线可到达徽州古城、歙县县城与徽杭高速。
黄杭高铁计划2018年开通,经黄山市歙县、徽州区至黄山北站;武杭高铁高铁途经安徽也于17年10月开工建设,使本项目交通更加便利。
宜丰生态小镇项目范围西至练江,东至稠木岭-小梅口村一线,北至昌歙线公路,南至车轮湾村-小梅口村一线。
建设用地面积约340亩。
二、项目定位宜丰生态小镇缘起《黄山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30》和《歙县滨江休闲旅游景观带总体规划》。
本次规划设计是歙县滨江休闲旅游景观带的具体实施细化方案。
业主协助歙县政府对本地区进行宜丰生态小镇修建性详细规划设计,实现歙县政府的战略构想,创造独具特色的可持续发展的新型旅游度假地。
三、总平面设计小镇由接待中心、后勤保障中心、徽文化交流中心、徽文化论坛会议中心,配套商业街区以及相应的旅游度假房产组成。
1、功能分区:宜丰生态小镇由“四个中心,一条街区,五个组团”组成。
“四个中心”:接待中心、后勤保障中心、徽文化交流中心、徽文化论坛会议中心。
“一条街区”:商业街、新安医学馆、戏曲交流会、书画摄影之家、园艺之家等。
“五个组团”:由各地块旅游度假房产组合而成。
2、道路交通规划:小镇机动车道路分两级设置:度假村交通主干道和组团内部道路。
地块交通主干道:宽6米,采用公共开放式管理模式,连接各个地块。
主道路由北侧主入口进入,沿徽文化论坛交流中心城环状。
东北处出入口接园区二期主道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黄山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30)第一篇规划总则一、规划期限近期:2008年-2015年;远期:2016年-2030年;远景:2030年以后二、规划层次与范围1、市域:总面积9807平方公里2、黄山市城市市区:由中心城区(包括屯溪城区、新城区、岩寺城区)和甘棠城区组成。
城市规划区范围总面积约588平方公里,城市建设用地面积约85平方公里。
3、规划内容:城市总体规划(1)中心城区规划区范围包括:屯溪区;徽州区的岩寺镇、潜口镇、西溪南镇;歙县郑村镇、王村镇部分行政区域(徽杭高速公路以西、以北);休宁海阳镇(横江以及合铜黄高速以东,南至花山谜窟风景区边界)、东临溪镇(东、西、北以及东南至行政区划边界,西南至四堂、汕头)以及商山乡部分行政区域(率水以北,合铜黄高速以东);花山谜窟-渐江风景区;规划区面积约505平方公里。
(2)甘棠城区规划区范围包括:甘棠城区规划建设用地及城市新区、耿城集镇建设区、绿谷开发区等需要实际控制的区域。
具体范围为东至五里塔、饶村、方家;南至黄碧潭水库、二龙桥、大坞里;西至竹园二级水电站、谭家、肖黄山、彩虹桥;北至雾山、马家、弦瑞,总面积约83平方公里。
三、城市性质与职能1、城市性质世界著名的现代国际旅游城市;长三角旅游中心城市之一;皖浙赣省际中心城市。
四、城市规模1、城市人口规模:近期2015年城市人口为51万人,远期2030年城市人口为85万人。
(1)中心城区城市人口规模近期2015年城市人口为41.5万人,远期2030年城市人口为70万人。
(2)甘棠城区城市人口规模近期2015年为9.5万人,远期2030年为15万人。
2、城市建设用地规模近期2015年控制在55平方公里,人均城市建设用地为107.5平方米左右;远期2030年控制在85平方公里,人均城市建设用地100平方米。
(1)中心城区建设用地规模近期2015年控制在44.7平方公里,人均城市建设用地为107.5平方米左右;远期2030年控制在70平方公里,人均城市建设用地100平方米。
(2)甘棠城区城市建设用地规模近期2015年10.3平方公里,人均城市建设用地为107.5平方米左右;远期2030年控制在15平方公里,人均城市建设用地100平方米。
第二篇市域城镇体系规划一、市域人口及城镇化水平预测近期2015年,黄山市域总人口为154万人,其中城镇人口77万人,城镇化水平为50%;远期2030年黄山市域总人口为162万人,其中城镇人口116万人,城镇化水平为72%。
二、城镇空间组织结构规划构成“一群二片两轴”的城镇体系空间结构。
1、“一群”——黄山南部城镇群要包括黄山南部中心城区、歙县的徽城、郑村镇、王村镇等;休宁海阳、万安、齐云山镇等;岩寺的西溪南镇等。
2、“二片”——环黄山城镇密集区、世界文化遗产地城镇密集区环黄山城镇密集区以黄山风景名胜区为核心,以汤口、甘棠、焦村、耿城、谭家桥、太平湖镇等风景区外围城镇,以旅游服务接待为核心,形成基础设施紧密联系的城镇建设区。
世界文化遗产地城镇密集区以碧阳镇、宏村镇、西递镇、祁山镇为节点,围绕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利用,改善内外部交通条件,强化各城镇的服务功能。
3、“两轴”——东西向、南北向两条城镇发展轴东西向屯景高速公路沿线、慈张线、皖赣铁路、徽杭高速公路发展轴及南北向京福高速铁路、合铜黄高速公路、205国道沿线发展轴。
三、城镇等级规模结构规划期末,黄山市域城镇等级规模将形成五级结构。
1、一级城镇:黄山市中心城区,人口规模70万人;2、二级城镇:甘棠城区,人口规模为15万人;3、三级城镇:徽城、海阳、祁山、碧阳等四个城镇;4、四级城镇:主要是市域重点镇,包括呈坎、汤口、宏村、三阳、闪里镇、太平湖、仙源、深渡、王村、焦村、万安等27个城镇;5、五级城镇:一般建制镇共24个。
四、市域交通发展战略与发展目标1、铁路建设京福高速铁路、皖赣复线、黄杭高铁黄山段以及配套设施。
建设黄山-金华铁路、铜陵-太平铁路黄山段。
2、市域公路系统(1)市域高速公路建设形成“一环七射”的高速公路网络,由高速公路外环、合铜黄、徽杭、屯景、黄千、溧黄、祁砀、宁黄高速公路构成,其中合铜黄、徽杭高速公路在中心城区南部形成的南半环为现状高速公路,高速公路北半环,屯景、黄千、溧黄、祁砀、宁黄高速公路为规划高速公路。
(2)市域公路网络市域公路网络主要解决市区与县城、县城与重点城镇、重点城镇与一般城镇之间的相互联系,建设环黄山公路、环太平湖公路、许—谭公路,使偏远乡镇到达中心城区的时间控制在1-2个小时。
3、航空港。
黄山机场按4E类标准规划控制,跑道延长至3200米,用地扩展到230公顷。
4、水运及港口。
规划建议在花山附近建设航运码头,恢复新安江—深渡—街口的水运。
五、市域自然资源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规划重点保护自然与历史文化遗产资源、历史文化名城(镇、村)、历史文化街区以及周边环境的整体景观、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及典型的历史建筑、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有地域文化特色的传统民俗。
第三篇城区总体规划第一部分中心城区总体规划一、建设用地发展方向规划期内,屯溪城区以向西北方向黄山经济开发区(新城区)的跨越式发展和中心城区集中紧凑向南发展为主;岩寺城区以向西、西北方向发展为主;新城区所在区域将成为黄山市中心城区未来的集中发展空间。
中心城区用地现状图二、城市用地空间增长边界增长边界内用地面积总计145.3平方公里,其中包括水域、生态林地、储备用地等。
除国家及省重点工程经法定程序审批批准外,任何城市建设不得超过城市用地空间增长边界线。
三、城市形态与结构1、功能结构:多中心组团结构。
形成屯溪组团+开发区新城区组团+岩寺组团两主一副的多中心组团结构。
2、形态结构:“三城环绿心、曲水绕三城”。
通过快速道路串联屯溪、新城区、岩寺三个城区和若干旅游景点,同时,蜿蜒曲折、线型优美的新安江、率水、横水、丰乐河等多条河流在三个城区中环绕穿越,城市生长在青山绿水之间。
中心城区结构图四、分区建设指引1、屯溪组团(1)功能定位:传统的城市金融商贸服务、行政办公、文化娱乐、科研文教以及商业服务综合区;新兴的市域旅游经济增长点;重要的城市历史风貌保护区;环境优良的城市住区。
(2)发展要点: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强化、优化传统服务业,全面提升城市的综合服务职能。
2、新城区组团(1)功能定位:为全市的旅游接待、旅游集散中心、金融、商贸中心及高新技术产业基地。
(2)发展要点:加快建设黄山铁路新客站及其附属设施,以居住、公共设施建设为主导,积极发展旅游业配套设施和无污染加工工业企业,同时带动物流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是集旅、贸、居、工于一体的城市新区。
站前区应以旅游接待、商务办公、商贸为特色、包含文化娱乐等综合功能,是黄山市现代城市风貌集中体现区,现代城市住区。
3、岩寺组团(1)功能定位:中心城区重要的工业和物流基地,环境优良的城市住区,休闲观光旅游的接待基地。
(2)发展要点:需要进一步完善公共服务设施和市政基础设施,充实城市职能,提升城区品质,提高城区的综合服务功能;提高产业的层次,提升产业结构;加强产业用地的潜力开发,节约使用土地。
4、中部生态绿区(1)功能定位:城市生态绿区,城市居民及游客不可多得的休闲、观光、游憩地。
(2)发展要点:按绿线要求进行控制,建设城市生态公园。
五、用地布局规划1、社会事业发展与公共设施中心体系规划(1)城市中心公共设施体系布局。
形成市级中心-市级次中心-片区中心-社区级中心四级中心体系。
(2)商业金融设施用地布局。
形成屯溪组团的屯溪老街-前园路、新城区新站地区市级商业中心,在新城区齐云大道及梅林大道交叉一带、岩寺城区云峰路一带分别形成两个城市次级商业中心。
(3)文化娱乐设施用地布局。
按照市级、区级及社区三级进行配建。
(5)体育设施用地布局。
推进既有体育设施改造。
规划新的市、区级体育中心。
(6)医疗卫生设施用地布局。
加快现有医院扩容改造。
完成医院相应设备的升级和改造,将黄山市人民医院基地向东扩至现黄山卫校,同时推进新医院建设。
规划市级医疗保障机构及专业医疗机构,包括传染病医院、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急救中心、血站及110救护站等。
按照相关标准配建社区健康服务中心。
(7)教育科研设施用地布局。
完善基础教育设施布局。
严格按照相关标准配置新建居住区幼儿园及中小学校。
调整完善现状中小学规模和布局,优化现有教育设施和资源。
加快高等教育建设步伐。
推进职业技术教育发展。
结合屯溪组团的发展筹建1-2所职业技术学院。
(8)文物古迹用地。
按照国家有关标准进行保护和整治。
2、居住用地布局规划。
以“大均衡、小集中”的居住-就业配套模式为基础,引导“大融合、小分散”的住区社会空间结构。
3、工业用地布局规划整合现有工业用地,大力发展徽州经济开发区(徽州城北工业园区)、发展徽州循环经济园区、逐步调整岩寺城东工业区,建设岩寺工业组团。
随高铁及枢纽站的建设,置换丰南工业园,调整阳湖帅鑫工业园区(1.4平方公里左右)。
4、仓储物流发展与用地布局规划规划期内,重点建设梅林物流园区、机场物流园区、岩寺物流园区3个物流园区。
六、道路系统规划1、道路分级按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及支路四个等级规划建设。
2、道路网结构(1)环状放射的快速路快速路形成“环枝结合、一环五枝”结构:环绕绿心的快速路起到刚性控制城市增长边界以及快速疏散交通综合体至机场、中心城区各组团以及至花山谜窟风景区交通的功能。
“五枝”为快速进入岩寺城区、休宁县城、歙县县城、新城区、机场的快速路。
2、城市道路交通规划全区道路分为三级:主干道为外围环路和东西、南北向干道,环路宽度为45米,南北向主干道宽度为28-52米,东西向为30米。
其中甘芙大道为48米,为城市南北向旅游景观大道,是城市主要的景观轴线,平湖路为东西向景观轴线;次干道为20-30米,联系主干道和环路。
3、公共交通规划(1)公交线路:成立新湖公园至黄山北大门的公交线路;从城东长途汽车站到太平湖设公交线路。
(2)公交站场建设:在北海北路市政公司附近建设公交站;在城区建设1处公交换乘枢纽。
六、绿地系统规划1、绿化布局甘棠城区绿化布局分为三个层次:近景——公共绿地;中景——生态绿带;远景——自然生态园。
七、景观风貌规划注重城市历史文化和地方特色的保护与发扬;注重城市各类风貌景观相协调;注重发展城市旅游业。
形成四大景观区域——历史风貌景观区、旧区风貌景观区,新区风貌景观区、自然风貌景观区。
八、城市远景规划规划远景(2050年)甘棠城区将与耿城镇联动发展,人口控制在30万人,城市建设用地控制在30平方公里以内,人均城市建设用地控制在100平方米以内。
第四篇近期建设规划第一部分中心城区近期建设规划一、建设规模2015年中心城区人口规模控制在41.5万人以内,用地规模控制在44.7平方公里以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