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鄂尔多斯康巴什新区第一中学七年级语文上册 生命 生命教案 新人教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生命,生命》教案(精选12篇)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生命,生命》教案(精选12篇)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生命,生命》篇1教学目标:1.理解内容,感悟中心,揣摩词语。
2.学习并运用正确的朗读方法,诵读课文。
3.联系生活实际,谈谈对人生的感悟。
教学设想:初一学生对人生、生命的感悟还不会很深刻,因此本课采用整体感知、研读赏析、体验反思的教学环节,层层深入,并采用讲故事、引名言等方法,对学生进行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熏陶和感染。
教学重点:通过反复诵读,理解内容,感悟中心。
教学难点:揣摩词语的表现力,能畅谈对人生的理解。
教学方法:导、学、练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流程:(—)整体感悟1.精心导入(放音乐《命运》轻微播放)同学们,中央电视台的“实话实说”栏目曾经播过一期感人肺腑的节目《感受坚强》,向我们大家讲述的是癌症少女张默然的故事。
张默然年轻的生命被癌症折磨的痛苦不堪,但十七岁的花季少女却以顽强的毅力与病魔坚强的搏斗着。
她感人的事迹,感动了医生,感动了亲友,感动了所有的人,尽管大家并没有挽留住张默然的生命,但她勇敢的面对死亡、热爱生命的事迹,让人们再一次感受到了坚强。
我们今天给大家介绍的文章《生命,生命》,作者杏林子从小病魔缠身,*和精神都受到了极大的折磨,但她没有因此荒废甚至放弃生命,反而更强烈的呼唤生命,她写的文章《生命,生命》将再次带给我们对生命对人生的震撼。
让我们共同品味作者的文章,感受作者的心灵。
出示目标并板书课题:课题:生命,生命目标:1.理解内容,感悟中心,揣摩词语。
2.学习并运用正确的朗读方法,诵读课文。
3.联系生活实际,谈谈对人生的感悟。
(以上内容用多媒体大屏幕出示)学生朗读或默记目标内容。
2.感知内容(过渡)要学习理解解决一些问题,首先应当整体感悟文章的内容,因此请学生听读课文。
听配乐朗读(可以是教师的配乐朗读,也可以是放录音),并在听读中思考问题。
大屏幕投影出示问题组。
问题组:①本文写的是什么内容?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的?(可以用简洁的话概括)②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学生带着问题听朗读,然后讨论,再回答。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3课《生命生命》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3课《生命生命》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生命的感悟。
1.3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过程与方法2.1通过讨论、探究,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2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合作能力和团队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1感受生命的珍贵,懂得珍惜生命。
3.2培养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态度。
二、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1.1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1.2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
2.教学难点2.1体会作者对生命的感悟。
2.2理解课文中的象征手法。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1教师简要介绍课文作者及课文背景。
1.2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生命的意义吗?生命对你们来说意味着什么?2.朗读课文2.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
2.2教师选取几名学生示范朗读,指导学生朗读技巧。
3.理解课文内容3.1学生分享朗读感受,讨论课文主题。
3.2教师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分析课文结构。
4.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4.1教师逐个讲解生字词,让学生正确书写。
4.2学生运用生字词造句,巩固记忆。
5.探讨课文主题5.1教师提问:课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生命观?5.2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讨论成果。
6.分析课文象征手法6.1教师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中的象征手法。
6.2学生举例说明课文中的象征手法。
7.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表达对生命的认识。
8.课后作业8.1学生完成课后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8.2家长签字确认,加强家校合作。
四、教学反思1.本节课通过朗读、讨论、分析等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生命的珍贵。
2.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积极,课堂气氛活跃,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3.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应更加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提高教学质量。
五、教学评价1.课堂表现:评价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发言积极性等方面。
2.作业完成情况:评价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掌握程度。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生命 生命》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生命生命》教案《生命生命》一、教材分析本篇课文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材中的一篇文章,主要讲述人类对生命的探索和认识,以及对生命的珍视和尊重。
本文号召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要保护生命、珍惜生命。
同时,还为学生们展示了人类科学技术的发展,呼吁大家要适应新时代的发展,不断学习和探究,以更好地保护和利用生命。
二、教学目标1、理解和掌握生命的概念,了解生命的重要性;2、掌握文章中的关键词汇,为以后的阅读积累词汇量,提高阅读理解能力;3、理解生命科学的发展历程和重要意义,感悟保护生命的重要性;4、通过本文的学习,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价值观和人生观。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和掌握生命的概念,了解生命的重要性;难点:掌握文章中的关键词汇,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四、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和分析,引导学生理解和把握生命的概念和重要性,掌握词汇;2、讲解配以多媒体课件、PPT,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3、让学生通过语境理解和比较来掌握词汇。
五、教学过程1、导入(4分钟)老师开始引导课堂中心话题——“生命”话题,引导学生思考以下问题:你知道什么是生命吗?生命对我们人类有什么意义?我们应该如何保护生命?2、呈现(5分钟)给学生放映生命壮观的生态照片,让学生体验生命的神奇和伟大。
3、阅读(10分钟)1)整体阅读文章,了解文章得主要内容和方向;2)细读文章,了解生命科学的发展历程和重要性;3)课堂上对文中生词概念及难句解释讲解,并进行有针对性练习。
4、讲解(15分钟)讲解文中重要概念和生词,让学生理解和掌握生命的概念和重要性。
5、练习(10分钟)阅读理解,填词,选词练习,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6、归纳(6分钟)给学生总结生命的重要性,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7、小结(5分钟)老师进行总结概括,强化学生对本文的理解和认识。
六、教学后记针对学生阅读能力差的实际情况,本节课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使得学生在课堂中可以对生命的概念和重要性有更深刻的认识,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七年级上册《生命生命》语文教案

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体会作者的表达意图。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学会从文中提取关键信息,并进行归纳总结。
(3)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生命、珍惜生命的情感。
(2)学会尊重他人,关爱他人。
(3)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体会作者的表达意图。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所涉及的生字词较多,需要引导学生正确认读。
(2)理解课文中的深层含义,体会作者的情感态度。
(3)运用课文中的知识点,进行实际情景的运用。
1.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相关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2. 合作探讨法:引导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案例分析法:分析课文中的实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点。
四、教学准备1. 课文文本:《生命生命》2. 教学多媒体设备:电脑、投影仪、音响等。
3. 教学辅助材料:生字词卡片、课文注释、相关案例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播放音乐,让学生感受生命的美好。
(2)引导学生谈论对生命的认识,引出本课课题《生命生命》。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感受课文所传达的情感。
(2)学生结合课文注释,理解课文内容,并划出生字词。
3. 合作探讨(1)教师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
(2)每组选取一个修辞手法,进行实例分析,并分享给其他组。
4. 课堂讲解(1)教师讲解生字词,引导学生正确认读。
(2)教师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解释课文深层含义。
5. 情感教育(1)教师引导学生思考生命的意义,培养学生的生命价值观。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教案全集3生命生命

教学用具:投影仪
教学设计:
课文导入:
讲述故事《人梯》导入新课,同学们,这对父母在面临生死抉择的时候将生的希望留给自己的孩子,这的确体现了母父爱的伟大,但是,我们也可以从另外一个侧面感受到当人们面临死亡的侵袭的时候那种对于生的渴望。让我们对生命的伟大再一次肃然起敬起来。今天,让我们来学习一篇名为《生命
3、《生命生命》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要求学生借助工具书和注释,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准确理解课文内容;
2、在对学生的熏陶感染中培养学生积极的人生态度。
能力目标:
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出自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与认识,提升自己的思想认识,正确把握本文的思想内涵。
教育目标:
教育学生珍视自己的生命,学会对生命负责,正确地面对人生的磨难。
的另一番感悟。 பைடு நூலகம்
整体感知:
1、借助注释和词典,读一读,写一写
骚扰小憩茁壮糟蹋庸碌辜负昂然挺立擎天撼地肃然起敬生命》的文章,来感悟一下作者对生命
2、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点名读和齐读相结合。
1、从把握各段主题词入手,整体把握文章内容
事例
飞蛾:生之欲望思考意义思想感情震惊
生命 生命教案 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生命生命教案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教案主题:生命教案目标:1. 了解生命的基本概念;2. 掌握生命的特点和价值;3. 鼓励学生珍惜生命、保护生命。
教学重点:1. 生命的定义和特点;2. 生命的价值和意义。
教学难点:1. 生命的特点和意义的理解和感悟;2. 激发学生对生命的珍视和保护意识。
教具准备:1. 生命的图片、视频或PPT;2. 板书工具。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5分钟)1. 引入话题:向学生展示几张关于生命的图片,并问学生对生命的理解和感受。
2. 引发思考:提出问题,如“生命是什么?”、“生命有哪些特点?”、“生命的价值是什么?”等,激发学生思考和讨论。
Step 2:知识讲解(15分钟)1. 讲解生命的基本概念:生命是指具有生长、繁殖、适应环境等特点的活动物体。
2. 分析生命的特点:生命具有生长、繁殖、适应环境、有机能等特点。
3. 探讨生命的价值和意义:生命是宇宙中最为珍贵的财富,是人类社会、生态系统和自然界的基础和支撑。
Step 3:案例分析(15分钟)1. 展示一些生命的案例,如植物的生长、动物的繁殖、人类的创造等,引导学生思考生命的奇妙和宝贵。
2.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为小组,让他们共同思考和总结生命的特点和价值,并从生活中找出更多的例子。
Step 4:展示和总结(10分钟)1. 请学生依次展示自己小组的讨论结果,并与全班分享。
2. 板书生命的特点和价值,帮助学生整理和总结所学内容。
Step 5:拓展延伸(15分钟)1. 观看生命相关的视频或PPT,并回答问题。
2. 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或小品表演,表现生命的特点和价值。
3.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写一篇短文,谈谈自己对生命的认识和感受,并思考如何保护生命。
Step 6:课堂检测(5分钟)在课堂结束前,抽查几名学生回答生命的特点和价值的问题,检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Step 7:课堂总结(5分钟)1. 总结课堂要点:回顾课堂内容和学生的表现,并再次强调生命的特点和价值。
七年级上册《生命生命》语文教案

七年级上册《生命生命》语文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培养学生的生命意识和珍惜生命的态度。
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和表达能力。
1.2 教学内容课文《生命生命》的阅读与理解。
分析课文中的生词和句子。
讨论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第二章:教学方法与步骤2.1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
使用讨论法,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具体案例理解生命的价值。
2.2 教学步骤引入课题,引导学生思考生命的意义。
阅读课文《生命生命》,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生命意义的理解和感悟。
第三章:课堂活动与互动3.1 课堂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生命的理解和感悟。
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生命的不同阶段,感受生命的宝贵。
3.2 师生互动教师引导学生思考生命的意义,回答学生的问题。
教师给予学生反馈,指导学生的思考和表达。
第四章:教学评价与反馈4.1 教学评价通过学生的课堂参与、讨论和表达来评价学生对生命意义的理解。
评价学生的阅读理解和表达能力。
4.2 教学反馈教师给予学生及时的反馈,鼓励学生的思考和表达。
学生之间互相评价,共同进步。
第五章:教学资源与材料5.1 教学资源课文《生命生命》文本。
与生命相关的图片、视频或音频资料。
5.2 教学材料学生手册或笔记本,用于记录学习内容和思考。
彩笔或标记笔,用于标记课文中的重要内容。
第六章:教学拓展与深化6.1 教学拓展组织学生进行生命主题的写作活动,如写一篇关于生命的作文。
引导学生进行生命主题的阅读,推荐相关的书籍或文章。
6.2 教学深化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深入了解生命的价值和意义。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保护和珍惜生命,进行生命教育。
第七章:教学实践与反思7.1 教学实践组织学生进行生命主题的实践活动,如参观医院或养老院。
让学生通过观察和体验,更加深入地理解生命的价值。
7.2 教学反思教师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和过程,思考如何改进和提高。
初中初一上册语文《生命 生命》教案教案三篇

初中初一上册语文《生命生命》教案教案三篇①揣摩词语,品味语言,理解内容。
②学习并使用准确的朗读方法,诵读课文。
③联系生活实际,准确地感悟和理解人生。
2、教学重点①通过反复诵读,理解内容,感悟人生。
②揣摩语文的表现力,畅谈对人生的理解。
3、课前准备教师准备好授课内容及多媒体课件。
学生做好充分预习,并查阅相关生命的资料或名言,做一些思考。
第一课时一、教学内容三个相关生命的事例引发的三点思考;以小见大的写法;对我们珍爱生命、热爱生活的启迪。
二、教学设计1、整体感悟①精心导入(放音乐《命运》,轻微播放)同学们,中央电视台的“实话实说”栏目以前播过一期感人肺腑的节目《感受坚强》,向我们大家讲述的是患癌症少女张默然的故事。
张默然年青的生命被癌症折磨得痛苦不堪,但十七岁的花季少女却以顽强的毅力与病魔坚强地搏斗。
她感人的事迹,感动了医生,感动了亲友,感动了所有的人。
即使大家并没有挽留住张默然的生命,但她勇敢地面对死亡、热爱生命的事迹,让人们再一次感受到了坚强。
今天我们给大家介绍作者杏林子。
她从小病魔缠身,*和精神都受到了极大的折磨,但她没有所以荒废甚至放弃生命,反而更强烈地呼唤生命。
她写的文章《生命生命》将再次带给我们心灵的震撼。
让我们用心来品味这篇文章,与作者同呼吸,共命运,理解生命的真谛。
出示目标并板书课题。
②感知内容(过渡)要学习、理解一些问题,首先理应从整体上感悟,所以先请学生听读课文,并在听读中思考问题。
(大屏幕投影出示问题组)配乐朗读(能够是教师的配乐朗读,也能够是放录音)。
a.写的是什么内容?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的?b、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学生带着问题听朗读,然后讨论,再回答。
能够请学生听回答后相互评论、补充。
教师带领大家朗读,协助学生整体感知。
为了对文章有更进一步的理解,学生必须亲自去体验一下,带领学生放声朗读课文。
2、研读与赏析①教师导学对一篇文章,除了整体把握之外,更重要的是对一些精彩的内容实行研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目标:
知识储备点:
理解课文中三个事例所蕴含的意思。
能力培养点:
1.学会抓住关键词句进行阅读,准确把握文章的中心。
2.从不同的侧面思考问题,获得不同的感悟。
情感体验点:
热爱生活,珍爱生命。
教学重难点:
1.理解文中三个事例所蕴含的意思,珍爱生命。
2.从各种不同的生命现象中获得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课型:自读课
教学方法:通过多媒体导入新课,让学生自由朗读,画出每个段落中的关键词或主题词,然后再读全文,师生共同讨论三个事例所蕴含的意思。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具准备:投影仪、挂图、录音机
教学设计:
㈠本课目标
朗读课文,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在熏陶感染中培养学生积极的人生态度。
㈡教学过程
1.情景导入
⑴请同学们欣赏《春》中的一段录像。
⑵看黑板前两幅瓜苗的挂图,一幅是“茁壮成长,昂然挺立”的;一幅是“仅仅活了几天”就焉了的。
并听录音解说词:小瓜苗生长在墙角的砖缝里,它却能“冲破坚硬的外壳”,“茁壮成长,昂然挺立”,这让“我”肃然起劲;但它在没有职光、没有泥土的条件下,一旦香瓜子本身的养分消耗尽了,再也没有新的养分可以供给,它活不了几天就蔫了,这也是植物生长的规律。
2.课前热身
⑴让学生给加点字注音。
(展示投影)
骚.扰()小憩()茁壮()糟踢()庸碌()辜负()
⑵自由朗读课文,画出各部分的关键词句,如:“生之欲望”“生命力”“让有限的生命发挥出无限的价值,使我们活得更为光彩有力”等。
3.合作探究
⑴整体感知
文章选取了小飞蛾在险境中挣扎、香瓜子在墙角砖缝中生长出小苗、“我”静听心脏跳动感受自己生命这三件寻常小事,从动物、植物和人类本身这三个角度,对生命作了全面而深刻的思考,表现了作者强烈的生命意识和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⑵四边互动
互动1:三个事例所蕴含的意思侧重点有什么不同?
◎第一个侧重于强烈的求生欲望,第二个侧重于顽强的生命力,第三个侧重于积极的生命意识。
互动2:三个事例为何如此排列?
◎对于这三个事例的思考是逐层深入的:从动物、植物写到万物之灵的人,由生的欲望,生命力的强大写到对人生的思考,层层拓展而又步步深入,有力地突出了中心。
互动3:为什么前两个都是举的小昆虫、小瓜苗这样的小生命?
◎举这样的小生命,是为了更好地引导人们思考自己的生命价值,呼唤人们珍惜时间,让生命更有意义,更有光彩。
互动4:说小瓜苗“茁壮成长,昂然挺立”,又说“它仅仅活了几天”,是否自相矛盾?
◎并不矛盾。
小瓜苗的生长原先依靠香瓜子本身的养分消耗尽,就没有养分可以吸收,活几天就夭折了。
互动5:小瓜苗只活了几天,怎么说得上“擎天撼地的生命力”?
◎小瓜苗只活了几天,这是由它自身的营养机制决定的。
但这粒香瓜子掉进墙角的砖缝里,在没有阳光也泥土的情况下,冲破坚硬的外壳,成长为小瓜苗。
从这个角度上说,小瓜苗确实具有“擎天撼地的生命力”。
4.达标反馈
⑴本文选自《》,作者()原名(),女作家。
12岁时染上了类风湿关节炎,后来病情恶化。
她忍着巨痛,写作四十多篇()和()。
⑵仿句
①令我肃然起敬。
②昂然挺立。
③足以擎天撼地。
④我可以也可以。
⑤遇福遇祸,或喜或忧,。
⑥看不厌,看不厌看不厌,看不厌,看不厌,看不厌。
5.学习小结
⑴内容小结
作者从三个事例中引发出对生命的三点思考。
一是必须对生命负责,好好地使用生命,让人生更有意义。
二是生命短暂,生老病死无法捉摸,但是,我们可发让有限的生命发挥出无限的价值,使我们活得更为光彩有力。
三是珍惜生命,珍惜时光,不论命运如何,都要勇敢地活下去。
⑵方法归纳
阅读课文要抓住关键词语,准确把握文章的中心。
观察生活,感悟大自然的一切生物长给我们的启示,获得生存的勇气和方法。
我们无法增加生命的长度,但可以凭借自己增;加生命的厚度,让生活更为充实而意义。
㈢延伸拓展
1.链接生活
链接一:从生活中举一两个对你颇有启迪的事例。
链接二:我们在赞美墙角砖缝中瓜子顽强的生命力的同时,有没有想过:如果这粒瓜子落在瓜田里,它的命运又怎样?(启迪学生从生存环境、个人与集体等角度去探讨。
)2.实践探索
⑴实践活动
观察小动物和生长中的植物,感受它们生命的力量。
⑵巩固练习
①比较杏林子和美国作家克伦·沃森的同题文章《生命生命》,你更喜欢哪一篇?为什么?
②请以“生命像……”为开头写一个排比句,表达你对生命的感悟。
㈣板书设计
生命生命
杏林子
事例思考
飞蛾:生之欲望意义
香瓜子:生命力价值
心跳:生命意识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