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生命 生命》教学设计一等奖5篇

合集下载

小学语文说课稿模板一等奖5篇

小学语文说课稿模板一等奖5篇

小学语文说课稿模板一等奖5篇学校语文说课稿模板一等奖【篇1】一、教材解读《七颗钻石》是S版教材三班级上册的一篇课文。

故事叙述的是:有一年地球上发生了大旱灾,很多人和动物都焦渴而死,一个小姑娘抱着水罐出门为生病的母亲找水,历尽艰辛得来的水,自己没喝一口,却让给了小动物,让给了路人。

爱心使水罐一次又一次地发生着奇妙的变化,最终水罐里涌出了一股巨大的水流,从水罐里跳出的七颗钻石升到了天上,变成了七颗星星。

故事虽然短小,却给人以强有力的心灵震撼,她昭示人们:爱心是永恒的,无私广博的爱能制造奇迹。

对于三班级的孩子来说,这个布满奇妙颜色的故事,会让他们感受到无穷乐趣;文中共性鲜亮的人物,会让孩子感到可亲可敬;细腻传神的语言描述,会让孩子感受语言的魅力;而真挚感人的情感,又会让孩子受到心灵的洗礼。

基于课文丰富的情感内涵和鲜亮的语言风格,我以水罐的变化和小姑娘的表现变化为主线引导同学阅读课文,体会爱心及爱心的奇妙力气是一个重点。

于此同时,引导同学感知童话故事丰富而奇怪的想象力。

二、教学设计及意图(一)初步感受水的重要,为下文感受小姑娘的爱打下基础在课文的一开头,我边播放幻灯片边叙说大旱灾给人们造成的危害,使同学初步感受到大旱天气的恶劣,以及人们对水的渴望,水在此时意味着生命之水。

在第一课时中,我就让同学自己到课文中找出认为奇妙之处,然后在研读课文时紧紧抓住为什么奇妙这个重点问题进行解决。

(二)精读品尝,培育同学语感其次至第五段是课文的重点。

阅读这一部分时,同学已经找出了文中描写水罐变化和小姑娘表现的句子,在此基础上,放手让同学阅读课文,去感受人物的特点,感受语言的内涵。

接着,通过朗读来展现阅读成果,紧扣文中关键词进行体会,如“喜出望外”、“抓紧”、“跑去”、“哀哀地尖叫”、“再也忍不住了”等,想象当时的情景,使同学入情入境,与文中人物产生共鸣,感受母女俩无私广博的爱心。

(三)审美表达,深化情感感悟这篇课文正如一泓清泉,合乎美的规律,而语言的形象美、语言的艺术美是有机的统一体。

语文人教四年级下册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第五组19课《生命生命》教学设计

语文人教四年级下册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第五组19课《生命生命》教学设计

《生命生命》教学设计浔东小学四年级组王静一、提出自读要求,归纳课文结构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19课《生命生命》板书课题(一)打开课本第89页,请大家各自放开声音读一次课文谁来重复一次老师刚刚提出的读书要求?1、请你用先总后分的方式回答老师对大家提出了什么读书要求(总分)老师这句话给了我们三个要求。

第一个是各自读,第二个是放开声音读,第三个是读一次课文。

2、再用先分后总的方式回答(分总)第一个是各自读,第二个是放开声音读,第三个是读一次课文。

老师这句话给了我们提出了这三个要求。

3、先总再分最后总结(总分总)(二)这就是总——分——总总起——分述——总结无论是总分、分总、还是总分总,都是我们常见的文章结构(三)下面请大家按要求自读课文二、学习课文(一)学习第一自然段1、指读第一自然段,说说第一自然段在文中起到了什么作用(总起),它是用什么方法总起的(用提问题的方法)2、那么应该怎么读?再读第一自然段,读出疑问句(二)过渡,引出三个例子1、谁能说说生命是什么?生命就是活着,但怎么活着才算生命?2、课文举了几个例子?(课文举了三个例子)这就是分述(三)学习第一个例子(第二自然段)1、指名读第一个例子,回答:什么叫“骚扰”2、师现场打扰读书的学生,演示什么叫骚扰(使人不得安宁,扰乱)3、齐读,说说这一段讲了什么讲的飞蛾骚扰“我”,再讲飞蛾的求生欲望令“我”震惊4、画出这一段里最能表现飞蛾生命力的句子,不要多画也不要少画。

你画的什么就读什么,我看你们读得一样吗?最重要的一句话,齐读:但它挣扎着,极力鼓动双翅,我感到一股生命的力量在我手中跃动,那样强烈!那样鲜明!你们很会读书,找得十分准确,请一位同学读一读这句话。

5、指名读,读出力量,有劲的。

指导:要读得铿锵有力。

6、这就告诉我们,读课文要找出关键句。

7、下面请大家找到这里面最重要的两个词?哪两个词最集中地表现出了飞蛾的生命力?“强烈”“鲜明”7指导突出重点朗读8、小结:生命是什么?(活着)怎么的活(强烈地活着)9、现在我们来回顾一下,学习这第一个事例我们所用的学习方法:先找重点句,再找重点词,就明白这一段的意思了(四)学习第二个例子1、指名读2、师提示:读完了接下来该干什么?(找关键句)师:不要多画,也不要少画,大家画出这一自然段中的关键句。

永久的生命教案一等奖

永久的生命教案一等奖

永久的生命教案一等奖这是永久的生命教案一等奖,是优秀的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永久的生命教案一等奖第1篇《永久的生命》教学设计一、课标分析《新课标》指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薰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它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因而,教学本文时,我主要采用讨论式教学,在引导学生在理清行文思路的前提下,通过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感知语言特色和写作手法来进一步理解品味本文的重点语句所蕴含的深刻的哲理,从而,挖掘本文的主题思想,提高学生对语文高度的感悟、理解能力。

二、教材分析本文是2017部编教材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第十五课《散文二篇》中的第一篇。

本单元的课文都是散文,或写人记事,如朱自清的《背影》;或写景状物,如汪曾祺的《昆明的雨》;或议论抒情,如《散文二篇》。

展示了丰富多彩的自然景象和社会生活,表达出了独特的情感体验和深刻的人生感悟。

前面的几篇文章的学习,也为《永久的生命》这篇这里散文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三、学生以及学情分析虽然本班有尖子生,但是中等生和中等偏下学生依然是全班学生的主力军,因此,对于此类哲理散文的理解上,会存在些许的障碍。

上课时,不仅要培养尖子生的,树立榜样作用,还要重视中等学生,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让他们愿意参与课堂,愿意走进文本,愿意探索他们未知的新领域。

四、教学目标:1、简单了解作者,熟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

2、感受欲扬先抑写法的妙处及欣赏富有哲理的语言。

3、理解作者对生命本质的认识。

五、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整体感知,把握课文内容,理解作者对生命的感悟。

难点:精读品味,欣赏富有哲理的语言及欲扬先抑写法的妙处。

六、教学方法:1、诵读法2、合作探究法七、教学用具:PPT课件、投影仪八、课时安排:一课时九、教学过程:(一)、课前三分钟诗歌简析:《有的人》本诗是当代诗人臧克家为纪念鲁迅逝世十三周年而写的一首抒情诗。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永久的生命教学设计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永久的生命教学设计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永久的生命教学设计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永久的生命教学设计第【1】篇〗《永久的生命》【教学目标】1、反复朗读课文,理清行文思路,理解文章主旨。

2、理解作者对生命本质的认识。

3、认识个体的生命是短暂的,人类的生命是永久的,要用短暂的生命去创造永久的价值。

【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的中心观点,领会其中包含的人生哲理。

2、理清课文的思路,学习文章的写法,品味议论性散文的语言特点。

【教学难点】1、理清课文的思路,学习文章的写法,培养抽象思维能力。

2、探寻作者的思想境界,领会课文的人文内涵。

#教学课件设计#【教学计划】2课时第一课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有人说,生命,伟大而神秘,丰富而奇妙,永久而不朽;也有人说,世上没有永恒的春天,亦没有永久的生命。

生命到底是怎样的呢?让我们一起走进严文井的文章去感悟生命。

自主探究,整体感知1、作者简介严文井(1915—2005),原名严文锦。

湖北武昌(今属武汉)人,作家。

曾在北京历任《人民文学》主编、人民文学出版社社长等职。

第一部童话集《南南和胡子伯伯》出版于1941年。

2、文体知识本文是一篇议论性散文。

就是用“散文”的笔法“发议论”,或者说是以阐述某个观点为中心的“散文”。

从“议论”角度看,它是“议论文”,是要阐明一个论点;从“笔法”角度看,它是“散文”,它不像一般议论文注重理性和逻辑,它侧重的是形象的描绘和情感的抒发。

具有抒情性、形象性和哲理性的特点,它给读者一种富于理性的形象和情感,从而提供一个广阔的思索和联想的空间。

3、速读课文,积累字词三、合作探究,突破重难点永久的生命(一)、速读课文,整体感知1、本文可以分为几层?每一层讲了什么?【点拨】找出每段的中心句,再划分层次第1段:过去了的时间永不再回来。

第2段:人们却不应该为此感到悲观。

第3段:感谢生命的奇迹,它分开来是暂时,合起来却是永久。

第4段:我的伙伴们,我们的心应该感到舒畅。

第5段:凋谢和不朽混为一体,这就是奇迹。

第16课《永久的生命》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16课《永久的生命》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16课《永久的生命》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散文二篇》教案永久的生命一、教学目标1.反复朗读课文,理清行文思路,理解文章主旨。

2.理解作者对生命本质的认识,领会课文的人文内涵。

3.学生能够结合自身实际生活获得对生命的独特见解。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揣摩、品味说理与抒情兼具的语言。

2.理解作者对生命本质的认识,领会课文的人文内涵。

难点:理解作者对生命本质的认识,领会课文的人文内涵。

三、课时安排一课时四、导入新课同学们,大家知道苏格拉底的灵魂三问是什么吗?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到哪里去?看似简单有趣的问题背后,是古往今来无数人对生命的思考与拷问。

今天我们就和作家严文井一起对生命的本质做一点探究。

五、作者、作品简介(一)作者简介:严文井(1915-2005),原名严文锦,湖北武昌(今属武汉)人,作家。

主要著作有《严文井散文选》、《严文井童话集》、《严文井童话寓言集》等,曾获全国少年儿童文艺创作奖、首届全国优秀散文杂文奖、第二次全国少年儿童文艺创作荣誉奖。

(二)作品介绍哲理散文又叫议论性散文,以阐述哲理见长,仿佛与作者面对面交谈,推心置腹,字里行间传达着真诚与睿智,让人获得思想的启迪。

写作目的主要不是让读者获得某种理性的概念,而是要通过富有哲理的形象、带有感情的叙述,表达自己的观点,从而提供给读者一个广阔的思想和联想空间。

六、生字生词臼齿(jiù) 茸毛(róng) 蔓延(màn)凋谢(diāo) 洗涤(dí) 俯瞰(kàn)遏制(è) 颤栗(zhàn) 濒临(bīn)七、教学过程:(一)明确观点刚刚我们介绍了本文是一篇议论性的散文,重在表明作者自己的观点,请勾画出每段中表达作者观点的句子。

明确:第一段:过去了的时间永不再回来。

我们都非常可怜。

第二段:人们却不应该为此感到悲观。

第三段:感谢生命的奇迹,它分开来是暂时的,合起来确实永久的。

初中语文优秀教学设计案例五篇语文教学案例一等奖

初中语文优秀教学设计案例五篇语文教学案例一等奖

初中语文优秀教学设计案例五篇语文教学案例一等奖教学设计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

那么初中语文教师要写教学设计方案呢?以下是WTT为大家准备的初中语文教学设计范文,欢迎大家前来参阅。

▼▼目录▼▼《三峡》《岳阳楼记》《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渔家傲》《醉翁亭记》《三峡》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1.积累文中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和句式。

2.了解文中所写三峡的自然景观,感受三峡的自然美。

3.把握本文景物描写的特点。

4.背诵并默写全文。

(二)过程与方法:1.逐步提高文言文的朗读和翻译能力。

2.学习古人写景的方法,体会其语言的精妙。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作品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教学重点:1.深入体会作品的意境,感受其画面美。

2.抓住精彩的写景段落,把握作品景物描写的特点。

3.背诵全文。

教学难点:1.把握文章描写景物生动、传神,语言精美的特点。

2.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1.诵读法:引导学生利用提纲背诵法快速背诵。

2.拓展法:培养学生的比较阅读能力。

3.讨论法和点拨法相结合。

教具准备:多媒体、文字资料。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文本我们的祖国山河壮美,无数名山大川像熠熠生辉的瑰宝,妆扮着中华大地,引得—代又一代的仁人志士、文人墨客为之倾倒,为之歌唱。

问:你知道三峡吗?知道些什么?播放有关三峡的风光片,播放歌曲《长江之歌》。

我国北魏时期的地理学家,面对祖国的大好河山,为我们写下了一篇篇脍炙人口的游记散文,《三峡》就是其中的一篇。

去过三峡的人,可能会因那两岸倒江悬崖峭壁而赞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也可能会因江面上飘浮着的白色垃圾而忧虑人类环境的污染,还可能会因新建的三峡工程高峡出平湖而惊叹科学技术改造大自然的伟力,你也许会让思绪倒流,追溯三峡的过去,想—睹她在历的真容:学习了郦道元的《三峡》之后,我们将会有怎样的感受呢?二、走进文本,解决字词播放课文朗读录音;明确听读要求(划出难读的字);显示生字及其注音;提出小组合作理解句意的具体要求;多媒体逐步显示各个句子大意。

教学案列评选结果1

教学案列评选结果1

工作单位 永昌县第二幼儿 园 永昌县第二幼儿 园 金川总校第三小 学 永昌县第三中学 金昌市第二中学 金川区双湾镇中 心幼儿园 永昌县第五中学 永昌县幼儿园
题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奖次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如何在泥工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 中班语言活动——兔子先生去散步 《做最好的自己---养成在校好习惯 (班会教学设计)》 中学生厌学情况分析及对策 数轴法在化学解题中的应用 大班体育活动案例《好玩的椅子》
2
序号 作者姓名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工作单位 金川总校第二中 王惠萍 学 永昌县第一高级 王晓倩 中学 金川区双湾镇中 王彦琴 心幼儿园 魏丽萍 魏玲霞 吴生财


奖次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4
序号 作者姓名 工作单位 题 目 程咏梅 金川总校第二高 90 机变灵动式教学模式及相应的教学策略 级中学 金川总校第五小 91 邓万喜 浅议激发数学学习兴趣的方法 学 金川总校第二高 92 邓仲礼 倡导自主学习 打造创新课堂 级中学 金川总校第五中 浅谈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健康的 93 丁惠萍 学 心理品质 金川总校第二中 94 董国生 浅论学校体育在学生成长中的重要作用 学 永昌县红山窑中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语言表达 95 董天彪 学 能力的探索 金川总校第五中 Unit 9 My favorite subject is 96 窦雪薇 学 science 挖掘金昌骊軒地域文化资源,拓展中职 97 杜永川 永昌县职业中学 语文教学 草酸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反应的实验探 98 段霞霞 永昌县第一中学 究 永昌县第二幼儿 99 范巧庆 大班数学活动——学做条形图 园 永昌县第二幼儿 100 范善霞 两只小鸟 园 金川区天生炕小 101 冯玉发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实施对策研究 学 永昌县朱王堡中 102 冯玉杰 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课程中的运用 心小学 103 高彩霞 金川区八冶一小 关注学生学习特点 创新字母教学思路 金昌市理工中等 104 高建红 开展多元教学评价 激发语文学习兴趣 专业学校 第19课《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教 105 高军宁 金昌市第二中学 学设计 106 高俊德 永昌一中 浅谈高中管乐队的组织与训练 金川区双湾镇中 107 高泽林 强化班队活动功能,提高礼仪教育效果 心小学 金川总校第五中 108 葛文玲 Unit 7 How much are these socks? 学 金川区双湾镇东 培养良好习惯 加强道德教育——关于 109 苟亚丽 四沟小学 小学寄宿生管理的思考 金川总校第五中 110 关佳幸 《走一步,再走一步》(人教版) 学

四年级生命生命教案

四年级生命生命教案

一、教材分析《四年级生命教科书》是根据国家新课程标准编写的教材,内容丰富、形式多样,适合四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发展需求。

本课是四年级上册生命教科书的第一课,主要内容为“生命有哪些特点”和“人体是如何保护自己的”。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生命的特点,包括生长、繁殖、适应环境、有感觉、运动等;了解人体的保护机制,包括皮肤、感官器官、骨骼等;掌握生命的特点和人体的保护机制的基本知识。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生命的尊重与热爱,了解生命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幸福生活的意识,关爱自己和他人的身体健康。

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生命的特点及人体的保护机制;养成关爱生命、关爱健康的习惯。

2.教学难点理解生命的特点的含义;理解人体保护机制的意义。

四、教学过程1.导入(激发兴趣)1)引入问题: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生命吗?你们身边有什么是生命吗?2)板书:“生命”3)通过引入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思考的能力。

2.探究1)了解生命的特点教师给学生讲解生命的特点,包括生长、繁殖、适应环境、有感觉、运动等,并结合生活实际举例说明。

2)探究人体的保护机制教师让学生观察、思考人体的保护机制,并提问引导学生发现皮肤、感官器官、骨骼等的作用和意义。

以幻灯片或图片展示为辅助。

3)小结教师对已学内容进行小结,引导学生对生命的特点和人体的保护机制进行思考。

3.拓展(练习)让学生配对、小组讨论,共同完成教材提供的活动,如填空、解题等,巩固已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归纳总结教师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总结本节课的内容,进行知识梳理和巩固。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问题引入,激发学生的兴趣并增强学生的思考能力。

探究环节通过教师的引导和辅助材料的展示,让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了生命的特点和人体的保护机制。

在拓展环节,通过小组合作完成练习,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归纳总结环节,通过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巩固了所学知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语文《生命生命》教学设计一等奖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

教案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生命生命》语文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教学目标】1、认识“扰、诊”等5个生字,会写“扰、欲”等8个生字。

正确书写“鼓动、跃动、欲望”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积累好词佳句。

3、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揣摩其中蕴涵的深刻意思。

4、感悟作者对生命的思考,懂得珍爱生命,尊重生命,善待生命,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

【教学重点难点】1、引导学生领悟三个事例中蕴含的意思。

2、引导学生思考人生,感悟生命的意义。

【教学流程】一、情景导入,揭示课题小时候,在小院的墙角丢下几颗葵花子,不料过了一些日子,竟然长出两棵葵花秧苗,我不禁惊叹起向日葵那顽强的生命力,相信同学们的身边也有许多这样的例子,能列举一些吗?生交流,师引导学生说一说从这些生命现象中感悟到了什么?二、预习探究预习提纲1、轻声读文,注意把生字读准确,句子读通顺。

2、抢读生字,读的'好的学生介绍自己识记生字的方法。

3、自主学习,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围绕“生命”写了哪几个事例?考考你1、看拼音写词语:yùwàng zhuózhuàng chén wěn()()()Zhèn hàn duǎn zàn zhēn xī()()()2、给加粗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听诊(zhěn zhēn)器糟蹋(tātà)动弹(tán dàn)外壳(kéqiào)3、按课文原意填空:虽然生命_________,但是,我们却可以让_________的生命体现出_________的价值。

于是,我下定决心,一定要__________生命,决不让它白白流失,使自己活得更加________________。

三、合作交流1、检查生字词预习情况。

2、全班交流,用简洁的语言对三个事例概括,并进行板书,共同进行评点。

3、小组交流,畅谈自己的体会,师巡视指导。

4、指名读学生自己选择的段落,联系实际谈感受。

四、品读体验1、生命是什么(生命的存在),齐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2、通过读文,我们知道课文讲了与生命有关的几个事例?(三个)默读2、3、4自然段,看看分别讲了什么事例?3、读后交流:〈1〉第一件事主要讲了什么?为什么我会忍不住放了飞蛾?(围绕这一中心问题,引导学生通过朗读、交流,体会到飞蛾对生命的热爱以及对我的震撼。

)〈2〉第二件事主要讲了什么?这粒香瓜子的生长环境怎样?你认为这是一粒怎样的香瓜子?(围绕这一中心问题,引导学生通过谈感受、朗读,体会到香瓜子顽强的生命力。

)〈3〉第三件事主要讲了作者从哪里感受到了生命呢?4、从课文的三个事例中,你感悟到生命是什么了吗?5、让我们走进生活,看你能从画面中哪些事物感受到生命的存在?(抽生答)6、小结并过渡:从课文的三个事例中,从这些画面上,我们认识了生命,感受到了生命的存在。

而作者在一次静听自己心跳的时候竟被自己生命的伟大力量震撼了,她也由此产生了如何对待生命的思考。

7、这三个事例引发了作者哪些思考呢?默读4、5自然段,勾出相关语句。

8、抽生答。

再齐读。

9、引导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让生命光彩有力(出示:我可以好好地使用它,也可以白白地糟蹋它。

)这句话写出了对待生命的两种态度,用了两个关键词,你能找出来吗?①怎样叫“白白地糟蹋”?(不珍惜生命,白白浪费时光……)②怎样叫“好好使用生命”呢?我们再联系上下文来理解。

(学生由文中事例及第5自然段内容理解)③通过举例子的方法深入理解:你知道哪些人是好好使用自己生命的?(生举例子)④刚才我们抓住这两个关键词、再通过联系上下文和举例子的方法理解了这个句子。

再读读这句话,看还有没有不明白的地方。

⑤通过课外资料了解作者的思想转变,从而深入领会该句。

(引入课外资料)⑥明白了生命的真谛后,杏林子作出了这样的选择──齐读5自然段。

⑦出示:杏林子简介。

杏林子就是这样用行动给自己的生命加上了一个大大的惊叹号。

10、回归课题,拓展升华。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想你对生命也有了自己的理解和体会。

相互说一说。

五、巩固延伸。

2、语文《生命生命》教学设计一等奖【教学目标】1、认识5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正确读写“鼓动、跃动、欲望”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好词佳句。

3、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其中蕴含的意思。

4、感悟作者对生命的思考。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概括三个事例的内容。

【教学难点】理解三个事例所引发出的思考。

【课前准备】布置学生搜集有关杏林子的材料,了解女作家杏林子。

【教学过程】一、整体感悟1、导人新课:因为热爱生命,盲女孩安静竟然用双手拢住了睁着眼睛的蝴蝶,用心触摸到了春天;因为热爱生命,又盲又聋的海伦·格勒学会写作,学会说话,成为二十世纪美国十大英雄偶像之一。

本文的作者杏林子,十二岁患了“类风湿性关节炎”,致使腿不能行,手不能抬,头不能转。

小学毕业后因病辍学,却数十年坚持自修,残而不废,凭着坚强的毅力,坚持写作,终于成为台湾著名的作家。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杏林子的散文《生命生命》,学习她珍视生命、坚强勇敢的精神,去感受她积极的人生态度。

2、读题,检查生字的预习情况。

3、配乐范读:学生带着问题听读课文,播放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

思考:⑴题目中“生命”一词,为什么连续用两次?去掉一个行不行?为什么?──是一种修辞方法──反复,去掉一个不可以。

因为连用表示强调,表达了对生命的强烈的呼唤。

⑵作者列举了哪三个事例?试用一句话概括每个事例的内容:小飞蛾在险境中挣扎求生香瓜子在砖缝中长出小苗我静听自己的心跳三、研读与赏析1、哪个事例使你感受最深?请用心把它读一读,想一想这个事例中,作者要告诉我们有关生命的哪些内涵:(文章之所以如此地震撼我们,是因为它深刻的思想,又是因为它准确、生动的语言。

)2、请划出你认为写得精彩,含义深刻,最能表达作者感情的句子,反复诵读,并谈谈自己的理解:但它挣扎着,极力鼓动双翅,我感到一股生命的力量在我手中跃动,那样强烈!那样鲜明!飞蛾那种求生的`欲望令我震惊,我忍不住放了它!生命,就是珍爱自己。

(小小昆虫都珍爱自己的小生命,更何况人了?)那小小的种子里,包含着一种多么强的生命力啊!竟使它可以冲破坚硬的外壳,在没有阳光、没有泥土的砖缝中,不屈向上,茁壮成长,即使它仅仅只活了几天。

生命,应该具有坚强不屈的精神。

(哪怕生命短暂,也应抗争到底。

)那一声声沉稳而有规律的跳动,给我极大的震撼,这就是我的生命,单单属于我的。

我可以好好地使用它,也可以白白地糟蹋它。

一切全由自己决定,我必须对自己负责。

生命,必须对自己负责。

3、“一切全由自己决定,我必须对自己负责。

”请联系上下文,说说作者要怎样对自己的生命负责:出示:(虽然生命短暂,但是,我们却可以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

于是,我下定决心,一定要珍惜生命,决不让它白白流失,使自己活得更加光彩有力。

)第一点:既然必须对自己的生命负责,就要好好地使用生命,让人生更有意义。

第二点: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

(杏林子做到了,当她离世后,家属遵照她生前的遗愿,把躯体捐献给医院,供“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教学研究。

真正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

)第三点:使自己活得更加精彩有力。

(杏林子不但这样想,也这样做了。

她一生著有四十多本著名的书籍,当选为“台湾十大杰出女青年”,成立“残障福利基金会”,帮助和鼓励了许许多多的人,使她的人生绽放出无限的光芒。

)4、读好最后一个自然段。

5、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的学习收获。

6、分享收集到的关于“热爱生命”的资料:杏林子的一句名言是:“除了爱,我一无所有。

”我们不妨把它理解为“有了爱,就拥有一切。

”五、作业将自己的认识记下来,作为小作文练笔。

【教学板书】19、生命生命创造无限价值活得光彩有力珍爱自己坚强不屈对自己负责3、语文《生命生命》教学设计一等奖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

那么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语文《生命生命》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学习目标】1、认识“扰、诊”等5个生字,会写“扰、欲”等8个生字;正确读写“鼓动、跃动、欲望、冲破、坚硬、不屈、茁壮、沉稳、震撼、糟蹋、短暂、有限、珍惜、听诊器”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积累好词佳句。

3、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揣摩其中蕴含的深意。

4、感悟作者对生命的思考,懂得珍爱生命,尊重生命,善待生命,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

【课前准备】1、搜集自己喜欢的人生格言。

2、预习课文,并以小组为单位,制作生字生词卡片。

第一课时一、畅谈生命,激发情感1、谈话导入:小时候,在小院的墙角丢下几颗葵花子,不料过了一些日子,竟然长出了两棵葵花秧苗。

我不禁惊叹起向日葵那顽强的生命力。

相信同学们的身边也有许多这样的例子,能列举一些吗?学生自由交流,教师引导学生说一说从这些生命现象中感悟到了什么?2、简介作者:著名女作家杏林子在12岁时,因患“类风湿性关节炎”,全身关节大部分遭到损坏,致使她腿不能行,肩不能举,手不能始,头不能转。

但是残而不废的她,凭着顽强的毅力坚持自学,成为了一名非常出色的作家。

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这篇课文就是杏林子对于生命的感悟。

二、初读课文,读通读准1、自主学习:轻声读文,注意把生字读准确,句子读通顺。

想读几遍就读几遍,达到目标为止。

2、小组合作学习:抢读生字生词卡片,比一比谁认的生字又快又多,请优胜者介绍自己识记生字的方法。

读课文,比一比谁读得正确流利。

3、全班交流:请一个小组向全班同学介绍识字成果,再请一个小组朗读课文,其他小组进行评议。

三、细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主学习: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共写了几个事例,试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

2、合作交流:指导学生用比较简洁的语言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并请学生将三个事例以小标题的形式写在黑板上。

四、精读课文,突出重点1、自读自悟:选择自己感触最深的事例,反复品读,把自己的感悟写在旁边。

2、小组交流:在小组长的组织下每位同学畅谈自己的体会,可以互相交流、质疑、辩论、研讨,教师参与部分小组的学习,掌握情况,并予以个别指导。

3、全班交流:请学生先读一读自己选择的段落,然后联系生活实际谈一谈自己的感悟。

教师抓住每一部分中含义较深的语句提问,引导学生正确理解这些语句的含义。

之后,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读出飞蛾强烈的求生欲,读出瓜苗顽强的生命力,读出作者积极的人生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