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课题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合集下载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 课题一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知识点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 课题一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知识点

课题一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知识点一:物质的变化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1.物理变化①定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叫物理变化。

例如:冰融化为水,水蒸发变成水蒸气,胆矾的研碎,汽油挥发,碘升华,蜡烛融化等②特征:没有新物质生成。

③本质:构成物质的粒子本身没有变,主要是指形状改变或三态变化。

④伴随现象:扩散、聚集、膨胀、压缩、挥发、升华、摩擦生热、升温、发光、活性炭吸附等都是物理变化。

2.化学变化①定义:生成了其他物质的变化叫化学变化,又叫化学反应。

②特征:有新物质生成。

③本质:分子或粒子本身被破坏,分裂成原子,原子又重新组合成新物质的分子或粒子。

④伴随现象:颜色改变、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3.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区别与联系4.特别提醒①爆炸有可能是物理变化,也可能是化学变化。

如:火药的爆炸属于化学变化,因为生成了新物质。

瓦斯爆炸、轮胎爆炸属于物理变化。

原子弹爆炸既不是物理变化也不是化学变化。

②发光、放热的变化不一定是化学变化。

如:电灯通电发光放热不是化学变化。

③有沉淀生成的变化不一定是化学变化。

如:浑浊的泥浆水放置较长的时间会产生沉淀。

④有变色的变化不一定是化学变化。

如:红墨水加水稀释后颜色变浅。

⑤产生气体的变化不一定是化学变化。

如:干冰升华、碘升华。

知识点二:物质的性质分为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1.物理性质①定义: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②性质的确定:由感觉器官直接感知或由仪器测知。

③内容: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溶解性、挥发性、导热性、导电性等。

2.化学性质①定义: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②性质的确定:通过化学变化来确定。

③内容:可燃性、还原性、氧化性、稳定性、酸性、碱性、毒性、腐蚀性等3.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的区别方法是否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

4. 性质与用途的关系性质决定用途,用途反应性质例如:因为铜有导电性所以铜可以做导线。

因为导线是用铜做的所以这个用途利用了铜的导电性。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1.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1.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铜的物理性质有: ①、②、③、④、⑤、⑥
铜的化学性质有: ⑦、⑧、⑨、⑩
“ THANKS ”
A. 氧气为无色无味的气体 B.碳在常温下的性质稳定
C. 铁可以打成铁片
D.4℃时水的密度最大
分析:A项, 颜色、气味、状态属于物理性质;B项,稳 定性指不易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属于化学性质;C 项,说明铁具有延展性,属于物理性质;D项,密度属于 物理性质。
归纳与小结 区别
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
物质是否需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
2.古诗词是古人为我们留下的宝贵财富,下列诗句中涉 及物理变化的是( C ) A.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B.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C.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D.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观察与思考 日常生活中,常见一些人用医用酒精来降温,以达到
退烧的目的,也经常用工业酒精炖小锅美食。这都是利用 了酒精的特性。

(或大理石) 清石灰水变浑浊 等
归纳与小结
概念 本质区别 伴随现象
实例 说明
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
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 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
变化时是否有其他物质生成 物质的外形、状态改变 发光、吸热、放热、颜色改
变、生成气体、产生沉淀等
矿石粉碎、水蒸发、 碘升华等
木炭燃烧、铁生锈、 食物腐烂等
化学变化常伴随发光、发热等现象产生,但有发光、 发热等现象产生的变化却不一定是化学变化
三 初步认识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性质
实验与探究 实验1:分别取一集气瓶氧气和一集气瓶二氧化碳气体,仔 细观察它们的颜色和状态,闻一闻气味。
实验与探究
实验2:取一根小木条在空气中点燃,分别慢慢地放入盛有 氧气和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观察木条燃烧情况的变化。

人教版九上化学 第一单元 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人教版九上化学 第一单元 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节日焰火
燃 烧
钢铁生锈
牛奶变质
溶洞钟乳石的形成
【实验1-1(1)】 操作:
①把盛有少量水的试管斜夹在铁架台上。
②在试管底部小心加热到水沸腾。
③把一块洁净的玻璃片移近试管口。
现象:
有水蒸气放出, 玻璃片上出现小水珠。
图1-1 水的沸腾
【实验1-1(2)】
操作:
取少量硫酸铜晶体硫酸铜晶体(俗称 胆矾或蓝矾)放在研钵内,用研杵研碎。
现象:
蓝色块状固体变成蓝色粉末。
图1-2 胆矾的研碎
【实验1-1(3)】 操作:
① 在2支试管中分别放入少量研磨前、后的胆矾, 并加入少量水,振荡得到澄清的硫酸铜溶液。
②再向2支其中分别滴加氢氧化钠溶液。
现象:有蓝色絮状沉淀生成
【实验1-1(4)】
操作:
①把少量石灰石放在干燥的试管里。
②向其中加入适量的稀盐酸,用配有玻璃弯管的橡 皮塞塞紧试管口,使弯管的另一端伸入盛有澄清石 灰水的烧杯里。
1-4 颗粒状石灰石
(或大理石)
二氧化碳气 体等

一、实验1和实验2ຫໍສະໝຸດ 什么共同特征?都没有新物质生成;
二、实验3和实验4有什么共同特征?
都有新物质生成;
三、实验1、2与实验3、4有什么本质的区别?
一、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
1、物理变化:
⑴定义: 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
⑵特征: 物质的形态发生了变化 ⑶形式: 破碎、扩散、蒸发、凝固 2、化学变化 ⑴定义: 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叫化学变化,又叫化学反应。 ⑵特征:有其它物质生成 ⑶伴随现象: 发光、放热、变色、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
电灯通电发光发热是什么变化?
× 乙同学:没有生成新的物质,所以是物理变化。 √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 课题1《物质的变化与性质》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 课题1《物质的变化与性质》

第一单元课题1《物质的变化与性质》
一、选择——基础知识运用
1.下列事实中,属于物质化学性质的是()
A.普通玻璃属于易碎品
B.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C.金刚石硬度大
D.盛有水和植物油的试管振荡得到乳状浑浊液体
2.下列物质的用途是由其物理性质决定的是()
A.氧气用于气焊B.酒精用作燃料
C.金刚石用来裁玻璃D.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
3.下列变化不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粮食酿酒B.盐酸除锈
C.冰雪融化D.蜡烛燃烧
4.成语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下列成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聚沙成塔B.死灰复燃
C.破釜沉舟D.滴水成冰
5.化学上把“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下面对化学变化中“新物质”的解释,正确的是()
A.“新物质”就是在组成或结构上与变化前的物质不同的物质
B.“新物质”就是与变化前的物质在颜色、状态等方面有所不同的物质
C.“新物质”就是与变化前的物质在元素组成上不同的物质
D.“新物质”就是自然界中不存在的物质
6.下列常见现象中,不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天然气燃烧B.大米霉变C.灯泡发光D.铁钉生锈
7.诗词、名著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瑰宝.下列诗句或名著事件的描述中既隐含物理变化,又有化学变化的是:()
A.千里冰封,万里雪飘B.陆虞侯火烧草料场
C.白玉为床,金作马D.伐薪烧炭南山中。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一单元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一单元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课题一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第一课时物质的变化一、物理变化1、概念: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

2. 特征:没有其他物质生成。

3.伴随现象:形状,状态的改变二、化学变化1、概念: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

2、特征:有其他物质生成。

3、伴随现象:发光、发热、颜色改变、放出气体、生成沉淀;常伴随能量变化。

、生成沉淀,放出气体,颜色改变,发光,放热等现象经常用于判断是否为化学反应。

(但不是绝对的,爆炸和发光不一定是化学变化可以说明)2、两者的本质区别是:有无其他物质生成。

3、两者之间的联系:化学变化中一定伴随物理变化,但物理变化中不一定伴随化学变化。

(蜡烛的燃烧现象可以说明)第二课时物质的性质一、物理性质1、概念: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

2、如: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密度、硬度、溶解性、导电性、挥发性等。

(可归纳为:色味态、两度、两点、三性)二、化学性质1、概念:需要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2、如: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腐蚀性、酸碱性、毒性、稳定性等。

三、注意事项1、性质与变化的区别:一般描述物质性质的语言中有“可、易、能、会、难”等字,叙述物质的变化往往用“已经”、“了”、等过去时或“在”等现在时等表示时态的用语。

如酒精燃烧、酒精能燃烧。

(即能力和动作的区别)2、氧气(O2)和二氧化碳(CO2)的鉴别方法有哪些?答:方法一:二氧化碳(CO2)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氧气能使燃着的木条燃烧更旺;方法二:二氧化碳(CO2)能使带火星的木条熄灭,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方法三:二氧化碳(CO2)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氧气不能。

课题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通过学习课题二我们获得的知识:1、二氧化碳可以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2、氧气可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注意:不是有氧气就可以,空气中也有氧气);3、二氧化碳可以使燃着的木条熄灭;4、空气主要由氮气、氧气组成,还含有二氧化碳、水蒸气等;5、吸入的空气中含有较多的氧气,人体呼出的气体中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和水;6、蜡烛燃烧的产物是水和二氧化碳;7、科学探究是基本步骤:提出问题---猜想假设---制定方案---科学实验---分析论证---得出结论、交流讨论。

人教版 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人教版 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A.密度低 B.耐磨损 C.导电性差 D.抗氧化性强
2、下列物质的用途是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C )
A.稀有气体用于霓虹灯 B.液氮做致冷剂
C.氧气供给呼吸
D.铜线制电缆
3、下列四种性质中,有一种与其他三种有本 质区别,这种性质是( D )
A.颜色 B.状态 C.硬度 D.可燃性 4、下列描述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的是( C) A.氢气燃烧 B.氢气能燃烧 C.水能结冰 D.氧气能支持燃烧 5、物质的性质决定其用途,下列物质的用途 只是利用其物理性质的是( A ) A.铜丝用来做导线 B.氧气用于支持燃烧 C.氢气气用来作燃料 D.氮气做保护气
11, 2010年4月15日,重庆天原化工总厂发生氯气泄露事件,
16日又发生两次三氯化氮爆炸,黄绿色的氯气冲天而起,刺 鼻的气味弥漫厂区。爆炸发生后,消防人员采用消防用水在外 围50米处形成两道水幕对空气中氯气进行稀释,以降低空气 中氯气的含量。这次事故至少造成9人死亡,3人受伤,15万 人紧急疏散。细读以上报道,根据以下要求填空:
5、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 D) A.有气体生成 B.有沉淀生成 C.有颜色变化 D.有无新物质的生成
6、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
1白炽灯发光 (物理变化) 2水沸腾(物理变化) 3菜刀生锈(化学变化) 4火炬燃烧(化学变化) 5 矿石粉碎 (物理变化) 6气球爆炸 (物理变化) 7车胎爆炸 (物理变化) 8锅炉爆炸(物理变化) 9鞭炮爆炸(化学变化) 10石蜡熔化 (物理变化)
笔记:二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
1 物理性质: 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 出来的性质。
如:颜色、状态、气味、硬度、熔点、沸点、 密度、溶解性、挥发性、导电性、导热性、延 展性等。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1单元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共24张PPT)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1单元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共24张PPT)

探究一、化实学验变现化象和的物记理录变化
序号 变化前的 物质
变化时发生 的现象
变化后 的物质
1-1 液态的水 水沸腾,有蒸汽, 液态的水 玻璃片有水滴
1-2 蓝色块状的 由块状变粉末 蓝色粉末状
胆矾
的胆矾
1-3 蓝色的胆矾 有蓝色沉淀生成 蓝色的氢氧
溶液
化铜沉淀
1-4 颗粒状石灰 有气泡放出, 二氧化碳气
1、物理性质:
不需要发生 化学就变表化现出来的性质。
如:颜色、状态、气味、密度、硬度、熔点、沸点、导电性、 导热性、延展性、挥发性、溶解性、吸附性、铁磁性等。
2、化学性质:
物质在
化学中变表化现出来的性质。
如: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毒性、金属活动性、
酸碱性、受热易分解等。
物理性质
⑴ 熔点和沸点 ① 熔点:物质的熔化温度(固态变液体)
矾溶液
1-4石灰石与盐 酸反应
颗粒状石 灰石(或 大理石)
实验一:水的沸腾
(1)把盛有少量水的试管斜夹在铁架台上,如图所示。 (2)在试管底部小心加热至水沸腾。 (3)把一块洁净的表面皿移近试管口,观察现象。
实验二:胆矾的研碎
(1)取少量胆矾放在研钵中。 (2)用研杵把胆矾研碎,观察现象。
实验三:胆矾与氢氧化钠反应
石(或大理石) 石灰水变浑浊
体等
变化后有 无新物质
生成
无物
理 变 化无有源自化 学变化

[讨论1、交实流验]1和实验2有什么共同特征? 思考
21、.什实么验是3物和理实变验化?4有什什么是么化共学同变特化征??
32、.物实理验变1化、与2化与学实变验化3分、别4有有什什么么特本征质? 的区别?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一单元 课题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课件(共44张PPT)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一单元  课题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课件(共44张PPT)

石灰石与稀 盐酸的反应
石灰石与稀盐酸的反应
实验现象:
颗粒状石 灰石(或 大理石)
有气泡放出 和石灰水变 浑浊
二氧化碳 气体
有新物质 生成
1.实验一和实验二有什么共同特征? 都没有新物质生成
2.实验三和实验四有什么共同特征? 都有新物质生成
3.实验一、二与实验三、四有什么本 质的区别?
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新课导入
60年后这雕塑又变成怎样呢?
钢铁制品在潮湿的地方会慢慢生锈。
铜变成铜绿。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对日常生活现象和化学实验现 象的观察和分析,理解化学变化、物理变 化的初步概念,并能运用概念判断一些典 型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2.初步了解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 3.把化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连。
课后习题答案
1.是否有新物质生成;铁生锈是化学变 化, 水蒸发是物理变化。
2. (1)物理变化 没有新物质生成; (2)化学变化 有新物质生成; (3)化学变化 有新物质生成; (4)物理变化 没有新物质生成; (5)化学变化 有新物质生成; (6)物理变化 没有新物质生成;
(7)物理变化 没有新物质生成; (8)物理变化 没有新物质生成。 3.蜡烛熔化是物理变化,蜡烛燃烧是化学 变化。 4.物理性质:(1)(2)(5)(8) 化学性质:(3)(4)(6)(7) 化学性质:需要发生化学反应就表现出来的 性质。 物理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反应就表现出来 的性质。
化学变化常伴随发光发热等现象发 生,但发光发热等现象产生的变化 却不一定是化学变化
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比较
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 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 质
物质在化学变 化中表现出来 的性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8、将A.物理变化 B.物理性质
C.化学性质
D.化学变化
填入下
列空格内。
B (1)硫是淡黄色固体_____
(2)将少量硫粉放入燃烧匙中,将燃烧匙放在酒精灯上火焰加热,
A 硫粉熔化____ D (4)继续加热,硫在空气中燃烧____
C (5)硫能燃烧___
课后作业
课后练习题P10
如同磁铁吸引四周的铁粉,热情也能吸引周围的人, 改变周围的情况。
1-2
1-3
蓝色的氢氧 化铜沉淀
实验四:石灰石与盐酸反应
(1)将少量的石灰石放入干燥的试管中,向其中加入少量
稀盐酸。
(2)用配有玻璃弯管的橡皮塞塞在试管口,使弯管的另一
端伸入装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里,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的记录
序号 1-1 变化前的 物质 液态的水 蓝色块状的 胆矾 蓝色的胆矾 溶液 颗粒状石灰 石(或大理石) 变化时发生 的现象 有水蒸气放出 遇冷变液体 由块状变粉末 有蓝色沉淀生成 变化后 的物质 液态的水 蓝色粉末状 的胆矾 变化后有 无新物质 生成 无 无 有 有
将纸剪成碎片 将纸张点燃
变化前: 纸 变化后:纸
变化前:纸 变化后: 二氧化碳和水等
物质变化后 没有新 物质生成
物质变化后有 新 物质生成
物理变化
化学 变化
你会观察实验吗?
变化前:
观察反应物的颜色、状态,反应发生需要的条 件(是否需要加热或其他条件)。
变化时: 变化后:
发生的现象(有无沉淀、气体生成,是否有发 光、发热或颜色变化等现象发生)。 观察生成物的颜色、状态。
边观察边记录
变化前的物 质
液态的水 蓝色块状的的 物质
变化后有无 物质生成
1-1 1-2 1-3
蓝色的胆矾 溶液 颗粒状石灰 石(或大理石)
1-4
实验一:水的沸腾
(1)把盛有少量水的试管斜夹在铁架台
上,如图所示。 (2)在试管底部小心加热至水沸腾。 (3)把一块洁净的玻璃片移近试管口, 观察现象。
实验三:胆矾与氢氧化钠反应
(1)取少量研碎前、后的胆矾分别放入两只试管中。 (2)向其中加入少量的水,振荡直到变成澄清溶液。 (3)向两只试管分别滴入氢氧化钠溶液,观察试管中发
生的变化。
实验现象的记录
序号 1-1 变化前的 物质 液态的水 蓝色块状的 胆矾 蓝色的胆矾 溶液 变化时发生 的现象 有水蒸气放出 遇冷变液体 由块状变粉末 有蓝色沉淀生成 变化后 的物质 液态的水 蓝色粉末状 的胆矾 变化后有 无新物质 生成 无 无 有
判断下列变化的类型
雪的形成
燃放烟花
云的形成
蜡烛的燃烧
思考一下
为什么说蜡烛燃烧时既有物
理变化又有化学变化呢?
石蜡溶化、汽化是物理变化;石蜡燃烧 是化学变化。
二、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1、物理性质: 不需要发生
化学变化
就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颜色、状态、气味、密度、硬度、熔点、沸点等。 2、化学性质: 物质在
B、放出大量的热
D、木炭消失 ) B、煤的燃烧 D、钢铁生锈 ) B、钢铁生锈
C、钢锭轧成钢条 D、蜡烛熔化 B 4、下列四种变化中,有一种与其他三者有本质的区别,它是( ) A.铁生锈 B.水汽化 C.煤燃烧 D.脂肪酸败
5、物质世界充满了化学变化,人类需要的大部分能量也是由化学变化 产生的。下列生产、生活实例不是利用化学变化产生能量的是(C ) A.电厂以煤为燃料,进行火力发电 B.人维持体温和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 C.三峡大坝建成发电 D.利用炸药开山炸石和拆除危旧建筑 6.、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 ) A.牛奶酸败 B.冰雪融化 C.试管破裂 D.干冰升华 7、下列成语中,一定包含有化学变化的是(C ) A.木已成舟 B.花香四溢 C.蜡烛成灰 D.滴水成冰
1-2
1-3 1-4
蓝色的氢氧 化铜沉淀
二氧化碳气 体等
有气泡放出, 石灰水变浑浊
一、实验1和实验2有什么共同特征? 二、实验3和实验4有什么共同特征? 三、实验1、2与实验3、4有什么本质的区别?
(1). 定义: 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
1.物理变化
(2). 现象: 物质状态、形状、大小的改变 (3). 举例: 矿石粉碎、三态变化、 灯泡发光、酒精挥发等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1.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知道两者的区别和
联系,并能判断日常生活中一些物质的变化。
2.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概念,并能分清哪些是物理 性质,哪些是化学性质。
世间的万物总是在不停的发生着变化,这些变 化共分为几类,如何区分他们呢?
一、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
学完本课题你应该知道
物理变化
变化
联系
区别
化 学
组成 结构
化学变化 联 系 物理性质
性质
化学性质
区别
随堂练习
1、判断木炭在空气中燃烧是化学变化的主要依据是(C )
A、产生红光
C、生成无色气体二氧化碳 2、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C A、火药爆炸 C、矿石粉碎 3、下列现象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B A、冰融化成水
(1). 定义: 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
2. 化学变化
(2). 本质特征:有其他物质生成 (3). 现象: 颜色改变、放出气体、生成沉淀,同时 伴有能量变化:吸热、放热、发光等 食物腐烂、金属生锈、燃烧、火药爆炸等 (4). 举例:
化学变化中伴随发生的一些现象
产生沉淀
产生气泡
发光发热
此类现象可以帮助我们判断是否发生了化学变化
化学变化
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可燃性、毒性、金属活动性、酸碱性、受热易分解等。
温馨提示
描述词 怎样区别“性质” 性质: 能(够)、可(以)、(不)
和“变化”
不同
易、难等
变化: 变成、生成、成了、
举例:判断下列各种说法分别属于物质的变化还是性质。 (1)水变成水蒸气。
(2)酒精挥发。 (3)酒精能挥发。 (4)铁杵磨成针。 (5)铁器易生锈。 (6)纸张能燃烧。
实验二:胆矾的研碎
(1)取少量胆矾放在研钵中。 (2)用研杵把胆矾研碎,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的记录
序号 1-1 变化前的 物质 液态的水 蓝色块状的 胆矾 变化时发生 的现象 有水蒸气放出 遇冷变液体 由块状变粉末 变化后 的物质 液态的水 蓝色粉末状 的胆矾 变化后有 无新物质 生成 无 无
1-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