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br设计要点参数
SBR设计参考

第3章设计计算3.1 原始设计参数原水水量Q=5000m3/d=208.33m3/h=57.87L /s,取流量总变化系数K T=1.72,设计流量Q max= K T Q=0.05787×1.72=0.1m3/s。
3.2 格栅3.2.1 设计说明格栅一般斜置在进水泵站之前,主要对水泵起保护作用,截去生活水中较大的悬浮物,它本身的水流阻力并不大,水头损失只有几厘米,阻力主要产生于筛余物堵塞栅条,一般当格栅的水头损失达到10~15厘米时就该清洗。
格栅按形状可分为平面格栅和曲面格栅两种,按格栅栅条间隙可分为粗格栅(50~100mm),中格栅(10~40mm),细格栅(3~10mm)三种。
根据清洗方法,格栅和筛网都可设计成人工清渣和机械清渣两类,当污染物量大时,一般应采用机械清渣,以减少人工劳动量。
由于设计流量小,悬浮物相对较少,采用一组中格栅,既可达到保护泵房的作用,又经济可行,设置一套带有人工清渣格栅的旁通事故槽,便于排除故障。
栅条的断面形状有圆形、锐边矩形、迎水面为半圆形的矩形、迎水面背水面均为半圆的矩形几种。
而其中迎水面为半圆形的矩形的栅条具有强度高,阻力损失小的优点。
3.2.2 设计参数(1)变化系数:K T=1.72;(2)平均日流量:Q d=5000m3/d;(3)最大日流量:Q max=0.1 m3/s;(4)设过栅流速:v=0.9m/s;(5)栅前水深:h=0.4m;(6)格栅安装倾角:α=60°。
3.2.3 设计计算(1)格栅间隙数:13n ==≈ (3—1) Q max ——最大废水设计流量m 3/sӨ——格栅安装倾角, 取60°h ——栅前水深 mb ——栅条间隙宽度,取21mmv ——过栅流速 m/s(2)栅渠尺寸:B 2=s(n-1)+nb=0.01×(13-1)+13×0.021=0.403m(3—2) s ——栅条宽度 取0.01mB 2——格栅宽度 mmax10.10.321m 0.780.4Q B v'h ===⨯(3—3) B 1——进水渠宽 mv’——进水渠道内的流速 设为0.78m/s栅前扩大段:2110.4030.3210.12m 2tan 2tan 20B B L α--===⨯︒(3—4) α——渐宽部分的展开角,一般采用20栅后收缩段:L 2=0.5×L 1=0.06m(3—5) 通过格栅的水头损失h 1:4231423)sin 20.010.92.42()sin 6030.097m0.02119.6S v h =β(k αb g =⨯⨯⨯︒⨯=(3—6) 栅后槽总高度H :设栅前渠道超高h 2=0.3mH =h +h 1+h 2=0.4+0.097+0.3=0.8m(3—7) 栅槽总长度L :L =L 1+L 2+1.0+0.5+2tan α=0.12+0.06+1.0+0.5+0.40.3tan 60+︒=2.09m (3—8)(3)每日栅渣量W :max 1T864001000Q W W K = 33864000.10.070.35m /d 0.2m /d 1000 1.72⨯⨯==>⨯ (3—9) W 1——栅渣量(333m /10m 污水),取0.07宜采用机械清渣,选用NC —300型机械格栅:设备宽度300mm ,有效栅宽200mm ,有效栅隙21mm ,运动速度3m/min ,电机功率0.18kw ,水流速度≤1m/s ,安装角度60°,支座长度960mm ,格栅地下深度500mm ,格栅地面高度360mm ,格栅进深250mm 。
sbr工艺参数

sbr工艺参数
SBR工艺参数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设计污水量:应采用最大的日污水量来计算。
2. 污水进水量的逐时变化:应进行详细的调查,并进行技术讨论研究确认。
3. 管线长度:原则上如果管线足够长,市政污水可以不设置流量调节池。
4. 反应池个数:原则上不能少于2个。
5. 水池设计:设计水池深度一般为4\~6米,水池的池宽和池长之比为(1:1)\~(1:2)。
6. 进水水质:应按设计规划年内污染物负荷量,并参考其原单位量来决定,并考虑负荷的变动。
对于分流制下水道的生活污水,其原水水质典型值为BOD5 SS为200mg/L;总氮为30\~40mg/L;磷为4\~6mg/L。
7. 上清液排出方式:可以采用重力式或水泵排出,但是活性污泥不能发生上浮,并应设置挡浮渣装置。
这些参数是根据设施设计的要求来确定的,并需要考虑处理厂的地域特性和设计条件(如用地面积、维护管理、处理水质指标等)。
请注意,这些参数可能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SBR工艺设计规范

SBR工艺设计规范SBR(Sequencing Batch Reactor,顺序分批反应器)工艺是一种高效的废水处理工艺,利用生物反应器对废水进行有机物的去除和氮、磷的去除。
为了保证SBR工艺的正常运行,需要有一套规范进行设计和操作。
本文将介绍SBR工艺设计规范。
一、设备选型与布置1.根据废水处理工艺要求和设计条件,选用适宜的SBR反应器类型,如混合液体循环式、分离液体循环式等。
2.合理布置设备,注意设备之间的净化和排放间距,保证操作人员的安全和便利。
3.设备应具备良好的耐腐蚀性能,选用耐酸碱、耐高温的材料进行制造。
二、进水与出水系统设计1.进水系统应具备调节进水流量、进水COD浓度、进水氮、磷浓度的能力,保证工艺稳定运行。
2.出水系统要满足排放标准,经过除磷、除氮等环节的处理,使出水达到国家或地方的排放标准。
3.考虑进水、出水管道的布置,避免污泥积聚和阻塞,方便检修和维护。
三、控制系统设计1.设备应有可靠的自动控制系统,能够实现对进水、调节阶段、静置阶段等不同工艺阶段的自动控制。
2.控制系统应有足够的容错能力,能够应对设备故障和异常情况,保证工艺的稳定运行。
3.控制系统应能够实现数据采集、存储和远程监控,方便工艺的优化和调整。
四、操作与维护规范1.设备操作人员应熟悉工艺流程和操作规程,遵守规范操作,确保工艺的正常运行。
2.定期对设备进行检查和维护,清理污泥槽和搅拌器,检修泵和阀门,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转。
3.对污泥进行适时的搅拌和回流,保证污泥的活性和悬浮性,避免污泥气味和结皮。
五、安全与环保措施1.设备周围应设立明确的安全警示标志,设施安全护栏,保证操作人员的人身安全。
2.设备应设有泄漏报警装置,及时发现泄漏情况,并做好处理和清理工作,预防事故发生。
3.废气处理要满足国家和地方的排放标准,采用合适的废气处理设备,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综上所述,SBR工艺设计规范涵盖了设备选型布置、进水与出水系统设计、控制系统设计、操作与维护规范以及安全与环保措施等方面的内容。
SBR工艺设计规范

SBR工艺设计规范南京海澜环保工程有限公司二0一一年八月SBR工艺设计规范一、工艺特点间歇式活性污泥法,也称序批示活性污泥法,简称 SBR按工作周期运行,一个工作周期程序依次为进水、反应、沉淀、排水、待机。
进水及排水用水位控制,反应及沉淀用时间控制。
有效池容为周期内进水与所需污泥体积之和。
二、设计参数(2)进出水污染物浓度C O、c e:根据设计数据确定。
(4)每天周期n;根据实际需要确定,水量大时,可由计算得出。
(5)排水比(排除比)1/m ; 0.25~0.5之间。
(6)反应池水深H:3~6m(7)混合液污泥浓度X: 1500~5000mg/L.(8)安全高度E:E—般采用 0.3~0.5m(9)曝气时间T A(10)沉淀时间T s(11)曝气池个数N(12)曝气池组数N0 (每组含N个曝气池数)二、计算公式(1) 曝气时间T AT A=24*C o/(Ns*m*X)(2) 沉淀时间T S= (H*1/m+ E) /VmaxVmax=7.4X 104x t x X-1.7t—水温(C)设计水温低点时(例如冬季10C) , Vmaxl;设计水温高点时(例如冬季 20C),Vmax2;E—安全高度,一般采用 0.3~0.5m。
注意:T s根据情况选择不利条件下的数据。
(3) 排出时间T DT D取 2.0h(4) 进水时间T1T1 一般可取0.5* T A,亦可以根据经验确定。
(5) —个周期需要时间T=T A+T S+T D+T1(6) 曝气池个数NN=T/T1(7) 每天周期次数nn=24T8)单组曝气池容积 VV=m*Q/(n* N),注意 Q 为单组水池日处理量(9)单组曝气池平面尺寸F=V/H( 10)曝气池总高H'H+E四、主要设备滗水器:能随水位变化而调节的出水堰。
滗水器主要形式:旋转式滗水器、无动力旋转式滗水器、虹吸滗水器、浮筒滗水器等。
SBR设计计算说明书

1. 设计水质【1 】1.1 进水水质参照国内相似城市污水水质,并联合当地经济成长程度,肯定污水厂的进水水质如表1所示.表1 污水厂进水水质指标单位:mg/L 指标COD cr BOD5SS NH3-N TP TN pH 进水500 300 360 35 3 40 6~91.2出水水质出水水质请求知足国度《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尺度》(GB8978-2002)一级A准,其水质如表2所示.表2 污水厂出水水质指标单位:mg/L指标COD cr BOD5SS NH3-N TP TN pH 出水50 10 10 5 15 6~91.3 设计水温设计最低水温T1=8℃,平均水温T2=20℃,最高水温T3=25℃.2. SBR(脱氮除磷)重要设计参数表3 SBR脱氮除磷工艺的重要设计参数3. 设计盘算(1)反响时光T R :0241000R S m T LsX式中:T R ——反响时光,h;m ——充水比,取;So ——反响池进水五日生化需氧量,mg/L,300 mg/L;L S ——反响池的五日生化需氧量污泥负荷,kgBOD 5/(kgMLSS·dkgBOD 5/(kgMLSS·d );X ——反响池内混杂液悬浮固体(MLSS )平均浓度,kgMLSS/m 3kgMLSS/m 3.h5.4h 0.412.010003.030024X L 1000m S 24T s 0R =⨯⨯⨯⨯==取反响时光T R 为4h. (2)沉淀时光T S : 当污泥界面沉降速度为7.14max X t 104.7u -⨯=(MLSS 在3000mg/L 及以下) 当污泥界面沉降速度为26.14max X 106.4u -⨯=(MLSS 在3000mg/L 以上)h/m 57.13500106.4u 26.14max =⨯⨯=-设反响池的有用水深h 取5.0m,缓冲层高度ε取0.5m. 是以须要沉淀时光为:h 38.1h 57.15.0)0.31(5u m 1H t max s =+⨯=ε+⨯=)(取沉淀时光T S 为:1 h.(3)运行周期T :设排水时光T D 为1h,反响池数N=4, 则一个周期所须要的时光为:Tc ≥T R +T S +T D =(4+1+1)h=6h 所以天天的周期数为:n=24/8=3 进水时光为:h24/8N /T T C F ===(4)反响池容积SBR 反响池容积,可按下式盘算:R 0XLsT 1000S Q 24V '=式中:V ——反响池有用容积,m 3;Q’——每个周期进水量,m 3,每个周期进水量为)h /m (7.34)d /m (83332500Q 33===;So ——反响池进水五日生化需氧量,mg/L,300 mg/L;L S ——反响池的五日生化需氧量污泥负荷,kgBOD 5/(kgMLSS·dkgBOD 5/(kgMLSS·d );X ——反响池内混杂液悬浮固体(MLSS )平均浓度,kgMLSS/m 3kgMLSS/m 3; T R —— 每个周期反响时光,h.)m 3100412.00.4100030083324XLsT 1000S Q 24V 3R 0(≈⨯⨯⨯⨯⨯='=设计SBR 池2座,单座池体容积为1550m 3,池体有用水深为5.5m,则概况积S 1=1550/≈282m 2,SBR 单池长度20m,宽14m.每座SBR 池分为两格.(5)校核总氮负荷:)(d .kgMLSS /kgTN 016.0431000.410004083324XV T 1000S Q 24L R 10N =⨯⨯⨯⨯⨯=⋅=<0.06 kgTN/(kgMLSS.d),相符请求.(6) 校核总逗留时光h 8.291043100Q nV HRT ===,相符请求HRT 在20h~30h 之间.(7)两座SBR 池运行时光表4四格SBR 池运行时光(8)残剩污泥量依据《室外排水设计规范》请求可按污泥产率系数.衰减系数及不成生物降解和惰性悬浮物进行盘算:)SS SS (fQ V K )S S (Y Q e 0V d e 0-+X --=∆X式中,⊿X —残剩污泥量,kgSS/d;V —生物反响池容积;X —生物反响池内混杂液悬浮固体平均浓度,gMLSS/L;c θ—污泥泥龄,d;Y —污泥产率系数,kgVSS/kgBOD 5,20℃5; Q —设计平均日污水量,m 3/d;S o —生物反响池进水五日生化需氧量,kg/m 3; S e —生物反响池出水五日生化需氧量,kg/m 3;K d —衰减系数(d -1),20℃的数值为0.04~0.075,取0.075; XV —×0.7=2.1gMLVSS/L;f —SS 的污泥转化率,已依据实验材料肯定,无实验材料时可取0.5~0.7gMLSS/gSS,取0.5gMLSS/gSS; SS o —生物反响池进水悬浮物浓度,kg/m 3 ; SS e —生物反响池出水悬浮物浓度,kg/m 3.是以:00()()0.82500(0.30.01)0.0752500 2.520.52500(0.360.01)580472.5437.5545(/)e d V e YQ S S K V fQ SS SS kg d ∆X =--X +-=⨯⨯--⨯⨯+⨯⨯-=-+=(9)生物反响池中好氧区的污水需氧量依据去除的五日生化需氧量.氨氮的硝化和除氮等请求,宜按下列公式盘算:]X 12.0)N N N (Q 001.0[b 62.0]X 12.0)N N (Q 001.0[b X c )S S (aQ 001.0O V oe k e t V k e k V e o 2∆----∆--+∆--=式中,O 2—污水需氧量,kgO 2/d;Q —污水设计流量,m 3/d;S 0—反响池进水五日生化需氧量,mg/L; S e —反响池出水五日生化需氧量,mg/L;⊿X V —排出反响池体系的微生物量,kg/d; N k —反响池进水总凯式氮浓度,mg/L; N t —反响池进水总氮浓度,mg/L,40mg/L; N ke —反响池出水总凯式氮浓度,mg/L,5mg/L; N oe —反响池出水硝态氮浓度,mg/L,10mg/L; a —碳的氧当量,当含碳物资以BOD 5计时,取1.47; b —氧化每公斤氨氮所需氧量(kg O 2/kgN ),取4.57; c —细菌细胞的氧当量,取1.42. 故污水需氧量O 2为:20.001()[0.001()0.12]0.62[0.001()0.12]0.001 1.472500(30010) 1.42107.5 4.57[0.0012500(405)00.62 4.57[0.0012500(40510)0.12107.5]1o e V k ke V t ke oe V O aQ S S c X b Q N N X b Q N N N X =--∆+--∆----∆=⨯⨯⨯--⨯+⨯⨯⨯---⨯⨯⨯⨯---⨯=2065.75152.65340.992140.541113.5(/)kgO d -+-=(c )尺度状况下污水需氧量依据《厌氧-缺氧-好氧活性污泥法污水处理工程技巧规范》中划定污水需氧量按下列公式盘算:2o S O K O ⋅=个中:)20T (o cmsO 024.1)C C (C K -⨯-βα=)42O 068.210P (C C tb sw sm +⨯=100)E 1(2179)E 1(21O A A t ⨯-+-=式中,O S —尺度状况下污水需氧量,kgO 2/d;K o —需氧量修改系数; O 2—设计污水需氧量,kgO 2/d;Cs —尺度状况下清水中饱和消融氧浓度,mg/L,取;α—混杂液中总传氧系数与清水中总传氧系数之比,一般取~,取; β—混杂液的饱和消融氧值与清水中的饱和消融氧值之比,一般取~0.97,取;C SW —T ℃时清水概况饱和消融氧浓度,mg/L; C o —混杂液残剩消融氧,mg/L,一般取2mg/L;C sm —T ℃下,现实盘算压力时,曝气装配地点水下深处至池面的清程度均消融值,mg/L;T —设计水温,℃,取最高水温T 3=25℃; O t —曝气池移出气体中含氧,%;P b —曝气装配出口处的绝对压力,MPa,其值依据下式盘算; P —大气压力,×105Pa;H —空气集中装配的装配深度,m; E A —空气集中装配的氧转移效力.微孔曝气头装配在距池底m,故其绝对压力P b 为:)MPa (15.0Pa 1051.12.5108.910013.1H 108.9P P 5353b =⨯=⨯⨯+⨯=⋅⨯+=本设计选择微孔曝气器,其氧转移效力较高,约在20%阁下.求得%5.17%100%)201(2179%)201(21%100)E 1(2179)E 1(21O A A t =⨯-⨯+-⨯=⨯-+-=而水温25℃时,清水氧的饱和度,曝气池内平均消融氧饱和度为:)L /mg (57.9)425.17068.21015.0(38.8)42O 068.210P (C C t b sw sm =+⨯⨯=+⨯=44.1024.1)257.993.0(82.017.9024.1)C C (C K )2025()20T (o sms O =⨯-⨯⨯=⨯-βα⋅=--202.1113.5 1.441603.4(/)O K O kg d ==⨯=3330.281603.428632(/)1193(/)19.9(/min)0.2820%AOsGs E m d m h m =====⨯选择风量为Q=m 3/min,风压为P=kPa,N=37kW 的三叶罗茨鼓风机.。
SBR反应池

2.2.8 SBR 反应池经生物接触氧化处理后的废水,要达到排放标准,必须经过进一步处理,即采用序批示活性污泥法(SBR )法。
SBR 法对有机物的去处机理为:在反应期预先培养驯化一定量的活性微生物(活性污泥),当废水进入反应器与活性污泥混合接触并有氧存在时,微生物利用废水中的有机物进行新代,将有机污染物转化为2CO 、O H 2等无机物;同时微生物细胞增殖,最后,将微生物细胞物质(活性污泥)与水沉淀分离,废水得到处理 (1)设计参数:①最大日污水量:4000d m /3②进水BOD:97.92mg/l③水温:10~20℃ ④污泥负荷率:s N 取0.07)/(5d kgMLSS kgBOD ⋅ ⑤污泥浓度和SVI:污泥浓度采用3000mgMLSS/L, SVI 取100 ⑥反应周期:T 为12h ⑦污泥界面上最小水深:0.5m ⑧排泥比:1/4 ⑨反应池数:N 为2 (2)周期时间分配本设计SBR 周期采用T=12h,则反应器一天周期数:n =1224=2 ①进水时间:h N T T F 6212===②反应时间:mXN S T s A 024=0S ——进水平均BOD,mg/Ls N ——污泥负荷率,取0.07)/(5d kgMLSS kgBOD ⋅1/m ——排水比,取1/4X ——反应期混合液平均污泥浓度,mg/l3000407.092.9724⨯⨯⨯=A T =2.8h 取3h③静沉时间:max)/1(V m H T s ε+⨯=H ——反应器的水深,取5mε——活性污泥界面上的最小水深去0.5m m ax V ——活性污泥界面上的初始沉降速度,m/hm ax V =4.626.10410-⨯⨯X =4.626.14300010-⨯⨯=1.9m/hh T s 99.09.15.0)4/1(5.5=+⨯=取1h④排水时间:=d T 2h (3)设计计算①周期进水量:周期/10002241240002430m N QT Q =⨯⨯==②反应池有效容积:Acv T T L C nQ V ⋅=n ——一天的周期数,周期/天 0Q ——周期进水量,周期/3mC ——平均进水水质,kgBOD/3m v L ——BOD 容积负荷,去0.11kg /3m dc T ——一个处理周期的时间,h A T ——一个处理周期反应的有效时间,h3124.01092.97100023⨯⨯⨯⨯=-V =19583m③反应池最小水量:158719581030001001066min =⨯⋅=⨯⋅=V MLSS SVI V 3m ④校核周期进水量:V MLSSSVI Q )101(60⋅-<13711958)1030001001(60=⋅⋅-<Q (满足要求) ⑤反应池有效容积:min 0V Q V +==1371+587=19583m (满足要求)⑥SBR 反应池的尺寸:a. SBR 有效水深取5.5m ,超高0.5m,则:SBR 总高=5.5+0.5=6.0mb. SBR 池的总面积:23565.51958m A ==c. 设SBR 池的长:宽=2:1则: SBR 的池长:28m ,池宽14md. SBR 池的最低水位:1428)10001958()(min ⨯-=⨯-=B L Q V h =2.44me. SBR 反应池污泥高度:m B L V h 5.11428587min =⨯=⨯=2.44-1.5=0.94m可见,SBR 最低水位与污泥位之间的距离为0.5m ,缓冲层高度符合设计要求。
SBR设计

目录一处理原理 (3)二工艺特征 (3)三工艺流程 (4)四构造特点 (5)五设计参数 (5)六 SBR计算 (5)1.设计条件 (6)2.设定参数 (6)3.各工序所需时间的计算 (6)1)曝气时间 (7)2)沉淀时间 (7)3)排出时间 (7)4)一个周期所需时间 (7)5)进水时间 (7)6)反应器容积 (7)7)进水变动的讨论 (7)8)需氧量 (8)9)供氧量 (8)10)供风量 (9)11)上清液排出装置 (9)七参考文献 (9)八教师评语 (10)一处理原理SBR法是污水生物处理方法的最初模式。
由于进出水切换复杂,变水位出水、供水系统易堵塞及设备等方面的原因,限制了其应用和发展。
当今,随着计算机和控制技术及相关设备的发展和使用,SBR法在城市污水和各种有机工业废水处理中越来越得到广泛的应用。
SBR法基本工艺流程:预处理→SBR→出水,其操作程序在一个反应器内的一个处理周期内以此完成进水、生化反应、泥水沉淀分离、排放上清液和闭置等5个基本过程组成。
这种操作周期周而复始进行以达到不断进行污水处理的目的。
SBR法的工艺设备是由曝气设备、上清液排出设备(滗水器),以及其他附属设备组成的反应器。
SBR对有机物的去除机理为:在反应器内预先培养驯化一定量的活性微生物(活性污泥),当废水进入反应器与活性污泥混合接触并有氧存在时,微生物利用废水中的有机物进行新陈代谢,将有机污染物转化为CO2、H2O等无机物;同时,微生物细胞增殖,最后将微生物细胞物质(活性污泥)与水沉淀分离,废水得到处理。
二工艺特征SBR法不同于传统活性污泥法,在流态及有机物上是空间推流的特点。
该法在流态上属完全混合型,而在有机物降解方面,有机基质含量是随时间的进展而降解的。
1.可省去初次沉淀池、二次沉淀池和污泥回流设备等,与标准活性污泥法比较,设备构成简单,布置紧凑,基建和运行费用低,维护管理方便。
2.大多数情况下,不需要设置流量调节池。
SBR工艺设计规范

SBR工艺设计规范南京海澜环保工程有限公司二0一一年八月SBR工艺设计规范一、工艺特点间歇式活性污泥法,也称序批示活性污泥法,简称 SBR按工作周期运行,一个工作周期程序依次为进水、反应、沉淀、排水、待机。
进水及排水用水位控制,反应及沉淀用时间控制。
有效池容为周期内进水与所需污泥体积之和。
二、设计参数(2)进出水污染物浓度C O、c e:根据设计数据确定。
(4)每天周期n;根据实际需要确定,水量大时,可由计算得出。
(5)排水比(排除比)1/m ; 0.25~0.5之间。
(6)反应池水深H:3~6m(7)混合液污泥浓度X: 1500~5000mg/L.(8)安全高度E:E—般采用 0.3~0.5m(9)曝气时间T A(10)沉淀时间T s(11)曝气池个数N(12)曝气池组数N0 (每组含N个曝气池数)二、计算公式(1) 曝气时间T AT A=24*C o/(Ns*m*X)(2) 沉淀时间T S= (H*1/m+ E) /VmaxVmax=7.4X 104x t x X-1.7t—水温(C)设计水温低点时(例如冬季10C) , Vmaxl;设计水温高点时(例如冬季 20C),Vmax2;E—安全高度,一般采用 0.3~0.5m。
注意:T s根据情况选择不利条件下的数据。
(3) 排出时间T DT D取 2.0h(4) 进水时间T1T1 一般可取0.5* T A,亦可以根据经验确定。
(5) —个周期需要时间T=T A+T S+T D+T1(6) 曝气池个数NN=T/T1(7) 每天周期次数nn=24T8)单组曝气池容积 VV=m*Q/(n* N),注意 Q 为单组水池日处理量(9)单组曝气池平面尺寸F=V/H( 10)曝气池总高H'H+E四、主要设备滗水器:能随水位变化而调节的出水堰。
滗水器主要形式:旋转式滗水器、无动力旋转式滗水器、虹吸滗水器、浮筒滗水器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SBR设计要点、主要参数
2007-03-03 11:46
1、运行周期(T)的确定
SBR的运行周期由充水时间、反应时间、沉淀时间、排水排泥时间和闲置时间来确定。
充水时间(Tv)应有一个最优值。
如上所述,充水时间应根据具体的水质及运行过程中所采用的曝气方式来确定。
当采用限量曝气方式及进水中污染物的浓度较高时,充水时间应适当取长一些;当采用非限量曝气方式及进水中污染物的浓度较低时,充水时间可适当取短一些。
充水时间一般取1~4h。
反应时间(Tr)是确定SBR 反应器容积的一个非常主要的工艺设计参数,其数值的确定同样取决于运行过程中污水的性质、反应器中污泥的浓度及曝气方式等因素。
对于生活污水类易处理废水,反应时间可以取短一些,反之对含有难降解物质或有毒物质的废水,反应时间可适当取长一些。
一般在2~8h。
沉淀排水时间(Ts)一般按2~4h设计。
闲置时间(Td)一般按2h设计。
一个周期所需时间T≥Tv﹢Tr +Ts﹢Td
周期数n﹦24/Tc
2、反应池容积的计算
一般按BOD容积负荷率确定,即:
V=n.Q.S0/Nv (或Nv= n.Q.S0/V)
V---反应池有效容积。
m3
n—在一日内的运行周期数。
Q—一个周期内进入反应器的废水量。
m3
S0---原废水的平均BOD5值,kg BOD5/ m3
Nv -- BOD5的容积负荷率。
kg BOD5/ m3 .d(此值介于0.1-1.3 kg BOD5/ m3 .d之间),为安全起见,一般限低值,即0.1 kg BOD5/ m3 .d左右。
专家建议:当S0 大于1000mg/l时,V=2Q.S0
当S0 小于1000mg/l时,V=2Q
3、最高水量与最低水量:
最高水量(Vmax)为在反应工序时的水量,也就是曝气池的容积:Vmax=V
最低水量(Vmin)为在排放工序后,在反应器残存的包括活性污泥在内的水量。
专家建议:Vmin=Vmax-Q
4、排水系统
上清液排除出装置应能在设定的排水时间内,活性污泥不发生上浮的情况下排出上清液,排出方式有重力排出和水泵排出。
为预防上清液排出装置的故障,应设置事故用排水装置。
在上清液排出装置中,应设有防浮渣流出的机构。
序批式活性污泥的排出装置在沉淀排水期,应排出与活性污泥分离的上清液,并且具备以下的特征:
1) 应能既不扰动沉淀的污泥,又不会使污泥上浮,按规定的流量排出上清液。
(定量排水)
2) 为获得分离后清澄的处理水,集水机构应尽量靠近水面,并可随上清液排出后的水位变
化而进行排水。
(追随水位的性能)
3) 排水及停止排水的动作应平稳进行,动作准确,持久可靠。
(可靠性)
排水装置的结构形式,根据升降的方式的不同,有浮子式、机械式和不作升降的固定式。
5、排泥设备
设计污泥干固体量=设计污水量×设计进水SS浓度×污泥产率/1000
在高负荷运行(0.1~0.4 kg-BOD/kg-ss·d)时污泥产量以每流入1 kgSS产生1 kg计算,在低负荷运行(0.03~0.1 kg-BOD/kg-ss·d)时以每流入1 kgSS产生0.75 kg计算。
在反应池中设置简易的污泥浓缩槽,能够获得2~3%的浓缩污泥。
由于序批式活性污泥法不设初沉池,易流入较多的杂物,污泥泵应采用不易堵塞的泵型。
SBR设计主要参数
序批式活性污泥法的设计参数,必须考虑处理厂的地域特性和设计条件(用地面积、维护管理、处理水质指标等)适当的确定。
用于设施设计的设计参数应以下值为准:
项目参数
BOD-SS负荷(kg-BOD/kg-ss·d) 0.03~0.4
MLSS(mg/l) 1500~5000
排出比(1/m) 1/2~1/6
安全高度ε(cm)(活性污泥界面以上的最小水深) 50以上
序批式活性污泥法是一种根据有机负荷的不同而从低负荷(相当于氧化沟法)到高负荷(相当于标准活性污泥法)的范围内都可以运行的方法。
序批式活性污泥法的BOD-SS负荷,由于将曝气时间作为反应时间来考虑,定义公式如下:
QS:污水进水量(m3/d)
CS:进水的平均BOD5(mg/l)
CA:曝气池内混合液平均MLSS浓度(mg/l)
V:曝气池容积
e:曝气时间比e=n·TA/24
n:周期数TA:一个周期的曝气时间
序批式活性污泥法的负荷条件是根据每个周期内,反应池容积对污水进水量之比和每日的周期数来决定,此外,在序批式活性污泥法中,因池内容易保持较好的MLSS浓度,所以通过MLSS浓度的变化,也可调节有机物负荷。
进一步说,由于曝气时间容易调节,故通过改变曝气时间,也可调节有机物负荷。
在脱氮和脱硫为对象时,除了有机物负荷之外,还必须对排出比、周期数、每日曝气时间等进行研究。
在用地面积受限制的设施中,适宜于高负荷运行,进水流量小负荷变化大的小规模设施中,最好是低负荷运行。
因此,有效的方式是在投产初期按低负荷运行,而随着水量的增加,也可按高负荷运行。
不同负荷条件下的特征
有机物负荷条件高负荷运行低负荷运行
进水条件间歇进水间歇进水、连续
运行条件(负荷) 0.1~0.4 kg-BOD/kg-ss·d 0.03~0.1 kg-BOD/kg-ss·d
周期数大(3~4)小(2~3)
排出比大小
脱氮较低高
脱磷高较低
污泥产量多少
维护管理抗负荷变化性能比低负荷差对负荷变化的适应性强,运行的灵活性强
用地面积反应池容积小,省地反应池容积较大
适用范围能有效地处理中等规模以上的污水,适用于处理规模约为2000m3/d以上的设施适用于小型污水处理厂,处理规模约为2000m3/d以下,适用于不需要脱氮的设施
6、曝气系统
序批式活性污泥法中,曝气装置的能力应是在规定的曝气时间内能供给的需氧量,在设计中,高负荷运行时每单位进水BOD为0.5~1.5kgO2/kgBOD,低负荷运行时为 1.5~2.5kgO2/kgBOD。
在序批式活性污泥法中,由于在同一反应池内进行活性污泥的曝气和沉淀,曝气装置必须是不易堵塞的,同时考虑反应池的搅拌性能。
常用的曝气系统有气液混合喷射式、机械搅拌式、穿孔曝气管、微孔曝气器,一般选射流曝气,因其在不曝气时尚有混合作用,同时避免堵塞。
SBR设计需特别注意的问题
2007-03-03 11:44
(一)主要设施与设备
1、设施的组成
本法原则上不设初次沉淀池,本法应用于小型污水处理厂的主要原因是设施较简单和维护管理较为集中
为适应流量的变化,反应池的容积应留有余量或采用设定运行周期等方法。
但是,对于游览地等流量变化很大的场合,应根据维护管理和经济条件,研究流量调节池的设置。
2、反应池
反应池的形式为完全混合型,反应池十分紧凑,占地很少。
形状以矩形为准,池宽与池长之比大约为1:1~1:2,水深4~6米。
反应池水深过深,基于以下理由是不经济的:①如果反应池的水深大,排出水的深度相应增大,则固液分离所需的沉淀时间就会增加。
②专用的上清液排出装置受到结构上的限制,上清液排出水的深度不能过深。
反应池水深过浅,基于以下理由是不希望的:①在排水期间,由于受到活性污泥界面以上的最小水深限制,上清液排出的深度不能过深。
②与其他相同BOD—SS负荷的处理方式相比,其优点是用地面积较少。
反应池的数量,考虑清洗和检修等情况,原则上设2个以上。
在规模较小或投产初期污水量较小时,也可建一个池。
3、排水装置
排水系统是SBR处理工艺设计的重要内容,也是其设计中最具特色和关系到系统运行成败的关键部分。
目前,国内外报道的SBR排水装置大致可归纳为以下几种:⑴潜水泵单点或多点排水。
这种方式电耗大且容易吸出沉淀污泥;⑵池端(侧)多点固定阀门排水,由上自下开启阀门。
缺点操作不方便,排水容易带泥;⑶专用设备滗水器。
滗水器是是一种能随水位变化而调节的出水堰,排水口淹没在水面下一定深度,可防止浮渣进入。
理想的排水装置应满足以下几个条件:①单位时间内出水量大,流速小,不会使沉淀污泥重新翻起;②集水口随水位下降,排水期间始终保持反应当中的静止沉淀状态;③排水设备坚固耐用且排水量
可无级调控,自动化程度高。
在设定一个周期的排水时间时,必须注意以下项目:
上清液排出装置的溢流负荷——确定需要的设备数量;
活性污泥界面上的最小水深——主要是为了防止污泥上浮,由上清液排出装置和溢流负荷确定,性能方面,水深要尽可能小;
随着上清液排出装置的溢流负荷的增加,单位时间的处理水排出量增大,可缩短排水时间,相应的后续处理构筑物容量须扩大;
在排水期,沉淀的活性污泥上浮是发生在排水即将结束的时候,从沉淀工序的中期就开始排水符合SBR法的运行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