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闵行高中语文暑期辅导学生高二2培训常考题中小学专业

合集下载

闵行二模语文高考真题试卷

闵行二模语文高考真题试卷

考试时间:120分钟满分:150分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词义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蕴含(yùn hán)淋漓尽致(lín lí jìn zhì)畏首畏尾(wèi shǒu wèi wěi)B. 萦绕(yíng rào)雕梁画栋(diāo liáng huà dòng)眉清目秀(méiqīng mù xiù)C. 精疲力竭(jīng pí lì jié)欣喜若狂(xīn xǐ ruò kuáng)惟妙惟肖(wéi miào wéi xiào)D. 恣意妄为(zì yì wàng wéi)持之以恒(chí yǐ zhī héng)雕虫小技(diāo chóng xiǎo jì)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为了保护环境,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做到节约用水、用电。

B. 随着科技的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C. 他的演讲非常精彩,赢得了观众的阵阵掌声。

D. 我觉得这部电影非常感人,让人看了之后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3. 下列诗句中,与“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意境相近的一项是:A.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B.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C.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D.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4. 下列词语中,不属于成语的一项是:A. 举世闻名B. 雪中送炭C. 眼光如炬D. 水滴石穿5. 下列句子中,表达效果最佳的一项是:A. 他是一个勤奋好学的人,成绩一直名列前茅。

B. 他长得非常帅,是个标准的美男子。

上海市闵行第二中学高三语文下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

上海市闵行第二中学高三语文下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

上海市闵行第二中学高三语文下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题楼道口的一株水稻北方那天,我在一座城市里闲逛时,竟然在一个楼道口那儿,发现了一株长得一点也不好看的水稻。

或许是那儿的泥土太薄了,或许是阳光不太喜欢照它那儿,甚至是连雨水也不怎么理睬它,再加上旁边的那一幢17层高的大楼又老是往一边挤压它,所以最后,它就长得歪歪斜斜的像一棵野草,颜色也黄得不像个样儿,如果不是遇上一位正儿八经的农民的话,谁也不会把它当成一株水稻的。

说心里话,我当了二十几年的农民,都觉得它不太像是一株水稻了。

但是仔细看看,它确实又是水稻,我也不知道它是怎么跑到这儿来的。

当时,我就做了如下三个方面的猜想和推测。

一是这个楼上可能住着一位早期的农民,他在进城之后,由于想念田野和庄稼,就在那个楼道口那儿种植了一株水稻。

第二种情形可能是一位以前在这儿建造这座大楼的民工种下的。

他之所以种下这一株水稻,一是因为思乡,二是因为好久没有种田了,手有一点儿痒痒,但是不管怎么说,这都是一位很会享受的农民。

第三情形则可能是被一辆不负责任的花车误运到了这里。

后来,一位花农发现了这个既不是花也不是草的家伙,就一扬手,把它扔到了那个楼道里。

于是,这株水稻就像我一样远离了自己的故土,委屈求全地在这座城市里生存下来了。

我见那株水稻在摇着身子一个劲地跟我打招呼,我就激动得不行。

我赶紧走过去,蹲在它的身边,声音有些发颤地说:“稻啊,你怎么到这儿来了,你看你现在长得有多瘦,你这个样子要是让俺爹看见了,他不难过死才怪呢!”我说:“稻啊,既然你今天遇到我了,那你就放心好了,从今往后,我会天天来这儿守着你的,直到你结了穗为止。

”说完,我就蹲在那株水稻的旁边哭了。

因为只有我才知道,那株水稻现在该是多么的寂寞和孤独啊!自从见到了那株水稻以后,我就天天跑过来看它。

后来,我还为此去偷了一位菜农的一小袋化肥,就像是对待自己的兄弟一般地照料着它。

高二年级语文暑假作业参考答案,练习题

高二年级语文暑假作业参考答案,练习题

高二年级语文暑假作业参考答案,练习题放暑假了,同学们应该怎样度过这个暑假呢?高中阶段是我们一生中学习的“黄金时期”。

暑假这一个月的时间对同学们尤其重要。

下文为大家准备了高二年级语文暑假作业参考答案。

1.【答案】A。

解析:B“装”应为“妆”,弄(lòng)堂C绵里藏针D贸然、刀削(xiāo)面,螳臂当(dāng)车2.【答案】D。

解析:(“国事”,国家事务;“国是”指国家决策、规划等重大事务。

“质疑”意思是“提出疑问”,“置疑”意为“怀疑(用于否定)”;“惟妙惟肖”是形容刻画描写得非常逼真,语境为自然界事物;故应用“形神兼备”。

)3.【答案】B。

解析:A语序不当,应将“自从”调至“新生代农民工”前。

C赘余,“依照相关法律规定”与“依法”重复。

D偷换主语,“获得了该项比赛的冠军”前加“周洋”。

4.【答案】A。

解析:B项,第一个顿号应为逗号,主谓短语做并列谓语。

C项,第二个逗号改成分号。

D项,括号内容为“两高一资”的解释,故应把括号移到“两高一资”的后面。

5.【答案】C。

6.【答案】C。

解析:A项是“孔子《漪兰》之曲的形成传说”,而不是这首曲子本身。

B项“逐渐摆脱”说法有误,香道体系中依然有“闻香”。

D项《圣经》有误,是陈与义的《焚香》诗。

7.【答案】要点:(1)香道源于人道,与人生活关系密切;(2)香道与精神(德行)也有密切关系,人们把对香的品味提升到了衡量人品的标准;(3)香道对人的精神境界和生活质量有提升作用,已经成为人类的共识;(4)香道也是天道,与禅意也有着密切的关系。

(一点2分,二点3分,三点4分,四点5分)8.【答案】A。

解析:②军:驻扎。

④见:我。

⑦却:使……退却或击退。

9.【答案】D。

定语后置。

解析:A定语后置,被动句。

B宾语前置,状语后置。

C状语后置,定语后置。

10.【答案】D。

(“阅”应是“历经”)11.【答案】B。

解析:(③介绍钱乙受欢迎的情况,不是直接表现④介绍钱乙在医学理论方面的成就⑥表现钱乙多识物理)12.【答案】C。

2023-2024学年上海市闵行区高二语文(下)期中调研试卷附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上海市闵行区高二语文(下)期中调研试卷附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上海市闵行区高二语文(下)期中调研试卷一、名篇名句默写1.按要求填空。

(1),举类迩而见义远。

(司马迁《史记·屈原列传》)(2)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

(贾谊《过秦论》)(3)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微易散。

(《老子》四章)(4)唐太宗李世民曾说“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由此可以想到《〈论语〉十二章》中的“,”。

二、语言文字运用2.按要求选择,以下逻辑推理中没有逻辑谬误的一项是()A.老师提倡同学们课余时间多加锻炼身体,小王却说:“为什么要削减学习时间?这样不利于成绩的提高。

”B.小陈注意到近年来学校多出了不少野猫,而与此同时同学们带零食的现象与日俱增,可见同学们带零食导致了野猫的到来。

C.小谢迷上了塔罗牌算命,算出自己月考能考满分。

结果成绩出来后发现不及格,由此她幡然悔悟:塔罗牌算命是骗人的。

D.小李说,这次考试后,有些被爸妈狠狠骂的人不是我们班的同学。

因为,虽然有些挂科的同学被爸妈狠狠骂了,但这次考试挂科名单里没有咱们班的。

三、整本书阅读3.读下面文字,按要求回答问题。

众人先是发怔,后来一想,上上下下都一齐哈哈大笑起来。

湘云撑不住,一口饭喷了出来。

黛玉笑岔了气,伏着桌子只叫“嗳呦”。

宝玉滚到贾母怀里,贾母笑得搂着叫“心肝”。

王夫人笑得用手指着凤姐儿,却说不出话来。

薛姨妈也撑不住,口里的茶喷了探春一裙子。

探春的茶碗都合在迎春身上。

惜春离了座位,拉着她奶母,叫揉一揉肠子。

(节选自《红楼梦》第四十回)黛玉道:“论理一年也不多。

这园子盖才盖了一年,如今要画,自然得二年工夫呢。

又要研墨,又要蘸笔,又要铺纸,又要着颜色,又要……”刚说到这里,众人知道她是取笑惜春,便都笑问说:“还要怎样?”黛玉也自己撑不住,笑道:“又要照着这样儿慢慢的画,可不得二年的工夫!”众人听了,都拍手笑个不住。

宝钗笑道:“有趣,最妙落后一句是‘慢慢的画’。

所以昨儿那些笑话儿虽然可笑,回想是没味的。

你们细想颦儿这几句话虽是淡的,回想却是滋味。

2024年上海市闵行区高考语文二模试卷

2024年上海市闵行区高考语文二模试卷

2024年上海市闵行区高考语文二模试卷一、默写(5分)1.(5分)按要求填空。

(1),长使英雄泪满襟。

(杜甫《》)(2)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

(贾谊《过秦论》)(3)李密在《陈情表》中表示自己将会报答皇恩的句子是“,”。

二、选择题(5分)2.(2分)以下选项中,小闵的语言得体的一项是()A.老师问:“小闵,你什么时候来我这背书呀?”小闵说:“我昨天不是已经背过了吗?”B.小闵发微信给老师:“语文老师您好,劳驾您帮我把这篇作文好好修改修改,行吗?”C.小闵问同班同学:“你这次体育测试成绩怎么样?立定跳远不会又没跳过两米吧?”D.小闵对同学们建议道:“有困难就去找老师,我敢断定老师是很乐意帮助我们的。

”3.(3分)将下列句子连句成段,排序正确的一项是()①只有热爱阅读的人才能体会到其中的乐趣和价值②阅读是一种享受和学习的过程③通过阅读可以开阔视野增长知识④我们应该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A.③②④①B.①②③④C.②①③④D.④③①②三、现代文阅读(16分)4.(16分)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谣言一定是洪水猛兽吗?①汉代曾通过“举谣言”的方式来考核官员。

民间歌谣说:“桑无附枝,麦穗两歧。

张君为政,乐不可支。

”朝廷由此推断时任太守张堪得民心,后将其评定为好官,可见“谣言”本为中性词。

似乎是到了近现代,必欲除之而后快,而互联网和手机等新媒体的出现更让人们为谣言的泛滥而忧心忡忡。

那么②这首先需要弄清何为谣言。

就语境而言,谣言的最大特征在于其未经证实却广为流传;就内容而言;而就功能而言,谣言可以让个体消除疑虑、让集体解决问题。

所以,它能够帮助人们弄清事实并控制风险。

③如“可乐瓶中喝到异物”的谣言折射的是人们对工业化的恐惧,各类艾滋(艾滋西瓜、艾滋牙签、艾滋烧烤等等)谣言折射的是民众对卫生、治安、食安问题的担忧。

在正确信息非常匮乏时,并进行自我教育。

比如,艾滋谣言总是和血有关(也是普通人最有可能接触的渠道),因此会更加重视输血安全。

闵行中学高二年级第二学期期中考试

闵行中学高二年级第二学期期中考试

闵行中学高二年级第二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考试时间12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全闭卷。

一、选择题(40题,每小题2分,共80分。

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中国古代有“禹铸九鼎”的传说,考古工作者在属于夏王朝时期的偃师二里头遗址中也发掘了不少铜渣、陶范残片和铜镞、铜锥等。

这表明夏王朝已经进入了A.陶器时代 B.新石器时代 C.青铜时代 D.铁器时代2.历史学家吕思勉在《先秦史》第十三章里说:“盖古人本不以裸露为耻,冬则穴居或炀火,亦不借衣以取暖也。

衣之始,盖用以为饰,故必先其前,此非耻其裸露而蔽之,实加饰焉以相挑诱。

”这就是说,衣服起源在于A.遮羞 B.御寒 C.美化 D.标识3.“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

”上述材料中的“礼”主要是指A.礼仪 B.制度 C.风俗 D.贡赋4.周公是中国历史上的伟人,他的贡献包括 (1)建立周朝,定都镐 (2)辅佐成王 (3)注重德治 (4)创造舞乐和史诗A.(1)(3)(4) B.(2)(3)(4) C.(1)(2)(3) D.(1)(2)(3)(4) 5.孔子有两个字“牛”的学生,一个是冉耕,字“伯牛”,另一个是司马耕,字“子牛”。

他们俩有趣的名字可以印证的春秋时期的历史现象是A.农民可以接受教育 B.牛耕技术出现C.孔子是一位大教育家 D.铁制生产工具出现6.商鞅变法时,制作右图(铜方升)这一“标准器”,而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又加刻诏书发到地方,其主要目的是A.促进商品经济的发展B.加强国家中央集权C.废除奴隶主贵族的特权D.为秦统一六国做准备7.以下主张明显体现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思想的是A.仁者爱人,民贵君轻 B.万物虚无,祸福相倚C、兼爱非攻,节用尚俭 D.以法为教,今必胜昔8.“为人臣者畏诛罚而利庆赏,故人主自用其刑德,则群臣畏其威而归其利矣”。

这段论述当出自春秋战国时期的A.道家 B.儒家 C.墨家 D.法家9.下列哪一次战役中,秦军主力被歼灭,从此便无力抵抗农民起义军了。

闵行二模语文高考试卷

闵行二模语文高考试卷

一、基础知识与运用(30分)1.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B. 为了确保这次实验的成功,我们查阅了大量的资料,做了大量的笔记。

C. 在这次比赛中,他勇敢地面对困难,充分发挥了自己的实力,为我国赢得了荣誉。

D. 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

2.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惊涛骇浪惊弓之鸟B. 毛遂自荐振聋发聩C. 沉鱼落雁纤尘不染D. 水落石出悬梁刺股3.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 她的演讲深深地打动了在场的每一个人,赢得了如雷贯耳的掌声。

B. 在这次比赛中,他表现出色,独占鳌头,成为众人瞩目的焦点。

C. 他深入研究,不断探索,终于找到了解决问题的金钥匙。

D. 她的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是同学们学习的榜样。

4. 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花团锦簇瑞雪纷飞B. 恣意妄为恣意妄为C. 豁然开朗豁然开朗D. 胸有成竹胸有成竹5. 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你们看,那是什么?”他指着远方问道。

B. “你应该明白,现在的情况很严重。

”他说。

C. “你们不能这样做。

”他坚决地说。

D. “你们知道吗?”他问,“明天就要考试了。

”二、古诗文阅读(30分)(一)文言文阅读(15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子贡问曰:“赐也何如?”子曰:“赐也,女与回也孰愈?”曰:“赐也何敢望回?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以知二。

”子曰:“弗如也,吾与女弗如也。

”公西华曰:“由也好勇过我,无所取材。

”子曰:“由也好勇过我,无所取材。

”(节选自《论语·公冶长》)6.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女:你B. 愈:比……好C. 取材:取材于D. 女与回也孰愈:你比颜回谁更优秀7. 下列对文中句子的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A. 赐也何敢望回:我哪里敢和颜回相比B. 由也好勇过我:仲由比我勇敢C. 吾与女弗如也:我和你都不如他D. 由也好勇过我,无所取材:仲由比我勇敢,没有什么可取的(二)古诗阅读(15分)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下列小题。

2023届上海市闵行区高三二模测试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2023届上海市闵行区高三二模测试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2022学年第二学期高三年级学业质量调研考试语文试卷考生注意:1.答卷前,考生务必在答题纸上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所在学校及班级等填写清楚。

2.所有试题的答案必须全部涂(选择题)或写(非选择题)在答题纸上,写在试卷上一律不给分。

答题时应注意试题题号和答题纸题号一一对应,不能错位。

3.本试卷共8页。

满分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积累运用10分1.按要求填空。

(5分)(1)____________,不尽长江滚滚来。

(杜甫《登高》)(2)____________,不能十步;____________,功在不舍。

(《荀子 劝学》)(3)曾皙在侍坐时说的“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__________,___________,咏而归”,既是孔子之“志”,也常是后世文人所追求的。

2.按要求选择。

(5分)(1)将下列编号的语句依次填入语段空白处,语意连贯的一项是()。

(2分)任何现实问题的解决,都有赖于多学科知识的综合运用,因此首要任务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落实到人才培养上,除了传授学科的基础知识,还需要训练和提升学生运用交叉学科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①根据具体问题整合相关学科的材料、数据、理论、方法②整合不同学科的知识③实现知识从简单叠加到有机结合的转变④最终得到一个整体的解释A.④③②①B.③②①④C.①④②③D.②③①④(2)《红楼梦》对语言、服饰、居室等的描写往往和人物相对应,请指出下面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岂不闻‘一杯为品,二杯即是解渴的蠢物,三杯便是饮牛饮骡’。

”(林黛玉)B.“从来没听见有个什么‘金刚丸’,若有了‘金刚丸’,自然有‘菩萨散’了!”(王熙凤)C.头上戴着金丝八宝攒珠髻,绾着朝阳五凤挂珠钗,项上戴着赤金盘螭璎珞圈。

(贾元春)D.雪洞一般,一色玩器全无,案上……供着数枝菊花,并两部书,茶奁茶杯而已。

(薛宝钗)二阅读70分(一)阅读下文,完成第3—7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快乐学习第二天一、【名句积累】1、,如琢如磨。

《诗经》2、,闻者足戒。

《诗经》3、投我以桃,。

《诗经》4、靡不有初,。

《诗经》5、长太息以掩涕兮,。

《离骚》6、古诗词中有许多歌咏春天的诗句,请写出你印象最深的连续两句。

二、【课文复习】阅读课文片段,完成题目嗟乎!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

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

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

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

独夫之心,日益骄固。

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

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嗟夫!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1、本文选自唐代著名文学家的《》,我们在本学期好学过他的一首绝句《》。

其中一句为“ ,无人知是荔枝来”。

2、对文中词语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①锱铢:极言贵重的东西。

②南亩:泛指农田。

③九土:即九州,指全国。

④呕哑:难听的音乐。

⑤独夫:孤单的人。

⑥戍卒:指陈胜、吴广等起义者。

⑦楚人:指刘邦。

⑧焦土:指阿房宫被烧毁。

A.①④⑤⑦ B.②③⑥⑧ C.①③⑤⑦ D.②④⑥⑦三、【拓展练习】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问题杜环,字叔循。

其先庐陵人,侍父一元游宦江东,遂家金陵。

环尤好学,工书,重然诺,好周人急。

父友兵部主事常允恭死于九江,家破。

其母张氏年六十余,哭九江城下,无所归。

有识允恭者,怜其老,告之曰:“今安庆守谭敬先,非允恭友乎?盍往依之?”母如其言,附舟诣谭。

谭谢不纳,母大困,从人至金陵,因访一元家所在,问:“一元今无恙否?”道上人对曰:“一元死已久,惟子环存,其家直鹭洲坊中。

”母服破衣,雨行至环家。

环方对客坐,见母,大惊,因问曰:“母非常夫人乎?何为而至于此?”母泣告以故。

环亦泣,扶就座,拜之,复呼妻子出拜。

妻马氏解衣更母湿衣,奉糜食母,抱衾寝母。

母问其平生所亲厚故人及幼子伯章。

环知故人无在者,不足付,又不知伯章存亡,姑慰之曰:“天方雨,雨止为母访之。

苟无人事母,环虽贫,独不能奉母乎?愿母无他思。

”母见环家贫,雨止,坚欲出问他故人。

环令媵女从其行。

至暮,果无所遇而返,坐乃定。

环购布帛,令妻为制衣衾。

自环以下,皆以母事之。

越十年,环异地逢其子伯章,泣谓之曰:“太夫人在环家,日夜念少子成疾,不可不早往见。

”伯章若无所闻,第曰:“吾亦知之,但道远不能至耳。

”环归半岁,伯章来。

母少子,相持大哭。

既而伯章见母老,恐不能行,竟绐以他事辞去,不复顾。

环奉母弥谨。

然母愈念伯章,疾顿加。

后三年,遂卒。

环具棺椁殓殡之礼,买地城南钟家山葬之,岁时常祭其墓云。

史官曰交友之道难矣人当意气相得时以身相许若无难事至事变势穷不能蹈其所言而背去者多矣况既死而能养其亲乎吾观杜环事虽古所称义烈之士何以过而世俗恒谓今人不逮古人不亦诬天下士子哉(选自明•宋濂《杜环小传》,有改动)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重然诺,好周人急救济B.母如其言,附舟诣谭往见C.谭谢不纳,母大困道歉D.奉糜食母,抱衾寝母给……吃2、下列各句,与“何为而至于此”句式完全一致的一项是( )A.君何以知燕王B.夫子何往C.夫晋,何厌之有D.何故而至此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常允恭之母张氏因突然变故而无家可归,只好投奔故旧,但是未被谭敬先接纳,万般无奈之下,找到了故人之子杜环。

B.杜环见到张氏,深感惊讶,随即殷勤接待张氏。

他和家人都像对待母亲一样服侍张氏,使张氏在杜家无忧无虑地度过了晚年。

C.常伯章担心母亲年老不能走远路,竟然找了个借口来欺骗母亲,丢下她不管,离开了杜家。

D.作者被杜环关爱他人、善始善终的事迹所感动,因而撰文予以表彰,并在文中一再用对比手法表现杜环重情重义的高尚情操。

4.断句和翻译。

(1)用“/”给第一部分文言文阅读材料的最后一个自然段断句。

(2)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今安庆守谭敬先,非允恭友乎?盍往依之?②伯章若无所闻,第曰:“吾亦知之,但道远不能至耳。

”四、【知识梳理】文言文中的文化知识知识概说阅读文言文常常要涉及一些古代文化的相关知识,不了解不掌握一些必要的古代文化常识,是不能真正读懂古文的。

比如《前赤壁赋》中有这样一句:“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如果不知道“既望”是指古代的历法知识,可能就不知道既往是农历十六的意思。

因此,了解并掌握一些古文化常识是必要的。

具体说来,应掌握以下几方面常识:(一)、古代纪年方法1、天干地支纪年法,即十个天干( )和十二地支( )依次相配,组成六十个基本单位。

如甲午战争,辛丑条约等。

2、帝王年号纪年法自汉武帝开始,每个帝王登基,都为自己拟定一个富有一定寓义的年号,每个年号后再配上序数就成了一种纪年的形式。

(二)、古代纪月的方法1、序数纪月法如:如平地二月花者,深山则四月花。

《采草药》2、时令纪月法一年分四季,一季三个月,每季的三个月按顺序依次加孟、仲、季,就可将一年的十二个月清楚的区别开。

如:孟冬寒气至,北风何惨栗。

(孟冬,是农历月)(三)、古代纪日法1、序数纪日法。

如:三五之夜,明月半墙归有光《项脊轩志》2、天干地支纪日法。

如:元丰七年六月丁丑姚鼐《登泰山记》3、月相纪日法。

根据月亮的形状,对每月某些较特殊的日子进行称谓。

如:朔(农历每月 )、晦(农历每月天)、胐(农历每月初三)、望(农历每月 )、既望(农历每月 )(四)、纪时法1、天色纪时法,即根据天色的变化将一天分为十二个时辰,一个时辰对应现在两个小时,具体如下:夜半、鸡鸣、平旦、日出、食时、隅(yu)中、日中、日昳(die)、晡(bu)时、日入、黄昏、人定。

2、五更报鼓纪时法,我国古代将一夜分为五个阶段,分别为一鼓、二鼓、三鼓、四鼓、五鼓,或一更、二更、三更、四更、五更。

如:仰头相向鸣,夜夜达五更 ——《孔雀东南飞》通过对“纪年纪日”的梳理与探究,有利于我们更准确,更深入地阅读文言文。

二、姓名称谓(一)、姓名名,一般是婴儿出生几个月,由父亲,或长者或有威望的人命名,姓与名结合起来就是对一个人身份的确定。

但古人特别是读书人或有威望有影响力的人,一般不直呼其名,因为直呼某人的姓名是不礼貌的行为。

但在下面几种情况下,则可直呼其名:①时,如: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

《屈原列传》②时, 如:不然,籍何以至此。

《鸿门宴》③时。

不幸吕师孟构恶于前,贾余庆献谄于后。

《指南录后序》(二)、字1、字的来历。

字是一个人行成人礼后,由父亲或长者给取的。

古代男子一般在20岁行礼,女子一般在15岁行礼。

成人后,称字是对平辈或尊辈的礼貌和尊敬。

2、字与名间的关系。

字是名的解释或补充,对名有表述和阐明的作用。

如:①文天祥,字宋瑞,“祥”与“瑞”意思相近②宋代作家晁补之,字无咎,因能“补过”,才能“无咎”。

(三)、号1、自号,一般是作者本人所取,不受家庭行辈的限制,是作者根据自己的志趣或抒情的需要自己拟定的,号可谓是文人士大夫自命清高的超俗表现。

如六一居士 ,青莲居士 ,香山居士等。

2、谥号。

古代帝王、卿大夫、诸侯、大臣等死后,朝廷根据其生前的事迹行为和品德评定一个称号以褒善贬恶,这个称号就是“谥”或“谥号”。

如陶渊明的谥号为靖节先生,林则徐的谥号为林文忠公,秦桧的谥号为缪丑等。

(四)、其他主要称谓1、称斋名。

根据某人的书房名称呼某人。

如聊斋先生 ,惜抱轩先生姚鼐,饮冰室主人等。

2、用官职名来称呼3、用籍贯、郡望来称呼(五)谦称(1)表示谦逊的态度,用于自称。

愚,谦称自己不聪明。

鄙,谦称自己学识浅薄。

敝,谦称自己或自己的事物不好。

卑,谦称自己身份低微。

窃,有私下、私自之意,使用它常有冒失、唐突的含义在内。

臣,谦称自己不如对方的身份地位高。

仆,谦称自己是对方的仆人,使用它含有为对方效劳之意。

(2)古代帝王的自谦词有孤(小国之君)、寡(少德之人)、不谷(不善)。

(3)古代官吏的自谦词有下官、末官、小吏等。

(4)读书人的自谦词有小生、晚生、晚学等,表示自己是新学后辈;如果自谦为不才、不佞、不肖,则表示自己没有才能或才能平庸。

(5)古人称自己一方的亲属朋友时,常用“ ”、“ ”等谦词。

(6)其他自谦词有:因为古人坐席时尊长者在上,所以晚辈或地位低的人谦称“在下”;“小可”是有一定身份的人的自谦,意思是自己很平常、不足挂齿;“小子”是子弟晚辈对父兄尊长的自称;老人自谦时用老朽、老夫、老汉、老拙等;女子自称妾;老和尚自称老衲;对别国称自己的国君为寡君。

(六)敬称表示尊敬客气的态度,也叫“尊称”。

(1)对帝王的敬称有等。

(2)对皇太子、亲王的敬称是。

(3)对将军的敬称是。

(4)对有一定地位的人的敬称:对使节称节下;对三公、郡守等有一定社会地位的人称阁下,现在多用于外交场合,如大使阁下。

(5)对于对方或对方亲属的敬称有等。

(6)称年老的人为丈、丈人,如“子路从而后,遇丈人”(《论语》)。

唐朝以后,丈、丈人专指妻父,又称泰山,妻母称丈母或泰水。

(7)称谓前面加“先”,表示已死,用于敬称地位高的人或年长的人,如称已死的皇帝为先帝,称已经死去的父亲为或先父,称已经死去的母亲为先慈或,称已死去的有才德的人为先贤。

称谓前加“太”或“大”表示再长一辈,如称帝王的母亲为太后,称祖父为大(太)父,称祖母为大(太)母。

唐代以后,对已死的皇帝多称庙号,如唐太宗、唐玄宗、宋太祖、宋仁宗、元世祖、明太祖等;明清两代,也用年号代称皇帝,如称朱元璋为洪武皇帝,称朱由检为崇祯皇帝,称玄烨为康熙皇帝,称弘历为乾隆皇帝。

(8)对尊长者和用于朋辈之间的敬称有君、子、公、足下、夫子、先生、大人等。

(9)君对臣的敬称是卿或爱卿。

(10)对品格高尚、智慧超群的人用“圣”来表敬称,如称孔子为,称孟子为。

后来,“圣”多用于帝王,如圣上、圣驾等。

(七)贱称表示轻慢斥骂的态度。

如《孔雀东南飞》:“小子无所畏,何敢助妇语!”(八)特殊称谓主要有以下四种:(1)百姓的称谓。

常见的有等。

(2)职业的称谓。

对一些以技艺为职业的人,称呼时常在其名前面加一个表示他的职业的字眼,让人一看就知道这人的职业身份。

如《庖丁解牛》中的“庖丁”,“丁”是,“庖”是,表明职业。

《师说》中的“师襄”和《群英会蒋干中计》中提到的“师旷”,“师”,意为乐师,表明职业。

《柳敬亭传》中的“优孟”,是指名叫“孟”的艺人。

“优”,亦称优伶、伶人,古代用以称以乐舞戏谑为职业的艺人,后亦称戏曲演员。

(3)不同的朋友关系之间的称谓。

贫贱而地位低下时结交的朋友叫“贫贱之交”;情谊契合、亲如兄弟的朋友叫“之交”;同生死、共患难的朋友叫“ 之交”;在遇到磨难时结成的朋友叫“患难之交”;情投意合、友谊深厚的朋友叫“之交”;从小一块儿长大的异性好朋友叫“之交”;以平民身份相交往的朋友叫“布衣之交”;辈份不同、年龄相差较大的朋友叫“忘年交”;在道义上彼此支持的朋友叫“君子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