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建始警言

合集下载

黄建立谈五脏之心与元气、元神、元精的关系

黄建立谈五脏之心与元气、元神、元精的关系

心为五脏之一,位于胸腔,隔膜之上,两肺之间,外有心包护卫。

古人通过大致的解剖,形容心脏形态象下垂的莲花,古人观察描绘心的形态与现代医学心脏是同一器官。

心的主要生理功能是主血脉和主藏神。

在体合脉,其华在面,开窍于舌,在志为喜,在液为汗。

心的经脉下络小肠、与小肠相为表里。

心在五行中属火,位于胸中,为阳中之阳,通于夏气。

在中医学中,认为心的主要生理功能是推动血液的循环和进行精神思维活动,起着主宰人体生命活动的作用。

它在脏腑中是一个重要的内脏,故古人用社会现象解释医学时,用君、臣、将、相来模拟其功能,称心为“君主之官”;《灵枢·邪客》曰;“心者,五脏六腑之大主也,精神之所舍也。

”临床上对于心血管疾病,某些神经精神疾患以及舌尖碎痔糜烂等症,大多从心论治。

心主一身之血,肺主一身之气,说心与肺的关系,实际上就是说的元精与元气关系。

黄老认为,脏腑各含元精、元气、元神,每个器官之间的元精、元气、元神都是互相影响互相支持的,当五脏之心出现问题,也就是心的元精、元气、元神出现问题也会影响别的器官元精、元气、元神的运转,那么调养不可以心调之,而需系统化调理。

在我们五脏循环之中元精、元气、元神就是动力之源。

当五脏之心出现问题会有哪些表现呢?1、呼吸会不顺畅,胸口会闷也会刺痛,刺痛的时间是短暂的,一发作几秒钟就过了,最多一分钟。

2、严重了会从前胸痛到后背膏肓肩胛的地方,十天半个月会来一次,三、五个月发作一次,时间越短越严重。

3、心脏不好会牵扯到左边手臂酸、麻、痛,因为我们心脏的神经与左手臂的神经是同一条,所以左边的心脏有问题会牵扯到左手臂。

4、心脏也会牵扯到颈部僵硬、转动不灵活,早上起床脖子经常扭到;因为心脏有问题,颈动脉会狭窄,血液供应不顺畅,旁边的筋失血自然僵硬。

5、心脏有问题,火毒(心火 )就会上升,火毒慢慢上升到了额头停留在这里,不可能从额头跑出来,停留时间久了,这里就会长烂疮,很多人会头昏,到达这里会经过两个面颊,经过眼睛,所以心脏有问题,两个面颊会泛红。

岁在甲子,黄天当立

岁在甲子,黄天当立

岁在甲子,黄天当立原标题: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张角的这句口号有何玄机?东汉末年天下大乱,由于汉王朝名存实亡,各地出现了很多方诸侯,他们表面听从汉王朝的统治,实际上各怀鬼胎,都想称霸一方,自己做皇帝,而造成这一切的就是东汉末年的黄巾起义,这场声势浩大的农民起义活动直接导致了东汉末年的政治格局,而发动叛乱的就是太平道的创始人张角,张角利用道家学说提出: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作为口号,自称天公将军,发动百姓推翻腐朽的汉朝,那么张角的这句口号有什么玄机呢?张角出生于东汉末年,他和自己的两个兄弟张宝,张梁都信奉道家学说,三兄弟一起创立太平道,当时道家学说深入民间,张角以教主的身份向广大百姓宣布教义,主要方式是给百姓治病,要求人们为善去恶,虽然出发点是好的,可是他治病的方法却并不科学,张角认为用符水和咒语能够让人去除疾病,还在《太平经》中广泛宣扬反对地主剥削,反对敛财,主张平等互爱,各种思想受到了百姓的拥护。

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太平教的教徒达到了几十万人,张角分别划分了36个方,每个方设立一个渠帅,相当于一个区的总负责人,按照五行论的思维方法,张角决定在甲子年甲子日发动大规模起义活动,公元184年,张角提出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为口号发动大规模农民起义,而这句话的主要意思就是汉王朝已经气数已尽,太平道将会取而代之,等到甲子年发动起义,天下就会太平。

后来因为太平教有个叛徒向朝廷告密,张角不得不提前发动起义,当时青州,幽州,徐州,冀州,荆州,扬州,兖州,豫州都有战事,可是张角不能统一协调指挥各个州府的农民军,导致被东汉王朝各个击破,汉朝为了镇压黄巾起义,不得不给予地方豪强更多的兵权,因此出现了很多军阀力量,比如袁绍,公孙瓒,曹操,孙坚,刘备等,这些人成为了东汉末年著名的枭雄。

张角在发动起义后没多长时间就病死了,他的弟弟张良固守广宗,最后也被皇甫嵩率军偷袭,3万多人被杀,5万多人投河自尽,张宝也在曲阳兵败阵亡,黄巾军群龙无首,最终免不了覆灭的下场,而这场起义活动持续了20多年,对汉王朝沉重的打击,可惜汉灵帝在镇压起义后依然享乐,不知道调节局面,反而坐视各地诸侯发展实力,这也造成了以后的三国时代。

第16课 明朝君权的加强

第16课 明朝君权的加强

读史明智 学有所悟
朱元璋曾一介布衣,一度生活犹如浮萍,
可又敢跟命运抗争,成就不平凡的人生。
学习了朱元璋的人生故事、开 国建业的经历,你有什么感悟? 他……他……
读史明智 学有所悟
故 宫 四大名著 《天工开物》 明长城 (八达岭) 明十三陵 明成祖 明太祖



显著的效果:
政令通畅,君权加强 地方:行中书省 地方:三 司
布政司、都司、按察司
居安思危强君权
漫画下的君臣祖:星存而出,日入而休
——《明太祖实录》
设殿阁大学士 日则观人语动, · 收阅奏章 夜则寻禁严密 。
——《皇明祖训》 · 协助皇帝办理政务
从材料中你可以看出什么 ——《元史·百官志》 问题? 地方: 行省权力集中 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元朝行 省制度有什么弊端?






地方:行中书省
居安思危强君权
·治国之革新:改革行政机构
皇帝
中 央 中书省(丞相)
独特的理念:
地方:废行中书省 设三司 集权于上,分权于下 中央:废丞相 分权六部



明成祖完善
开国皇帝的丰
功伟绩,并使
明朝的力量和
《 郑 永 和 乐 增 下 大 开 西 典 运 洋 》 河
影响达到了顶
峰。
——英国 《剑桥中国明代史》
知识梳理 学有所得 明朝君权加强
明太祖
·废行省,设三司
·废丞相,撤中书省 由六部分理朝政
明成祖
·迁都北京 ·继续削藩 ·增设东厂
·设立锦衣卫 ·八股取士
帝 王 心 语 ·
《 皇 明 祖 训 》
警 备 于 心 , 宁 有 备 而 无 朱 用 元 。

[玄黄之术]黄老之术

[玄黄之术]黄老之术

[玄黄之术]黄老之术黄老之术篇1:姓名诗1、陆子为:陆空水系惯征战,子曰此侠神龙见,为削世间不平坦,消弭顽劣谈笑间。

2、征成一:征明位列四才子,成诗不让曹子建,一气呵成随口吟,四海五湖留名篇。

3、吴金波:吴鼎三立因君明,金针巧渡败曹公,波澜千丈天公叹,错使诸葛同世生。

4、周鹤鸣:周郎俊朗人称颂,鹤立神逸谈笑定,鸣金凯归千帆落,机谋权变鬼神惊。

5、许铮:许褚一世惯征战,铮铮铁骨忠诚汉。

天崩地裂面如常,云卷浪急似泰山。

6、何其睿:何方仙家降人间,其智其才冠人寰。

睿察上下五千年,人世纷繁笑指点。

7、余薛洋:余才优胜曹子建,薛蟠财富何如咱?洋洋大家石崇惭,辉煌当世绝少见。

8、黄科淇:黄皇皆归帝王家,科举遴选无须夸,淇水雨露泽天下,当今无左晒奢华。

9、樊浩淼:樊笼何能困腾龙,浩浩海洋任我行,淼淼江河奈何哉?一跃冲天到龙庭。

10、胡耀扬:胡声悠悠自绕梁,耀祖光宗回家乡,扬名华夏人皆颂,前呼后拥好排场。

11、肖可凡:肖邦名曲自成家,可圈可点可惊诧,凡俗竖耳均陶醉,耀誉惯古冠中华。

12、黄度尧:黄河奔腾万里长,度得江山现吉祥。

尧帝亦赞当世好,风流飘逸尽华章。

13、杨刚:杨家世代皆忠良,刚直不阿抗强梁,世间宵小须仰视,兴家兴故兴国邦。

14、顾顺棋:顾眷频频貌威然,顺势而为行状元,棋盘定赢靠帷幄,大将之才史无前。

15、何昊:何由才貌胜潘安,昊宇数英难比肩,岂是不才乱描绘,实在万众齐仰观。

16、韶胡羿:韶光一泻万千景,胡地古月沐秋风。

羿射九阳物赖存,世人提起皆赞声。

17、阙锐:阙词难描君形容,锐气修得八面玲。

才气江南皆俯首,英烈北疆败下风。

18、董黄政:董子无为改尊儒,黄老之术渐下行,政治从来由人定,请观今人重儒风。

19、骆子锐:骆驼远征力不乏,子路诗经重墨夸,锐志进取不须表,元疆开拓错用马。

20、程铭越:程朱理学彪史册,铭刻金典世人说,越渡千秋万载后,光华日盛永不落。

21、李云飞:李花洁白因质朴,云展云卷万里舒,飞虹一现乾坤朗,洒逸不群金光渡。

传习录(全文)

传习录(全文)

传习录《传习录》,哲学著作,作者是中国明代哲学家、宋明理学中心学一派的代表人物王守仁(字伯安),世称阳明先生。

此书记载了他的语录和论学书信。

传习一词源出自《论语》中的传不习乎一语。

徐爱录徐爱引言先生于大学格物诸说,悉以旧本为正,盖先儒所谓误本者也。

爱始闻而骇,既而疑,已而殚精竭思。

参互错综,以质于先生,然后知先生之说,若水之寒,若火之热,断断乎百世以俟圣人而不惑者也。

先生明睿天授,然和乐坦易,不事边幅。

人见其少时豪迈不羁,又尝泛滥于词章,出入二氏之学。

骤闻是说,皆目以为立异好奇,漫不省究。

不知先生居夷三载,处困养静精一之功,固已超入圣域,粹然大中至正之归矣。

爱朝夕炙门下,但见先生之道,即之若易,而仰之愈高。

见之若粗,而探之愈精。

就之若近,而造之愈益无穷。

十余年来,竟未能窥其藩篱。

世之君子,或与先生仅交一面,或犹未闻其馨欬,或先怀忽易愤激之心,而远欲于立谈之间、传闻之说,臆断悬度。

如之何其可得也?从游之士,闻先生之教,往往得一而遗二。

见其牝牡骊黄,而弃其所谓千里者。

故爱备录平日之所闻,私以示夫同志,相与考正之。

庶无负先生之教云。

门人徐爱书。

门人徐爱录〔1〕爱问:“‘在亲民’,朱子谓当作新民。

后章‘作新民’之文似亦有据。

先生以为宜从旧本‘作亲民’,亦有所据否”?先生曰:“‘作新民’之‘新’,是自新之民,与‘在新民’之‘新’不同。

此岂足为据?‘作’字却与‘亲’字相对。

然非‘亲’字义。

下面治国平天下处,皆于‘新’字无发明。

如云‘君子贤其贤而亲其亲。

小人乐其乐而利其利’。

‘如保赤子’。

‘民之所好好之。

民之所恶恶之。

此之谓民之父母之类’。

皆是‘亲’字意。

‘亲民’犹孟子‘亲亲仁民’之谓。

亲之即仁之也。

百姓不亲,舜使契为司徒,敬敷五教,所以亲之也。

尧典‘克明峻德’便是‘明明德’。

‘以亲九族’,至‘平章协和’,便是‘亲民’,便是‘明明德于天下’。

又如孔子言‘修己以安百姓’。

‘修己’便是‘明明德’。

‘安百姓’便是‘亲民’。

明朝经济史之明后期社会经济形态的新变化

明朝经济史之明后期社会经济形态的新变化

明朝经济史之明后期社会经济形态的新变化发布时间:2009-6-6 阅读次数:1859 字体大小: 【小】【中】【大】明后期社会经济形态的新变化(一)商业性农业的迅速发展明代后期农业进步的一个显著标志,是商业性农业的迅速发展。

因为明初在自然灾害和连续不断的战争的冲击下残破不堪的社会经济到明代中期已然全面恢复,手工业生产的规模不断扩大,商业日趋繁荣,从而促进了社会分工的发展,为农产品的商品化提供了巨大的动力和坚实的基础。

于是,在明代后期,经济作物的种植越来越广泛,流入市场的农产品的种类和数量越来越多,农业生产摆脱了单一经营的格局,向着多种经营的方向不断迈进。

棉花是种植地域最广的经济作物。

尽管宋代文献中已有关于棉花的零星记载,但到宋末元初,棉花种植才得到较迅速地推广。

进入明代后,由于政府的鼓励,在地域上推广更快,成化、弘治时已是其种已遍布于天下,地无南北皆宜之,人无贫富皆赖之①。

但是,这一时期棉花的分布地域虽然很广,在各地农产品中的比重均不高,所产原棉除交纳赋税外,主要是作为家庭纺织业原料供自家使用,植棉业成为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重要支柱。

到了明代后期,植棉业的性质开始发生变化,棉花种植不仅在地域上继续扩展,更重要的是,在一些地区,棉花在农产品中的比重不断增强,产品主要面向市场。

由于长江三角洲冲积平原,特别是松江冈身以东地带的土壤特别适宜于种植棉花,这里成为全国最重要的棉产区,松江府、苏州府和嘉兴府的一些地区出现了棉作压倒稻作的农作物配置结构。

如松江一带,据正德《松江府志》记载,沿海高乡多种棉花,到万历年间种植面积更大,《农政全书》卷三五谓官民军灶垦田凡二百万亩,大半种棉,当不止百万亩。

苏州嘉定宜种稻禾田地止一千三百十一顷六十亩,堪种花(棉花)、豆田地一万零三百七十二顷五十亩,种稻之田约止十分之一①。

太仓地宜稻者亦十之六七,皆弃稻袭花②,郊原四望,遍地皆棉③。

昆山三区一带物产瘠薄,不宜五谷,多种木棉.长江三角洲之外,其他地区也多有棉花种植。

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三第一单元第3课 汉代的思想大一统 教学课件(共27页)

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三第一单元第3课 汉代的思想大一统 教学课件(共27页)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思想与科技
第3课 汉代的思想大一统
课标要求:知道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
壹 西汉初的黄老之学 贰 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
目录
西汉初的黄老之学
LOGO
一、背 景
——汉初的经济状况
汉初,接秦之敝,诸侯并起,民失作业而大饥谨。凡米石五千, 人相食,死者过半。…天下既定,民亡盖藏,自天子不能具醇驷,而 将相或乘牛车。
度。物盛而衰,固其变也。
——《史记·平准书》
2.土地兼并,豪强势大
匈奴绝和亲,攻当路塞,往往入盗于汉边,不可胜数。” ——《史记·匈奴列传》
3、匈奴威胁,边患不止
西汉初的黄老之学
LOGO
黄 (1)主观:随着社会的稳定,经济发展,黄老之学
老 之
不能适应强化中央集权形势的需要。
学 衰 (2)客观:儒家学说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整,发展出
LOGO
古者诸侯不过百里,强弱之形易制。今诸侯或连城数 十,地方千里,缓则骄奢易为淫乱,急则阻其强而合从以 逆京师。
——《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
1.诸侯势力威胁中央
西汉初的黄老之学
LOGO
当此之时,网疏而民富,役(役使)财骄横,或至兼
并;豪党之徒,以武断于乡曲。宗室有士,公、卿、大夫
以下,争于奢侈,室庐、舆服僭(超越本分)于上,无限
在秦始皇时期中国文化领域发生了什么重大事件?该措施的实质 是什么?它对中国的思想文化发展有何影响?
事件:焚书坑儒
实质:实行思想专制
影响:结束了百家争鸣的思想活跃局面,也使儒学发展陷入困境, 对中国思想文化是一场摧残。
但是到了汉代,一位思想家却用自己的智慧征服了汉武帝,将儒 学推上了古代统治思想的巅峰。

人知道努力就可以进步,你还是不努力

人知道努力就可以进步,你还是不努力

我们明明知道努力就可以进步可以成功,但为什么还是不努力呢? 主要就是因为这两个原因: 一是“未来奖励”充满不确定性,再加上需要等待很长时间,所以它的价 值无形中被打了折扣。 二是我们在迈向“未来奖励”的征途中,总是会遭遇“即刻满足”频频骚 扰,而人的天性就喜欢追求“即刻满足”,所以很难抵御当下立马就能变 现的快乐,于是就忍不住“放任自流”了。
可愚笨的曾国藩就靠死磕翻了身。他 是怎么死磕的?就凭三个词。 第一个词——“早起”。“黎明即起, 绝不恋床。” 第二个词是——“耐烦”。“一句不 通,不看下句;今日不通,明日再读; 今年不精,明年再读。”不求快不贪 多,不弄明白绝不罢休。 第三个词是——“有恒”。“行之有 恒,实为人生第一大事。” 他每日早起读书,从不间断。就连行 军打仗时也毫不例外,“每日必读书 数页,填日记数条,习字一篇……” 他说:“不日进,就日退。”
参加《女人有话说》的谢依霖,看见韩雪的身材直流口水,她也想减 肥,减成韩雪这样,但一看见美食就管不住嘴了,只能顿足大呼: “臣妾做不到啊!” 如果现在王健林开价1亿:“只要 你每周读两本书,每天5点起床跑 步一小时,然后从7点工作到21点。 坚持三年,这1亿就归你。” 你能不能做到?不用说,一定能。 但如果没人跟你提前敲定这1亿合 约,而是告诉你这样坚持有一天能 挣大钱,你还能坚持下来吗? 不用说,99%的人坚持不下来。
实验结果是:大多数人选择了50美元这张。
根据这个实验,凯利提出了一个概念—— 延迟折扣。 “当我们的努力,需要等待很长时间才能 看到结果时,这个结果的价值,对我们来 说好像就变低了,仿佛打了折扣一般。” 关于延迟折扣,凯利总结了两点: 未来的结果越不确定,它的价值就越低。 等待奖励的时间越长,它的价值就越低。 非常宝贵值钱的东西,但当它属于未来时, 也就显得不那么珍贵了。 这就是我们不愿去努力的第一个原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黄建始警言:慢性病将使中国人沦为“东亚病夫”∙第17~18期2010-02-01 作者:柯勇2012年6月初,全球变暖达到一个新高峰。

中国各大城市出现反常高温。

天热供电超负荷,没空调睡不着,每天晚上都有许多人在街上打麻将,全国“万众一心修长城”。

最近股市又现牛市:全民炒股。

海外金融大鳄再次兴风作浪,金融风暴让许多人破产。

跳楼的有,更多的是中风和心肌梗塞。

京、沪、津和羊城六月初开始中风、心梗病人剧增,六月中旬医院连加床的地方也没有了。

情况继续恶化,每三个家庭就有一个中风、心梗病人,医生也累得出现中风、心梗。

朝气蓬勃充满生机的中国城市几乎瘫痪:到处一片混乱,高价也雇不到护理人员。

许多人没有办法,只好请假在家照顾生病的亲人。

大多数企业和政府机构因此没法正常运转。

还有……这是黄建始最近经常给别人描述的一个超现实主义场景,2002年年底刚从美国回来的时候,他曾经讲过另外一个故事:“星期天下午3点,南方某市大型露天赛场,数千球迷正沉浸在激烈的比赛中。

空中有一架小型飞机拉着一条巨大的气球标语,为当地一家房地产公司做广告。

星期一晚上开始,市内几家大医院的急诊室陆续来了不少症状相似的病人。

高烧,咳嗽,气促,全身无力。

有的全家人都病了,有几个昨天还在看球赛的小伙子因呼吸困难须人工插管用呼吸机。

很奇怪,所有的病人都看了昨天的球赛。

病人还是不断到来,可是医院已经连加床的地方都没有了。

媒体报道引起全城恐慌。

当卫生当局知道是炭疽爆发时,发现市里现有抗菌素远远不够,抢救病人的人工呼吸机也十分短缺。

”很不幸,一语成谶,一个多月后广州发生的事和上述故事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之后SARS肆虐北京,热气腾腾的首都变得一片寂静。

他讲述的2012年的故事会成真吗?当下,每5个中国人里就有一个患有治不好的慢性病,还在以每年一千万的势头增加,每5个成人中就有一个患有心血管病,每10秒就有一个死于心血管病,这些触目惊心的数字为这个故事添加了些许合理性,百年一遇的全球金融危机也撼动不了中国经济的强劲增长势头,天量的慢性病人口却有可能在不远的将来拖垮中国经济。

2010年1月21日晚7点,黄建始翻遍了咖啡厅的菜单,最后给自己点了一份蔬菜煲仔饭,在上菜的间歇与我们聊起了他对于中国有可能重新沦为“东亚病夫”的担忧,解决温饱问题之后的中国人开始受到慢性病的困扰,慢性病不再是“富贵病”,广大的中国农村地区成了重灾区。

回忆起知青下放农村劳动的日子,每天敲石头修水库,好苦,每顿光米饭就能吃十几碗,有时没有菜,只有一锅水煮的辣椒,却也吃得下去。

后来当了赤脚医生,学针灸时在自己身上扎针,对着书看,哪一个地方麻就知道穴位在哪里,回忆起那段日子,黄建始笑着说,“我不是专家,我是杂家,什么都知道一点点,会种菜,会打算盘。

”1978年,第一届全国统一高考,顺利考入中山医科?笱В 昙毒涂 及煸又荆 却窗炝恕吨泄 窖 罚 笥植斡肓恕都彝ヒ缴 返拇纯 ?作为一名大学四年级学生,黄建始编写了《家庭医生》创刊号里三分之一的文章,首印五万本,反响出奇的好,很快订户就超过一百万,高峰期发行达两百万份。

伯父早年与著名外科大家裘法祖一起创办《大众医学》,一?位平ㄊ甲 湃ノ浜翰煞敏梅ㄗ妫 美细咝说囟运 担 澳悴 傅笔备 颐亲∫桓黾 逅奚帷!?做过赤脚医生的黄建始涉足大众科普领域,显得很轻松,他说:“我为什么愿意搞科普,是跟我妈妈有关的”。

作为家中老大,是母亲最喜欢的儿子,大一那年母亲得了肾盂肾炎,放假回家,母亲问起学习情况,黄建始笑着说道:学的很轻松,全年级第一。

母亲说,“那你是中山医科大学的高才生了,给我讲讲我这个病到底是怎么回事吧”,80年代的某个夏夜,晚饭过后在屋外纳凉,黄建始一口气给母亲讲了两个小时,从肾小管、肾小球等等一大堆医学术语一路讲下来,讲完之后母亲叹了口气,“完了,我这个儿子没了。

”黄建始当时不太明白她的意思,母亲接着说:“你说出来的话,我听不懂。

”那次交谈对黄建始的刺激很大,“我妈最喜欢我,我也是对我妈最爱。

回到学校了以后,反正听课半听一下就懂了,所以老师讲完了,我就在那里琢磨,这句话怎么讲才能让我妈也能听得懂。

”大学毕业,被分配到卫生部,30岁的黄建始显得有些忧国忧民,“中国缺医少药,我要做医学教育,卫生部当是正好有一个高等教育处专门管怎样培训医生,管医学院,我就做这个东西,让中国多一点医生。

”相比鲁迅远赴东瀛学医,黄建始选择了参与为中国人培养更多医生,后来到美国学习医学教育管理,学习怎么办医学院,怎么让医生达到标准,怎么设计课程,怎么考核医生。

“一个医生看了一个病人,诊断他得了癌症,如果病人神智正常的话,是先告诉他的太太,还是先告诉他自己,征得他同意以后再告诉他太太,你选择哪一个?”黄建始给我出了一道选择题,犹豫了半天,最后我选择了“不告诉患者”,因为我觉得可能对病人有刺激,于治疗不利。

而他给我的标准答案是:“先告诉他自己,等他同意了再告诉他太太。

”据说,这个题目很多中国医生都会有与我一样的选择。

“在美国考医生七科内容中有两科与健康管理有关,医疗卫生系统和预防医学。

这些都与大健康模式、心理、社会环境有关,中国医生基本不学这些东西,中国医师考试也基本不考这些东西,所以中国医生大部分不知道。

”黄建始道出了其中缘由。

看病每六个人里已经有一个人是“病夫”了“看病贵”本身就是一个伪概念记者:您在博客上提到了一些很触目惊心的数字,包括每五个中国人里就有一个近视,30年来肺癌的死亡率增加了五倍,甚至提到中国人有可能重新沦落为“东亚病夫”,真有这么严重吗?在这些可怕的数字背后隐藏着怎样的危机?黄建始:有没有这么严重,一个很重要的根据就是科学证据,北京征兵的适龄青年,男的只有50%合格,女的只有40%合格,那么多人不能打仗,不能干正常的活儿。

我不敢说现在是不是已经“东亚病夫”了,但至少按这个趋势发展,现在已经有2.6亿的慢性病病人,也就意味着每6个人里已经有一个人是“病夫”了。

记者:这个“病夫”是怎么界定的呢?黄建始:“夫”就是人,“病夫”就是病人,他们已经是病人了。

原来讲“东亚病夫”就是说中国人整个看起来像是病怏怏的,而我们现在确实就是病了。

那还不能说是“病夫”?记者:这个“病”指的是慢性病?黄建始:对。

中国的糖尿病人数世界排名第二,活动性肺结核也是世界排名第二,我们的精神心理疾病患者人数是世界第一,现在约有两亿多,这些数字都是很惊人的,整个主流社会舍不得花钱去统计这些东西,都搞不清楚,但趋势就摆在那里。

记者:可是现在整个社会关于中国医疗改革呼声最大的还是“看病难、看病贵”。

黄建始:对,所谓“看病难、看病贵”,是针对那些得了病看不好的。

所以你一天到晚讲“看病难、看病贵”,最后大家都变成“病夫”了。

我觉得应该改变方向,应该挡住那些可能得病的高危人群,这才是最重要的。

我为什么要提这个问题,因为我觉得方向错了。

我们关注“病”是错的,21世纪应该关注健康。

当然现在卫生部也开始转变观念,刚刚结束的全国卫生工作会上,卫生部长也在讲要转变观念,从关注疾病到关注健康。

要实行模式的转变,从生物学模式到生物心理社会环境大健康模式,因为今天一个人的健康,不是通过到医院去吃药打针能达到的。

而是应该通过改变环境,改变个人行为来达到的。

你一方面去吃药打针,一方面还在抽烟喝酒大鱼大肉的话,这是不可能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只会使“病”越来越多。

现在相当一部分人方向是错的。

打个比方,从中南海到天安门,我们现在关心的是走路快,还是爬行快,还是坐飞机快,这是错的,这个问题问的不对,应该问从中南海到天安门往东走快,还是往西走快。

如果往东走的话,因为中南海是在天安门的西侧,爬也比往西走快,往西坐飞机要绕地球一圈。

所以现在光关注疾病是错的,而应该关注整个大的环境和个人的行为,你一天到晚吞云吐雾,这里说要治肺癌,那边又在制造大量的肺癌出来。

而且得了肺癌你也治不好,所以建再多的医院也不能解决问题。

记者:您的观点在一个大部分人看不起病的时代,大部分人可能会听不进去,甚至觉得这个话是给富人说的,或是替有钱人说的?黄建始:穷人也是同样。

因为现在全世界都是这样的情况,原来慢性病都被认为是富人的病,错了。

现在全世界慢性病都是穷人的病,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的一个报告,80%的慢性病在发展中国家。

中国大量的高血压病人不是在城市,而是在农村,你到东北去看看,吃盐吃得那么厉害,最后很多人高血压中风后成了“拐子”。

在其他国家也是这样的,现在慢性病已经变成了穷人的病,因为大家都解决了温饱的问题,中国解决温饱以后最主要就是解决怎么吃的问题。

记者:国家提“看病难、看病贵”好像还是在解决最低层次的看病需求?黄建始:但是“看病难、看病贵”本身是不存在的,或者是一个界定不清的概念。

什么叫“看病难”,你现在到隔壁社区医院去看看,随时走进去都是空荡荡的。

“看病难”本身就是一个以偏概全,混淆的概念,是在玩弄词汇,如果说到协和医院看病难,永远难,到了共产主义协和医院都看病难,全世界像协和医院这种状况都是一样,这是无解的题。

记者:是人们对于这个概念的理解有偏差?黄建始:我说一句不好听的话,就像有一个朝代的皇帝说,“下面人都饿死了,为什么不给他一点肉粥吃?”在皇帝眼中大家都应该有粥吃的,但是人家连菜叶都没得吃,“看病难”是这种以偏概全造成的。

“看病贵”也是一个表面的假象,不是事实的真相,事实的真相是,在中国看病是不贵的,但是老百姓付不起看病的钱,这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这杯水值两块钱贵不贵,对你我可能贵,对一个亿万富翁根本不是钱。

所以说“看病贵”本身就是一个伪概念,在中国上学贵不贵呢?现在上幼儿园比上大学还贵,也没有人管,也没有人说。

在美国挂个普通号是七十五到一百美金,中国挂一个普通号却不要七十五到一百块钱。

美国看一个急诊是三千到五千美金,中国是多少?美国住一天院五千到一万,中国住一天院,住院费多少,协和医院40块钱到100块钱,单间100块钱。

哪一个贵?很显然。

记者:前些年有一个新闻报道说一个人从他住院到最后去世,在医院里花了天价医药费。

黄建始:那不是“看病贵”,那是用药贵。

那是医疗器械贵,不是“看病贵”,看病是看医生,医生给你看,中国的医生是世界上最便宜的职业。

记者:在美国有没有人提出“看病难、看病贵”?黄建始:美国根本没有像中国现在这样的状况,可能也有个别人会说,但在媒体上从来没听说过“看病难、看病贵”的提法,这是一个扭曲的观念,真相是什么?真相是看病要有成本,医生要付工资,医院要租房间,要水电费,这个成本全世界平均60%是政府出的,40%是个人出的。

像美国70%以上是政府出的,30%以下是个人出的。

医改之后全部由政府付是不可能的,政府一个人付那么一点钱怎么够,成本不在这里,成本在医院那边,中国60%是个人出的,40%是政府出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