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金矿盲矿的原生叠加晕和预测准则File
金矿床构造叠加晕预测模型

测绘技术M apping technology金矿床构造叠加晕预测模型杨珊福(广西壮族自治区二七三地质队,广西 贵港 537101)摘 要:基于金矿床的化学元素组合分析,存在前晕、近晕、尾晕三种现象。
前晕出现在矿体的上部,呈低温元素组合(Hg、As、Sb、B、F元素异常);近晕接近矿体,主要表现Au、Ag、Cu、Zn元素异常,这又是离矿体较近的缘故;尾晕出现在矿体的尾部,呈高温元素组合(Mo、Mn、Co、Bi),具有明显的热层效应。
复杂的金矿体常常出现元素组合异常,即矿体的尾部出现前晕元素组合,暗示深部存在盲矿。
关键词:金矿;元素组合;前缘晕;化学元素异常中图分类号:P61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5065(2021)03-0016-2Prediction model of structural superimposed halo in gold depositsYANG Shan-fu(273 geological team of Guangxi Zhuang Autonomous Region, Guigang 537101,China)Abstract: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chemical element combination of gold deposits, there are three phenomena: front halo, near halo and tail halo. The front halo appears in the upper part of the ore body, showing low temperature element combination (Hg, as, Sb, B, f element anomaly); the near halo is close to the ore body, mainly showing Au, Ag, Cu, Zn element anomaly, which is close to the ore body; the tail halo appears in the tail of the ore body, showing high temperature element combination (Mo, Mn, Co, BI), with obvious thermosphere effect. The complex gold ore body often appears element combination anomaly, that is, the front halo element combination appears in the tail of the ore body, which indicates that there is blind ore in the deep.Keywords: gold deposit; element association; frontal halo; chemical element anomaly20世纪90年代,李惠教授在深入研究原生晕轴向分带理论的基础上,密切结合热液矿床成矿理论,发现矿体具有多期多阶段性,提出了利用构造叠加晕成矿信息规律来寻找未知矿体,不仅对原生晕轴向分带出现的反常现象及反分带现象做出合理的解释,而且提出了更多、更好的找盲矿的信息。
构造叠加晕研究在上庄金矿区深部盲矿体预测中的应用

构造叠加晕研究在上庄金矿区深部盲矿体预测中的应用摘要:上庄金矿为焦家断裂分支望儿山断裂控制的大型金矿床,已开采30余年,后备资源不足。
为增加储量,扩大矿山服务年限,多年来一直致力于第二富集带研究工作。
2014年以来,开展了以构造叠加晕为主的科研工作,建立了上庄金矿区深部盲矿体预测构造叠加晕模型,预测了深部找矿靶区。
通过后期的钻探验证,取得了良好的找矿效果。
关键词:构造叠加晕模型,盲矿体预测,上庄金矿区0、引言上庄金矿区位于胶东半岛西北部,是受焦家断裂控制的大型金矿床,累计探明资源储量金金属量超过20t。
为进一步增加资源储量、寻找第二金矿富集带,山东招金矿业股份有限公司蚕庄金矿与中国冶金地质总局山东正元地质勘查院开展深部矿体预测研究,建立上庄金矿区深部盲矿体预测构造叠加晕模型,优选-850m标高以深预测靶区,在矿山深部找矿中发挥了良好的指导作用。
1、成矿地质背景上庄金矿区位于华北板块胶北凸起西部。
区域内出露地层有新太古代胶东岩群和第四系。
胶东岩群区内呈残留体分布于玲珑序列崔召单元和郭家岭序列上庄单元中,岩石在蚀变带内有不同程度的绢英岩化。
区内以北东向断裂构造发育为特点,自西向东依次为焦家断裂及其分支东庄子断裂、侯家断裂、望儿山断裂。
上庄金矿主矿体主要赋存于望儿山断裂带中。
岩浆岩广布,以望儿山断裂为界,以西为中生代燕山期玲珑序列,以东为中生代燕山早期郭家岭序列,新太古代马连庄序列零星分布。
玲珑序列崔召单元岩性为中粒含黑云二长花岗岩,郭家岭序列上庄单元岩性为巨斑状中粒花岗闪长岩。
2、矿体地质特征区内主要矿体为③号矿体,严格受望儿山断裂控制。
矿体形态呈脉状,总体走向40°~70°,倾向310~340°,倾角30~50°。
矿体的延深大于延长,向SW侧伏,侧伏角约78°。
金属矿物主要有银金矿、黄铁矿、黄铜矿、闪锌矿等。
非金属矿物主要为石英和方解石,其次为长石、绢云母、绿泥石等。
广西昭平大王顶金矿床深部盲矿预测的构造叠加晕模型

第 2期
地
质
找
矿
论
丛
Vo 1 . 3 0 NO 。 2
2 0 1 5年 6月 : 2 8 6—2 9 4
Co nt r i b ut i ons t O Ge ol og y a nd Mi ne r al Re s o ur c e s Re s e a r c h
盲 矿法 ” 进 行深部 找 矿预测 。
1 矿 床 地 质 特 征
1 . 1 成 矿 地 质 特 征
首 的 团队提 出 来 的 。早先 , 根 据 热 液矿 床成 矿 成 晕
具有 多期 多 阶段 叠 加 特 点 提 出 了原 生 晕 叠 加 理 论 ,
解决 了原生 晕找 盲矿 中原 生晕 轴 向分带 出现 “ 反常、
摘要 : 广西大王顶金矿为热液型金矿 , 成矿严格受岩体和构造 控制 , 成 矿 具 有 多 期 多 阶段 叠 加 特 点 。文 章 总结 了该 矿 床 及 不 同 阶 段 元 素 组 合 , 在 研 究 单 一 次 成 矿 形 成 的 原 生 晕 轴 向分 带 和 识 别 出
不 同成 矿 阶段 形 成 矿 体 ( 晕) 在空间上 的叠加结构 基础 上 , 建立 了矿床 的构造叠 加晕模 式 , 确 定 了 盲矿预测标志 , 对 矿 床 深 部 给 出 了盲 矿 靶 位 。
责 任 编 辑 : 王 传 泰
作者简介 : 马久菊( 1 9 6 2 ) , 女, 高级工程师 , 1 9 8 3年 毕 业 于 沈 阳黄 金 专 科 学 校 , 主要 从事地 球化学勘 查找矿 新方法 新技 术研究 工作 。 通信地址 : 河 北 省 保 定 市 阳光 北 大 街 1 3 9号 , 中 国 冶 金 地 质 总 局 地 球 物 理 勘查 院 ; 邮 政 编码 : 0 7 1 0 5 1 ; E ~ ma i l : l i h u i b d 4 @1 6 3 . c o n r
典型矿床深部盲矿预测的构造叠加晕实用模式

布 的上 下 2个 矿 体各 有 其前 缘 晕 、 近 矿晕 和尾 晕 元 素组合 , 并 展示 了 不 同矿 体 一 晕 的 叠加 结 构 , 上 部 矿 体 的尾晕 与下部 盲 矿体 的前缘 晕相互 叠加 共存 。
标志 , 判 断有 利 成 矿 空 间是 否 存在 有 盲 矿 。
关键 词 : 构造 叠加 晕 ; 盲矿 预 测 ; 实用模 式 ; 有f t . 0 成矿 空间 ; 轴 向分 带
中 图分 类号 : P 6 1 8 . 5 1 文献 标 志码 : A 文章 编 号 : 1 0 0 5 — 2 5 1 8 ( 2 0 1 7 ) 0 2 — 0 0 0 1 — 0 6 D O I : 1 0 . 1 1 8 7 2 / j . i s s n . 1 0 0 5 — 2 5 1 8 . 2 0 1 7 . 0 2 . 0 0 1
引文格式 : Y U B i n , L I Hu i , L I Yo n g c a i , e t a 1 . S t r u c t u r a l S u p e r i mp o s e d H a l o P r a c t i c a l Mo d e l f o r D e e p B l i n d O r e P r e d i c t i o n i n T y p i c a l
法 主要 对 构 造 带 内原 生 叠 加 晕轴 向分 带 及 其 叠 加
结 构进 行 研 究 , 因此样 品采 集 部 位 较 集 中 , 主 要 分 布在 构造 带 内热 液 叠加 部位 , 大 幅减 少 了采样 和 样
括 最佳 指 示元 素 组合 、 前 缘 晕 和近 矿 尾晕 指示 元 素
化探深部找矿方法技术及案例1

二、土壤测量
残积层是岩石直接风化产物,基本保留原始找矿 信息,少量淋失、贫化。样品代表性强于岩石。 用于薄覆盖区(0.5~2m)和中浅覆盖区(3~50m) 区域调查、普查和详查。 ● 可提供数十米~数百米的深度找矿信息
三、水系沉积物测量
水系沉积物对汇水域内土壤、岩石中找矿信息有 继承性。利用元素分带和矿体前缘元素异常分布, 可提供深部找矿信息。用于区域调查和普查。
但钻孔原生晕测量在孔深600~652m处发现>50m厚强Au、 As、F、Sb异常,Au高达0.4~1.5g/T。向下未圈闭。后 对副样分析,确认为金矿化体。推测深部应有较大型微 细粒侵染型金矿赋存。此处距朝鲜惠山铜矿约5~6公里。
六、中浅覆盖区使用浅钻化探寻找 隐伏矿
我国新生界覆盖面积约401万km2(第四系334.5万km2,第 三系66.6万km2) 厚度<50m的中浅覆盖区超过150万km2。 主要分布在山前、盆边、草原、干旱荒漠、湖沼、部 分黄土覆盖区和沙地。许多地带为构造单元边缘、深大断 裂带、成矿条件有利。是我国有巨大找矿潜力的处女地。 从2007年开始北京探工所与物化探所合作开展中浅覆盖区 浅钻化探取样方法技术研究。已在黑龙江大兴安岭、内蒙 半干旱草原、新疆干旱荒漠和安徽冲洪积平原开展试点。 已研制出TGQ 5m、10m、30m轻便取样钻系列,车载全液压 多功能(正、反循环,自动取样)30m和75m浅钻。
(2)南部异常1:5万浅钻化探查证
14km2,布孔153个,取残积土和岩粉,对1:20 万发现的异常进行了进一步圈定。Pb、Zn异常浓 集中心及分带清楚,并具相当规模。特别是前缘 元素异常向西北延伸,预示多金属矿化带向北西 侧伏。1:20万和1:5万浅钻化探结果,大大扩大 了该区寻找隐伏矿的潜力。
原生晕-原生叠加晕

红格
红格
攀西地区铂、钯地球化学异常图(小圆圈代表峨眉山玄武岩分布区) 红格地区的峨眉山玄武岩,其Pt、Pd没有明显的正异常
PGE负异常 红格北面玄武岩区出现PGE负异常,分布Ni-Co硫化物矿体
Au As AgW 负异常 Cr V Co Mn
1~3为地球化学分带: 1—核心带; 2—交替带; 3—分散矿化带。
Pb/Zn
5
4
4线 水 平 钻 孔
3
2
1
0 1.2
Cu/(Pb+Zn)
0.8
0.4
0
矿石有两种类型:
4
Cu (%)
3
2
即铅锌矿体和银多
1 0
金属块状矿体
1000
Ag (g/t)
800 600
空间叠加
400
200
0 50
40
Pb+Zn (%)
30
20
10
0
120 130 140 150 160 170 180 190 200 210 220 230 240 250m
评价合适的找矿区域的标准是基于消耗晕的面积与矿床 金属元素之间的线性相关性。
在大的消耗晕体系内寻找大的矿体,线性相关将显著作 用的围岩看作一种金属源。
在澳大利亚Cober区对多元素异常评价时,也发现多金 属矿异常伴随着常量元素的负异常;
如果无常量元素带出带入的正负异常出现,尽管多金属 异常强,其意义不大。
4~7为矿物组合: 4—金辉碲铋矿-石英组合; 5—金砷黄铁矿-石英组合; 6—金银黝铜矿-石英组合; 7—石英碳酸盐岩组合 。
8—元素迁移方向
加拿大G. J. S. 戈维特(1988)总结了30 多个不同 时代的块状硫化物矿床,发现在矿化蚀变带内, Mg、K、Fe(Ba、Mn)富集,Ca、Na 贫化。
关于构造叠加晕找盲矿法及找矿效果-中国黄金协会

附件:“紫金山矿田成矿模式与勘查技术研究及深部找矿应用”公示材料紫金山浅成热液-斑岩铜金银钼成矿系统是世界上少数几个发育和保存非常完整的浅成热液-斑岩成矿系统,研究价值极高,找矿潜力巨大。
为实现紫金山矿田新一轮找矿突破,紫金矿业集团设立了以企业为主导的、产学研紧密结合的大型联合创新项目“紫金山矿田成矿模式与勘查技术研究及深部找矿应用”。
该项目主要由紫金矿业集团开展的紫金山外围及深部的找矿勘查项目和“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浅成热液-斑岩型铜、金矿深部成矿模式与勘查技术示范研究”等一系列科研课题组成。
项目立足于紫金山矿田的勘查开发实践,在成矿模式理论研究方面取得重要突破,开展了新技术、新方法和综合找矿方法的试验和勘查应用,进行了深部成矿预测和钻探验证,实现了矿田深部找矿重大突破,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实现了地质科研与勘查工作有效结合,同时也为矿田周边、深部及其它类似地区找矿勘查和研究工作提供了示范和借鉴。
1、完成项目:2008年以来,在紫金山矿田新一轮找矿突破过程中,完成的项目主要有集团公司开展的紫金山深部及外围的找矿勘查项目、“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浅成热液-斑岩型铜、金矿深部成矿模式与勘查技术示范研究”(课题编号2009BAB43B04)等一系列科研项目,在实现地质科研与勘查工作有效结合的同时,为矿田周边、深部及类似地区找矿和预测提供了理论指导和示范,找矿效果显著。
2、项目实施效果及创新点:①实现成矿模式研究的突破:精确厘定紫金山矿田中生代成岩成矿时代,建立了晚侏罗世和早白垩世二幕7期的岩浆演化序列;对紫金山矿田斑岩型、高硫化型、低硫化型及过渡类型的矿床成矿流体开展系统研究,理清矿田成矿流体物理化学性质、来源及演化规律;利用近红外光谱结合矿物学研究手段开展紫金山金铜矿的蚀变矿物填图,建立矿田主要矿床的三维蚀变矿物分布模型和部分矿物的光谱学找矿标志;发现北东向构造控制斑岩矿体产出的规律并应用于成矿预测;在这些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建立新的紫金山矿田各类矿床的新成矿模式,包括上杭盆地低硫化型矿床“三层地质结构”模型、罗卜岭斑岩铜钼矿勘查模型等。
甘肃天水宽沟金矿床构造叠加晕研究及盲矿预测

级 断 裂 , 对 窝 沟 梁 一 带 其 走 向为 近 S 宽 沟 脑 一 在 N,
甘肃天水宽沟金矿床构造叠加晕研究及盲矿预测
马久菊 张永 强 望开 磊 巩英建 王钊 , , , , , 李志强 赵佳 祥 魏江 杨 亚娟 , , ,
1中国冶金地质总局地球物理勘查 院 , . 河北 保定 0 15 ; 7 0 1
2甘肃省天水李子金矿有 限公 司 , . 甘肃 天水 7 10 404
晕 特征并用 于盲矿 预测 ,是 在发展原生晕 找寻盲 矿 的理论基础上 , 开创 的一种新方法 和新技术 。 构 造 叠 加 晕 方 法 为 危 机 矿 山 寻 找 接 替 资 源 ,在 矿 区 深 部 及其 外 围进 行 盲 矿 预 测提 供 了一 种经 济 快 速、 直接有 效的新技术 , 在天水宽 沟金矿床 的找矿 应 用 中 , 步 验 证 己取 得 较 好 的找 矿 效 果 。 初
目前 , 该区共发现金矿体 3 , 条 即② 、 、 ③ ④号金 矿体。 中, 其 ②号矿体为半隐伏矿体 , 、 ③ ④号矿体为 隐伏矿 体 。 矿体 类型 为金 属硫 化物 石英 脉型 。 总体 走 向为 N 产状较 陡 , W, 矿体延深 和延长均较大。②号
矿 体 断 续 长 2 01, 5 I目前 已控 制 延深 20I, 体 走 T 0 I矿 T
1 矿 石特 征 . 3
绿色 绿 泥 片岩 夹绢 云母 绿 泥 片岩 和 灰绿 色绿 泥 片 岩 夹大 理 岩层 中 。 () 2 构造 。 区较大 的断 裂构 造 主要 为雨 子 沟次 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9卷第34期2001年8月
黄金科学技术
Gol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Vol.9,No.34
═
══════════════════════════════════════════════════════
Aug.2001大型金矿盲矿的原生叠加晕和预测准则*
李惠,王支农,张文华
(冶金工业部地球物理勘查院物化探研究所,河北保定071051)
摘要:论述了金矿多期多阶段叠加成矿成晕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
在研究大型金矿床原生叠加
晕模型的基础上,建立了大型金矿床的原生叠加晕理想模型及盲矿预测准则。
关键词:大型金矿;原生叠加晕;理想模型;盲矿预测准则
中图分类号:P6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2518(2001)0304-0001-04
根据金矿成矿具有多期多阶段叠加成矿成晕的观点,研究了大型、特大型金矿不同成矿阶段元素组合特征,不同阶段形成矿体(晕)的轴向分带规律及其在空间上的叠加结构,建立了13个典型大型、特大型金矿床的原生叠加晕模型及其盲矿预测标志,在总结其共性的基础上,建立了大型、特大型金矿床的原生叠加晕理想模型及其盲矿预测准则,为在矿区深部及其外围预测盲矿,使矿山增储提供了一种直接有效的方法和手段。
1金矿多期多阶段叠加成矿成晕的基本特征
1.1金矿床不同成矿阶段元素沉淀理想模式
通过对胶东某些典型金矿成矿作用的4个阶段(Ⅰ.黄铁矿—石英阶段;Ⅱ.石英—黄铁矿阶段;Ⅲ.金—多金属硫化物阶段;Ⅳ.碳酸盐阶段)的地球化学取样和多元素分析,结合不同成矿阶段形成的矿物组合、各矿物占的比例、单矿物中微量元素含量以及不同成矿阶段Au及其伴生元素含量比例关系的综合研究,总结出了不同成矿阶段成矿元
素(Au)、伴生元素(Ag,Cu,Pb,Zn,As,Sb,Hg,Mo,Mn等)、控矿元素(K,Na,Si,Fe)及矿化剂元素(S,F,Cl)的沉淀理想模式。
结果表明,第Ⅰ阶段(黄铁矿—石英阶段)和第Ⅳ阶段(碳酸盐阶段)带来或沉淀的元素很少。
Au 及Ag,Cu,Pb,Zn,As,Sb,Bi,Hg,Mo等主要是由第Ⅱ,Ⅲ阶段带来,其中Au,Bi,Co,Ni在2个主成矿阶段相近,而Cu,Pb,Zn等在金—多金属硫化物阶段(Ⅲ阶段)相对较多。
由此可以认为金矿床(体)的原生叠加晕的特点及其分带结构主要决定于第Ⅱ,Ⅲ两个主成矿阶段。
1.2金矿成矿成晕的基本特点(李惠1991,
1993)
(1)单阶段形成的单个矿体有明显的地球化学分带结构,即有自己的前缘晕和尾晕及正常的原生晕垂直分带序列。
金矿床原生地球化学垂直(轴向)正向分带序列的统计共性是:Hg,F,As,Sb,B等元素总是在轴向分带序列的上部,而Bi,Mo,Mn,Co,Ni等总是出现在下部。
(2)同一阶段在同一构造体系中形成的
*收稿日期:2001-06-26;修订日期:2001-07-05
作者简介:李惠(1937-),男,教授,主要从事金矿和有色金属矿矿山深部及其外围盲矿定位预测.
串珠状金矿体,能在总体上形成前缘晕和尾晕,同时串珠状矿体中每个矿体又有自己的前缘晕和尾晕,如串珠状矿有上、下2个矿体,上部矿体有自己的尾晕,下部矿体有自己的前缘晕,但其规模小于总体前、尾晕,上、下2个矿体相近时二者往往叠加在一起。
(3)不同成矿阶段形成的矿体,各有相似的地球化学分带结构,即有自己的前缘晕和尾晕。
(4)先形成的金矿体及其原生晕,当有后期成矿热液叠加时,成矿元素和伴生元素等往往会发生活化转移,对原来矿体(晕)的分带结构有一定影响,但实际资料表明,这种变化不会破坏原来的分带特点。
叠加后的分带是2个阶段的叠加结果。
(5)不同阶段形成的矿体(晕)在构造空间上有多种叠加形式,形成了金矿原生叠加晕的复杂叠加结构,在论述典型金矿床的原生叠加晕模型的基础上,总结出了热液金矿
床的原生叠加晕理想模型,确定了盲矿预测准则和标志。
2
大型金矿的原生叠加晕理想
模型
金矿床(体)多期多阶段叠加成矿成晕在
构造空间上的叠加形式或叠加结构比较复杂,有多种叠加形式,通过对典型金矿床叠加成矿成晕模型的综合对比总结其共性可概括出4种形式的叠加晕理想模型,应用最广泛的是模型2、3(图1、2)。
3
金矿叠加晕应用于找矿的五条准则
根据金矿不同情况叠加晕分解合成的特
点,总结出了应用叠加晕找盲矿和判别金矿剥蚀程度的5条准则:
(1)当Au 异常强度较低时,如果有Hg
,
卷
期李惠:大型金矿盲矿的原生叠加晕和预测准则
4结束语
所建大型热液金矿床原生叠加晕理想模型和用于盲矿预测的5条准则,为在矿区深部及其外围盲矿定位预测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方法和技术,具有普遍的重要指导作用。
对某矿区预测时,以此为指导,建立其特有的
盲矿预测的叠加晕模型,会取得更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李惠.石英脉和蚀变岩型金矿床地球化学异常模式[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1.
[2]李惠.热液金矿床原生叠加晕的理想模式[J].地质与勘探,1993,29(4).
The prediction rules on primary superimposed
halo of ore of large type gold deposits
LI Hui,WANG Zhi-nong,ZHANG Wen-hua
(The Geophysical and Geochemical Institute of Geophysical
Exploration Bureau,M.M.I.,Baoding071051,China)
Abstract:The paper deals with ge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of ore-forming and halo-forming processes of Au deposits with several metallogenic stages.Ideal model of primary halo overprinting and criteria for pre-diction of large size blind Au deposits are established on studies of modeling the primary halo overprinting of large size Au deposits.
Key words:large-size Au deposit;primary halo overprinting;ideal model;criteria for prediction of blind Au deposit
4黄金科学技术第9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