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陕西某矿区的成矿规律与预测研究

合集下载

某矿区地质找矿概括及成效探讨

某矿区地质找矿概括及成效探讨

步归并 到 中组矿 脉带 中去 了 。 那么 , 组矿 脉 南 带 在 3 中段 以下 ( 0 4 即黑 云母 花 岗岩体 内1 是 否存 在 内接触 带 的矿 体 呢?矿 山地质 工作 者 依 据现 场地 质探 矿 调查 资料 ,对 矿 区成矿 规 律 进行 了综 合研 究 。 32 3 0中段 2号勘 探 线 中组 矿 脉 带 是 . 4 黑 云母 花 岗岩体 出露 凸峰 的部位 ,已探 明岩 体 的轴 向为 s 向 , 中组 (5V ) 脉 带 走 N 与 v 、9 矿 向垂 直 。上世 纪 9 O年代 初 , 区因建 通风 系 矿 统 的需 要 , 中组矿 脉带 2 勘探 线 处 , 在 号 向南 平巷 掘进 10 发现前 一 个岩 体 凸峰 逐渐 消 8m, 失 , 出 现 另一 个 岩 体 凸 峰 ( 图 2, 方 向 又 见 )壁 上见 有 2 5m 的具 有成 矿 标 志 的小 裂 隙 , -c 沿 裂 隙 的 两 侧 ,云英 岩 化 非 常 强 烈 ,还 出 现 5e 不等 的云 英 岩化 晶洞 , 晶 洞 内见到 黑 0r a 在 剖 面 上 4 0中段 以上 , 4 矿石 富含 钨 、 、 组 钨矿 、 钼矿 和微 量 的硫化 物矿 物 。 据现 场 钼 铋 辉 依 分 , 锡 组 分 ; 30中段 以下 , 石 主要 富 观察 , 向西 部 云英 岩化 越强 烈 , 小 裂隙 贫 在 9 矿 越 含矿 含 钨 、 、 组分 , 锡 铋 而贫 钼 组分 。在 平 面上 , 南 也有 变大 的趋 势 ,意味 着该 含矿 小裂 隙 向西 部 矿脉 矿石组 分 是 以钨 、 为 主 , 部 矿脉 矿 会 有变 大 的可能 。 锡 北 石 组分 是 以钨 、 、 为主 。 钼 铋 这表 明 , 区成 矿 本 3 _ 3在 30中 段南 部 岩 体 凸峰 部 位相 对 4 元 素 的矿化具 有 一定 的分 带规 律 。矿 石 主要 应 的上部 即 4 0中段 2 勘 探线 处 ,存在 一 4 号 以块状 构造 为主 , 尚有 浸 染状 、 状 、 带 状 、 条与矿 体走 向相一 致 的裂 隙构造 ,裂 隙 向下 梳 条 角 砾状 和少 量 的晶洞 状构 造 出现 。矿 石结 构 延深 至黑 云母 花 岗岩体 的顶 部 ,向西 延 长逾 主 要 有 各 种 不 同 的 自形 晶 结构 和少 量 的 交 60 倾 向 s倾 角为 6 。 0m, , 8 左右 。 裂隙宽度 为 该 代、 压碎 结构 。 2 ~0m, 灭侧 现 频 繁 , 透 镜状 产 出 , 0 6c 尖 呈 裂 3据矿床 赋存 规律 寻找 矿体 的成 效 隙 内的物 质成分 主要 是 由断 层 角砾 和挤压 破 31研 究成 矿规 律 、选 择 探 矿 目标 矿 区 碎泥 质所 充填 ,并 在砾 泥 中见有 石英 碎块 和 . 前 期 探 矿 _ 是 根 据 原 地 质 勘 探 资 料进 行 含高锰 质 钨矿 颗粒 以及 少 量 的黄铜 矿 、黄铁 丁程 的 , 矿重点 以中组矿 脉 带为 中心 , 探 同时兼 顾 矿等 硫化 物 。 由此 推测 , 组 裂隙构 造 与下 部 该 北 部 长排矿 组和 南部 锡石埂 矿组 。 因此 , 一 黑云母 花 岗岩 体有 密 切的 时空关 系 ,在深 部 在 段 时期 内 ,矿 山探矿 主要 集 中在 中组 矿脉 带 可能 隐伏着 一个 矿源 或含 矿构 造体 系 。 中进行 , 略了其 他两 个矿 组 的探 矿 工作 。 忽 随 3 . 成 矿地 质 构 造模 式 分 析 ,矿体 在 4从 剖 面 上具 有 明 显 的 斜 列 式 形 态 特 征 和 等 距

成矿规律研究

成矿规律研究

成矿规律研究成矿规律研究是矿产预测工作的核心内容,采用从点到面,点面结合的方法,解剖典型矿床,划分成矿系列并建立区域的和矿床的成矿模式,编制成矿规律图件。

第一节成矿特征研究一、典型矿床解剖典型矿床解剖工作是成矿规律研究工作的基础,要求选择工作区内在矿种、规模、成矿类型、控矿因素等方面具有代表性的矿床或矿点,进行典型矿床解剖工作。

具体要求如下:1. 控矿因素的研究控矿因素的研究是在成矿地质背景宏观分析的基础上,对控制成矿的直接地质因素进行分析研究,其前提是首先确定各类地质作用是否和成矿有关。

(1)与成矿有关的地层的研究内容:地层层序、时代、产状、空间分布、岩石组合,岩石结构构造、岩石物理性质、矿物成分,岩石化学、微量元素、不同岩性和成矿的关系。

(2)与成矿有关的岩浆岩研究内容:侵入岩三度空间形态、侵入深度、侵入期次,侵入时代、侵入角砾岩特征、自变质作用,接触带特征,岩石结构构造、剥蚀程度、矿物成分、微量元素、岩石化学、同位素成分、稀土元素分配、气液包裹体、岩石组合、脉岩、隐伏岩体的推测和圈定。

(3)控岩控矿构造研究内容褶皱构造:划分褶皱变形期,确定各期次褶皱的产状、形态、空间组合形式,确定褶皱构造演化历史及空间特征变化,确定褶皱和断裂构造的关系。

断裂构造:确定控矿和非控矿断裂,确定其形态、产状、规模、形成深度,级别划分、空间展布特征,平面和剖面形态组合特征、控矿构造期次,发生发育历史、控矿构造的性质及各期次各空间产状的性质转化特征,控矿构造和区域构造的关系及其边界条件的确定,成矿物质迁移沉淀和构造活动的关系。

(4)古构造的分析研究内容:韧性剪切带、继承性区域断裂带、火山机构、火山原生构造、火山岩浆构造带、沉积盆地,隆起和坳陷等古构造轮廓、同生构造带、造礁带等。

2. 成矿特征的研究(1)填制矿产统计卡片,内容包括矿床位置、区域构造背景、控矿因素、矿床特征、矿体特征、矿石特征等内容,附矿区平面图及典型矿体剖面图。

矿山成矿规律研究

矿山成矿规律研究

矿产资源M ineral resources 矿山成矿规律研究吴远亮,刘镇华摘要:矿山床成因主要有两种,一种为沉积型,另一种为变质型,均属层控性矿床。

本区矿床就是沉积变质型矿床类型。

本文将结合实际针对矿山成矿规律展开深入研究。

关键词:矿山;成矿规律区内主要矿体大部分位于当地侵蚀基准面之上,地形较有利于自然排水,矿床主要充水含水层富水性弱,地下水补给条件差。

矿区水文地质条件简单;区内地形地貌条件简单,地层岩性较单一,地质构造不发育,局部地带受风化作用影响,岩体的稳定性变差,露采边坡可沿不利结构面产生局部滑移。

矿区工程地质条件中等;区内附近无污染源,矿石及废石不易分解出有害组分。

为了确保采矿工程的顺利进行,针对矿山成矿规律展开分析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1 矿区地质1.1 区域地质矿区大地构造位置处于华夏板块(Ⅱ)东南加里东期造山带(Ⅲ)武功山隆起,北部为扬子陆块江南东部隆起带九岭逆冲隆起,南部为华南陆块北武夷云开—会稽山前沿褶冲带(Ⅲ1)和南侧的武功山逆冲推覆带(Ⅲ1),区域褶皱构造处于神山倒转褶皱南翼。

联圩组。

褐黄色黏土、亚黏土、含砾亚砂土,下部砂砾层及砾石层;佘田桥组。

紫红色石英砂岩、粉砂岩、钙质粉砂岩、白云岩、硅质岩、泥硅质岩;牛角河组。

灰、深灰色高碳质板岩(石煤)、硅质板岩、石英岩、粉砂质板岩及变质砂岩组成的砂板岩互层;老虎塘组—坝里组(合并表示)。

灰色白云母石英片岩、二云母石英片岩夹粉砂岩、绢云千枚岩、厚层状变凝灰质砂岩、长石石英砂岩、粉砂质板岩夹硅质岩;下坊组。

绿泥千枚岩、绿泥绢云千枚岩、含黄铁矿绢云千枚岩、含磁铁矿绢云千枚岩、含磁铁石英岩、磁铁石英岩;上施组。

浅灰色绢云千枚岩、黑云母绿泥绢云千枚岩;库里组。

黑色碳质绢云千枚岩、砂质千枚岩;板坑单元。

中粗粒斑状黑云二长花岗岩;“新余式”铁矿;矿区范围。

区域上已知矿产有。

铁矿、硅质岩矿,钾长石矿;武功山腹地一带有雅山锂铌钽矿、下桐岭钨钼矿、新坊钨矿,及煤炭、瓷土矿、石灰岩、白云岩、镁质黏土、锰等矿。

陕西省丹凤县石板沟地区铀矿特征及找矿方向探讨_石康伟

陕西省丹凤县石板沟地区铀矿特征及找矿方向探讨_石康伟

收稿日期:2018-03-22基金项目:国家铀矿整装勘查资助项目作者简介:石康伟(1984—),男,河北邢台人,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金属矿产方面的找矿规律与成矿预测。

摘要:石板沟地区大寺沟铀矿点位于陕西省丹凤县境内,与小花岔铀矿床位于同一构造线方向上。

其铀成矿条件矿化类型与光石沟、小花岔等大中型伟晶花岗岩型铀矿床具有较强的可比性。

通过对光石沟、小花岔典型矿床成矿要素的深入研究,并将该成矿要素系统引入本区,找矿方向明确,结合石板沟地区的地质、物化探特征,认为该区铀成矿条件有利,推测成矿前景较好。

关键词:丹凤县石板沟地区;铀矿;找矿方向中图分类号:P619.1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5-7676(2018)02-0029-06SHI Kangwei,DENG Linyan,CHEN Jun(Sino Shanxi Nuclear Industry Group,224Group Co.,Ltd.,Xi'an 710024,China)The Dashigou uranium mine at Shibangou area is located in the territory of Danfeng county in Shanxi province,which is located in the same structural direction as the Xiaohuacha uranium deposit.It's uranium mineralization conditions and mineralization types are relatively comparable with those of large and medium-sized pegmatite type uranium deposits,such as Guangshigou and Xiaohuacha.Based on the deep study of the metallogenic factors of the typical deposits of Guangshigou and Xiaohuacha,then the metallogenic elements are systematically introduced into the bined with geological,geophysical and ge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it is considered that uranium mineralization in this area is favorable and has a goodprospect.Shibangou area in Danfeng county;uranium;prospecting direction陕西省丹凤县石板沟地区铀矿特征及找矿方向探讨石康伟,邓林燕,陈军(中陕核工业集团二二四大队有限公司,西安710024)引言丹凤地区位于陕西省南部商州—丹凤—商南县,是北秦岭东段铀矿集中区,存在加里东期伟晶岩型与燕山期构造热液型2种铀成矿类型,该区伟晶岩型铀矿最为发育[1-4]。

陕西略阳铜厂铜矿成矿时代及地质意义_丁振举

陕西略阳铜厂铜矿成矿时代及地质意义_丁振举

第20卷第3期西安工程学院学报V ol.20 N o.3 1998年9月 JOU R NA L O F XI′AN EN GI NEER IN G U N IV ERSIT Y Sep.1998陕西略阳铜厂铜矿成矿时代及地质意义* 丁振举 姚书振 周宗桂 伍刚 (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贵阳550002) (中国地质大学地质系,武汉430074)提 要 根据铜厂铜矿床辉钼矿Re O s同位素模式年龄和黄铜矿Rb Sr同位素等时线年龄分别为889M a和359M a,并依据其地质特征和与铜厂岩体之间时空关系,认为早期铜矿化发生在889M a左右,与铜厂岩体岩浆期后热液有关;晚期铜矿化则发生在359M a左右,是伴随区域动力变质作用发生的;其矿质来源研究表明既有来自围岩的,又有来自岩体本身的;包裹体测温资料表明成矿温度集中在两个区间:高温大于300℃,低温150~200℃。

该矿床为多期、复源、多种成矿作用叠加复合的产物。

关键词 成矿年代;岩浆期后热液;动力变质;铜矿;陕西中图法分类号 P618第一作者简介 丁振举,1966年生,博士,现主要从事成矿流体及区域成矿的科研和教学工作。

铜厂铜矿床位于陕西略阳扬家坝乡,为一隐伏矿床,是迄今为止在元古界碧口岩群侵入岩中发现的最大的中型规模铜矿床。

矿区地层为一套火山沉积建造,下部以基性火山岩岩为主,上部以酸性火山岩为主体,最上部则过渡到九道拐组正常沉积岩。

火山岩变质程度不深,为绢云母绿泥绿片岩相。

铜厂地区岩浆活动频繁,除元古代火山喷发、次火山岩侵入外,还发育侵入岩浆活动,如铜厂石英闪长岩、钠长岩侵入岩体;峡口驿黑木林超基性岩体等。

与铜矿化密切相关的铜厂石英闪长岩、钠长岩组成一个复合岩体。

由于对铜厂岩体的侵位时代有不同的理解并且相差很大〔1~3〕,不同学者基于不同的理解,对岩体侵位时间、铜矿成矿时代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有不同认识。

正确认识矿化与岩体侵位之间的时空关系,不仅有助于提高铜厂铜矿成矿机制的认识,而且对在勉略宁地区寻找相同类型的矿床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建北煤矿地质构造发育规律

建北煤矿地质构造发育规律

一、矿井概况建北煤矿位于黄陇侏罗纪煤田黄陵矿区南部,行政区属延安市黄陵县腰坪乡管辖,向北经店头至黄陵县城60km。

西、北、东以南沟、干沟、杀场沟、老林沟等为自然边界,南以原建庄井田中部无煤带为界与建新煤矿相邻。

二、井田构造地处鄂尔多斯盆地次级构造单元之陕北斜坡与渭北隆起的过渡地带。

建北煤矿位于黄陵矿区西南边缘地带建庄井田,地处庙彬褶皱区北部的马栏建庄构造带,以继承性长期发育的北东北西两向交织的宽缓褶皱构造为其主要特征。

地层倾角平均为2~3°左右,并在此背景上发育了一些短轴背斜,鼻状背斜等平缓拱形隆起的次级构造,断裂不发育,仅见有一些小断层或平移断层。

2.1褶皱构造特征2.1.1井田周边褶皱王家沟背斜:位于井田西南部,为一北东-南西向延展、向南东弯凸的弧形背斜。

向北与狼牙沟背斜相交,构成了建新矿井西北部的自然边界。

辽望台向斜:位于建新矿井内,王家沟与窑上隆起带之间,轴向北东-南西,与窑上背斜南段近于平行。

其轴线沿建8、10、N303、N403、3号等钻孔向南西方向倾伏开阔。

区内轴线长约8.5km,最大宽度4.5km,最大降深幅度约150m。

两翼倾角变化不大,一般在1~3°之间。

2.1.2井田内大型褶皱根据地质勘探成果,建北井田重力异常表明该区域整体为一自东而西呈由北东转向近东西向之斜坡带。

构造形态简单。

总体趋势为一大体西倾,倾角3°左右的宽缓单斜,并在此基础上发育了幅度不大的波状起伏。

根据煤层赋存状态,结合区域资料分析可知,建北井田发育有一系列北东和北西向双向交织的褶皱构造,这些褶皱构造主要是同沉积构造,在聚煤期表现为一系列古隆起和古凹陷,并具有长期继承性发展的特点,不仅控制着煤系、煤层的分布范围和原始形态,而且也决定了当今煤层的赋存范围与形态。

建北井田主要的褶皱构造(图1)及其特征如下:图1 建北井田地质构造纲要图瓦窑坪背斜:位于井田北部外侧的瓦窑坪一带,呈北西向延展。

成矿规律与成矿预测

成矿规律与成矿预测

成矿规律与成矿预测国内成矿规律与成矿预测理论简介现代成矿预测的重要特色是强调以科学的理论为指导, 准确快速的确定找矿靶区。

在对典型地区、典型矿床剖析研究的基础上, 概括出成矿理论和成矿规律,用于新地区的成矿预测[ 1] 。

成矿理论研究专家们分别从不同的方向研究成矿规律, 取得了一些突破性的进展。

程裕淇等提出的成矿系列理论是国内广泛运用、已经相当成熟的成矿理论, 得到了广泛的推崇; 翟裕生等以成矿系统理论为指导研究区域成矿规律, 是区域找矿靶区圈定的有力理论工具; 裴荣富等以金属成矿省等级体制划分的理念来研究地球化学省与有利构造耦合成矿的规律; 於崇文等从成矿动力学角度研究成矿规律, 指导找矿实践;赵鹏大等从地质异常视角审视地质现象, 试图以不同于常规的眼光找出被忽视的矿床; 曹新志发现在成矿预测中不利的预测因素和不利的预测标志的重要性,以起决定作用的不利因素快速准确地排除伪找矿靶区; 王世称倡导的综合信息矿产预测理论在开展隐伏矿或难识别矿资源预测中的优势, 对危机矿山预测具有较大的实用价值。

1 成矿系列理论矿床的成矿系列, 指在一定的地质发展阶段、一定的地质构造单元中, 统一的地质成矿作用下形成的, 在时间、空间和成因上有密切联系的一组矿床类型。

一个成矿系列中, 可以包括不同的成因类型、不同矿种等具有一定亲缘关系的矿床。

“成矿系列”最早是由程裕淇等( 1975)通过研究中国铁矿成矿规律时首次提出“铁矿床成矿系列”的概念。

到1979年程裕淇等发表“初论矿床的成矿系列问题”正式提出矿床成矿系列的概念。

后经继续研究,1991年程裕淇等提出按三大岩类划分三个成矿系列组合、27个成矿系列。

1996年翟裕生等发表“成矿系列”专著, 对程氏的分类进行了增补, 划分出四大成矿系列组合, 42个成矿系列。

至此成矿系列理论的研究基本成熟。

成矿系列的研究思路, 翟裕生概括为: 以区域构造——地球化学为环境背景, 以构造——成岩——成矿为统一体系, 以矿床的时空演化为主线, 探讨成矿系列的形成和演化规律, 成矿系列的时空结构剖析, 是研究成矿系列的关键。

陕西省宁强县***地区席家沟金矿成矿规律研究

陕西省宁强县***地区席家沟金矿成矿规律研究
陕 西 省 宁 强 县 " - 区 席 家 沟 量 矿 成 矿 规 律 研 究 Il tt ''  ̄地
陕 西省核 工业地 质局 二 一 四大 队 王 义 忠 涂 宏 明正平 龚茂 海 邸 西京 王宏 超 王振 民
[ 要 ] 家沟金矿位 于勉、 、 摘 席 略 宁金 三 角区的 南部 。大地 构造位 置处于扬子地 台、 秦岭及松潘一甘孜褶 皱带的结合部 , 其北与勉县 略 阳一 康县一 武都深 大断裂为界与秦岭 造 山带相接 , 南以阳平关一 勉县深 大断裂为界与扬子 地 台相连 。 其 出露地层 的下寒武统 ( 1 和 中下志 留统( 1 2 已发现赋存 有金 、 、 、 、 等 多金属矿 产 , 区有较 好的成矿条 件和找矿 背景。含矿地层 为下寒 武 ) s—) 铅 锌 锰 镍 测 统, 赋矿 岩性 为晶屑凝灰质的 白云质 变砂岩 、 粉砂质板 岩、 构造 角砾 白云岩 ; 自岩浆 的热液 以及 构造热液、 来 地下热 卤水汇聚一起 , 形 成 了热液流体 , 沿通道上升过程 中不断淬取 围岩 中的金 元素 , 在 最终形成成矿热液 ; a. NN g 向平移 逆断层 组是 导矿构造 , , r 而褶皱形成
体受 多期次断裂错动呈 叠瓦状 , 单段矿体延伸长度 2 0 50 ( ) 0 - 0m;3 矿石的矿物组合简单 : 黄铁矿、 毒砂 , 赋存于黄铁 矿晶格 中; 金 脉石 矿物主要是 白云石 、 石英 、 方解石 ;4 在纵向断裂 中, () 局部发育有褐铁矿 , 向长 1 —5m, 0 —2 m, 走 0 0 厚 l 全铁 1 -3 %, 2 0 5 5 铜锌偏 高。 [ 关键词 ] 黄泥坪 席家沟 下寒武统 金矿 热液蚀 变 陕西省 宁强县 地 区金 矿普查 白2 0 年取 得探矿 权 以来 , 03 经过 构造 以席家沟一 张家 沟断裂为代表 , 为韧性剪 切带 , 剪切带宽可 达 3 余 O 多年勘查工 作 , 在岩 背上发现 I 号金矿 体 、 张家 淘发现 Ⅱ 在 号金 矿体 、 米 , 控制着产于 中下志 留统 中的金矿展布 方向 , 是主要 的含 矿断裂 , 走 在席家沟发现一条金矿化体 。由于席家 沟金 矿化体 虽然地表 出露厚度 向长 度大于 10 m; E 向断裂发育在下寒 武统 中, “ 40 近 W 对 红带” 有一定 较大 , 但反复多次采样均未 出现高 品位样 , 以往勘查重点都放在张家 的控制作用 , 故 破碎带宽度 0 — m, 向上平面呈舒缓波状的特征 。 -8 走 3 沟 Ⅱ号金矿体 和岩背上 I 号金 矿体上 。2 0 年 , 0 9 在席家沟设计 了一个 热液蚀变 : 区内岩 浆岩不甚发育 , 矿 仅在岩背上一张家梁一带 出露 钻孑 Z 4 0 ) 于 了解 金矿 化体 深 部 矿化 情况 , L(K 7 1 用 经钻 探 , 钻孔 在 为 中酸性喷 出岩一英 安岩。热液石英脉在各地层分布广泛 。石英脉呈 该 1 2 10 3 — 6 m见 到 了最 高 品位 5 9 、 . 平均 21・t真厚 度 达 1m的金矿 灰 白色 、 9 .6/、 e , 5 烟灰 色 , 在下寒 武统( 。 ) 岩背上 一带呈不规则 透镜状 , 顺层产 体 。这一发 现为该 区金矿 找矿揭 开了新篇 章。 出, 规模 较小 , 厚一 般 02 2 e 多破碎 、 .— 0m, 铁染 , 具金矿化 。在 中下志 留 1 研究 区基本情况 、 统 (。) S一 中呈 大的石英脉 , 06 42 走 向长大于 10 倾斜延深大 于 厚 .— .m, 5 m, 研究 区为黄泥坪地区席家沟地段 , 赋矿层位近东 西向展布 , 控矿构 10 顺层产 出 , 0 m, 有金 矿化显示 。蚀变 主要有硅 化 、 云母化 、 绢 绿泥石 造 近南北 向发育 。工作 区坡高 林密 , 山间小路 诸多 畅通 , 视条件 较 化 、 通 毒砂化 、 赤铁矿化 。与金 矿化关 系密切的蚀 变有硅化 、 毒砂化 、 绿泥 好 。气候 属 凉 亚热 带 山 地气 候 , 平 均 气温 1. , 平 均 降雨 量 石 化 。 年 2 年 9 17 m 全年无霜区为 2 7 , 18 m, 4 天 春秋季 阴雨连绵 , 季多暴 雨。 夏 1 矿体地 质 - 3 11区域地质 . 通过地质 草测 、 、 槽 坑探 、 等工程揭露 , 钻探 测区共圈 出金 矿化带 3 黄 泥坪地区位于勉 、 、 略 宁金三角 区的南部 。大地 构造位 置处于扬 条 , 圈定 金矿 ( ) 8 。其 中在南 部岩背上下寒 武统( 1 圈出金矿 化 体 个 ) 子地 台 、 岭及 松潘一 甘孜褶皱带的结合部 , 秦 其北测勉县一 略阳一 康县 ( ) 1 , 化 带 条 圈定 金矿( ) 5 ; 中部 席家沟圈 出金矿化带 1 , 化 体 个 在 条 圈 武 都深大 断裂 与秦岭造 山带 相接 , 其南 以阳平关一勉 县深大断 裂为 定金矿 ( ) 1 ; 北部 中、 志留统 (。 ) 出金矿 ( ) 2 , 化 体 个 在 下 s: ~圈 化 带 条 圈 界 与扬子地 台相连 , 以阳平关 一 勉县深大 断裂为界 , 为秦岭褶皱 系加 定 金 矿 ( ) 2 。 北 化 体 个 里东褶皱带 阳平关 褶皱柬 (I )南为扬子准地 台龙 门一大 巴台缘 隆 12 ; 6 I 号金矿化带 分布在岩背 上 、 崖背上 、 张家梁一带 , 地表出露线 沿 褶带 宁强褶 皱束 ( ) Ⅲ12 。工作 区位 于阳平关一勉 县断裂带 与宽川铺 下寒武统 白云岩与碎 屑岩接触带 展布 , 在地 表呈 “ 形 出露 。矿体 出 w” 断裂夹 持部位 阳平关 褶皱束 ( ) Ⅱ2 。出露地层 的下寒武 统( ) 中 露标 高 8 0 17 m。赋 矿岩性最 初认为 为下寒武统 英安岩 , 6 和 5—00 后经岩 矿 下志 留统 (。) s 已发现赋存 有金 、 、 、 、 一 铅 锌 锰 镍等 多金属矿产 。 中下 志 鉴定 为含砾 屑岩屑砂岩 、 凝灰质粉砂岩 、 硅质 白云质角砾 岩。矿石具 砂 留统金 背景值为 1. 下 寒武统背景值 为 1 . × 0 , 56 1 , 4X0 O1 1 高于金 在 质结 构 、 3 块状构造 , 氧化后地表呈紫红色 、 猪肝色 , 故称 “ 红层 ” 。蚀变主 地壳 中的丰度值 , 明它们是测 区金的矿源层 ; 说 次级断裂及 褶皱构造 、 要 为赤铁矿化 、 硅化 , 硅化越强 , 金品位就越 高。 I 号金 矿( ) 化 带控 制 石英 脉的极为发育 在为金成矿提 供丰富 的物 源和热动力条 件的 同时 , 走 向长度 10 m, 0 0 厚度 O —1 . . O m不等。矿化带呈似 层状产 出, 2 0 金矿 化 也为 金成矿提供 了 良好的导矿 、 运矿及赋矿 空间 。反 映出测区较好 的 带产 状 2 8一 3 1 。 7 。矿化类 型为蚀变岩 型。蚀变主要为赤 铁 4 。3 。 1一5 。 找矿前景 。 矿化 、 硅化 。 I 号金矿化 带圈定金 矿体 3 , 个 金矿 ( ) 2 。其 中 : 化 体 个 1 矿 区地 质 . 2 I1 一 金矿体 控制长度 4 0米 , 0 矿体厚 度 05 — .4 平均厚度 2 71 金 .3 58 m, . 3 4 ; 地层 岩 性 : 出露 地层 有 寒武 系 下统 ( ) 奥 陶系下 统 陈家 坝群 品位 1 0 19 、 . - .1×1~ 平均 品位 13 ×1 0 0, .7 0 。总体呈 近E 向展布 , W 似层 ( e) 0, 和志 留系 中下统 ( ) h S 。其中下寒武统 ( 和中下志留统 ( ) ∈) S 状 ;I 2金 矿体 控 制 长 度 10米 ,矿体 厚 度 11— .8 平 均 厚 度 一 6 . 85m, 3 是含矿层位 。寒武系下统 ( ) 主要岩性为灰色 、 色粉 砂岩 , ∈,: 紫 褐黄色 48 m; 品位 1 - .2×1 , 均品位 1 5×1 。矿体 呈 近 S .6 金 . 1 0 2 0 平 . 0 N向展 千枚岩 , 灰绿色页岩 , 黄色砂质 页岩 , 灰 灰色砂岩 , 白色 白云质灰岩 ; 布 , 灰 透镜状 。 局部为褐红色 白云质灰岩 , 浅灰一 灰色泥砂质灰岩 ; 其次为紫红 、 赤红色 席 家沟金矿化体 与 I 号金矿化 带一样 , 为下 寒武统含砾 屑岩屑砂 泥质页岩 , 粉砂岩 , 褐红色 页岩等 ; 另外 可见 少量 、 灰黑色炭质板岩 , 黑一 岩、 凝灰质 粉砂岩 、 硅质 白云质角砾岩 。控制长 2 0 , 4 米 厚度 3 米 , . 地 8 深灰色粘板 岩。岩石普遍 破碎 、 蚀变 发育 、 细小黄 铁矿多见 , 黄铁矿多 表金 品位 O 3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于陕西某矿区的成矿规律与预测研究
本文基于笔者的工作经验和相关交流,首先针对山西秦岭某矿区进行了成矿背景的分析,然后从空间、时间、含矿建造和复杂程度等方面着手,分析了该矿区的成矿规律与成矿模式,最后基于上述分析进行了相应的成矿预测。

标签:秦岭造山带;成矿预测;成矿规律
秦岭地区蕴含着丰富的矿产资源,备受国内外研究学者的关注,但是因为秦岭早善待的演化历史过于复杂,同时具备多阶段和多体制的特性,使得针对秦岭早善待的研究存在着许多的分歧。

本文从秦岭地区某矿区出发,从实际层面对该矿区已有的资料进行调查,同时结合国内外研究学者的资料,从个体的角度来推演秦岭造山带中华北南缘构造带的成矿规律,进而为华北南缘构造带地区成矿预测提供依据。

一、陕西某区域成矿背景
某矿区位于陕西省秦岭,属于宝鸡—洛南—栾川断裂带北部的华北南缘构造带的铁铜沟组,其岩层中含铁硅质岩建造发育程度不等,本质为海相火山—沉积地层经受了高级质变作用的产物。

某矿区的火山岩成分主要包括在大陆裂谷和陆缘裂谷环境中形成的中酸性岩和基性岩,包含少量陆缘裂谷环境中形成的古生代深海碎屑岩。

从成矿背景进行分析后笔者了解到,在上古生界,铁铜沟组地层主要为石炭系和二叠系,以海相沉积和海陆交互相的石煤、铝土矿、硫铁矿等为主;在中生界,铁铜沟组地层分为三叠系和侏罗—白垩系,三叠系与上古生界类似,同样是海相沉积和海陆交互相为主,到了侏罗—白垩系,地层因地壳变动变为了三角洲—湖相沉积,同时有碱钙性—碱性火山岩在该时期形成了喷溢,所以造成了同期地层轻稀土富集和高钾等特点。

该地区的侵入岩主要以燕山期的基性和中性岩为主,少量超基性岩为太古宙出露,其岩性以角闪片岩、斜长角闪岩、角闪石岩和绿泥阳起片岩为主,侵入岩经历了较强的混合岩化和变形,同时该矿区的花岗岩具壳源为“S”型,进而促进了该矿区铁矿成矿系统的形成,也构成了成矿的主要物质。

二、成矿规律与成矿模式
该矿区的主要矿物为韩旺式沉积变质型铁矿,属于该地区少数几个韩旺铁矿分布的矿区之一。

从空间上来讲,含铁建造收到构造带的强烈挤压,存在向斜褶皱形态较为严重,主要方向为NW向和NE向;从时间上来讲,经过Sm—Nd 同位素的监测,该矿区矿床的等时线年龄为印支期(218±51Ma);从含铁建造特征来讲,该矿区的铁矿体具有多层性,但各个矿层之间相互平行,局部侵入岩为花岗伟晶岩。

根据地质资料,该矿区的含铁建造层序从上到下依次为:以角闪片岩、角闪石岩和斜长角山岩为主的190m铁矿层互层;以绿泥阳起片岩为主,局部夹黑云市营片岩的121m岩层;黑云变粒岩的6m岩层。

整体来说该矿体的内部单层矿较薄,夹层较多,非常复杂。

但是矿石的品味变化均匀,以磁铁矿为主,掺杂有黄铁矿化和黄铜矿化的现象。

同时该矿区的航磁的磁异常量较低,方向也较为一场,整体呈NW向展布。

三、基于陕西某矿区的预测
针对该矿区的情况对华北南缘构造带进行成矿预测,首先对秦岭地区铁矿基本条件进行分析,最后根据该矿区铁矿基本条件,依托铁矿遥感找矿模型构建,计算得出铁矿储量。

该矿区铁矿为近东西向构造控制矿带。

向中秦岭西成与镇旬盆地北侧边界的断裂带都对该矿区地区起挟持的作用,这两个断裂带对该区的岩浆活动和沉积构造起着控制作用,在长期的相互作用中,同时对地下的成矿液之间的凝聚起到重大的作用。

这几种断裂带的相互交汇,形成了构造网结,形成的网结对控岩和控矿起着重要的作用。

在该矿区地区的盆地内这种形成的网结发育十分快速,对控矿起着最直接的因素。

北西向断裂在形成的网结部位产生进一步的活动、形成过渡转化,一系列新的西北向的断裂破碎带,这些断裂破碎带是成矿液的运输通道,对矿体的形态产生控制空间分布的作用。

基于该矿区铁矿的基础分析,确定不同岩石对矿产含量的影响系数,根据建立的该矿区铁矿遥感找矿模型,进行铁矿储量计算,最后得出该矿区铁矿金属资源量达1894.96 万吨。

铁矿类型为磁铁矿。

其磁铁矿具有厚度大、埋藏浅、品位高等资源优势。

四、总结
本文针对性的分析了陕西秦岭某矿区,并且提出了华北南缘构造带的成矿预测。

笔者有幸跟随领导和同事长期于野外矿山进行研究,从秦岭造山带的典型矿区来推演预测该地区的成矿条件、成矿特征和控矿因素,依托對该矿区基本条件的分析,计算出磁铁矿的储量,揭示成矿系统的内部结构和成矿机理,总结区域成矿规律、找矿标志,以指导秦岭造山带区域成矿预测和找矿。

参考文献:
[1]任良良,王润涛,张承玉,魏江,田华.构造叠加晕找矿法在云南省杨梅田铜矿床深部盲矿预测中的应用[J].地质找矿论丛,2019,34(02):315-320.
[2]黄文斌,罗先熔,贾飞,王伟,郑超杰,杨笑笑,何旺.陕西汉南碑坝地区土壤地球化学特征及找矿预测[J/OL].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1-8[2019-07-04].https:///10.19658/j.issn.1007-2802.2019.38.09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