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它到底指的是什么-美辑编译
SCI和SCIE有什么区别-美辑编译

SCI和SCIE有什么区别-美辑编译
SCI和SCIE有什么区别?二者乍一看只有一个字母之差,SCI和SCIE既有区别又有联系,SCI就是最早进入的SCI期刊目录的刊物,而SCIE是后来进入目录的一些刊物的光盘版,也可以叫做扩展版,严格来说,光盘版或是扩展版不能算作是SCI刊物,但是有些SCIE刊物影响因子很高,其实和影响因子无关,SCIE主要是看发表文章与引用情况的比率。
SCI相当于EI核心,而SCIE相当于EI非核心,虽然你偶尔发现SCIE的影响因子可能比SCI还高,但就其影响价值仍不如SCI。
ISI通过它严格的选刊标准和评估程序挑选刊源,而且每年略有增减,从而做到其收录的文献能全面覆盖全世界最重要、最有影响力的研究成果。
办的比较好SCIE杂志可能成为SCI杂志,而办的较差的SCI杂志可能变为SCIE,甚至被SCI和SCIE所放弃。
其实SCI和SCIE二者在选刊上并没有什么本质的区别,只是收录的期刊数不同,随着刊物网络版的普及,二者区别更加微乎其微了,但是有些单位还是比较重视SCI及SCIE的区别,所以作者在选择刊物时要注意本单位的具体要求。
SCI文献检索,你会么?-美辑编译

SCI文献检索,你会么?-美辑编译简介「科学引用文献索引」Science Citation Index (简称SCI )收录50个国家发行约3300种重要科技期刊,作为其引用文献索引,提供各期刊及其刊载文献的“引用与被引用”之相关数据,可使论题相近的论文产生关联性,收录的文献再分100多项主要科技专业选辑。
其收录的主题范围包括:生命科学、物理、化学、地球科学、农业、生物、环境科学、工程、技术及应用科学等。
本数据库始自1980年,含摘要但并无全文。
「社会科学引用文献索引」Social Science Citation Index ( 简称SSCI )收录超过1700种社会科学期刊文献与相关书目,及3400种以上与社会科学相关之领域的期刊,涵盖领域包括:人类学、行为科学、商业、地理学、经济学、教育、信息科学、法律、政治、经神病学、心理学、社会学、社会工作及都市研究。
本数据库始自1981年(不含摘要与全文),1992年起含摘要但并无全文。
重要性SCI在世界各国学术界中具有相当的权威性,在国内不仅是国科会作为评估个人研究成果及科学期刊水平所依据的重要参考资料,甚至在各医学院或医学中心考虑教员升等时亦以此作为评估个人成就之依据。
无论国内外,是否被SCI所收录及SCI 评估之高低,皆是判定科学期刊优劣的重要参考。
相关资料另一个相关数据库--JCR(Journal Citation Report)ISI将SCI及SSCI收录的数千种期刊加上另外上千种受注目的科技及社会科学期刊合并,经两年的评估及统计后,算出各期刊的影响指数(Impact factor)、被引用及引用半生期(Cited &Citing Half-Life),并按其影响指数之高低排名次序(Impact factor太低的不予收列),而将其结果列于第三年的「期刊引用报告」(Journal Citation Report)之中,于每年年底出版。
故JCR 与SCI或SSCI 之时间差是JCR慢两年;JCR 与SCI或SSCI 所收录的期刊不完全相等,亦无「包含」关系。
三类常见医学SCI写作-美辑编译

三类常见医学SCI写作-美辑编译医学SCI写作对于每个医学科研工作者而言都是十分重要的,因而在写作医学SCI的时候,我们需要了解许多内容。
而其最基础的便是,如何区别三类常见医学SCI文章的写作。
第一种:original artical 论著论著是医学论文体裁中常见的一种表现形式,具有特定的概念。
它是作者将自己的科研、临床、教学的成果、经验、体会,以严密的逻辑论证、规范形成的文字作品,是医学论文中最具典型性和代表性的文体。
它分一个基础性和临床性文章,基础性文章就我国现在普遍在发的文章,属于前瞻性的一个研究,通俗的一个说法就是我们假设一个思路,然后通过实验来得出一个结论来证明我这个思路,得出的结果两种情况一个是阳性(符合我的思路)一个是阴性的(不符合)大家不要认为阴性的结果就发不了SCI,阴性的同样可以发上SCI,可以想象它告诉了我们这样的思路是的不出来这样的结果,也是对国际科研的一个贡献。
第二种:case report 病例报道病例报告是医学论文的一种常见体裁,通过对一两个生动的病例进行记录和描述,试图在疾病的表现、机理以及诊断治疗等方面提供第一手感性资料的医学报告。
病例报告是医学期刊中常见的一个栏目。
过去,病例报告类论文多是报告一些首次发现的新病例,如艾滋病、军团病都是通过病例报告被人发现的。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病例报告类论文目前已主要集中在已知疾病的特殊临床表现、影像学及检验学等诊断手段的新发现、疾病的特殊临床转归、临床诊断治疗过程中的特殊的经验和教训等。
病例报道是我们临床老师很喜欢用到的,都觉病例报道比临床文章容易发,800 到1500 个字,8 到10 篇的参考文献就可以了,但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SCI 期刊接受病例报道必须满足以下三点中其中之一就可以。
如果都不满足是投不上的:(1)病例报道必须是首例的一个报道(2)必须是罕见的,具有独特性的。
(3)报道出来后能够证明某个专家的假说或者理论的。
如何书写 SCI 论文的标题-美辑编译

如何书写SCI 论文的标题-美辑编译本文讲述一篇SCI 论文的标题如何书写。
SCI 论文的标题应该以最恰当、最简明的词语来反映论文中最重要的特定内容,因此,必须用心斟酌选定。
SCI 论文的标题(Title)又称为「题目」、「题名」或「文题」,是该论文的重要组成部分。
有的标题还包括副标题或引题。
一篇SCI 论文一般还有若干段落标题,也称为层次标题或小标题。
一般而言,写好SCI 论文的标题还是很难的。
但是实际上很多人写论文标题时,并不很重视,往往写得不准确、不恰当,从而影响整个论文的形象与质量。
SCI 论文标题的重要性就像我们平时看报纸先看标题一样,审稿人一般首先查看SCI 论文的标题(和/或作者)。
如果感兴趣,再看摘要。
如果还有兴趣,他们看论文中的图和表,然后通读全文。
因此SCI 论文标题的好坏直接影响对论文的第一印象。
论文标题是一篇论文给出的涉及论文范围与水平的第一个重要信息,有画龙点睛的作用。
有人认为,SCI 论文标题是文章的一半。
SCI 论文的标题是否反映SCI 论文内容是审稿评估标准之一。
SCI 论文的标题是文摘、索引或提录等情报资料的重要组成部分。
目前,文献或资料的检索主要依赖于计算机网络系统。
SCI 论文标题是查寻的根据。
因此,如果你的标题不充分,很少有人会找到你的结果或阅读你的论文,从而影响你SCI 论文的引用次数和交流。
SCI 论文标题的要求最佳标题的标准是用最少的必要术语准确描述论文的内容。
写作要求准确(accuracy)、简洁(brevity)、清楚(clarity)和吸引人(attractive),反复斟酌后确定标题。
准确作为SCI 论文的「标签」,论文标题要能准确表达论文内容,恰当反映所研究的范围和深度,应该与SCI 论文的内容非常贴切,即题要扣文,文也要扣题,毫不含糊。
这是撰写SCI 论文的基本准则。
读者和审稿人一看就知道你的论文是研究什么的,有什么发现。
标题不应过于华丽或承诺太多。
关于SCI期刊论文的整体详解

关于SCI期刊论文的整体详解美国《科学引文索引》 (Science Citation Index,简称SCI)是一种多学科的科技文献检索工具 ,由美国科学信息研究所(Institute for Scientific Information,简称 ISI)主办 ,1 961年创刊 ,以布拉德福 (S. C. Bradford)文献离散律理论、以加菲尔德 (E. Garfield)引文分析理论为主要基础 ,通过论文的被引用频次等的统计 ,对学术期刊和科研成果进行多方位的评价研究 ,从而评判一个国家或地区、科研单位、个人的科研产出绩效 ,来反映其在国际上的学术水平。
因此 ,SCI是目前国际上被公认的最具权威的科技文献检索工具。
所谓引文 (Citation),就是被引用的文献 ,即原始文章所附的参考文献 (Reference);引文索引 (Citation Index),就是以引文著者的姓名为标目 ,用来检索该著者被别人引用的文献的数量和内容的一套索引。
引文索引为 SCI所独创。
1 SCI的收编范围SCI的收编范围很广 ,主要收录自然科学的各个学科 ,包括化学、物理学、生物学、环境科学、医学、药学、工程技术、农业等 ,侧重基础科学的研究方面。
其文献来源涵盖 45个国家或地区的最具影响力的期刊 560 0多种 (扩大版 )〔1〕,收录的主要是期刊论文和学术论文。
2 SCI的结构体系SCI由引文索引、来源索引、轮排主题索引二部分组成 ,其中 ,引文索引文又可分 :作者引文索引 ,无名引文索引 ,专利引文索引 ;来源索引可分为 :来源出版物表、团体索引、来源作者索引等。
因此 ,利用 SCI检索的途径很多 ,非常方便。
3 SCI的功能通过 SCI统计数据 ,我们可以掌握 :某位著者的论文曾被何人引用 ,该著者有多少篇论文被引用过 ,某篇论文被引用多少次。
以此了解该著者科学研究的进展情况 ;可以掌握国际上的同行或者竞争对手的现状。
sci论文修改说明-美辑编译

sci论文修改说明-美辑编译在SCI论文投稿阶段,如果是要求写作者通过一些语句和格式的修改即可发表,这也是所有投稿者都最愿意看到的一种结果。
但是现实并非如此,多数投稿中遇到的是语言问题。
又加上在SCI论文修改方法上有一定的欠缺,为此很多的投稿者在修改后还是会被拒稿。
为此辑文编译就SCI论文修改经验总结了以下投稿者能够轻松掌握的sci论文修改方法。
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一、在投稿者中被拒的原因有多种,然而多数投稿中遇到的是语言问题。
由于我们是非英语为母语的国家,加之对SCI论文的写作规范缺乏一定了解,所以很多投稿者的英文稿件在语言上会出现难被看懂的情况。
审稿人审稿时有些句子看不懂,从而影响对文章意义的理解。
为了避免这种影响,投稿者也就是论文作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找到合适的SCI论文修改团队辑文编译协助完成稿件修改。
二、除了以上遇到语言问题可以找辑文编译协助修改稿件外,SCI论文修改最传统的方法是自己审阅,自己的论文肯定还是自己最了解,通过反复阅读最起码要保证不能存在语言表达方面的问题,比如语句通顺,上下文连贯等。
自己审阅应该注意一些技巧,比如合理的使用一些自己专属的修改符号,修改内容分类系统的整理,保持修改面的整洁,避免造成文字混乱造成不必要的时间损失,时间就是金钱。
然而这种方法需要在修改后请发表过SCI论文的人看看比较好。
三、除此之外,最实用的方法就是他人审阅,自己的能力毕竟是有限的,所以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可以借助导师或者相关专业的sci论文修改团队比如辑文编译的力量给自己的论文加分,往往有经验的导师或者团队都可以从专业的角度纠正你论文当中的不足,还可以提供你所需要但是较难获得的数据来增加论文的说服力,寻找专业团队提供理论数据分析这一方法现在已经普遍化。
从sci论文修改第一种方法中可以看出投稿者如果不具备足够的相关领域论文英文语言的写作水平,最好找专业的SCI母语润色团队辑文编译;第二种方法是稿件的自我审核,这一个方法虽然自己心里有数,但是在修改审核后要请有经验的看看,或者请专业的评估机构进行稿件的评估,从而根据评估的结果做好进一步的准备;第三种方法是比较有保障的,在修改被拒的稿件本来就是存在着风险的,然而又要面对风险。
SCI论文最常用的九大翻译技巧-美辑编译

SCI论文最常用的九大翻译技巧-美辑编译中国学者在SCI论文写作中最常用的就是英汉两种语言,但是它们在语法、词汇、修辞方法等方面存在很大差异,因此在进行英汉互译时必然会遇到很多困难,使用一定的翻译技巧作可以使得译文比较流畅和专业。
常用的翻译技巧增译法、减译法、转换法、拆句法、合并法、正译法、反译法、倒置法、包孕法、插入法、重组法和综合法等。
增译法和减译法指根据英汉两种语言不同的思维方式、语言习惯和表达方式,在翻译时增添一些词、短句或句子,以便更准确地表达出原文所包含的意义。
这种方式多半用在汉译英里。
另外,在汉译英时还要注意增补一些原文中暗含而没有明言的词语和一些概括性、注释性的词语,以确保译文意思的完整。
总之,通过增译,一是保证译文语法结构的完整,二是保证译文意思的明确。
而减译法相对应的一种翻译方法,即删去不符合目标语思维习惯、语言习惯和表达方式的词,以避免译文累赘。
增译法的例句反之即可。
拆句法和合并法这是两种相对应的翻译方法。
拆句法是把一个长而复杂的句子拆译成若干个较短、较简单的句子,通常用于英译汉;合并法是把若干个短句合并成一个长句,一般用于汉译英。
正译法和反译法这两种方法通常用于汉译英,偶尔也用于英译汉。
所谓正译,是指把句子按照与汉语相同的语序或表达方式译成英语。
所谓反译则是指把句子按照与汉语相反的语序或表达方式译成英语。
倒置法在汉语中,定语修饰语和状语修饰语往往位于被修饰语之前;在英语中,许多修饰语常常位于被修饰语之后,因此翻译时往往要把原文的语序颠倒过来。
倒置法通常用于英译汉,即对英语长句按照汉语的习惯表达法进行前后调换,按意群或进行全部倒置,原则是使汉语译句安排符合现代汉语论理叙事的一般逻辑顺序。
有时倒置法也用于汉译英。
此时此刻,通过现代通信手段的奇迹,看到和听到我们讲话的人比整个世界历史上任何其他这样的场合都要多。
转换法指翻译过程中为了使译文符合目标语的表述方式、方法和习惯而对原句中的词类、句型和语态等进行转换。
SCI论文,它到底指的是什么-美辑编译(精选5篇)

SCI论文,它到底指的是什么-美辑编译(精选5篇)第一篇:SCI论文,它到底指的是什么-美辑编译SCI论文,它到底指的是什么-美辑编译在理工科的研究领域中,SCI论文算是比较重要的研究成果,现在很多学校也将SCI论文作为考核指标之一。
我也介绍了很多SCI论文写作的相关内容。
那么,说了这么多SCI论文,你知道它到底是啥意思么?考虑到很多人还不知道SCI到底是什么,怎么来的,今天就来进行一个简单的扫盲。
就像微博里的人际关系错综复杂一样,文献与文献之间的关系也一样。
每一篇文章的后面都要引用一定数量的文章作为参考文献,而这些参考文献又会引用一定数量的文章作为参考文献,这就造就了文章与文章之间复杂的引用关系。
人类所有的科学成果都与这种相互借鉴与引用分不开关系,所谓的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大抵就是如此。
这种错综复杂的关系导致了两篇文章之间有如下4种关系:1.你引用我2.你被我引用3.我俩的研究话题相关但是互不引用4.我俩的研究话题无关基于两篇文章间这4种关系,美国的情报专家尤金·加菲尔德提出一种对某个研究话题做三维拓展分析的研究理论。
假如我在阅读一篇文章A的时候,在A的参考文献中发现了B,又从B的参考文献中发现了C,这种从A到C的维度就是越来越早;假如我在阅读到A文献之后发现,B引用了A,C引用了B,那么这种从A到C的维度就是越来越新;假如我在阅读文献的时候发现,A、B和C在研究话题上是相关的,但互相之间没有引用,这种维度就是越来越广。
这三种维度保证了科学研究的完整性,基于此,这位美国情报专家创办了ISI机构(美国科学信息研究所),全面梳理了论文引用间的各种关系,大大提高了科研人的工作效率。
他们整理的数据库就是大名鼎鼎的Web of Science,其中期刊方面的数据库知名的有:理工科的SCI(Science Citation Index,科学引文索引)社会科学的SSCI(Social Sciences Citation Index,社会科学引文索引)艺术人文的AHCI(Arts & Humanities Citation Index,艺术与人文引文索引)还有一些别的期刊这里就不列举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SCI论文,它到底指的是什么-美辑编译在理工科的研究领域中,SCI论文算是比较重要的研究成果,现在很多学校也将SCI论文作为考核指标之一。
我也介绍了很多SCI论文写作的相关内容。
那么,说了这么多SCI论文,你知道它到底是啥意思么?
考虑到很多人还不知道SCI到底是什么,怎么来的,今天就来进行一个简单的扫盲。
就像微博里的人际关系错综复杂一样,文献与文献之间的关系也一样。
每一篇文章的后面都要引用一定数量的文章作为参考文献,而这些参考文献又会引用一定数量的文章作为参考文献,这就造就了文章与文章之间复杂的引用关系。
人类所有的科学成果都与这种相互借鉴与引用分不开关系,所谓的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大抵就是如此。
这种错综复杂的关系导致了两篇文章之间有如下4种关系:
1. 你引用我
2. 你被我引用
3. 我俩的研究话题相关但是互不引用
4. 我俩的研究话题无关
基于两篇文章间这4种关系,美国的情报专家尤金·加菲尔德提出一种对某个研究话题做三维拓展分析的研究理论。
假如我在阅读一篇文章A的时候,在A的参考文献中发现了B,又从B的参考文献中发现了C,这种从A到C的维度就是越来越早;
假如我在阅读到A文献之后发现,B引用了A,C引用了B,那么这种从A到C的维度就是越来越新;
假如我在阅读文献的时候发现,A、B和C在研究话题上是相关的,但互相之间没有引用,这种维度就是越来越广。
这三种维度保证了科学研究的完整性,基于此,这位美国情报专家创办了ISI机构(美国科学信息研究所),全面梳理了论文引用间的各种关系,大大提高了科研人的工作效率。
他们整理的数据库就是大名鼎鼎的Web of Science,其中期刊方面的数据库知名的有:
理工科的SCI(Science Citation Index,科学引文索引)
社会科学的SSCI(Social Sciences Citation Index,社会科学引文索引)
艺术人文的AHCI(Arts & Humanities Citation Index,艺术与人文引文索引)
还有一些别的期刊这里就不列举了。
这下你明白了吧,我们所说的SCI就是理工科的科学引文索引数据库。
要想知道一篇英文论文有没有被SCI检索,通常情况下只需要在web of science上检索一下。
能检索到的就是被SCI检索,否则就是没有被SCI检索。
当然也有特殊情况,如果你的文章比较新,在期刊官网已经刊登,但是web of science上还不能检索到,这种情况也是有的。
ISI机构对数据库中文章之间的引用关系进行了一个排名,并创立了影响因子的概念,我会在明天的文章中给大家具体介绍一下什么是影响因子,通俗的说就是被引用得越多表明文章质量越高。
我们经常听到的关于SCI核心期刊的概念就是在这个数据库中被引用数比较多的一些期刊的总称。
后来南京大学的一位教授在国内大力推崇这种理念,所以现在SCI已经逐渐变成国内很多高校或者研究机构的成果评价标准之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