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的国际环境与中国的外交战略
当前国际战略形势与中国的对外关系

浅谈当前国际战略形势的变化内容提要当今时代的主题是和平和发展,因此,当前的国际战略形势是总体趋向缓和。
但是,由于民族,宗教,矛盾和边界,领土争端而导致的局部冲突仍然时起时伏,国际战略形势依旧复杂多变。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的综合国力不断的增强,国际地位和影响与日俱增。
我国在对外关系上,仍然是主张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
进入新世纪后,我国面临一个新的战略机遇期。
我们必须要随时准备抓住机遇,迎接挑战,谋求和平与发展,集中精力发展我国社会生产力,提高全国人民的生活水平。
关键词当前国际环境战略形势对外关系让我们来分析一下当前国际的战略形势:从经济发面来说,自从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发展的一个最明显的趋势就是经济全球化。
经济全球化是世界范围内生产力发展的客观结果,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的客观趋势。
应该说,经济全球化是一种有着多方面和多层次内容的复杂的社会经济现象。
经济全球化的主要表现是:1.资本的国际化,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经济迅速发展,资本流通越来越快,而且主要表现在资本的流通上面已经没有了地域的界限,而是全球性的资本流通。
2.贸易的国际化,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2000度报告》统计,1992----1999年世界贸易量年均增长率远远高于世界生产的增长。
1997年世界贸易增长9.7%,世界生产增长了4.1%。
1998年和1999年由于受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世界贸易的增长有所回落,分别为4.2%和4.6%,但仍然高于世界生产增长率的2.5%和3.3%。
其他各方面资料也都显示从90年代以来,国际间的贸易已经越来越频繁,越来越深入!3.金融全球化,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各国普遍的取消或放松金融管制,各国间的金融流通和交流也越来越广泛,这不仅表现在金融领域个部门间的交流,还表现在各专业金融领域相互开放,而且各国都扩大了国内金融市场的开放度,允许外国金融或非金融机构更多的参与和介入的机会。
当前国际形势与中国的应对策略

当前国际形势与中国的应对策略
当前国际形势充满了不确定性和剧变,面对的危机也越来越多,中国作为联合国安理会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在国际社会环境下一直注重建立良好的国际关系,并重视发挥和平处理外交冲突的作用。
在此背景下,中国提出了以下应对策略:
一是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中国一贯致力于改善和促进各国关系,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国际关系发展的重要基础,努力促进国际政治稳定和发展,推动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等进程,促进和平解决全球性热点问题。
二是大力发展同各国的外交关系。
中国将坚持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致力于继续拓展与各国的经济合作、文化交流和人文往来,提高地区国家间彼此了解和信任水平,以期实现彼此间共赢发展。
三是建立国际反恐体系。
中国将坚持寻求和平利用国际事务的原则,努力建立一个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反恐国际体系,开展预防、控制与处理犯罪的国际协作。
四是积极推进国际贸易自由化。
中国将积极参与各类国际贸易谈判,积极推进贸易自由化和便利化改革,提高外国投资环境,扩大世界贸易和投资流动性,实现贸易畅通、贸易共赢。
五是大力发展人道主义研究与救援。
中国积极参与在抗击自然灾害、缓解社会危机等方面进行的国际救援和支援工作,充分发挥国家作为关怀人口安全、确保民生和平安全的重要力量。
总而言之,中国在国际形势下,将坚持和平处理国际纷争的原则,加强与国际社会的相互尊重、合作、交流、分享,全面推进全球发展、增进国际友谊,旨在建立一个公平、合理、全球性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促进世界和平发展。
当前国际形势与中国外交

当前国际形势与中国外交摘要: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变革大调整之中。
和平与发展人仍是时代的主题,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已经成为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
世界多极化不可逆转,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科技革命加速推进,全球和区域合作方兴未艾,国与国相互依存日益紧密,国际力量对比朝着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方向发展,国际形势总体稳定。
同时世界仍然不安宁。
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依然存在,局部冲突和热点问题此起彼伏,全球经济失衡加剧,南北差距拉大,传统安全威胁和非传统安全威胁相互交织,世界和平与发展面临诸多难题和挑战。
中国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新中国成立60年来,随着国际和国内形势变化,在不断总结外交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我国外交政策在不断的发展、变化、完善和丰富,逐渐形成了一整套适合我国国情并始终贯彻的对外政策的基本原则。
关键字:和平..国际形势......和谐..经济..发展...政治..稳定..多极化当前国际形势1.世界政治对多极化1991年,苏联解体、华沙条约组织的解散标志着两极格局的终结。
两级格局的终结给世界各种政治力量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机会,冷战时期的力量结构和平衡机制被打破,各种力量竞相角逐、分化组合力争在新的格局中为自己取得有力的地位。
世界政治走向多极化是大势所趋,但其发展不会一帆风顺。
多极化格局将是一个曲折、漫长的过程。
多极化格局的形成是世界力量的重新组合和利益重新分配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各国都把国家利益放在对外关系的首位。
冷战结束后,在国际旧秩序的运行机制下,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依然存在。
美国想构建单级世界,谋取世界霸权,南北贫富差距不断扩大,全球化条件下第三世界国家的整体利益呈分化态势,在国际舞台上合力作用的发挥受到制约,国际新秩序的建立还将有一个长期的过程。
2.国际形势总体和平,局部动荡当前国际形势用一句话概括就是:和平与发展成为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国际形势在总体上是和平的,大多数国家都把发展本国经济作为第一要务。
国际形势与中国外交

国际形势与中国外交1. 引言国际形势对中国外交发展起着重要的影响。
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国际关系越来越复杂,各国之间的互动日益紧密。
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其外交政策和外交战略也在不断适应和应对国际形势的变化。
本文将分析当前的国际形势对中国外交的影响,并探讨中国外交在应对国际形势挑战的过程中的策略和作为。
2. 当前国际形势概述近年来,国际形势面临巨大的挑战和变化。
一方面,全球经济增长乏力,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各国之间的贸易争端频发;另一方面,地缘政治的紧张局势不断升级,恐怖主义蔓延,气候变化和环境问题日益严峻。
此外,全球治理体系面临着重大变革,各国的角力和竞争也在不断加剧。
3.影响中国外交的因素3.1 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为中国外交带来了机遇和挑战。
中国作为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积极参与全球经济合作和全球产能合作,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中国努力推动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通过“一带一路”倡议和自贸区建设等方式,促进地区和世界的发展繁荣。
但是,在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背景下,中国也面临诸多挑战。
国际贸易摩擦、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给中国的外贸环境带来了不确定性,需要中国积极参与国际贸易规则的制定和更新,以维护国家利益。
此外,中国面临着资源和环境问题的严峻挑战,需要与其他国家加强合作,推动可持续发展。
3.2 地缘政治的不稳定性当前地缘政治的不稳定性对中国外交造成了重要影响。
各种矛盾和冲突纠纷不断升级,地区和国际局势面临巨大挑战。
例如,南海争议、朝鲜半岛核问题、伊朗核问题等都对中国外交提出了严峻考验。
中国坚持通过和平解决争端的原则,推动对话和谈判,维护地区和世界的和平稳定。
中国积极参与地区合作机制,努力推动建立和平、稳定、合作的地区安全架构。
同时,中国也在积极推动相关议题的解决,为地区的和平发展提供积极贡献。
3.3 全球治理体系的变革当前,全球治理体系正经历着重大变革,传统大国的力量相对下降,新兴市场国家的崛起,多边主义与单边主义的较量,国际组织的机制改革等都给中国外交带来了新的挑战。
当前国际形势与我国的外交政策

当前国际形势和我国的外交政策外交是内政的延续,强大国力是外交的坚强后盾。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国际形势与我们的现实生活密切相关,世界少不了中国,中国离不开世界。
中国外交政策的宗旨就是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世界发展。
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变革大调整之中。
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已经成为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
世界多极化不可逆转,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科技革命加速推进,全球和区域合作方兴未艾,国与国相互依存日益紧密,国际力量对比朝着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方向发展,国际形势总体稳定。
同时,世界仍然很不安宁。
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依然存在,局部冲突和热点问题此起彼伏,全球经济失衡加剧,南北差距拉大,传统安全威胁相互交织,世界和平与发展面临诸多难。
中国坚定不移地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这一政策的基本目标是维护中国的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为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创造一个良好的国际环境,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其主要内容包括:1、中国始终奉行独立自主的原则。
2、中国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
3、中国积极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4、中国愿意在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同所有国家建立和发展友好合作关系。
5、中国实行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政策,愿在平等互利原则的基础上,同世界各国和地区广泛开展贸易往来、经济技术合作和科学文化交流,促进共同繁荣。
6、中国积极参与多边外交活动,是维护世界和平和地区稳定的坚定力量。
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是维护我国的独立和主权,促进世界的和平和发展。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是中国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是符合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根本利益的。
然而中国外交目前主要有三大难题:一是台湾问题。
中国是大国中惟一没有实现统一的国家。
二是中国选择的政治道路是独特的,一些西方国家不愿信任这种选择。
三是中国所处的东亚地区可能是国际关系最复杂的地区,大国小国、各种宗教力量等集中于此。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战略构想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战略构想随着中国的崛起,中国的外交也逐渐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战略构想,作为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重要内容,关系到中国对外发展和国际关系的形势。
在这样一个不断变幻的国际环境中,我们需要有更加清晰的独特视角,了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战略构想,从而更好地回应当前国际形势和挑战。
一、战略思想1.和平发展:中国在发展中是维护和平的力量,而不是威胁和平的力量。
这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核心价值观。
和平发展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基本方针,也是中国走向世界的一个基本准则。
同时,中国也希望通过和平发展来推动世界和平与发展进程。
2.互利合作:互利合作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一个基本原则。
中国在各方面尊重所有国家的权益和发展需求,致力于建立和谐的国际合作关系。
通过互利合作,中国可以加强与各国的联系和友谊,推动经济和文化的交流,促进发展。
3.主权平等:主权平等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一个重要原则。
中国坚持按照联合国宪章等国际法律和国际准则处理国际关系,维护和平、稳定和安全。
在国际关系中,中国主张各国之间要平等相待、相互尊重,共同建设一个和谐的国际环境。
二、战略目标1.增进国家安全: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战略目标之一是增进国家安全。
中国依据自身发展需求,坚持按照国家利益和平安全需要,有序增强国防和军队实力。
同时,中国倡导同各国进行对话,推动建立合作共赢的国际安全环境。
2.推进经济发展:推进经济发展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另一个主要目标。
中国将外交与经济发展紧密结合在一起,倡导建立公平公正和可持续的国际贸易体系。
通过加强与各国的经济和金融合作,促进国内外市场的对接,打造新型的国际合作平台,推动世界经济的繁荣发展。
3.推进国际治理:推进国际治理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战略目标之一。
中国倡导推动国际治理体系的改革,提高发展中国家在国际治理结构中的地位和作用。
同时,中国加强同主要国际组织和机构的合作,推动国际合作进程,推进全球治理体系的完善和发展。
2024年从实践角度看中国外交政策

2024年从实践角度看中国外交政策摘要本文档旨在分析2024年中国外交政策的实践视角,涵盖国际关系理论、国家利益、外交战略及具体行动等方面。
本文将综合运用国际关系理论分析方法,对中国外交政策进行深入解读,为理解中国在复杂国际环境下的外交行为提供参考。
1. 引言2024年中国外交政策的实践视角,旨在探讨如何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1. 国际关系理论对中国外交政策的影响;2. 国家利益在外交政策中的体现;3. 外交战略及具体行动分析;4. 对外交政策实践的评价与展望。
2. 国际关系理论对中国外交政策的影响中国外交政策受到多种国际关系理论的影响,主要包括现实主义、建构主义和合作主义。
在现实主义视角下,中国强调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秉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维护国际公平正义。
建构主义视角下,中国积极参与国际事务,推动国际秩序变革,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合作主义视角下,中国致力于深化国际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
3. 国家利益在外交政策中的体现国家利益是中国外交政策的核心。
2024年,中国在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方面取得了以下成果:1. 坚决捍卫国家主权,维护国家领土完整;2. 推动经济发展,提升国际竞争力;3. 积极参与全球治理,推动国际秩序变革;4. 维护国家安全,应对外部干涉和渗透;5. 促进民族复兴,实现共同发展。
4. 外交战略及具体行动分析2024年,中国外交战略主要包括:1. 坚持独立自主,全面发展外交关系;2. 积极参与多边事务,推动全球治理体系改革;3. 深化区域合作,推动共建一带一路;4. 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推动科技、文化、教育等领域发展;5. 坚定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
具体行动如下:1. 成功举办世界级大型活动,提升国际影响力;2. 积极参与国际事务,发挥负责任大国作用;3. 深化外交布局,全面发展同世界各国的关系;4. 积极参与国际和地区安全事务,维护地区和平稳定;5. 推动全球治理体系改革,为国际社会提供中国方案。
如何看待当前国际形势下中国的外交政策

如何看待当前国际形势下中国的外交政策?如今国际经济萎靡,经融危机还在持续,是第六年了,虽然在复苏,但十分缓慢,不均衡性和脆弱性进一步发展,进入深度转型期,国际机构对前景持谨慎态度。
所以无论是政党还是个人,都应学会用宽广的眼界观察世界。
学会分析把握当前国际形势的发展的特点、趋势及走向,了解我国在当前国际形势下现行的外交政策。
我们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更应该熟悉当前国际形势,了解我国在当前国际形势下现行的外交政策,才能在毕业后更好地为祖国和人民做贡献。
一、当今国际形势国际经济在复苏,但有一个特点就是低速复苏,有些持续萎靡,导致现在的国际走势分三种。
①发达国家和新兴经济体的经济增速反向而行。
②世界经济将继续面临发达国家的政策风险。
③新一轮世界经济结构调整展开。
当今世界正处于深刻变化和向多极格局过渡的时期。
各国加快发展综合国力,力争在未来的国际秩序中占据有利位置。
我们面临难得的机遇,也面临复杂的国际环境和激烈的竞争。
机遇中包含挑战,挑战中也可能有机遇。
当前,我们所处的国际环境正发生着极其深刻而复杂的变化。
一方面,国际形势风云变幻;另一方面,对外联系愈益密切,各种信息愈益畅通,我们遇到了不少前所未有的新情况、新问题。
因此,使得我们要正确认清楚当今国际形势。
二、大国之间复杂的关系当前国际形势错综复杂,强权政治和霸权主义是造成国际形势不稳定的最主要根源。
有很多表现突出大国之间的关系复杂,如:美国“东张西望”,推进亚太“再平衡”战略;监听门”事件对欧美互信造成严重冲击;俄罗斯积极推进欧亚联盟战略构想等等。
但我们也必须看到,当今的世界毕竟不是美国一家可以独霸天下的,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力量还在继续增长,多极化趋势仍在曲折中进一步发展,国际形势总体上继续趋于缓和,我们对于国际局势的一些基本判断仍然是站得住脚的。
这就是说,当前国际形势发展仍为我国坚持不懈地开展和平外交,在相当长一个历史时期内一心一意地进行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机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院:计算机与信息学院
专业:通信工程
年级:2011级
姓名:鲁敏
学号:1106020131
课程名称:当前的国际环境与中国的外交战略
任课老师:张彦德
论文名称:当前的国际环境与中国的外交战略
当前的国际环境与中国的外交战略
通信工程1班鲁敏1106020131
众所周知,在当今经济与科技迅猛发展的态势下,国际局势似乎也变得甚为微妙,有点“牵一发,而动全身”。
但总体看来,仍是以美国、日本、俄罗斯、中国和欧洲诸国为主轴,在历史和国际竞争的舞台上,任何两国都在为自己的利益进行着政治、经济等方面的角逐与对垒。
而在如今以经济金融市场为核心利益的主流经济时代,只有在发展了强大的经济实体与商业网络之后,才能真正树立起自己的国际地位,才能使自己立于强国之林!
世界向何处去?当今世界还处于资本主义占主导地位的时代,这是一个无法否认的事实。
与以往不同的是,由于它病得很重,不同的人对它的前途有不同的看法。
在西方占主流的人认为它还有救,只需要做些调整而已;同时也有不少人认为它正在一步步接近死亡。
西方还有人想得更深一些。
他们认为,资本主义向何处去这个问题,实际上是世界向何处去的问题。
这里有一个最核心的问题是:几百年来鼓励人们不顾一切地、有时甚至不惜用战争手段来实现发财致富美梦的资本主义理念,会给世界带来什么?地球还能不能承受坏境的破坏和战争的摧残?
其实,人类要生存,不仅需要物质,而且更需要精神。
地球孕育了人类,人类应如何在地球上相处?人类应如何对
待地球?千百年来,许多先知先觉的圣贤都发出了自己的呼声。
宗教领被、思想家、哲学家和政治家都留下了许多醒世恒言。
远的不说,80多年前,印度的圣雄甘地指出当时社会有“七宗罪”:“没有原则的政治、不劳而获的财富、没有理智的享乐、没有人格的教育、没有道德的商业、没有人性的科学、没有牺牲的宗教。
”对照当今现实,哪一条不是说得入骨三分?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最终会驶向无比美好的理想社会。
中途,也许会进站停一停,兴许还会倒退一段,但绝不会太久,很快就会继续前进。
有人说,物质世界之外还有一个精神世界存在。
自然科学无法帮助人类了解这个精神世界。
宗教曾经努力过。
人的一生不能不知道世界观,人生观和世界观是一个人人生的坐标,一个好的人生观,一个好的世界观能够时刻指引着你个人的前途和方向,你不会在漫漫的人生旅途中迷失自己,更能在别人的沮丧中看到自己的前途。
在人类漫长的生活中,战争是无法避免的,战争,是敌对双方为了达到一定的政治、经济目的而进行的武装斗争。
阶级社会的战争,是用以解决阶级和阶级、民族和民族、国家和国家、政治集团和政治集切之间矛盾的最高的斗争形式。
它是政治通过暴力手段的继续,是流血的政治。
战争又可细分成几种,如粮食战争,粮食战争的本质不仅仅是市场供给与需求的问题,在很大程度上更是“控制市场力量的力量”
作用的结果,为什么美国只要轻轻拨动其生物能源政策,就可决定全球粮食价格的涨跌?国际金融大鳄如何成为这场战争的推手?为什么在粮食价格暴涨的情势下,全世界的粮食生产者们收获的却是更多的伤害?中国改革开放30年,为什么还没实现农业现代化?我们是不是在慢慢地丧失粮食或者食品的定价权?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这一切都是陌生的,因为他们是隐形的。
不经过仔细的观察、认真的思考和不停止的追问,我们就会忽视他们的存在,难以辨明他们的源起,不理解他们的作用方式,不知道我们未来的斗争方向和策略。
放眼当前国际环境,我们抛开意识形态之对立不言,单就国家的利益博弈而论。
中国,目前处于守势,而日本,美国之类的国家则是出于攻势。
他们视中国为未来国际地位的最大挑战者,那正是因为近年来中国经济的迅猛发展,举世瞩目,成为21世纪真正的世界大国,才使他们对中国的崛起虎视眈眈,警惕加倍!就意识形态、社会体制而言,中国目前仍处于转型期,相当于落后世界先进主流50年。
但是这种逐渐形成的并且正在完善的社会体制一旦崩溃,势必将动乱频仍,民不聊生。
在改革开放初期,中国对外为韬晦策略,而在目前形势之下,已转为主动突围。
对当前的中国而言,最大的国际问题莫过于台湾和朝鲜问题。
台海局势,关乎世界格局,牵涉中、美、日、俄世界
各极,这也是中国和平统一的关键关口。
而对中国台湾的回归有极大异议和阻力的无疑是美国和日本,他们与台湾“渊源”颇深,单在目前的局势下,大家都在观察对方的举动,以伺机获得主动。
恰恰中国与日本在东海问题上也是纠葛不休,另外,日本首脑“拜鬼”也时常引发中国民众被屠杀时留下的伤痛。
那么,现任日本信任首相安倍是否将依照自己的承诺不再参拜“神社”,是否有与中国修好之意,中日真能合作开发东海能源吗?台湾问题在好的发展趋势之下日本还会如此干涉吗?我们均不得而知,更有待观察。
世界将走向何处,中国将走向何处,是值得我们深思的一个问题,愿我们祖国的明天更加繁荣昌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