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图实验报告的数据

眼图实验报告的数据
眼图实验报告的数据

实验五眼图

一、实验目的:

1、理解受限信道上的数据传输率;

2、观察眼图,分析不同参数设置对眼图的影响。

二、实验原理

当一个信号通过一个受限的信道时,它的波形将发生变化。如图5-1所示,当数据传输率提高时,波形的失真也增大,甚至使得数据不能传输。

图5-1 受限信道中的波形的前后变化

眼图通常用于实时观察一个数字数据序列,它能够表达出很多有关传输质量的信息,而做这些仅一个常用的示波器和一位时钟序列就可以了。通过观察眼图,可以测量出传输的质量及接收到的数据中发生错误的可能性。其原理图如图5-2所示:

图5-2 眼图产生的原理

一个典型的眼图通常是用来显示传输在一个受限信道上的二进制序列,而这个受限的信道是忽略了噪音的。如图5-3所示:

图5-3眼图

三、实验设备

1、主机TIMS-301F

2、TIMS基本插入模块

(1)TIMS-153序列产生器(Sequence generator)

(2)TIMS-148音频振荡器(Audio Oscillator)

(3)TIMS-153 可调低通滤波器(Tuneable LPF)

3、计算机

4、PICO虚拟设备

四、实验步骤:

1、将TIMS系统中的音频振荡器(Audio Oscillator)、序列产生器(Sequence

generator)、可调低通滤波器(Tuneable LPF)三个模块按图5-4连接。

2、PICO软件的设置:打开PICO软件,设置眼图参数。在“Settings”菜单中选择“Options”选项,如下图所示:

在弹出的窗口菜单中,在“Sco pe options”里的“Data to display”项选择“Accumulate”。如下图所示:

在Trigger项中应作如下图的设置:

2、顺时针设置可调低通滤波器(Tuneable LPF)上的TUNE 和GAIN按

钮,使其调至最大选择WIDE带宽模式。根据设置的参数,观察波形幅度的最大最小值,“眼”张开的最大最小值、码元的宽度、过0点的宽度、幅度畸变的范围。根据观察到的参数,填写表5-1。

3、降低可调低通滤波器(Tuneable LPF)的带宽(逆时针旋转),直至输

出的振幅下降100倍。根据设置的参数,观察波形幅度的最大最小值,“眼”张开的最大最小值、码元的宽度、过0点的宽度、幅度畸变的范围。根据观察到的参数,填写表5-1。

五、实验记录

通过观察每一步所产生的波形,画出波形图。

观察眼图,估计最佳的数据传输率。

六、思考题

1、为什么长的序列更易于观看到眼图?

实验报告2dpsk

二进制差分相位键控(2DPSK )的调制 1、实验目的 (1)了解2DPSK 系统的电路组成、工作原理和特点; (2)分别从时域、频域视角观测2DPSK 系统中的基带信号、载波及已调信号; (3)熟悉系统中信号功率谱的特点。 2、实验内容 以PN 码作为系统输入信号,码速率Rb =20kbit/s 。 (1)采用键控法实现2DPSK 的调制;分别观测绝对码序列、差分编码序列,比较两序列的波形;观察调制信号、载波及2DPSK 等信号的波形。 (2)获取主要信号的功率谱密度。 3、实验原理 2DPSK 方式是用前后相邻码元的载波相对相位变化来表示数字信息。假设前后相邻码元的载波相位差为,可定义一种数字信息与 之间的关系为 则一组二进制数字信息与其对应的2DPSK 信号的载波相位关系如下表所示 数字信息与 之间的关系也可以定义为 2DPSK 信号调制过程波形如图1所示。 0,01φπ??=? ?表示数字信息“”,表示数字信息“” ()()1 1 0 1 0 0 1 10 2DPSK 0 0 0 0 0 00 0 0 0 ππππππ ππππ二进制数字信息:信号相位:或0,10φπ??=? ?表示数字信息“” ,表示数字信息“” 1 0 0 1 0 1 1 0

2 图12DPSK信号调制过程波形 从上图可以看出,2DPSK信号的实现方法可以采用:首先对二进制数字基带 信号进行差分编码,将绝对码表示二进制信息变换为用相对码表示二进制信息,然后再进行绝对调相,从而产生二进制差分相位键控信号。2DPSK信号调制器原 理图如图2所示。 开关电路 图2 2DPSK信号调制器原理图 其中码变换即差分编码器如图3所示。在差分编码器中:{an}为二进制绝对码序列,{dn}为差分编码序列。D触发器用于将序列延迟一个码元间隔,在SystemView中此延迟环节一般可不采用D触发器,而是采用操作库中的“延迟图符块”。 图3差分编码器 4、系统组成、图符块参数设置及仿真结果

计算机图形学实验报告

《计算机图形学》实验报告姓名:郭子玉 学号:2012211632 班级:计算机12-2班 实验地点:逸夫楼507 实验时间:15.04.10 15.04.17

实验一 1 实验目的和要求 理解直线生成的原理;掌握典型直线生成算法;掌握步处理、分析实验数据的能力; 编程实现DDA 算法、Bresenham 中点算法;对于给定起点和终点的直线,分别调用DDA 算法和Bresenham 中点算法进行批量绘制,并记录两种算法的绘制时间;利用excel 等数据分析软件,将试验结果编制成表格,并绘制折线图比较两种算法的性能。 2 实验环境和工具 开发环境:Visual C++ 6.0 实验平台:Experiment_Frame_One (自制平台) 3 实验结果 3.1 程序流程图 (1)DDA 算法 是 否 否 是 是 开始 计算k ,b K<=1 x=x+1;y=y+k; 绘点 x<=X1 y<=Y1 绘点 y=y+1;x=x+1/k; 结束

(2)Mid_Bresenham 算法 是 否 否 是 是 是 否 是 否 开始 计算dx,dy dx>dy D=dx-2*dy 绘点 D<0 y=y+1;D = D + 2*dx - 2*dy; x=x+1; D = D - 2*dy; x=x+1; x

3.2程序代码 //-------------------------算法实现------------------------------// //绘制像素的函数DrawPixel(x, y); (1)DDA算法 void CExperiment_Frame_OneView::DDA(int X0, int Y0, int X1, int Y1) { //----------请实现DDA算法------------// float k, b; float d; k = float(Y1 - Y0)/float(X1 - X0); b = float(X1*Y0 - X0*Y1)/float(X1 - X0); if(fabs(k)<= 1) { if(X0 > X1) { int temp = X0; X0 = X1; X1 = temp; }

人事管理系统-软件工程实验报告

软件工程实验报告 课题:人事管理系统学生姓名: 学号: 专业班级: 指导教师: 同组成员:

需求分析 一、实验目的 掌握软件需求的结构化分析方法。 二、实验任务与实验要求 导出系统详细的逻辑模型,这里用数据流图来表示。 三、实验内容 (1)功能分析 经过初步分析“人事管理系统”应该具备以下主要功能。 1、职员个人信息资料的增加、修改和删除; 2、职员的考勤录入和查询; 3、职员工资结算和查询; 4、人事管理人员的变化和操作授权; 由于是使用计算机管理,就带来了新的功能:用户登陆、操作人员的管理、基本数据的维护、由数据安全产生的数据备份与恢复。 (2)、关系模式 在满足函数依赖和无损连接的基础上,使数据的设计更加合理。在本系统中只有3个实体,那就是普通员工、管理员、超级管理员,他们权限的不听通过角色来区分。在整个系统中超级管理员只有一人,管理员二人。一个人只可以在普通员工、管理员、超级管理员中处于一个角色,而不可以兼任。其具体的关系模式如下: 普通员工(员工号,密码,姓名,性别,出生年月,身份证号,联系电话,就职时间) 管理员(管理员号,密码,姓名,性别,出生年月,身份证号,联系电话,就职时间) 超级管理员(超级管理员号,密码,姓名,性别,出生年月,身份证号,联系电话,就职时间) 工资(员工号,时间,基本工资,提成,奖金) 考勤(员工号,时间,迟到,早退,管理员号) 注意:“”表示主码,“”表示既是主码又是外码。 E-R图如下所示

数据字典设计: 为了方便数据库的管理和维护,本系统只设计一个数据库workers.mdb,其中包含worker(员工信息表)、manager(考勤信息表)、booklist(工资信息表) 表1-1 worker(员工信息表)各字段设计 表1-2 monit (考勤信息表)各字段设计

数据库和数据结构实验报告

. 西华大学实验报告(计算机类) 开课学院及实验室:实验时间:年月日 一、实验目的 通过练习让学生对数据库、数据库和表的关系、数据词典、参照完整性和视图有较好的理解和掌握。 二、内容与设计思想 实验内容: 1.数据库设计器 2.数据库的创建 3.设定数据词典 4.参照完整性的设置 5.视图的创建和修改 三、使用环境 Windos XP操作系统;Visual ProFox 6.0 四、核心代码及调试过程 例3-27创建项目管理器SBGL,要求添入数据库sbsj,并查看该数据库。 图一 图二、“项目管理器”的数据选项卡 图三、“项目管理器”中的数据库与数据库表 例3-28从sbsj数据库所属的sb和zz两个表中抽取编号、名称和增值3个字段。,组成名称 为“我的视图”的SQL视图。 open database sbsj create sql view 我的视图; as select sb.编号,sb.名称,zz.增值from sb,zz where sb.编号=zz.编号

如有你有帮助,请购买下载,谢谢! 例3-29根据例3-28的查询要求,用视图设计器建立视图1,然后修改其中车床的增值来更新zz表原来的增值 图一、视图设计器-视图1 图二、视图设计器-视图1 图三、增值表 图四 图五、视图设计器更新源表数据 19.根据图3.30所示数据库sbsj的永久关系,若利用参照完整性生成器来删除sb。dbf的第一个记录,对其他3个表会否产生影响,是分级、限制和忽略3中情况来说明。 图一、数据库设计器 图二、sbsj.dbc“永久关系的参照完整性生成器” 级联:相关子表中的记录将自动删除 限制:子表有相关记录,在父表中删除记录就会产生“触发器失败”的提示信息 忽略:父表删除记录,与子表记录无关 五、总结 (自己写一些收获和体会) 通过这次上机练习让我学会了怎样在数据库中添加项目管理器、表的数据完整性的概念以及视图的各种操作,让我更容易的掌握理论知识的难点和一些基本命令的使用方法,以及一些平时在课堂上不注意的问题。在上机练习的过程中需要对每个细节都要留心,认真做好每一步这样才不至于出错,这就加强了平时不注意的问题得到回应,从而加深了细节问题的处理方式。在上机的学习之后更加了解了数据库表及其数据完整性是vfp重要的一个对象,命令熟练操作直接关系到数据库的成败。 第三次的上机操作,我了解了命令的使用方式对于建立数据库表及其数据完整性很重要,要学好各种命令以及数据库表及其数据完整性的使用方法,还需在多做习题加强学习。 六、附录

图像处理实验报告

重庆交通大学 学生实验报告 实验课程名称数字图像处理 开课实验室数学实验室 学院理学院年级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 2 班学生姓名李伟凯学号631122020203 开课时间2014 至2015 学年第 1 学期

实验(一)图像处理基础 ?实验目的 学习Matlab软件的图像处理工具箱,掌握常用的一些图像处理命令;通过编程实现几种简单的图像增强算法,加强对图像增强的理解。 ?实验内容 题目A.打开Matlab软件帮助,学习了解Matlab中图像处理工具箱的基本功能;题目B.掌握以下常见图像处理函数的使用: imread( ) imageinfo( ) imwrite( ) imopen( ) imclose( ) imshow( ) impixel( ) imresize( ) imadjust( ) imnoise( ) imrotate( ) im2bw( ) rgb2gray( ) 题目C.编程实现对图像的线性灰度拉伸y = ax + b,函数形式为:imstrech(I, a, b); 题目D.编程实现对图像进行直方图均衡化处理,并将实验结果与Matab中imhist 命令结果比较。 三、实验结果 1).基本图像处理函数的使用: I=imread('rice.png'); se = strel('disk',1); I_opened = imopen(I,se); %对边缘进行平滑 subplot(1,2,1), imshow(I), title('原始图像') subplot(1,2,2), imshow(I_opened), title('平滑图像') 原始图像平滑图像

实验报告格式范文

实验报告格式范文 实验一撰写可行性研究报告 一、实验目的 1、掌握可行性研究步骤; 2、学习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 二、实验要求 硬件:Intel Pentium 120 或以上级别的CPU,大于16MB的内存。 软件:Win dows 95/98/2000 操作系统,Office 97/2000 软件 学时:2学时 写岀此项实验报告 三、实验内容 1、可行性研究(结构化分析)方法; 2、绘制数据流图,使用Word写实验报告。 四、实验步骤 1 ?引言 1.1 编写目的 可行性研究的目的是为了对问题进行研究,以最小的代价在最短的时间内确定问题是否可解。 经过对此项目进行详细调查研究,初拟系统实现报告,对软件开发中将要面临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案进行初步设计及合理安排。明确开发风险及其所带来的经济效益。本报告经审核后,交软件经理审查。 1 . 2 项目背景 (1 )待开发的软件产品名称:旅行社机票预定系统。 (2)本项目的提岀者:冯剑。开发者:李翀。用户:旅行社 (3)本软件产品将用于旅行社的机票预定和费用的记录。

1 . 3术语说明 DFD (数据流图):一种描述书记变换的图形工具,是结构化分析方法最普遍采用的表示手段,但数据流图并不是结构化分析模型的全部,数据字典和小说明为数据流图提供了补充,并用以验证图形表示的正确性、一致性和完整性,三者共同构成了被建系统的模型。 1 . 4.系统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见附录 2?可行性研究的前提 2.1基本要求 ⑴功能 本软件实现的功能有:为游客提供机票预定服务,提高旅游局的服务质量和服务效率。 对航班数据库的查询和修改,对机票费用记帐数据库的查询和修改,记录旅客信息(姓名、性别、年龄、身份证号、单位、旅行时间、目的地)、航班时间和班次,打印机票和帐单。 (2) 性能 时间:提供的信息必须及时的反映在工作平台上。售票系统的定单必须无差错的存 储在机场的主服务器上。对服务器上的数据必须进行及时正确的刷新。一笔业务在一分钟内完成。空间:运行空间 2M。 (3) 系统的输入和输岀 输入:旅行社定票单。数据完整,详实。 输岀:机票、帐单。简捷,快速,实时。 (4) 处理流程 旅行社将定票信息输入定票系统,系统输岀机票和帐单给旅客。 5 )安全保密要求

数据结构实验报告图实验

邻接矩阵的实现 1. 实验目的 (1)掌握图的逻辑结构 (2)掌握图的邻接矩阵的存储结构 (3)验证图的邻接矩阵存储及其遍历操作的实现2. 实验内容 (1)建立无向图的邻接矩阵存储 (2)进行深度优先遍历 (3)进行广度优先遍历3.设计与编码MGraph.h #ifndef MGraph_H #define MGraph_H const int MaxSize = 10; template class MGraph { public: MGraph(DataType a[], int n, int e); ~MGraph(){ void DFSTraverse(int v); void BFSTraverse(int v); private: DataType vertex[MaxSize]; int arc[MaxSize][MaxSize]; }

int vertexNum, arcNum; }; #endif MGraph.cpp #include using namespace std; #include "MGraph.h" extern int visited[MaxSize]; template MGraph::MGraph(DataType a[], int n, int e) { int i, j, k; vertexNum = n, arcNum = e; for(i = 0; i < vertexNum; i++) vertex[i] = a[i]; for(i = 0;i < vertexNum; i++) for(j = 0; j < vertexNum; j++) arc[i][j] = 0; for(k = 0; k < arcNum; k++) { cout << "Please enter two vertexs number of edge: " cin >> i >> j; arc[i][j] = 1; arc[j][i] = 1; } }

眼图实验报告的数据

实验五眼图 一、实验目的: 1、理解受限信道上的数据传输率; 2、观察眼图,分析不同参数设置对眼图的影响。 二、实验原理 当一个信号通过一个受限的信道时,它的波形将发生变化。如图5-1所示,当数据传输率提高时,波形的失真也增大,甚至使得数据不能传输。 图5-1 受限信道中的波形的前后变化 眼图通常用于实时观察一个数字数据序列,它能够表达出很多有关传输质量的信息,而做这些仅一个常用的示波器和一位时钟序列就可以了。通过观察眼图,可以测量出传输的质量及接收到的数据中发生错误的可能性。其原理图如图5-2所示: 图5-2 眼图产生的原理 一个典型的眼图通常是用来显示传输在一个受限信道上的二进制序列,而这个受限的信道是忽略了噪音的。如图5-3所示: 图5-3眼图

三、实验设备 1、主机TIMS-301F 2、TIMS基本插入模块 (1)TIMS-153序列产生器(Sequence generator) (2)TIMS-148音频振荡器(Audio Oscillator) (3)TIMS-153 可调低通滤波器(Tuneable LPF) 3、计算机 4、PICO虚拟设备 四、实验步骤: 1、将TIMS系统中的音频振荡器(Audio Oscillator)、序列产生器(Sequence generator)、可调低通滤波器(Tuneable LPF)三个模块按图5-4连接。 2、PICO软件的设置:打开PICO软件,设置眼图参数。在“Settings”菜单中选择“Options”选项,如下图所示: 在弹出的窗口菜单中,在“Sco pe options”里的“Data to display”项选择“Accumulate”。如下图所示:

数据流图实验报告

数据流图实验报告 篇一:软件工程实验报告 篇二:需求分析实验报告 软件工程实践报告 计科12—1班 杨光敏 08123234 (一)软件需求分析 1.实验目的 学习图形工具软件VISIO,掌握结构化需求分析方法,熟练绘制数据流图;学习快速原型工具的使用。 2.基本要求 (1)针对银行ATM系统进行需求分析工作,了解银行ATM系统的功能、流程;(2)安装VISIOXX以上版本软件,熟练应用Visio绘制DFD图,绘制银行ATM系统数据流图,完成系统的软件逻辑模型; (3)安装Axure RP Pro 或者Balsamiq Mockups快速原型软件,学习绘制软件原型,完成银行ATM系统的软件原型。 3.系统概述 (1)ATM系统为银行提供一套高效稳定可靠的终端服务平台,为储户登录,

存款,取款,查询,打印凭条,转账,修改密码等操作提供便利。 图1 ATM工作流程 (2).用户特点 本软件的用户主要是银行的广大持卡人,大多都具有使用ATM经验。另外,我们的系统要实现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当储户取钱出现故障时能在下笔业务进行之前自动恢复。以此来方便用户和保障用户的利益。本系统还为用户提供了足够的界面友好性和易操作性。即使是一个对ATM系统完全陌生的客户,也可以在交易界面的提示下顺利完成交易。 另外一部分的用户是银行工作人员,本系统不予考虑。 4需求说明 (1) 基本描述 ATM终端可以接受一张可识别的银行储蓄卡,通过储户身份验证后,同储户进行各种交互,例如:查询、存款、取款、打印凭条等;处理储户相应的要求,执行对应操作,为储户服务。该系统要求须保持一定时间内的交易记录,系统应每天自动汇总各种交易数据与服务器进行对账。同时,在通讯失败或其他交易结果不确定的情况下,ATM要自动发起冲正交易,以保证账务的完整性。 本系统的实现需要记录一些相关信息,其中包括的信息有:用户信息和交易信息。

眼图观测实验 光纤通信_实验5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光纤通信 实验名称:实验5 眼图观测实验 姓名: 班级: 学号: 实验时间: 指导教师: 得分: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和掌握眼图的形成过程和意义。 2、掌握光纤通信系统中的眼图观测方法。 二、实验内容 1、观测数字光纤传输系统中的眼图张开和闭合效果。 2、记录眼图波形参数,分析系统传输性能。 三、实验器材 1.主控&信号源模块 2.25号光收发模块 3.示波器 四、实验原理 1、实验原理框图

眼图测试实验系统框图 2、实验框图说明 本实验是以数字信号光纤传输为例,进行光纤通信测量中的眼图观测实验;为方便模拟真实环境中的系统传输衰减等干扰现象,我们加入了可调节的带限信道,用于观测眼图的张开和闭合等现象。如眼图测试实验系统框图所示,系统主要由信号源、光发射机、光接收机以及带限信道组成;信号源提供的数字信号经过光发射机和接收机传输后,再送入用于模拟真实衰减环境的带限信道; 通过示波器测试设备,以数字信号的同步位时钟为触发源,观测TP1测试点的波形,即眼图。 3、眼图基本概念及实验观察方法 所谓眼图,它是一系列数字信号在示波器上累积而显示的图形。眼图包含了丰富的信息,反映的是系统链路上传输的所有数字信号的整体特征。利用眼图可以观察出码间串扰和噪声的影响,分析眼图是衡量数字通信系统传输特性的简单且有效的方法。 ●被测系统的眼图观测方法 通常观测眼图的方法是,如下图所示,以数字序列的同步时钟为触发源,用示波器YT模式测量系统输出端,调节示波器水平扫描周期与接收码元的周期同步,则屏幕中显示的即为眼图。 眼图测试方法框图 ●眼图的形成示意图

一个完整的眼图应该包含从“000”到“111”的所有状态组,且每个状态组发送的此时要尽量一致,否则有些信息将无法呈现在示波器屏幕上。 八种状态如下所示: 八种状态示意图 眼图合成示意图如下所示: 眼图合成示意图 一般在无串扰等影响情况下从示波器上观测到的眼图与理论分析得到的眼图大致接近。 ●眼图参数及系统性能 眼图的垂直张开度表示系统的抗噪声能力,水平张开度反映过门限失真量的大小。眼图的张开度受噪声和码间干扰的影响,当光收端机输出端信噪比很大时眼图的张开度主要受码间干扰的影响,因此观察眼图的张开度就可以估算出光

工图实验报告

工图实验报告

————————————————————————————————作者: ————————————————————————————————日期: ?

实验一 一.实验目的 1.学会打开、关闭和保存图形文件和熟悉AutoCAD的界面。 2.熟悉AutoCAD环境及常用绘图命和编辑命令。 3.学会部分常用绘图命令和编辑命令,掌握工具栏的调用方法。二.实验内容 根据立体图和尺寸,在AutoCAD上画出立体图的三视图。

三.实验步骤 (说明:给出实验内容具体描述,以及具体操作步骤) 第一题: 1.启动AutoCAD。 2.选择新建文件 选择一个样板文件,之后打开创建新文件。 3.系统环境设置 设置背景色,窗口元素配置、靶框大小设置 4.绘图单位格式设置。 设置图形单位:长度和角度,精度 5.构件图层,设计颜色,线型及线宽。 粗实线?黑色实线0.7mm 细实线??黑色?实线0.3mm 粗实线?黑色?虚线?0.7mm 6.首先画主视图。 1)选择粗实线图层。 2)首先使用矩形命令(Rectang):依次输入矩形的第一角点坐标和第二角点坐标。 3)再用直线命令(line)依次画出主视图上的轮廓线,在用打断命令(break)在矩形的下边打断合适的一段。 7.画出左视图 1)按一定的尺寸用直线命令画出左视图的所有最大轮廓线,与主视图的高平齐。 2)在选择虚线图层,将看不到的部分用虚线画出。 8.画出俯视图 1)选择粗实线图层。 2)按一定尺寸,与主视图长对正,与左视图的宽相等。画出俯视图的最大轮廓线。

第二题: 1.启动AutoCAD。 2.选择新建文件。 3.系统环境设置 4.构件图层,设计颜色,线型及线宽。 5.画主视图: 1)选择粗实线的图层 2)用矩形命令画出一个长为100,宽为60的矩形。 3)之后用倒角命令将矩形的上边的两侧各选长为25,两侧的边各选30,之后倒角。 4)在用直线命令画出上面的凹槽。之后打断(break)凹槽上方。 5)之后用同样的方法打断长为65的距离。在画出下方的凹槽。 6)在用直线命令画出矩形里面的两个轮廓线。 6.画左视图: 1)用直线命令先画一个与主视图高平齐的矩形。 2)先将矩形下面的两个直角的两边剪切掉长为15高为12 的小矩形。 3)在用直线命令画出矩形内部的轮廓线。 4)切换虚实线的图层。 5)画出立体图的上下两个凹槽的底边轮廓线。 7.画俯视图。 1)切换粗实线图层。 2)首先画一个与主视图长对正,与左视图的宽相等的矩形。 3)用倒角命令将矩形的四个角各倒掉上面为长25,两边为15的角。 4)再用直线画出立体图上方的凹槽的轮廓线。 5)切换虚线图层。 6)用直线命令画出立体图下方的凹槽的轮廓线。 四.实验结果 第一题:

实验分析数据流和绘制数据流图

实验报告课程名称_软件工程导论__________ 学院____计算机工程学院_________班级14软件1班 学号2014144141 姓名秦川 2016年11月8日

批阅教师时间实验成绩 课程名称软件工程 学号2014144141姓名秦川实验日期2016.11.8实验名称实验2分析数据流和绘制数据流图 实验目的: 1、掌握数据流的分析方法 2、掌握数据流图的绘制 实验内容: 任务一绘制数据流图 任务二分析数据流和绘制数据流图 案例一:总务办公管理系统 案例二:火车票预订系统 实验原理: 数据流图(DFD)是软件系统系统的逻辑模型,仅仅描绘数据在软件中流动(从输入移动到输出)的过程中所经受的变换(即加工处理)。 数据流图的绘制方法:根据数据流图的四种成分:源点或终点,处理,数据存储和数据流,从问题描述中提取数据流图的四种成分;然后依据“自顶向下、从左到右、由粗到细、逐步求精”的基本原则进行绘制。 基本符号如下:

实验过程与结果: 1.运行Microsoft Office Visio2007 运行Microsoft Office Visio2007 2.选择“软件和数据库”中的“数据流模型图”模板 选中数据流模型图模板

3.用鼠标选拉图标进行绘图 任务一绘制数据流图 试绘制工资管理系统的数据流图,根据数据流图的符号说明仔细理解下图含义: 这是学校教职工工资管理系统,教师根据课时表,职工根据任务表来确定个人工资情况,数据按以下方向传递: 首先,对课时表或任务表进行审核,审核后的数据经排序形成专用表格; 再进行一系列额外计算,包括个人所得说、住房公积金、保险费得出具体所发工资,并将工资表发给银行; 然后,向教职工展示工资所得明细; 最后,形成编制报表,更新分类表后,交于会计。 其中,人事科负责人事数据,教师与职工的工资由银行发放,会计做好报表的统计。

数据结构实验报告图实验

图实验 一,邻接矩阵的实现 1.实验目的 (1)掌握图的逻辑结构 (2)掌握图的邻接矩阵的存储结构 (3)验证图的邻接矩阵存储及其遍历操作的实现 2.实验内容 (1)建立无向图的邻接矩阵存储 (2)进行深度优先遍历 (3)进行广度优先遍历 3.设计与编码 #ifndef MGraph_H #define MGraph_H const int MaxSize = 10; template class MGraph { public: MGraph(DataType a[], int n, int e); ~MGraph(){ } void DFSTraverse(int v); void BFSTraverse(int v); private: DataType vertex[MaxSize]; int arc[MaxSize][MaxSize]; int vertexNum, arcNum; }; #endif #include using namespace std; #include "" extern int visited[MaxSize]; template MGraph::MGraph(DataType a[], int n, int e) { int i, j, k; vertexNum = n, arcNum = e; for(i = 0; i < vertexNum; i++) vertex[i] = a[i]; for(i = 0;i < vertexNum; i++) for(j = 0; j < vertexNum; j++) arc[i][j] = 0;

实验2 眼图观察测量实验

班级通信1403 学号 201409732 姓名裴振启指导教师邵军花日期 实验2 眼图观察测量实验 一、实验目的 学会观察眼图及其分析方法,调整传输滤波器特性。 二、实验仪器 1. 眼图观察电路 2.时钟与基带数据发生模块,位号:G 3.PSK调制模块,位号A 4.噪声模块,位号B 5.PSK解调模块,位号C 6.复接/解复接、同步技术模块,位号:I 7.20M双踪示波器1台 三、实验原理 在整个通信系统中,通常利用眼图方法估计和改善(通过调整)传输系统性能。 所谓“眼图”,就是由解调后经过接收滤波器输出的基带信号,以码元时钟作为同步信号,基带信号一个或少数码元周期反复扫描在示波器屏幕上显示的波形称为眼图。干扰和失真所产生的传输畸变,可以在眼图上清楚地显示出来。因为对于二进制信号波形,它很像人的眼睛故称眼图。 在图2-1中画出两个无噪声的波形和相应的“眼图”,一个无失真,另一个有失真(码间串扰)。 图2-1中可以看出,眼图是由虚线分段的接收码元波形叠加组成的。眼图中央的垂直线表示取样时刻。当波形没有失真时,眼图是一只“完全张开”的眼睛。在取样时刻,所有可能的取样值仅有两个:+1 或-1。当波形有失真时,“眼睛”部分闭合,取样时刻信号取值就分布在小于+1或大于-1附近。这样,保证正确判决所容许的噪声电平就减小了。换言之,在随机噪声的功率给定时,将使误码率增加。“眼睛”张开的大小就表明失真的严重程度。 眼图 图2-1 无失真及有失真时的波形及眼图 (a)无码间串扰时波形;无码间串扰眼图 (b)有码间串扰时波形;有码间串扰眼图

通信工程实验教学中心通信系统原理实验报告 在图2-2中给出从示波器上观察到的比较理想状态下的眼图照片。本实验主要是完成PSK 解调输出基带信号的眼图观测实验。 (a) 二进制系统 (b) 随机数据输入后的二进制系统图2-2 实验室理想状态下的眼图 四、各测量点和可调元件作用底板右边“眼图观察电路” W06:接收滤波器特性调整电位器。 P16:眼图观察信号输入点。 P17:接收滤波器输出升余弦波形测试点(眼图观察测量点)。 五、实验步骤 1.插入有关实验模块: 在关闭系统电源的条件下,将“时钟与基带数据发生模块”、“ PSK调制模块” 、“噪声模块”、“PSK解调模块”,插到底板“G、A、B、C”号的位置插座上(具体位置可见底板右下角的“实验模块位置分布表”)。注意模块插头与底板插座的防呆口一致,模块位号与底板位号的一致。 2.BPSK信号线连接: 用专用导线将4P01、37P01;37P02、3P01;3P02、38P01;38P02、P16连接(底板右边“眼图观察电路”)。 注意连接铆孔的箭头指向,将输出铆孔连接输入铆孔。 3.加电: 打开系统电源开关,底板的电源指示灯正常显示。若电源指示灯显示不正常,请立即关闭电源,查找异常原因。 4.跳线开关设置: “PSK调制模块”跳线开关37K02的1-2、3-4相连。“时钟与基带数据发生模块”的拨码器4SW02:设置为“00001“,4P01产生32Kb/s的 15位m序列输出。 5.无噪声眼图波形观察: (1)噪声模块调节:调节3W01,将3TP01噪声电平调为0; (2)调节3W02,调整3P02信号幅度为4V。 (3)调整好PSK调制解调电路状态,即37P01与38P02波形一致(可以反相),若不一致,可调整38W01电位器。 (4)调整接收滤波器H r(w) (这里可视为整个信道传输滤波器H(w) )的特性,使之构成一个等效的理想低通滤波器。

图像处理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 实验课程名称:数字图像处理 班级:学号:姓名: 注:1、每个实验中各项成绩按照10分制评定,每个实验成绩为两项总和20分。 2、平均成绩取三个实验平均成绩。 2016年 4 月18日

实验一 图像的二维离散傅立叶变换 一、实验目的 掌握图像的二维离散傅立叶变换以及性质 二、实验要求 1) 建立输入图像,在64?64的黑色图像矩阵的中心建立16?16的白色矩形图像点阵, 形成图像文件。对输入图像进行二维傅立叶变换,将原始图像及变换图像(三维、中心化)都显示于屏幕上。 2) 调整输入图像中白色矩形的位置,再进行变换,将原始图像及变换图像(三维、中 心化)都显示于屏幕上,比较变换结果。 3) 调整输入图像中白色矩形的尺寸(40?40,4?4),再进行变换,将原始图像及变 换图像(三维、中心化)都显示于屏幕上,比较变换结果。 三、实验仪器设备及软件 HP D538、MATLAB 四、实验原理 傅里叶变换作为分析数字图像的有利工具,因其可分离性、平移性、周期性和共轭对称性可以定量地方分析数字化系统,并且变换后的图像使得时间域和频域间的联系能够方便直观地解决许多问题。实验通过MATLAB 实验该项技能。 设),(y x f 是在空间域上等间隔采样得到的M ×N 的二维离散信号,x 和y 是离散实变量,u 和v 为离散频率变量,则二维离散傅里叶变换对一般地定义为 ∑∑ -=-=+-= 101 )],( 2ex p[),(1 ),(M x N y N yu M xu j y x f MN v u F π,1,0=u …,M-1;y=0,1,…N-1 ∑∑-=-=+=101 )],( 2ex p[),(),(M x N y N uy M ux j v u F y x f π ,1,0=x …,M-1;y=0,1,…N-1 在图像处理中,有事为了讨论上的方便,取M=N ,这样二维离散傅里叶变换对就定义为 ,]) (2ex p[),(1 ),(101 ∑∑ -=-=+- = N x N y N yu xu j y x f N v u F π 1,0,=v u …,N-1 ,]) (2ex p[ ),(1 ),(101 ∑∑-=-=+= N u N v N vy ux j v u F N y x f π 1,0,=y x ,…,N-1 其中,]/)(2exp[N yv xu j +-π是正变换核,]/)(2exp[N vy ux j +π是反变换核。将二维离散傅里叶变换的频谱的平方定义为),(y x f 的功率谱,记为 ),(),(|),(|),(222v u I v u R v u F v u P +== 功率谱反映了二维离散信号的能量在空间频率域上的分布情况。 五、实验步骤、程序及结果: 1、实验步骤: (1)、编写程序建立输入图像; (2)、对上述图像进行二维傅立叶变换,观察其频谱 (3)、改变输入图像中白框的位置,在进行二维傅里叶变换,观察频谱;

华仔数据结构实验报告

本科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数据结构 实验项目:线性结构、树形结构、图结构、查找、排序实验地点: 专业班级:学号: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2011年12 月24 日

实验项目:线性结构 实验目的和要求 熟练掌握线性结构的基本操作在顺序表和链式表上的实现。 二、实验内容和原理 设顺序表递增有序,编写一个程序,将x插入,使之仍然有序。 三、主要仪器设备 使用的计算机:Nopated++ 四、操作方法与实验步骤 #include #define maxlen 50 typedef int elemtype; typedef elemtype sqlist[maxlen]; int creat(sqlist A) { int i,n; printf("Please input length:\n"); scanf("%d",&n); for(i=0;i=A[n-1]) {

A[n]=x; } else { while(A[i]=i;j--) A[j+1]=A[j]; A[i]=x; } return n+1; } void main() { sqlist A; int x,n; n=creat(A); disp(A,n); printf("Please input you want to insert:\n"); scanf("%d",&x); n=Insert(A,n,x); disp(A,n); } 五、实验数据记录和处理 六、实验结果与分析 这个程序为比较基础的程序 七、讨论、心得 该程序可以帮助我加深对线性表的理解,引发我对数据结构这门课的兴趣

FSK调制及解调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1、掌握用键控法产生FSK信号的方法。 2、掌握FSK非相干解调的原理。 二、实验器材 1、主控&信号源、9号模块各一块 2、双踪示波器一台 3、连接线若干 三、实验原理 1、实验原理框图 FSK调制及解调实验原理框图 2、实验框图说明 基带信号与一路载波相乘得到1电平的ASK调制信号,基带信号取反后再与二路载波相乘得到0电平的ASK调制信号,然后相加合成FSK调制输出;已调信号经过过零检测来识别信号中载波频率的变化情况,通过上、下沿单稳触发电路再相加输出,最后经过低通滤波和门限判决,得到原始基带信号。 四、实验步骤 实验项目一 FSK调制 概述:FSK调制实验中,信号是用载波频率的变化来表征被传信息的状态。本项目中,通过调节输入PN序列频率,对比观测基带信号波形与调制输出波形来验证FSK调制原理。 1、关电,按表格所示进行连线。 2、开电,设置主控菜单,选择【主菜单】→【通信原理】→【FSK数字调制解调】。将9号模块的S1拨为0000。调节信号源模块的W2使128KHz载波信号的峰峰值为3V,调节W3使256KHz载波信号的峰峰值也为3V。

3、此时系统初始状态为:PN序列输出频率32KH。 4、实验操作及波形观测。 (1)示波器CH1接9号模块TH1基带信号,CH2接9号模块TH4调制输出,以CH1为触发对比观测FSK调制输入及输出,验证FSK调制原理。 (2)将PN序列输出频率改为64KHz,观察载波个数是否发生变化。 实验项目二 FSK解调 概述:FSK解调实验中,采用的是非相干解调法对FSK调制信号进行解调。实验中通过对比观测调制输入与解调输出,观察波形是否有延时现象,并验证FSK解调原理。观测解调输出的中间观测点,如TP6(单稳相加输出),TP7(LPF-FSK),深入理解FSK解调过程。 1、保持实验项目一中的连线及初始状态。 2、对比观测调制信号输入以及解调输出:以9号模块TH1为触发,用示波器分别观测9号模块TH1和TP6(单稳相加输出)、TP7(LPF-FSK)、 TH8(FSK解调输出),验证FSK解调原理。 3、以信号源的CLK为触发,测9号模块LPF-FSK,观测眼图。 五、实验报告 1、分析实验电路的工作原理,简述其工作过程; (1)调制电路工作原理:输入的基带信号由转换开关转接后分成两路,一路控制256KHz 的载频,另一路经倒相去控制?168KHz的载频。当基带信号为“1”时,模拟开关1打开,模拟开关2关闭,此时输出f1=256KHz,当基带信号为"0"时,模拟开关1关闭,模拟开关2开通。此时输出f2=168KHz,于是可在输出端得到已调的FSK信号。?电路中的两路载频(f1,f2)由内时钟信号发生器产生,经过开关送入。两路载频分别经射随、选频滤波、射随、再送至模拟开关。? (2)解调电路的工作原理:已调信号经过过零检测识别出信号中载波频率是否发生变化。经限幅、微分、整流后形成与频率变化相对应的尖脉冲序列,再经过脉冲展宽把这些尖脉冲变换成较宽的矩形脉冲以增大其直流分量,然后经过低通滤波器取出直流分量完成频率——幅度变换。? 2、分析FSK调制解调原理。 频移键控是利用载波的频率变化来传递数字信息。在2FSK中,载波的频率随二进制基带信号在f1和f2两个频率点间变化。故2FSK可以看成是两个不同载频的2ASK信号的叠加。解调原理是将2FSK信号分解为上下两路2ASK信号分别进行调解然后进行判决得到恢 复出的原始信号。???

数字图像处理实验报告

数字图像处理实验报告

实验一数字图像处理编程基础 一、实验目的 1. 了解MA TLAB图像处理工具箱; 2. 掌握MA TLAB的基本应用方法; 3. 掌握MA TLAB图像存储/图像数据类型/图像类型; 4. 掌握图像文件的读/写/信息查询; 5. 掌握图像显示--显示多幅图像、4种图像类型的显示方法; 6. 编程实现图像类型间的转换。 二、实验内容 1. 实现对图像文件的读/写/信息查询,图像显示--显示多幅图像、4种图像类型的显示方法、图像类型间的转换。 2. 运行图像处理程序,并保存处理结果图像。 三、源代码 I=imread('cameraman.tif') imshow(I); subplot(221), title('图像1'); imwrite('cameraman.tif') M=imread('pout.tif') imview(M) subplot(222), imshow(M); title('图像2'); imread('pout.bmp') N=imread('eight.tif') imview(N) subplot(223), imshow(N); title('图像3'); V=imread('circuit.tif') imview(V) subplot(224), imshow(V); title('图像4');

N=imread('C:\Users\Administrator\Desktop\1.jpg') imshow(N); I=rgb2gary(GRB) [X.map]=gary2ind(N,2) RGB=ind2 rgb(X,map) [X.map]=gary2ind(I,2) I=ind2 gary(X,map) I=imread('C:\Users\dell\Desktop\111.jpg'); subplot(231),imshow(I); title('原图'); M=rgb2gray(I); subplot(232),imshow(M); [X,map]=gray2ind(M,100); subplot(233),imshow(X); RGB=ind2rgb(X,map); subplot(234),imshow(X); [X,map]=rbg2ind(I); subplot(235),imshow(X); 四、实验效果

软件工程实验报告

软 件 工 程 实 验 报 告 班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1102班 学号:1108030209 姓名:蒙雨茹

实验一:使用Microsoft Visio 1.1实验目的: (1)熟悉Visio的工作环境及组成。 (2)掌握Visio软件绘制图表的基本操作。 (3)掌握基本流程图的设计方法。 1.2实验内容: 绘制基本流程图 1.3实验步骤: (1)打开一个模板,,在主菜单中依次选择【文件】->【新建】->【选 择绘图类型】,出现“选择绘图类型”窗口,在【类别】下,单击 【流程图】,在【模板】下,单击【基本流程图】。 (2)添加形状,将【形状】窗口中模具上的自己需要的形状拖到绘图页 面中合适的位置。并添加文本、连接不同形状,使流程图完整的显 现出来。 1.4实验结果:

实验二:数据流图 2.1 实验目的 (1)熟悉Visio的工作环境及组成。 ⑵掌握Visio软件绘制图表的基本操作。 ⑶掌握数据流图的设计方法。 2.2 实验内容 习题3-3,3-4,3-5 2.3 实验步骤 (1)打开模板 ①在主菜单中,依次选择【文件】——【新建】——【选择绘图类型】,出现“选择绘图类型”窗口。 ②在左侧【类别】下,单击【软件】。 ③在右侧【模板】下,单击【数据流模型图】。 (2)绘制顶层图 ①在顶层进程页面中添加、移动图形元素并调整其大小。将所需要元素用鼠标拖动到模板里,添加所需的元素符号。 接口:输入源点或输出终点,其中注明源点或终点的名称。 进程:即处理,输入数据在此进行变换产生输出数据,其中注明进程的名称。数据存储:用于代表系统中存储的信息,其中注明信息的名称。 数据流:被加工的数据及其流向。流线上注明数据名称,箭头代表数据流动方向。 ②向图形元素中添加文本,并修改数据流图中的文字和格式。 连接图形元素。 ③使用“数据流”连接线将“接口”、“进程”和“数据存储”等形状互相连接起来。 逻辑连接:将数据流起点、终点拖拽到进程或接口中央位置,进程或接口被红色框包围时松开鼠标,这时可看到数据流符号相应端点为红色方框。拖动进程或接口,可看到流据流的端点随着进程或接口的移动而移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