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机器人综述和重点发展领域
毕设工业机器人运动学-文献综述

机械臂的运动学分析综述前言随着工业自动化的发展,机械臂在产业自动化方面应用已经相当广泛。
机械臂在复杂、枯燥甚至是恶劣环境下,无论是完成效率以及完成精确性都是人类所无法比拟的,也因此,机械臂在人类的生产和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自从第一台产业用机器人发明以来,机械臂的应用也从原本的汽车工业、模具制造、电子制造等相关产业,向农业、医疗、服务业等领域渗透。
按照不同的标准,机器人分类方法各异。
操作性与移动性是机器人最基本的功能构成[1]。
根据机器人是否具有这两个能力对机器人进行分类,可以把机器人大体分为三大类:(1)仅具有移动能力的移动机器人。
比如Endotics医疗机器人、Big Dog、PackBot,以及美国Pioneer公司的研究型机器人P2-DX、P3-DX、PowerBot 等。
(2)仅具有操作能力的机械臂。
比如Dextre、PUMA560、PowerCube机械臂等。
(3)具有移动和操作能力的移动机械臂系统。
如RI-MAN、FFR-1、以及勇气号火星车等[2]。
机械臂作为机器人最主要的执行机构,工程人员对它的研究也越来越多。
在国内外各种机器人和机械臂的研究成为科研的热点,研究大体是两个方向:其一是机器人的智能化,多传感器、多控制器,先进的控制算法,复杂的机电控制系统;其二是与生产加工相联系,满足相对具体的任务的工业机器人,主要采用性价比高的模块,在满足工作要求的基础上,追求系统的经济、简洁、可靠,大量采用工业控制器,市场化、模块化的元件。
机械臂或移动车作为机器人主体部分,同末端执行器、驱动器、传感器、控制器、处理器以及软件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机器人系统。
一个机械臂的系统可以分为机械、硬件、软件和算法四部分。
机械臂的具体设计需要考虑结构设计、驱动系统设计、运动学和动力学的分析和仿真、轨迹规划和路径规划研究等部分。
因此设计一个高效精确的机械臂系统,不仅能为生产带来更多的效益,也更易于维护和维修。
中国工业机器人发展的现状

中国工业机器人发展的现状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工业自动化的需求增长,中国工业机器人行业近年来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以下是中国工业机器人发展的现状,主要从技术进步、应用范围扩大、产业链完善、政策支持、市场竞争加剧、服务市场增长、人才培养加强、国际合作增多等方面进行概述。
1.技术进步中国工业机器人行业在技术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
随着研发力度的加大和新材料、新工艺的应用,机器人的性能、稳定性和寿命得到了显著提升。
此外,中国企业在机器人控制器、伺服系统等核心零部件上也取得了关键技术的突破,降低了对进口部件的依赖。
2.应用范围扩大随着技术的进步和行业需求的增长,工业机器人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
目前,工业机器人已广泛应用于汽车、电子、食品、化工等众多行业,特别是在劳动力密集、环境恶劣的场景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此外,随着服务型机器人的兴起,医疗、康复、助老等领域也成为工业机器人的重要应用场景。
3.产业链完善中国工业机器人产业链不断完善,包括上游的零部件制造、中游的机器人本体制造和下游的系统集成服务。
目前,中国企业在各个环节上都具备了一定的实力,特别是在中游和下游环节取得了较大的突破。
此外,中国还形成了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冀等产业集聚区,成为机器人产业发展的重要载体。
4.政策支持中国政府对工业机器人行业给予了极大的支持,包括资金扶持、税收优惠、人才引进等政策。
此外,政府还设立了多项专项计划,鼓励企业加大研发力度,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在国家战略层面,将智能制造作为重点发展领域,为工业机器人行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5.市场竞争加剧随着中国工业机器人市场的不断扩大,竞争也日益激烈。
国内企业面临着国内外品牌的激烈竞争,尤其是在高端市场和技术领域。
为了在竞争中脱颖而出,企业需要加大研发和创新投入,提升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
同时,政府和企业也需要加强合作,推动行业标准的制定和推广,提高整个行业的竞争力。
6.服务市场增长随着工业机器人市场的不断扩大,服务市场也呈现出快速增长的态势。
关于工业机器人的发展与前沿的介绍

关于工业机器人的发展与前沿的介绍摘要: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开始,到九十年代,工业机器人发展迅猛,是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化生产的。
是计算机,控制论,机构学的综合;现代科技研究发展非常迅速,适用场景也越来越广泛。
其目的在于满足工业化的大规模生产,解决单调重复的体力工作,以改善产品的品质,取代手工操作关键词:工业机器人;工业机器人结构1工业机器人的发展现状工业机器人具有制造成本低、劳动强度低、安全性高等特点。
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工业制造国,对工业机器人和市场的需求更大。
我国在1970年代开展工业机器人的研究、开发和应用,在工业机器人的研究、开发和应用中占有一席之地,“七五”期间重点研究。
和发展。
电子技术、智能技术、机械技术、基础零部件和工业机器人为中国特色机器人产业的发展开辟了新路径。
1990年代,国产工业机器人逐渐进入生产应用环节。
特别是在“九五”期间“863”工程的支持下,我国建成了新松机器人,北京机械工业自动化研究院等智能化设备的研发中心。
20世纪,工业机器人行业迎来了快速发展的时代。
自21世纪起,我国的工业机器人的需求量以15-20%的年增长率递增,其中大部分在汽车组装行业中被广泛地用于焊接和其他工作。
测试,组装,加工,研磨和抛光。
从市场来看,国产工业机器人主要针对国内市场,也有少量出口国外。
从市场前景来看,国产工业机器人仍有非常广阔的市场空间和发展前景。
但在技术方面,我国机器人研发与美日等国仍有一定差距,但在某些领域,差距也在逐渐缩小。
特别是在量子技术的研发和应用领域,我国也有自己比较成熟的技术体系,目前在工业机器人研发领域走在同类产品的前列。
2.工业机器人结构与类型2.1工业机器人结构工业机器人是一种由系统工程发展而来的高科技产品,其主要构成有人机界面、运动控制器以及机器人的执行机构和机构主体。
在这些功能中,动作控制。
该机构通过接受来自人机接口的命令,并对各个部件的具体动作进行协调,从而保证机器人能够正确地完成人机交互的操作。
机器人产业发展综述

的 高 效 加 工 主 题 , 笔 者 与 您 共 同 分 的传 说 迄 今 已 10 70多 年 ,但 对 于其 二 、机器 人 的发 展 历 程
几 千 年 前 人 类 就 渴 望 制 造 一 种
远 远 达 不 到 电影 《 形 金 刚 》 系 列 享 机 器 人 技术 的魅 力 与 震 撼 … … 变
其 后 肢 可 以 发 展 。 1 7 4年 C n in tMi co 9 icn ai l rn公 相 关 研 究做 以介 绍 。 a 为 动 力 ,可 司开 发 成 功 多 关 节机 器人 ;1 7 9 9年 ,
‘ 坡 上行 。 爬
Unmain公 司 义 推 出 了 P i t o UMA 机
电气 公 司制
一
时 期 的 机 器 人 属 于 “ 教 再 现 ” 从 美 国 引 进 了 机 器 人 技 术 ,仅 用 十 示 型机 器 人 。只具 有 记忆 、存储 能力 , 几 年 的 时 间 ,在 日本 就 实 现 了 工 业
就 有 很 多 工 序 ( 焊 、喷 漆 、 涂 胶 神 话 变 为 现 实 。早 在 三 千 多 年 前 的 点
等 等 )是 由它 们 完 成 的 。 此 外 ,很 西 周 时 代 , 我 国就 出 现 了 能 歌 善 舞 多 高 重 复 性 、危 险 性 的 工 作 领 域 ,
的 木 偶 ,称 为 “ 者 ” ,这 可 能 是 倡
REL CAP EK
力 觉 传 感 器 ,在 当 时 是 一 种 技 术 先 国 家 都 很 重 视 研 制 和 应 用 工 业 机 器
‘ 机 器 人 》 进 的 工 业 机 器 人 。 现 在 的 工 业 机 器 人 。 日本 政 府 埘 丁 业 机 器 人 产 业 和 能 , 3 9年 美 国纽 人 结 构 大 体 上 是 以 此 为 基 础 的 。 这 应 用 实 施 了 积 极 的扶 植 政 策 ,率 先
工业机器人的研究发展现状及趋势

华人时刊2014.4(下)工业机器人的研究发展现状及趋势廖云松【摘要】主要介绍了工业机器人在国内、国外的发展状况和应用趋势。
根据国内外机器人发展的经验及近几年的动态,指出了我国工业机器人产业化发展的影响因素和实施策略,探讨了我国机器人发展的方向及策略。
作为最典型的机电一体化的高科技装备,工业机器人得到了非常广泛的应用。
综述了国内外工业机器人的研究热点现状,并预测了其发展趋势。
【关键词】工业机器人;发展现状;发展趋势;发展模式中图分类号:TP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78(2014)04-150-03一、工业机器人概述工业机器人是集机械、电子、控制、计算机、传感器、人工智能等多学科先进技术于一体的现代制造业重要的自动化装备。
自从1962年美国研制出世界上第一台工业机器人以来,机器人技术及其产品发展很快,已成为柔性制造系统(FMS)、自动化工厂(FA)、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 IMS)的自动化工具。
广泛采用工业机器人,不仅可提高产品的质量与产量,而且对保障人身安全,改善劳动环境,减轻劳动强度,提高劳动生产率,节约原材料消耗以及降低生产成本,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和计算机、网络技术一样,工业机器人的广泛应用正在日益改变着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方式。
近年来,工业机器人因其重复精度高、可靠性好、适用性强等优点,已经在汽车、电子、食品、化工、物流等多个行业广泛应用并日趋成熟,有效提高了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节约了劳动力和制造成本、增强了生产柔性和企业竞争力。
此外,对保障人身安全、改善劳动环境、减轻劳动强度、降低材料消耗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而目前航空航天产品制造过程仍旧是劳动密集、工序繁复、工况恶劣、辅以大量工装夹具并以手工制造为主。
自动化生产能力不足,已成为制约提高武器装备可靠性和生产能力的瓶颈。
在我国大力发展航空航天的时代背景下,航空航天制造企业应用工业机器人进行自动化生产,对企业生产模式转型升级、装备先进制造能力提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国内外机器人发展的现状及发展动向

国内外机器人发展的现状及发展动向一、引言机器人技术作为一项前沿的科技领域,正在以惊人的速度发展。
本文将对国内外机器人发展的现状进行综述,并分析其发展动向。
二、国内机器人发展现状1. 市场规模:根据相关数据,国内机器人市场规模持续扩大。
据统计,2022年国内机器人市场规模达到XX亿元,同比增长XX%。
2. 应用领域:国内机器人应用领域广泛,包括工业创造、医疗卫生、农业、服务业等。
其中,工业创造是机器人应用的主要领域,占领了市场的大部份份额。
3. 技术水平:国内机器人技术水平逐步提升,涵盖了机器人感知、决策、控制等关键技术。
例如,人工智能、机器视觉、自主导航等技术的进步,使得机器人在各个领域的应用更加智能化和高效化。
三、国内机器人发展动向1. 产业升级:国内机器人产业正朝着高端化、智能化方向发展。
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注重研发高性能、高精度的机器人产品,以满足市场需求。
2. 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的融合: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为机器人带来了更多的应用场景。
未来,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的融合将成为机器人发展的重要方向。
3. 服务机器人的兴起:随着社会老龄化问题的日益突出,服务机器人的需求逐渐增加。
未来,服务机器人将在医疗、养老、家庭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四、国外机器人发展现状1. 市场规模:国外机器人市场规模庞大,发达国家如美国、日本、德国等都拥有庞大的机器人市场。
据统计,全球机器人市场规模估计在2025年将达到XX亿美元。
2. 技术率先:发达国家在机器人技术方面具有较高的竞争力。
例如,美国的波士顿动力公司、日本的本田公司等在机器人技术方面处于率先地位。
3. 应用领域:国外机器人应用领域广泛,包括工业创造、医疗卫生、农业、航天航空等。
发达国家在机器人技术的应用上更加成熟和广泛。
五、国外机器人发展动向1. 人机协作:国外机器人领域正在探索人机协作的模式,以实现机器人与人类的高效合作。
这将为工业创造等领域带来更多的机会和挑战。
机器人技术及其应用概述

机器人技术及其应用概述一、引言人工智能和机器人技术已经成为当今科技领域的热门话题,正在颠覆着我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不断拓展,机器人已经成为了许多行业的新宠儿。
本文旨在通过对机器人技术及其应用的综述,帮助读者了解机器人的现状、技术及其应用、未来发展趋势等方面的信息。
二、机器人技术的概念及分类机器人是一种能够独立执行任务的自主机器,它可以按照预定的程序或命令执行各种复杂的任务。
机器人技术可以划分为以下几类:1. 工业机器人:工业机器人是设计用来执行工业任务的机器人,它们通常被用于生产线上的各种加工任务,如焊接、涂装、搬运等。
工业机器人的优点在于它们可以进行大量的、重复的任务,而且比人类更加精准和持久。
2. 服务机器人:服务机器人是为人类服务的机器人,通常被用于医疗、残障和老年人关怀、家庭清洁等方面。
服务机器人的优点在于它们可以解决一些人类无法完成的任务,如抬起重物、清洁难以到达的地方等。
3. 农业机器人:农业机器人是为农业生产而设计的机器人,它们通常被用于自动化地进行植物育种、喷洒药品、收割等任务。
农业机器人的优点在于它们可以自动化完成农业生产的各个阶段,提高生产效率和减少农民的人工劳动。
4. 专用机器人:专用机器人是为特定应用而设计的机器人,比如火星车、地形车、水下机器人等。
这些机器人通常是为特殊环境或任务而设计的,具有高度的适应性和灵活性。
三、机器人技术的关键技术1. 人工智能技术:人工智能技术是机器人技术中的重点,它使得机器人能够进行自主决策和学习。
通过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技术,机器人可以学习如何识别对象、处理语音和图像、识别手势等。
2. 机器视觉技术:机器视觉技术使机器人能够感知和识别环境中的物体,包括色彩、形状、大小和纹理等。
机器视觉技术可以使机器人更加智能化,能够应对更加复杂的情况。
3. 传感器技术:传感器技术是机器人能够感知环境的关键技术,它包括各种传感器、雷达、天线、摄像头等。
机器人文献综述

机器人文献综述摘要:机器人是一种由主体结构、控制器、指挥系统和监测传感器组成的,能够模拟人的某些行为、能够自行控制、能够重复编程、能在二维空间内完成一定工作的机电一体化的生产设备。
机器人技术是综合了计算机、控制论、机构学、信息传感技术、人工智能、仿生学等多学科而形成的高新技术。
是当代研究十分活跃、应用日益广泛的领域。
也是一个国家工业自动化水平的重要标志。
关键词:机器人历史机器人分类移动机器人技术一、引言[1]机器人是当代自动化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发展的典型体现,也代表着制造技术发展的新水平,是一种由主体结构、控制器、指挥系统和监测传感器组成的,能够模拟人的某些行为、能够自行控制、能够重复编程、能在二维空间内完成一定工作的机电一体化的生产设备。
机器人尤其是工业机器人的广泛应用,极大提高了生产力。
目前世界上使用的机器人已有百万之多,并且次数目仍在快速增长。
其应用领域也从传统的制造业、军事应用逐步扩展到服务业、空间探索等。
二、机器人历史的发展[2]2015年,国内版工业4.0规划——《中国制造2025》行动纲领出台,其中提到,我国要大力推动优势和战略产业快速发展机器人,包括医疗健康、家庭服务、教育娱乐等服务机器人应用需求。
那么机器人发展阶段又如何呢?20世纪20年代前后,捷克和美国的一些科幻作家创作了一批关于未来机器人与人类共处中可能发生的故事之类的文学作品,使得机器人在人们的思想中成为一种无所不能的“超人”。
1954年,美国的戴沃尔制造了世界第一台机器人实验装置,发表了《适用于重复作业的通用性工业机器人》一文,并获得美国专利。
1960年,美国Unim ation公司根据戴沃尔德技术专利研制出第一台机器人样机,并定型生产U n imat e(意为“万能自动”)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