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课用 4.1 区域农业发展 实用性

合集下载

八年级地理上册 4.1 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教材活动解析素材 商务星球版(2021年整理)

八年级地理上册 4.1 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教材活动解析素材 商务星球版(2021年整理)

八年级地理上册4.1 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教材活动解析素材(新版)商务星球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八年级地理上册4.1 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教材活动解析素材(新版)商务星球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八年级地理上册4.1 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教材活动解析素材(新版)商务星球版的全部内容。

《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教材活动解析【活动】还有哪些联系?请你补充。

(课本第75页)【点拨】如我们穿的纯棉衣服的原料来自棉花,我们喝的果汁的原料是各种水果等。

【读图4-1-1】1.找出东北平原、华北平原、四川盆地和长江中下游平原种植的主要农作物.(课本第76页)【答案】东北平原主要农作物有玉米、小麦和甜菜等。

华北平原主要农作物有小麦、棉花和花生等。

四川盆地的主要农作物有水稻、油菜和甘蔗等。

长江中下游平原的主要农作物有水稻和油菜等。

2.分别找出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和秦岭一淮河一线,说出其两侧种植业分布的差异。

(课本第76页)【答案】400毫米年降水量线东侧是主要的种植业区,西侧种植业区较少.秦岭一淮河一线以北以旱地为主,以南以水田为主.【读图4—1—2】1。

指出我国的四大牧区,说说各自的优良畜种。

(课本第77页)【答案】新疆牧区的新疆细毛羊和伊犁马。

.内蒙古牧区有三河马和三河牛。

西藏牧区的西藏牦牛、藏南绵羊。

青藏牧区的青海牦牛。

2。

找到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说说我国东部、西部畜牧业类型的差异.(课本第77页)【答案】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的东部是农耕区畜牧业,西部是牧区畜牧业.【活动】1.读图4—1—3,根据该县自然条件的差异,请在横线上填写相的农业生产部门;说说如果在西北部山区大规模发展种植业,会产生哪些不利影响。

地理区域农业发展教案编写指南,助您事半功倍

地理区域农业发展教案编写指南,助您事半功倍

地理区域农业发展教案编写指南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和消费水平的提高,对农产品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而不同的地理区域,在气候、土地和水资源等方面的差异也会对农业的发展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制定科学合理的农业发展教案,有助于合理利用当地资源,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增加农产品供应,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在编写地理区域农业发展教案前,我们需要熟悉以下几个方面:一、了解地理区域的气候环境气候是影响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不同的气候环境会影响种植和养殖的适应性以及产量。

在编制地理区域农业发展教案时,首要考虑的是当地气候环境,包括温度、降水、日照、风向等因素。

同时需要了解当地的气候变化趋势,以便调整农业生产计划和策略。

二、了解土壤和水资源土壤条件和水资源是农业生产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

在编制地理区域农业发展教案时,需要熟悉当地的土壤类型、质地和肥力,以及当地的水资源与水质状况。

合理利用不同类型的土壤和水资源,可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

三、了解当地的农业发展历史和现状了解当地的农业发展历史和现状,可以了解到现阶段当地农业面临的问题、机遇和优势。

同时,还可以了解到当地的农业技术和经验,以及当地的农业政策和规划。

这些信息可以为编制地理区域农业发展教案提供重要参考。

四、了解当地的市场需求和价格趋势了解当地市场需求和价格趋势,可以帮助农民和相关从业人员制定针对不同市场的种植和养殖策略,提高当地农业生产效益。

编制地理区域农业发展教案时,需要研究当地的消费者需求和市场价格趋势,制定相应的农产品生产计划。

五、注意因地制宜,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教案教案编写时,需要根据当地的具体情况制定不同的教案。

每个地区的气候、土壤、水资源和市场需求都有所不同,在制定教案时,需要充分考虑当地实际情况,量身定制适合当地的教案。

编制地理区域农业发展教案需要充分考虑当地的气候环境、土壤和水资源、农业发展历史和现状以及市场需求和价格趋势,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教案,合理利用当地资源,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增加农产品供应,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八年级上册地理星球版4.1 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八年级上册地理星球版4.1  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第四章中国的经济与文化第一节因地制宜发展农业一、教学设想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我国农业在地区分布上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了解农业的地区分布及影响因素是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重要前提,本课重点是我国农业分布的地区差异,难点是地区差异的原因分析。

本设计试图通过读图分析、分组讨论、成果展示等教学环节,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提高学生从地图上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和综合分析问题的核心素养能力,从而实现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

二、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学习地理知识的方法,具有一定的读图、识图能力,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地理表象探究规律和成因的能力尚待提高。

三、课标要求运用资料说出我国农业分布特点。

四、教学目标1.认识农业的主要部门,体会农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2.能够运用图文资料,结合所学的地形、气候等方面的知识,并联系实际,分析理解我国东西部、南北方农业分布差异的原因。

3.关注家乡及国家农业发展的情况,培养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和勤俭节约的习惯。

五、教学重难点1.阅读地图并结合实际,说出我国种植业及主要农作物的分布。

2.理解我国农业的南北差异及其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六、课时安排本节安排1课时。

七、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小组讨论、读图分析、提示点拨、综合归纳。

八、教学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

学生:课前预习。

九、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播放全国各地的特色美食图片。

引导学生说出美食名称,追问美食的原料来源于哪个经济部门?过渡:农业是我们的衣食之源、生存之本,借机导入新课。

学习新课:环节一:食在身边一、农业及其重要性1.课件展示:“肉食、面食和稻米制品为主的图片”,引导学生说出图片中美食的名称。

教师:我国有如此丰富多样的美食,因为我国拥有丰富多样的食材。

为什么我国拥有丰富多样的食材?承接:土地利用类型齐全,使我国可以发展多种农业生产部门。

看来吃饭还是大有学问的。

环节二:食有学问2.课件展示“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的图片。

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课件)

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课件)
国际合作
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性农业和环境问题,提高我国在国际上的地位和影 响力。
06
其他相关议题
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
农业文化遗产的重要 性
农业文化遗产是指在特定区域或族群 中,经过长期历史积累和传承形成的 ,具有独特的农业生态、农耕文化、 传统技术和制度等,对当地经济、社 会、文化发展有重要影响的农业遗产 。保护和传承农业文化遗产,不仅可 以维护和延续传统农耕文化的精髓, 还可以为区域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的 文化支撑。
农业科技创新
加强农业科技创新,突破关键技术瓶颈,提高农业生 产的科技含量和竞争力。
社会参与与共建
农民参与
鼓励农民参与农业可持续发展,提高农民的环保意识和 技能水平。
社会共建
加强社会共建,推动社会力量参与农业可持续发展,促 进农业与环境的和谐发展。
国际合作与交流
国际经验借鉴
学习和借鉴国际上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成功经验,提高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水平 。
绿色农业认证
开展绿色农业认证,鼓励和引导农民发展绿 色农业,提高农产品的安全性和竞争力。
循环农业的探索
农业废弃物利用
探索循环利用农业废弃物,如农作物秸秆 、畜禽粪便等,将其转化为有机肥料、能 源等资源,以减少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
VS
生态农业的推广
积极推广生态农业,通过多种作物和动物 的复合经营,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农产品多 样性,促进农业生态系统的平衡。
历史与发展
20世纪70年代,全球范围内出现严重的环境问题和资 源危机,人们开始关注农业可持续发展问题。
1996年,中国农业部发布《中国可持续农业发展纲要 》,提出可持续农业的目标、原则和措施。
1991年,美国通过《国家农业战略》,提出了可持续 农业的概念。

必修三 4.1区域农业发展

必修三  4.1区域农业发展

必修三 4.1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学习目标:1、以东北地区为例,能够评价农业生产的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理解地理条件对农业生产结构、农业布局的影响。

2、能够说明东北地区农业布局特点及成因。

3、了解东北地区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途径。

4、能够说出东北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方向。

使用说明&学法指导1.依据预习案通读教材,进行知识梳理;2.完成预习自测题目:3.将预习案中不能解决的问题标识出来,并填写到后面“我的疑问处”。

4.限时15分钟,独立完成。

Ⅰ.教材助读一、区域的农业发展(3)农业的区位因素①气候②地形与水源③社会经济条件二、东北地区的地理条件(1)范围东北地区包括、、和东部。

(2)自然条件东北地区包括高原、平原和山地三类相对完整的地形单元,从而为农业的提供了条件。

东北地区西部高原为高原;中部东北平原由平原、平原、平原构成;周围山地有山脉、山脉、山脉。

土壤东北地区、土广泛分布,土层深厚,,有利于农业生产。

(3)社会经济条件东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良好的工业基础不仅为农业发展提供了机械设备、化肥等,一些工业部分本身就是以农产品为。

东北地区交通,。

东北地区开发较晚,人口密度较低。

一方面使得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一倍多,东北地区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另一方面较好的生态环境和资源条件有利于和的发展。

探究活动:62、64页活动三、农业布局特点目前,东北地区是全国最大的、比较稳定的商品粮基地,其中是我国粮食商品率最高的商品粮生产基地。

与我国其他商品粮基地相比,东北商品粮基地具有、的突出特点。

五、东北地区的农业发展方向。

(1)东北地区的环境退化自20世纪以来,东北地区人口激增。

高强度的农林开发,造成土地的不合理利用,导致农业生态环境退化。

例如和退化严重,土地、和草场退化加剧,频繁、以及等,给农业可持续发展带来威胁。

(2)农业可持续发展实现东北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从入手,坚持、与、相结合,坚持、的统一。

人教版必修三4.1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

人教版必修三4.1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
棉花 2.新疆南部(南疆)已建设成为我国最大的_____生产基地
南疆光照充足;土地资源广阔;山麓地带有高山积雪融水可供灌溉;当地种 植长绒棉历史悠久;市场对长绒棉需求大。 3.海南岛成为我国____________生产基地 热带经济作物 海南岛地处热带,热量和降水条件可满足热带经济作物的生长;市场尤其 是国内市场对橡胶等热带作物的需求量大。
土壤肥沃 黑土、黑钙土,是世界三大肥沃黑土分布区之一。 (中国东北地区、乌克兰、美国密西西比河流域)
• 耕作农业区
主要种植玉米、 大豆、小麦、 水稻等作物。
一、发展区域农业的一般步骤:
综合考虑自然、社会经济、区位、市场等各种因素 研究区域农业发展的一般方法: 确定区域农业发展的大方向 发展条件(自然、社会经济) ↓ ↓ 根据区域内部差异,因地制宜布局小区域农业 发展特点、布局 ↓ 二、发展区域农业的目的 存在的问题 ↓ 实现区域内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的统一 今后的发展方向
3、社会经济条件
阅读课文P62三段文字,思考东北工业条件、交 通条件和人口密度是如何促进东北农业发展的? • 重要工 业基地
1、为农业提供大量生产资料 和对农业产品的市场需求 2、工业对原料的需求,有利 于农业产业化的发展
• 交通发达、对 外联系方便
发展外向型农业
农牧兴 工、工 促农牧 的经济 发展格 局
寒温带
中温带
暖温带
垂直温度带
亚热带
请由这几幅图总结: ①、东北地区的气候类型及其特点 ②、这种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热带
降水的特点
看右图,找 出东北地区降 降水量由东南向西北递减 水量和气温分 布有什么特点?
气温由南向北递减
寒温带
请由上面几幅图总结:

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课件)

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课件)
建设。
推动农业转型升级
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是推动农 业转型升级、实现农业现代化 的重要途径,能够提升农业竞 争力,拓展农业功能,促进农
村产业融合发展。
发展模式分类
高效生态农业模式
以循环经济为指导,利用生态学原理和系统工程 方法,发展高效、优质、安全、生态的现代农业 ,实现农业生产与生态环境的良性互动。
包括土壤、气候、水、光、热等环境条件。
农业生态系统的功能与特点
农业生态系统的功能
主要包括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等方面。
农业生态系统的特点
主要包括地域性、动态性、多样性和脆弱性等方面。
农业生态系统的可持续性评价
可持续性的概念
指在满足当前人类需求的同时,不损害未来世代满足其需求的能力。
可持续性评价的指标体系
农业科技是推动农业生产现代化的重要手段,应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
通过加大农业科技研发投入,提高农业科技创新能力,推广先进的农业技术和装备,提高农业生产效 率和竞争力。
同时,应完善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加强农技人员培训和知识更新,提高农技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服务能 力。
农业生态补偿政策
01
02
03
农业生态补偿政策是指对为保护和改 善生态环境做出贡献的农业经营者进 行经济补偿的政策。
农业保险政策
农业保险是保障农业生产的重要手段 之一,通过推行政策性农业保险,可 以降低农业生产风险,稳定农民收入 。
农业保险政策包括对农民投保的保费补贴 和对农业保险经营机构的税收优惠等措施 ,有利于扩大农业保险的覆盖面和降低保 费。
同时,应加强农业保险宣传教育, 提高农民的风险意识和参保意识。
农业科技政策
旅游
丽江古城以农业生态旅游为重要旅游产品 ,开发了一系列特色旅游线路和活动,吸

商务星球版八年级地理上册4.1《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教学设计

商务星球版八年级地理上册4.1《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教学设计

商务星球版八年级地理上册4.1《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商务星球版八年级地理上册4.1》这一节内容主要让学生了解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重要性和方法。

通过学习,学生能理解地形、气候等自然条件对农业发展的影响,以及如何根据当地自然条件的优势来布局农业部门和农作物。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对地理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但对于农业的知识相对较为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用生动的事例和实际的数据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和学习。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重要性和方法。

2.使学生能够分析地形、气候等自然条件对农业发展的影响。

3.培养学生根据当地自然条件的优势来布局农业部门和农作物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难点:理解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重要性和方法。

2.难点:如何让学生理解地形、气候等自然条件对农业发展的影响,以及如何根据当地自然条件的优势来布局农业部门和农作物。

五. 教学方法采用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和互动教学法。

通过生动的案例和实际的数据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和学习,以小组讨论的形式让学生共同分析地形、气候等自然条件对农业发展的影响,以及如何根据当地自然条件的优势来布局农业部门和农作物。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案例和数据,以便在课堂上进行分析和讨论。

2.将学生分成小组,以便进行小组讨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些农业发展失败的案例,让学生思考为什么同样的农作物在不同的地方会有不同的产量,引发学生对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思考。

2.呈现(10分钟)展示一些地形、气候等自然条件的数据,让学生分析这些自然条件对农业发展的影响。

例如,山区适合种植茶叶,而平原适合种植水稻。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分析当地的地形、气候等自然条件,讨论如何根据这些自然条件的优势来布局农业部门和农作物。

4.巩固(10分钟)让学生分享各自小组的讨论成果,其他小组成员对其进行分析、评价,以此巩固所学知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农业布局特点
●耕作农业区
主要种植玉 米、大豆、 小麦、水稻 等作物。
东北的大豆生产
麦 海 夜 行
东北大平原
大兴安岭北部仅 适于春小麦和早 熟大豆的种植
东北区农业 布局特点
农业气候上最大 的缺点是低温冷害, 它是作物产量不高 不稳的主要影响因 素。低温冷害年, 作物平均减产约13 %~35%。
1、位置、范围 位置:东北地区位于我国 东北部 的_____,东、北、西面分别 朝鲜 蒙古 与____、_____和____ 俄罗斯 接壤,东北区所处的纬度位置 较高,其最北端就是我国纬度 最高的地方。
黑龙江 范围:包括______、 吉林 内蒙古 东部 ______、_______三省和______自治区___, 辽宁 是一个自然单元完整、资源丰富、内部经济联系密切 的地区。(注:与政治区划中的东北不同)
活动 P62
• 珠三角大力发展出口创汇农业的地理条件
邻近港澳台地区,港口、铁路和航空等 交通发达,自然条件优越,农业生产技 术水平高。
活动:P62
区域 珠江三角洲 南疆地区 海南岛 云南省 农业发展方向 出口农产品基地 最大的棉花生产基地 主导因素 邻近港澳台地区 光照充足 热带地区,水热 条件好 气候温和湿润, 四季如春
占全国商品粮总量的1/4以上
东北区 全国
大规模机械化生产
黑龙江土地利用状况
土地类型多种多样 特 点 耕地面积广 荒地面积广——土地后备资源丰富
大规模机械化生产 1、地势平坦,坡度小于1°,耕 地集中连片。
2、成为大规模机械化水平最高 的地区之一。
(三) 大规模专业化生产 ——商品粮基地建设
●地区专业化生产
检测题
3、东北地区可垦荒地面积虽然很大,但国家已决定停止 “北大荒”垦荒,这说明(B ) A、东北一亿多人的吃饭问题已完全解决 B、保护生态环境比开荒种粮更重要 C、这里将不再是粮食生产基地了 D、本区今后应大规模退耕还林,加强抚育与更新 4、关于东北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D ) A、东北地区包括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和内蒙古自治 区北部 B、东北地区大部分属于温带半干旱、半湿润季风气候 C、热量和水分条件可满足两年三熟作物的需求 D、东北地区自然地域完整、农业生产类型多样,是我国 重要的商品农业生产基地
2.纬度高低导致的热量差异。 3.距海远近不同导致的水分条件差异。局部地区还受地 形影响。
思考: 1.为什么松嫩平原的积温比西部的大兴安岭和呼伦 贝尔高原要高? 松嫩平原比大兴安岭和呼伦贝尔高原的海拔低,因而 积温高。 2.为什么大兴安岭的东坡比西坡和松嫩平原年降水 量要丰富? 大兴安岭的东坡是迎风坡,所以降水量比西坡和松嫩 平原要丰富。

自然条件
气候: 东北大部分地区属于温 带湿润,半湿润季风气候。冬 季寒冷,夏季温暖。
地理条件
气候条件:
• 温带湿润、半湿润季风气候区
•冬冷夏暖,雨热同期
农作物 一年一 熟
降水量:300mm~1000mm
改造程度:气候是农业生产中最难以改造的自然条件
气候条件制约着区域农业的生产 品种、耕作制度和生产季节等
社会、经济条件
机 械
工业 工 业 农 牧 兴 工
化 肥
↑ ↓原

经营 规模大 大力发展 绿色农业 开发晚 人口密度低 农业
工 促 农 牧
技术 优势 外向型 农业 交通发达 对外联系方便
社会、经济条件
• 工业基础 我国重要工业基地、可为农 业提供大量生产资料
• 交通条件 交通发达、对外联系方便 • 人地比例 地广人稀,利于商品农业开发
土壤肥沃:黑土、黑钙土广泛分布,土层深厚, 有机质含量高,有利于农业生产。
(3)土壤肥沃 黑土、黑钙土,是世界三大肥沃黑土分布区之一。 (中国东北地区、乌克兰、美国密西西比河流域)
黑土耕层有机质含量 为2.5%~7.5%,全氮含 量为0.15%~0.35%,是 我国耕层有机质含量和氮 素含量最高的土壤。肥沃 的耕地集中连片分布。
第一节
区域农业发展
——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
发展区域农业的一般步骤:
综合考虑:区位、自差异 因地制宜布局小区域农业
现代区域农业发展的方向最主要取决于什么?
社会经济条件 自然条件
(一)地理条件
东 北 地 区 的 位 置 和 范 围 ?
东北地区的地理条件
地区 温度带 ≥10℃的积温 作物
南部
中部 北部
暖温带
中温带 寒温带
3600 ℃
1000℃~ 3600℃ 1000℃
冬小麦、棉花、暖温带 水果 春小麦、大豆、玉米、 高粱、水稻、甜菜、亚 麻 春小麦、大豆
思考 1
P61
1、与我国东部主要农业地区相比,热量 条件对东北地区的农业生产有哪些不利影 响? 不利影响主要体现在 (1)种植的农作物品种有限; (2)一年只能一熟,春种秋收; (3)春秋两季低温冻害影响农作物的生 长和收成; (4)漫长寒冬需要解决牲畜的御寒和饲 料供应问题等
2.下图为“我国中温带某地的地形剖面图及年降水量曲 线图”。四个区域的土地资源按利用类型分,依次为B A.草地、林地和草地、以水田为主的耕地、林地 B.草地、林地、以旱地为主的耕地、林地 C.沙漠、草地、林地和草地、林地 D.沙漠、林地、草地、林地
3.针对东北地区的土地、森林、气候资源等自然条件和 良好的工业基础、便利的交通条件,东北地区将建成全国 性的 D ①商品粮基地 ②商品棉基地 ③林业基地 ④畜牧业基地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③ D.①③④ 4.关于东北地区农作物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 B A.玉米分布普遍,由北向南的比例逐渐减少 B.小麦和大豆种植比例由南向北逐渐增多 C.水稻种植已扩展到北纬45°以北的黑龙江沿岸 D.辽东低山丘陵和半岛丘陵区是我国最大的苹果产 区
思考 2 P61
2、东北地区农业生产季节性强的特点, 为农村的综合发展提供了什么有利条件? 东北地区受热量条件限制,一年一熟且 有利于农忙季节时,集中人力物力 农作物生长季节较长,相对而言农闲时 投入农业生产;在农闲时,发展副业, 间较长,因此农民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 增加农业收入等等。
• 0
从事农业生产以外的工作,如农田基础 建设、水利建设、家庭副业、工业、商 业、文化事业等,从而促进农村的综合 发展
检测题
1、针对东北地区的土地、森林、气候资源等自然条件和 良好的工业基础、便利的交通条件,东北地区将建成 全国性的( D ) ①商品粮基地 ②商品棉基地 ③林业基地 ④畜牧业基地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②③ D、 ①③④ 2、东北地区地理事物或现象的分布符合由南到北顺序的 是( A ) A、温度带:暖温带、中温带、寒温带 B、森林类型:暖温带常绿林、温带针阔混交林、寒温带 针叶林 C、平原:辽河平原、三江平原、松嫩平原 D、土壤:黑土、黑钙土
3、与我国主要农业农业区相比,热量条件 是东北地区的劣势,但是,热量条件也可以 说是东北地区的优势,似分析举例说明。
(1)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农作物生长 期长,有利于营养积累,农产品的品质 较佳 (2)农作物病虫害较少 (3)长冬有利于土壤有机质的积累,矿物 质分解和淋溶作用较弱,土壤较肥沃 (4)积雪覆盖时间长,春季积雪融化时可 以缓解春旱现象,改善土地墒情。
1
P63思考1
1 看右图, 找出东北地 区降水量和 气温分布有 什么特点?
降水量由东南向西北递减 气温由南向北递减
• P63思考 •
2:东北地区自然条件南北向地
热量 域分异的主导因素是:___
3:东北地区自然条件东西向地域分异的
水分 主导因素是:____
第63页“思考” 1.年平均气温和年降水量总趋势是从东南向西北递减。 受山地、丘陵等地形的影响,局部地区不符合上述趋势。
畜牧业
P64 活动:2
• 水稻种植多选择在地形平坦、水 源充足的地区。
• 由于培育耐低温的水稻品种,种 植技术的进步,缩短了水稻的生 长期。
(三)大规模专业化生产
——商品粮基地建设

大规模专业化生产
全国最大的商品粮基地 东北区商品粮占全 国的比重为25%
每年向国家提供商品粮3000 多万吨,商品率达60%以上
辽南和辽西是 我国早熟棉花 的栽培北界
平原地区均可种植 玉米、大豆、小麦、 水稻等喜温作物, 一年一熟。土地资 源丰富的
大苹果仅适 于辽东半岛 和辽西栽培
东北林区(大小兴安岭、长白山地) 西南林区(横断山区、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处、喜玛拉雅山南坡) 东南林区
三 大 林 区 之 首 :
(二)农业布局特点

地形、土壤
地面结构 地貌及地形区分布 优势农业资源 农业类型 西部 大兴安岭 山 山环水绕 北部 小兴安岭 森林资源丰富 林牧业 地 东部 长白山地 南部 辽河平原 平 沃野千里 北部 松嫩平原 土地资源丰富 种植业 原 东部 三江平原

社会、经济条件
(1)工业基础: 我国重要工业基地 “农牧兴工,工促农牧” (2)交通条件: 交通发达、对外联系方便(发展外向型农业) (3)人口密度: 开发晚,密度低(经营规模高,发展绿色农业和 大农业)
●林业和特产区
• 四大优势: • 全国最大的林区 • 全国最主要的采伐 基地 • 宜林地区广泛 • 森林树种丰富
兴安落叶松
白桦林
苹果梨
苹果
柞蚕
鹿茸
人参
东北地区农业布局 农业生 主要分布区 产区域
主要产品类型
平原地区,包括 玉米、大豆、小麦、水稻 耕作 松嫩平原、三江 农业区 平原和辽河平原
大小兴安岭和长 兴安落叶松、樟子松、红松、 林业和 白山区 蒙古栎、白桦、人参、鹿茸、 特产区 柞蚕茧、苹果
热带经济作物生产 基地
花卉基地
第62页“活动” ◇珠三角临近港澳台地区,港口、铁路和航空等交通 发达,自然条件优越,农业生产技术水平高。 ◇南疆光照充足,土地资源广阔,山麓地带有高山冰 雪融水可供灌溉,当地种植长绒棉历史悠久,市场对长绒 棉需求大。 ◇海南岛地处热带,热量和降水条件可满足热带经济 作物的生长,市场尤其是国内市场对橡胶等热带作物的需 求量大。 ◇昆明四季如春,气候条件适宜发展多种花卉品种, 昆明等国内市场对花卉的需求量大。 一个地区的农业发展,必须依托当地的自然背景、区 位条件、社会经济等诸多因素,而其中的主导因素是促使 其特色农业形成的关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