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教案-电子测量技术(于宝明)电子教案35498-电子测量P2-1 无线电收信机的测试.
电子教案-电子测量技术(于宝明)电子教案35498-电子测量P1-1 多级放大电路的测试教学单元描述

教学单元名称 学习资源建议教学方法建议多级放大电路的测试建议课 时学习任务书、资讯 PPT、生产工艺文件、视频资料、网络资源等6宏观教学方法:引导文法微观教学方法:讲述法、任务教学法、仿真教学法、实践操作法、案例教学法教学单元设计1、单元描述:本项目以两级放大电路为载体,通过对其性能指标的测试,引导学生学会函数发生器的 使用,理解函数发生器的组成与工作原理,掌握放大倍数与增益的转换,测量数据的后期处 理,引导学生编制符合测试两级放大电路的工艺文件。
外观图2、主要内容:1)测量前期准备 2)完成电压增益测试 3)完成短期增益稳定度测试部件图4)完成振幅/频率特性测试 5)完成过渡响应过程测试3、学习目标:1)能理解被测对象技术指标 2)能理解函数信号发生器组成、工作原理 3)掌握函数信号发生器性能、参数、使用方 法和注意事项4)掌握 EE1641B 型函数信号发生器的使用方法 5)会用相关仪器仪表对多级放大电路进行测量 6)学会分析处理测量数据 7)掌握工艺文件的编制方法1、教学材料¾ 引导文 ¾ 测试相关的工艺文件 ¾ 参考资料方案设计¾ 相关视频资料 ¾ 检查单 ¾ 评价表 ¾ 练习题 参考网站与网址2、使用仪器仪表 ¾ 示波器 ¾ EE1641B 型函数信号发生器 ¾ 直流稳压电源4、学生应具备的知识与能力¾ 具备识读电路原理图的能力 ¾ 具备对放大电路分析与计算的能力 ¾ 具有数字电路与模拟电路基础知识3、考核与评价考核内容:¾ 作业完成情况 ¾ 实践操作技能 ¾ 工作作风与职业道德 ¾ 学习态度评价方式: ¾ 教师评价 ¾ 小组评价 ¾ 自我评价5、对教师知识与能力的要求¾ 熟悉放大电路的工作原理 ¾ 熟悉仪器仪表的组成与工作原理 ¾ 掌握仪器仪表的性能 ¾ 掌握仪器仪表的使用方法 ¾ 掌握放大电路性能测试方法可能的问题¾ 本任务的引导文在测试内容、测试设计、测试方法、等方面应考虑加强学生工作的独立 性。
电子测量技术教案《2》

电子测量技术教案《2》教案:电子测量技术《2》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对电子测量技术的基本概念和方法的理解,并能够应用于电子测量领域的实际问题中。
二、教学内容1.电子测量技术的基本概念和方法介绍2.电子测量仪器的使用和操作3.电子测量技术的实例应用三、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通过理论讲解和实验操作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以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过程1.理论讲解1.1电子测量技术的基本概念和方法介绍-电子测量技术的定义和作用-电子测量仪器的分类和特点-电子测量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测量范围-电子测量技术的误差分析和校准方法2.实验操作2.1电子测量仪器的使用和操作-示波器的使用和操作方法-多用表的使用和操作方法-信号发生器的使用和操作方法-频谱仪的使用和操作方法3.实例应用3.1电子测量技术的实例应用-温度测量-电压测量-频率测量-电流测量五、教学评估本课程的评估主要通过实验报告和考试成绩来进行,考察学生对电子测量技术的理解和实践能力。
同时,也将对学生的课堂参与和表现进行评估。
六、教学资源1.电子测量仪器:示波器、多用表、信号发生器、频谱仪等2.教材和参考书籍3.实验报告模板和评估表七、教学总结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对电子测量技术有更为深入的了解,能够熟练运用电子测量仪器进行实验操作,并能够应用所学的电子测量技术解决实际问题。
同时,还能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今后从事相关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电子测量技术教案

电子测量技术教案第一章:电子测量技术概述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电子测量技术的定义、作用和分类。
让学生掌握电子测量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常用测量方法。
1.2 教学内容电子测量技术的定义和作用电子测量技术的分类电子测量技术的基本原理常用测量方法及其适用范围1.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示例和实验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1.4 教学步骤引入电子测量技术的概念,让学生了解其定义和作用。
讲解电子测量技术的分类,让学生了解不同类型的测量技术。
讲解电子测量技术的基本原理,让学生理解其工作原理。
介绍常用测量方法及其适用范围,让学生了解不同测量方法的应用场景。
通过示例和实验,让学生实际操作并加深对电子测量技术的理解。
第二章:电压测量2.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电压测量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让学生了解不同类型电压测量仪器的特点和选用原则。
2.2 教学内容电压测量的基本原理电压测量方法及其适用范围电压测量仪器的类型及特点电压测量仪器的选用原则2.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示例和实验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2.4 教学步骤讲解电压测量的基本原理,让学生理解电压测量的过程。
介绍不同类型的电压测量方法及其适用范围,让学生了解选择合适的测量方法的重要性。
讲解不同类型电压测量仪器的特点和选用原则,让学生了解不同仪器的适用场景。
通过示例和实验,让学生实际操作并加深对电压测量的理解。
第三章:电流测量3.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电流测量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让学生了解不同类型电流测量仪器的特点和选用原则。
3.2 教学内容电流测量的基本原理电流测量方法及其适用范围电流测量仪器的类型及特点电流测量仪器的选用原则3.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示例和实验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3.4 教学步骤讲解电流测量的基本原理,让学生理解电流测量的过程。
介绍不同类型的电流测量方法及其适用范围,让学生了解选择合适的测量方法的重要性。
讲解不同类型电流测量仪器的特点和选用原则,让学生了解不同仪器的适用场景。
《电子测量技术》教案

只要有测量,必须有测量结果,有测量结果必然产生误差。误差影响测量精度。
对误差的特点,性质及分类要有全面系统的了解,最后找出合理的、科学的办法加以消除。
思考题、讨论题、作业:
参考资料(含参考书、文献等):
1.《电子测量技术》夏哲雷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
2.《电子测量技术基础》杨吉祥编著,东南大学出版社
电子测量技术课程教案
授课题目(教学章节或主题):
第3章电压测量
3.1概述
3.2电压的模拟测量
3.3电压的数字化测量
授课类型
理论课
授课时间
第1周周3第6-7节
重点:
测量误差的估计和处理,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在科学研究和生产中的重要作用。
难点:
根据误差的性质,将测量误差分为随机误差、系统误差、粗大误差三类,这三类误差的概念和来源;
与测量结果有关的三个术语:准确度、精密度、精确度,及它们与系统误差、随机误差和总误差的关系。
教学手段与方法:
教学方式:讲授
教学资源:多媒体
教学手段与方法:
教学方式:讲授
教学资源:多媒体
思考题、讨论题、作业:
3-4
参考资料(含参考书、文献等):
1.《电子测量技术》夏哲雷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
2.《电子测量技术基础》杨吉祥编著,东南大学出版社
电子测量技术课程教案
授课题目(教学章节或主题):
第4章时间频率测量及调制域分析
4.1时间频率测量
4.2电子计数器
电子测量电子教案

电子测量电子教案第一章:电子测量概述1.1 电子测量的定义1.2 电子测量的重要性1.3 电子测量的分类1.4 电子测量的应用领域第二章:测量误差与数据处理2.1 测量误差的定义与分类2.2 测量误差的来源与减小方法2.3 数据处理的基本方法2.4 测量数据的可靠性评估第三章:电子测量仪器与设备3.1 电子测量仪器的基本原理与分类3.2 常见的电子测量仪器及其应用3.3 电子测量设备的选择与使用注意事项3.4 电子测量仪器的维护与保养第四章:电压与电流的测量4.1 电压测量原理与方法4.2 电流测量原理与方法4.3 电压与电流测量仪器的选择与使用4.4 电压与电流测量实例第五章:频率与时间的测量5.1 频率测量原理与方法5.2 时间测量原理与方法5.3 频率与时间测量仪器的选择与使用5.4 频率与时间测量实例第六章:电阻与电导的测量6.1 电阻测量原理与方法6.2 电导测量原理与方法6.3 电阻与电导测量仪器的选择与使用6.4 电阻与电导测量实例第七章:电容与电感的测量7.1 电容测量原理与方法7.2 电感测量原理与方法7.3 电容与电感测量仪器的选择与使用7.4 电容与电感测量实例第八章:频率分析与频谱测量8.1 频率分析的基本原理8.2 频谱测量方法与技术8.3 频率分析与频谱测量仪器的选择与使用8.4 频率分析与频谱测量实例第九章:网络分析与网络参数测量9.1 网络分析的基本概念9.2 网络参数的测量方法9.3 网络分析仪的选择与使用9.4 网络参数测量实例第十章:数字信号测量与分析10.1 数字信号测量原理10.2 数字信号分析方法10.3 数字信号测量与分析仪器的选择与使用10.4 数字信号测量与分析实例第十一章:现代电子测量技术11.1 自动化测量技术11.2 虚拟仪器技术11.3 网络测量技术11.4 微电子测量技术第十二章:测量数据的可视化与处理12.1 数据可视化原理与技术12.2 数据处理软件与应用12.3 测量数据的可视化实例第十三章:电磁兼容性测量13.1 电磁兼容性的基本概念13.2 电磁干扰的来源与抑制13.3 电磁兼容性测量方法与设备13.4 电磁兼容性测量实例第十四章:环境与安全测量14.1 环境测量的目的与方法14.2 安全测量的原理与技术14.3 环境与安全测量设备的选用14.4 环境与安全测量实例第十五章:电子测量技术在工程实践中的应用15.1 电子测量在通信工程中的应用15.2 电子测量在电子制造中的应用15.3 电子测量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15.4 电子测量在科研与教育中的应用重点和难点解析本电子测量电子教案涵盖了电子测量的基本概念、测量误差、数据处理、电子测量仪器与设备、电压与电流的测量、频率与时间的测量、电阻与电导的测量、电容与电感的测量、频率分析与频谱测量、网络分析与网络参数测量、数字信号测量与分析、现代电子测量技术、测量数据的可视化与处理、电磁兼容性测量、环境与安全测量以及电子测量技术在工程实践中的应用等多个方面。
电子测量技术实验教案

电子测量技术实验教案第一章:实验基本知识1.1 实验目的了解电子测量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方法。
掌握常用电子测量仪器的使用和操作。
1.2 实验要求熟悉实验设备和工作环境。
掌握基本测量方法和技巧。
1.3 实验安全注意事项遵守实验室规章制度,佩戴好个人防护用品。
避免触电、短路等安全事故的发生。
第二章:测量误差与数据处理2.1 测量误差的概念介绍系统误差、偶然误差和粗大误差的定义和特点。
2.2 误差分析与计算分析误差来源,掌握误差减小和补偿的方法。
学会使用公式计算误差和不确定度。
2.3 数据处理方法学习数据采集、记录和整理的方法。
掌握有效数字的规则和四则运算规则。
第三章:电子测量仪器3.1 电压表和电流表了解电压表和电流表的原理和结构。
学会使用电压表和电流表进行测量操作。
3.2 示波器了解示波器的工作原理和功能。
掌握示波器的使用方法和测量技巧。
3.3 频率计了解频率计的原理和功能。
学会使用频率计进行测量操作。
第四章:基本测量方法4.1 电压和电流的测量学习电压和电流的测量方法。
掌握电压表和电流表的接线和读数方法。
4.2 时间的测量学习时间的测量方法。
掌握示波器测量时间的方法和技巧。
4.3 频率和周期的测量学习频率和周期的测量方法。
掌握频率计的接线和读数方法。
第五章:实验操作与实践5.1 实验设备准备学习如何正确开启和使用实验设备。
熟悉实验设备的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
5.2 实验操作流程学习实验操作流程和步骤。
掌握实验数据的测量和记录方法。
5.3 实验结果分析与评价分析实验结果,评估实验数据的准确性。
第六章:信号发生器与频率测量6.1 信号发生器学习信号发生器的工作原理和功能。
掌握信号发生器的使用方法和输出信号调整。
6.2 频率测量实验使用信号发生器和频率计进行频率测量实验。
掌握频率计的接线和读数方法,以及频率测量的注意事项。
第七章:时间与频率测量综合实验7.1 时间与频率测量原理学习时间与频率测量原理及其相互关系。
《电子测量技术》教案

教学目的:了解新型数字仪表的发展趋势;
熟悉误差的基本概念
掌握引用误差和分贝误差
熟悉测量误差的来源
教学重点:引用误差及仪表的等级
教学难点:分贝误差
教学实施
过程设计
主要讲授内容:
1、真值、实际值、标称值示值等的概念
2、绝对误差、相对误差、满度相对误差
3、分贝误差
教学形式:板书与多媒体相结合,以多媒体为主
主要讲授内容:
1、削弱系差的方法
2、误差的传递公式
3、常用函数的合成误差
4、误差的分配
教学形式:主要以多媒体形式讲解,例题计算辅以板书讲解。
教学方法及手段:案例教学法。
1、通过一个案例,系统的介绍这几个判断准则的应用,要强调使用条件;
《电子测量技术》
授课教案
2019~2020学年第一学期
教师姓名:
授课对象:
授课学时:48/44
选用教材:Leabharlann 电子测量技术》学院****大学教案
第1次授课日期
授课章节:介绍本课的要求和主要讲授内容
第1章绪论
§1.1电子测量概述
§1.2电子测量的方法
§1.3电子测量仪器概述
教学目的:明确对本课的要求,熟悉电子测量的意义,掌握电子测量的内容和电子测量的特点。掌握电子测量的方法分类及测量仪器的功能;了解测量仪表的主要性能指标及测量仪器的分类
4、采取慕课堂发布3个练习,巩固本节知识点。
课后复习及作业或思考题:
课后复习:误差的基本概念、侧重引用误差和分贝误差的计算
作业:阅读MOOC平台中的案例
课后小结:
时间:
****大学教案
第3次课授课日期
授课章节:2.1.4测量误差的来源2.1.5测量误差的分类
电子测量电子教案

电子测量电子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电子测量的基本概念、方法和应用。
2. 掌握常用电子测量仪器的基本原理和使用方法。
3. 学会进行电子测量实验,并能正确分析实验结果。
二、教学内容1. 电子测量概述1.1 电子测量的定义和分类1.2 电子测量技术的发展趋势2. 电子测量仪器2.1 电子电压表2.2 电子示波器2.3 频率计2.4 信号发生器3. 电子测量方法3.1 直流测量3.2 交流测量3.3 频率测量3.4 网络测量4. 电子测量实验4.1 电压测量实验4.2 频率测量实验4.3 网络测量实验5. 实验数据分析与处理5.1 实验数据处理方法5.2 实验结果分析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电子测量的基本概念、方法和应用。
2. 实验法:进行电子测量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3. 讨论法: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结果,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
四、教学环境1. 教室:配备多媒体教学设备,方便展示PPT和视频资料。
2. 实验室:配备电子测量仪器,如电压表、示波器等。
五、教学评价1. 平时成绩:考察学生的课堂表现、提问和作业完成情况。
2.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实验中的操作能力和实验结果分析。
3. 期末考试:测试学生对电子测量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六、教学资源1. 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电子测量教材。
2. 课件:制作精美的PPT,辅助讲解电子测量的相关知识。
3. 视频资料:收集相关的电子测量实验操作视频,方便学生课后复习。
4. 网络资源:提供一些电子测量相关的网站和论坛,供学生交流学习。
七、教学进度安排1. 第1-2周:介绍电子测量概述及电子测量仪器。
2. 第3-4周:讲解电子测量方法。
3. 第5-6周:进行电子测量实验。
4. 第7-8周:讲解实验数据分析与处理方法。
八、教学实践活动1. 组织学生参观电子测量仪器生产厂家,了解仪器的研发和生产过程。
2. 鼓励学生参加电子测量相关的竞赛和活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 安排学生进行电子测量实验操作考核,检验学生的动手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生练习放大倍数与增益的换算 (1)知识讲解
z 调谐低噪声放大器工作原理 z 调谐低噪声放大器的测量 z 混频器工作原理 z 混频器的测量 (2)教师演示测量过程 实践目标分析 (1)完成调谐低噪声放大器电压增益测试 (2)完成调谐低噪声放大器通频带测试 (3)完成调谐低噪声放大器噪声测试 (4)完成混频器电压增益测试 (5)完成混频器通频带测试 (1)F40 型函数信号发生器的使用方法 (2)F40 型函数信号发生器工作原理 (3)放大倍数与增益的换算 (1)测量收音机的中频 (2)测量收音机的频率覆盖
项
(1)掌握 F40 型函数信号发生器的使用方法
技能目标
(2)会用相关仪器仪表对射频电路进行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量 (3)学会分析处理测量数据
(1)严谨认真的态度
态度目标
(2)仪器仪表的操作要规范 (3)读取示数要规范
(1)F40 型函数信号发生器性能、参数、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2)用仪器仪表测量射频电路的技术参数
课后 小结
项目教学法 195
分组教学法 45
演示
提问
15
分组教学法 10
SDSPR 教学
法
45
案例教学法
分组教学法
45
归纳
10
总结
分组教学法 25
(3)分析处理测量数据
(1)函数信号发生器的工作原理 (2)被测对象技术指标的含义
(教具、课件、视频资源等)
《电子测量》 清华大学出版社 唐有明、吴华等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内容
通过提出对本项目实物—调谐低噪声放大器和混频 器性能评价方法,直接切入主题;引入今天要讲述的 新课内容 知识讲解
z 调谐低噪声放大器电压增益测试 z 调谐低噪声放大器通频带 z 调谐低噪声放大器噪声 z 混频器电压增益 z 混频器通频带测试
教学方法
演示 提问
讲授法
时间 5
15
讲解与演示 ——
F40 型函数 信号发生器
学生模仿 1 讲解与演示
—— 放大倍数与 增益的换算
关系 学生模仿 2
讲解与演示 ——
射频电路频 率特性测试
课堂 实践
课堂总结
课外拓展
(1)知识讲解 z F40 型函数信号发生器面板简介
z 函数信号发生器的工作原理
(2)演示 F40 型函数信号发生器的使用方法 (课堂演示) (1)学生模仿完成课堂演示中的内容 (2)教师进行指导。 (1)知识讲解
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国家教学资源库 教师课时授课计划
教师姓名 课程名称
授课时数 8 累计课时
授课日期 授课班级 授课地点 课题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资源 教学参考书
教学环节 新课 引入
讲解 —— 射频电路的 主要技术参
数
无线电收信机的测试
(1)能理解被测对象技术指标
知识目标
(2)能理解函数信号发生器组成、工作原理 (3)掌握函数信号发生器性能、参数、使用方法和注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