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下)第六单元试卷分析与总结 (2)

合集下载

初三下数学试卷分析学生

初三下数学试卷分析学生

一、试卷概述本次初三下数学试卷共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基础知识部分,共20题,满分30分;第二部分为综合应用部分,共20题,满分70分。

试卷整体难度适中,注重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学生答题情况分析1.基础知识部分(1)优点:大部分学生对基础知识掌握较好,能熟练运用公式、定理进行计算。

在选择题、填空题中,正确率较高。

(2)不足:部分学生对基础概念理解不透彻,导致在应用过程中出现错误。

例如,在填空题中,有些学生不能正确判断两个数的平方根是否相等。

2.综合应用部分(1)优点:部分学生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答题思路清晰,步骤完整。

(2)不足:部分学生在综合应用部分得分较低,主要表现为:①审题不仔细,导致解题思路错误。

例如,在解答题中,有些学生没有仔细阅读题目,导致解题过程出现偏差。

②解题步骤不完整,缺少必要的步骤。

例如,在解答题中,有些学生只列出了解题步骤,但没有给出具体的计算过程。

③计算错误。

部分学生在解答题中计算出错,导致答案不正确。

三、改进措施1.加强基础知识教学,帮助学生掌握基础概念、公式、定理,提高解题能力。

2.注重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引导学生仔细阅读题目,确保解题思路正确。

3.提高学生的解题步骤完整性,要求学生在解答题中给出具体的计算过程,避免因步骤不完整而失分。

4.加强计算训练,提高学生的计算速度和准确性。

5.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取分层教学,针对学生的薄弱环节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

6.鼓励学生多做题、多思考,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四、总结本次初三下数学试卷分析显示,学生在基础知识方面掌握较好,但在综合应用部分仍存在不足。

针对这些问题,教师应采取相应措施,加强教学,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同时,学生也要认真对待每一次考试,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提高自己的数学水平。

九年级英语试卷分析

九年级英语试卷分析

九年级英语试卷分析九年级英语试卷分析九年级英语试卷分析(一)在教育局教研室的统筹安排和指导下,我们老师进行了认真的的监考和阅卷,现将本次考试分析如下:一、试题分析本次试题严格按照山西省中考题型来出,. 注重实际情景和具体语境中考察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有较强的探究性和灵活性。

试卷突出了语言的交际能力,力求体现课程标准的精神。

试卷着重考查了学生理解和运用语言的能力,重视考查学生的英语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考试范围为 Units1-13所学内容,侧重于 Units8-13,总体难度适中,听力的第四题和任务型阅读难度较大。

试卷的选材有一定的时代感和知识性,在选材上既注意了所选材料在题材和体裁上的多样性,又注意了所选材料的思想性和教育性。

注重教育学生跨文化意识的培养,较好地落实了新课标中关于对文化意识培养的理念。

增加学生的阅读量,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

二、作答情况分析I 、听力,四道大题各有侧重 . 第一题情景反应,主要失分的题有: 1小题,广告语Everything is possible。

学生对生活不了解而不知道。

8小题学生只听She is 16 years old.就着急选择,而不听How old is the boy ? 和She is 2 years older than me。

9小题学生听到at ten to seven就选7:10,对于时间表达法不清楚,不知道to与past 的意义。

第三大题语篇理解中 12, 14, 15 小题,失分也很严重,这几个题都是听数字的,并且学生需要扑捉的信息太长,同学们听起来很吃力。

第四题听力填空,难度较大,考生做此类题目,普遍存在许多问题,失分最为严重, 90%多学生得零分。

同时同学们单词的记忆和书写不能过关。

II 、单项填空题,难度不是很大,主要失分的题有: 16, 18 ,29 等题。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学情评估 附答案 (2)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学情评估 附答案 (2)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学情评估一、一、积累与运用(10分)1.诗词默写。

(10分)二、阅读(45分)(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2—3题。

(6分)别云间夏完淳三年羁旅客,今日又南冠。

无限山河泪,谁言天地宽。

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

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

2.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这首律诗押ɑn韵,韵脚是“冠”“宽”“难”“看”,读来朗朗上口。

B.诗歌首联叙事,“三年”暗示诗人离乡之久,“羁”有辗转飘零之感。

C.“已知泉路近”说明诗人预见死亡的命运,隐含着对生命苦短的感叹。

D.这是一首可歌可泣的诗篇,展示了诗人忠肝义胆、英勇奋斗的形象。

3.“无限山河泪”包含了诗人流下的哪些泪?请简述。

(3分)(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15分)上①尝问大臣可为相者于兵部尚书张昭,昭荐李涛。

上愕然曰:“涛轻薄无大臣体,朕问相而卿首荐之,何也?”对曰:“陛下所责者细行也,臣所举者大节也。

昔晋高祖之世,张彦泽虐杀不辜,涛累疏请诛之,以为不杀必为国患;汉隐帝之世,涛亦上疏请解先帝兵权。

夫国家安危未形而能见之,此真宰相器②也,臣是以荐之。

”上曰:“卿言甚善且至公,然如涛者,终不可置之中书③。

”涛喜诙谐不修边幅与弟浣俱以文学著名,虽甚友爱,而多谑浪④,无长幼体,上以是薄之。

(节选自《资治通鉴·后周纪五》) 【注释】①上:指五代时期后周皇帝周世宗柴荣。

②器:才能,本领。

③中书:隋唐以中书令、侍中、尚书令共议国政,俱为宰相,后来因此以中书称宰相。

④谑浪:戏谑放浪。

4.解释下列加点词。

(4分)(1)【薄】①上以是薄.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薄.暮冥冥__________________(《岳阳楼记》)(2)【举】①臣所举.者大节也____________②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___________(《陈涉世家》)5.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涛喜诙谐不修边幅/与弟浣/俱以文学著名B.涛喜诙谐/不修边幅/与弟浣俱以文学著名C.涛喜诙谐不修边/幅与弟浣俱/以文学著名D.涛喜诙谐/不修边幅与弟/浣俱以文学著名6.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语文九年级六单元试卷分析【含答案】

语文九年级六单元试卷分析【含答案】

语文九年级六单元试卷分析【含答案】专业课原理概述部分一、选择题1. 下列哪个选项是《出师表》的作者?A. 诸葛亮B. 司马迁C. 杜甫D. 白居易2. 《红楼梦》的作者是谁?A. 曹雪芹B. 吴承恩C. 罗贯中D. 施耐庵3. 下列哪个选项是《西游记》中的主要人物?A. 关羽B. 张飞C. 孙悟空D. 武松4. 下列哪个选项是《水浒传》中的主要人物?A. 岳飞B. 程咬金C. 宋江D. 赵云5. 下列哪个选项是《三国演义》中的主要人物?A. 林冲B. 李逵C. 刘备D. 花荣二、判断题1. 《水浒传》的作者是施耐庵。

()2. 《西游记》讲述了唐僧师徒四人取经的故事。

()3. 《红楼梦》是一部现实主义小说。

()4. 《出师表》是曹操写给刘备的一封信。

()5. 《三国演义》中的主要人物有关羽、张飞、赵云等。

()三、填空题1. 《水浒传》的作者是______。

2. 《西游记》讲述了______师徒四人取经的故事。

3. 《红楼梦》是一部______主义小说。

4. 《出师表》是______写给刘备的一封信。

5. 《三国演义》中的主要人物有______、张飞、赵云等。

四、简答题1. 请简要介绍《红楼梦》的主要情节。

2. 请简要介绍《西游记》的主要情节。

3. 请简要介绍《水浒传》的主要情节。

4. 请简要介绍《三国演义》的主要情节。

5. 请简要介绍《出师表》的主要内容。

五、应用题1. 请分析《红楼梦》中的人物形象。

2. 请分析《西游记》中的故事情节。

3. 请分析《水浒传》中的故事情节。

4. 请分析《三国演义》中的故事情节。

5. 请分析《出师表》的写作手法。

六、分析题1. 请分析《红楼梦》的主题思想。

2. 请分析《西游记》的主题思想。

七、实践操作题1. 请根据《红楼梦》的主要情节,编写一个短剧。

2. 请根据《西游记》的主要情节,编写一个短剧。

八、专业设计题1. 设计一个以《红楼梦》为主题的展览,列出三个主要展品及其简介。

九年级第六单元考试题分析

九年级第六单元考试题分析

九年级语文抽考试题一、基础知识积累(35分)1.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画横线词注音(4分)皱xié( ) shū ( ) 忽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4 分)A.伫立(zhù)蓦然(mò)苦心孤诣(yì)B.炽痛(zhì)吮吸(shǔn)黯然失色(àn)C.皲裂(jūn)棱角(léng)提纲挈领(qiè)D.倜傥(tǎng)畸形(jī)随声附和(hè)3.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4分)A.闲暇挺而走险一如即往B.深遂承前启后略胜一愁C.奔弛物竞天择相形见拙D.制裁顾名思义一视同仁4.绿色,是一种生命的颜色。

初中阶段,我们学过许多歌咏绿色的诗歌,请任意写出两个分别含“绿”字的诗句。

4分5、任选一则广告赏析。

4分(1)、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阅览室)(2)、今年二十,明年十八。

(香皂广告)6.名著阅读。

两题全做(8分)(1)他在山神庙里刚坐下,没喝上几口酒,便听见草料场那边必必剥剥地爆响。

他从门逢中朝外一看,只见火焰冲天,草料场燃起了大火。

他提了花枪,正待开门去救火,却听得有人说话:“……便逃得了性命时,烧了大军草料场,也得个死罪。

”又一个道:“我们回城去罢。

”一个道:“再看一看,拾得一两块骨头回京,府里见太尉和衙内时,也道我们会干事。

”这段出自哪个故事情节?他的性格特点是什么?(2)郑屠当不过,讨饶。

喝道:“咄!你是个破落户!若只和俺硬到底,洒家倒饶了你!你如今对俺讨饶,洒家偏不饶你!”又只一拳,太阳上正着,却似做一个全堂水陆的道场,磬儿、钹儿、铙儿一齐响。

上文中横线上应填的人物是,他的性格特征是,7.口语交际与综合性学习: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后面的问题。

(7分)非法小广告是影响城市形象的一大公害。

据记者调查了解,经有关部门的整治,中心城区的电线杆、墙壁上的“牛皮癣”有所减少,但各大医院、火车站等公共场所的厕所墙壁上充斥着开假发票、高价回收药品,兜售迷魂药、假证、假币等非法小广告。

九年级考试分析与总结(十四篇)

九年级考试分析与总结(十四篇)

九年级考试分析与总结(十四篇)九年级考试分析与总结篇一1.各分数段上复线的学生数量较低,制约了语文成绩的提高。

这也是多年来语文学科的一块心病。

下一步必须认真分析学生的表现,加强培优补弱的工作。

2、学生规范答题的意识差,卷面潦草、不规范也是失分的一个重要原因。

在此次语文考试中扣书面分的力度很大,有的学生因此丢掉了34分。

3、学生中存在眼高手低、忽视基础的现象。

对知识掌握不够扎实,思维不严密,会做的题得分率低。

如很多基础不错的同学选择题只得了一半的分,与第二卷得分不成正比。

4.学生学习自主性差,不善于归纳总结。

个别学生学习动力仍然不足,作业和错题落实不到位。

5、学生应试能力还不够,还没有形成科学的答题习惯;审题不仔细,答题不严谨,规范性不够,很多解答题中的常规步骤写的不全、不准。

狠抓落实,进一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搞好学法指导,抓好优生的培养工作和各班边缘生的推进工作,力争期末考试成绩有较大幅度地提高。

1、认真学习课程标准,认真研究学情、考情。

一方面,对考试大纲中规定的基础知识,要在教学过程中,彻底落实。

另一方面,要研究学习近几年的考题,作细致全面的分析和研究,重点研究考试题所考查的学科知识重难点,题型的设计、命题规律以及以能力立意命题的核心。

2.抓紧备课。

备课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前提和基础。

要以结构构建、知识点考察、重难点突破、习题选择、教学结构优化为重点,从集体和个人两个角度把备课作为教学工作的重点。

相对完善的学科整体备课方案。

个体备课要在坚持集体备课思想的前提下,立足个人特长和所教学生的实际,充分发挥创造性。

3、聚集课堂,决战课堂,追求课堂效益的最大化。

教学质量的高低,关键取决于课堂教学的效果,因此应从各个环节入手下大气力研究课堂教学。

备课中坚决杜绝不扎实,不充分,对教材研究不深不透的现象;上课坚决贯彻“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教学原则。

优化课堂教学结构,要防止没有重点要点的错误作法,努力提高课堂效益。

人教版九下第六单元试卷讲评

人教版九下第六单元试卷讲评
解释下列加点词语(3分) 参与 (1)又何间焉 通“遍” 遍 (2)小惠未徧 及 保佑 (3)神弗福也
2.翻译下列句子(2分)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答:祭祀用的猪牛羊和玉石丝织品等,我从不敢 虚夸,一定要讲究诚信。
1、文中第二段,仅用“将鼓”“将驰”寥寥数语, 便将庄公的鲁莽少谋“鄙”表现得神情毕现。 那么,作者极言其“鄙”有何作用?(2分)
八:《诗经》阅读(4分)
1.诗的开头从互相唱和的雎鸠写起,有何作用?(2分) 答:这是比兴手法,比兴手法的运用,可以加强
诗歌的生动性和鲜明性,增强诗歌的韵味和 形象感染力。
2.诵读这首诗,简要说说要表达的主题是什么?(2分)
答:写了一个男子对一个女子的思念、追求过程,
表达他求之不得的痛苦和求而得之的喜悦之 情。
• ①如浣纱姑娘信手放飞的一缕白纱 ②如天 边姿态万千的晚霞 • ③仿佛缓缓流淌的河流 ④似丹青妙手随 意泼洒的水墨 • A.④ ① B. ② ③ C.② ① D. ④ ③
• 四:对“今齐地方千里”一句翻译正确的 是( B )(2分) • • • • A:现在齐国这个地方有数千里的土地 B:现在齐国的土地方圆千里 C:今天齐国这个地方有数千里的土地 D:今天齐国土地方圆有千里之多
第六单元试卷讲评
全班总体情况
• • • • • • 90分以上同学5人; 陈雨宁同学最高93分; 80分以上同学49人; 全班平均分81.09分; 作文平均39.83 卷面平均41.26
一: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4分) (1)望其旗mǐ( ) (2)形貌yì 丽( ) (3)朝( )服衣冠 (4)期( )年 (5)sù huí )从之 (6)jī běn( ( ) (7)窈窕( ) (8)wù mèi( )求之

郑州市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题型总结及解题方法

郑州市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题型总结及解题方法

郑州市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题型总结及解题方法选择题1、下列对名著内容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A.《简·爱》这一故事主要发生在盖茨海德府、洛伍德学校、桑菲尔德庄园、沼泽山庄这几个地方,其中桑菲尔德庄园最重要。

B.简·爱出生于一个清贫的牧师家庭,父母由于感染风寒先后去世,从小被寄养在舅母里德太太家,受尽歧视和虐待。

C.简·爱在洛伍德学校遇见了她生命中的益友和良师——贝茜和史密斯小姐,后来贝茜因伤寒去世,史密斯小姐因结婚而离开了这里。

D.婚礼前夜,简·爱看到一个身材高大、面目可憎的女人正在戴她的面纱,然后把面纱撕成两半,并用脚踩踏,此人正是伯莎·梅森。

答案:C本题考查对名著内容的识记。

C.海伦是简·爱的挚友,简·爱不小心摔碎了石板,被勃洛克赫斯罚站半个小时的凳子,勃洛克赫斯当着全校师生污蔑简·爱是一个十足的撒谎者。

简·爱浑身充满了怒气,这个时候海伦从她的身边经过,海伦对她微笑、安慰她,最终简·爱的挚友海伦因为斑疹伤寒死去;谭波尔小姐是简·爱的良师,在简·爱被罚站凳子过后,谭波尔小姐把简·爱叫道屋里,她说:“简,我们看你的依据是你自己的行为,我的孩子,如果你继续做的好,我们会对你感到满意的。

”谭波尔小姐的善解人意让简·爱对她敞开心扉,简·爱将自己的童年经历,悲惨而又无奈告诉了谭波尔小姐,谭波尔小姐相信了她,并且像母亲一样拥抱了她;此项中“她生命中的益友和良师——贝茜和史密斯小姐,后来贝茜因伤寒去世,史密斯小姐因结婚而离开了这里”表述有误;故选C。

2、选出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A.衣食.所安肉食.者鄙B.小信.未乎必以信.C.肉食者谋.之未能远谋.D.肉食者.鄙二者.不可得兼答案:CA.名词,食物/动词,吃;B.信用,诚信/实情;C.均指谋划,打算;D.……的人/……的东西,情况;故选C。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九年级(下)第六单元试卷分析与总结
漳州三中语文组甘琳
一、出卷设想
本次考试的命题建立在新课程理念上,力求考查学生的文言文知识积累和能力养成,力求检测学生一单元以来的学习效果,表现学生的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

这单元的试卷从考查内容上看,所学课文应掌握的重要的知识点都有体现,主要是检测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知识的运用能力。

同时,重点关注了语文教学改革的潮流和新课改对语文教学的基本要求,注重了语文学科的思想性、生活性、艺术性,让课本与生活以及学生的人文教育紧密结合在一起。

二、试卷范围
全卷满分100分,共两个大题,25个小题;分语文知识积累与运用(包括名著阅读和实践探究)、阅读与理解两个部分;涉及字音、字形、(古今)词义、古诗背诵、古文翻译、概括主旨句和文意、抒发感想等语文知识点。

题型规范,题量和难易适当。

在识字与写字考查方面,考查学生书写的熟练、规范、速度,重视识字写字与语文教学的内在联系。

在阅读理解方面,增加考查了文言文课外阅读的内容,一方面符合语文的教学规律,另一方面也是推进新课程改革的必然。

课外阅读《师旷论学》既切合学生实际,又具有较强的文学性、人文性,是拓展语文学习,实现语文素养提高的有效尝试。

同时,真正把命题从知识立意转向语文素养立意,减少纯粹知识积累的考查内容,而把更多的分值赋予能够体现学生生活经历、学习积累和情感体验的试题。

重视语文素养的提高,重视语文在生活中的应用。

三、测试效果
共100份试卷,平均分为74.67分,及格率70.15%、优秀率25.60%,其中最高分为96分,最低分为36分。

虽然试卷难度不大,但很大一部分学生对本单元的文言文知识掌握还不够牢固,有待今后加强。

四、各小题得分情况(加黑处为得分较不理想的题目)
五、学生答
题情况分

(一)第一
大题语言积
累与运用,
一共8题,
共48分。

第1题书
写题2分。

要求学生用
正楷书写,
力求工整、
准确、美观。

但失误也不
少,如:7班
蔡庆环、林
哲明各扣1分,8班5个学生丢分,共丢10分,其中苏小超此题全部写错。

第2题注音选择题2分。

7班学生共8人丢分,8班共13人丢分。

由于设置的错误选项很好识别,学生容易轻松过关,完成情况较好。

第3题古诗文填空。

主要错误在于写错别字,例如“芳草萋萋”的“萋”,7班10人写错,8班18人写错.7班李国钦、郑沛勇此题得分最少。

第4、5题解释加点词语共16分。

其中,“选举”的古义是“选贤任能”这个知识点在课堂上重点讲了,但学生没有掌握好,普遍答成“推举”或者“选拔”;“聊”的意思是“姑且”,这个知识点的丢分率最大,可见学生在复习时往往浮光掠影,没有深入理解诗歌内涵。

第7题名著阅读题为5分。

要求学生从梁山好汉中任选一位,填写出相关的人物姓名、性格特点和相关故事。

本题给学生的自由度较大,学生得分率较高。

第8题探究题为3分。

虽然此前训练过这类的题目,但是绝大部分学生在答题时不懂得对材料进行归纳总结,而是简单地写出三则材料分别表达什么意思,因此失分率较高。

(二)第二大题阅读理解,一共三篇阅读题,共52分。

(1)文段一是出自课内的《与朱元思书》(7个小题共16分)。

第10题要求学生“从文中找出侧面表现水清澈的句子”,很多学生没有留意到“侧面”两个字,答错或者不答的情况非常普遍,这题的得分率是最低的。

第12题考察学生的概括能力,要求在阅读后答出“作者描绘水时,抓住了什么特点;描绘山时又紧扣了山的什么特征”,这题我在分析课文的时候曾经讲过,答案分别是“清澈、汹涌”和“高大、林密、景美”,可学生在答题时就把“汹涌”和“林密、景美”这两点给漏了,导致失分。

第14题要求分析“负势竞上”和“争高直指”中“竞”和“争”两字的表达效果。

这题完全出自学生平时使用的《创新》练习,考前正好讲评过,然而仍有不少同学丢分。

7班近半班同学答题不完整,被扣1-2分,8班更糟糕,共有32人丢分,还有10个左右的学生放空白,因而总体得分率很低。

有35%的学生没有把词语放到文中去理解。

还有55%的学生虽然能基本理解,但答题的语言不够优美,在语言的深度方面还要多下功夫。

(2)文段二是课内的《送东阳马生序》与课外的《欧阳公事迹》的比较阅读(5个小题共16分)。

第16题要求解释句中加点字,四个词语的解释每个0.5分,共2分。

除了“家贫无资”的“资”学生答得比较理想之外,“以是”、“怠”、“致”三个词的解释学生被扣分的非常多,失分率分别为35%和30%。

第17、18题较为简单,且为选择题,学生错误较少,不作分析。

第19题翻译句子共4分。

其中,“不敢稍逾约”的“稍”字,约有62%的学生没有翻译出“稍”的意思,只笼统地回答“不敢超过约定日期”,答题不够完整,8班的得分率仅为52%。

(3)文段三是出自课外的文言短篇《师旷论学》(5个小题共20分)。

第21题解释“盲臣安敢戏其君乎”的“戏”,有41%的学生不理解这个词是“戏弄”,错答成“嘲笑”或者“调戏”。

第24题“文中哪一句直接解答了平公的疑问”是错误最多的一题,错误率为37.5%,很多学生把这题与前面的中心句混淆了,没有理解题目问的是“直接回答”的语句而不是间接回答的语句。

第22题翻译句子,失分率为38%,失分的主要原因是没有掌握翻译的原则,没有做到直译为主,尤其是没有注意句式的特点(孰与……乎)。

第25题学生完成情况很好。

六、后阶段策略
1、首先,文言文单元要重视基础知识的积累。

无论是写字还是诗歌默写,部分学生失分仍然较多,说明学生未认真、系统地去掌握基础知识。

对此我们不能掉以轻心,必须继续重视积累,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有计划地采用分散与集中的办法,采取有效的措施让学生牢固掌握基础知识,并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要鼓励学生多读、多背、多记,多积累。

默写部分要多进行纸笔训练。

2、其次,培养阅读能力(包括文言文阅读),要立足于课堂。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要注意搭建适合学生的思维平台,真正体现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要学好语文不应该盲目做题目,而要把完成练习当成学生学习习惯与学习方法的延伸,这样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而要切实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必须立足课堂,立足课本。

精读课的教学,老师要根据教材特点指导学习方法,给学生充分的思考空间,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略读课的教学,老师要更放手,让学生运用精读课中掌握的方法自主学习。

要培养学生的基本阅读能力,一是整体把握课文思想内容的能力,二是
体会重视词句含义的能力,三是体会文章的表达方法,四是自己提出问题,自己解答问题的能力。

3、再次,注重培养毕业班学生的应试能力。

考试中很重要的一个能力是审题能力。

老师一定要让学生知道,拿到一道题目需要“答什么”和“怎样答”。

还有题目中要求“联系文章”、“联系生活”“分条表述”等都是“怎样答”的问题,而这些有的同学往往容易忽视,在平时的训练中要注意培养。

另外,加强答题技巧的指导,拓展课堂、拓宽眼界、拓深思维。

培养学生紧扣文本、筛选信息、理解内容的能力。

4、最后,引导学生感悟生活,切实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语文学习的主体与载体都要以社会生活为背景,主体的学习兴趣、方法乃至现有知识结构,无不源于生活;载体也不是单纯的文言文字词的堆叠,更多的是社会资源的承载。

所以,教师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包括文言文)的重要途径,应是引导学生感悟生活,热爱生活,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