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化学反应的焓变

合集下载

化学反应中的焓变和焓变计算

化学反应中的焓变和焓变计算

化学反应中的焓变和焓变计算化学反应中的焓变是指在化学反应过程中发生的能量变化。

焓变可以分为两种类型: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

吸热反应是指在反应过程中吸收了热量,使其系统温度升高;而放热反应则是反应过程中释放出了热量,使系统温度降低。

焓变的计算可以通过热量计算或者物态变化计算来实现。

下面将分别介绍两种方法来计算焓变。

一、热量计算法热量计算法是通过测定反应过程中放出或吸收的热量来计算焓变。

这种方法需要使用到热量计或者热容器等仪器来测量。

以AB反应生成CD为例,假设反应发生在恒压条件下,焓变的计算方式为:ΔH = q / n其中,ΔH表示焓变的变化量,q表示反应过程中吸收或者放出的热量,n表示摩尔物质的量。

在实际操作时,首先需要将实验装置恢复到常温下,然后测量装置的初始温度。

随后,将反应物AB加入装置中,观察反应过程中温度的变化。

测量并记录最终温度。

根据测得的温度变化以及热容器的热匹配关系,可以计算出反应过程中的热量变化。

最后,通过已知物质的量来计算焓变。

二、物态变化计算法物态变化计算法是通过分析反应过程中涉及到的物质的物态变化来计算焓变。

这种方法可以通过利用化学方程式和物质的标准焓变来计算。

化学方程式提供了反应物之间的比例关系。

通过化学方程式,我们可以知道在特定反应条件下的反应物的物质的量比例。

标准焓变则是指在标准状况下,单位物质的焓变值。

通过标准状况下元素与化合物的标准焓变,我们可以计算出反应物在反应过程中的焓变。

具体的计算方法可以通过以下步骤来实现:1. 根据给定的化学方程式,确定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物质的量比例。

2. 根据已知物质的摩尔焓和物质的量比例,计算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摩尔焓的总和。

3. 根据已知反应物的总量和生成物的总量,计算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总摩尔焓。

4. 反应物的总摩尔焓减去生成物的总摩尔焓,即可计算出焓变的变化量。

综上所述,化学反应中的焓变和焓变计算能够通过热量计算法和物态变化计算法来实现。

初中化学知识点归纳化学反应的焓变与熵变

初中化学知识点归纳化学反应的焓变与熵变

初中化学知识点归纳化学反应的焓变与熵变初中化学知识点归纳:化学反应的焓变与熵变化学反应是物质之间发生的变化过程,它涉及到能量的转化。

在化学反应中,我们常常关注焓变和熵变这两个重要的热力学量,它们对于反应的进行和方向有着关键的影响。

本文将对初中化学学习中涉及到的化学反应的焓变和熵变进行归纳总结,以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一知识点。

一、焓变焓变是指在化学反应过程中,反应物到产品之间的焓差。

它可以表示为ΔH,其中Δ表示反应物与产物之间的差值。

1. 异化反应的焓变异化反应是指在化学反应中,反应物中的原子或离子在结构上发生了变化。

在异化反应中,焓变可以是吸热反应(ΔH>0)或放热反应(ΔH<0)。

例如,氧化反应是一种放热反应,它产生的焓变为负值。

2. 同化反应的焓变同化反应是指在化学反应中,反应物中的原子或离子在结构上没有发生变化。

在同化反应中,焓变通常是吸热反应(ΔH>0)。

例如,融化、蒸发等变态反应就是一种吸热反应。

3. 反应热的计算化学反应的焓变可以通过反应热(q)来计算。

反应热是指化学反应在等压条件下吸收或释放的热量。

反应热的计算公式为q=mcΔT,其中m代表反应物的质量,c代表物质的比热容,ΔT 表示温度变化。

二、熵变熵是描述体系混乱程度的物理量,熵变是指化学反应中,反应物与产物之间的熵差。

它通常用ΔS表示。

1. 熵的增加与减少当物质的分子或离子的排列方式发生改变时,熵会发生变化。

经验上,混乱的程度越高,熵的值越大。

简单来说,熵的增加意味着混乱度的增加,熵的减少意味着混乱度的减少。

2. 熵变的判断在化学反应中,如果反应物的混乱度大于产物的混乱度,那么反应的熵变为负值(ΔS<0)。

反之,如果反应物的混乱度小于产物的混乱度,那么反应的熵变为正值(ΔS>0)。

3. 熵变与反应进行方向的关系根据熵变与反应进行方向的关系,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当焓变为负(放热反应)且熵变为正时,反应的进行是自发的,方向是向前进行的;- 当焓变为正(吸热反应)且熵变为负时,反应的进行是不自发的,方向是反向进行的;- 当焓变为正(吸热反应)且熵变为正时,反应的进行需要考虑其他因素。

标准反应焓变的计算公式

标准反应焓变的计算公式

标准反应焓变的计算公式
反应焓变是化学反应过程中吸热或放热的能量变化。

在化学热力学中,我们使用标准反应焓变来表示在标准状况下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

标准反应焓变的计算公式如下:
ΔH° = ΣnΔH°(产物) - ΣmΔH°(反应物)
其中,ΔH°表示标准反应焓变,n表示产物的摩尔系数,m表示反
应物的摩尔系数,ΔH°(产物)表示产物的标准状况下的反应焓变,
ΔH°(反应物)表示反应物的标准状况下的反应焓变。

在这个公式中,摩尔系数用来表示化学反应的配平关系。

通常情况下,我们会将反应物的摩尔系数设为负值,以便与产物的摩尔系数相加。

这样可以确保标准反应焓变的结果为正数表示放热反应,负数表
示吸热反应。

标准反应焓变的计算公式是根据热力学原理推导出来的,它可以帮
助我们了解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通过计算标准反应焓变,我们可
以预测反应的放热或吸热性质,进一步了解反应的热力学特性。

需要注意的是,标准反应焓变的计算公式适用于在标准状况下进行
的化学反应。

标准状况是指温度为298K(25°C),压强为1个大气压。

如果反应不在标准状况下进行,我们需要考虑温度和压强的影响,使
用其他热力学公式进行计算。

总之,在化学领域中,标准反应焓变的计算公式可以帮助我们预测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并进一步研究反应的热力学性质。

反应焓变计算公式

反应焓变计算公式

反应焓变计算公式
反应焓变(ΔH)的计算公式主要有两种表达方式:
1.宏观角度:ΔH = H生成物- H反应物。

其中,H生成物表示生成物的焓的总量,H反应物表示反
应物的焓的总量。

如果ΔH为“+”,则表示吸热反应;如果ΔH为“-”,则表示放热反应。

2.微观角度:ΔH = E吸收- E放出。

其中,E吸收表示反应物断键时吸收的总能量,E放出表示生成
物成键时放出的总能量。

同样,如果ΔH为“+”,则表示吸热反应;如果ΔH为“-”,则表示放热反应。

此外,还有其他常用的计算方法,如根据热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总焓计算、依据反应物化学键断裂与生成物化学键形成过程中的能量变化计算,以及根据盖斯定律进行计算等。

焓是物体的一个热力学能状态函数,即热函,一个系统中的热力作用,等于该系统内能加上其体积与外界作用于该系统的压强的乘积的总和。

焓变即物体焓的变化量,其符号记为ΔH,单位为kJ/mol。

在等压且只做膨胀功的条件下,ΔH = ΔU + PΔV = Q,这表示在上述情况下,体系所吸收的热等于体系焓的增量。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需更多信息,建议查阅相关文献或咨询专业化学家。

化学反应中的焓变计算

化学反应中的焓变计算

化学反应中的焓变计算焓变(ΔH)是化学反应中的一个重要物理量,它代表了反应过程中吸热或放热的情况。

焓变的计算对于理解化学反应的热力学特征和进行化学方程式的平衡非常关键。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用的方法来计算化学反应中的焓变。

1. 理论计算方法理论计算方法通过能量差来计算焓变。

当已知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摩尔生成热时,可以使用下式计算焓变:ΔH = Σ(nΔHf)(生成物)- Σ(nΔHf)(反应物)其中,ΔHf为反应物或生成物的摩尔生成热,n为摩尔数。

2. 热化学平衡法热化学平衡法通过热平衡方程来计算焓变。

当已知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摩尔数以及各自的焓变时,可以使用下式计算焓变:ΔH = Σ(nΔH)(生成物)- Σ(nΔH)(反应物)其中,n为摩尔数,ΔH为反应物或生成物的焓变。

3. 半反应法半反应法通过将反应分解为半反应方程式来计算焓变。

首先,将反应物分解成单个反应物,并配平反应物的半反应方程式。

然后,将生成物分解成单个生成物,并配平生成物的半反应方程式。

最后,根据配平后的半反应方程式和其对应的焓变来计算焓变。

4. 热容法热容法通过测定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温度变化以及体系的热容来计算焓变。

首先,测定反应物和生成物溶液的初始温度。

然后,在适当的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测定产物溶液的温度变化。

最后,根据温度变化和体系的热容来计算焓变。

5. 燃烧热法燃烧热法通过测定物质的燃烧所释放的热量来计算焓变。

首先,将反应物燃烧,并测定燃烧过程中释放的热量。

然后,根据燃烧释放的热量和反应物的摩尔数来计算焓变。

在实际应用中,选择合适的方法来计算焓变取决于具体的实验条件和数据的可获得性。

有时,可能需要结合多种方法来提高计算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总结起来,化学反应中的焓变计算是理解和分析化学反应过程中能量变化的重要手段。

通过合理选择计算方法,并且利用适当的实验数据,能够准确地计算出反应过程中的焓变,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化学反应的热力学特征。

化学反应中的焓变和能量变化

化学反应中的焓变和能量变化

化学反应中的焓变和能量变化化学反应是物质之间发生的变化过程,其中伴随着焓变和能量变化。

焓变是指化学反应中发生的能量变化,它可以使系统释放或吸收能量。

本文将深入探讨化学反应中的焓变和能量变化。

1. 焓变的定义及计算方法焓变(ΔH)可以理解为热变化,是指在等温条件下,系统在化学反应中吸热或放热的量。

焓变可以通过测量反应前后物质的热容和温度变化来计算,计算公式如下:ΔH = ∑(n_i*H_i)其中,ΔH为焓变,n为反应物或生成物的摩尔数,H为摩尔焓。

2. 焓变的正负及其含义焓变的正负表明了化学反应释放热量还是吸收热量。

当焓变为正值时,表示反应吸热,即从周围环境中吸收热量;当焓变为负值时,表示反应放热,即向周围环境释放热量。

3. 焓变和反应热的关系焓变与反应热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系。

反应热是指摩尔焓变,表示单位摩尔反应物完全参与反应时放出或吸收的热量。

反应热与化学方程式中的摩尔系数有关,可以通过实验测量得到。

4. 焓变和能量变化的关系焓变是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方式之一,化学反应的焓变可以分为两部分:化学焓变和物理焓变。

化学焓变是指化学反应发生时,分子之间的键能发生变化,从而产生能量变化。

物理焓变是指由于温度或压力的变化导致的热量变化。

5. 焓变与律动性原理的应用焓变的概念与热力学中的律动性原理密切相关。

律动性原理认为,一个断裂的分子键在合成时需要吸收一定量的能量,而在分解时则放出一定量的能量。

利用焓变和律动性原理,可以推断化学反应的倾向性和方向性。

6. 焓变与化学反应速率的关系化学反应速率受到焓变的影响。

一般来说,焓变越大,反应速率越快。

这是因为焓变较大的反应需要较少的能量激活,因此反应速率较快。

7. 焓变与燃烧反应的关系焓变在燃烧反应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燃烧反应是一种放热反应,因此焓变为负值。

燃烧反应中的焓变可以用来计算可燃物质的热值,即燃烧单位质量可得到的能量。

综上所述,焓变是化学反应中的重要概念,用于描述系统吸热或放热的能力。

反应的焓变、熵变和自由能变化的符号

反应的焓变、熵变和自由能变化的符号

一、概述在化学和物理学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反应的焓变、熵变和自由能变化的概念。

这些物理量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化学反应和物质变化的过程。

在本文中,我们将深入探讨这些概念的符号表示及其意义。

二、焓变的符号表示1. 反应的焓变表示为ΔH,其中Δ表示变化。

2. 当ΔH为正值时,表示反应吸热;当ΔH为负值时,表示反应放热。

3. 焓是系统的热力学函数,表示系统的内能加上压力乘以体积的乘积。

焓变则表示反应前后系统焓的变化。

三、熵变的符号表示1. 反应的熵变表示为ΔS,其中Δ表示变化。

2. 当ΔS为正值时,表示系统的熵增加;当ΔS为负值时,表示系统的熵减少。

3. 熵是系统的无序程度的度量,熵变则表示反应前后系统熵的变化。

四、自由能变化的符号表示1. 反应的自由能变化表示为ΔG,其中Δ表示变化。

2. 当ΔG为负值时,表示反应是自发进行的,即反应是在标准状态下自发进行的;当ΔG为正值时,表示反应是不自发进行的;当ΔG为零时,表示反应处于平衡状态。

3. 自由能是系统可供做非体积功的能量,自由能变化则可以表示反应的驱动力及反应的方向。

五、结论通过以上的讨论,我们可以看出反应的焓变、熵变和自由能变化在化学和物理学中是非常重要的物理量。

它们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化学反应和物质变化的过程,指导我们进行实验和工程应用。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可以根据反应的焓变、熵变和自由能变化来预测反应的进行性质,以及调控反应的方向和速率。

希望本文可以为大家对这些概念有一个更加清晰的认识。

六、参考资料1. Atkins P., de Paula J. Atkins' Physical Chemistry.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6.2. Chang R. General Chemistry: The Essential Concepts. McGraw-Hill, 2010.七、深入探讨焓变、熵变和自由能变化的意义在化学和物理学领域中,焓变、熵变和自由能变化是研究化学反应和物质变化过程中的重要物理量。

化学反应的焓变

化学反应的焓变

第二课时化学反应的焓变【自学提纲】二、化学反应的焓变(一)焓与焓变1、焓(H ):【注意】① 焓是一个物理量;②焓是物质固有的性质,与密度相似2、焓变(△H ):(1)单位:(2)表达式:△H>0 或“+” 反应(3)△H △H<0 或“—” 反应从能量角度分析焓变与吸热反应、放热反应的关系:吸热反应:△H>0,即产物的焓(产物具有的总能量) 反应物的焓(反应物具有的总能量 ),当由反应物生成产物时,需 能量。

放热反应:△H<0,即产物的焓(产物具有的总能量) 反应物的焓(反应物具有的总能量 ),当由反应物生成产物时,需 能量。

(4)对于等压条件下的化学反应,若只存在化学能与热能之间的相互转化,则该反应的反应热 焓变,表示为: (Q p 为等压反应热)反应焓变示意图(二)热化学方程式1、定义:2、含义:【举例】H 2(g)+12O 2(g)=H 2O(l) △H (298K)= -285.8kJ•mol —1的意义:【交流与讨论】1、 △H 的单位中 mol —1的含义是什么?2、 观察下面三个热化学方程式:①H 2(g)+12O 2(g)=H 2O(g) △H (298K)=—241.8kJ•mol —1② H 2(g)+12O 2(g)=H 2O(l) △H (298K)=—285.8kJ•mol —1③ 2H 2(g)+O 2(g)=2H 2O(l) △H (298K)=—571.6kJ•mol —1试回答: 为什么① 中的△H 的值要比②中的 △H 值要大?③中的△H 的值为什么是②中的 △H 值的2倍?3、 298K ,101kPa 时,合成氨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N 2(g)+3H 2(g)=2NH 3(g)焓△H= -92.38kJ/mol。

在该温度下,取1 mol N2(g)和3 mol H2(g)放在一密闭容器中,在催化剂存在进行反应,测得反应放出的热量总是少于92.38kJ,其原因是什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一第一单元第1、2节化学反应的焓变一、单选题1.下列关于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A.需加热才能发生的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B.任何放热反应在常温条件一定能发生C.反应物和生成物分别具有的总能量决定了反应是放热反应还是吸热反应D.当ΔH<0时表明反应为吸热反应2.下列反应既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又属于吸热反应的是()A.锌粒和稀硫酸反应B.灼热的木炭与CO2反应C.甲烷在空气中燃烧的反应D.Ba(OH)2·8H2O晶体与NH4Cl晶体的反应3.在25 ℃、101 kPa的条件下,1 g液态甲醇燃烧生成CO2(g)和液态水时放热22.68 kJ,下列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A.CH3OH(l)+O2(g)===CO2(g)+2H2O(l)ΔH=725.76 kJ·mol-1B.2CH3OH(l)+3O2(g)===2CO2(g)+4H2O(l)ΔH=-1 451.52 kJ·mol-1C.2CH3OH(l)+3O2(g)===2CO2(g)+4H2O(l)ΔH=-725.76 kJ·mol-1D.2CH3OH(l)+3O2(g)===2CO2(g)+4H2O(l)ΔH=1 451.52 kJ·mol-14.N2H4是一种高效清洁的火箭燃料。

0.25 mol N2H4(g)完全燃烧生成氮气和气态水时,放出133.5 kJ 热量。

则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中正确的是()A.N2H4(g)+O2(g)===N2(g)+H2O(g)ΔH=267 kJ·mol-1B.N2H4(g)+O2(g)===N2(g)+2H2O(g)ΔH=-534 kJ·mol-1C.N2H4(g)+O2(g)===N2(g)+2H2O(g)ΔH=534 kJ·mol-1D.N2H4(g)+O2(g)===N2(g)+2H2O(l)ΔH=-133.5 kJ·mol-15.有关键能数据如下表所示:则晶体硅在氧气中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为Si(s)+O2(g)===SiO2(s)ΔH=-989.2 kJ·mol-1,则x的值为()A.460B.920C.1 165.2D.423.36.通常人们把拆开1 mol某化学键所吸收的能量或形成1 mol某化学键所释放的能量看成该化学键的键能。

已知热化学方程式:N2(g)+3H2(g)===2NH3(g)ΔH=-92.4 kJ·mol-1请根据热化学方程式和表中数据计算N≡N键的键能x约为()A.431 kJ·mol-1B.946 kJ·mol-1C.649 kJ·mol-1D.869 kJ·mol-17.化学反应N 2+3H22NH3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是()A.N 2(g)+3H2(g)2NH3(l)ΔH=2(a-b-c) kJ·mol-1B.N 2(g)+3H2(g)2NH3(g)ΔH=2(b-a)kJ·mol-1C.N2(g)+H2(g)NH3(l)ΔH=(b+c-a)kJ·mol-1D.N2(g)+H2(g)NH3(g)ΔH=(a+b)kJ·mol-18.反应CO(g)+2H 2(g)CH3OH(g)过程中的能量变化情况如下图所示,曲线Ⅰ和曲线Ⅱ分别表示不使用催化剂和使用催化剂的两种情况。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该反应的ΔH=91 kJ·mol-1B.加入催化剂,正、逆反应的活化能数值均减小C.加入催化剂,该反应的ΔH变小D.如果该反应生成液态CH3OH,则ΔH变大9.已知:Fe2O3(s)+C(s)===CO2(g)+2Fe(s)ΔH1=234.1 kJ·mol-1①C(s)+O2(g)===CO2(g)ΔH2=-393.5 kJ·mol-1②则2Fe(s)+O2(g)===Fe2O3(s)的ΔH3是()A.-824.4 kJ·mol-1B.-627.6 kJ·mol-1C.-744.7 kJ·mol-1D.-169.4 kJ·mol-110.氯原子对O3分解有催化作用:①O3+Cl===ClO+O2ΔH1,②ClO+O===Cl+O2ΔH2。

大气臭氧层的分解反应是③O3+O===2O2ΔH,该反应的能量变化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反应O3+O===2O2的ΔH=E1-E3B.反应O3+O===2O2的ΔH=E2-E3C.O3+O===2O2是吸热反应D.ΔH=ΔH1+ΔH2二、填空题11.(1)已知:H2(g)+O2(g)===H2O(g)ΔH=-241.8 kJ·mol-1,若 1 g水蒸气转化成液态水放热2.444 kJ,则反应H2(g)+O2(g)===H2O(l)的ΔH=kJ·mol-1。

氢气的标准燃烧热为kJ·mol-1。

(2)乙醇是未来内燃机的首选环保型液体燃料,它可以由绿色植物的秸秆制取,1.0 g乙醇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1.367 kJ热量,表示乙醇标准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12.回答下列问题:(1)在25 ℃、101 kPa下,16 g的甲醇(CH3OH)完全燃烧生成CO2和液态水时放出352 kJ的热量,则表示甲醇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化学反应中放出的热能(焓变,ΔH)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键能(E)有关。

已知:H2(g)+Cl2(g)===2HCl(g)ΔH=-185 kJ·mol-1E(H—H)=436 kJ·mol-1E(Cl—Cl)=243 kJ·mol-1则E(H—Cl)=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氮及其化合物在工、农业生产、生活中有着重要作用。

如图是N2(g)和H2(g)反应生成1mol NH3(g)过程中能量变化示意图,请写出N2和H2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镁是海水中含量较多的金属,镁、镁合金及其镁的化合物在科学研究和工业生产中用途非常广泛。

Mg2Ni是一种储氢合金,已知:Mg(s)+H2(g)===MgH2(s)ΔH1=-74.5 kJ·mol-1;Mg2Ni(s)+2H2(g)===Mg2NiH4(s)ΔH2=-64.4 kJ·mol-1;Mg2Ni(s)+2MgH2(s)===2Mg(s)+Mg2NiH4(s)ΔH3。

则ΔH3=________ kJ·mol-1。

15.根据下列条件计算有关反应的焓变:(1)已知:①Ti(s)+2Cl2(g)===TiCl4(l)ΔH=-804.2 kJ·mol-1②2Na(s)+Cl2(g)===2NaCl(s)ΔH=-882.0 kJ·mol-1③Na(s)===Na(l)ΔH=2.6 kJ·mol-1则反应TiCl4(l)+4Na(l)===Ti(s)+4NaCl(s)的ΔH=________ kJ·mol-1。

(2)已知下列反应数值:则反应④的ΔH4=________kJ·mol-1。

答案解析1.【答案】C【解析】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在一定的条件下都能发生。

反应开始时需加热的反应可能是吸热反应,也可能是放热反应,如碳的燃烧反应属于放热反应,但需要加热或点燃才能发生,故A、B 项错误;吸热反应的ΔH>0,D项错误。

2.【答案】B【解析】常见的放热反应有:燃料的燃烧反应,酸碱中和反应,活泼金属与酸的反应,一般的化合反应等;常见的吸热反应有:灼热的木炭与CO2反应,Ba(OH)2·8H2O晶体与NH4Cl晶体的反应,一般的分解反应等。

金属与酸反应、燃料的燃烧为放热反应,A、C错;木炭与CO2反应为吸热反应,同时也是氧化还原反应,B正确;Ba(OH)2·8H2O 晶体与NH4Cl晶体的反应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D错误。

3.【答案】B【解析】热化学方程式正误判断时可先简单后复杂,先定性后定量原则进行,可先查看ΔH的正、负号和物质的状态是否符合要求,后查看物质的数量与反应热比例是否匹配。

燃烧是放热反应,ΔH<0,A、D错误;在25 ℃、101 kPa的条件下,1 mol CH3OH(l)完全燃烧,生成CO2(g)和H2O(l)时放出的热量为×32 g=725.76 kJ,则2 mol CH3OH燃烧放出的热量为1 451.52 kJ,C错误。

4.【答案】B【解析】热化学方程式正误判断时可先简单后复杂,先定性后定量原则进行,可先查看ΔH的正、负号和物质的状态是否符合要求,后查看物质的数量与反应热比例是否匹配。

放热反应ΔH为“-” ,A和C错误;热化学方程式中化学计量数表示的是反应物或生成物的物质的量,ΔH与化学计量数成正比。

0.25 mol N2H4(g)完全燃烧放出133.5 kJ的热量,则1 mol N2H4完全燃烧生成气态水放出热量为534 kJ,D错误,B正确。

5.【答案】A【解析】Si晶体与金刚石相似,一个硅原子与4个硅原子成键,每个化学键被两个硅原子共用,每消耗1 mol Si需要断裂2 mol的Si-Si;在二氧化硅晶体中,每个Si原子和4个O原子成键,生成1 mol SiO2形成4 mol Si-O键。

化学反应的本质是化学键的先破后立,所以由键能可计算反应的焓变,即ΔH=反应物的总键能-生成物的总键能。

ΔH=2×176 kJ·mol-1+498.8 kJ·mol-1-4x kJ·mol-1=-989.2 kJ·mol-1,x=460 kJ·mol-1。

6.【答案】B【解析】化学反应的焓变:ΔH=反应物的总键能-生成物的总键能。

N≡N键的键能为x,ΔH=x kJ·mol-1+3×436 kJ·mol-1-2×3×391 kJ·mol-1=-92.4 kJ·mol-1,x=945.6 kJ·mol-1≈946 kJ·mol-1,B正确。

7.【答案】A【解析】图中只能表示mol N2(g)与mol H2(g)完全反应生成1 mol NH3(g)时放热(b-a)kJ,ΔH=-(b-a)kJ·mol-1,生成1 mol NH3(l)时放热(b+c-a)kJ,ΔH=-(b+c-a)kJ·mol-1,C和D错误;热化学方程式中化学计量数表示的是反应物或生成物的物质的量,ΔH与化学计量数成正比,反应物消耗量扩倍时,焓变也对应扩倍,A正确,B错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