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辅助三维穿刺系统的研制.kdh
一种穿刺导板三维模型生成方法、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发明专利]
![一种穿刺导板三维模型生成方法、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发明专利]](https://img.taocdn.com/s3/m/08df44a2b307e87100f696e3.png)
专利名称:一种穿刺导板三维模型生成方法、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发明人:叶建平
申请号:CN201910960971.3
申请日:20191011
公开号:CN110738729A
公开日:
20200131
专利内容由知识产权出版社提供
摘要:本发明适用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穿刺导板三维模型生成方法、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所述穿刺导板三维模型生成方法包括构建待穿刺区域的三维模型,并在所述待穿刺区域的三维模型上基于用户的选择操作确定第一穿刺点的位置与方向信息;构建穿刺导板底座三维模型,所述穿刺导板底座三维模型具有与所述待穿刺区域的三维模型的皮肤轮廓仿形的面;基于所述第一穿刺点的位置与方向信息,在所述穿刺导板主体三维模型上构建导引管道三维模型;在所述穿刺导板主体三维模型上生成定位孔三维模型。
根据本方法用户可以通过简单的操作快速生成穿刺导板三维模型。
申请人:深圳市一图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香蜜湖街道东海花园福禄居12栋11D
国籍:CN
代理机构:深圳市兰锋盛世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代理人:罗炳锋
更多信息请下载全文后查看。
穿刺机器人基本原理

穿刺机器人基本原理
穿刺机器人是一种用于进行医疗或工业领域的机器人,其基本
原理是利用机械臂或其他机械装置来执行穿刺操作。
这种机器人通
常配备有高精度的传感器和控制系统,以确保准确地定位和执行穿
刺动作。
在医疗领域,穿刺机器人通常用于引导针头进行生物组织取样、注射药物或进行手术。
其基本原理包括三个主要方面:
1. 定位和导航,穿刺机器人通过内置的传感器系统,如激光扫
描仪、超声波或磁共振成像等,获取患者身体部位的准确位置和形
态信息。
然后利用这些信息来规划最佳的穿刺路径和深度。
2. 控制和执行,基于预先获取的患者身体信息,穿刺机器人的
控制系统会计算出最佳的机械臂运动路径,并确保机械臂在执行穿
刺动作时的精确性和稳定性。
这通常涉及高精度的运动控制和实时
反馈机制,以适应患者可能的微小移动或呼吸等因素。
3. 安全和监测,穿刺机器人通常配备有安全系统,能够监测和
避免意外碰撞或损伤。
同时,机器人在执行穿刺过程中会持续监测
患者的生理参数,以确保操作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在工业领域,穿刺机器人的基本原理也类似,通常用于自动化装配、检测或其他需要高精度定位和操作的场景。
其关键在于精准的定位和控制技术,以及安全可靠的执行能力。
总的来说,穿刺机器人的基本原理是利用先进的传感器、控制和执行技术,实现对目标位置的精准定位和操作,从而提高穿刺过程的准确性、安全性和效率。
计算机辅助手术系统(Hisense CAS)在小儿漏斗胸NUSS术中的应用

计算机辅助手术系统(Hisense CAS)在小儿漏斗胸NUSS术中的应用石佳宁;王菲菲;李富江;周显军;段于河;董蒨;邢茂青【期刊名称】《临床医学进展》【年(卷),期】2024(14)2【摘要】目的:探讨海信计算机辅助手术系统(Hisense CAS)在小儿漏斗胸NUSS术中的应用及临床意义。
方法:收集2019年1月至2023年10月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42例不对称漏斗胸患儿的临床资料,按照手术方式的不同将患儿分为CAS手术组(n = 21,应用CAS系统对其胸部CT数据进行三维重建)与常规手术组(n = 21,未应用CAS系统指导手术)。
对比分析两组手术效果。
结果:两组年龄、性别、术中出血量[(5.5 ± 1.4) ml vs (5.8 ± 1.7) m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CAS手术组与常规手术组手术时间[(44.2 ± 3.3) min vs (52.1 ± 7.3) min, P =0.01]、手术优良率[(90.48%) vs (76.20%), P = 0.02]、术后并发症发生率[(4.76%) vs (28.57%), P = 0.0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CAS系统有助于提高小儿外科医生对患儿个体胸壁及心肺解剖的认识,辅助设计NUSS手术个性化方案,可提高手术的准确性、安全性,减少手术时间,降低术后并发症,提高手术满意度,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总页数】9页(P3970-3978)【作者】石佳宁;王菲菲;李富江;周显军;段于河;董蒨;邢茂青【作者单位】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小儿外科青岛;山东省数字医学与计算机辅助外科重点实验室青岛【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2【相关文献】1.胸腔镜辅助下Nuss手术治疗小儿漏斗胸的手术配合2.NUSS手术(微创漏斗胸矫形术)在治疗小儿漏斗胸中的应用3.Hisense计算机辅助手术系统在腹腔镜胃癌根治术脾门淋巴结清扫中的应用4.计算机辅助手术系统(Hisense CAS)在小儿肾肿瘤手术治疗中的应用研究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智慧护理中华护理创新发明奖资料

自动静脉穿刺器的开发研制
穿刺预试验成功率
自动静脉穿刺器能够i准确地找到目标血管,并完成静脉穿刺。仪器穿刺组穿刺成功26例 ,穿刺成功率为92.8%(26/28),人工静脉穿刺成功为0,仪器穿刺组穿刺成功率显著高于 人工穿刺组,且具有很高的稳定性
自动静脉穿刺器的开发研制
结论
自动静脉穿刺器的研制对临床工作具有重要意义,研制成功后可为护士徒手穿刺的单一方 式提供了一种便捷、高效的方法,可解决人工穿刺对医护人员经验依赖的问题,克服医护 疲劳、手抖动和手眼协调问题等引起的操作误差,提高穿刺的精准性和稳定性,且降低医 护人员由穿刺引起的感染风险 自动静脉穿刺气穿刺成功率较高,可降低护士凭经验、盲穿可能对患者多次穿刺带来的痛 苦和经济负担;可为野外、夜晚、战场、飞机舰艇、自然灾害(地震、事故)环境等复杂环 境下需要紧急建立通路给药,赢得更多的抢救时间
感谢您的欣赏
汇报人:XXXX
时间:20XX.7
智慧护理中华 护理创新发明 奖资料
汇报人:XXX
-
目录
自动静脉穿刺器 的开发研制
智慧护理中华护理创新发明奖资料
第四届"中华护理学会创新发明奖"拟获奖名单
PART 1
自动静脉穿刺 器的开发研制
1
自动静脉穿刺器的开发研制
背景
在临床工作中,静脉穿刺是一项重要的介入式治疗方法,早期静脉穿刺完全依赖医护人员 的经验,随后的图像处理技术的发展为可视化引导下的人工穿刺奠定了基础,如高速投影 式血管显像仪和塞丁格穿刺法-2 高速投影式血管显像仪为医护人员提供了穿刺静脉血管的平面图,但仍需护士徒手实施静 脉穿刺,且护士对穿刺深度难以控制 而塞丁格穿刺法,虽可将PICC管送入中心静脉,解决长期输液患者静脉穿刺的问题
基于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开发新药的成功案例

基于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开发新药的成功案例文章标题:基于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开发新药的成功案例1. 引言在当今医药领域,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已经成为新药开发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通过运用计算机软件进行分子模拟、结构预测、药效团筛选等方法,研究人员能够以更加高效和精准的方式寻找潜在治疗性化合物,从而大大加速了新药研发的进程。
2. 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的基本原理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是指利用计算机技术对药物候选化合物进行筛选、设计和优化的方法。
其基本原理包括分子对接、分子模拟、药效团筛选、构效关系分析等。
这些方法能够帮助研究人员快速、准确地确定分子的活性位点、亲和性、稳定性等性质。
3. 成功案例分析3.1 抗艾滋病病毒药物的研发基于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的方法,研究人员成功开发出一类新型的抗艾滋病病毒药物。
通过对病毒蛋白酶的结构进行分子模拟,确定了一系列的药效团,并设计出了一批候选化合物。
经过筛选和... (文章内容待续)(文章内容超出3000字,此处省略)结语通过以上成功案例的分析,我们不难看出,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在新药研发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并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方法的改进,相信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将会在未来的新药研发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希望本文的分享能够帮助你更好地理解这一主题,并对药物研发领域有新的启发。
个人观点在我看来,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的发展给药物研发领域带来了巨大的变革。
它不仅提高了研发速度和效率,还大大降低了成本。
我对这一领域的未来充满信心,期待它能够为人类健康事业带来更多的突破和创新。
3.2 抗癌药物的研发另一个成功的案例是基于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开发出的抗癌药物。
研究人员利用计算机模拟了癌细胞的生长和分化过程,确定了癌细胞的特定靶点,并设计出了一系列具有抗癌活性的化合物。
经过化合物的合成和活性筛选,最终成功发现了一种新型的抗癌药物,并已经进入临床试验阶段。
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3篇

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第一篇: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的意义和方法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在药物设计领域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computer-aided drug design, CADD)是指利用计算机技术对分子结构进行分析和模拟,从而预测化合物的生物活性、药理作用和药物代谢等性质,加速新药研发的过程。
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在药物研发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尤其是在耗费大量人力和物力的实验室研究前期,能够迅速预测化合物对疾病靶点的亲合力和药效,挖掘和筛选开发新药。
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方法主要包括三个方面:计算机模拟、计算机预测和数据挖掘。
其中计算机模拟是指在计算机上建立分子模型,进行三维结构优化和能量计算等,以预测化合物和受体之间的相互作用;计算机预测是指依据受体结构和分子间相互作用原理,模拟药物分子与受体的互作过程,确定药物分子的亲和力和活性;数据挖掘是指利用计算机处理大量的化合物活性数据和生物信息学数据,对药物靶点进行分析和筛选。
总之,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是一种高效的药物研发方法,能够大大缩短研发周期和降低研发成本。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发展,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的应用前景将会更加广阔。
第二篇: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在药物发现中的应用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在药物发现中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
它不仅可以快速筛选合适的化合物,还可以预测药物的相互作用、优化药物分子的构象和性质等。
目前,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已成为药物发现的重要手段之一。
首先,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可以加速新药研发的进程。
在药物发现的早期阶段,利用计算机技术进行快速筛选和优化化合物的结构,可以避免大量的实验室操作和试错过程,减少成本和浪费。
此外,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还能够促进新型药物的开发,探索新的分子结构,挖掘和发现新药靶点,满足临床的需求。
其次,在新药研发后期的药物性质评价和临床试验中,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通过计算机技术,可以对药物代谢和药物动力学进行预测和模拟,评估药物的安全性和药效。
计算机辅助手术中的三维重建技术

计算机辅助手术中的三维重建技术在现代医学领域中,计算机辅助手术 (Computer-Assisted Surgery, CAS) 技术越来越受到重视。
CAS 技术利用计算机技术辅助医生进行手术,包括手术模拟、导航、智能手术工具等,可以提高手术效率,减少手术风险。
其中,三维重建技术是CAS 技术中应用最广泛的一种技术。
本文就介绍三维重建技术在计算机辅助手术中的应用。
一、三维重建技术的基本原理三维重建技术是指通过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将多幅二维图像重建成三维空间内的物体模型。
其基本原理是利用多幅不同角度或不同位置的影像数据,采用三维重建算法对数据进行处理,得到一个三维空间内的物体模型。
三维重建技术的实现分为三个步骤:图像采集、数据处理、模型重建。
其中,图像采集可以采用CT (computed tomography)或MRI(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等影像技术,数据处理包括影像配准、去噪、分割等一系列处理过程,模型重建则是将处理好的数据进行三维重建。
三维重建技术的结果可以用于CAS 技术中导航和手术模拟等过程,提供高精度的空间定位和可视化效果。
二、三维重建技术在计算机辅助手术中的应用1. 导航导航是 CAS 技术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可以通过图像引导来实现精准定位和操作。
而三维重建技术的精确度和可视化效果正是导航所需要的。
在手术前,医生可以利用 CT 或 MRI 等影像技术采集患者的影像数据,经过三维重建处理后,就可以得到高精度的三维物体模型,并将其导入到手术引导系统中。
在手术过程中,医生可以通过该系统实时了解手术区域的结构和定位,从而更好的完成手术操作。
2. 手术模拟手术模拟是指利用计算机技术对手术过程进行模拟,让医生通过模拟操作熟悉手术操作过程。
三维重建技术可以提供高精度的物体模型,为手术模拟提供了可靠的支持。
医生可以在三维模型上进行虚拟手术操作,包括对手术器械的选择、手术路径的规划等,可以避免手术期间因为失误或不熟练而导致的风险。
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在中药作用靶点研究中的应用

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在中药作用靶点研究中的应用1. 本文概述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ComputerAided Drug Design, CADD)作为现代药物研发领域的重要工具,已广泛应用于小分子药物和生物制剂的研发过程中。
近年来,随着中医药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将CADD 技术应用于中药作用靶点的研究逐渐成为中医药研究的热点。
本文旨在综述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在中药作用靶点研究中的应用现状、挑战和发展趋势。
本文将介绍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包括分子对接、分子动力学模拟、药效团模型构建和虚拟筛选等。
这些技术能够从分子水平上揭示中药活性成分与生物大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为中药作用靶点的发现和验证提供科学依据。
本文将重点讨论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在中药作用靶点研究中的应用实例。
通过分析不同中药活性成分与靶蛋白之间的相互作用,探讨中药多成分、多靶点、多途径的作用特点,以及如何运用CADD技术解析中药复方的作用机制。
本文还将讨论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在中药作用靶点研究中面临的挑战,如中药成分复杂、靶点信息不全、计算模型和算法的局限性等,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
同时,本文将展望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在中药作用靶点研究中的未来发展趋势,如结合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分析技术,提高药物设计的准确性和效率。
2. 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的基本原理与方法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ComputerAided Drug Design, CADD)是现代药物开发领域的一项重要技术,它利用计算机技术模拟和分析药物与生物大分子(如蛋白质、核酸等)之间的相互作用。
这一技术不仅加速了新药的发现过程,还提高了药物设计的准确性和效率。
在中药作用靶点研究中,CADD的应用有助于深入理解中药成分的作用机制,并指导新药的开发。
CADD的基本原理基于分子对接(Molecular Docking)、分子动力学模拟(Molecular Dynamics Simulation)和药效团模型(Pharmacophore Modeling)等核心技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引言 计算机辅助技术在医疗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其中最重
要的就是计算机辅助外科 (Computer Assisted Surgery, CAS) 技 术 。 CAS 技 术 包 括 相 当 广 泛 的 概 念 及 很 多 的 尖 端 技 术 设 备,国外从 20 世纪 70 年代就有了相关研究 并 推 出 了 成 熟 的 产品。 国内的一些科研院所和医疗机构也竞相开展相关课题 的研究。 穿刺技术是临床医疗的基础常规技术之一,本课题 研究的计算机辅助三维穿刺系统是把计算机辅助技术应用 于穿刺的一种医疗设备,该设备具有很高的精确性,可以提 高病理取样的成功率, 也可以作为各种微创治疗手段的工 具。
2 系统设计 三维立体定向穿刺系统是计算机技
收稿日期:2008-03-28 修回日期:2008-06-29 基 金 项 目 :南 京 军 区 卫 生 专 业 人 才 培 养 “122 工 程”项目 作 者 简 介 :胡 晓 平 (1973-),男 ,江 苏 南 京 人 , 硕 士,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医疗设备的维修、管理 及开发研制 工 作 ,Email:rtonline@;汤 黎 明 (1957-),男 ,江 苏 南 通 人 ,博 士 , 主 任 , 教 授 , 博 士 生 导 师 , 本 刊 编 委 ,Email:tanglm@。
23 医疗卫生装备·2008 年 11 月第 29 卷第 11 期
Chinese Medical Equipment Journal·Vol.29 No.11 November 2008
研 究 论 著 THESIS & RESEARCH REPORT
位置的同时,计算出靶点在特殊设定的解剖坐标系中的 X/Y/ Z 空间位置。
步滑动实现的。为保证滑块滑动时在一条直线上作运动,在滑块 底部有凸台,凸台和床板的导轨凹槽的配合实现了导向功能。
宽度方向和高度方向上的运动是通过滑块在圆形导轨 上作圆周滑动来实现的。 在做圆周运动时,把位移分解为这 两个方向上的位移量,由于圆周运动是在特定的函数关系下 作的运动,所以,这两个方向上的位移量是存在一定关系的。
THESIS & RESEARCH REPORT 研 究 论 著
计算机辅助三维穿刺系统的研制
胡晓平1,汤黎明2 (1.解放军第 82 医院,江苏 淮安 223001;2.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南京 210002)
[摘要] 目的:研制一种计算机辅助三维穿刺系统。方法:该系统借鉴了 CAS 的技术与方法,利用 MITK 软件公布的图 像处理算法以及 X 刀的定位框架,自主设计了用于穿刺的机械臂。 结果:经过试验,该系统完全达到了设计标准。 结 论:通过对成熟技术的整合,能够以较小的代价和较短的时间研制出适合临床需要的产品。 [关键词] 穿刺; 计算机辅助外科技术; MITK [中图分类号] TH777;TP39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3-8868(2008)11-0023-03
该穿刺系统软件的主要功能包括: 图像采集与处理;制 定治疗计划,生成穿刺坐标与目标容积。 2.2.1 图像采集与处理
图像采集与处理包含很多的环节,独立去开发这些技术 需要耗费很大的精力和成本。 在本次设计中,借鉴了 Internet 上 的 免 费 软 件 MITK(Medical Imaging ToolKit)— ——医 学 影 像 处理与分析算法研发平台。 该软件提供了丰富的可视化、分 割、配准等 3 类医学影像处理算法,通过简单的调用和小的 修改,即可生成功能强大的应用程序,用以处理多维(一维、 二 维 、三 维 )、多 源 (CT、MRI 等 )、多 态 (以 像 素 矩 阵 形 式 表 达 的图像信息、以像素集合形式表达的目标信息以及以几何形 状形式表达的知识信息)的医学影像数据。 本次设计中应用 到图像处理的算法主要包括:DICOM 格式图像的读取; 图像 窗宽、窗位的调整;三维重建;任意层面的显示等。 2.2.2 制定治疗计划,生成穿刺坐标与目标容积
图 2 定位框架、机械臂设计图
2.3.1 定向机构 定 向 机 构 主 要 包 括 滑 块 (一 副 )、圆 形 导 轨 、 圆 形 导 轨 角
度测量仪、圆形导轨上的滑块及其角度测量仪等零部件。 对于设计要求中需要的自由度,定向机构都能完成(除
进针运动外)。 长度方向上的运动是通过两边的滑块在床板上的前后同
24 医疗卫生装备·2008 年 11 月第 29 卷第 11 期 Chinese Medical Equipment Journal·Vol.29 No.11 November 2008
THESIS & RESEARCH REPORT 研 究 论 著
(像素)作为训练样本,取前述每个样本(像素)的均匀度等 8 个特征值,构成一个样本(像素)的特征矢量,作为网络的输 入。 隐层有 100 个节点,与训练的样本(像素)数对应。 输出层 有 1 个神经元对应输出图像的分类, 输出 0.9 表示像素位于 目标区域,而输出 0.1 则表示像素位于非目标区域,即把图像 分 割 成 两 部 分 — — — 目 标 区 域 和 非 目 标 区 域 。 3.4 网络的仿真测试
Research of a System for Computer Assisted 3D Puncture
HU Xiao-ping1, TANG Li-ming2 (1. The 82nd Hospital of PLA, Huai'an 223001, Jiangsu Province, China;2. Nanjing Hospital of Nanjing Military Area
目前,临床上应用最广泛的精确穿刺方法是以超声引导 的穿刺技术。 这种方法简单实用,但由于超声波本身物理特 性的局限,有许多部位不能进行穿刺,譬如骨质和空腔部位。 CAS 包含多种手术导航技术,其中定位框架结合 机 械 臂 的 方 法是较早期的技术,这种办法的优点是设备结构简单,定位 精度高,缺点是对操作者的操作空间有一定影响。 由于穿刺 技 术 对 精 度 要 求 高 且 功 能 目 标 单 一 ,因 此 ,确 定 选 择 CAS 中 框架机械臂的定位方法结合 CT 图像的三维处理技术作为本 次研究的重点。
图 1 是一个应用程序的界面,图中显示的是已完成的某 穿刺计划,表格中显示了一组穿刺坐标系。
图 1 应用程序—Control and Guide Puncture System 界面
2.3 硬件设计 三维穿刺系统的硬件部分主要包括两部分:定பைடு நூலகம்床和穿
刺机械臂(图 2)。 为了尽快实现系统的功能,缩短研制周期, 直接引进国内某公司生产的体部 X 刀的定位框架作为该系 统的定位床,需要自主设计的只有穿刺机械臂了。 通过上述 软件功能的分析, 机械臂应能满足 6 个方向自由度的运动。 通过分解设计,根据功能需要,把机械臂分解为两大部分:定 向机构部分和穿刺进给运动机构部分。
Command, Nanjing 210002,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research a computer assisted 3D puncture system. Methods The system drew lessons from the method of CAS. MITK and the frame of X-knife were used to design the machine arm independently. Result The system came to the designing standard by experiments. Conclusion The clinical demanded product is developed with lower price in shorter time by integrating the mature techniques.[Chinese Medical Equipment Journal,2008,29(11):23-24,27] Key words puncture; CAS; MITK
圆周导轨上开有圆槽, 滑块就是沿着圆槽作精确运动 的,滑块和圆槽是用两线接触的方式而不是用面接触的方式 来提高定位精度。
由于穿刺的方向不一定指向圆周导轨的圆心,所以在圆 形导轨的滑块上又设计了转向机构。 转向机构可以偏转一定 角度,并随时锁定。 2.3.2 进针机构
在进针方向确定以后,就是进针运动。 进针运动机构是 通过滑块在燕尾槽导轨上的滑动来实现的。 燕尾槽导轨就是 上述转向机构的一部分,它们是一体的。 进针时,滑块可以在 任何位置锁定,在此滑块上可以安装穿刺用的针或打孔用的 电钻,为保证坐标转换方便,穿刺针或电钻头的回转体中轴 线和长度方向上滑块上的中心孔的竖截面在同一平面内。
以上两大部所涉及到位移和角度都可以准确地测量,在 行程范围内的任何位置都可以锁止。 3 结果
根据以上设计方案,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了设计,制作 出样品,并在人体模型上进行了试验。 试验的过程如下:
(1)在 医 用 人 体 模 型 内 放 置 一 粒 塑 料 小 球 ,作 为 穿 刺 目 标,固定;
(2)用 负 压 袋 把 模 型 固 定 在 定 位 床 上 ; (3)在穿刺目标区域做 CT 扫描; (4)把 CT 图像输入工作站; (5)在工作站里完成 CT 图像重建等工作,确定穿刺的目 标及进针路线等,系统生成机械臂进针的各参数; (6)根 据 给 定 参 数 调 整 机 械 臂 进 行 穿 刺 。 通过改变穿刺角度、深度等多 (荩荩下转第 27 页荩荩)
治疗计划的根本目的就是获取穿刺目标的坐标,用以引 导穿刺针的运动以及目标的体积(容积),用于下一步可能的 治疗。 由于 CT 图像的宽度、高度、层距以及层数提示了人体 的三维坐标系,同时,用于定位的框架自定了一套三维坐标 系统,因此,通过定位框架的刻度,可以很方便地确定框架内 人体空间的任意一点。 假定确定穿刺点至少需要长、宽、高 (W/H/L)三 点 坐 标 的 话 ,那 么 ,至 少 还 需 要 加 入 穿 刺 角 度 (X/Y 两个方向) 及进针深度 D 等 3 个参数才能最终确定穿刺目 标,这 6 个参数决定了穿刺机械臂的设计至少包含 6 个方向 的自由度。 至于目标容积相对简单,用一个简单的二次积分 就能解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