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地貌

合集下载

《自然地理学》:海岸与海底地貌

《自然地理学》:海岸与海底地貌
波影区。
二,海岸的分类
(一)岩岸(山地海岸) 1)里亚式海岸 2)达尔马提亚式海岸 3)狭湾海岸 4)断层海岸 5)喀斯特海岸
(二)沙岸 1,三角洲海岸 2,淤泥堆积平原海岸 3,泻湖岸 4,溺谷海岸 5,三角港海岸
复习思考题
1海蚀地貌有那几种类型? 2,概述泥沙横向运动和纵向运动所形成的
第七节 海岸与海底地貌
一,海岸地貌
海岸带:海岸,潮间带,水下岸坡。 (一)海蚀地貌 1,海蚀穴 2,海蚀崖 3,海蚀拱桥与海蚀柱 4,海蚀台
(二)海积地貌 1,泥沙横向移动所形成的海积地貌
中立带的概念 1)沿岸海滩:位于中立带上部。 2)滨岸堤:中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带附近。 2)水下堆积台:位于中立带上部
2,泥沙纵向移动所形成的海积地貌 1)海滩:在凹形海岸带。 2)沙嘴:在凸形海岸带。 3)连岛沙坝:岸外有岛屿或岬角屏障的
地貌类型. 3.海岸可分为那几个类型?各类型有何特点?

初中中国地理海底地形归纳

初中中国地理海底地形归纳

初中中国地理海底地形归纳初中中国地理:东海海底地形东海,中国三大边缘海之一,是中国岛屿最多的海域。

亦称东中国海,是指中国东部长江的长江口外的大片海域,南接台湾海峡,北临黄海(以长江口北侧与韩国济州岛的连线为界),东临太平洋。

东海的海底地形总的说是西北高、东南低。

海区平均水深349米,最大深度2717米。

依海底地形趋势,可分为两个区域:西部大陆架浅水区和东部冲绳海槽深水区。

东海大陆架特别发育,最大宽度达640公里,是世界上最宽阔的陆架之一。

大陆架面积约占整个海区的66%,北宽南窄。

海底地势向东南缓倾,平均坡度1′17″。

平均水深72米,大部分海域水深60~140米。

陆架外缘在水深120~140米处。

东海大陆架又可以50~60米水深分为东、西两部分:西部岛屿众多,水下地形复杂,坡度稍陡;东部开阔平缓,只在其东南边缘处有些水下高地,中国钓鱼岛等岛屿便位于其上。

东海大陆架上延展着长江的沉溺河谷,它从长江口向东南方向延伸,穿过大陆坡,进入冲绳海槽。

沿东海大陆架外缘分布的大陆坡呈东北—西南向延伸,向东南方向成弧带状,约占东海总面积的33%。

地形陡峻,坡度3~10°。

陆坡主体为冲绳海槽,是一个深水槽,形似新月,向东南方向凸出。

海槽南深北浅:北部水深600~800米,坡度较小;南部水深2023~2500米,坡度也大,最大深度2717米。

海槽在剖面上呈“U”字形,谷底平缓,两侧斜坡陡峭,西坡约3°,东坡可达10°。

冲绳海槽以东,为露出海面的琉球群岛、九州及各岛屿在水下的岛架。

岛架宽度狭窄,九州处为30~50海里,琉球群岛附近为2~20海里。

岛架地形复杂,沙滩、岩滩众多。

琉球群岛是西太平洋边缘岛孤的一部分,为东海与太平洋的天然界线。

总结:东海的优良港湾很多,如上海港位于长江下游黄浦江口,航道深阔,水量充沛,江内风平浪静,宜于巨轮停泊。

广东南澳岛与台湾岛南端的鹅銮鼻连线是东海与南海的分界线。

黑海及其海底地质简介(2)

黑海及其海底地质简介(2)

黑海及其海底地质简介(2)胡经国三、海底地质㈠、地形地貌1、海岸地形地貌黑海东岸和南岸被山脉包围;西岸岸线平直少洼地,分布有多瑙河河口三角洲;北岸低洼而曲折,被许多沟壑河谷所切割,仅在克里米亚半岛南岸为悬崖峭壁。

从克里米亚半岛南缘到黑海南海岸是黑海山脉;西岸在博斯普鲁斯海峡附近山势稍稍平坦;西南隅是伊斯特兰贾山;往北是多瑙河三角洲;西北和北边海岸地势低洼;仅南部克里米亚山脉在沿岸形成陡崖峭壁。

2、海底地形地貌黑海海底地形由四周向中部下倾,各等深线可以组成很不对称的同心环形圈。

大陆架可以以100~110米等深线为边缘,其面积约占黑海总面积的四分之一;西部和北部比较宽阔,其它区域一般宽为10~11公里;中部为深海盆,水深略大于2200米,约占黑海总面积的三分之一。

海盆底部为平坦的平原,深轴线偏于土耳其近岸。

另有资料显示,黑海沿岸大陆架面积只占整个水域面积的四分之一;经大陆坡到达海底盆地,其面积占整个水域面积的四分之一。

黑海海底盆地(海盆)底部平坦,逐渐向中心加深,最深处超过2200米。

黑海大陆架宽度一般为2.5~15公里;只有西北部大陆架较宽达200公里以上。

少岛屿和海湾。

海底地形从四周向中部倾斜。

中部Sudak海湾是深海盆,水深2000米以上,其面积约占总面积的1/3。

3、黑海海底发现世界第六大河2010年8月3日,英国科学家在黑海海底发现了让泰晤士河相形见绌的一条大河。

与地面上的河流一样,这些海底河流也有河道、支流、洪区、急流甚至瀑布。

这一条在黑海海底发现的河流局部区域深35米,宽804米之多。

科学家估计,就河流水量而言,如果是在陆地上,这条目前为止尚未命名的河流应该是世界第六大河。

使用遥控潜水艇扫描土耳其附近海底的利兹大学研究人员指出,这条河流是泰晤士河的350倍大,携带高浓度盐水和沉积物。

它是迄今为止发现的唯一活跃的地下河,是从地中海流经柏斯普鲁斯海峡进入黑海(盐量较低)溢出的高盐水。

这使得来自地中海的这一高密度水像河一样沿海床流淌,形成河道和深堤。

《海底地形地貌测量》课件

《海底地形地貌测量》课件

03
测量方法和技术
声纳测量技术
声纳技术概述
声纳技术是一种利用声波在水下传播特性进行测量 的技术。通过向海底发射声波,并接收回波信号, 可以获纳测量基于声波在水中传播的物理特性,通过测 量声波传播时间、幅度和波形等信息,反演海底地 形地貌。
声纳测量系统组成
声纳测量系统通常由声波发射器、接收器、信号处 理单元和显示终端等部分组成。
03
无人潜水器测量系统组成
无人潜水器测量系统通常由潜水器本体、传感器、数据处理单元和控制
系统等部分组成。
04
测量实例和应用
海洋资源开发
80%
石油和天然气勘探
通过海底地形地貌测量,可以发 现潜在的石油和天然气矿床,为 能源开发提供重要信息。
100%
矿物资源调查
测量海底地形地貌,有助于发现 海底矿物资源,如锰、铁、钴等 ,为矿产开采提供依据。
珊瑚礁监测
海底地形地貌测量可以监 测珊瑚礁的生长和退化情 况,为珊瑚礁保护和管理 提供重要信息。
05
未来展望和挑战
技术创新和改进
持续研发新技术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未来海底地形 地貌测量技术将不断更新换代,需要 持续研发新技术以提升测量精度和效 率。
智能化技术应用
遥感技术的应用
利用卫星遥感、无人机等技术,实现 大面积海底地形地貌的快速测量和监 测,提高测量效率。
遥感测量技术
遥感技术概述
遥感技术是一种利用卫星、飞机等平台搭载的传感器获取地球表面信息的技g术。通过卫 星或飞机搭载的传感器获取海底地形地貌的遥感影像,经过处理和分析,可以提取海底地 形地貌的特征信息。
遥感测量原理
遥感测量基于电磁波的反射和散射等物理特性,通过测量不同波段和角度的电磁波信号, 反演海底地形地貌。

海底地貌知识点总结

海底地貌知识点总结

海底地貌知识点总结海底地貌是指海底的地形和地貌特征。

地质学家通过深海探测和海底地质调查,揭示了海底地貌的形成和演变过程。

海底地貌的研究对于了解地球的内部结构、地壳运动以及海洋环境的演化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海底地貌的主要特征和形成机制。

一、海底地形特征1.大洋脊:大洋脊是海底地球岩浆活动的主要区域,也是地球地壳的生长中心。

大洋脊由两个平行的断裂带组成,中间隆起,形成了一系列的山脊。

大洋脊是地球地壳运动的重要表现形式,也是地壳板块运动的动力来源。

2.海沟:海沟是海底地貌中的一种深陷地形,通常位于大洋脊的附近。

海沟是地球地壳板块俯冲的结果,是地壳板块运动的重要产物之一。

海沟的深度可达数千米,是地球陆地最深的地方。

3.海山:海山是海底地形中的隆起地形,通常呈圆顶状或圆锥状。

海山是火山活动的结果,也是地壳板块运动的表现形式之一。

海山通常分布在大洋脊附近,数量众多,高度和体积各异。

4.海岭:海岭是位于海底的一种连续的山脊,通常呈线状或弧状。

海岭是地球地壳运动的重要表现形式,也是构造运动的结果。

海岭通常位于大洋脊的延伸部分,与大洋脊相连。

二、海底地貌形成机制1.岩浆活动:地球内部的岩浆活动是海底地貌形成的重要机制之一。

岩浆从地幔中上升到地壳表面,形成了火山口和火山岛。

岩浆也可以通过断裂带进入海水中,形成了大洋脊和海山。

2.地壳板块运动:地壳板块运动是海底地貌形成的主要机制之一。

地壳板块之间的相互碰撞、俯冲和滑动,导致地壳的变形和隆起。

地壳板块俯冲形成海沟,地壳板块滑动形成海岭。

3.海水侵蚀和沉积:海水的机械和化学侵蚀作用,以及悬浮物质的沉积,也参与了海底地貌的形成。

海水的侵蚀作用会削弱地形,形成海底沟谷和洞穴。

沉积作用会积累海底的沉积物,形成海底扇和海底丘等地貌特征。

4.冰川作用:冰川是形成海底地貌的重要力量之一。

冰川的融化和流动会带走和沉积大量的物质,改变海底地形。

冰川作用形成的海底地貌包括冰碛丘、冰川谷和冰蚀地貌等。

海底地形的主要类型

海底地形的主要类型

海底地形可以分为几部分?一地形是指地球表面的形态,也就是陆地表面呈现出的各种高低起伏的形态,地形可以分为陆地地形和海底地形。

由于我们人类生活在陆地上,所以我们对于陆地地形更为了解,常见的陆地地形形态有平原、高原、丘陵、山地和盆地等五种基本形态。

由于大规模的板块运动、地壳运动和火山活动等内力作用的塑造,海底也存在丰富壮观的地形。

海底地形,根据形态大致可以分为五类,分别是大陆架、大陆坡、海沟、洋盆和海岭。

大陆架是陆地向海洋的过度地带,是陆地向海洋延伸的部分,可以说是被海水覆盖的陆地,一般大陆架的水深不超过200米,我国的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都是大陆架海区。

从大陆架向大洋方向前进,在大陆架的边缘通常会出现一个坡度很陡,深度越来越深的陡坡,我们称为大陆坡。

大陆坡可以理解为是大陆和大洋的连接部分,大陆坡的深度从200米一直加深到2000米。

海沟是海底最深的地方,可以理解为海底的沟槽,其形态通常是狭长的,而且两壁陡峭,海沟的深度通常在5000米以上,最深的马里亚纳海沟,其深度达到了11034米。

海沟是板块运动而形成的,通常是由海洋板块和陆地板块碰撞而形成,位于板块的消亡边界。

洋盆是大洋海底的主体部分,是海底相对平坦的区域,面积巨大,属于典型的大洋地壳,其深度通常在3000至6000米,人们通常把洋盆称为深海平原。

海岭就是指海底的山脉,海岭两侧是平坦的洋盆,通常海岭的高度可达3000至4000米,长度多在上千公里以上。

海岭的形成是板块张裂的结果,多位于板块的生长边界,由于海底板块的张裂,使得下方岩浆上升,形成海底系列火山,最终形成海岭。

二海洋地形可分四种:大陆架,海沟,海盆和海岭。

1、大陆架:大陆架是滨临海岸,向海缓斜的浅海地带。

陆架外缘水深多为100到200米,这里坡度发生明显转折,下延为陡斜的大陆坡。

2、海沟:海沟是位于海洋中的两壁较陡,狭长的,水深大于5000米的沟槽,是海底最深的地方,最大水深可达到10000米以上。

海底地形的知识点总结

海底地形的知识点总结

海底地形的知识点总结一、海底地形的分类海底地形根据其特征和形成过程可分为陆源海底地形和海源海底地形两大类。

1.陆源海底地形陆源海底地形是指受大陆运动、河流冲积和冰川侵蚀作用的影响而形成的海底地形,主要包括大陆架、大陆坡和大陆边缘深海盆地。

(1)大陆架大陆架是位于海岸线延伸下去的浅海地带,其宽度一般为几十到几百公里,其特点是水深变化缓慢,地势平坦。

大陆架是陆地向海洋过渡的地带,是海底沉积物的主要分布区,也是渔业资源丰富的地区。

(2)大陆坡大陆坡是大陆架向大洋深水区过渡的陡坡地带,其特点是水深急剧增加,地形起伏大。

大陆坡是沉积物的悬移和流动的主要通道,也是一些特殊生物的栖息地。

(3)大陆边缘深海盆地大陆边缘深海盆地是大洋盆地和大陆斜坡之间的过渡地带,其特点是地形复杂,水深较深。

这些地区是地质构造活跃、地震和海啸频发的地区,也是富含矿产资源的潜在区域。

2.海源海底地形海源海底地形是指主要由海水和海底地质活动形成的海底地形,包括大洋中脊、大洋盆地、海沟和海山等。

(1)大洋中脊大洋中脊是地球上最长、最壮观的山脉,主要分布在大西洋和印度洋。

大洋中脊的形成是因为海洋地壳板块的边界上,熔岩从地壳下部向上冒出并逐渐形成新的海洋地壳。

大洋中脊的存在导致了地壳板块的扩张和推动,是地球上板块构造演化的重要标志。

(2)大洋盆地大洋盆地是大洋底部的一种特殊地形,其特点是地形平坦,水深较深。

大多数大洋盆地是由海洋地壳板块的分裂和扩张形成的,也是构造活动最为活跃的地区。

(3)海沟海沟是海洋地质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是指位于陆架和海山之间的深度超过6000米的狭长凹陷地形。

海沟是地球上最深的地方,有些海沟深度超过11000米,受到地壳板块之间的挤压和摩擦作用而形成。

(4)海山海山是宇航员勇敢勇往直前的特殊地质体,它是位于海洋中的一种突出的地形特征,通常高度在1000米以上。

海山的形成是因为地幔柱状上升引起地壳板块的局部隆起,也是地球上板块构造演化的重要标志。

近海海域海底地貌类型

近海海域海底地貌类型

近海海域海底地貌类型
近海海域是指海洋中离海岸较近的部分,海底地貌类型主要有以下几种:
1.浅海扇:浅海扇是指海底附近海水较浅的区域,通常海
深在50米以下。

浅海扇海底地貌通常平坦,呈扇形分布。

2.珊瑚礁:珊瑚礁是指海底呈现出珊瑚礁的地貌形态,这
种海底地貌通常出现在海水较浅的地方,海深在50米以下。

3.巨砾海岸:巨砾海岸是指海底地貌呈现出巨砾的样子,
这种海底地貌通常出现在海岸附近,海深在50米以下。

4.沙丘海岸:沙丘海岸是指海底地貌呈现出沙丘的样子,
这种海底地貌通
继续近海海域海底地貌类型:
1.山谷:山谷是指海底有较陡的峡谷或沟壑,通常海深在
500米以下。

2.谷底平原:谷底平原是指海底呈平原的地貌形态,通常
海深在3000米以下。

3.地壳柱:地壳柱是指海底出现较高的地壳柱,通常海深
在4000米以下。

4.海底隆起:海底隆起是指海底呈现出隆起的地貌形态,
通常海深在5000米以下。

近海海域海底地貌类型多样,海深也有很大差异,在海洋勘探、海底资源开发等方面有重要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海底河流也像陆地河流一样,能够冲出深海平原。

只是深海平原
就像海洋世界中的沙漠一样荒芜,这些地下河渠能够将生命所需的营养成分带到这些沙漠中来。

因此,这些海下河流非常重要,就像是为深海生命提供营养的动脉要道。

发现的唯一一条活跃的海底河流。

其河水来自地中海,经过博斯普鲁斯海峡,最后进入黑海。

海底山脉是海底山脉指海洋中高于1000米的山脉。

全球大洋洋底纵贯着一条连续不断的全长达6.4万公里的中央
山系,又叫做大洋中脊。

中央山系比大洋盆地高约1到2千米。

中央
山系的宽度约为1000到2000千米,最宽处可达5000公里。

大洋山系
的总面积约占海洋总面积的30%。

其中,大西洋山系北起北冰洋,向南呈S形延伸,在南面绕过非洲南端的好望角与印度洋山系的西南支相连。

印度洋山系的东南支向东延伸与东太平洋山系相连。

东太平洋山系北端进入加利福尼亚湾。

印度洋山系北支伸入亚丁湾、红海与东非内陆裂谷相连。

大西洋山系向北延伸到北冰洋,最后潜入西伯利亚。

洋底山系全长可以绕地球一圈半。

珊瑚礁是由造礁珊瑚、有孔虫、石灰藻等生物残骸构成的礁体。

珊瑚礁海岸,依其特征可分为岸礁、堡礁和环礁。

岸礁通常紧贴岩岸
发育,宽几百米至上千米,好像一条花边镶在海岸上。

它一般紧靠陆地发
育分布,构成一个位于海面下的平台,对岩岸起了保护作用。

波浪斗不过造礁珊瑚的增长,对有岸礁保护的岩岸当然就更无能为力了。

红海、桑给巴尔岛和我国的台湾、海南岛就有岸礁分布。

珊瑚礁海岸的分布很广,最多的地方是太平洋中部和西部、澳大利亚的东岸和北岸,巴西的东岸以及红海沿岸,我国的南海诸岛,这种海岸的分布也不少。

海底火山
是大洋底部形成的火山。

海底火山的分布相当广泛,海底火山喷发的溶岩表层在海
底就被海水急速冷却,有如挤牙膏状,但内部仍是高热状态。

绝大
部分海底火山位于构造板块运动的附近区域,被称为中洋脊。

尽管
多数海底火山位于深海,但是也有一些位于浅水区域,在喷发时会向空中喷出物质。

在海底火山附近的热气喷发口,具有丰富的生物活性。

深海平原是海底表面各处起伏形态的总称。

深海中也有如同陆地平原一样的地貌,这就是深海平原。

深海
平原一般位于水深3000米到6000米的海底。

它的面积较大,一般
可以延伸几千平方千米。

深海平原的表面光华而平整。

有的深海平原向一定方向微微倾斜,有的则有地位的起伏。

深海平原在世界各大洋中均有分布。

大西洋是深海平原分布最多的海洋。

相反的,太平洋因周围有许多海沟,所以太平洋的深海平原就十分少见。

仅在太平洋东
北部有所分布。

海沟是大洋底上比相邻海底深2000米以上的狭长的凹陷陡峭两
壁,是海底的深渊。

海沟多分布在大洋边缘,而且与大陆边缘相对平行。

对于海沟,目前
科学家有许多不同的观点。

有人认为,水深超过6000米的长形洼地都可以叫
做海沟。

另一些人则认为真正的海沟应该与火山弧相伴而生。

海沟主要分布在活动的大陆边缘。

世界上最重要的海沟,几乎都聚集在太平洋。

世界最深点所在地-玛利亚那海沟,就在太平洋西部。

海底热泉是从海底岩石裂隙喷涌出的热水泉。

海底热泉是指海底深处的喷泉,原理和火山喷泉类似,喷出来的热水就
像烟囱一样,目前发现的热泉有白烟囱、黑烟囱、黄烟囱。

1979年,美国科学
家比肖夫博士首次在太平洋2500米接近海底时,看到这一奇异的景象:蒸汽腾腾,烟雾缭绕,烟囱林立。

经过仔细观察,他们发现在"烟囱林"中有大量各种生物生存,他们基本上围绕着
烟囱生存的
黑烟囱是由海底硫化物堆积形成直立的柱状圆丘。

喷溢海底热泉的出口往往能够形成黑烟囱。

含有多种金属元素的矿物在
海底沉淀下来,尤其是喷溢口的周围连续沉淀,不断加高,形成了一种烟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