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教版初三上册化学4.3质量守恒定律PPT课件(7)
合集下载
粤教初中化学九上《4.3 质量守恒定律》PPT课件 (7篇供参考)

C.碳和氢两种元素 D.碳、氢、氧三种元素
2、推断反应物或生成物的化学式
• 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2XY+Y2 = 2Z中,Z
的化学式为 (
)
A.XY2 B.X2Y2 C.X2Y4 D.X2Y
• 2、根据反应3AB + C2B3 = 2C + 3X,判断X的化学式
()
A、A2B3 B、A3B2
反应现象:产生白色沉淀
实验结论
天平平衡, 反应前各物质的总质量m1 反应后各物质的总质量m2
质量守恒定律
使用范围
真正已参与反应的 那一部分
所 在化学反应中,参加化学反应的
有
参 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
与
反
应 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质
反应生成
量
公式:A + B === C + D
总
W1 + W2 === W3 + W4
五氧化二磷
P + O2
P2O5
磷在空气中燃烧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左
(短线连接)
右
反应物化学式
生成物化学式
磷 + 氧气
五氧化二磷
4?P +?5 O2 点燃 2?P2O5
注意:什么时候需要标明“↑”、“↓”号?
化学方程式配平歌
•左写反应物,
产物放右边;
•写完分子式,
再把系数添;
•配平连等号,
最后加条件,
和
想一想
为什么参加化学反应 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 反应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 总和?
水分解示意图
通电
+
+
水分子
氧原子 氢原子 氧分子 氢分子
4.3质量守恒定律复习PPT—九年级化学科粤版上册精品课件

A.该反应是化合反应 (2)煤 太阳能(合理即可) (3)ACD
(28)铁和稀硫酸:Fe+H2SO4 FeSO4+H2↑(固体逐渐溶解,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绿色,有气泡产生。注意:铁在置换反应后显+2价)
B.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个数都不变
C.甲和丙两种物质的质量比为11:15
D.甲乙丙三种物质的分子数比为1:1:1 1:1:2
A.反应中CaO为催化剂 生成物
CaCO3
B.该反应是复分解反应 分解反应
C.反应后容器中固体总质量减少
D.反应后容器中氧元素质量分数增大 不变
CaO+CO2
学以致用
2.如图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从中获得的信息不正
确的是( D )
[解析] (1)仪器a的名称是集气瓶。(2)实验室常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原理是盐酸和碳酸钙常温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氯化钙、水,反应方程式为CaCO3+2HCl CaCl2+H2O+CO2↑;选择气体发生装置时,应考虑的因素有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大,可以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3)因为氢氧化钠和盐酸、二氧化碳都能反 应,所以不能用E装置除去二氧化碳中的氯化氢。(4)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使溶液呈酸性,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 5.D [解析] 纯碱是碳酸钠的俗称,化学式为Na2CO3;高锰酸钾的化学式为KMnO4;五氧化二磷的化学式为P2O5;硫酸铁的化学式为Fe2(SO4)3,硫酸亚铁的化学式为FeSO4。 2.B [解析] 图中小木条能燃烧,玻璃棒不能燃烧,说明燃烧需要可燃物;图中小木块先燃烧,小煤块后燃烧,说明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铜片上的白磷燃烧,红磷不燃烧,水中的 白磷不能燃烧,铜片上的白磷能与氧气接触,温度能达到着火点,水中的白磷不能与氧气接触,红磷温度没有达到着火点,可得出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且温度达到着火点;图示烧杯中的蜡烛 一段时间后熄灭,放在空气中的蜡烛正常燃烧,说明燃烧需要氧气。 废水中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为(4" " g)/(100" " g)×100%=4%。 [解析] (1)从表中提供的数据可知,两种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的是氯化铵,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小。(2)40 ℃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6 g,100 g水中最多溶解36.6 g 氯化钠,将 40.6 g NaCl加入到 100 g 水中,充分搅拌能溶解36.6 g NaCl,溶液的质量为136.6 g。(3)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溶解度" /(100" " g+"溶解度" )×100%,故20 ℃时,NaCl 饱和 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36"." 6" " g)/(100" " g+36"." 6" " g)×100%≈26.5%。 (3)Na2SO3+H2SO4 Na2SO4+SO2↑+H2O ⑥
(28)铁和稀硫酸:Fe+H2SO4 FeSO4+H2↑(固体逐渐溶解,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绿色,有气泡产生。注意:铁在置换反应后显+2价)
B.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个数都不变
C.甲和丙两种物质的质量比为11:15
D.甲乙丙三种物质的分子数比为1:1:1 1:1:2
A.反应中CaO为催化剂 生成物
CaCO3
B.该反应是复分解反应 分解反应
C.反应后容器中固体总质量减少
D.反应后容器中氧元素质量分数增大 不变
CaO+CO2
学以致用
2.如图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从中获得的信息不正
确的是( D )
[解析] (1)仪器a的名称是集气瓶。(2)实验室常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原理是盐酸和碳酸钙常温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氯化钙、水,反应方程式为CaCO3+2HCl CaCl2+H2O+CO2↑;选择气体发生装置时,应考虑的因素有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大,可以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3)因为氢氧化钠和盐酸、二氧化碳都能反 应,所以不能用E装置除去二氧化碳中的氯化氢。(4)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使溶液呈酸性,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 5.D [解析] 纯碱是碳酸钠的俗称,化学式为Na2CO3;高锰酸钾的化学式为KMnO4;五氧化二磷的化学式为P2O5;硫酸铁的化学式为Fe2(SO4)3,硫酸亚铁的化学式为FeSO4。 2.B [解析] 图中小木条能燃烧,玻璃棒不能燃烧,说明燃烧需要可燃物;图中小木块先燃烧,小煤块后燃烧,说明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铜片上的白磷燃烧,红磷不燃烧,水中的 白磷不能燃烧,铜片上的白磷能与氧气接触,温度能达到着火点,水中的白磷不能与氧气接触,红磷温度没有达到着火点,可得出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且温度达到着火点;图示烧杯中的蜡烛 一段时间后熄灭,放在空气中的蜡烛正常燃烧,说明燃烧需要氧气。 废水中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为(4" " g)/(100" " g)×100%=4%。 [解析] (1)从表中提供的数据可知,两种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的是氯化铵,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小。(2)40 ℃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6 g,100 g水中最多溶解36.6 g 氯化钠,将 40.6 g NaCl加入到 100 g 水中,充分搅拌能溶解36.6 g NaCl,溶液的质量为136.6 g。(3)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溶解度" /(100" " g+"溶解度" )×100%,故20 ℃时,NaCl 饱和 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36"." 6" " g)/(100" " g+36"." 6" " g)×100%≈26.5%。 (3)Na2SO3+H2SO4 Na2SO4+SO2↑+H2O ⑥
4.3 质量守恒定律 课件-科粤版九年级上册化学(共17张PPT)

4.3 质量守恒定律
目录 Content
1 质量守恒实验探究 2 质量守恒定律
质量守恒实验探究
生活中,物质燃烧后,质 量会变轻;铁生锈后,质 量会变重。在化学变化中, 质量真的没有规律吗?
质量守恒实验探究
猜想假设
?
反应前
物质总 量
反应后
物质总 量
质量守恒实验探究
实验与事实1 实验原理:盐酸+碳酸钠
质量守恒实验探究
实验与事实3
实验原理:氢氧化钠+硫酸铜
硫酸钠+氢氧化铜
实验步骤:在天平左面放上实验药品,在天平右面放
等量砝码,待反应进行一段时间后,观察天平是否平 衡。
质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守恒实验探究
实验现象 实验分析
有蓝色沉淀产生,溶液由 蓝色变为无色,天平平衡。
反应前参与反应的硫酸铜 的质量和氢氧化钠的质量 和等于生成物的氢氧化铜 沉淀的质量和硫酸钠的质 量总和,天平仍平衡。
质量守恒定律
=
反应前
物质总 量
反应后
物质总 量
质量守恒定律
内容
变化类型 易错
化学反应中,参加反应的各 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 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化学变化
质量守恒是指反应前参加反 应所有物质总质量等于反应 后反应生成物所有物质的总 质量(易忽略气体)
质量守恒定律
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时,只是反应物的原子重新组合, 生成新物质,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都没有改变。 可见在化学变化过程中元素不变。因此,化学反应前后 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必定相等。
质量守恒实验探究
实验现象
碳酸钠逐渐溶解,有气 碳酸钠逐渐溶解,有气 泡产生,天平向右倾斜。 泡产生,天平仍平衡
目录 Content
1 质量守恒实验探究 2 质量守恒定律
质量守恒实验探究
生活中,物质燃烧后,质 量会变轻;铁生锈后,质 量会变重。在化学变化中, 质量真的没有规律吗?
质量守恒实验探究
猜想假设
?
反应前
物质总 量
反应后
物质总 量
质量守恒实验探究
实验与事实1 实验原理:盐酸+碳酸钠
质量守恒实验探究
实验与事实3
实验原理:氢氧化钠+硫酸铜
硫酸钠+氢氧化铜
实验步骤:在天平左面放上实验药品,在天平右面放
等量砝码,待反应进行一段时间后,观察天平是否平 衡。
质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守恒实验探究
实验现象 实验分析
有蓝色沉淀产生,溶液由 蓝色变为无色,天平平衡。
反应前参与反应的硫酸铜 的质量和氢氧化钠的质量 和等于生成物的氢氧化铜 沉淀的质量和硫酸钠的质 量总和,天平仍平衡。
质量守恒定律
=
反应前
物质总 量
反应后
物质总 量
质量守恒定律
内容
变化类型 易错
化学反应中,参加反应的各 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 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化学变化
质量守恒是指反应前参加反 应所有物质总质量等于反应 后反应生成物所有物质的总 质量(易忽略气体)
质量守恒定律
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时,只是反应物的原子重新组合, 生成新物质,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都没有改变。 可见在化学变化过程中元素不变。因此,化学反应前后 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必定相等。
质量守恒实验探究
实验现象
碳酸钠逐渐溶解,有气 碳酸钠逐渐溶解,有气 泡产生,天平向右倾斜。 泡产生,天平仍平衡
(名师整理)最新科粤版化学9年级上册第4单元第3节《质量守恒定律》精品课件

产生的现象为:产生蓝色沉淀 (4)称量烧杯内物质的总质量。
氢化氧 钠+硫酸铜
硫酸钠+
氢氧 化铜
化化学学反反应应前前后后 物物质质的的总总质质量量
是否不发变生变化
演示实验2:
氯化钡溶液跟碳酸钠溶液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 (1)在烧杯中放入无色氯化钡溶液, 小试管中放入无色碳酸钠溶液。 (2)称量烧杯内物质的总质量。 (3)倾斜烧杯,使二者反应。观察。
的质量增加了 B 蜡烛在空气中燃烧后生成的二氧化碳和水
的质量和等于蜡烛的质量 C 高锰酸钾受热分解后生成的固体物质的质
量比高锰酸钾的质量减少了 D mg冰融化后得mg水
应运二
例二、一物质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 和水,该物质的组成说法正确的是( ) A 一定含有C、H、O B 一定含有C、O,可能含有H C 一定含有C、H,可能含有O D 一定含有O、H,可能含有C
1.记住质量守恒定律内容,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涵 义和质量守恒的原因。 2.学会运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一些化学现象 3.学会运用实验的方法定量研究和分析问题 4.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形成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辩 证唯物主义观点
复习:
写出下列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1.磷在氧气中燃烧 磷+氧气 点燃 五氧化二磷
2.氯酸钾受热分解 氯酸钾 加热 氯化钾+氧气
2.生成物必须是在该反应中真 正生成的新物质
想 3.反应物的总质量等于生成物 的总质量
一
为什么化学反应
想
前后的各物质的质量总 和相等呢?
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守恒 的原因
在化学 反应中
1、原子种类没有改变 2、原子数目没有增减 3、原子质量没有变化
化学反应前后
物质 的总 质量 呢?
氢化氧 钠+硫酸铜
硫酸钠+
氢氧 化铜
化化学学反反应应前前后后 物物质质的的总总质质量量
是否不发变生变化
演示实验2:
氯化钡溶液跟碳酸钠溶液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 (1)在烧杯中放入无色氯化钡溶液, 小试管中放入无色碳酸钠溶液。 (2)称量烧杯内物质的总质量。 (3)倾斜烧杯,使二者反应。观察。
的质量增加了 B 蜡烛在空气中燃烧后生成的二氧化碳和水
的质量和等于蜡烛的质量 C 高锰酸钾受热分解后生成的固体物质的质
量比高锰酸钾的质量减少了 D mg冰融化后得mg水
应运二
例二、一物质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 和水,该物质的组成说法正确的是( ) A 一定含有C、H、O B 一定含有C、O,可能含有H C 一定含有C、H,可能含有O D 一定含有O、H,可能含有C
1.记住质量守恒定律内容,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涵 义和质量守恒的原因。 2.学会运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一些化学现象 3.学会运用实验的方法定量研究和分析问题 4.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形成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辩 证唯物主义观点
复习:
写出下列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1.磷在氧气中燃烧 磷+氧气 点燃 五氧化二磷
2.氯酸钾受热分解 氯酸钾 加热 氯化钾+氧气
2.生成物必须是在该反应中真 正生成的新物质
想 3.反应物的总质量等于生成物 的总质量
一
为什么化学反应
想
前后的各物质的质量总 和相等呢?
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守恒 的原因
在化学 反应中
1、原子种类没有改变 2、原子数目没有增减 3、原子质量没有变化
化学反应前后
物质 的总 质量 呢?
最新粤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4.3 质量守恒定律》PPT课件 (7)

被破坏 重新组合 聚集成 分子-→原子--→新分子-→新物质
聚集成
最新初中化学精品课件设计
原子种类没有改变 原子数目没有增减 原子质量没有变化
化学反应前后
可能改变
最新初中化学精品课件设计
宏观
微观
元素种类 不
物质总质量
元素质量 变
原子种类 原子数目 原子质量
物质的种类 改变 分子的种类 可能 改变 分子数目
最新初中化学精品课件设计
质量守恒定律:
参加反应的 各物质的质 量总和
生成的各物 质的质量总 和
最新初中化学精品课件设计
应用质量守恒定律要注意:
1、适用于一切化学反应。 2、特指质量守恒 3、“总和” 指各种状态的反应物和生成物。如 沉淀、气体也应考虑。 4、参加反应的物质指已经消耗的物质,不参加反 应的物质的质量不能计算在内。
4.3 质量守恒定律
最新初中化学精品课件设计
学习目标
1.通过探究活动总结出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
2.从微观角度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实质. 3.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最新初中化学精品课件设计
生日宴会中我们发现生日 蜡烛会越烧越短。
金属生锈后质量变大了。
最新初中化学精品课件设计
一、质量守恒定律
1、结合生活中遇到的现象,提出问题: 化学反应
前后物质的质量有没有变化呢?
2、你的猜想是
(变大、变小、或不变);
最新初中化学精品课件设计
3、设计实验,验证你的猜想
【实验4--7】稀盐酸与碳酸钠粉末反应 【实验4--8】稀盐酸与碳酸钠粉末反应 实验4--9】氢氧化钠与硫酸铜溶液反应
最新初中化学精品课件设计
一、质量守恒定律
无数实验证明,参加化学反应的 各物质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 各物质质量总和。这个规律叫做质量 守恒定律。
聚集成
最新初中化学精品课件设计
原子种类没有改变 原子数目没有增减 原子质量没有变化
化学反应前后
可能改变
最新初中化学精品课件设计
宏观
微观
元素种类 不
物质总质量
元素质量 变
原子种类 原子数目 原子质量
物质的种类 改变 分子的种类 可能 改变 分子数目
最新初中化学精品课件设计
质量守恒定律:
参加反应的 各物质的质 量总和
生成的各物 质的质量总 和
最新初中化学精品课件设计
应用质量守恒定律要注意:
1、适用于一切化学反应。 2、特指质量守恒 3、“总和” 指各种状态的反应物和生成物。如 沉淀、气体也应考虑。 4、参加反应的物质指已经消耗的物质,不参加反 应的物质的质量不能计算在内。
4.3 质量守恒定律
最新初中化学精品课件设计
学习目标
1.通过探究活动总结出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
2.从微观角度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实质. 3.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最新初中化学精品课件设计
生日宴会中我们发现生日 蜡烛会越烧越短。
金属生锈后质量变大了。
最新初中化学精品课件设计
一、质量守恒定律
1、结合生活中遇到的现象,提出问题: 化学反应
前后物质的质量有没有变化呢?
2、你的猜想是
(变大、变小、或不变);
最新初中化学精品课件设计
3、设计实验,验证你的猜想
【实验4--7】稀盐酸与碳酸钠粉末反应 【实验4--8】稀盐酸与碳酸钠粉末反应 实验4--9】氢氧化钠与硫酸铜溶液反应
最新初中化学精品课件设计
一、质量守恒定律
无数实验证明,参加化学反应的 各物质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 各物质质量总和。这个规律叫做质量 守恒定律。
(名师整理)最新科粤版化学9年级上册第4单元第3节《质量守恒定律》精品课件

( ×)
⑵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分子个数与反应
后各生成物的分子个数相等。
( ×)
⑶在化学反应中,对有气体生成的反应,反
应前后的原子种类不一定相同。
(×)
⑷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
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
铁丝燃烧
木材的燃烧
蜡烛燃烧后什么也没有留下,难道 物质从世上合
新 分
子
聚集成
新 物
质
原子重组
三不变 原子种类不变 原子数目不变 原子质量不变
二变 分子种类变化 物质种类变化
二、质量守恒的原因
原子 (微 观)
种类 数目 质量
元素 (宏 观)
物质总质量
种类 质量
不变 不变
小结
①化学反应
注意点
②一切化学变化都遵循 ③重点词语
质
量
守
①原子种类没有改变
CO2
。
学习了本课后,你有哪些收获和感想? 告诉大家好吗?
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
内容 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
质
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量
原子种类没有改变
守
原因
原子数目没有增减
恒
原子质量没有变化
定
律
进行有关的计算
应用 推测一些物质的组成
解释一些实验事实
光读书不思考也许能使平庸之辈知识 丰富,但它决不能使他们头脑清醒。
铁丝燃烧后,质量会 变大,所以化学反应 后质量是变大的.
你的猜想呢?
木材燃烧完后,只剩下灰, 所以化学反应后质量是 变小的.
小林
白磷燃烧前后质量的测定
磷 氧气
五氧化二磷
实验现象
《质量守恒定律》PPT课件 科粤版化学

实验2 如图,往锥形 瓶塞里的玻璃管上缚紧气 球。往装有石灰石小块的 瓶内滴入吸在滴管里的稀 盐酸。反应前后再称量作 比较。 反应前质量m3 = 反应后质量m4
实验3 如图,往锥形瓶里 的硫酸铜溶液中滴入氢氧化钠 溶液。反应前后称量作比较。
反应前质量m5 = 反应后质量m6
➢ 实验结果
实验 序号
根据以上信息,下列关于淀粉组成的说法中 正确的是( C )。
A.只含碳、氢元素 B.含有碳、氧、氢三种元素 C.含有碳、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 D.无法确定
3. 参加化学反应的_各__物__质__的__质__量___总和,等于 反应后生成的 _各__物__质__的__质__量___总和,这个规律叫做 质量守恒定律。
课堂小结
内容 质量守恒定律
微观解释
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等于反应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在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 没有改变,数目没有增减,原子的质 量也没有改变
原来铜粉的质量增大;
解:铜+氧气 加热 氧化铜,反应物是固态的 铜与气态的氧气,生成了固态的CuO,根据质量守 恒定律,反应物Cu与O2的质量总和等于生成物CuO 的质量,所以生成物CuO的质量比原来铜粉的质量 增大。
(2)纸在空气中燃烧后化为灰烬,灰烬的质量比纸 的质量减小;
解:由于纸中的碳和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 气体逸走,故灰烬的质量比纸的质量小。
点燃
氧化镁 MgO
反应前所称 量的仅仅是 镁带的质量
少量白烟逸散, 只称取部分生 成物的质量
随堂练习
1.化学反应前后肯定没有变化的是( B )。
①原子数目②分子数目③元素种类④物质种类
⑤原子种类⑥物质的总质量
A.①④⑥
科粤版化学九年级上 第四章 质量守恒定律 教学课件

分子 分解为 原子 重组 新分子
化学反应前后
可能改变
反应物和生成物总质量不变 宏观
微观
元素种类 元素养量
不 原子种类 变 原子数目
原子质量
物质的种类 改变 分子的种类
元素的化合价
可能 改变
分子数目
在化学反应 中有六不变、 两改变、两 个可能改变
讨论与交流:
1.为了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某同学在托盘天平的左盘上放一块石棉网, 在石棉网上放一段经过砂纸打磨过的镁条,称重。然后点燃镁条,将 生成的白色固体全部收集在石棉网上,冷却后再称重,发现质量比实 验前的质量增大了。怎样解释反应前后质量不等的现象?
第四章 生命之源——水
第四章 生命之源——水
4.3 质量守恒定律
学习目标
1.通过实验测定几个化学反应前后质量的变化以 及对反应实质的分析,理解和掌握质量守恒定律 的含义。 2.从化学变化实质及原子、分子的知识理解质量 守恒定律。 3.增强应用实验方法来定量研究问题和分析问题 的能力。
自主 探 究
镁条燃烧是镁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白色固体氧化镁,反应 物的总质量应包含参加反应的镁的质量和参加反应的氧气的质量, 所以生成物氧化镁的质量比镁条质量增大了。
2.你能从微观的角度,用图示表明上述实验也是符合质量守恒定律的?
二、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1.解释一些实验事实
例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解释现象: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后, 生成物的质量比本来铁丝的质量大。 答: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有氧气参加,所以生成物四氧化 三铁的质量比本来铁丝的质量大。
1.木炭物质燃烧成为灰 烬,质量如何变化?
2.小树苗长成参天大树, 质量又如何变化呢?
一、探究质量守恒定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