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领导力理论的研究特点及其启示_王芳

合集下载

美国领导式教学_内涵_理念及其启示_蒲蕊_鲁子问

美国领导式教学_内涵_理念及其启示_蒲蕊_鲁子问

No.11,2014General,No.418美国领导式教学:内涵、理念及其启示*蒲蕊鲁子问[摘要]领导式教学即作为领导者的教师采用影响、激励和授权等领导策略,通过制定目标和计划、建立学习规程与检查和评价机制,激发学生及其相关影响者的动机和积极性,引领学生自主学习,以实现学生学习成功和达到课程教学目标的过程。

领导式教学秉持七项原则:设立大目标、激发学生及其家人、有目的地进行设计、有效实施、持续提升成效、努力不懈以及示范学习并成为学生的榜样。

当前,我国的教育教学改革、教育质量提升和教育公平应着力于提高教师素质,使教师成为领导者;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在学校中创建学习共同体;设定合理学习目标,科学评价与反馈。

[关键词]领导式教学;领导策略;学习共同体;自主学习[作者简介]蒲蕊,武汉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经济与管理研究所所长,教育领导研究中心主任(武汉430072);鲁子问,华中师范大学教授(武汉430079)大力促进教育公平,逐步缩小区域、城乡、校际差距已经作为国家政策进入实施阶段,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投入了巨大的财政经费推进中小学标准化建设。

但当前,城乡间、地区间、学校间的教育不公平依然存在,这种差异和不均衡更多的不是在校舍、运动场等硬件设施方面的差异,而是在教师质量、学生学习质量、学校办学质量上的不均衡导致的不公平。

促进教育公平,提升教育质量,是世界很多国家都在努力的方向。

美国的领导式教学理念和经验对我国薄弱学校改进和全体学生的学业质量提高,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和素质提高,乃至提升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和教育公平,都有可参照之处。

一、领导式教学的内涵领导力的研究在20世纪30年代进入学术研究领域之后,经过50年代到70年代在美国等国家的快速发展,[1]其影响很快扩展到所有学科,领导式教学的观点随之出现。

较早对领导式教学(teaching as leadership)的系统阐述可以追溯到1975年伊利诺伊大学詹姆斯·诺尔和凯斯琳·克里滕登在国际著名教育类期刊《高等教育》发表的《高校领导式教学评估》一文。

2024年《领导力》个人读书心得体会

2024年《领导力》个人读书心得体会

2024年《领导力》个人读书心得体会《领导力》是一本经典的管理学著作,通过作者对领导力的深入研究和案例分析,给人们提供了许多宝贵的领导力指导和启示。

读完这本书,我对领导力这一概念有了更深的认识,并从中获得了很多个人的心得体会。

首先,领导力是一种能力,而非一种固定的特质。

这本书通过对领导力的定义和解释,让我明白了领导力是一种管理和影响别人的能力,而不是天生具备的特质。

领导力可以通过不断学习和实践来培养和发展,每个人都有成为优秀领导者的潜力。

这给了我很大的鼓舞和信心,让我相信只要付出努力,我也能成为一个出色的领导者。

其次,领导力是建立在信任和尊重基础上的。

在《领导力》这本书中,作者多次强调了信任和尊重的重要性。

一个领导者只有赢得下属的信任和尊重,才能真正影响他们,形成高效的团队。

这让我深刻意识到,在担任领导者的时候,我需要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不断倾听和关心下属的需求和意见,用行动证明自己是值得信任和尊重的。

再次,领导力是一个持续的学习和成长过程。

《领导力》一书中提到了许多优秀领导者的故事和案例,让我明白到领导不仅是一种能力,更是一种态度和行为方式。

为了不断提升自己的领导力,我需要不断学习和成长,不断反思和改进自己的行为。

这本书给了我很多学习的方向和方法,例如培养自己的人际关系能力、提升团队合作能力等等。

我意识到领导力的学习和成长是一个持续的过程,需要不断努力和实践。

最后,领导力是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

《领导力》这本书中强调了领导者需要具备适应变化的能力。

在今天的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下,领导者需要不断调整自己的思维和行动方式,以适应不断变化的情况。

这让我明白到领导者需要具备灵活性和创新性,不断寻找新的解决方案和应对策略。

只有适应变化,领导者才能在竞争激烈的环境中立于不败之地。

在读完《领导力》之后,我深深体会到领导力对于个人和组织的重要性。

领导力不仅能够推动团队的发展和进步,还能够影响个人的成长和发展。

通过学习和实践领导力,我相信我可以成为一个优秀的领导者,并在个人和组织的发展中产生积极的影响。

美国领导力理论的研究特点及其启示_王芳

美国领导力理论的研究特点及其启示_王芳

THEORY STUDY理论研究美国领导力理论的研究特点及其启示王芳[摘要]二十世纪以来美国的领导力理论研究经历了特质理论、风格理论,情境/权变理论和变革型领导理论四个主要阶段。

准确把握美国领导力理论研究特点,注重吸收国外领导力理论研究成果,将会积极促进我国领导力理论的研究和发展。

[关键词]领导力理论;研究特点[中图分类号]D73/7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1962(2009)22-0023-02一、美国领导力理论的特点二十世纪以来美国的领导力理论研究经历了特质理论、风格理论,情境/权变理论和变革型领导理论四个主要阶段。

按照时间的顺序,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研究者主要从事的是领导者的特质研究,其核心观点认为领导力与人的某些特质有关。

40年代末至60年代末开始,主要进行的是领导风格理论的研究,其主要观点是认为领导效能与领导行为、领导风格有关。

60年代末至80年代初,出现领导情境/权变理论,认为有效的领导受不同情境的影响。

80年代以来则是变革型领导力理论占据主要的地位。

但是,美国领导力理论虽经过近100年的发展,至今在关于定义等一些基本问题上尚未有共识。

这种现象越来越让研究者们不安。

许多知名学者,如变革型领导理论的鼻祖伯恩斯先生,不断呼吁学界对一般领导理论研究的重视。

领导力理论要成为一般理论,必须既能够反映一般事实,而且能够付诸实践。

根据库恩的观点,好的科学理论的特征,也就是评价科学理论是否充分的准则是理论是否具有精确性、一致性、广泛性、简单性和有效性。

从这一标准看,领导力理论似乎还难以成为科学理论。

首先,在关于理论的精确性上,有关领导者特质、领导者自身相关要素区分、领导过程分析及对追随者评价等,虽然采用了新的理论划分及新的分析工具采用,得出了一些更为清晰的结论,但其精确性还需要不断提高。

二是从一致性上看,不仅是在不同理论学派之间,有关领导力研究结论有差异,即使在同一学派理论的内部,对同样的一个问题的认识、观点,往往也存在分歧。

高校领导力课程建设研究—----美国的经验与启示

高校领导力课程建设研究—----美国的经验与启示

高校领导力课程建设研究—----美国的经验与启示摘要本文考察了美国局部高校领导力教育课程建设的根本情况,分析了美国领导力教育课程的特点和开展开展和技术进步所带来的快速变化和挑战,美国的一些高校越来越注重培养能有效促进变革引领开展的领导者的责任,兴起了以培养未来的领导人为主旨的领导力教育,并设置了一些制度化或非制度化的领导力开发工程。

经过数年的努力,领导力教育的课程建设和工程开发已日臻成熟,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尽管美国和中国的社会体制、政治制度和文化背景存在着巨大的差异,但从领导力作为一种任何人都需要的而且能培养的能力而言,借鉴其成熟的课程经验对我们也不无裨益。

本文基于对美国几所大学领导力课程的分析和研究,探讨加强我国领导力教育的假设干问题,并提出了一些建议。

一、美国高校领导力教育课程设置概况在美国许多大学或商学院,都开设有与领导力相关的课程。

据1997年美国学者统计,全美国已经有600多所院校实施领导力教育或培训方案,其范围覆盖了在校就读的学生和社会在职人员,时间上也有长有短。

笔者对其中局部大学的领导力工程和课程建设情况进行了考察和整理,包括教学目标、课程体系及相关资源和教学方式。

结果如表1所示:表1美国局部高校领导力课程设置情况二、美国领导力教育课程建设的分析美国领导力课程建设具有以下特征和成功的因素:1、领导力课程的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

从课程结构与体系看,美国大学领导力课程既包括理论课程,也包括实践课程;有作为必修的课程,也有作为选修的课程。

课程的内容安排设计上,涉及到了社区效劳、公共领导、团队和群体行为管理、变革、道德伦理、价值观等方面,范围比较广泛。

而且,比较重视将课程的要求与社区效劳学习等方案相结合,注重理论研究与实践经验相结合。

课程体系具有特色化和个性化。

美国各个高校的领导力课程具有一些共同的核心的内容,同时又结合自身的文化传统与社会使命,形成了特色化的教育内容与目标。

这些特色也是其成功的重要因素所在。

美国学生领导力

美国学生领导力

领导力的理解,是一种引领他人按照社会公认的价值观去改善社会的行为过程,包括社会责任感、服务意识、积极人生观、创新能力、沟通能力、合作能力等一系列综合素质与能力。

美国中小学教师在多门基础课程教学的过程中,主动渗透领导力学习的思想,形成了学生领导力培养的学科渗透模式。

该模式重视价值观教育、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学生的主动参与和积极反思等。

这一模式在育人目标的清晰、教育体系的更新、教育者领导力的提升、学校多样化特色教育的拓展四个方面,对我国教育改革具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美国中小学生领导力培养学科渗透模式作者简介:翁文艳(1973- ),中国浦东干部学院领导研究院,副教授,主要从事学生领导能力培养、教育领导力研究;李家成(1973- ),华东师范大学基础教育与发展研究所研究员,主要从事学校变革研究、班级建设与学生发展研究。

现代领导力不是我国传统上认为的权力和统治,而是领导者引导追随者依照共有价值观和动机去行动的过程。

基于这一认识,中小学生领导力也是一种引领他人按照社会公认的价值观去改善社会的行为过程。

对于中小学生而言,领导力,是一种综合素质与能力,不仅包括创新能力、沟通能力、合作能力、实践能力、社会适应能力,也包括积极人生态度、主动学习、主动帮助他人的服务意识和社会责任感等。

只有具备上述这些综合素质与能力的中小学生,才具备领导力,才能引领自己和他人共同改善自我、团队与社会。

中小学生领导力所包含的综合素质与能力,与我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总战略中关于“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的国民教育培养目标一致。

中小学生领导力的培养是当今变革时代中小学生素质教育中的一项新要求、新内容。

中小学生领导力的培养对象不限于担任一定职务的学生干部,还包括普通学生。

从领导力对学生个人成长与发展的促进作用来看,培养和提升学生领导力,是一种促进青少年学生身心素质全面发展的过程。

大学生领导力教育:美国的经验与启示

大学生领导力教育:美国的经验与启示

大学生领导力教育:美国的经验与启示作者:房欲飞来源:《世界教育信息》 2018年第6期摘要:旨在培养大学生领导力的领导力教育已经成为西方高校日益普及的教育实践之一。

美国是当前大学生领导力教育实践最为成熟的国家。

文章考察美国高校在大学生领导力教育发展过程中值得关注的经验,为我国正在兴起的大学生领导力教育实践提供借鉴。

关键词:美国;大学生领导力教育;经验;启示一、大学生领导力教育:一个不可忽视的国际潮流20世纪70年代起,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悄然兴起了面向大学生的领导力教育(以下简称大学生领导力教育),且有蔚然成风之势。

1986年,美国大学协会报告中提到,有600所高校设置了大学生领导力教育项目,且数量逐年增长,至2012年,项目数量为1200个。

[1]在美国的影响下,澳大利亚、加拿大、日本等国高校纷纷开展大学生领导力教育。

例如,在澳大利亚的40所本科院校中,有35所开展了大学生领导力教育,占87.5%;加拿大200多所大学中,有12 所开展本科生领导力教育[2]。

高职院校则将领导力建设贯穿到人才培养的各个层面。

[3]新世纪以来,培养大学生领导力的教育实践逐步受到国内高校的关注,启动类似教育计划的院校越来越多,如清华大学“学生领导力培养计划唐仲英项目”、上海交通大学“学生领袖精英培训营”、复旦大学“青年领袖培养计划——卓越计划”、浙江大学“青少年领导力训练营”等。

但与国外的相关实践相比,国内的此类教育实践仍相对幼弱,其进一步发展亟需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

由于美国的大学生领导力教育起步早,发展成熟,一些学者特别开展了对美国大学生领导力教育的研究,中国知网上有14篇相关文献,这些文献从不同的角度研究了美国高校的大学生领导力教育,为我国的相关实践提供参考。

文章力图在既有的研究基础上,结合自身在研究过程中所把握的实践现状,阐述美国高校大学生领导力教育中的有效经验,以期对我国的相关实践有所启发。

二、美国高校大学生领导力教育的发展经验(一)在社会各界的支持下产生和发展美国高校的大学生领导力教育是在许多不同社会组织的专业指导和资金支持下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美国高校领导力教育的特点与启示

美国高校领导力教育的特点与启示
MOD R U IE S 项 代 商 业 E NB SN S
为 保证 大学 生领 导力 教 育的培 养效 果 ,美 国高校 从三个 方面 保障领 导 力教 育 。一是 充分 的时 问保 障。美 国高校 一^ 一 般将 四年 连续培 养作 为学 生领导 力培 养 的有 效方 式。例 如科 罗拉 多多泉 校 区的 校长领 导班要 求一年级 新生 至少完成 7 0 个小 时服务工 作 ,二 年级学生 至少 6 个 0 小 时 、三年级 至少 5 个小 时 、四年级 至 0 少 4 小 时 ,虽 然随 着在 校 时 间的增 0个 加 ,对 服务 时问 的要求 减少 ,但服 务工 作 的 参 与程 度 和 责 任 强 度 会 逐 渐 增 加 ( 表 1 。二 是 采取 激 励 手 段 。 多 大 学 见 ) 许 采取 对领 导力 实践 杰 出者 颁 发领 导力证 书来 促进 领导 力培 养教育 例如 海斯堡 州 立人学设 有 “ 领导证 协课程 ” 学 生只有 , 取得 好成 绩 才能获得 “ 果证 书” 并得 成 到特 别 的重视 ,南卫理 公会大 学推 出的 “ 区学 院领 袖 证 书” 需 要学 生 在社 区 社 服务 、社 团活 动 中作 出一 定成 绩才可 以 申请 获得 [ 】 4 。三 是在 教学 过程 中保 障。 美 国高校 将领 导力教 育渗透 到 各项活动 中,使学 牛增 加领导 力训 练的机 会 , 以 提高 其领 导力 培养效 果 。例如 克里斯 托 夫 纽 波 特 大 学 夏 日 领 导 探 险 计 划 (L S AP方法 ) 每 个被选 定为 “ , 总统 的领 导 力” 计 划 的大 学生 必 须参 加 该计 划 。 耶鲁 大学 有 2 0 0 多个 课外活动 文化小 组 , 学 校 鼓励学 生参 加课 外活动小 组 或课外 活动 以培 养领导力 。

领导力21法则读后感

领导力21法则读后感

领导力21法则读后感《领导力21法则》是美国著名领导力专家约翰·C·麦克斯维尔的畅销书,书中阐述了领导力的核心原则和法则,通过精彩的案例和深入的分析,为读者提供了一套实用有效的领导力指南。

读完这本书后,我深受启发和感动,下面我将分享我的读后感。

首先,这本书非常注重实用性。

不同于其他理论性的领导力书籍,约翰·C·麦克斯维尔在书中提出的21个法则都是基于他自身丰富的实践经验和对成功领导者的研究分析总结而来。

每个法则都以生动的案例和相关数据进行说明,读者可以从中学到很多实用的领导力技巧和方法。

例如,《法则一:潜力法则》指出,领导者应该看到团队成员的潜力并加以挖掘,通过激发成员的潜能来实现团队的成功。

作者通过讲述阿米尔·汗在电影《摔跤吧!爸爸》中的表现,详细解释了这个法则的具体应用。

这样的实例和解释使得书中的法则更具可操作性,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些领导力原则。

其次,这本书非常注重领导力的正确价值观。

在书中,约翰·C·麦克斯维尔强调了领导者的责任和使命感。

他指出领导力应该以服务为本,真正关心他人的成长和发展。

他说:“领导是为了使别人成功,他们的组织能达成目标,才存在的。

”这一观点让我深思,领导者不应该以权力、地位和财富为首要目标,而应该把关注点放在帮助他人取得成功和组织实现目标上。

只有拥有正确的领导力价值观,才能成为真正的领导者。

此外,这本书还展示了领导力的复杂性和挑战性。

领导力并非简单的模式化或固定的公式化问题,而是需要适应不同情况和人群的动态过程。

约翰·C·麦克斯维尔在书中特别强调了领导力的灵活性和变通性。

他说:“思维是领导力的权力,灵活性是思维的权力。

”这句话让我深受启发,作为领导者,我们需要不断学习、适应和调整自己的思维方式和方法,以应对不同的情况和挑战。

最后,这本书还给出了未来领导力发展的一些预测和建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THEORY STUDY理论研究美国领导力理论的研究特点及其启示
王芳
[摘要]二十世纪以来美国的领导力理论研究经历了特质理论、风格理论,情境/权变理论和变革型领导
理论四个主要阶段。

准确把握美国领导力理论研究特点,注重吸收国外领导力理论研究成果,将会积极促进我
国领导力理论的研究和发展。

[关键词]领导力理论;研究特点
[中图分类号]D73/7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1962(2009)22-0023-02
一、美国领导力理论的特点
二十世纪以来美国的领导力理论研究经历了特质理论、风格理论,情境/权变理论和变革型领导理论四个主要阶段。

按照时间的顺序,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研究者主要从事的是领导者的特质研究,其核心观点认为领导力与人的某些特质有关。

40年代末至60年代末开始,主要进行的是领导风格理论的研究,其主要观点是认为领导效能与领导行为、领导风格有关。

60年代末至80年代初,出现领导情境/权变理论,认为有效的领导受不同情境的影响。

80年代以来则是变革型领导力理论占据主要的地位。

但是,美国领导力理论虽经过近100年的发展,至今在关于定义等一些基本问题上尚未有共识。

这种现象越来越让研究者们不安。

许多知名学者,如变革型领导理论的鼻祖伯恩斯先生,不断呼吁学界对一般领导理论研究的重视。

领导力理论要成为一般理论,必须既能够反映一般事实,而且能够付诸实践。

根据库恩的观点,好的科学理论的特征,也就是评价科学理论是否充分的准则是理论是否具有精确性、一致性、广泛性、简单性和有效性。

从这一标准看,领导力理论似乎还难以成为科学理论。

首先,在关于理论的精确性上,有关领导者特质、领导者自身相关要素区分、领导过程分析及对追随者评价等,虽然采用了新的理论划分及新的分析工具采用,得出了一些更为清晰的结论,但其精确性还需要不断提高。

二是从一致性上看,不仅是在不同理论学派之间,有关领导力研究结论有差异,即使在同一学派理论的内部,对同样的一个问题的认识、观点,往往也存在分歧。

三是就整个领导力理论来看,虽然研究范围相当广阔,但各个学派所关注的研究重点和对象往往是狭小的,只能限定在一个很有限的范围内,解释部分与领导力相关联的因素,而对其他影响领导力相关的因素,只能采用假设的办法将其暂时忽略。

四是从简单性看,领导力理论中几个主要学派关于领导力理论系统构架,都较为复杂,尚未形成既具有严密内在逻辑,又简单、明了、完善的理论系统。

很多学派关于领导力的理论研究的阐述,都非常繁琐,有时甚至是晦涩。

二、美国领导力理论特点的形成原因
二十世纪以来美国领导力理论研究特点的形成是有客观原因的。

首先,从领导力的研究方法上看,过于偏重于定量分析手段的使用是一个重要原因。

定量手段作为科学方法,基本上着眼于对理论命题的检验。

领导力理论的一些研究结论有着非常充分的心理、组织行为等方面的科学依据,较之于其他一些社会科学理论更为可靠,这与注重定量分析手段应用是分不开的。

但是,定量分析手段也有其自身的不足,特别是对于理论系统的创建具有局限性。

它过于
23
2
009年第22期
2
009年第22期
THEORY STUDY
理论研究
依赖可操作性,忽视了语言和情境,并试图把现象简单化。

把现象分割成局部,单独进行研究,因此忽视了总体。

这是导致对领导力深入研究时其理论系统自身存在分歧的重要原因。

其次,从研究过程看,领导力理论发展始终与实践和应用紧密结合在一起。

美国各个流派的领导力理论,在确定理论框架的大致形态后,基本过程是:确立基本假设,构建分析研究的基本模型结构,组织开展定量的科学实验,同时,按初步验证后的领导力结构模型,设计领导力的测评问卷,开展领导力的评估,提出改善领导力的对策和手段。

理论和实践的紧密结合,使理论特别具有实用的价值。

但由于实践始终处于不断变化之中,所以新的实践活动及分析实践手段的变化,又容易引起理论的变化,而理论假设、边界条件、理论模型及变量参照系统的微小变化,都可能对实验结果产生很大影响,有时甚至引起原有理论发生根本变化,这是导致领导力研究重点、研究结论多变,不具有稳定性的重要原因。

最后,从领导力理论自身的发展看,领导力的理论是在与心理学、管理学、组织行为学、政治学、社会学等相关科学不断融合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

比如,特质理论起源于早期美国功能主义心理学。

功能主义心理学强调要分辨人的行为的目的本质,需要依靠心理测试,可以通过心理能力考试选拔特殊的人。

把个体差异与权威岗位的高效工作业绩联系起来,形成了对领导力特质的最早研究,产生了特质理论。

领导力理论研究中还有很多内容来源于对政治人物的关注,这也使领导力研究不得不与政治学、社会学等紧密结合。

所以,相关学科的发展成果,一方面为领导力理论研究提供了基础,推动了领导力研究不断深化;另一方面,由于对不同学科、不同阶段的理论成果汲取,也增添了领导力理论不同学派之间的差异,甚至无法使用同一语境,使理论的一般性融合难度进一步加大。

三、对国内领导力理论研究的启示
第一,建议研究者注重定量分析等科学手段的应用。

长期以来国内社会科学理论界擅长理论推导和演绎,定性研究手段使用多于定量分析手段的应用。

虽然定性分析在掌握研究对象内在关系、整体及重点,构建研究的理论体系方面有优势,但对领导力研究这门实践性非常强的理论
来说,是远远不够的。

因此要结合中国实际情况,注重定量分析手段在研究中的应用,为中国特色领导力理论研究提供坚实的基础。

第二,加强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的结合。

领导力研究从其产生起就和应用紧密结合在一起。

从特质理论开始的各学派的领导力理论,研究者们基本上建立起了对领导力评估的模型和结构,编撰了领导力测评问卷,组织开展专门的培训,提出了改进领导力的对策和措施。

因此,我们在开展领导力理论研究中,不能把理论构建当做唯一的目的,必须立足于实践的应用。

理论研究中一方面要把理论的构建和建立测量评估模型、结构结合起来,另一方面要积极应用心理学、组织行为学、社会学等学科的各种实证性的工具,编制有操作性的测评问卷、统计表格,为应用创造条件。

同时,要积极主动地把理论研究成果运用到干部培训、企业培训之中,使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

第三,要注重积极应用其他学科的成果并促进领导力理论与不同学科之间融合。

领导力理论发展与心理学、管理学、社会学、政治学等理论发展密不可分,因此,在推进领导力理论研究中,要注意吸取相关学科理论成果,运用其他学科最新的研究手段。

同时,从领导者个体看,领导力也不是个体自身单独存在的专门能力,它与个体的认知能力、个性因素、交往能力等综合存在于人的本身。

所以,不仅推动领导力理论发展需要相关学科的共同努力,培养领导力也需要各学科多方面联手。

一方面鼓励各相关学科从自身专业对领导力进行研究,同时更要鼓励领导力理论与各学科的融合发展。

第四,对领导力理论的研究与争论,不要拘泥于基本概念、范畴、框架的束缚。

领导力理论发展的历史说明,这个理论本身是一个开放式的体系,过多关注概念、定义、理论内部逻辑体系的推演也会影响到领导力研究工作的开展。

因此,建议把研究工作重点放到领导力理论实质内容上,允许在基本概念、范畴中的不同解释。

对不同学派之间的分歧,只要能促进领导力理论研究,都要保持宽容的态度,允许不同意见的存在。

(作者单位:华东师范大学)
责任编辑史小今
2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