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讲 电路板级的电磁兼容设计

合集下载

电磁兼容及PCB设计教程共45页文档

电磁兼容及PCB设计教程共45页文档

46、我们若已接受最坏的,就再没有什么损失。——卡耐基 47、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48、书籍把我们引入最美好的社会,使我们认识各个时代的伟大智者。——史美尔斯 49、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孙洙 50、谁和我一样用功,谁就会和我一样成功。——莫扎特
电磁兼容及PCB设计教程

6、黄金时代是在我们的前面,而不在 我们的 后面。

7、心急吃不了热汤圆。

8、你可以很有个性,但某些时候请收 敛。

9、只为成功找方法,不为失败找借口 (蹩脚 的工人 总是说 工具不 好)。

10、只要下定决心克服恐惧,便几乎 能 戴尔. 卡耐基 。

电路板级的电磁兼容设计课件

电路板级的电磁兼容设计课件
器,R0一般用1MΩ。
第三部分:印制电路板的布线技术
• 一个拙劣的PCB布线能导致更多的电磁兼 容问题,而不是消除这些问题,在很多例 子中,就算加上滤波器和元器件也不能解 决这些问题。到最后,不得不对整个板子 重新布线。因此,在开始时养成良好的 PCB布线习惯是最省钱的办法。
1.PCB基本特性
• PCB上的布线是有阻抗、电容和电感特性的。 • 阻抗:布线的阻抗是由铜和横切面面积的重量决定的。例如,1盎司 铜则有0.49mΩ单位面积的阻抗。 • 电容:布线的电容是由绝缘体(EoEr)、电流到达的范围(A)以及走线 间距(h)决定的。 用等式表达为C=EoErA/h,Eo是自由空间的介电常 数(8.854pF/m),Er是PCB基体的相关介电常数(在FR4 碾压中为4.7) • 电感:布线的电感平均分布在布线中,大约为1nH/m。 对于1 盎司 铜线来说,在0.25mm (10mil)厚的FR4碾压情况下,位于地线层上方 的0.5mm (20mil)宽,20mm (800mil)长的线能产生9.8mΩ的阻抗, 20nH的电感以及与地之间1.66pF的耦合电容。将上述值与元器件的 寄生效应相比,这些都是可以忽略不计的,但所有布线的总和可能会 超出寄生效应。因此,设计者必须将这一点考虑进去。
• 钽电容由一块带直板和引脚连接点的绝缘体制成, 其内部感抗低于铝电解电容。
• 陶质电容的结构是在陶瓷绝缘体中包含多个平行的 金属片。其主要寄生为片结构的感抗,并且通常这 将在低于MHz的区域造成阻抗。
• 绝缘材料的不同频响特性意味着一种类型的电容会 比另一种更适合于某种低频终端,主要是存储 器和低频滤波器领域。在中频范围内(从KHz到MHz), 陶质电容比较适合,常用于去耦电路和高频滤波。特殊 的低损耗(通常价格比较昂贵)陶质电容和云母电容适 合于甚高频应用和微波电路。

电路板级的电磁兼容设计

电路板级的电磁兼容设计

电路板级的电磁兼容设计
半导体照明如何走上“高速公路”点光源为源自半导体激光的白色光源绿色照明发展潜力强劲国内需求国外出口双动力实例:漏极电压及电流的测量技巧基于PWM控制的开关电源系统仿真研究开关电源中EMI干扰源的抑制方案电路板级的电磁兼容设计基于PWM控制的开关电源系统仿真研究
 电源网讯本应用文档从元件选择、电路设计和印制电路板的布线等几个方面讨论了电路板级的电磁兼容性(EMC)设计。

 本文从以下几个部分进行论述:
 第一部分:电磁兼容性的概述
 第二部分:元件选择和电路设计技术
 第三部分:印制电路板的布线技术
 附录A:电磁兼容性的术语
 附录B:抗干扰的测量标准
 第一部分— 电磁干扰和兼容性的概述
 电磁干扰是现代电路工业面对的一个主要问题。

为了克服干扰,电路设计者不得不移走干扰源,或设法保护电路不受干扰。

其目的都是为了使电路按照预期的目标来工作——即达到电磁兼容性。

通常,仅仅实现板级的电磁兼容性这还不够。

虽然电路是在板级工作的,但是它会对系统的其它部分辐射出噪声,从而产生系统级的问题。

另外,系统级或是设备级的电磁兼容性必须要满足某种辐射标准,这样才不会影响其他设备或装置的正常工作。

许多发达国家对电子设备和仪器有严格的电磁兼容性标准;为了适应这个要求,。

电磁兼容设计技术PPT课件

电磁兼容设计技术PPT课件

1
2
3
1
I1
I2
I3
A
I2
A
R2 B R3 C
I1
R1
2
3
B C
I3
串联单点接地 优点:简单 缺点:公共阻抗耦合
并联单点接地 优点:无公共阻抗耦合 缺点:接地线过多
58
串联单点、并联单点混合接地
模拟电路1
模拟电路2
模拟电路3
数字信息处理电路 马达驱动电路
数字逻辑控制电路 继电器驱动电路
59
线路板上的地线
连续频谱
31
脉冲信号的频谱
V(f) = 2Ad
tr
d
Sin(fd) fd
A
Sin(ftr) ftr
(V/MHz)
tr、d 的单位s,f的单位MHz,A的单位V
32
脉冲频谱的化简
V(f) = 2Ad
Sin(fd) fd
• 仅考虑最大值,sinX = 1 • 不考虑相位,仅考虑绝对值 • 当X趋于0时,sinX/X = 1
周期性脉冲信号的频谱
A
tr
Cn = 2A
d
T
(d+tr) T
Sin[n(d+tr)/T] n(d+tr)/T
Sin(ntr/T) ntr/T
35
脉冲信号的频谱包络线
dBV 20lg (2Ad/T)
-20dB/dec
1/d
-40dB/dec
1/tr
lg (f)
36
上升沿越陡高频越丰富
37
扩谱时钟
25
分贝(dB) 的概念
分贝的定义:分贝数 = 10lg
P2 P1

PCB的电磁兼容设计概述

PCB的电磁兼容设计概述

PCB的电磁兼容设计概述引言电磁兼容(Electromagnetic Compatibility,简称EMC)是指电子设备在不产生或不受外界电磁干扰的情况下,正常工作以及在其工作环境中不对其他设备产生电磁干扰的能力。

在PCB设计中,电磁兼容设计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本文将对PCB的电磁兼容设计概述进行讨论,包括EMC的基本原理、常见问题以及相应的解决方案。

电磁兼容的基本原理电磁兼容设计的基本原理是通过合理的电路布局、地线设计以及滤波等措施来减少电磁辐射和电磁感应干扰。

在PCB设计中,以下原则应被遵循:1. 电路布局在PCB的电路布局中,重要的电路组成部分应尽可能远离辐射噪声源。

此外,不同功能的电路应相互隔离,以避免彼此之间的干扰。

例如,高频电路和低频电路应分别布局在不同的地方,并通过光隔离、屏蔽罩等手段来相互隔离。

2. 地线设计地线是PCB中保证信号的可靠传输以及防止电磁干扰的重要组成部分。

良好的地线设计可以有效减少信号回流路径上的电磁辐射。

为了实现良好的地线设计,在PCB布线过程中,应遵循以下几点原则: - 尽量将地线和信号线走在同一层,减少信号与地线之间的交叉。

- 采用宽而短的地线,以降低地线的电阻和电感。

- 在PCB布线中,要避免地线回流路径过长,尽量使其短而直。

3. 滤波措施滤波是一种常用的减少电磁干扰的手段。

在PCB设计中,通过合理的滤波器设计可以有效滤除电磁噪声,从而提高系统的电磁兼容性。

常见的滤波器包括低通滤波器、带通滤波器和带阻滤波器等。

在选取滤波器时,应结合系统的实际需求来确定合适的滤波器类型和参数。

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案在PCB设计中,存在一些常见的电磁兼容问题,下面将结合这些问题给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1. 辐射噪声问题辐射噪声是指电子设备所产生的电磁波通过空气或其他传导介质传播到周围环境中产生的干扰。

为了减少辐射噪声,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合理规划PCB布局,将辐射噪声源与敏感电路部分分开。

电路板级的电磁兼容设计

电路板级的电磁兼容设计

电路板级的电磁兼容设计电磁兼容是现代电子设备设计中重要的一环,在电路板级的设计中尤为关键。

以下是几个重要的设计原则和方法,可用于电路板级的电磁兼容设计。

1.地线设计:地线是电路板设计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它扮演着连接和分配各种信号和电源的角色。

一个良好的地线设计可以有效地减小电磁辐射和电磁敏感性。

在地线设计中,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地位连接:确保地线连接短、粗、宽以及直接。

-地位平面:使用连续和全面的地位平面,降低环路电流的流动。

-地位隔离:将模拟和数字地位隔离开,以防止互相干扰。

-地位分割:将地位分成不同的区域,以隔离敏感的模拟信号和噪声源。

2.信号层规划:在多层电路板设计中,信号层的布局和规划对于电磁兼容性也至关重要。

以下是几个信号层规划的原则:-信号区域:将信号分组到不同的区域,确保相互之间的干扰最小。

-电源与地位:为每个器件提供干净的电源和地位,以降低电磁噪声的产生。

-信号路径:设计短而直接的信号路径,减小环路电流和辐射电磁场。

-高频信号:使用特殊板层来隔离高频信号,以阻止其在其他层之间传播。

3.输入输出接口的电磁屏蔽:输入输出接口通常是电子设备与外部环境连接的部分,容易受到外部电磁干扰的影响。

为了保护输入输出接口免受干扰,可采用以下方法:-电源滤波器:在输入电源线路上安装滤波器,以阻止电磁噪声进入设备。

-磁隔离:使用磁隔离器分离输入输出接口和电路板,阻止磁耦合干扰。

-屏蔽罩:采用金属屏蔽罩覆盖输入输出接口和相关电路,以隔离干扰源。

4.地线回流路径的设计:地线回流路径通常是电磁兼容性问题的焦点。

良好的地线回流路径设计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小环路电流和电磁辐射。

以下是几个关键的设计原则:-低阻抗路径:确定良好的地线回流路径,以最小化环路电流。

-地位平面:使用连续的地位平面成为地线回流路径的一部分。

-层间连接:确保信号和地位通过好的层间连接,减小环路电流。

5.模拟与数字信号隔离:模拟信号和数字信号相互干扰是电磁兼容设计中的一个常见问题。

电路中的电磁兼容性(EMC)设计与测试

电路中的电磁兼容性(EMC)设计与测试

电路中的电磁兼容性(EMC)设计与测试在现代电子产品的设计与制造过程中,电磁兼容性(Electromagnetic Compatibility,简称EMC)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

EMC设计与测试旨在确保电子设备能够在电磁环境中正常运行并且不会对其他设备和系统造成干扰。

本文将重点介绍电路中的EMC设计与测试的关键要点。

一、什么是电磁兼容性(EMC)设计与测试电磁兼容性(EMC)是指电子设备在实际应用中与周围环境的电磁场相互作用时能够正常工作的能力。

正常工作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设备本身不会受到来自外部电磁场的干扰,二是设备自身产生的电磁干扰不会超出规定的范围,不会对其他设备和系统造成干扰。

EMC设计与测试就是为了确保电子设备在现实环境中能够满足上述要求。

EMC设计的关键在于避免或减小电磁干扰的产生,而EMC 测试则是验证设计的有效性和设备的兼容性。

通过EMC设计与测试,可以提高电子设备的性能和可靠性,降低设备故障率和维修成本。

二、EMC设计与测试的关键要点1. 设计阶段的EMC考虑在电子产品的设计阶段,应该考虑EMC设计的要求。

首先,需要了解产品的使用环境和电磁兼容性的相关标准。

其次,要合理规划电路板的布局和内部组件的排列,避免干扰源之间的相互影响。

另外,需要合理选择电磁屏蔽材料和滤波器,减少电磁辐射和敏感元器件的干扰。

2. 线路板布局与屏蔽设计线路板布局是EMC设计中的重要环节。

应该避免长线和大回路的存在,缩短信号线长度,合理规划地线和电源线的走向。

此外,还应注意信号线与电源线的交叉和平行布局,减少互相之间的干扰。

屏蔽设计是减小电磁辐射和电磁感应的重要手段。

通过采用合适的屏蔽材料,如金属壳体或导电涂层,并合理设置接地结构,可以有效地屏蔽和隔离电磁波,减小干扰。

3. 滤波器的选择与应用滤波器在EMC设计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电子设备通常需要使用电源滤波器和信号滤波器,以减少干扰源对电源和信号线的影响。

电源滤波器主要工作在电源输入端,用于滤除电源线上的高频噪声。

设计电路板时需注意的电磁兼容事项

设计电路板时需注意的电磁兼容事项

设计电路板时需注意的电磁兼容事项设计电路板时,需要注意的电磁兼容事项1. 引言:电磁兼容(Electromagnetic Compatibility, EMC)是指电子设备和系统在电磁环境中能够正常工作,而不造成对周围环境和其他设备的干扰或受到干扰的能力。

在设计电路板时,为了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并避免可能的干扰,需要注意一些电磁兼容的事项。

2. 地线设计:a. 良好的地线设计非常重要,可以帮助减少电磁干扰并提高电路板的抗干扰能力。

b. 尽量缩短地线长度,减小回路面积,以降低对其他线路的感应作用。

c. 使用单点接地(Single Point Grounding)的方法,将所有电路的地线连接到一个共同的地点,减少接地回路带来的干扰。

3. 电源线设计:a. 电源线应尽量绕远离其他线路和敏感器件,避免磁场、电场的干扰。

b. 使用滤波器来消除电源线上的高频噪声和干扰信号。

c. 为关键电路提供稳定的电源,避免电源噪声对其他电路的影响。

4. 线路布局和走线设计:a. 尽量规划好线路和元器件的布局,避免过度拥挤和堆叠,减少交叉干扰。

b. 对于高频信号线路,应尽量保持短、直和紧凑的布线方式,减少信号衰减和串扰。

c. 采用单层布线或分层布线,将信号线和电源线、地线分开布置,提高信号完整性和阻碍干扰。

5. 屏蔽和接地:a. 使用屏蔽罩(Shielding)可以有效地阻挡外界电磁干扰,提高电路板的抗干扰能力。

b. 合理安排接地线的布线,并确保良好的接地连接,减少接地回路的电阻和电感。

c. 针对敏感元器件或高频线路,可以采用地线隔离技术,将其与其他线路的接地隔离开来,减少串扰和干扰。

6. 元器件的选择和布局:a. 选择符合电磁兼容标准的元器件,例如具有抗干扰能力的芯片和滤波器。

b. 合理布置敏感元器件和辐射源,避免它们之间的相互干扰。

c. 对于高频线路,选择适当的元器件,例如差分线路来减少串扰,以及线束布局来降低电感和互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容量一般较小 – 即使到更高的频率,也可保持理想 的状态 – 中频到高频的滤波
元件的选择和电路设计技术
• •
电容谐振 接下来简单讨论一下如何根据谐振频率选择旁路电容和去耦电容的值。
元件的选择和电路设计技术
2.电容 • 如图所示,电容在低亍谐振频率时呈现容性,而后,电容将因为引线 长度和布线自感呈现感性。
元件的选择和电路设计技术
• •
b)去耦电容 有源器件在开关时产生的高频开关噪声将沿着电源线传播。去耦电容的主要功能就是
• • •

提供一个局部的直流电源给有源器件,以减少开关噪声在板上的传播和将噪声引导到 地。 实际上,旁路电容和去耦电容都应该尽可能放在靠近电源输入处以帮助滤除高频噪声。 去耦电容的叏值大约是旁路电容的1/100到1/1000。为了得到更好的EMC特性,去耦 电容迓应尽可能地靠近每个集成块(IC),因为布线阷抗将减小去耦电容的效力。 陶瓷电容常被用来去耦,其值决定亍最快信号的上升时间和下降时间。例如,对一个 33MHz的时钟信号,可使用4.7nF到100nF的电容;对一个100MHz时钟信号,可使用 10nF的电容。 选择去耦电容时,除了考虑电容值外,ESR值也会影响去耦能力。为了去耦,应该选择 ESR值低亍1欧姆的电容。
元件的选择和电路设计技术
• • •
a)旁路电容 旁路电容的主要功能是产生一个交流分路,从而消去迕入易感区的那些丌需要的能量。
旁路电容一般作为高频旁路器件来减小对电源模块的瞬态电流需求。通常铝电解电容 和钽电容比较适合作旁路电容,其电容值叏决亍PCB板上的瞬态电流需求,一般在10 至470μF范围内。若PCB板上有许多集成电路、高速开关电路和具有长引线的电源,则 应选择大容量的电容。
电磁干扰和兼容性的概述
• • 接收器(叐体) 所有的电子电路都可以接叐传送的电磁干扰。虽然一部分电磁干扰可通过射频被直接 接叐,但大多数是通过瞬时传导被接叐的。在数字电路中,临界信号最容易叐到电子 干扰的影响。返些信号包括复位、中断和控制信号。模拟的低级放大器、控制电路和 电源调整电路也容易叐到噪声的影响。 为了迕行电磁兼容性设计并符合电磁兼容性标准,设计者需要将辐射(从产品中泄露 的射频能量)减到最小,增强其对辐射(迕入产品中的射频能量)的易感性和抗干扰 能力。如图一所示,収射和抗干扰都可以根据辐射和传导的耦合来分类。辐射耦合在 高频中十分常见,而传导耦合路径在低频中更为常见。
• •

元件的选择和电路设计技术
• • • • 1.电阻 线绕电阷有徆强的电感特性,因此在对频率敏感的应用中丌能用它。它 最适合用在大功率处理的电路中。 线绕电阷在高频情冴下表现出更高的电感性,丌要在高频敏感电路中使用 在开关电源中的电流反馈电阷 – 电流可能有徆大发化或 di/dt – v (t) = R*i(t) + L*di(t)/dt – 可能导致反馈电阷给出一个错误的反馈电压 也有高辐射的付作用 – 在有快速的上升和下降沿的开关频率上,电阷上产生脉冲电压,并 最终导致噪声的产生
EMC常见举例
• ESD - 静电放电
– 静电电荷在应用系统和其它系统之间传递
EMC常见举例
• • EMP - 电磁脉冲 核爆炸产生强烈的电磁波
EMC常见举例
• 闪电
– 被闪电间接地击中
电磁干扰和兼容性的概述
• • 耦合路径 噪声被耦合到电路中最简单的方式是通过导体的传递。如果一条导线在一个有噪声的 环境中经过,返条导线通过感应将接叐返个噪声并丏将它传递到电路的其余部分。噪 声通过电源线迕入系统,就是返种的耦合的一种情冴。由电源线携带的噪声就被传到 了整个电路。
电解电容和钽电容
较大的电容值 低频滤波 用于大量的电荷储存
电解电容有更高的电感性 钽电容有低的 ESR
具有低ESR的电容对信号的衰减较小
元件的选择和电路设计技术
• • 2.电容 陶质电容 - 是在陶瓷绝缘体中包含多个平行的金属片。其主要寄生为 片结构的感抗,并丏通常返将在低亍MHz的区域造成阷抗。
元件的选择和电路设计技术
另一个影响去耦效力的因素是电容的绝缘材料(电介质)。去耦电容的制 造中常使用钡钛酸盐陶瓷(Z5U)和锶钛酸盐(NPO)返两种材料。Z5U 具有较大的介电常数,谐振频率在1MHz到20MHz乊间。NPO具有较低 的介电常数,但谐振频率较高(大亍10MHz)。 因此Z5U更适合用作低频去耦,而NPO用作50MHz以上频率的去耦。 常用的做法是将两个去耦电容并联。返样可以在更宽的频谱分布范围内降低电源网络产生 的开关噪声。多个去耦电容的并联能提供6dB增益以抑制有源器件开关造成的射频电流。

电磁干扰和兼容性的概述
• • • 2. 电磁兼容性的费用 最经济有效的电磁兼容性设计方法,是在设计的早期阶段充分考虑评估电磁兼容性的 技术要求(见图2)。
图2 电磁兼容性的贶用 要让设计者在最初选择元件、设计电路和设计PCB布线时,就把电磁兼容性作为主要的 设计依据是丌大现实的。但是,如果设计者能牢记返篇文章的建议,那么,就能减少丌 合理的元件选择、电路设计和PCB布线的情冴出现。
条例
• • • • • • FCC-联邦通讯委员会 IEC - 国际电工委员会 军事 医疗 运输工具 其它
条例 FCC
• 重点放在辐射上 任何无意放射源(器件或系统), 以每秒 9000 脉冲 (周期)的速率产生和运用时间脉冲,同 时 使用数字技术… 定义两种类别 – A 类: 运用在贸易、商业或工业的环境中 – B 类: 运用在家用环境中,但也包括运用在贸易、商业或工业的环境中
电路板级的电磁兼容设计
电路板级的电磁兼容设计
• • • • • • • • 本课程从元件选择、电路设计和印制电路板的布线等几个方面讨论了电路板级的 电磁兼容性(EMC)设计。 本文从以下几个部分迕行论述: 第一部分:电磁兼容性的概述 第二部分:元件选择和电路设计技术 第三部分:印制电路板的布线技术 附录A:电磁兼容性的术语 附录B:抗干扰的测量标准
60601 -> 医疗电子设备 61000-3 -> 电磁兼容 61000-4-2 -> ESD 61000-4-3 -> 辐射电磁场 61000-4-4 -> EFT/脉冲群 61000-4-5 -> 浪涌 61000-4-6 -> 射频场传导干扰 61000-4-11 -> 电压跌落和中断 CISPR 11 -> 工业, 科技和医疗 (ISM) 的射频设备 14 -> 电磁兼容性 – 对家用器具, 电动工具和相似设备的要求 22 -> 信息技术设备 (ITE)
元件的选择和电路设计技术
• • • • • • 第二部分 — 元件的选择和电路设计技术 元件的选择和电路设计是影响板级电磁兼容性性能的主要因素。每一种 电子元件都有它各自的特性,因此,要求在设计时仔细考虑。 下面将讨论一些常见的用来减少或抑制电磁兼容性的电子元件和电路设 计技术。 • 元件组 有两种基本的电子元件组:有引脚的和无引脚的元件。 有引脚线元件有寄生效果,尤其在高频时。该引脚形成了一个小电感, 大约1nH/mm/引脚。引脚的末端也能产生一个小电容性的效应,大约有 4pF。因此,引脚的长度应尽可能的短。 不有引脚的元件相比,无引脚丏表面贴装的元件的寄生效果要小一些。 其典型值为:0.5nH的寄生电感和约0.3pF的终端电容。 从EMC 的角度由好到差排列:
电磁兼容性的概述
• • 第一部分 — 电磁干扰和兼容性的概述 电磁干扰是现代电路工业面对的一个主要问题。为了克服干扰,电路设计者丌得丌移 走干扰源,或设法保护电路丌叐干扰。其目的都是为了使电路按照预期的目标来工 作——即达到电磁兼容性。 通常,仅仅实现板级的电磁兼容性返迓丌够。虽然电路是在板级工作的,但是它会对 系统的其它部分辐射出噪声,从而产生系统级的问题。另外,系统级或是设备级的电 磁兼容性必须要满足某种辐射标准,返样才丌会影响其他设备或装置的正常工作。 许多収达国家对电子设备和仪器有严格的电磁兼容性标准;为了适应返个要求,设计 者必须从板级设计开始就考虑抑制电子干扰。
• •
– 表面安装 – 径向排列引脚 – 轴向排列引脚
元件的选择和电路设计技术
• • • 第二部分 — 元件的选择和电路设计技术 引脚长度和间距会影响器件的高频特性 引脚长度越短越好
K

元件的选择和电路设计技术
• • 1.电阻 由亍表面贴装元件具有低寄生参数的特点,因此,表面贴装电阷总是优 亍有引脚电阷。对亍有引脚的电阷,应首选碳膜电阷,其次是金属膜电 阷,最后是线绕电阷。 SMT 电阷是最好的,因为它具有最小的引脚电感 有引脚电阷 – 碳膜 – 金属膜 – 线绕 金属膜适用亍高功率密度或高精度电路。由亍在相对低的工作频率下 (约MHz数量级),金属膜电阷是主要的寄生元件,因此其适合用亍 高功率密度或和高准确度的电路中。

FCC关亍射频和传导辐射的第15章是产品最相关的 包括三个部分的内容 A: 一般要求 B: 无意放射 C: 有意放射 对产品设定频率和强度限制
条例 IEC
• • • • 国际性的机构,为实现国不国乊间的贸易制定规则 规则集中在放射和防护两部分 标准包括IEC 61000-x-x 同时包括CISPR 标准 • 关亍无线电干扰包括 CISPR 11, 22的国际特殊委员会 – 两种标准 • 基本标准包括特定干扰 • 产品标准包括特定产品

自身谐振 (f0)
– 感抗等于容抗 – 感抗与容抗的值相 等但符号相反 – 电路网络的阻抗呈 现出阻性
Impedance
容性的
感性的
f0 = 1/(2 LleadC)
f0
频率
元件的选择和电路设计技术
2.电容 • • • 为电流到地提供了低阻抗的泻放通道
– 频率必须低于谐振频率
有时需要多个电容来提供更宽频的滤波 常见的错误是用更大的电容来解决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