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形态与体块——点线面体

合集下载

建筑工程互联网系统架构——点线面体

建筑工程互联网系统架构——点线面体

建筑工程互联网系统架构——点、线、面2018年第二届中国BIM经理高峰论坛柏文杰昆明市建筑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Kunming Architectural Design & Research Institute Group., Ltd2018年05月17日建筑工程业务体系及信息化技术Construction Project BusinessSystem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铁路 工程 水利 工程 港口航道市政 工程建筑业互联网系统架构工程建设行业信息化技术森林“各类房屋建筑及其附属设施的建造和与其配套的线路、管道、设备的安装活动所形成的工程实体。

以满足人们开展生产、居住、学习、公共等活动的要求。

”建筑工程“连接人们生存区域的通道,包括:路基、路面、桥梁、涵洞、隧道、排水系统、安全防护设施、绿化和交通监控设施,以及施工、养护和监控使用的房屋、车间和其他服务性设施。

.”公路工程“是输送电力能源的高速通道.”输变电工程3建筑工程业务体系及信息化技术Construction Project Business System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建筑工程互联网系统架构PART.01系统架构的层次PART.02深度的点智慧的线成长的面PART.03总结目录2018第二届中国BIM经理建筑工程互联网系统架构高峰论坛THE 2ND CHINA Building Information——点、线、面Modeling(BIM) Manager Summit系统架构的层次建筑工程业务体系及信息化技术Construction Project Business System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H I M,To I n t e r o p e r a b i l i t yHIM建筑工程业务体系及信息化技术Construction Project Business System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应用软件思维层次软件集成思维层次系统工程思维层次体系工程思维层次建筑业互联网思维依赖于具体信息系统不依赖于具体信息系统点线面体时空…点:个体差异&需求建筑工程业务体系及信息化技术ArrayConstruction Project BusinessSystem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线:传递逻辑&方式面:系统原理&价值体:客观规律&意义8建筑工程业务体系及信息化技术Construction Project BusinessSystem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策划规划设计合约实施(竣工)实体功能•人 •活动 •关系形式 •场地 •环境 •质量经济 •初期预算 •运营费用 •全生命期费用时间 •过去 •现在 •未来只有实体才能谈得上运维。

点线面体在生活中的应用

点线面体在生活中的应用

点线面体在生活中的应用大千世界,每一个复杂的物体,说到底都是由基本的点、线、面、体构成。

俗话说:“万丈高楼平地起。

”因此,学习设计我们也是从基本做起。

点的形象,在几何学上,点只有位置,没有面积。

但在实际构成练习中点要见之于图形,并有不同大小的面积。

至于面积多大是点,要根据画面整体的大小和其它要素的比较来决定。

点在构成中具有集中、吸引视线的功能。

点的连续会产生线的感觉,点的集合会产生面的感觉,点的大小不同会产生深度感,几个点会有虚面的效果。

线的形象:几何学上的线是没有粗细的,只有长度和方向,但构成中的线在图面上是有宽窄粗细的。

线在东方的绘画中被广泛运用,并有很强的表现力。

线的种类很多:有直线和曲线,而直线又分为平行线、垂线、折线、斜线;曲线有圆、抛物线、弧线、双曲线等。

线在造形中的地位十分重要,因为面的形是由线来界定的。

也就是形的轮廓线。

不同的线表现不同的意念。

粗线有力,细线锐利。

线的粗细可产生远近关系,线还有很强的方向性。

垂直线有庄重、上升之感;水平线有静止、安宁之感;斜线有运动、速度之感;而曲线有自由流动、柔美之感。

面的形象:面具有长度、宽度,无厚度,是体的表面,它受线的界定,具有一定的形状。

面有几何形、有机形、偶然形等。

面又分两大类:一是实面,一是虚面。

实面是指有明确形状的能实在看到的;虚面是指不真实存在但能被我们感觉到的,由点、线密集机动形成。

越小的形体越给人一种点的感觉,当然这是一种相对的小,例如,月球相对于地球,地球相对于太阳系。

不同大小、疏密的混合排列,使之成为一种散点式的构成形式。

我们将大小一致的点按照一定的方向进行有规律的排列,可以给人的视觉留下一种由点的移动而产生线画的感觉;由大到小的点按一定的轨迹、方向进行变化,产生一种优美的旋律感;把点以大小不同的形式,密集又分散的进行有目的的排列,可产生面化感;将大小一致的点以相对的方向逐渐重合,产生微妙的动态视觉。

如此凸显出了点在立体构成中的构成形式,以及与线面的关系效果。

立体构成要素--点线面体

立体构成要素--点线面体

立体构成的基本形态要素-——点、线、面、体一、点的构成1、造型中的点具有相对性。

2、点的构成方式很多,但点独立存在的构成少,多数情况下会存在其他形态要素.3、点的视觉情感及特征点的特征: a。

与环境相比较,体积小b。

长度、宽度、高度近似点的作用: a.起某种稳定图式、造型的作用b。

创造视觉焦点c。

创造运动感:设计作品中点的动感通常源于点的集群关系和点与背景的图底关系。

二、线材的构成1、线的形态与感情象征直线与曲线是构成线的两大系统,也是决定一切由线构成的形的基本要素. 一般来说,直线表示静,曲线表示动.直线是一种无机线,它具有冷淡而坚强的表现力。

其中垂直线具有生命、尊严、永恒、上升、下落等感情象征;水平线趋向于表示平静、安定、向上的感情象征;斜直线意味着运动、积极、阳性等感情色彩;向下的斜直线则有危险、消极、阴性等感觉特质。

而曲折线则表示不安的象征性联想。

2、材料的连接点称为节点,节点有三种滑节-—可以在接触面上自由滑动或滚动。

铰节——像铰链一样可以上下左右旋转,但不能移动,具有各方向受力的特性。

刚节-—完全固定死的。

线材构成中,线材大致可分为软质线材(又称拉力材)和硬质线材(又称压缩材)两大类。

软质线材包括棉、麻、丝、绳、化纤等软线,还有铁、钢、铝丝等可弯曲变形的金属线材;硬质线材有木、塑料及其他金属条材等。

(1)软质线材的构成利用棉、麻、丝、化纤等软线、软绳。

在构成中,按意图制作造型框架.其结构可选用正方体、三角柱、三角锥、五棱柱、六棱柱等造型;也可采用正圆、半圆或渐伸涡线形等、并在框架上面竖立支柱,以小钉为连点进行连接构成。

(2)硬质线材构成木条、金属条、塑料细管、玻璃柱等线材均可用以组合而成为立体造型。

在构成前,先确定好支架.构成后,部分撤掉,只保留硬质线材构成的部分。

常见的造型方法有:a.垒积构造只把材料重叠起来做成立体的构造物,叫做累积形式的构成。

在制作时应该注意:(1)接触面过分倾斜易引起滑动;整体的重心若超过底部的支撑面则构造物将因失去平衡而倒塌.(2)与用线材做立体构成—样,不要忘记使空隙大小具有韵律.(3)作为垒积构造的变形,可以在结合部施以简单的防滑处理(如缺口等),这样将出现更多的变化。

点线面与体点线面与体的基本概念与特征

点线面与体点线面与体的基本概念与特征

点线面与体点线面与体的基本概念与特征点线面与体是几何学中的基本概念,它们是描述和构建几何图形和空间的基本要素。

本文将介绍点线面与体的基本概念与特征,并讨论它们在几何学中的重要性。

一、点的概念与特征点是几何学中最基本的概念之一,它没有长度、宽度和高度,只有位置。

点可以表示为一个具体的坐标或一种抽象的符号,如(x, y, z)或A。

无论如何表示,点都是几何空间中的一个具体位置。

点有以下几个特征:1. 点是零维的,没有尺寸和形状。

2. 点没有方向,可以在空间中移动,但它的位置始终不变。

3. 两个不同点之间可以通过直线连接。

二、线的概念与特征线是由一系列点连接而成的几何对象,它有长度但没有宽度和高度。

线是由无数个点构成的,可以通过这些点的连续性来描述一个曲线或直线。

线有以下几个特征:1. 线是一维的,有长度但没有宽度和高度。

2. 线无论怎样延长都没有尽头,可以无限延伸。

3. 线可以是直线或曲线,直线是两个点之间的最短路径,而曲线则不是。

三、面的概念与特征面是由一系列线连接而成的几何对象,它有长度和宽度但没有高度。

面可以看作由无数个点和线组成的一个平坦的二维区域。

面有以下几个特征:1. 面是二维的,有长度和宽度但没有高度。

2. 面可以是平面或曲面,平面可以由至少三个相互连接的点所确定,而曲面则不是。

3. 面可以被划分为许多小区域,每个小区域都可以表示为一个点、线或面。

四、体的概念与特征体是由一系列面连接而成的几何对象,它有长度、宽度和高度。

体是空间中的一个三维区域,可以看作由无数个点、线和面组成的一个立体物体。

体有以下几个特征:1. 体是三维的,在长度、宽度和高度上都有尺寸。

2. 体是由至少四个面连接而成的,每个面都可以表示为一个点、线或面。

3. 体可以是正体或曲体,正体的面都是平面,而曲体则不是。

点线面与体在几何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它们是描述和构建几何图形和空间的基本要素,为我们研究和应用几何学提供了基础。

点线面体课件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完整版)3

点线面体课件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完整版)3

(3)
和你判断的一样吗?
比较两条线段大小(长短)的方法:
目测法; 直接观察,目测判断。 (不准确,也不十分可靠,不建议采用)
度量法; 用刻度尺分别量出线段a、线段b的长度,再比较线段a、线段b的长短(大小)。 (近似值)
叠合法。 将一条线段放在另一条线段上,使它们的一个端点重合,观察另一个端点的位置关
系。
怎样作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
已知:线段 a,作一条线段 AB,使 AB=a.
方等法于若一 这没: 个有先 长刻用 度度刻的尺度线呢尺段?量AB出。线段a的长度,再画一条
a
作法:
第一步:用直尺画射线 AC;
A
a
BC
第二步:用圆规在射线 AC 上截取 AB = a.
∴ 线段 AB 为所求.
在数学中,我们常限定用无刻度的直尺和圆规作图,这就是 尺规作图.
试比较线段AB,CD的长短.
A
B
C
D
(1) 度量法; (2) 叠合法 将其中一条线段“移”到另一条线段上,使其一端点与另一线段 的一端点重合,然后观察两条线段另外两个端点的位置作比较.
C (A)
BD
叠合法结论: A C (A)
B
1. 若点 A 与点 C 重合,点 B 落 在C,D之间,那么 AB< CD.
你能举出这条性质在生活中的应用吗?
祝你学业有成
2024年5月3日星期五11时1分30秒
a
b
2a
b
A 2a-b B
2、如图点 D 是线段 AB 的中点,点 C是线段 CB 的中点,若 AB = 4cm求:线段 CD 的长是多少?
A
D CB
解:∵ D是线段 AB 的中点,

语文教学中的“点线面体”

语文教学中的“点线面体”

语文教学中的“点线面体”关于语文课程的性质,《语文课程标准》作了明确的表述:“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的基本特点。

”那么,如何理解“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呢?换句话说,怎样在语文教学中实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我认为应从“点”“线”“面”“体”等几个方面着手。

一、“点”――语文知识语文教学要通过语文知识的落实,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语文意识。

语文课程对人的整体发展至为重要,而人的整体发展须以人的思维为基础。

这就要求我们在语文教学中要重视语文知识的教学,提高语文能力。

王尚文先生说,语文要“紧紧抓住‘语文’的缰绳”,“如果语文教学不能紧紧抓住‘语文’的缰绳,着力于养成学生的语文意识,牢牢抓住提高语文能力这一根本目标,语文课程必将走向自我消亡的悬崖。

”如果说语文能力是“缰绳”,那么语文知识就是合成“缰绳”的“纤维”,在语文教学中要以“纤维”作为教学的基本材料,作为教学的切入点,正视语文知识的作用,加强语文训练,培养语文能力。

长期以来,由于单纯追求“功利化目的”和过分强化“技术性手段”,语文教学曾一度游离了充满生命活力的人的精神世界,变成了言辞与条文的记诵,变成了机械的操作和技术的熟练。

当前,提出语文的“人文性”问题,带有一种“拨乱反正”“反朴归真”的意味,也可以说是对语文课程被肢解、被僵化、被封闭状况的一种解放和创造性重构。

在具有“人文性”的语文课程里,我们追求的是让更多的情趣与韵味,生成这更多的意义与感悟,触发出更多的梦想与憧憬,诱发对阅读的神往、交流的渴望、思索的兴趣以及奋笔疾书的畅快。

但是,如果在语文教学中过分的强调“人文性”,一味贬低语文知识的重要,甚至脱离了语文知识,那么人文性也将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

我国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在语文教学中,随意撷取几个语文知识点,都可以挖掘到一串有趣的故事,让学生既能从中学到知识,生发对祖国语言的兴趣,又能培养学生对祖国文化的深厚情感,一举多得。

平面构成的视觉形态要素——点线面体

平面构成的视觉形态要素——点线面体

平面构成的视觉形态要素——点线面体从几何学角度来看,点是空间无限缩小,抽象到无限接近0的物质体,它没有大小、宽度、深度和长度,只能定义其位置,而且不能用来表示物
体的形状及颜色等信息。

点是平面视觉形态要素中最基本、最简单的元素。

在平面视觉设计中,点的属性决定了人们利用它来实现的效果,如强调、
分离、指向、聚集、悬浮等,而在视觉设计中,点的连接可以形成不同形
态的线,从而构成空间、面的基础。

线也是视觉形态要素之一,它由一系列点的连接形成,具有宽度、长
度等属性。

线具有强烈视觉冲击力和表达力,可表现视觉空间的起伏高低感,用以表达几何形状、动态变化的抽象思想、自然环境等,也可用来表
示平缓的曲线和角度的变化,同时多条线的聚合可以形成面元素。

面也是视觉形态要素之一,它是由多边形线段的连接组成,有两种:
实体面和空心面。

实体面是由一系列连接在一起的线段构成的,其宽度与
长度以及色彩的变化可以表现出不同的空间感、视觉感等。

空心面则没有
实体,但可以表现出一个形状的轮廓线,表达出形状的信息,而且可以利
用空心面在一定范围内调节光的走向。

点线面体及空间组合方式

点线面体及空间组合方式
• 并联式组合空间是指具有相同功能性质和 结构特征的空间单元以重复的方式并联在 一起所形成的空间组合方式。这种组合方 式简便、快捷,适用于功能相对单一的建 筑空间。如教室、宿舍、医院病房、旅馆 客房、住宅单元、幼儿园等等,这类空间 的形态基本上是近似的,互相之间没有明 确的主从关系,根据不同的使用要求可以 相互联通也可以不联通。
根据故宫的全景,我们可以知道故宫宫殿是沿着一 条南北向中轴线排列,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保 和殿)、后三宫(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御 花园都位于这条中轴线上。
其实,在古代中国,具有中轴线平面布局意识特征 的建筑随处可见。
谢谢欣赏
鹿野苑石刻博物馆
鹿野苑石刻博物馆 的空间布局看似不 规则,仔细分析其 中的主要展览空间 表现相互套穿,整 个展览空间是相连 通的,所以也属于 串联式空间组合的 一种
3.集中式组合方式
• 集中式组合通常是一种稳定的向心式构图,它由 一定数量的次要空间围绕一个大的占主导地位的 中心空间构成。处于中心主导空间一般为相对规 则的形状,应有足够大的空间体量以便使次要空 间能够集结在其周围;次要空间的功能、体量可 以完全相同,也可以不同,以适应功能和环境的 需要。一般说来,集中式组合本身没有明确的方 向性,其入口及引导部分多设于某个次要空间。 这种空间组合方式适用于体育馆、歌剧院等以大 空间为主的建筑,西方古代的教堂也有很多采用 这种空间组合方式。
4、点的虚线性和虚面性
点的移动和组合可在视觉上产生强烈的动感,并形成虚线和虚 面的特殊效果。 虚线和虚面会给人结构上的空灵感,富于变化
第二节
一、定义:
线
线是点运动的轨迹,又是面运动的开始 几何学中,线只具有位置和长度 形态学中,线还具有宽度,形状,色彩,肌理等造型 元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立体构成中的
体.
立体构成中的
体.
块(体)材的心理特征 块材可以明确地与外界区分,是一个闭锁性的量块,具有一定量感的东 西。因为它没有线材与板材似的锐利、轻快、紧张与速度感,所以给人稳定 感和安全感,以及能充分耐外力的那种耐压感。在体现庄严、稳定的设计中 (如银行、博物馆等)经常被采用。
立体构成中的
点.
立体构成中的
点.
立体构成中的
线.
立体构成中的
线.
线材的心理特征 线材无论是直的还是弯的,总给我们一种轻的感觉,它们总是具有 面材所没有的紧张感,存在着较强的运动感。由线材组合的构造物, 总有间隙留下来,这些间隙对感觉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所以我们绝 不能忽视它,不可轻视那负量之美。线的积累由于排列方式的不同而 形成多种形态,韵律和节奏美在此得到允分体现。 线的拉伸所形成的空间形态 细线材虽然对于压缩抵抗较弱,但对于拉伸却显示其优势和一种张 力美,作为大空间覆盖在建筑上更显得特有的魅力。
立体构成中的
面.心理特征 面材特征在于薄与延伸感。虽然薄,可是具有充分之力,这是它的一 大特色。不论用何种材质,过厚易给人以笨重的感觉就无紧张感可言了。 另外由于观看方向不同,可产生不同的感觉。如,纸的切口,有近似线材 的性质,而非切口的那些连续的平面,却给人以面材的印象,如处理得巧 妙,既可使块材与线材在变化中求统一,又可以在统—中求变化。 面材的空间衔接 面材的空间衔接有两种:一种是使用粘接剂;一种是不使用粘接剂— —插接。
点、线、面、体是相对而言的。
点、线、面、体之间的转换
作业数量与要求
点、线、面、体语意训练 应用点状形态、线状形态、面状形态、体状形态进行形态表达,要求能 从形态、造型的视觉、触觉效果上体现出四种(点、线、面、体)形态 特点。
数量: 景观1班做点、面语意形态,景观2班做线、体语意形态,每人设计并制 作一件,共2件; 尺寸要求:20 X 20 CM,高度不限,材料不限。
构 成 设 计(二)
---- 形态与体块
点 面
线 体
点线面体等基本构成要素之间呈现互动性:
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
立体构成中的
点.
立体构成中的
点.
点的心理特征
点是相对较小而集中的立体形态。 它的设置可以引人注意,紧缩空间。在造型活动中,点常用来表现强调 和节奏。 点的不同排列方式,可以产生不同的力度感和空间感。点在空间的位置 上移后有飘浮感产生,反之行跌落感产生。 较小的点易于被大的吸引,使视觉产生由小向大的移动。点的有序排列, 产生连续和间断的节奏和线形扩散效果。点的放置距离越近,越容易产生 聚的、结实的效果;点的放置距离越远,越容易产生疏散的、轻盈的效果。 由大到小渐变排列的点,产生由强较弱的运动感,同时产生空间深远感、 能加强空间变化,起到扩大空间的效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