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生产性粉尘与职业性肺部疾患生产性粉尘与尘肺

合集下载

作业场所所常见职业危害辨识

作业场所所常见职业危害辨识

作业场所常见职业危害辨识手册第一章职业危害分类综术《作业场所职业危害申报管理办法》(国家安全监管总局令第27号)规定,作业场所职业危害是指从业人员在从事职业活动中,由于接触粉尘、毒物等有害因素而对身体健康所造成的多种危害。

由于作业场所职业危害按照《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确定,通常将职业危害概念等同于职业病危害概念。

职业危害有生产过程职业危害,劳动过程职业危害和生产环境职业危害三大类。

生产过程中产生的职业危害可分为以下四类:生产性粉尘、化学因素、物理因素、生物因素。

第一节生产性粉尘生产性粉尘是指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并能长时间漂浮在空气中的固体微粒。

如煤尘、石棉尘、电焊烟尘等。

空气动力学直径(AED)小于15μm 以下的尘粒可到达呼吸道深部和肺泡区,称为呼吸性粉尘。

1.1生产性粉尘的来源与职业接触生产性粉尘的来源非常广泛,几乎所在的工业生产过程均可产生粉尘。

其主要职业来源与职业接触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生产性粉尘所致健康损害生产性粉尘根据其理化特性和作用特点不同,对机体的损害也不同,可引起不同疾病。

(1)呼吸系统疾病尘肺;有机粉尘引起的肺部病变;粉尘性支气管炎;肺炎;支气管哮喘;(2)局部作用粉尘作用于呼吸道黏膜,早期功能亢进引起肥大性病变,继而黏膜上皮细胞营养不良,造成萎缩性病变,呼吸道抵御能力下降。

体表长期接触粉尘可导致堵塞性皮脂炎,粉刺,毛囊炎。

2、粉尘的防护措施粉尘引起的职业病危害主要是尘肺。

尘肺类职业病的起因是劳动者长期工作在生产性粉尘浓度较大的场所,吸入的粉尘在体内(肺部)沉淀所致。

尘肺类职业病包括:矽肺;煤工尘肺;石墨尘肺;炭墨尘肺;石棉肺;滑石尘肺;水泥尘肺;云母尘肺;陶工尘肺;铝尘肺;电焊工尘肺;铸工尘肺。

其中危害最严重和危害最普遍的尘肺是矽肺和煤工尘肺。

尘肺病症状:尘肺病是危害健康最为严重的职业病,发病率较高,病人痛苦。

尘肺病无特异的临床表现,多与合并症有关,如咳嗽、咳痰、胸痛、呼吸困难、咯血等。

生产性粉尘与职业卫生(三篇)

生产性粉尘与职业卫生(三篇)

生产性粉尘与职业卫生粉尘是指直径很小的固体颗粒,可以在自然环境中天然生成,或在生产或生活中由于人为原因而生成。

`生产性粉尘是指生产过程中形成的、并能较长时间悬浮在空气中的固体颗粒。

它不仅是严重危害职工健康的主要职业性有害因素,可引起包括尘肺在内的多种职业性肺部疾患,而且还可污染周围环境,危害居民的健康。

一、生产性粉尘的来源生产性粉尘来源甚广,几乎所有矿山和厂矿在生产过程中均可产生粉尘。

如采矿和隧道的打钻、爆破、搬运等,矿石的破碎、磨粉、包装等;机械工业的铸造、翻砂、清砂等;以及玻璃、耐火材料等工业,均可接触大量粉尘、煤尘;而从事皮志、棉毛、烟茶等加工行业和塑料制品行业的人,可接触相应的有机性粉尘。

主要来源有以下四个方面:1.固体物质的破碎或机械加工:如矿石的钻孔、爆破和粉碎,金属的切割和研磨以及粮谷的脱粒和磨粉等均可产生粉尘。

2.可燃性物质的不完全燃烧:如煤炭燃烧时可产生烟尘。

3.某些物质加热时产生的蒸气在空气中冷凝或氧化:如熔炼黄铜(含锌)时可产生氧化锌的烟尘。

4.粉末状物质的混合、过筛、包装、运输等:如调制型砂、包装水泥等均可产生粉尘。

二、生产性粉尘的分类生产性粉尘的分类方法很多,按粉尘的性质可分为无机粉尘、有机粉尘的混合粉尘三类:1.无机粉尘:①矿物性粉尘:如石英、石棉、滑石、煤等粉尘。

②金属性粉尘:如锡、铝、铁、铅、锰、锌等金属及其化合物。

③人工无机粉尘:如水泥、金刚砂、玻璃纤维等。

2.有机粉尘:①动物性粉尘:如兽毛、羽毛、丝、毛发、骨质、角质等。

②植物性粉尘:如棉、麻、谷物、木材、甘蔗、烟草、茶等。

③人工有机粉尘:合成纤维、有机燃料、农药、炸药、合成树脂等。

3.混合性粉尘:上述两类粉尘混合存在时,称为混合性粉尘,是生产作业中最常见的粉尘存在形式。

如棉、麻、烟草初加工时,常产生棉、麻、烟草与砂土的混合性粉尘。

三、粉尘的理化性质及卫生学意义粉尘的理化特性不同,对人体的危害性质和程度亦不同,所以其理化特性有重要的卫生学意义。

2024年生产性粉尘与尘肺病(三篇)

2024年生产性粉尘与尘肺病(三篇)

2024年生产性粉尘与尘肺病一、生产性粉尘当固体物质在被进行钻孔、爆破、粉碎、碾磨、筛选、喷射拌和、翻晒、包装、搬运等作业时,以及物质在不完全燃烧、氧化、蒸发、合成等过程中,所产生的能较长时间飘浮在空气中的固体微粒,叫生产性粉尘。

生产性粉尘分为有机粉尘(如棉、麻、茶、谷等植物;动物中的骨、角皮、毛等;有机农药、化肥和染料等)、无机粉尘(如铁、锡、铝、石英、石棉、水泥、煤、石墨、玻璃等)及混合性粉尘。

二、生产车间主要生产性粉尘最高允许浓度我国对生产车间的生产性粉尘规定了如下的卫生标准:1.含50%~80%游离二氧化硅粉尘最高容许浓度为1.5mg/m3。

(GB11724—89)。

2.含80%以上游离二氧化硅粉尘最高容许浓度为1mg/m3。

(GB11725—89)。

3.含10%以下游离二氧化硅的碳化硅粉尘最高容许浓度为10mg/m3。

(GB11527—89)。

4.含10%以下游离二氧化硅的砂轮磨尘最高容许浓度为10mg/m3。

(GB11528—89)。

5.含10%以下游离二氧化硅的蛭石粉尘最高容许浓度为5mg/m3。

(GB11521—89)。

6.二氧化钛粉尘最高容许浓度为10mg/m3。

(GB11522—89)。

7.含20%以上游离二氧化硅的萤石混合性粉尘最高容许浓度为2mg/m3。

(GB10439—89)。

8.活性炭粉尘最高容许浓度为10mg/m3。

(GB10333—89)。

9.含10%以下游离二氧化硅的云母粉尘最高容许浓度为4mg/m3。

(GB10332—89)。

10.含10%以下游离二氧化硅的珍珠岩粉尘最高容许浓度为10mg/m3。

(GB10331—89)。

11.炭黑粉尘最高容许浓度为8mg/m3。

(GB10330—89)。

12.含有10%以下游离二氧化硅的皮毛粉尘最高容许浓度为10mg/m3。

(GB10329—89)。

13.含有10%以下游离二氧化硅的石墨粉尘最高容许浓度为6mg/m3。

(GB10328—89)。

生产性粉尘与尘肺

生产性粉尘与尘肺

概述生产性粉尘:指在生产活动中产生的,并能够较长时间漂浮于生产环境中的固体微粒。

★尘肺病:由于在职业活动中长期吸入生产性粉尘而引起的以肺部组织纤维化为主的全身性疾病。

其特征是肺内有粉尘阻留并有胶原性纤维增生和肺组织反应,肺泡结构永久性破坏。

一、生产性粉尘的来源1.生产性粉尘的来源:固体物质的机械加工;固体物质的不完全燃烧或爆破;物质加热时产生的蒸气在空气中凝结或碳氢化形成固体微粒,以气溶胶方式存在的粉尘。

2.生产性粉尘的行业来源:矿山开采业;机械加工业;冶金业;建筑材料;纺织工业;筑路业;水电业;食品行业;其他:石粉加工行业、工艺品制作加工。

二、分类⒈按粉尘的来源可分为:⑴尘:固态分散性气溶胶,固体物料经机械性撞击、研磨、碾轧而形成,粒径为0.25-20um,其中大部分为0.5-5um。

⑵雾:分散性气溶胶,为溶液经蒸发、冷凝或受到冲击形成的溶液粒子,以及当粒径为0.05-50um左右。

⑶烟:固态凝聚性气溶胶,包括:金属熔炼过程中产生的氧化微粒或升华凝结产物、燃烧过程中产生的烟,粒径<1um,其中较多的粒径为0.01-0.1um。

⒉按粉尘的生产工序可分为:⑴一次性烟尘:由烟尘源直接排除的烟尘;⑵二次性烟尘:经一次收集未能全部排除而散发出的烟尘,相应的各种移动、零散的烟尘点。

⒊按粉尘的生产工序可分为:①吸湿性粉尘、非吸湿性粉尘②不粘尘、微粘尘、中粘尘、强粘尘③可燃尘、不燃尘④爆炸性粉尘、非爆炸性粉尘⑤高比电阻尘、一般比电阻尘、导电性尘⑥可溶性粉尘、不溶性粉尘。

⒋★按粉尘的性质可分为:⑴无机粉尘:①矿物性粉尘:矽尘:含有相当量游离二氧化硅的粉尘,生物学活性最强,对人体危害最大粉尘。

矽酸盐尘:石棉、滑石、云母、高岭土粉尘均属此类,其中以石棉粉尘最重要。

含碳粉尘:煤尘、炭黑、石墨、活性炭等粉尘,其中以煤尘暴露人数最多。

②金属性粉尘:金属冶炼、电焊时产生的烟雾,如铅、锰、铁、锌等。

③人工无机尘:金钢砂、水泥、玻璃纤维等。

粉尘的危害及尘肺的预防

粉尘的危害及尘肺的预防

粉尘的危害及尘肺的预防1、生产性粉尘的来源生产性粉尘是指在生产中形成的,并能长时间漂浮在作业场所空气中的固体颗粒。

生产性粉尘的来源非常之广。

矿山开采、爆破、冶金工业中金属或矿石的切削、研磨,机械制造工业中的原料破碎、清砂,玻璃、水泥、陶瓷等工业的原料加工,等等。

这些工艺操作中主要产生无机性粉尘,包括矿物性粉尘(如石英、滑石、煤等)、金属性粉尘(如铅、锰、铁等)和人工无机性粉尘(如水泥、玻璃纤维等)。

在皮毛、纺织、化学等工业的原料处理过程中,会产生有机粉尘,包括动物性粉尘(如皮毛、骨粉等)、植物性粉尘(如棉、麻、面粉、木材等)和人工有机性粉尘(如炸药、人造纤维等)。

在生产环境中,单一粉尘存在的情况较少,大多数情况下两种以上粉尘混合存在。

2、粉尘引起的职业病生产性粉尘根据其理化特性和作用特点不同,可引起不同的疾病。

(1)呼吸系统疾病。

长期吸入不同种类的粉尘可导致不同类型的尘肺病或其他肺部疾患。

我国按病因将肺尘埃沉着病分为12种,并作为法定尘肺列入职业病名单目录,它们是:矽肺、煤工尘肺、石墨肺、炭黑尘肺、石棉肺、滑石尘肺、水泥尘肺、云母尘肺、陶工尘肺、铝尘肺、电焊工尘肺、铸工尘肺。

(2)中毒吸入铅、锰、砷等粉尘,可导致全身性中毒。

(3)呼吸系统肿瘤。

石棉、放射性矿物、镍、铬等粉尘均可导致肺部肿瘤。

(4)局部刺激性疾病。

如金属磨料可引起角膜损伤、浑浊,沥青粉尘可引起光感性皮炎等。

3、预防肺尘埃沉着病(尘肺病)的措施消除或降低粉尘是预防尘肺病最根本的措施。

通过革新生产设备、实现自动化作业,避免操作人员接触粉尘;采用湿式作业,可在很大程度上防止粉尘飞扬,降低作业场所粉尘浓度;对不能采用湿式作业的场所,应采用密闭抽风除尘方法。

作业中接触粉尘的人员,在作业现场防尘、降尘措施难以使粉尘浓度降至符合作业场所卫生标准的条件下,一定要戴防尘护具。

防尘效果较好的有防尘安全帽、送风口罩等,使用于粉尘浓度高的环境;在粉尘浓度较低的环境中,佩戴防尘口罩有一定的预防作用。

讲稿8粉尘与职业性肺部疾患(医本)

讲稿8粉尘与职业性肺部疾患(医本)

<0.5 m <0.1 m
重力沉降(弱) 扩散运动(弱)
扩散运动
主要在肺泡 肺泡
其他粉尘阻留方式: 截留(纤维状粉尘)、静电吸附。
与粉尘理化活性的关系
粉尘分散度高,则其比表面积大。 比表面积:单位体积分散相所有表面积的总和。 如边长1cm立方体被粉碎成边长为1 m的立方
体,其比表面积从原来6cm2增加到6m2。 比表面积大,则其理化活性也大。
①矿物性粉尘 ②金属性粉尘 ③人工无机尘 2.有机粉尘(organic dust)
①动物性粉尘 ②植物性粉尘 ③人工有机尘 3.混合性粉尘(mixed dust)
在生产环境中多见。
二、粉尘的理化特性及其卫生学意义
(一)粉尘的化学成分 (二)粉尘的分散度 (三)溶解度 (四)粉尘的硬度 (五)粉尘的荷电性 (六)爆炸性
肺泡巨噬细胞吞噬作用 清除能力弱,速度慢。
人体通过各种清除功能,排出进入呼吸道的97 %~99%的粉尘,约1%一3%尘粒沉积在体内。
尘细胞中粉尘的转归
1、粉尘被消化吸收; 2、粉尘导致尘细胞崩解坏死。
四、粉尘对人体的致病作用
1.呼吸系统疾病 (1) 尘肺(肺尘埃沉着病) (2) 粉尘沉着症 (3) 有机粉尘引起的肺部病变 (4) 呼吸系统肿瘤 (5) 粉尘性支气管炎、肺炎、哮喘性鼻炎、支气管
国内外粉尘爆炸事故经常发生,仅纺织行业 不完全统计,日本1952一1970年共发生l 77起。 我国1981一1987年发生6起,造成重大伤亡和损 失。
三、吸入粉尘的转归
人体对粉尘的清除 尘细胞中粉尘的转归
人体对粉尘的清除
1、气管清除 黏液纤毛系统
清除能力强,速度快,24h内完成。 2、肺清除

3-生产性粉尘

3-生产性粉尘

肺 功 能 改 变 及 并 发 症
弥散功能:一氧化碳弥散量(DLCO )降低 并发症: 肺结核、肺及支气管感染、肺心病、自发性气胸
图中可见胸膜增厚,切面上可 见矽肺引起的肺气肿小囊泡。 右侧白色斑块为结核病灶
矽肺结核病
矽肺诊断
接触矽尘作业的职业史 生产场所粉尘浓度测定 X线胸:
在临床上试用的药物有克矽平、柠檬酸铝、磷酸喹哌(抗矽14)、汉防乙甲素等。
目前临床上治疗矽肺主要应用克矽平,为一种高分子化合物,单体2-乙烯吡啶氮氧化 物,分子量2000-2000000(200万),简称P-204。 克矽平谷子结构中具有带负电性很强的氧原子,可与二氧化硅在体内形成聚合硅酸形 成氢键,而阻止聚合硅酸对次级溶酶体膜的破坏作用,从而可以抑制纤维化的发展。 可延缓矽肺病变的进展,改善症状,对早期矽肺的病变疗效较明显。 用法与剂量:雾化吸入:4%克矽平溶液5-10ml.喷5μm左右大的雾滴,每周吸入6次 ,每次30分钟,3个月为一个疗程。疗程间歇一个月,可连续用药2-4疗程。
尘 肺 的 分 类
粉尘危害的控制
Proportion of occupational diseases in China (2001)
8,8 0,5 5,7 0,3 3,7 0,1
法律措施 组织措施 技术措施
预 防 措 施
2,3 1,4
卫生保健措施
八字方针“革、水、密、 风、护、 管、教、 查
79,5
mucus cilia
粉 尘 对 健 康 的 影 响
Airways

Alveoli macrophage
Particle
gas exchang e blood vessel
生产性粉尘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卫生学第七版教学大纲济宁医学院

卫生学第七版教学大纲济宁医学院

《卫生学》教学大纲(供临床精神护理专业本科使用)济宁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二零一零年一月卫生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主任:刘琥开课单位:卫生学教研室课程编码:课程中文名称:卫生学课程英文名称: hygiene《卫生学》课程是医学专业高等教育的专业基础课程。

《卫生学》以预防工作为逻辑起点,以临床精神护理专业学生为讲授对象,是集理论性与应用性为一体的学科。

设置本课程的目的是:使学习者在全面了解预防医学历史、现状与发展趋势的基础上,系统掌握预防工作的理论、方法、技术,具备在预防疾病、增进健康的基本理论和实际技能,从而胜任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医学工作。

学习本课程的要求是:学习者应牢固树立“预防为主”的观点,正确认识生活环境和生产环境与人体健康的关系,掌握改造环境因素、预防疾病、增进健康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为培养预防工作的能力打下基础。

先修课程要求:基础医学本课程计划86学时,5学分。

选用教材:卫生学教学手段:讲授考核方法:考试教学进程安排表:课内实验安排(实验课教学大纲另行制订,此处只简要标注下列内容)第一章绪论一、学习目的通过本章的学习,明确预防医学的研究对象,了解预防医学的产生与发展过程,掌握预防医学研究意义和方法,了解预防保健策略与措施。

绪论计划2学时。

二、课程内容绪论卫生学的含义及相关概念:卫生学是在预防为主的卫生工作方针指导下,研究外界环境因素与人体健康的关系,阐述环境因素以人体健康影响的规律,提出改善和利用环境因素的卫生要求和措施的原则,以达到预防疾病,促进健康,提高生命质量的目的.健康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预防医学的发展及其内容,我国卫生工作方针及其成就;三级预防措施与三级预防保健网;人人享有卫生保健意义和初级卫生保健工作内容和具体任务;我国预防保健措施和目标.三、重点、难点提示和教学手段(一)重点:现代医学目标,健康的概念及影响因素,三级预防(二)难点提示:医学模式的转变〔三〕教学手段:演示法案例教学四、思考与练习1、现代医学的目标2、健康的概念及影响因素3、三级预防的内容第一篇环境与健康第一章人和环境一、学习目的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环境、生态平衡等基本概念,掌握环境污染的概念及对健康的影响.计划学时4学时.二、课程内容第一章人和环境第一节人类环境与生态平衡(1)环境的概念,环境的主要构成要素,人与环境的对立统一关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生产性粉尘对从体的致病作用
⑴局部作用:尘粒对呼吸道粘膜产生局部刺激作用,引 起鼻炎、咽炎、气管炎等。
⑵急、慢性中毒:吸入铅、锰、砷等粉尘,可致中毒。 ⑶呼吸系统疾患:尘肺、粉尘沉着症、有机粉尘引起的 肺部病变、呼吸系统肿瘤、粉尘性支气管炎、肺炎、支气 管哮喘等。
预防医学系 刘玉梅
4
2002年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共报告各 类职业病人新病例14821例,比2001年增加了 12.1%。其中尘肺病占总病例数的82.6%,是 发病率最高的病种,2002年共报告尘肺病新病 例12248例,比2001年增加了16.6%,死亡 2343人。有1300人由于在缺少防护措施的情 况下长期接触铅、苯等有害物质而慢性中毒, 比2001年增加11.5%。
类型,粉尘浓度,粉尘分散度,防护措施,个体因
素等。
预防医学系 刘玉梅7㈡ Nhomakorabea病机制矽肺的发病机制十分复杂,世界 各国学者提出了很多学说,如机械刺 激学说,化学中毒学说,硅酸聚合学 说,表面活性学说,免疫学说等,但 均不能圆满地解释矽肺发病全过程。
㈢病理改变
矽肺的基本病理改变是肺组织纤 维化和矽结节的形成。
1
● 分类 按性质可分三类:
1. 无机粉尘 ⑴矿物性粉尘:石英,石棉,滑石,煤 ⑵金属性粉尘:铅,锰,铁,铍,锡,锌 ⑶人工无机粉尘:金刚砂,水泥,玻璃
2、有机粉尘: ⑴动物性有机粉尘:皮毛,丝,骨质 ⑵植物性有机粉尘:棉,麻,谷物,亚麻,木 ⑶人工有机粉尘:合成染料,合成树脂,合成
纤维,TNT炸药、有机农药等 3、混合性粉尘
2、X线胸片表现 主要为大阴影和小阴影。
小阴影 →圆形小阴影,多为若矽结节重 (<10mm) 叠的影像,p,q,r。
↘不规则型小阴影,主要为肺间 质纤维化,s,t,u。
大阴影 >10mm,是晚期矽肺主要X线表现, 其病理基础为团块状纤维化。
预防医学系 刘玉梅
10
3、肺功能改变 早期改变不明显,中晚期肺纤维化增
其中矽肺病病例又占了尘肺病的
85.6%,达10484例。可以说,矽肺
病是目前危害最为严重、增长最快的
职业病。
预防医学系 刘玉梅
5
尘肺(pneumoconiosis):是长期吸入生产性
粉尘而引起的以肺组织纤维化为主的全身性疾病。其 特征是肺内有粉尘阻留并有胶原型纤维增生和肺组织 反应,肺泡结构永久性破坏。
⑵ 一期尘肺(代号Ⅰ)
a)Ⅰ:有总体密集度1级的小阴影,分布范围至
少达到2个肺区。
b)Ⅰ+ :有总体密集度1级的小阴影,分布范围超
过4个肺区;或有总体密集度2级的小阴影,分
布范围达到4个肺区。
预防医学系 刘玉梅
12
⑶二期尘肺(代号Ⅱ) a)Ⅱ:有总体密集度2级的小阴影,分布范围超
过4个肺区;或有总体密集度3级的小阴影, 分布范围达到4个肺区。 b)Ⅱ+:有总体密集度3级的小阴影,分布范围 超过4个肺区;或有小阴影聚集;或有大阴影, 但尚不够定为“Ⅲ”者。 ⑷三期尘肺(代号Ⅲ) a)Ⅲ:有大阴影出现,其长径不小于20mm, 短径不上于10mm。 b)b)Ⅲ+:单个大阴影的面积或多个大阴影面积 的总和超过右上肺区面积者。
预防医学系 刘玉梅
2
㈡生产性粉尘的特性及其卫生学意义
1、粉尘的化学组成 决定对机体作用的性质与程度 如石棉尘→石棉肺,矽尘→矽肺
2、粉尘的分散度 分散度是指物质被粉碎的程度,以粉尘粒径大
小的数量组成百分比表示,小粒径粉尘所点比例 愈大,分散度愈高,被人体吸入的机会愈大,对 机体的危害愈大。
3、粉尘浓度与接尘时间 浓度越高,暴露时间越长,危害越大。
4、其他 如粉尘的比重、硬度、溶解度、荷电性 、爆炸性等均具一定卫生学意义。 预防医学系 刘玉梅
3
㈢生产性粉尘对机体健康的影响
1、生产性粉尘在呼吸道的阻留和清除
粉尘粒子主要通过撞击、截留、重力或静电沉积、布朗 运动沉降,而机体主要通过粘液纤毛系统和肺泡巨噬细胞 的吞噬作用清除沉积于呼吸道表面的粉尘,约有97-99% 的粉尘可排出,1-3%的尘粒沉积在体内,引起病理改变。
加,肺弹性下降,肺活量降低;伴肺气 肿时,时间肺活量降低,最大通气量减 少。 4、并发症
肺结核、肺部感染、肺源性心脏病以 及自发性气胸,其中最常见和最重要的 是肺结核。
预防医学系 刘玉梅
11
确切的游离二氧化硅粉尘职业史
诊断 生产环境粉尘浓度测定资料
质量合格的前位X线胸片
矽肺诊断分期标准
⑴ 无尘肺(代号0) a)0:X线胸片无尘肺表现。 b)0+:胸片表现尚不够诊断为“Ⅰ”者。
按粉尘性质可将尘肺分为五类: A、矽肺(silicosis):由于长期吸入游离二氧化硅粉尘引起。 B、硅酸盐肺(silicatosis)由于长期吸入结合型二氧化硅(如 石棉、滑石、水泥、云母等)粉尘引起。 C、炭尘肺(carbon pneumoconiosis):由长期吸入煤、碳墨、 活性炭等粉尘引起。 D、混合性尘肺(mixed dust pneumoconiosis):由于长期吸入 游离二氧化硅和其他粉尘的混合性粉尘而引起,如煤矽肺等。 E、其他尘肺:如长期吸入铝及其氧化物而引起的铝尘肺及电 焊烟所致的电焊工尘肺等。
预防医学系 刘玉梅
8
㈢病理改变
矽肺常见病理改变: 结节型 ——长期吸入游离二氧化硅含量高的粉 尘所致,表现为矽结节;
弥漫性间质纤维化型 ——长期吸入游离二氧化硅含量较低或 虽游离二氧化硅含量高,但接尘量相对 较小所致,表现为间质纤维化。
预防医学系 刘玉梅
9
㈣临床表现与诊断
1、症状和体征 患者可能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无明显自觉症状。
第四节 生产性粉尘与职业性肺部疾患 生产性粉尘
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并能较长时间悬 浮在生产环境空气中的固体微粒。
㈠ 粉尘的来源与分类: ● 来源:
1.矿山开采,隧道开挖,筑路、矿石粉碎等; 2.水泥,陶瓷,玻璃、化学工业等生产中粉末 的配料、混合、过筛等; 3.皮毛,纺织业的原料处理; 4.金属熔炼、焊接、切割等。 预防医学系 刘玉梅
预防医学系 刘玉梅
6
矽肺
矽肺是由于在生产环境中长期吸入游离 二氧化硅含量较高的粉尘达一定量后所引起 的以肺组织纤维化为主的全身性疾病。
㈠主要接尘作业及影响矽肺发病的因素
●接尘作业:
矿山开采,隧道开挖;石粉厂、玻璃厂、陶瓷厂
、耐火材料厂、铸造厂等
●影响矽肺发病的主要因素
接尘工龄、粉尘中游离二氧化硅含量,二氧化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