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婚》读后感

合集下载

彷徨离婚读后感

彷徨离婚读后感

彷徨离婚读后感《彷徨离婚》读后感。

《彷徨离婚》是一部由作家张爱玲创作的小说,小说以离婚为主题,展现了离婚对于夫妻双方以及家庭的影响。

在小说中,作者通过对离婚的描写,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于离婚的态度以及离婚对于个人内心的冲击。

读完这部小说,我深刻地感受到了离婚对于人们生活的影响,以及对于家庭和社会的影响,也让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婚姻和家庭的重要性。

小说中,主人公离婚后,面临着生活上的种种困难和挑战。

离婚对于她的生活造成了极大的影响,不仅经济上面临着困难,心理上也承受着极大的压力。

她在离婚后,感到孤独和彷徨,对未来充满了不确定和恐惧。

这种内心的彷徨和挣扎,让我深刻地感受到了离婚对于个人的伤害和影响。

离婚不仅仅是一种法律上的解除婚姻关系,更是一种心灵上的创伤,需要时间和勇气去面对和治愈。

另一方面,小说也反映了离婚对于家庭和社会的影响。

离婚不仅仅是夫妻之间的事情,更是对于孩子和家庭的伤害。

在小说中,孩子因为父母离婚而受到了极大的伤害,他们面临着家庭的破裂和父母的分离,心灵上承受着极大的痛苦。

而对于社会来说,离婚也会对社会稳定和道德观念造成影响,离婚家庭的孩子可能面临着更多的困难和挑战。

因此,离婚不仅仅是个人行为,更是对于家庭和社会的影响,需要我们认真对待和思考。

通过阅读《彷徨离婚》,我深刻地理解了婚姻和家庭的重要性。

婚姻是两个人之间的事情,但是它的影响却不仅仅局限于夫妻双方,更会影响到家庭和社会。

因此,我们在面对婚姻问题的时候,需要认真对待,不轻易放弃,更需要用心经营。

同时,我们也需要尊重他人的选择,对于离婚的人给予理解和关爱,帮助他们走出阴影,重新开始生活。

总的来说,《彷徨离婚》是一部值得深思的小说,它通过对离婚的描写,让我们更加深刻地理解了离婚对于个人、家庭和社会的影响。

它让我们认识到婚姻和家庭的重要性,更让我们学会尊重和理解他人的选择。

希望每个人都能够珍惜自己的婚姻和家庭,用心经营,创造幸福美满的生活。

我离婚了读后感

我离婚了读后感

我离婚了读后感读完关于“我离婚了”这样的故事或者文章,真的是五味杂陈啊。

首先呢,就像是看了一场自己身边发生的大戏。

你想啊,两个人曾经甜甜蜜蜜地走进婚姻殿堂,那时候肯定是想着要相伴一生的。

就像很多爱情故事开始的时候,都是充满了鲜花、浪漫的誓言之类的。

结果呢,离婚了,这就好比是坐过山车,一下子从高高的幸福顶点俯冲下来。

从文章里能感觉到那种无奈和失落。

可能很多人会想,怎么就走到这一步了呢?是感情淡了,还是有什么不可调和的矛盾呢?我就想到身边有些夫妻,一开始也是因为一点小事就吵吵,大家都不当回事儿,觉得夫妻嘛,床头吵架床尾和。

可是慢慢地,这些小事就像雪球一样越滚越大,最后“砰”的一声,把婚姻这个看似坚固的堡垒给砸得粉碎。

不过呢,这其中也有一些让人觉得有点“黑色幽默”的地方。

比如说,两个人在分财产的时候,就像在分一堆玩具的小孩,这个也要争,那个也要抢。

可能当初一起买家具的时候还甜甜蜜蜜地商量着款式呢,到了离婚的时候,就变成了“这是我出的钱,得归我”。

还有孩子的抚养权问题,都爱孩子,可这时候就有点像拔河比赛,两边都不肯松劲儿。

但是换个角度看,离婚也不一定全是坏事。

就像凤凰涅槃一样,也许对双方来说是一个重新开始的机会。

离开了一段不合适的关系,就可以去寻找真正适合自己的生活。

也许以前在婚姻里总是要考虑对方的感受,压抑了自己的一些爱好或者梦想,现在就可以放飞自我啦。

不过呢,这也让我对婚姻有了更深的思考。

婚姻啊,真不是简单地领个证、办个酒席就完事儿的。

它需要两个人不断地去经营、去包容、去理解。

就像种一棵树,得天天浇水、施肥、除虫,不然这树就容易枯了。

而且在这个时代,大家都很有自己的想法,都想活出自我,这就更需要在婚姻里找到一个平衡,既能保持自己的独立性,又能和对方好好地相处。

总的来说,“我离婚了”这事儿虽然看着有点沉重,但也像是给我们这些还在婚姻围城里或者即将走进围城的人敲响了一个警钟,让我们更加慎重地对待婚姻,也更加珍惜眼前的感情。

《离婚》读后感

《离婚》读后感

《离婚》读后感
《离婚》是一部由莫言所著的小说,通过描写一个普通家庭的
离婚故事,展现了中国当代家庭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和矛盾。

小说以
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主人公夫妻之间的矛盾和纠葛,同时也反映了当
代中国社会中的婚姻观念和家庭关系。

在读完《离婚》之后,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婚姻生活中的种种挑
战和困难。

小说中的夫妻关系充满了矛盾和磨难,他们在婚姻中面
临着沟通不畅、互相理解不足、生活压力等问题,最终选择了离婚。

这让我思考到,在现实生活中,婚姻中的矛盾和问题是不可避免的,但重要的是如何去处理和解决这些问题,而不是轻易放弃。

另外,小说也反映了当代中国家庭中的一些普遍问题,比如传
统的家庭观念、男女角色的刻板印象、生活压力等。

这些问题在现
实生活中也是存在的,而且往往会对夫妻关系产生负面影响。

因此,我们需要正视这些问题,积极地去改变和调整自己的观念,以更加
理性和包容的态度来面对婚姻生活中的挑战。

总的来说,读完《离婚》让我对婚姻和家庭关系有了更深刻的
认识。

婚姻生活中的矛盾和挑战是不可避免的,但重要的是我们要
以积极的态度去面对和解决这些问题,而不是轻易放弃。

希望每个家庭都能够拥有和睦幸福的生活。

鲁迅《离婚》的读后感及感悟

鲁迅《离婚》的读后感及感悟

鲁迅《离婚》的读后感及感悟(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诗歌散文、原文赏析、读书笔记、经典名著、古典文学、网络文学、经典语录、童话故事、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oetry and prose,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reading notes, classic works, classical literature, online literature, classic quotations, fairy tales, experience,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鲁迅《离婚》的读后感及感悟【导语】:鲁迅《离婚》读后感一《离婚》这篇文章,我在初中的时候已经读过,那时老师告诉我们的说:作者叙述了一个人普通农村妇女婚后被欺凌,起来反抗夫权压迫又遭到失败的,表现了旧中国妇鲁迅《离婚》读后感一《离婚》这篇文章,我在初中的时候已经读过,那时老师告诉我们的说:作者叙述了一个人普通农村妇女婚后被欺凌,起来反抗夫权压迫又遭到失败的,表现了旧中国妇女在婚姻问题和家庭中的无权地位。

《离婚》读后感

《离婚》读后感

《离婚》读后感书名:离婚,作者:老舍,出版社:云南人民出版社,出版日期:2019-091、主要内容《离婚》看似鸡毛蒜皮,却能引起当代人的强烈共鸣。

除了永恒的“寻求理解,渴望摆脱庸俗”外,读者还能看到:办公室斗争、社恐、干涉隐私、渣男、啃老、二奶、夫妻矛盾、儿童教育、男女平等、地域歧视等等议题。

我们会惊讶地发现,从那时候到现在似乎没有什么本质的变化,敷衍、麻木、软弱、市侩……依然在维持着怪异的社会,而坚持对道德与审美的信仰,守住良知,便可成为战胜平庸之恶的勇者。

2、阅读感受实事求是地讲,《离婚》这部作品所讲的故事对今天的读者没有多少吸引力:它讲的是民国时期几个家庭的婚姻危机~老吴因妻子不生育想娶姨太太,邱先生却因娶了个女大学生而成为了“苦闷的象征”,最典型的是老李,他这个高级知识分子、科员,却有一个来自乡下、由父母包办的妻子。

老李这种境遇、他的这种家庭模式,我们在很多民国时期的名人、伟人身上见到过,比如鲁迅和毛泽东。

而老舍笔下这个老李又和很多知识分子一样,一肚子的浪漫却没有一点主意,他的浪漫永远和现实相**。

像老李这样的人物什么时代都有,所以他的故事对今天的人们也会有所启发。

因此,《离婚》的故事虽然在当今这个结婚不到二十四小时就会离婚的时代已经过时,但因为有老李这个人物的存在,这本书在今天依然有它的魅力。

况且,即便是故事,到了结尾部分也是**迭起的。

说《离婚》在今天依然有魅力,更重要的原因是前面提到的语言魅力,尤其是幽默的魅力。

老舍这部作品的语气一直是调侃的、带点讽刺的。

却又不是毫无同情的嘲讽和批判。

开头第一句:“张大哥是所有人的大哥。

”就定下了作品的基调。

老舍对狂风、春节、早春、夏天的暴雨和酷热都描写得极为精彩,尤其是对雨后的云的描绘,简直会让你历历在目且过目不忘。

老舍在《骆驼祥子》里的一段描写烈日和暴雨的文字入选了中学课本,但那段文字是“服务于”祥子这个贫苦人的,是为了衬托他生活的艰辛。

到了《离婚》这里,老舍的景物描写则开始“服务于”老李,老李是知识分子,他不像祥子那么贫苦,但他的心理可能更落寞。

小学六年级读后感:《离婚》读后感

小学六年级读后感:《离婚》读后感

《离婚》读后感《离婚》是老舍的一部小说,里面的主人公是老李。

这部作品讲述的是老李为了能看到自己的孩子,不得不把农村的妻子和孩子一起接来。

因为老李一直和妻子相处不来,又因为他厌恶黑暗的社会,最终与丁二爷一同去了乡下。

这部小说是极其普通的一本小说,小说里面的故事在那个旧社会俯拾皆是。

正因为俯拾皆是,又象征着一个时代的人的思想,所以老舍就写出了这本极具幽默讽刺意味的小说。

文中最吸引我的部分有好三处:第一处是,张大哥的儿子被抓;第二处是,丁二爷杀死小赵的情节;第三处是,张大哥在结局说的那几句话。

在张大哥儿子被误认为共产党抓走后,与张大哥结交甚好的人纷纷和他撇清关系,除了老李和丁二爷,没有谁同情、帮助张大哥。

在张大哥悲伤之际,竟还有许多因家庭琐碎而跑来找张大哥去处理的人。

张大哥在儿子被抓期间,闭门不出,任何人都不见,由此可以得出一些内幕:跑来找张大哥的人,除了讽刺他的人、要和他撇清关系的人,还有一大批人便是那只顾自己不顾他人——求张大哥拉红线、处理家庭琐碎的人。

这一批人比讽刺、挖苦张大哥的人更可鄙,别人的痛苦他们看不见,他们将自己的利益看得却比什么都重,良心可谓是喂了狗!张大哥儿子被释放出来之后,他的家里又充满了生机,各种各样的人来他家拜访,挖苦他的人没有了、要撇清关系的消失了,人性丑恶的面目再次露了出来。

丁二爷谎传消息告诉小赵说张秀珍在后海等他,小赵赴会去后丁二爷借机杀死小赵。

我心里有些疑惑:为什么丁二爷轻易地就杀死了小赵?小赵为什么在丁二爷掐他脖子时没有反抗?据我猜测,文字里面的含义有两种:第一种是从丁二爷轻易地掐死小赵来看,告诉了我们恶人的实力并不如外表看起来那样强大,有可能风一吹,恶人的恐怖面貌就崩塌了。

我们在实际生活中看到了恶霸在欺负他人时,我。

《离婚》读后感

《离婚》读后感

《离婚》读后感
《离婚》是一本让人深思的小说,它揭示了婚姻中的困惑、痛苦和挣扎。

这本书通过描写一个普通家庭的离婚经历,让读者深入了解了婚姻的复杂性和不可预测性。

这个故事以夫妻关系的破裂为起点,展现了离婚对家庭成员的影响。

小说中的夫妻在婚姻中遇到了许多困难和矛盾,最终选择了分开。

通过他们的故事,我们看到了婚姻中的种种问题,例如沟通不畅、互相理解不够以及生活习惯的差异等。

这些问题在现实生活中也是普遍存在的,因此读完这本书,我对婚姻的理解更加深刻。

在读《离婚》的过程中,我不禁思考婚姻的意义和价值。

婚姻是一个复杂的社会制度,它不仅仅是两个人的感情问题,更是一种责任和承诺。

然而,现实生活中的婚姻并非总是美好的,许多夫妻在婚姻中面临各种问题和挑战。

这本书让我认识到婚姻需要双方的努力和理解,而且也需要适应和改变。

此外,《离婚》还让我反思了社会对婚姻的看法和期望。

婚姻被视为一种理所当然的选择,而离婚则被视为失败和不幸。

然而,这本书告诉我们,有时离婚是解决问题的唯一方式,也是为了双方
更好的生活。

我们不能将婚姻的成功与失败仅仅看作是两个人之间的问题,而应该更加关注夫妻双方的感受和需要。

通过阅读《离婚》,我对婚姻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婚姻是一段漫长而复杂的旅程,它需要双方的努力和理解。

这本书让我意识到婚姻中的问题是普遍存在的,而离婚并不意味着失败,而是为了双方更好的生活和幸福。

读完这本书后,我决心更加珍惜和维护自己的婚姻,同时也更加理解和尊重他人的选择。

《离婚》读后感

《离婚》读后感

《离婚》读后感
《离婚》是一部描写现代家庭问题的小说,通过主人公的离婚
经历,展现了当代社会中普遍存在的婚姻危机和家庭矛盾。

小说中
的人物形象栩栩如生,他们的情感纠葛和内心挣扎让人感同身受。

在小说中,主人公面临着婚姻的破裂和家庭的分裂,他经历了
种种痛苦和挣扎。

他不愿意放弃婚姻,但又无法忍受婚姻中的矛盾
和伤害。

最终,他选择了离婚,为了自己的幸福和解脱。

通过阅读《离婚》,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婚姻中的挫折和痛苦,
以及离婚带来的伤痛和改变。

婚姻是一种承诺和责任,但当婚姻成
为一种束缚和煎熬时,离婚也许是一种解脱和重新开始的方式。


说中的主人公选择了离婚,也许是为了重新找到自己的幸福和尊严,这让我深思。

在当代社会,婚姻问题越来越引人关注。

婚姻不再是一成不变
的制度,而是需要双方共同经营和维护的关系。

《离婚》让我意识到,婚姻中的矛盾和问题需要及时沟通和解决,而不是选择逃避和
忍耐。

只有真诚面对问题,才能找到婚姻的真正幸福。

通过阅读《离婚》,我对婚姻和家庭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更加珍惜和重视自己的婚姻关系。

希望每个家庭都能够幸福美满,不再有离婚的痛苦和伤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老舍《离婚》读后感
老舍先生是我们中国现代著名小说家、文学家、戏剧家,他留下的优秀作品不计其数。

其中《骆驼祥子》被很多人认为是他最成功的作品,然而老舍最喜欢的却是《离婚》。

《离婚》这部作品曾经被翻译成多国语言,也曾数次被改编成影视作品,赢得了不同时代,不同国度的读者的共同喜欢,是当之无愧的现代文学经典文本。

《离婚》写作于1933年的酷夏,那时老舍的聚焦点又回到他熟悉的北京城,面对着又是庸俗的生活。

《离婚》这部小说是围绕着庸俗的社会,写生活在这个社会俗人,俗人的家庭生活,琐碎的婚姻闹事的作品。

《离婚》讲述了清末民初北平财政所里发生的故事。

小说的主人公老李是老舍在作品中成功塑造的市民形象:不愿随俗但最后却不得不从俗。

老李大学毕业,做了财政所科员,过着衙门里无聊的生活。

然而他是一位有理想和追求的市民,曾经试图冲出灰色生活的重围,追求自己心中的“诗意”与“浪漫”。

他不满灰色的生活和平庸的旧式妻子,而幻想体验下浪漫的“诗意”,并对生命的价值展开了痛苦的思考。

但在张大哥善意的体贴和小赵的刁蛮欺诈下,终于认清自己也不外乎一个懦弱、随俗敷衍的地狱的鬼。

后来各种复杂的主客观原因终于导致他以失败告终,在他心中的诗意(小马太太)幻灭之后,他带领全家离开北平回到了乡下,表现出他对灰色生活的最后抗争。

他的人生悲剧是值得我们同情的。

老李来自农村,通过努力终于使自己留在了大城市,自己的妻子和两个可爱的孩子留在乡下生活。

过着财政所里无聊的生活,就在婚姻出现问题的时候,张大哥的一顿涮羊肉,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把老李从“诗意”里拉回到现实,解决了老李的困惑:将老婆孩子接到自己身边,老李认为自己的老婆“脚不是她裹得,绿裤子不是她发明的,不怨她”。

老李人品好,有学识,在衙门里,是唯一具有真才实学的人,唯一一个肯埋头干实事的人,却遭到同事小赵、老邱、老吴等人无尽的羞辱。

面对小赵的混蛋行为,老李却不敢有任何异议,作为堂堂男子汉,不能保护自己的家人,只能回到家唐痛哭一场,第二天还得照旧去衙门。

他“不敢再去捉弄那漫无边际的理想,理想使他难受的渺茫,像个随时变化而永远阴惨的梦”。

生活的浮华与不公在老李眼里是清楚的,因为他善于思考,看出财政所是一个腐烂发臭的官僚机构。

虽然他痛感在那里没有分毫的价值:“他看到一个衰老丑恶的他,和一个衰老丑恶的她,一同在死亡的路上走,路边的花草是些破烂的钱票与油腻的铜钱!”
他有清醒的认识,却摆脱不了长期生活其中的市民社会环境。

市民阶层中的敷衍、苟且、软弱对他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他经常不得不去做一些违反自己意愿的事情,他“顶不喜欢随俗,而又最怕驳朋友面子,还是敷衍一下好吧。

”他意志薄弱经常屈服于现实,“不敢和无聊、瞎闹、硬碰一碰”,“思想,没有行动,思想只足以使人迷茫”。

潜意识里的他还是站在了北平的立场上,站在了以北平为象征的传统文化立场上。

我们不能否认传统文化有其重要的价值,它是中国人民几千年以来的智慧结晶,处事方式、思维方式以及审美方式。

然而,当它抑制并进而扼杀了超越与
创造的时候,就一定会造成严重的后果。

它逐渐地使自己的子民们只知顺从,失去了自己的思考能力,遇事敷衍甚至是奴性十足。

此文本中看似熙熙攘攘,热热闹闹的市井生活,从根本上都只是生命的虚耗而已。

老李时常感到寂寞,心里一直向往着“诗意”与“浪漫”的生活,梦幻着有一位志同道合的爱人。

终于“马婶”出现,“那点诗意要在她身上具体化了”。

但由于婚姻的枷锁,道德的樊篱,还有自身性格的懦弱,他不敢也没有任何勇气去追求自己心目中的“诗意”。

他只是躲在自家的屋檐下,用哆嗦的目光追随他的意中人。

唯一大胆的举动是在张大哥的儿子——天真——被抓以后,在衙门里奔走,希望能够把天真保出来,但世态的炎凉终于摧毁了老李,最后不得不求助“骗子兼科员”的小赵。

“诗意”、“浪漫”,最终都破灭了,他别无选择,“为太太他得活着;为责任他得活着,即使不快乐的活着”。

虽然,他面对社会现实中的种种,不愿同流合污却只有敷衍,久而久之,落在市民的俗气中。

老李想改造现状却没有勇气,想逃离无爱的家庭却顾及到责任,想追求“诗意”却终成梦幻。

在矛盾交织的网中,老李被网住了,只有顺从地过着市民的生活。

到底是什么使老李仅存的一点“诗意”与“浪漫”一点点消失最后灭亡?首先,清末民初,一夫多妻制刚刚废除,各种新旧文化相互激荡,社会风俗强烈反对男人纳妾,离婚在当时更是不提倡的。

作为老百姓,老李也许只有“凑活着过吧”。

再者,老李看透了北京的浮华,认清了处在这个浮华的城市就要付出做人的自由,需要时刻为了面子做人。

他的妻子虽然没见过世面,笨拙的样子令人耻笑,但是她的朴实和简单给了他两个孩子和一个温暖的家,老李是唯一一位有孩子的科员。

他最后放弃北平的生活而选择乡下也许对自己来说是一种精神的解脱。

文化的羸赢必然引起一些有识之士改造文化的的努力,五四新文化运动健儿们的曾经将希望寄托在外来文化的引进与吸收上。

然而老舍对此存有疑虑,他怀疑中国传统文化自身并不健壮,没有足够的应对能力的前提下,与外来文化的交融、碰撞会结出怎样的怪胎。

老舍笔下的人物总是活灵活现的,“艺术源于生活”,老李的人物形象也不是凭空产生的。

老舍曾经也反抗过家长的婚姻安排,想做自己的事,如辞去教职,做专业作家等。

但是在世俗的生活世界里,他没有实现自己的愿望,妥协、退让,安分守己地过着自己的市民生活。

这就是“老李”,生活在现实生活中真实的老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